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在公路建设中的综合利用

粉煤灰在公路建设中的综合利用

一、粉煤灰在公路建设中的综合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宗炜,张厚记,林小玉,区桦,廖俊旭[1](2022)在《磷石膏在公路建设中的循环利用研究现状》文中提出磷石膏是湿法生产磷酸产生的工业副产物。目前,我国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份堆存着大量磷石膏,既占用土地,又存在较大的环境安全风险。文章在总结磷石膏主要研究及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唐君晶[2](2020)在《循环流化床粉煤灰提铝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循环流化床粉煤灰是由燃煤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燃烧并掺入石灰石脱硫后的产物。2015年中国粉煤灰排放量突破6.2亿吨,产量巨大,大量堆存的粉煤灰占用大面积土地资源,破坏附近的生态环境,污染大气及地下水资源,严重危害到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存。目前针对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仍以水泥、混凝土及建材生产等低附加值利用为主,近年来也开展了大量高附加值综合应用的研究,主要是对其中各类有价值的金属元素,如镓、锗、铁、铝等的提取,论文选用内蒙古大唐国际某燃煤电厂生产的循环流化床粉煤灰进行研究,其中铝含量高,高效提取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采取硫酸化焙烧和微波焙烧对其浸出程进行强化,并开展了碳酸钠活化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开展了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硫酸浸出实验,考察了影响酸浸效果的因素,得出酸浸最优条件为:酸浸温度85℃,酸浸时间120min,浸出酸浓度6mol·L-1,酸浸液固比9:1,铝的浸出率为62.87%。发现常规酸浸无法将循环流化床粉煤灰中的铝完全提取出来,循环流化床粉煤灰中未发现莫来石,但氧化铝与二氧化硅结合形成难溶于酸的非晶态铝硅酸盐,要进一步提高铝的提取率,必须对循环流化床粉煤灰进行活化。对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介电特性和在微波场中的升温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粉煤灰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可在微波场中快速加热。开展常规及微波硫酸化焙烧实验,研究焙烧工艺条件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开展单因素实验,得出微波硫酸化焙烧最佳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260℃,焙烧时间60min,酸料比1.25:1mL·g-1,铝的浸出率为76.54%,发现微波硫酸化焙烧对循环流化床粉煤灰提铝的强化效果明显。同时通过对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及其焙烧产物的表征,揭示了微波硫酸化焙烧强化机理。随之开展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碳酸钠活化实验,并确定最佳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60min,碳酸钠/粉煤灰摩尔比1:1,铝的浸出率为93.62%,并对碳酸钠活化焙烧产物进行表征,研究了焙烧过程的物相转变。

仉健[3](2020)在《固化剂改良铁尾矿路用耐久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尾矿是一种存储量巨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铁尾矿产生量逐年增加。铁尾矿的大量堆积给环境、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消耗铁尾矿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铁尾矿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若能将铁尾矿应用于公路工程中,将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固化剂改良铁尾矿的路用耐久性能,为改良铁尾矿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通过干湿循环试验探究水泥、土凝岩改良铁尾矿的耐干湿循环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均匀设计试验建立强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分析干湿循环作用下影响因素的显着性及大小次序。通过冻融循环试验探究水泥、土凝岩改良铁尾矿的抗冻融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均匀设计试验建立强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分析冻融循环作用下影响因素的显着性及大小次序。通过干缩试验探究水泥、土凝岩改良铁尾矿的干缩性能,以及固化剂掺量和压实度对干缩性能的影响;进行温缩试验探究水泥、土凝岩改良铁尾矿的温缩性能,以及固化剂掺量和压实度对温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湿循环作用下,两种固化剂改良铁尾矿的强度经过5次循环后衰减明显变慢,9次循环后趋于稳定,此时水泥、土凝岩改良铁尾矿强度分别衰减了18.2%、15.7%;养护龄期、固化剂掺量、压实度对强度均有显着的提升效果,养护前期(014d)强度提升迅速,随后增长幅度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土凝岩改良铁尾矿的耐干湿循环能力优于水泥改良铁尾矿,但其强度低于水泥改良铁尾矿。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两种固化剂改良铁尾矿经历6次循环后强度逐渐趋于稳定,残留强度比均在80%左右,土凝岩残留强度比略高于水泥;增加固化剂掺量或提升压实度对土凝岩改良铁尾矿的强度有更明显的提升效果;固化剂掺量、压实度、冻融循环次数均对水泥或土凝岩改良铁尾矿强度有显着影响,其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固化剂掺量、压实度、冻融循环次数。水泥、土凝岩改良铁尾矿的干缩应变及干缩系数在9d内呈线性趋势增长,9d后增长变缓并逐渐稳定,失水率在7d左右基本稳定,干缩应变及失水主要发生在前期,施工中应注意前期养护;水泥、土凝岩改良铁尾矿的温缩应变随着温度的降低呈线性趋势增长,温缩系数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在100℃时,温缩系数达到极小值点;固化剂掺量的增加降低了材料的干缩性能和温缩性能,压实度的增加提升了材料的干缩性能和温缩性能,相比水泥改良铁尾矿,土凝岩改良铁尾矿具有更好的干缩特性和温缩特性。

雷钰[4](2020)在《轻质水泥粉煤灰路基填料的耐盐蚀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盐渍土地区的公路易出现纵向裂缝、不稳定、不均匀沉降等病害。山西省盐渍土地区分布广泛,同时山西省固废物料目前利用率还较低,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是山西乃至全国一项重大经济技术政策和长远战略方针,因此固废应用于盐渍土地区公路中就有很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本文将固废粉煤灰、水泥、气泡群、早强剂和水等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轻质水泥粉煤灰路基填料既能满足公路路基强度标准,又可将废料粉煤灰尽可能大量地有效利用,通过室内试验针对轻质水泥粉煤灰混合物在路基应用中的强度与耐盐蚀性能进行相关研究,并对轻质路基材料的导热性能及抗冻融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盐类腐蚀对轻质水泥粉煤灰路基的强度影响规律。本文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通过增大路基材料中粉煤灰的配方比例和增大气泡掺量可以有效降低路基的密度,随着粉煤灰配比变大,料浆和易性变好,轻质路基内部气泡群存在状态越好,轻质性得以体现;在气泡填充水泥粉煤灰混合物的过程中,随着气泡掺量的增加,路基吸水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轻质路基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大。轻质路基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水泥与粉煤灰质量比值的减小而减小,当水泥与粉煤灰质量比值大于1:3时,均可以满足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规范对强度的要求。(3)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轻质路基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在水养条件下高于在标养条件下。试样在同种盐溶液腐蚀情况下,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基本随着盐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抗压强度随着粉煤灰比例增大而减小。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轻质路基在硫酸钠盐溶液中受腐蚀情况最严重,在复合盐溶液中次之,在氯化钠盐溶液中受腐蚀情况最轻。(4)在冻融循环试验中,轻质路基强度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满足公路路基规范要求,所以在昼夜温差大的盐渍土地区,轻质路基可以适用。随着气泡掺量增大,导热系数逐渐减小;当气泡掺量一定时,温度越高,导热系数越大;在温度、气泡掺量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导热系数随着粉煤灰占比增大先升高并在1:2时达到顶点,然后随着粉煤灰占比增大而减小。密实度和强度越大,轻质路基试样的导热性能越大。在低温环境下,试样的导热性能受气泡掺量影响较大;而在高温情况下,试样的导热性能受试样密实度和强度的影响较明显。(5)当水泥与粉煤灰质量配比为1:3,在浓度为15%的硫酸钠盐溶液浸泡28d,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依然满足《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规范》[1]要求,且隔水性能、隔热性能、抗冻融性能出色,所以确定水泥与粉煤灰质量配比为1:3,气泡掺量为1200L/m3的配比为最佳配方。

刘星辰[5](2020)在《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综合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对于道路工程建设要实现绿色和环保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电石灰、煤矸石、建筑垃圾等工业废弃物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影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因此开辟电石灰、煤矸石、建筑垃圾等大宗工业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新途径,并解决道路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原材料短缺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电石灰/粉煤灰作为道路稳定材料中的结合料,针对煤矸石与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综合稳定料,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以期待将这些工业废弃物应用于道路工程,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电石灰对于环境的影响,开展了电石灰的理化性质试验,包括X射线荧光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腐蚀性分析等。试验结果表明,电石灰原状样呈现灰白色,含水量一般在30%以上,部分成团,但易于打散。电石灰中主要矿物成分为Ca(OH)2,并且有效钙镁含量高达72.5%,并未在其中检测到放射性元素以及超量重金属元素。电石灰p H值一般在12.5以下,不属于国家标准中危险固体废物范畴。(2)开展了电石灰改良不同性质原状土的试验研究,包括重型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石灰对于改良较高塑性指数的土可显着提升其力学特性,对于低塑性指数的土则需要采用电石灰以及粉煤灰共同改良才可以明显提升改良效果,电石灰改良后土的水稳定系数大多在0.6~0.8之间,说明电石灰改良土的水稳定性性能有不利影响。(3)针对道路工程中的基层或底基层进行了电石灰与粉煤灰稳定煤矸石试验研究,包括重型击实试验、7d~180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煤矸石空隙率为控制指标,采用体积比的形式对煤矸石二灰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可以满足各级道路基层对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的要求。煤矸石本身的颗粒分布对于电石灰粉煤灰稳定煤矸石的强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煤矸石中的细集料含量越多越有利于其电石灰粉煤灰煤矸石混合料强度的发展。(4)针对道路工程中的基层或底基层进行了电石灰与粉煤灰稳定砖砼类再生骨料试验研究,包括重型击实试验、7d~180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虽然砖砼类再生骨料的工程性质较差,但是采用较低掺量的电石灰和粉煤灰进行稳定后,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较高,完全满足各级道路基层或底基层对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的要求。但是鉴于砖砼类再生骨料的本身性质较差,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建议用在道路底基层建设中,不建议用于道路基层建设。

王俊杰[6](2019)在《粉煤灰和矿渣粉在云南省高速公路工程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物掺合料作为当代混凝土不可获取的重要组分,已经成熟运用于各类房建、市政工程。但是,在国家重点基础建设的公路工程实际应用中,掺合料设计和使用的标准与地域性原材料质量差异及供需矛盾依旧存在。对于火电站和钢铁厂欠发达的云贵高原地区,掺合料原料来源更加匮乏,随着云南省“五网”公路建设的推进,分布在山区的公路工程受限于交通和材料来源的制约,在高桥隧比工程中C50以上高等级混凝土配合比的掺合料技术要求与实际供需存在极大的矛盾。为实现云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论文针对云南地区Ⅰ级粉煤灰和S95级矿渣粉产能少、品质差的现状,进行S75级矿粉和Ⅱ级粉煤灰配制公路C50、C55混凝土的应用研究。论文通过测定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表征混凝土工作性能;根据测定3d、7d、28d抗压强度及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表征混凝土力学性能;通过进行抗氯离子渗透试验,抗冻试验、抗开裂试验,表征混凝土耐久性能。论文采用S75级矿渣粉和Ⅱ级粉煤灰为矿物掺合料,配制出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C50和C55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Ⅱ级粉煤灰和S75级矿渣粉掺量在5%15%内时,与纯水泥相比混凝土工作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改善显着,特别在抗开裂性上可降低10%以上开裂面积风险,且随掺量的增加而提高,掺入15%的Ⅱ级粉煤灰和S75级矿粉的混凝土28d抗压强度、静弹模量、抗冻性相对纯水泥配比降幅较小(5%以内),均能满足与Ⅰ级粉煤灰或S95级矿粉配制混凝土的耐久性规范的同级评定;(2)Ⅱ级粉煤灰或S75级矿渣粉相比Ⅰ级粉煤灰或S95级矿渣粉在15%以内的同掺量下,混凝土工作性差异较小,静弹模量和28d强度降幅在1.7%内,抗氯离子渗透、抗裂性、抗冻性降幅在4%以内,能满足与掺入Ⅰ级粉煤灰或S95级矿粉配制混凝土的同等耐久性评定等级;(3)采用云南地区Ⅱ级粉煤灰和S75级矿渣粉资源,在云南香丽高速、元蔓高速、泸弥新鸡高速公路工程配制的C50、C55混凝土,其强度、耐久性指标均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

李鸿运[7](2017)在《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中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旧建筑物被拆除,导致“建筑垃圾围城”问题越发凸显。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公路工程的大规模建设消耗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如果能够将建筑垃圾回收、加工,并将其用于公路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建筑垃圾堆放引起的土地占用、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还能节省大量的道路建筑材料,促进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系统的试验,分析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吸水率、表观密度、压碎值等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与天然土以不同的配合比混合,试验研究了不同配合比情况下建筑再生骨料与天然土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和CBR值等指标及其变化规律,明确了建筑垃圾填筑公路路基的可行性。进而,分别以水泥、石灰、石灰粉煤灰为结合料,试验研究了三种无机结合料稳定建筑垃圾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等路用性能指标,并系统分析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掺入量、砖砼比例、结合料剂量等因素对建筑垃圾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表明了无机结合料稳定建筑垃圾混合料作为公路底基层材料的可行性。其次,通过系统的试验,研究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弯拉强度、干缩性能、耐磨性能等技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等性能满足中、轻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建筑材料的技术要求,可以作为中、轻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面层建筑材料。最后,在不同建筑垃圾底基层刚度和路基刚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ANSYS软件对沥青路面的路表弯沉、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建筑垃圾用作路基填料和路面底基层材料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中的系统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有利于促进建筑垃圾的变废为宝与资源化利用。

曹帅[8](2016)在《粉煤灰—硅胶—黄土混料的物理力学特征及其工程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放的固体废弃物,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因此,开展粉煤灰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工程实际价值。关于粉煤灰资源化综合利用问题,前人曾开展过很多研究工作,但受到利用途径及利用量等因素所限,仍有大量的粉煤灰未得到有效利用而被大量堆放。本文以粉煤灰、黄土及硅胶为对象,按不同配比条件制作试样,通过土工试验,测定其物理力学参数,并在总结其物理力学特性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其用作地基处理挤密桩的可能性,同时基于工程实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其工程应用效果。论文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酒钢电厂粉煤灰化学组分中,Si O2+Al2O3+Fe2O3+Ca O含量之和大于80%,且烧失量较低,仅为4.54%,因而是一种品质较好的建筑材料。根据其颗粒大小及颗粒组成,可等同于砂质粉土;从颗粒级配来看,属于接近级配良好的一类,因此其工程性能相对较好。2、击实试验表明,在黄土中加入适量粉煤灰,不但可以提高混料整体密度,而且处于最大干密度时的用水量也会大大降低。3、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表明,粉煤灰黄土硅胶混料不同配比下,试样的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当龄期超过28d,其强度仍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在28d龄期下,粉煤灰:黄土=1:3时,试样的抗压强度为0.93MPa,在此配比下,如果掺入硅胶20%后,试样的抗压强度会增大至4.24MPa。因此,在粉煤灰黄土混料中掺入硅胶,试样的抗压强度会明显提高,这种特性对于缩短工期具有重要的意义。4、直剪试验表明,粉煤灰黄土硅胶混料不同配比下,养护龄期越长,试样的抗剪强度越大;粉煤灰黄土不同配比下,试样的粘聚力随硅胶掺入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内摩擦角随硅胶掺入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28d龄期下,粉煤灰:黄土=1:3时,试样的粘聚力为57.3k Pa,内摩擦角为32.2°。而在此配比下掺入硅胶20%时,试样的抗剪强度明显提升,粘聚力增大到324.5k Pa,内摩擦角为22.4°。5、固结压缩试验表明,在28d龄期下,粉煤灰:黄土=1:3,试样的固结压缩量为2.0mm,而在此配比下掺入硅胶20%时,试样的固结压缩量仅有1.40mm;其28d龄期下的抗压回弹模量达到425MPa,是常用二灰土材料的1.2倍,具有良好的工程特性;根据室内试验测试结果,确定粉煤灰黄土配比为1:3,硅胶掺入量为20%时,是该类混料的最佳配比,其物理力学性能最好。6、取粉煤灰黄土配比为1:3,硅胶掺入量为20%时试样的物理力学参数,作为粉煤灰黄土硅胶混料挤密桩桩体材料参数,并基于工程实例,取试样测试参数计算单桩承载力,进而求得复合地基承载力为272.5k Pa,其结果满足并优于设计要求的250k Pa;利用Plaxis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粉煤灰黄土硅胶混料挤密桩对黄土地基的加固效果,加固区土体应力明显减小,处理后地基沉降量仅为44.90mm,较设计要求的70mm沉降量降低了35%。

戴晶晶[9](2014)在《贵州省公路沿线粉煤灰筑路适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西电东送的发展战略中,南部通道主要由贵州、云南火电厂及两省交界处水电厂的电能资源向广东方面输送。贵州省煤矿资源丰富,主要通过火力发电厂发电,大量燃煤产生的粉煤灰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电厂为处置粉煤灰花费大量资金征地并建设贮存场,粉煤灰堆积不仅造成土地资源占用、破坏原地面土质等恶劣影响,还影响到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严重的地区危及人体健康。贵州高速公路建设为粉煤灰处理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可以有效大量消耗粉煤灰,提升粉煤灰的利用率。本文依托《贵州高速公路粉煤灰筑路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对粉煤灰作筑路材料进行研究,计算粉煤灰路堤、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以及粉煤灰水泥混凝土路面三类掺粉煤灰的道路结构层的预算定额,为贵州省同类型工程采用粉煤灰做筑路材料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①实地收集贵州5个电厂的粉煤灰样品,通过试验研究总结每种粉煤灰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工程性能;②分别提出粉煤灰典型路堤结构组成形式、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结构、粉煤灰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通过试验研究得出粉煤灰结构层的最佳配合比,分析每种结构层的路用性能和施工工艺等;③根据施工现场调查得到人、机、料的实际消耗数据,按照现行规范规定的预算定额编制办法及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等相关规范,补充编制完成《贵州省高速公路利用粉煤灰筑路相关定额》;④综合分析粉煤灰筑路材料施工技术及定额研究的意义,从社会人文、环境污染以及用粉煤灰为电厂和工程建设带来的经济价值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对贵州省5个电厂生产的粉煤灰在公路建设方面的应用展开研究,力求证明在公路建设上采用粉煤灰作筑路材料切实可行,不但可以解决粉煤灰对社会环境及工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公路建设成本的作用,对贵州省经济发展及交通建设两方面都非常有利。

章澎[10](2014)在《高速公路粉煤灰路基填筑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煤炭资源无论是开发还是消耗均居世界之首。全世界每年有四分之一的原煤来自中国,其中有76%是作为能源消耗的。而对我国来讲,电力生产大约34%是来自燃煤发电,这种发电模式虽然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但它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发电厂每年需排放高达3亿吨的粉煤灰,如处理不当,这些工业废弃物将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及危害。贵州省作为西电东送战略部署中重要的电力输出地,其火力发电产业近年来迅猛发展,但由此而产生的大量粉煤灰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州经济的发展,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造成较大的阻力。本文依托贵州省科委攻关项目“贵州高速公路粉煤灰筑路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对具有丰富煤炭储藏资源的遵毕高速公路沿线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的材料特性、在路堤填筑中的适用性以及粉煤灰路堤施工工艺等进行研究。首先,对目前国内外粉煤灰用于道路工程路基填筑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进行综合概述,并对贵州省遵毕高速公路沿线的火力发电厂生产的粉煤灰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从而进一步探究本文研究的意义。其次,对粉煤灰的理化学特性以及矿物组成进行研究,并分析粉煤灰的工程特性特别是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抗剪强度、CBR值、回弹模量以及压缩特性等指标,初步得出以下结论:遵毕高速公路沿线火力发电厂生产的粉煤灰能够满足我国路用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再者,以选定的贵州遵毕高速公路沿线五座具有代表性的电厂生产的粉煤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LAXI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粉煤灰路堤的稳定性、应力和变形的数值模拟分析,并以此研究结果,对遵毕高速公路沿线粉煤灰在路堤填筑中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采用粉煤灰填筑的路堤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在满足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路基的沉降和变形,这对贵州省的高速公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通过对粉煤灰路堤施工过程进行研究,从施工准备、路堤基底处理、粉煤灰储运、摊铺及碾压以及环境污染控制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粉煤灰路堤填筑的施工方法及重点,为今后的道路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二、粉煤灰在公路建设中的综合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粉煤灰在公路建设中的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磷石膏在公路建设中的循环利用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磷石膏在公路建设中的循环利用应用研究现状
    1.1 磷石膏制备胶凝材料
        1.1.1 制备磷石膏基胶凝材料
        1.1.2 磷石膏制取硫酸联产水泥
    1.2 磷石膏在公路路基/基层材料中的应用现状
        1.2.1 磷石膏应用于公路路基填料
        1.2.2 磷石膏应用于公路基层材料
    1.3 磷石膏在公路建设中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发展方向
        1.3.1 磷石膏在公路建设中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1.3.2 磷石膏在公路建设中综合利用研究发展方向
3 结 论

(2)循环流化床粉煤灰提铝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循环流化床粉煤灰概述
        1.1.1 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简介
        1.1.2 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结构特点及物化性质
        1.1.3 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危害
    1.2 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综合应用现状
        1.2.1 井下作业
        1.2.2 建材生产
        1.2.3 农业生产
        1.2.4 有价成分提取
        1.2.5 其他应用
    1.3 循环流化床粉煤灰中铝的提取
        1.3.1 粉煤灰的活化
        1.3.2 化学活化
    1.4 硫酸化焙烧
    1.5 微波的应用
        1.5.1 微波加热理论
        1.5.2 微波加热应用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化学试剂及仪器设备
        2.2.1 化学试剂
        2.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表征
        2.4.1 粒度分析
        2.4.2 铝离子浓度测定
        2.4.3 热重测量
        2.4.4 XRD物相分析
        2.4.5 微观形貌及能谱分析
        2.4.6 介电特性分析
    2.5 循环硫化床粉煤灰常规酸浸实验
第三章 常规酸浸实验研究
    3.1 酸浸条件对铝浸出率的影响
        3.1.1 硫酸浓度的影响
        3.1.2 浸出温度的影响
        3.1.3 浸出时间的影响
        3.1.4 浸出液固比的影响
    3.2 浸出渣物相分析
    3.3 CFBFA及其浸出渣的微观对比
        3.3.1 CFBFA的微观形貌及能谱分析
        3.3.2 浸出渣的微观形貌及能谱分析
    3.4 CFBFA及其浸出渣焙烧实验
        3.4.1 CFBFA的热分析
        3.4.2 CFBFA及其焙烧渣的物相分析
        3.4.3 CFBFA中氧化铝的存在状态
    3.5 小结
第四章 微波强化粉煤灰的硫酸化焙烧实验
    4.1 CFBFA的介电特性
        4.1.1 复介电常数
        4.1.2 CFBFA及焙烧反应产物的介电特性
        4.1.3 CFBFA及 CFBFA+H_2SO_4的升温行为
    4.2 硫酸化焙烧条件对铝浸出率的影响
        4.2.1 酸料比对铝浸出率的影响
        4.2.2 焙烧温度对铝浸出率的影响
        4.2.3 焙烧时间对铝浸出率的影响
    4.3 焙烧渣表征
        4.3.1 焙烧渣的物相分析
        4.3.2 焙烧渣的微观形貌及能谱分析
    4.4 CFBFA的硫酸化焙烧机理
    4.5 小结
第五章 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碳酸钠焙烧实验
    5.1 碳酸钠焙烧条件对粉煤灰活化效果的影响
        5.1.1 碳酸钠用量对CFBFA的活化效果的影响
        5.1.2 焙烧时间对CFBFA的活化效果的影响
        5.1.3 焙烧温度对CFBFA的活化效果的影响
    5.2 碳酸钠活化产物表征
        5.2.1 碳酸钠活化产物的物相分析
        5.2.2 碳酸钠活化产物的微观形貌及能谱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固化剂改良铁尾矿路用耐久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铁尾矿综合利用现状
        1.2.2 铁尾矿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现状
        1.2.3 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应用现状
        1.2.4 半刚性基层耐久性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试验基础
    2.1 理论基础
        2.1.1 固化剂作用机理
        2.1.2 半刚性基层强度的衰减
        2.1.3 半刚性基层开裂机理
        2.1.4 均匀设计法
    2.2 原材料物理力学性质
        2.2.1 铁尾矿
        2.2.2 水泥
        2.2.3 土凝岩
第3章 固化剂改良铁尾矿耐干湿特性研究
    3.1 干湿循环试验
        3.1.1 试验方法
        3.1.2 试验方案
    3.2 试验结果分析
        3.2.1 耐干湿循环能力分析
        3.2.2 强度影响因素
        3.2.3 均匀设计试验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固化剂改良铁尾矿抗冻融耐久性研究
    4.1 冻融循环试验
        4.1.1 试验方法
        4.1.2 试验方案
        4.1.3 评价指标
    4.2 试验结果分析
        4.2.1 抗冻耐久性分析
        4.2.2 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4.2.3 均匀设计试验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固化剂改良铁尾矿收缩特性研究
    5.1 干缩试验
        5.1.1 试验方法与试验方案
        5.1.2 评价指标
    5.2 干缩试验结果分析
        5.2.1 干缩应变
        5.2.2 失水率
        5.2.3 干缩系数
    5.3 温缩试验
        5.3.1 试验方法与试验方案
        5.3.2 评价指标
    5.4 温缩试验结果分析
        5.4.1 温缩应变
        5.4.2 温缩系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轻质水泥粉煤灰路基填料的耐盐蚀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气泡混合轻质土路基填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气泡混合轻质土(FCB)
        1.2.2 气泡混合轻质路基填料国外研究现状
        1.2.3 气泡混合轻质路基填料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试验方案
    2.1 试验材料
        2.1.1 水泥
        2.1.2 粉煤灰
        2.1.3 发泡剂
        2.1.4 早强剂
        2.1.5 无水硫酸钠与工业氯化钠
        2.1.6 试验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配合比设计
        2.2.2 养护溶液配制
        2.2.3 测试方法
        2.2.4 试验过程
第三章 轻质水泥粉煤灰路基填料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3.1 轻质路基不同配合比变量对密度的影响
        3.1.1 粉煤灰与水泥质量配比对密度的影响
        3.1.2 气泡掺量对密度的影响
    3.2 气泡掺量对吸水率的影响
    3.3 不同配合比变量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3.3.1 水泥与粉煤灰质量配比对路基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3.3.2 气泡掺量对路基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3.4 轻质路基填料的冻融循环性能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轻质水泥粉煤灰路基填料耐盐蚀性能试验研究
    4.1 轻质路基填料在清水养护下力学性能研究
        4.1.1 轻质路基试样外观变化
        4.1.2 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
    4.2 轻质路基填料在氯化钠溶液中耐盐蚀性能研究
        4.2.1 试样外观变化
        4.2.2 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
    4.3 轻质路基填料在硫酸钠溶液中耐盐蚀性能研究
        4.3.1 试样外观变化
        4.3.2 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
    4.4 轻质路基填料在复合溶液中耐盐蚀性能研究
        4.4.1 试样外观变化
        4.4.2 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
    4.5 不同腐蚀条件下轻质路基填料强度变化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轻质水泥粉煤灰路基填料导热性能试验研究
    5.1 导热性能在公路工程中的研究意义
    5.2 轻质路基的导热性能分析研究
        5.2.1 水泥与粉煤灰不同质量配比下轻质路基的导热系数
        5.2.2 不同气泡掺量下轻质路基填料的导热系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石灰改良土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煤矸石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建筑垃圾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2 电石灰理化性质分析
    2.1 电石灰基本物理性质
    2.2 电石灰化学成分分析
    2.3 电石灰矿物组成分析试验
    2.4 电石灰热分解特性
    2.5 电石灰腐蚀性(pH值)检测
        2.5.1 实验设计
        2.5.2 实验结果
    2.6 电石灰活性钙镁含量随时间变化规律
        2.6.1 试验方案
        2.6.2 试验结果
    2.7 本章小结
3 电石灰改良土试验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土样
        3.1.2 电石灰
        3.1.3 粉煤灰
    3.2 试验方案
    3.3 试验方法
        3.3.1 标准击实试验
        3.3.2 试件成型
        3.3.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3.3.4 劈裂强度试验
        3.3.5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3.3.6 水稳定性试验
    3.4 试验结果分析
        3.4.1 击实试验结果分析
        3.4.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3.4.3 劈裂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3.4.4 抗压回弹试验结果分析
        3.4.5 水稳定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电石灰与粉煤灰稳定煤矸石混合料试验研究
    4.1 煤矸石基本性能研究
        4.1.1 煤矸石的粒径分布
        4.1.2 煤矸石的密度、吸水率以及空隙率
        4.1.3 煤矸石的洛杉矶磨耗值
        4.1.4 煤矸石的化学性质
    4.2 试验原材料
    4.3 试验方案
    4.4 试验方法
        4.4.1 重型击实试验
        4.4.2 试件制备
        4.4.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4.4.4 劈裂试验
        4.4.5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4.5 试验结果分析
        4.5.1 重型击实试验结果分析
        4.5.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4.5.3 劈裂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4.5.4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电石灰与粉煤灰稳定砖砼再生骨料试验研究
    5.1 砖砼类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基本性能研究
        5.1.1 砖砼类建筑垃圾的破碎
        5.1.2 砖砼再生骨料颗粒分析
        5.1.3 再生骨料的密度、吸水率及空隙率
        5.1.4 再生骨料中的杂物含量
        5.1.5 再生骨料洛杉矶磨耗试验
    5.2 试验原材料
    5.3 试验方案
    5.4 试验方法
        5.4.1 重型击实试验
        5.4.2 试件制备与养护
        5.4.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5.4.4 劈裂强度试验
        5.4.5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5.5 试验结果分析
        5.5.1 击实试验结果分析
        5.5.2 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分析
        5.5.3 劈裂试验结果分析
        5.5.4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粉煤灰和矿渣粉在云南省高速公路工程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粉煤灰掺合料的研究现状
        1.2.2 矿渣粉掺合料的研究现状
        1.2.3 高性能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掺合料在公路混凝土中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实验原材料、设备及测试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粉煤灰
        2.1.3 矿渣粉
        2.1.4 粗集料
        2.1.5 细集料
        2.1.6 外加剂
        2.1.7 水
    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新拌工作性能和强度的测定
        2.3.2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的测定
        2.3.3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测定
        2.3.4 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测定
        2.3.5 混凝土早期抗开裂性能的测定
3.粉煤灰品质及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1 配合比参数
    3.2 粉煤灰品质及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3.3 粉煤灰品质及掺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3.4 粉煤灰品质及掺量对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的影响
    3.5 粉煤灰品质及掺量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3.6 粉煤灰品质及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3.7 粉煤灰品质及掺量对混凝土早期抗开裂性能的影响
    3.8 C50 粉煤灰优化配合比
    3.9 本章小结
4.矿渣粉品质及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1 配合比参数
    4.2 矿渣粉品质及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4.3 矿渣粉品质及掺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4.4 矿渣粉品质及掺量对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的影响
    4.5 矿渣粉品质及掺量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4.6 矿渣粉品质及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4.7 矿渣粉品质及掺量对混凝土早期抗开裂性能的影响
    4.8 C55 矿渣粉优化配合比
    4.9 本章小结
5.工程实际应用情况
    5.1 香丽高速C50和C55 混凝土的应用
        5.1.1 Ⅱ级粉煤灰应用于C50和C55 质量分析
        5.1.2 Ⅱ级粉煤灰应用于C50和C55 成本分析
    5.2 元蔓高速C50 混凝土的应用
        5.2.1 S75 矿渣粉应用于C50和C55 质量分析
        5.2.2 S75 矿渣粉应用于C50和C55 成本分析
    5.3 泸弥新鸡高速应用案例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中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天津市建筑垃圾概况
        1.2.1 天津市建筑垃圾产生量估计
        1.2.2 天津市建筑垃圾成分分析
    1.3 建筑垃圾国内外应用现状
        1.3.1 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概况
        1.3.2 国外建筑垃圾应用于道路工程研究现况
        1.3.3 国内建筑垃圾应用于道路工程研究现况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建筑垃圾骨料的制备及基本性能研究
    2.1 建筑垃圾分类
        2.1.1 按来源分类
        2.1.2 按回收利用方式分类
    2.2 建筑垃圾处理加工研究
        2.2.1 国外再生骨料的加工工艺
        2.2.2 国内再生骨料的加工工艺
        2.2.3 室内试验再生骨料的加工
    2.3 建筑垃圾骨料物理性能试验研究
        2.3.1 外观特性
        2.3.2 颗粒级配
        2.3.3 表观密度
        2.3.4 吸水率
        2.3.5 压碎值
        2.3.6 洛杉矶磨耗值
        2.3.7 性能指标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垃圾作为路基填料的性能研究
    3.1 配合比设计
    3.2 击实试验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验设备与试样制备
        3.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承载比(CBR)试验
        3.3.1 试验目的
        3.3.2 试验设备与试样制备
        3.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垃圾作为底基层材料的性能研究
    4.1 混合料组成设计和试验方案的选定
        4.1.1 原材料性质
        4.1.2 配合比设计
        4.1.3 试验方案的选定
        4.1.3.1 击实试验方案
        4.1.3.2 试件制备
        4.1.3.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案
        4.1.3.3 劈裂试验方案
        4.1.3.4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方案
    4.2 水泥稳定再生骨料力学性能研究
        4.2.1 击实试验结果与分析
        4.2.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4.2.3 劈裂试验结果与分析
        4.2.4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石灰稳定再生骨料力学性能研究
        4.3.1 击实试验结果与分析
        4.3.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4.3.3 劈裂试验结果与分析
        4.3.4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骨料力学性能研究
        4.4.1 击实试验结果与分析
        4.4.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4.4.3 劈裂试验结果与分析
        4.4.4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筑垃圾用于中、轻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性能研究
    5.1 原材料和试验方案的选定
        5.1.1 原材料性质
        5.1.2 实验方案的选定
    5.2 抗压强度试验
        5.2.1 试验方法
        5.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弯拉强度试验
        5.3.1 试验方法
        5.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干缩特性试验
        5.4.1 试验方法
        5.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耐磨性试验
        5.5.1 试验方法
        5.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筑垃圾路基、底基层沥青路面力学分析
    6.1 ANSYS软件简介
    6.2 沥青路面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6.2.1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6.2.2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6.3 沥青路面有限元计算模型
        6.3.1 单元类型的选择
        6.3.2 路面结构设计参数
        6.3.3 计算荷载的确定
        6.3.4 网格划分
        6.3.5 有限元模型边界条件
    6.4 模拟计算结果与路面动力响应分析
        6.4.1 路表弯沉值分析
        6.4.2 层底拉应力分析
        6.4.3 建筑垃圾底基层模量对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
        6.4.4 建筑垃圾路基模量对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粉煤灰—硅胶—黄土混料的物理力学特征及其工程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粉煤灰工程应用现状
        1.2.1 国外粉煤灰工程应用现状
        1.2.2 国内粉煤灰工程应用现状
    1.3 粉煤灰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粉煤灰黄土硅胶混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2.1 试验材料
        2.1.1 粉煤灰
        2.1.2 黄土
        2.1.3 硅胶
        2.1.4 粉煤灰黄土硅胶混合材料强度机理分析
    2.2 实验方案
    2.3 试样的力学性能测试及试验结果分析
        2.3.1 击实试验
        2.3.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3.3 直剪试验
        2.3.4 固结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粉煤灰黄土硅胶混合材料挤密桩
    3.1 挤密桩的挤密原理
    3.2 粉煤灰黄土硅胶混合材料挤密桩的优点分析
    3.3 粉煤灰黄土硅胶混合材料挤密桩强度机理分析
        3.3.1 成桩后的加固作用
        3.3.2 桩间土的加固作用
        3.3.3 褥垫层的加固作用
    3.4 粉煤灰黄土硅胶混合材料挤密桩的设计与施工
        3.4.1 设计原则
        3.4.2 基于工程实例的挤密桩设计计算
        3.4.3 挤密桩的影响因素及施工
第四章 粉煤灰黄土硅胶挤密桩加固黄土地基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分析方法简介
    4.2 粉煤灰黄土硅胶混合材料挤密桩处理地基数值模拟
        4.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4.2.2 计算参数的选取
        4.2.3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4.3 几种地基处理方案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致谢

(9)贵州省公路沿线粉煤灰筑路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依据与必要性
        1.1.1 课题提出依据
        1.1.2 课题研究必要性
    1.2 国内外粉煤灰应用现状
        1.2.1 国外粉煤灰应用现状
        1.2.2 国内粉煤灰应用现状
        1.2.3 发展动态
    1.3 本文研究方法及意义
        1.3.1 项目概况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研究意义及目标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贵州省粉煤灰材料特性研究
    2.1 粉煤灰原材料研究
        2.1.1 物理性质
        2.1.2 化学性质
        2.1.3 天然休止角
        2.1.4 透水性及毛细水上升高度
        2.1.5 液塑性指数
    2.2 粉煤灰力学性能研究
        2.2.1 击实试验
        2.2.2 CBR 值测定
        2.2.3 回弹模量
        2.2.4 压缩特性
        2.2.5 直剪试验
    2.3 粉煤灰筑路环境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粉煤灰筑路技术与性能研究
    3.1 粉煤灰路堤
        3.1.1 PLAXIS 分析路堤稳定性
        3.1.2 粉煤灰路堤路用性能研究
        3.1.3 粉煤灰路堤施工工艺
    3.2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
        3.2.1 配合比设计计算
        3.2.2 二灰碎石基层路用性能研究
        3.2.3 二灰碎石基层施工工艺
    3.3 粉煤灰水泥混凝土路面
        3.3.1 配合比设计计算
        3.3.2 粉煤灰水泥混凝土路面路用性能研究
        3.3.3 粉煤灰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粉煤灰预算定额研究
    4.1 公路工程定额原理
        4.1.1 定额概述与分类
        4.1.2 补充预算定额
        4.1.3 预算定额研究
    4.2 粉煤灰预算定额计算
        4.2.1 粉煤灰路堤预算定额
        4.2.2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预算定额
        4.2.3 粉煤灰水泥混凝土路面预算定额
    4.3 定额成果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粉煤灰社会效益评估
    5.1 人文效益
    5.2 经济效益
    5.3 环境效益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10)高速公路粉煤灰路基填筑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应用概况
        1.2.1 国内应用概况
        1.2.2 国外应用概况
        1.2.3 小结
    1.3 本文研究意义
        1.3.1 遵毕高速公路与沿线粉煤灰概况
        1.3.2 项目研究意义
        1.3.3 本文研究内容
        1.3.4 本文研究的步骤
第二章 遵毕高速沿线粉煤灰材料的基本特性
    2.1 粉煤灰的理化特性
        2.1.1 粉煤灰的物理特性
        2.1.2 粉煤灰的化学特性
        2.1.3 粉煤灰的矿物组成
    2.2 粉煤灰的工程特性研究
        2.2.1 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
        2.2.2 抗剪强度指标
        2.2.3 CBR 值
        2.2.4 回弹模量
        2.2.5 压缩特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粉煤灰在路堤填筑中的适用性研究
    3.1 粉煤灰填筑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
        3.1.1 粉煤灰填筑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模型
        3.1.2 粉煤灰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3.1.3 PLAXIS软件简介
        3.1.4 粉煤灰路堤材料参数
        3.1.5 PLAXIS 计算分析
    3.2 粉煤灰路堤应力与变形分析
        3.2.1 粉煤灰路堤的数值模拟
        3.2.2 PLAXIS计算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粉煤灰路堤施工工艺研究
    4.1 高速公路粉煤灰路堤施工工艺研究
        4.1.1 高速公路粉煤灰路堤施工工艺流程图
        4.1.2 施工准备
        4.1.3 路堤基底处理
        4.1.4 粉煤灰储运、装卸及堆放
        4.1.5 粉煤灰的含水量的控制
        4.1.6 粉煤灰的摊铺
        4.1.7 粉煤灰的碾压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成果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5.2 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粉煤灰在公路建设中的综合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磷石膏在公路建设中的循环利用研究现状[J]. 宗炜,张厚记,林小玉,区桦,廖俊旭. 建材世界, 2022(01)
  • [2]循环流化床粉煤灰提铝实验研究[D]. 唐君晶.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3]固化剂改良铁尾矿路用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 仉健.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0(01)
  • [4]轻质水泥粉煤灰路基填料的耐盐蚀性试验研究[D]. 雷钰.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5]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综合利用研究[D]. 刘星辰. 郑州大学, 2020(02)
  • [6]粉煤灰和矿渣粉在云南省高速公路工程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D]. 王俊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7]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中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D]. 李鸿运.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8]粉煤灰—硅胶—黄土混料的物理力学特征及其工程应用分析[D]. 曹帅. 长安大学, 2016(02)
  • [9]贵州省公路沿线粉煤灰筑路适用性研究[D]. 戴晶晶. 重庆交通大学, 2014(03)
  • [10]高速公路粉煤灰路基填筑关键技术研究[D]. 章澎. 重庆交通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粉煤灰在公路建设中的综合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