中国发展研究院循环经济课题组到泰格纸业考察

中国发展研究院循环经济课题组到泰格纸业考察

一、中国发展研究院循环经济调研组考察泰格林纸集团(论文文献综述)

谢海涛[1](2018)在《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机理研究 ——基于SEM方法》文中研究指明在供给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林业产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仅靠单企业、单环节、单链条发展林业具有局限性,而从全产业、全过程、全链条视角开展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为此,需要研究以下内容:(1)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目前现状如何,问题何在?(2)与一般制造业相比较,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特性有哪些?(3)如何构建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是否存在现有研究忽略但在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中又非常重要的因素?(4)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产生的效应有哪些?(5)需要什么样的协作机制来促进林业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提升?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首先,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总结,剖析了我国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存在的问题:(1)森林资源基础薄弱且资源依赖性较高;(2)跨产业、跨环节、跨区域运转不协调;(3)全产业协作管理能力欠缺;(4)林业核心企业协作管理不具竞争力;(5)林业绿色供应链整体协作绩效偏低等。其次,在现实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与一般制造业的区别。结果表明,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在目标上具有克服资源瓶颈制约、优化多元价值取向、保障林业生态安全的特性;在协作组织上具有横跨三次产业的复杂性、组织结构的多层次性、营林主体的高度分散性、核心企业的主宰性、自然和社会系统的互利共生性的特性;在协作过程上呈现自然生产和社会生产过程交织性、区域跨度广泛性、响应需求时间滞后性和高风险性的特征。第三,根据协作特性分析结果,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SEM理论框架。机理模型显示,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绩效受林木资源依赖、协作信任、协作沟通、信息共享、协作决策和协作激励的共同影响。其中林木资源依赖作为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机理模型的外因潜变量,也是本文的一个特色。第四,对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机理模型开展定量化的实证分析。利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了参数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林木资源依赖对协作信任和信息共享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协作信任对信息共享和协作沟通共同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也是林木资源依赖和信息共享的部分中介变量;协作沟通对信息共享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同时也是协作信任和信息共享的部分中介变量;信息共享对协作决策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协作决策对协作激励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协作激励对协作绩效具有直接促进作用,且协作激励对经济绩效、资源绩效、生态绩效的作用显着,但是对社会绩效的作用没有得到支持。第五,根据协作机理的分析结果对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的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产生经济、生态、资源和社会四个效应。其中经济效应包括降低交易成本和降低不确定性、生态效应包括保障生态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资源效应包括获得资源优势和减少资源依赖、社会效应包括满足利益诉求和带动社会发展。第六,根据SEM实证及协作效应分析的结果,构建出保障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的机制体系,包括资源保障机制、协作信任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协作沟通机制、协作决策机制和协作激励机制的协作机制,并分别从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和政府管理层面提出实施建议。最后,归纳了创新点并提出后续研究展望。本文创新点主要有:(1)构建了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的SEM影响机理模型;(2)辨识了林木资源依赖是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的突出性战略因素;(3)明晰了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在目标、组织和过程上不同于一般制造业供应链协作的具体特性;(4)揭示了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产生的效应。

刘兰平[2](2009)在《沅纸公司轻型纸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指出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而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泰格林纸集团沅江纸业公司一直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环境治理。为了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造纸技术碱性过氧化氢生产机械浆(APMP)工艺,对公司原有造纸生产系统进行改造。本文在结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轻型纸项目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对轻型纸产品的总需求,消费结构和价格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在此基础上,拟订了包括规模、产品、节能、公用辅助设施等在内的建设方案,并对项目投资额进行了估算,提出了融资方案,对项目的运行成本进行了分析。此外,本文还从静态、动态和不确定性三个方面评价了项目的财务状况并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得出评价结论和建议。评价结果是:投资回收期约6.93年(含建设期2年);内部收益率17.83%;投资利税率为17.81%;投资利润率达12.75%,综合各项分析,得出该项目是可行的研究结论。本文是沅纸公司从实际出发,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该项目的重要依据,也是其向银行贷款的重要资料之一,并为其以后在实施循环经济项目前进行评价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徐声星[3](2008)在《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产业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中国造纸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本论文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我国造纸产业的现有国际竞争力状况,评述我国该产业的发展现状,力图在现有的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分析框架,分析和评价影响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因素,探讨和提出提高我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作为研究的起点,本文首先对有关国际竞争力及其理论基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内涵和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理论进行评述,梳理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在对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之前,先就造纸产业的特点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国际造纸产业和中国造纸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中国造纸产业的现状。论文指出,国际纸业市场呈全球化趋势,林浆纸一体化,生产清洁化、经济规模化、产品功能化、布局全球化和资源集约化成为国际造纸产业的发展趋势。中国造纸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造纸生产量及消费量和国家GDP保持同步增长,其工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工业增加值增幅明显高于我国GDP的增幅,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指出中国造纸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在分析中国造纸的产业结构时,评述了五种作用力对造纸产业格局的影响。通过对潜在进入者的分析,叙述了造纸工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外资金投向造纸业。通过对我国主要造纸产业区域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分析,评述了我国造纸产业的优劣势,分析显示,我国主要造纸区域优势明显,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同时由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规模经济不发达,我国造纸产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分析构建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后,以实证分析的方式列举了对于产业竞争力有数量表征的指标,我国造纸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显示,虽然我国纸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但是和国际纸业出口强国相比,差距明显。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贸易竞争不具优势。通过对中国造纸产业的比较优势指数分析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分析,显示我国部分造纸产品不具显示性比较优势和显示性竞争优势。在分析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时,对造纸产业的发展环境进行了论述,我国造纸产业的要素禀赋分析显示,我国的森林资源不发达,可用森林资源不足,对我国造纸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限制。从产业政策来看,国家对造纸工业给与了大力支持,对我国造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直接拉动作用。本文以对我国部分城市的生活用纸调查为例,结果显示,商家经营模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消费习惯对我国生活用纸的销售量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国造纸产业的相关影响因素,本文首次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为我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引入了新的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产业集中度对我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最大,产业集中度越大,其经济规模优势明显,促进作用大,竞争力越强。其次影响因素为环境保护、资本密集度和企业规模,其中环境保护对我国造纸产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综合上述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对策和建议:(1)政府应该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并举的方式,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框架,制定和实施产业发展战略以及相关政策;(2)企业应该树立长远明确的战略目标,注重人才的培养,鼓励技术创新,通过重组和兼并,提高企业的经济规模,获取竞争优势;(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姚惠芳[4](2008)在《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工业化进程中,造纸等重污染行业还将持续发展。中国造纸工业的现代化已不具备西方工业化初期的发展环境,造纸工业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挑战比任何一个西方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形势都更加严峻。因此,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发展机遇,应当彻底转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实施以“低采伐、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闭环式流程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循环经济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从而成为席卷世界的潮流。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循环经济作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代表了世界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必然趋势。造纸工业要有效地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相关问题。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目标而开展的。本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以大量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中国的总体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同时指出,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中国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解决造纸工业环境问题的基本出路;2)系统地考察了中国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历程,对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领域,主流的林浆纸一体化模式和具有现实意义的苇浆纸一体化模式等领域,以及造纸工业循环经济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评述与总结;3)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Paper Industry Circular Economy System,简称PICES)是一个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复合系统,其各子系统之间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复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本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工业生态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环境伦理学、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等高度,从复合系统的角度对PICES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系统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和设计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4)从层次结构、循环结构、核心体、价值链及松散层等诸多方面对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进行了总体框架设计和具体设计,为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5)研究并构建了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管理控制体系,为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高效管理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思路和有效的管理方法;6)从法律、政策、社会及科技等层面研究和构建了比较完善的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支撑体系,为实施和推进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战略提供了必要的保障;7)通过对江苏苏北沿海苇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系统的应用研究,在实践层面验证了本研究针对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所做的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为造纸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及指导。本研究将系统工程及信息系统开发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之中,揭示了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动态性、多样性、拓展性等特征,并提出了PICES的四种基本模式,即:①立足造纸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系统(P-Ⅰ);②以纸业纵向一体化为基础的循环经济系统(P-Ⅱ);③以纸业为核心的横向一体化基础上的循环经济系统(P-Ⅲ);④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循环经济系统(P-Ⅳ)。同时,还进一步指出这四种基本模式的复杂程度是逐级递增的。立足于造纸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系统相对简单,而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循环经济系统则要复杂得多,甚至不便再用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PICES)来命名。本研究有助于为造纸工业的发展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为其它相类似的区域、行业和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提供有益的借鉴。

朱志正[5](2006)在《基于GIS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以泰格林纸集团纸浆林信息系统研建为例》文中提出本文在综述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运用森林测计学、森林经理学、森林培育学、林业系统工程、森林生态学的相关原理,提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模式的思想:即根据国家对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多种效益和社会功能的要求,运用数字工程的思想,按照特定的经营目标、技术格局和经营措施而设计的一种经营技术体系。该理论以现代林业科学技术为依托,体现了森林经营系统性、可操作性和规范化的特点。 在系统经营思想指导下,本文构建了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并以泰格林纸集团纸浆林信息系统研建为实例,利用Access建立属性数据库,运用Delphi和MapObjects进行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建立了林业企业纸浆林一体化经营管理的平台,探索了基层林业单位数字化、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为数字林业建设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冯冰辉,李莉[6](2004)在《中国发展研究院循环经济调研组考察泰格林纸集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1月19日,曾获得"全球生态与环境杰出贡献奖"的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章琦,与"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泰格集团董事长王祥,就致力于实施循环经济战略问题进行了亲切交流,王祥董事长向章琦院长介绍了泰格林纸集团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各项举措。 泰格林纸集团从上世纪90年代就提倡"生态造纸"理念,致力"绿色经营"。"林纸一体化"经营就是集团的一个伟大创意,如今已成为中国造纸业的发展方向。泰格集团现在已拥有林业基地万公项,在林纸结合方面作出的成功实践证明,纸业不但没有破坏生态,而且还促进了林业的

邱添[7](2015)在《我国生态商业的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商业作为联系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来,中国商业的发展逐步开始停滞,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中介作用逐步减弱。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配置方面的功能消退,导致了商业和商业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与商业相联系的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也逐步表现出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发展形式。因此对商业发展新方式研究也就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和资料的整理、汇总和分析,界定了生态商业的概念,区分了生态商业与相关概念的异同。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结合商业活动的流程,划分生态商业的各个关键环节,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展现了其中相关行业发展现状。在结合这些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生态商业各个关键环节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形成我国生态商业的发展现状,最后针对我国生态商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生态商业的发展展望,并初步尝试建立我国生态商业的评价指标。生态商业概念界定、现状分析和评价指标提出对我国生态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决策和考评的依据,为推动我国生态商业的发展,实现商业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做了铺垫。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生态商业的发展和完善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特别是在顶层设计、认识和理念方面还有很多欠账。当前对生态商业发展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技术方面,对涉及生态商业的法律、政策和教育等方面还没有作为。因此后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生态商业的发展和完善途径,才能使生态商业更好地发展和完善。

赵晓东[8](2012)在《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实施载体选择研究》文中指出循环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循环经济进入产业化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后,必须突破以“生态工业园”为代表的单纯物质闭环流动概念,才能更有生命力。也即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需要突破行业和区域的限制,在更开放的视角下,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绝大部分关键环节建立规模经济优势,因此,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需要找到新的符合中国国情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律的实施载体,并明确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运行机理。本文围绕“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实施载体选择”这一中心议题展开。研究首先运用扎根理论和DEMATEL数学模型,分析“实施载体”对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化的影响程度,明确“实施载体”与其它影响因素的关系,识别出评价和选择实施载体的依据;其次,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和典型西方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及其实施载体进行比较,归纳出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实施载体的出资人属性;并运用定量的层次分析法和定性的比较分析法,分析出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化实施载体的企业组织形式。最后,在阐明实施载体的出资人属性和组织形式后,确定中国循环经济的最佳产业化实施载体,并进一步通过案例研究方法,揭示其在实践过程中的内在运行机理,为我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学术指导和理论借鉴。研究表明,首先,“实施载体”是中国循环经济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成功要素,而解决循环经济的外部性、稀缺性、收益性、稳定性是选择实施载体的决定因素;其次,“大型国有资本”是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实施载体的出资人属性,“企业集团”是中国循环经济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最佳企业组织形式,也即“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是中国循环经济的最佳产业化实施载体。最后,文章阐述了在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如何在国有资本的推动下,以“产权纽带”为核心,通过产融结合的运作,实施跨域区、跨行业发展,在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主要关键节点实现规模化发展,有效解决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外部性、稀缺性、稳定性、收益性等问题,最终有效降低循环经济相关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建循环经济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从而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成功落地的内在机理。

刘庆明[9](2010)在《林纸一体化项目运作模式研究 ——以光叶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依据我国林纸一体化项目的现状和相关理论,通过对光叶楮应用技术的研究,结合光叶楮树种的特点,提出了光叶楮林纸一体化的运作模式。为我国林纸一体化项目提供了一个新的树种和运作模式选择。目前我国造纸企业实施林纸一体化项目的主栽树种是桉树和杨树,杨树、桉树的轮伐期仍然较长,造林和制浆不同步,木材比价使木材原料价格高,农民种树的比较利益低,影响企业和农民营造工业原料林的积极性。本文对光叶楮的营林技术和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以及光叶楮与杨树的制浆性能、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光叶楮的轮伐期可以缩短为一年,该树种产量高,可以解决企业原料成本高、农民收入低的矛盾;光叶楮适应性强,可以在丘陵、薄地栽植;光叶楮木材、韧皮纤维均可制浆,树叶可作为饲料原料。根据光叶楮树种的特点和应用技术研究,把光叶楮林纸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分为产业链模式、产业组织模式、利益联结模式、融资模式四方面。产业链模式是造纸企业和农户合作建立光叶楮原料林基地,利用基地提供的光叶楮木材生产木浆;利用光叶楮韧皮纤维生产特种长纤维浆;利用光叶楮树叶生产饲料和动物养殖。产业组织模式是企业和农户各自以不同的生产要素入股,共同组建法人制经济组织经营原料林基地,企业对每个组织进行必要的投资,建立原料加工厂、养殖场、沼气池等生产设施,使原料生产者既能提供木桨生产原料,又能开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生产,提高农民的土地和劳动力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企业以此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利益联结模式是企业和农户的合作以要素契约为主,要素契约和商品契约合理组合。融资模式是采用项目公司融资模式为林纸一体化项目融资。最后提出实施光叶楮林纸一体化运作模式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郑明亮[10](2010)在《中国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木材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工业,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代表林业产业发展方向的人造板产业,近几年由于国内外木材市场的扩大,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板消费国和出口国,为国家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木材工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地区因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其生态特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无序和恶性竞争导致的非持续发展现象凸现。但是,也有个别地区通过发挥区域、产业、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了产业的良性循环,取得了较强的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论文在对国内外区域木材加工业发展沿革和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木材工业存在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并结合专家建议和典型企业调查,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对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我国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是区域宏观环境竞争因素、中观产业发展战略竞争因素和微观企业绩效水平竞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包含区域、产业、企业三个层面的“轮—辕”竞争力评价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因素、产业战略发展因素和企业绩效水平因素。竞争力一级评价指标要素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二级指标要素权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最后论文运用我国国家统计年鉴和各区域统计年鉴2001-2008年的数据和资料,对我国区域木材工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本研究认为:区域木材加工业竞争力主要由区域经济实力、区域发展能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能力、区域木材加工产业战略发展能力和企业绩效水平六大要素构成,产业竞争力呈现出高级生产要素具有较强的替代效应和与区域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层次性。实现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是以循环经济为宗旨,发挥区域高级产业要素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组织、调整产业结构,延展产业链,培植区域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发展极和发展带。研究成果对制定产业发展政策,防止产业竞争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具有参考价值。论文对竞争力影响因素多角度的研究,拓宽了竞争力理论研究的视野,“轮—辕”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和实证分析,发展了木材行业竞争力分析方法。

二、中国发展研究院循环经济调研组考察泰格林纸集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发展研究院循环经济调研组考察泰格林纸集团(论文提纲范文)

(1)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机理研究 ——基于SEM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问题提出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评价
        1.2.1 供应链资源依赖研究
        1.2.2 供应链协作信任研究
        1.2.3 供应链信息共享研究
        1.2.4 供应链协作沟通研究
        1.2.5 供应链协作决策研究
        1.2.6 供应链协作激励研究
        1.2.7 供应链协作绩效研究
        1.2.8 林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1.2.9 研究评价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理论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理论依据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2 林业绿色供应链(FGSC)协作的发展态势及问题研究
    2.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演进及现状分析
        2.1.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演进
        2.1.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现状分析
    2.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发展趋势分析
        2.2.1 供给侧改革对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发展的要求
        2.2.2 生态文明建设对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发展的要求
        2.2.3 绿色经济对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发展的要求
    2.3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存在问题剖析
        2.3.1 森林资源基础薄弱且资源依赖性较高
        2.3.2 跨产业、跨环节、跨区域运转不协调
        2.3.3 全产业协作管理能力欠缺
        2.3.4 林业核心企业协作管理不具竞争力
        2.3.5 林业绿色供应链整体协作绩效偏低
3 目标―组织―过程框架下的FGSC协作特性分析:与制造业比较
    3.1 基于控制原理的FGSC协作目标―组织―过程框架构建
        3.1.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特性分析的思路
        3.1.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特性分析的框架
    3.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目标特性分析
        3.2.1 克服资源瓶颈制约
        3.2.2 优化多元价值取向
        3.2.3 保障林业生态安全
    3.3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组织特性分析
        3.3.1 横跨三次产业的复杂性
        3.3.2 组织结构的多层次性
        3.3.3 核心企业的强主导性
        3.3.4 上游营林主体的分散性
        3.3.5 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互利共生性
    3.4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过程特性分析
        3.4.1 自然生产与社会生产交织性
        3.4.2 需求响应滞后性
        3.4.3 区域跨度广泛性
        3.4.4 高风险性
4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FGSC全产业协作机理SEM理论架构构建
    4.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机理的理论分析
        4.1.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系统结构分析
        4.1.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4.1.3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机理SEM模型的理论框架
    4.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机理的理论假设
        4.2.1 林木资源依赖与协作信任的关系
        4.2.2 林木资源依赖与信息共享的关系
        4.2.3 协作信任与信息共享的关系
        4.2.4 协作信任与协作沟通的关系
        4.2.5 协作沟通与信息共享的关系
        4.2.6 信息共享与协作决策的关系
        4.2.7 协作决策与协作激励的关系
        4.2.8 协作激励与协作绩效的关系
    4.3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机理模型中各变量的释义与说明
        4.3.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绩效(被解释变量)
        4.3.2 林业绿色供应链林木资源依赖
        4.3.3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信任
        4.3.4 林业绿色供应链信息共享
        4.3.5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沟通
        4.3.6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决策
        4.3.7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激励
5 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机理的SEM实证研究
    5.1 问卷设计步骤和结构
        5.1.1 问卷设计过程
        5.1.2 问卷结构设计
    5.2 测量问卷的问项设计
        5.2.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行为潜变量问项设计
        5.2.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绩效潜变量问项设计
    5.3 区域、样本与数据说明
        5.3.1 区域范围与研究样本
        5.3.2 数据来源
        5.3.3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5.4 数据信效度检验
        5.4.1 信度检验
        5.4.2 效度检验
    5.5 实证结果分析
        5.5.1 模型的整体适配度分析
        5.5.2 假设检验结果及分析
        5.5.3 实证结论
6 遵循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机理的效应研究
    6.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经济效应
        6.1.1 降低交易成本
        6.1.2 降低不确定性
    6.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生态效应
        6.2.1 保障生态安全
        6.2.2 改善生态环境
    6.3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资源效应
        6.3.1 获得资源优势
        6.3.2 减少资源依赖
    6.4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社会效应
        6.4.1 满足利益诉求
        6.4.2 带动社会发展
7 我国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机制的构建及实施建议
    7.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机制构建
        7.1.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资源保障机制
        7.1.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协作信任机制
        7.1.3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协作沟通机制
        7.1.4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信息共享机制
        7.1.5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协作决策机制
        7.1.6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协作激励机制
    7.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机制实施建议
        7.2.1 核心企业层面的建议
        7.2.2 供应链管理层面的建议
        7.2.3 政府管理层面的建议
8 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2)沅纸公司轻型纸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项目单位概况
        1.1.2 选题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理论基础
        1.2.2 项目可行性分析的文献综述
    1.3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轻型纸技改项目建设环境分析
    2.1 项目概况及建设内容
        2.1.1 项目概况
        2.1.2 项目建设内容
        2.1.3 项目建设意义
    2.2 工程技术方案
        2.2.1 产品方案
        2.2.2 技术方案
        2.2.3 主要设备选型
        2.2.4 平面布置
    2.3 项目建设环境分析
        2.3.1 项目的自然环境
        2.3.2 项目的社会环境
        2.3.3 项目的政策环境
        2.3.4 项目的技术环境
    2.4 项目环保影响分析
        2.4.1 主要污染源及环保治理措施
        2.4.2 扩改后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2.4.3 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影响的估计
        2.4.4 环保结论
第3章 原料供需分析与市场预测
    3.1 原料供需状况分析
        3.1.1 木浆造纸原料供需分析
        3.1.2 浆材原料供需状况
        3.1.3 项目浆材原料可供量和森林资源消耗量分析
    3.2 行业趋势分析
        3.2.1 造纸工业的发展现状
        3.2.2 我国与世界造纸业的差距
        3.2.3 造纸工业的发展趋势
    3.3 市场预测分析
        3.3.1 化学机械浆的特点及生产与消费
        3.3.2 轻型纸的产品特点、生产状况及市场前景
第4章 轻型纸技改项目经济分析
    4.1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1.1 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
        4.1.2 总投资
        4.1.3 资金筹措
    4.2 经济费用分析
        4.2.1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4.2.2 经济费用的识别和计算
        4.2.3 经济效益的识别和计算
        4.2.4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4.2.5 产品成本估算
    4.3 财务评价
        4.3.1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4.3.2 销售收入及损益预测
        4.3.3 销售税金及附加
        4.3.4 企业所得税、公积金和公益金
        4.3.5 利润估算
        4.3.6 清偿能力分析
        4.3.7 盈利能力分析
        4.3.8 不确定性分析
    4.4 评价结论
第5章 轻型纸技改项目的实施保障
    5.1 项目实施的原则及步骤
        5.1.1 实施的基本原则
        5.1.2 实施的主要步骤
    5.2 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5.2.1 资源保障
        5.2.2 节能保障
        5.2.3 社会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2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国际竞争力及其理论基础
    2.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内涵
    2.3 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造纸产业的现状分析
    3.1 造纸产业的特点
    3.2 国际造纸产业的发展状况
    3.3 中国造纸产业的发展状况
    3.4 中国造纸企业的现状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1 竞争格局分析
    4.2 竞争优势分析
    4.3 竞争劣势分析
    4.4 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5.1 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5.2 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提高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6.1 政府的对策和建议
    6.2 企业的对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附录2 居民生活用纸消费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居民生活用纸消费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3 全国纸及纸板主要产品生产量统计
附录4 全国纸及纸板主要产品消费量统计
附录5 全国纸浆、废纸、纸及纸板、纸制品进口统计
附录6 全国纸浆、废纸、纸及纸板、纸制品出口统计
附录7 1980-2006年中国纸及纸板总产量与总消费量水平及图示
附录8 全国造纸及纸制品制造业统计数据

(4)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综述
        1.2.2 关于林浆纸一体化、苇浆纸一体化的研究进展综述
        1.2.3 关于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研究综述
        1.2.4 总结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
    2.1 中国造纸工业的地位及发展前景分析
        2.1.1 造纸工业的地位
        2.1.2 造纸工业的发展前景
    2.2 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2.2.1 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2.2.2 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2.3 中国造纸工业的环境状况分析
        2.3.1 中国的总体环境状况
        2.3.2 中国造纸工业的基本环境状况
        2.3.3 解决造纸工业环境问题的基本出路
第3章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
    3.1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结构分析
        3.1.1 造纸工业的循环经济特征分析
        3.1.2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特征及模式分析
        3.1.3 影响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结构的因素分析
    3.2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环境分析
    3.3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目标分析
        3.3.1 总目标
        3.3.2 具体目标
    3.4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物流分析
    3.5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价值链分析
        3.5.1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价值链的特征
        3.5.2 循环经济条件下造纸行业价值链分析
第4章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系统设计
    4.1 系统层次结构的设计
    4.2 系统循环结构的设计
    4.3 系统核心体的设计
    4.4 系统价值链的设计
    4.5 系统松散层的设计
第5章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管理控制体系的构建
    5.1 系统管理与运作的基本原则及任务
    5.2 循环经济系统的管理组织机构
    5.3 循环经济系统的管理控制结构
    5.4 循环经济系统核心体的管理
    5.5 循环经济系统价值链的管理
    5.6 循环经济系统松散层的管理
        5.6.1 对循环经济系统松散层的总体调控
        5.6.2 针对松散层的具体管理与控制
第6章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支撑体系的构建
    6.1 支撑体系概述
    6.2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法律支撑体系
    6.3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政策支撑体系
    6.4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社会支撑体系
    6.5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7章 应用研究——江苏苏北沿海苇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系统的设计
    7.1 应用背景
    7.2 苇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7.3 苇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7.3.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7.3.2 企业发展的外部驱动力
        7.3.3 中国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7.3.4 市场前景分析
        7.3.5 资源供应分析
        7.3.6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4 苇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系统的运作方式
    7.5 苇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系统的总体评价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
    8.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详细摘要

(5)基于GIS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以泰格林纸集团纸浆林信息系统研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绪论
    2.1 研究背景
    2.2 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发展概述
    2.3 国内外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3.1 国内外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2.3.2 国内外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2.4 研究意义与目的
        2.4.1 研究意义
        2.4.2 研究目的
    2.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5.1 研究对象概况
        2.5.2 研究内容
        2.5.3 研究方法
        2.5.4 技术路线
        2.5.5 资料收集
    2.6 系统开发平台及关键技术
        2.6.1 系统开发平台
        2.6.2 数据访问技术
        2.6.3 Delphi+MO组件二次开发
3 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构思和框架设计
    3.1 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模式理论形成及发展过程
    3.2 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3.3 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管理信息系统各子系统功能分析
4 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4.1 空间数据库设计
        4.1.1 建库流程
        4.1.2 专题图分类与设计
    4.2 属性数据库设计
        4.2.1 数据收集与分类
        4.2.2 数据库总体设计
    4.3 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联接
5 实例开发-泰格林纸纸浆林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目标
    5.2 系统设计原则
    5.3 系统分析
        5.3.1 需求分析
        5.3.2 业务流程分析
        5.3.3 数据流分析
    5.4 系统设计
        5.4.1 功能模块设计
        5.4.2 代码设计
        5.4.3 数据表结构设计
        5.4.4 界面设计
        5.4.5 程序设计
    5.5 功能实现
        5.5.1 立地条件数量化评估
        5.5.2 生长预测功能实现
        5.5.3 作业设计与作业验收
        5.5.4 经济核算
        5.5.5 图形管理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1 造林验收小班分布图
附录 A2 中都林场纸浆林基地 DEM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7)我国生态商业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点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研究的方法
        1.2.3 研究的创新点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生态商业概念研究综述
        1.3.2 国外生态商业研究综述
        1.3.3 国内生态商业研究综述
第2章 生态商业的基本理论研究
    2.1 生态商业概念的界定
        2.1.1 生态商业的概念
        2.1.2 生态商业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2.1.2.1 商业生态系统
        2.1.2.2 绿色商业
        2.1.2.3 低碳商业
    2.2 我国生态商业的关键环节
        2.2.1 生态生产
        2.2.2 生态物流
        2.2.3 生态营销
        2.2.4 生态消费
    2.3 我国生态商业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3.1 必要性
        2.3.1.1 生态文明的发展需要生态商业
        2.3.1.2 商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商业
        2.3.1.3 生态环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生态商业
        2.3.2 可行性
        2.3.2.1 生态商业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2.3.2.2 生态商业符合我国生态文明的要求
        2.3.2.3 生态商业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第3章 我国生态商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
    3.1 生态生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1 生态生产的结构
        3.1.2 生态生产的发展现状
        3.1.3 生态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 生态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1 生态物流的发展现状
        3.2.2 生态物流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 生态营销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3.1 生态营销的发展现状
        3.3.2 生态营销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4 生态消费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4.1 生态消费的发展现状
        3.4.2 生态消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5 我国生态商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
第4章 我国生态商业发展展望及评价指标的构建
    4.1 我国生态商业的发展展望
        4.1.1 我国生态商业的发展目标
        4.1.2 我国生态商业的发展规划
        4.1.3 我国生态商业的发展路径
    4.2 我国生态商业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4.2.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商业评价指标的要求
        4.2.1.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4.2.1.2 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商业评价指标的要求
        4.2.2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对生态商业评价指标的要求
    4.3 我国生态商业的评价指标
        4.3.1 我国生态商业评价指标的构建标准
        4.3.2 我国生态商业评价指标的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8)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实施载体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循环经济的产业化
        1.2.2 产业化实施载体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研究
        1.3.2 关于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实施载体的研究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4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问题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
    2.1 微观经济学相关理论
        2.1.1 稀缺性理论
        2.1.2 外部性理论
        2.1.3 规模经济理论
    2.2 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
        2.2.1 交易成本理论
        2.2.2 中间组织理论
    2.3 战略管理学相关理论
        2.3.1 多元化理论
        2.3.2 竞争优势理论
3 实施载体与其它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
    3.1 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影响因素分析
        3.1.1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3.1.2 数据收集
        3.1.3 数据分析
        3.1.4 基本影响因素的确定
    3.2 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关键成功要素分析
        3.2.1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3.2.2 数据收集
        3.2.3 数据分析
        3.2.4 关键成功要素的确定
    3.3 本章研究结论
4 实施载体的出资人属性分析
    4.1 美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及其实施载体
        4.1.1 美国循环经济产业化的经济体制环境
        4.1.2 美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概况
        4.1.3 美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实施载体
    4.2 日本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及其实施载体
        4.2.1 日本循环经济产业化的经济体制环境
        4.2.2 日本循环经济的产业化概况
        4.2.3 日本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实施载体
    4.3 德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及其实施载体
        4.3.1 德国循环经济产业化的经济体制环境
        4.3.2 德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概况
        4.3.3 德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实施载体
    4.4 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
        4.4.1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化的经济体制环境
        4.4.2 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概况
    4.5 本章结论
5 实施载体的企业组织形式选择
    5.1 定量对比分析
        5.1.1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5.1.2 实施载体组织形式选择的层次分析模型
        5.1.3 数据收集
        5.1.4 数据分析
    5.2 定性对比分析
        5.2.1 企业集团与其它实施载体的相同点
        5.2.2 企业集团与其它实施载体的不同点
    5.3 本章结论
6 最优实施载体的确定及其运行机理
    6.1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6.1.1 研究方法
        6.1.2 研究设计
    6.2 分析框架
        6.2.1 实施载体与其它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影响因素关系的启示
        6.2.2 理论基础的启示
        6.2.3 案例分析框架
    6.3 数据收集与分析策略
    6.4 研究发现
        6.4.1 案例研究对象简介
        6.4.2 解决循环经济产业化稳定性分析
        6.4.3 解决循环经济产业化收益性分析
        6.4.4 解决循环经济产业化外部性分析
        6.4.5 解决循环经济产业化稀缺性分析
    6.5 基于系统论视角的定性分析
    6.6 本章结论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9)林纸一体化项目运作模式研究 ——以光叶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造纸业的现状和问题
        1.1.2 林纸一体化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林纸一体化发展历程
        1.2.1 国外林纸一体化实施现状
        1.2.2 国内林纸一体化发展现状与问题
    1.3 国内外林纸一体化运作模式研究综述
        1.3.1 国外林纸一体化运作模式研究
        1.3.2 国内林纸一体化模式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2 光叶楮林纸一体化运作模式理论
    2.1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
        2.1.1 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
        2.1.2 产权理论
        2.1.3 资产专用性理论
        2.1.4 范围经济理论
    2.2 项目管理思想在运作模式研究中的应用
        2.2.1 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2.2.2 项目融资的理论和方法
    2.3 循环经济理论
3 光叶楮应用技术的比较研究
    3.1 光叶楮营林技术研究
        3.1.1 光叶楮生物学特性
        3.1.2 光叶楮栽培技术研究
    3.2 光叶楮制浆工艺研究
        3.2.1 光叶楮木材及韧皮纤维的制浆性能检测
        3.2.2 光叶楮韧皮纤维制浆工艺研究
        3.2.3 光叶楮木材制浆工艺研究
    3.3 光叶楮树叶的营养成分检测
    3.4 综合分析与讨论
4 光叶楮林纸一体化运作模式选择
    4.1 光叶楮林纸一体化实施现状与问题
        4.1.1 光叶楮林纸一体化实施现状
        4.1.2 光叶楮林纸一体化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2 光叶楮林纸一体化运作模式设计
        4.2.1 光叶楮林纸一体化的产业特征分析
        4.2.2 光叶楮林纸一体化运作模式构建
        4.2.3 光叶楮林纸一体化运作模式的风险分析
5 加快实施光叶楮林纸一体化运作模式的对策建议
    5.1 管理对策
        5.1.1 积极推广光叶楮树种在林纸一体化项目中的应用
        5.1.2 转变观念,强化与农户合作及保障机制
        5.1.3 造纸企业要改追求巨型规模为规模适中,结构合理
    5.2 政策建议
        5.2.1 加快落实农户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
        5.2.2 强化对林纸一体化项目的经济扶持
6 论文的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做了如下研究工作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预期目标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线路
    1.6 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竞争力理论综述
    2.1 竞争力理论研究
        2.1.1 竞争力研究
        2.1.2 竞争力理论评述
    2.2 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
        2.2.1 经济学视角下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
        2.2.2 战略管理视角下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
        2.2.3 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2.4 企业竞争力评述
    2.3 区域竞争力理论研究
        2.3.1 区域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
        2.3.2 区域竞争力的组成
        2.3.3 区域竞争力的分类
        2.3.4 区域竞争力的影响要素
        2.3.5 区域竞争力评价研究
        2.3.6 区域竞争力的评述
    2.4 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
        2.4.1 产业竞争理论研究
        2.4.2 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
        2.4.3 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4.4 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评述
    2.5 总结性评论
第三章 国内外木材产业的竞争现状分析
    3.1 国外木材产业竞争现状分析
        3.1.1 国外木材市场林业产权状况
        3.1.2 世界人造板生产分布状况
        3.1.3 森林资源对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3.1.4 人工林对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3.1.5 国际木材加工技术竞争力现状
        3.1.6 国外木材加工企业战略发展趋势
        3.1.7 国外木材产业竞争情况总结
    3.2 国内木材产业竞争现状分析
        3.2.1 中国森林资源区域分布状况
        3.2.2 赶超战略下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特征
        3.2.3 市场经济下中国“三板”初级竞争力的形成
    3.3 “三资”企业对国内木材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3.4 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对我国木材工业竞争力的影响
    3.5 总结性评论
第四章 中国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4.1 中国木材产业的SWOT 分析
        4.1.1 木材产业竞争优势和劣势
        4.1.2 木材产业的竞争机会和威胁
        4.1.3 中国木材产业的SWOT 分析矩阵
    4.2 中国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因素分析
        4.2.1 基于集聚度的中国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层次分析
        4.2.2 中国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因素分析
    4.3 总结性评论
第五章 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5.1 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5.1.1 指标构建具备层次性和系统性
        5.1.2 指标选择反映开放性和互动性
        5.1.3 指标体系体现多维性和稳定性
        5.1.4 指标内容兼顾变化性和动态性
    5.2 区域木材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5.2.1 科学性原则
        5.2.2 可操作性原则
        5.2.3 产业导向原则
        5.2.4 系统性原则
    5.3 中国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5.3.1 设计木材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5.3.2 设计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数量说明
        5.3.3 指标的设计
        5.3.4 指标体系及其相应权重
    5.4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的详细说明
        5.4.1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5.4.2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六章 中国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比较
    6.1 中国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比较
    6.2 中国区域木材产业聚类分析
    6.3 中国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比较
        6.3.1 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经济综合实力比较
        6.3.2 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经济发展能力比较
        6.3.3 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科技创新能力比较
        6.3.4 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循环经济能力比较
        6.3.5 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战略发展能力比较
        6.3.6 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企业绩效水平比较
    6.4 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差异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6.4.1 区域木材产业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差异
        6.4.2 区域木材产业战略发展能力差异
        6.4.3 区域木材产业微观企业绩效水平差异
        6.4.4 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发展趋势
第七章 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的政策含义
    7.1 建立适于区域木材产业一体化的林业产权制度
    7.2 形成引导木材产业集聚的区域产业发展政策
    7.3 形成有利于促进木材产业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
    7.4 建立区域木材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
    7.5 建立区域木材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保障
    7.6 建立区域木材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
    7.7 建立区域木材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
    7.8 形成区域木材产业发展的重构保障
第八章 总结及进一步讨论
    8.1 总结
    8.2 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详细摘要

四、中国发展研究院循环经济调研组考察泰格林纸集团(论文参考文献)

  • [1]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机理研究 ——基于SEM方法[D]. 谢海涛. 南京林业大学, 2018(05)
  • [2]沅纸公司轻型纸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D]. 刘兰平. 湖南大学, 2009(01)
  • [3]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徐声星.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4]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研究[D]. 姚惠芳. 南京林业大学, 2008(10)
  • [5]基于GIS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以泰格林纸集团纸浆林信息系统研建为例[D]. 朱志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12)
  • [6]中国发展研究院循环经济调研组考察泰格林纸集团[J]. 冯冰辉,李莉. 湖南造纸, 2004(04)
  • [7]我国生态商业的发展研究[D]. 邱添. 北京工商大学, 2015(07)
  • [8]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实施载体选择研究[D]. 赵晓东. 大连理工大学, 2012(10)
  • [9]林纸一体化项目运作模式研究 ——以光叶楮为例[D]. 刘庆明.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3)
  • [10]中国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比较研究[D]. 郑明亮. 南京林业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中国发展研究院循环经济课题组到泰格纸业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