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调研报告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调研报告

问:能让收益更高的水稻种植新模式,是怎样一种模式?
  1. 答:对于水稻来说,种植模式很多,但是一般情况是移栽和直播两种,那么无论对于移栽田还是直播田,基本都是空闲田和麦茬轮作直播、移栽,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过去使用兽力和耐芹敏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首明犁田,但现在多用机器整地了。
    要恢复双季稻生产。近些年来,一季稻面积增加不少,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过--季稻亩产为500 ~ 600公斤,比双季稻减产300 ~400公斤,这可是一个重大的损失。水稻的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因为品种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技术要求严格,播种期、密度、除草、施肥以及农药使用、田间水分管理等,都影响到水稻产品的质量。
    育秧是水稻栽培中第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产的基础工作。它是以培育壮秧为目的,达到成秧率高、苗齐、苗壮,保证有足够的秧苗适时栽插。栽后返青成活快,分蘖早,生长良好。根据目标产量、品种特性和土壤供肥能力确定合理的用肥量。杂交水稻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施肥量可比常规品种减少。
    稻田连年种植,每年不但要从土壤中吸收走大量的N、P、K等微量元素,因此,仅靠无机肥料补充不能满足水稻生产需要,必须实行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在水稻秧苗进入返青期的时候要及时浇一次返青水,不过水分不宜过多,小水促进分蘖。要注意控制分蘖数量,防止无效分蘖过多,消耗过昌枝多营养,影响水稻的生长。为保证播种均匀度,可以采用定畦定量的办法,先稀后补,即先播80%的种子,再用20%的种子补缺补稀。
  2. 答:可以采用科学的前亮种植水稻方法,摒弃原来传统劣质的种植方法,这样液雹就能让种植者收益更高,也闹悔帆是一种创新的模式。
  3. 答:种植模式呈现出从单冲简纯“稻鱼共生”向稻、鱼、虾、蟹、贝、龟鳖、蛙等共生和轮作的多种模式发展的趋势,已逐步形成稻—蟹、稻—虾、稻—龟鳖、纤凳稻—鱼、稻—贝、稻—蛙及综合类等7大类24种典型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在各地区因地制宜,进散竖裤一步本地化,区域特色明显。
  4. 答:“稻鱼共作”模式。猜神槐“稻虾连作”模式。“稻蟹共作”模式。蟹(虾、鳖)池种稻”模式。稻田综合种养增收效果好、潜力大技术模式逐步成熟。全国推广瞎桐面积较大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有稻鱼、稻虾、稻鳅、稻蟹、稻鳖共作或连作模式,在行业内出台了稻田养鱼、养虾等技术标准,辽宁、安徽等地制定了本省的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程或手册,推动了稻田综合种养的标准化。综合效益发挥显著。稻田综合种养的生态效益显著,对南方十省的稻田养鱼调查显示,亩均化肥使用量减少约15%,农药使用量减少约40%,同时通过田埂加高、加穗友固,开挖鱼沟,每亩稻田可以多蓄水200余立方米,起到抗旱保水、调节气候的作用。
问:三江什么开始育稻子苗
  1. 答:根据我们的了解,三江兴仁社区开始育稻子苗时间为返茄8月,每年即是国庆节前后三江兴仁社区开始播种稻子苗,多数常用水稻为亲虚运本水稻、杂交水稻及非差世梁洲稻等。
  2. 答:三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适宜种植大多数作物,特别是水稻。根据《中国水稻实用育种技术》的规定,三江县的水稻育种开始于春季,可以从此时此刻开始计划育种,并在种子保藏肢中、苗圃禅早管理、化肥施用、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努贺饥雀力。
  3. 答:稻渔综芦祥合种养是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一种绿色生态种养模式,是利用稻田浅水环境为水产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形成稻渔共生的新型复合立体稻田养殖技术模式,具备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广西三江县地处湘、黔、桂三省腔哗数(区)交界的广西北部山区,自古以来就有稻田养鱼的传统,至今已有1 000多年历史。自 2014 年起,三江县大力实施种稻养鱼“3721工程”,利用3年时间,在全县推广标准化种稻养鱼7万亩,打造三江“高山稻鱼”和“高山鱼稻”两个绿色生态品牌,使项目农户年人均增收达1 000元,伍首对全县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进行技术升级创新,开展“优质稻+再生稻+坑沟式养鱼”,实现鱼稻共生,一水两用、一田两收,亩均增收3 000元,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成为三江县重要的民生工程和产业扶贫抓手。
    一、三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主要成效
    三江县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水质,采取生态健康的种养模式,充分发挥“稻渔互利共生”的生态原理,利用稻田生态系统的内部循环,施用农家肥和农副产品养鱼,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产品无农药残留,从而提高了水稻和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和品质质量,收到了“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贵”的互利互补效果。随着旅游、餐饮、物流业的发展以及人口流动,三江县稻田鱼因其风味独特、绿色健康、肉质鲜美而广受消费者欢迎,越来越多养殖户从中得到实惠。2020 年全县水田面积 12.63 万亩,种稻养鱼(螺)面积达7.66万亩,鱼产量5 070吨,同比增长8.01%,其中,“优质稻+再生稻+鱼”模式1.8万亩,高山稻鱼年产量 3 064 吨,年产值 1.5 亿元,高山鱼稻(再生稻)年产值1 500万元,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已覆盖70%以上的贫困户,贫困人口每人每年稻渔增收1 000元。
问:稻田养鱼的现代养殖模式,稻田养鱼新技术
  1. 答:在我国稻田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水产科技工作者对传统稻田养鱼方式进行了多次的改进。特别是近年来提出,发展稻田养殖必须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我国的传统稻田养殖方式,正朝着现代稻田养殖业的方向发展。
    1.改善养鱼稻田工程设施。将传统的平板式稻田养鱼改革为宽沟式、沟凼式、垄沟式等稻田养鱼新方式,增加庆陆了稻田养殖水体,改善了水产品的生活条件。
    2.改鱼种单养为混养。混养的品种园地制宜进行选择,如草鱼、鲤、尼罗罗非鱼、鲢、鳙、鲫、革胡子鲶等。
    3.改常规品种为名特优水产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地名特水产品发展迅猛。许多名特水产品也很适合稻田的养殖,如蟹、蛙、鳖、虾等,极大地提高了稻田综合种养殖的经济效益。
    4.提高鱼种的放养规格。以草、鲤鱼等常规鱼为例,改放鱼苗为放养夏花,改放3厘米左右的小规格鱼种为放10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
    5.改稀养为适当密养。根据土壤肥力和供饵量灵活调节。以草、鲤鱼等常规鱼为例,养成鱼每亩放l龄鱼种500尾,养鱼种每亩放养夏花1000尾,条件好的稻田还可适当增加。
    6.改迟放早捕为早放迟捕。沟凼式和垄沟式养鱼稻田均有永久性鱼幽,可提早到冬季放养,中、晚稻收割后灌深水继续养鱼,冬季种春花作物,可在种麦、油菜前半个月起捕。
    7.改不投饵为投饵施肥。
    8.改一次放养一次捕捞为轮誉棚顷捕轮放。经过技术改革,各地涌现出了和顷许多高产典型,在粮食增产的基础上,养殖亩产100千克、200千克鱼的农户相继出现。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调研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