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交换控制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ATM交换控制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一、ATM交换机控制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尚东森,杨宇婷[1](2022)在《煤矿钻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针对目前煤矿井下巷道掘进作业中锚杆支护环节存在的人工操作频繁、支护效率低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煤矿钻锚机器人。主要设计了钻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选用罗克韦尔Compact Logix系列MicroLogix 1100控制器,融合多传感器技术,通过工业以太环网EtherNet实现机器人本地遥控控制和远程人机交互控制。对钻锚机器人控制系统进行硬件选型配置和软件设计,实现钻锚机器人自动控制。为煤矿井下钻锚设备智能化研究提供设计依据。

张茗[2](2019)在《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升级改造研究》文中提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主要包括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和通信系统,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于2004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由于建设时间不同,产品的技术水平、运行的稳定性参差不齐,机电系统尤其是硬件设备已不能满足继续使用需求,对原有路网机电系统升级改造势在必行。本论文旨在对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包括省高速监控中心、省收费中心和省通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研究。对原有省交通监控系统软硬件进行研究,提出硬件系统更新、软件系统功能完善方案,重新设计数据、视频传输方案,完善视频监控业务,研究改建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并研究新建交通地理信息平台系统、GPS车辆应急调度系统。对原有的省结算中心改造方案进行研究,提出对软硬件更新,研究改造双机热备主机系统、新建异地容灾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完善IC卡发行与管理系统、通行费拆分结算系统、内部查询与对外服务系统功能。对通信系统进行研究,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是保证全省高速公路各级收费业务、路网监控服务、人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实现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工作的保证;原有的省通信中心已不能满足新路网规划的容量需求,研究提出对干线传输系统进行提档升级方案,更换支持ASON技术的10G传输设备,并更换支持千门程控数字交换机,对网管系统、综合定时供给系统进行功能完善和网络优化方案设计。

曹春华[3](2009)在《星上大容量ATM交换控制单元研制》文中认为星上ATM交换是卫星通信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针对星上10Gbps ATM交换机设计与实现问题,进行了嵌入式控制系统软件平台与硬件平台的设计与研究工作。所完成的工作如下:1.描述了星上10Gbps大容量ATM交换机的整体设计方案及各部分完成的功能。2.给出了MPC嵌入式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包括整个硬件系统的框图设计、MPC处理器和各个模块的原理和功能介绍。3.基于嵌入式设备驱动的概念、特点、功能和结构,完成了基于MPC8280的嵌入式Linux系统平台下ATM交换机信元预处理芯片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4.基于同步数字系列(SDH)技术原理和PM5358芯片结构,完成嵌入式Linux系统下ATM交换机中PM5358设备芯片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张勇[4](2008)在《航空发动机试验信息化平台设计及建设》文中研究指明航空发动机试验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把试验过程、试验数据、设备状态等信息纳入到一个数据库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把以试验台为单元的一个个“信息孤岛”通过信息系统连结起来,有利于试验信息的完整保存,保证各种试验数据能够独立于试验仪器设备,进而将第一手和历史的各种试验信息反馈到新型发动机的研制中,改进制造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使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所有试验具有时间上的可追溯性、内容上的完整准确性、过程上的综合性,从而积累研制经验,为发动机设计与试验仿真创造条件。信息化基础建设是实现航空发动机研制手段现代化、数字化的关键。通过本项目的开展,将进一步促进研究院机制的变革、促进专业的流程再造和产品研发过程的优化,促进航空发动机事业部模式下的协同、协作、并行工程和项目异地协调管理。通过开展对发动机试验信息平台分析、设计及建设,实现航空发动机试验信息高效管理;形成试验信息管理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实现发动机试验数据的共享与交换,为加快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试验的数字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持。本文的主要工作为:对试验网络系统、试验信息交换系统、涉密信息系统安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及总体设计,并对试验网络系统、试验信息交换系统进行了系统建设。总之,本文为航空发动机试验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实现提供了实施依据,并增加了许多技术创新点。同时也利用的先进的安全技术,完成了试验信息安全系统的部分建设内容,也为集团内部其它各兄弟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详实的、有借鉴性的技术指南。

林关成[5](2007)在《高速IP交换机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当前网络界公认只要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五层协议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但是最为流行的TCP/IP协议却基本上没有完整的体系结构。目前,计算机网络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在局域网或者广域网的基础上运行TCP/IP网络,从而造成在网络的底层采用的是局域网协议或者广域网协议,而仅在上层采用了TCP/IP协议。无论采用局域网方式还是广域网方式,网络的结构必然会更加复杂,网络协议的传输效率必然会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双绞线的IP交换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建立一个直接通过传输介质传输IP分组的纯粹的独立的TCP/IP网络,并且研究设计与之相适应的IP网络交换机。在对IP交换技术及IP交换机进行大量研究与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设计与实验,采用Cypress半导体公司推出的用于点对点之间高速串行数据通信的发送芯片CY78923和接收芯片CY78933以及高速低功耗具有时钟化读写接口的先进先出缓冲存储器芯片CY7C453,构成IP交换机的数据发送/接收模块,采用Altera公司的低价位Cyclone系列芯片EP1C6Q240C8 FPGA芯片作为交换控制模块,分别完成了各个模块的电路设计,实现了基于双绞线(UTP-5)的四端口IP交换机硬件系统。最后,对所设计实现的基于双绞线的四端口IP交换机系统进行了硬件的电气性能测试和关键信号点的时序测试以及软硬件的协同调试与功能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性能良好。达到了完善TCP/IP协议体系,简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传输效率的目标,对实现这种全新的基于双绞线的IP交换技术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龚俊[6](2006)在《省级综合性质检机构计算机网络设计》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省级综合性质检机构计算机网络设计的一种方案。基于省级综合性质检机构的特殊需求,整个网络的设计贴近用户的需求,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性价比,并且采用了目前先进的技术。并为未来网络的升级扩展作好充分准备,节省了用户的投资。

廖云[7](2006)在《高速线路(622Mbps)加密技术研究及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ATM应用的逐渐深入,ATM网络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ATM的安全,首先阐述了研究ATM的线路传输信息安全的高速ATM加密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接着介绍了ATM的相关知识,ATM加密应用环境,加密要求及相关的加密技术。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高速ATM加密技术的实现思路,并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案。有重点地阐述了实现622Mbps高速ATM加密的两个关键技术:其一加密体制,确定与ATM传输模式相适应的加密体制,包括加密方式和密码体制。其二高速加密设计,在FPGA内实现高速模块化设计。最后,针对几个关键的技术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苏林[8](2004)在《APON系统ONT通道层、AAL及高层的设计实现》文中提出面对主干网GHz传输速率的应用,宽带接入网的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基于异步传输模式的无源光网络(APON)结合了ATM多业务多比特率的支持能力和PON的透明宽带传输能力,以其经济性和灵活性成为21世纪理想的光纤接入方案。 二十世纪末在ITU-T有关APON的各主要相关协议标准出台并完善之际,国际和国内光通信领域曾兴起了有关APON的研发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南京理工大学于2001年较早地承担了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项目“基于异步传输模式的无源光网络系统(APON)中光网络终端的研制”。 本文是对ATM-PON系统光网络终端(ONT)的通道层、AAL及高层设计实现的全面分析。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论文首先对ATM技术特点及ATM网络分层模型进行了概括,并在G983.1协议基础上,分析了APON系统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同时根据ONT功能要求提出了基于分层设计思想的ONT原理样机的总体方案。 其次,在1.732协议的基础上分析了对通道层、AAL及高层功能要求的特点,重点研究了基于建立通用硬件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和硬件电路的简化设计模型;并根据设计要求探讨了ATM芯片、核心处理器及高层业务的选择和具体技术实现途径,进而根据具体条件提出了如下的一种高性能的优化设计方案:以TI公司的TMS320C6202 DSP作为核心处理器,采用静态存储器(SRAM)作为系统存储器,全面利用并结合当前最先进的微处理器、高速大容量SRAM、以及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技术,并配合优化的软件设计方案,以实现系统性能的综合优化。 在总体方案确定的基础上,本文更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了总体方案实现的技术途径,包括各功能模块硬件电路的原理设计、高速电路板传输线效应处理的方法以及系统软件的设计技巧等,最终全面完成了ONT通道层、AAL及高层软硬件设计和调试工作,解决了高速电路设计的难点和系统软件实时性要求等问题。ONT整体联调结果表明,该部分设计功能正常,语音、数据业务运行情况良好。 本课题得到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项目资助,项目名称为基于异步传输模式的无源光网络系统(APON)中光网络终端的研制,项目代号:BG2001046。

刘强[9](2002)在《一种ATM容错交换机研究及网络系统仿真和安全方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报告根据博士后期间所做的工作分为三个部分,一种ATM容错交换机研究、网络系统仿真及其案例和网络系统安全方案分析案例。 本文首先研究了一种容错ATM交换机,该交换机采用容错结构增强了ATM交换机的可靠性。异步传输模式ATM是国际电信联盟建议用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传输模式。容错是提高网络可靠性的主要方法。文中,我们讨论了一种容错ATM交换机结构。在该交换机中通过提供子交换单元和扩展链路来增加冗余路径的数目,该结构可以容错多个故障,并且冗余路径的数目随着交换机级数的增加而指数增长。我们通过仿真的方法得到了该交换机的生存概率、容错水平和费效比3个参数,可以看出该交换机容错性能和费效比高于目前文献上可查到的容错ATM交换机。在本文的第一章中首先概述了容错电子数字系统,论述了容错避错系统的产生、发展和分类,故障表现分类以及容错系统设计,第二章中详细论述了冗余子交换单元和扩展链路的ATM容错交换机,对交换机的容错性能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为了研究、分析与设计系统,需要对这些系统进行试验。有两种试验的方案,一种是直接在真实系统上进行,另一种则是按真实系统的样子构造一个模型,在模型上进行。后一种称为仿真。网络系统仿真就是在计算机上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网络这种离散事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第三章中简要介纠了相应的网络仿真软件工具,第四章中首先介绍了网络仿真的必要性、概念和特点,然后介绍了网络仿真的建模步骤,博士后期间完成了4个网络系统的仿真工作,在本章中以其中一个网络系统为例,利用ns2仿真平台对某公司网络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相应的仿真结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局域网、Intranet和Internet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和黑客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的管理人员将为网络安全问题投入更大的精力,忽略网络安全,必将因此而付出沉重的代价。在第五章中,结合目前信息网络室网络安全技术的积累,提出了某公司信息安全系统技术建议,分别对网络安全系统集成和网络安全服务进行了详细论述。

杨立波[10](2002)在《ATM over SDH在高速公路联网通信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基于高速公路联网通信业务需求与宽带网络特点,提出了高速公路联网通信ATM over SDH网络解决方案,即交换层采用ATM交换机制,物理层采用SDH传输标准,接入层采用APON技术;通过对业务需求进行系统分析,科学地预测了联网通信网络容量;建立了联网通信结构与技术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网络分析与设计,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物理解决方案;通过网络物理集成与服务集成分析,建立了联网通信集成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最后通过对论文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指出了高速公路联网通信发展趋势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ATM交换机控制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TM交换机控制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矿钻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钻锚机器人工作原理
2 钻锚机器人控制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3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选型
4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 结语

(2)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升级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1.3.1 目的
        1.3.2 意义
        1.3.3 必要性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路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方案研究
    2.1 路网监控系统现状研究
        2.1.1 监控系统硬件情况研究
        2.1.2 监控系统软件功能情况研究
    2.2 路网监控系统方案设计目标
    2.3 路网监控数据视频传输方案研究
        2.3.1 数据传输方案研究
        2.3.2 视频传输方案研究
    2.4 路网监控系统总体构成方案研究
        2.4.1 视频监控业务子系统
        2.4.2 大屏幕拼接显示子系统
        2.4.3 交通地理信息子系统
        2.4.4 GPS车辆调度子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收费结算系统升级改造方案研究
    3.1 收费结算系统现状研究
    3.2 收费结算系统改造方案研究原则
    3.3 联网收费结算系统硬件升级改造方案研究
        3.3.1 省收费结算中心性能要求研究
        3.3.2 省收费结算中心硬件系统构成研究
    3.4 联网收费结算系统软件升级改造方案研究
        3.4.1 省收费结算中心联网收费平台软件方案研究
        3.4.2 省收费结算中心联网收费应用软件方案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信骨干网系统升级改造研究
    4.1 通信骨干网系统现状研究
        4.1.1 通信骨干网系统发展研究
        4.1.2 通信骨干网系统硬件研究
    4.2 通信骨干网的管理体制与网络架构
        4.2.1 通信系统管理体制分解
        4.2.2 通信系统网络框架
        4.2.3 通信系统的业务分类及需求
    4.3 通信传输技术的选择及特点研究分析
        4.3.1 SDH光同步数字传输
        4.3.2 IP over光纤技术
        4.3.3 ATM技术
        4.3.4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
    4.4 通信骨干网的组网方案比选分析
        4.4.1 方案一及其组网特点
        4.4.2 方案二及其组网特点
    4.5 通信骨干网系统功能及升级改造方案
        4.5.1 通信骨干网系统功能
        4.5.2 干线传输系统升级改造方案研究
        4.5.3 程控数字交换系统升级改造方案研究
        4.5.4 网管中心升级改造方案研究
        4.5.5 综合定时供给系统(BITS)升级改造方案研究
        4.5.6 数据、视频传输通路方案研究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星上大容量ATM交换控制单元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及意义
    1.2 嵌入式系统概述
    1.3 基于MPC8280 和Linux 的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背景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组织
第二章 ATM 交换机控制系统硬件平台的建立
    2.1 星上10Gbps ATM 交换机硬件平台的总体方案
    2.2 MPC8280 体系结构及特点
        2.2.1 PowerPC 内核
        2.2.2 系统接口单元(SIU)
        2.2.3 通信处理模块(CPM)
    2.3 ATM 交换机控制系统硬件平台组成及模块设计
    2.4 ATM 交换机控制系统软件平台
第三章 信元预处理模块的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
    3.1 Linux 设备驱动概述
        3.1.1 设备类型分类
        3.1.2 Linux 设备号和设备入口点
        3.1.3 Linux 设备驱动中关键数据结构
        3.1.4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中基本函数
        3.1.5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的基本框架
        3.1.6 Linux 设备驱动模块化编程
        3.1.7 小节
    3.2 信元预处理芯片的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
        3.2.1 信元预处理芯片功能介绍
        3.2.2 信元预处理芯片驱动程序的编写
        3.2.3 信元预处理芯片字符驱动的编译和加载
        3.2.4 信元预处理芯片驱动在MPC8280 平台上的调试
第四章 SDH 芯片PM5358 的驱动程序设计
    4.1 SDH 概述及PM5358 芯片介绍
        4.1.1 SDH 技术产生的背景及特点
        4.1.2 SDH 技术与原理
        4.1.3 PM5358 芯片介绍
    4.2 SDH 驱动程序的实现
        4.2.1 SDH 芯片驱动结构
        4.2.2 SDH 驱动注册和模块初始化
        4.2.3 SDH 设备打开和设备初始化
        4.2.4 SDH 设备读、写模块
        4.2.5 SDH 设备释放模块
        4.2.6 SDH 驱动卸载模块
    4.3 SDH 驱动的调试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4)航空发动机试验信息化平台设计及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论文的章节结构
    1.4 本人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国内外该项目的现状分析
    2.1 国外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2.2 国内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2.3 我院该领域的发展现状
    2.4 相关项目检索情况
    2.5 预期成果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动机试验信息化系统总体设计
    3.1 试车台试验网络系统总体设计
        3.1.1 发动机试验测控系统总体设计
        3.1.2 网络传输系统总体设计
        3.1.3 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3.2 试验信息交换系统总体设计
        3.2.1 试验信息交换系统总体分析
        3.2.2 试验信息交换系统设计目标
        3.2.3 试验信息交换系统设计方案
        3.2.4 我院试验数据远程发布系统设计方案
    3.3 试验信息安全体系设计
        3.3.1 系统风险性分析
        3.3.2 安全体系设计原则
        3.3.3 安全管理原则
        3.3.4 安全体系实施原则
        3.3.5 我院对试验信息化安全的需求
        3.3.6 我院信息安全体系层次设计
        3.3.7 我院信息安全体系总体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试车台试验网络系统建设
    4.1 前端试验信息采集、控制系统建设
        4.1.1 前端试验信息采集硬件系统建设
        4.1.2 前端试验信息采集软件系统建设
        4.1.3 试验控制系统建设
        4.1.4 前端试验信息采集、控制系统建设总结
    4.2 试验信息网络传输系统建设
        4.2.1 试验信息网络传输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
        4.2.2 试验信息网络传输系统建设方案
        4.2.3 试验信息网络传输系统建设总结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信息交换系统建设
    5.1 信息交换技术简介
        5.1.1 多线程编程技术
        5.1.2 基于消息的异步存取技术
        5.1.3 组态软件技术
        5.1.4 试验数据接口技术
    5.2 异地远程试验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建设
        5.2.1 系统简介
        5.2.2 硬件组成
        5.2.3 软件系统编制
        5.2.4 工程配置清单
        5.2.5 网络的传输包结构
        5.2.6 多线程编程的实现
    5.3 试验信息交换系统建设总结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工作体会及未来的计划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5)高速IP交换机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网络技术发展概述
        1.1.1 局域网技术的发展
        1.1.2 广域网技术的发展
        1.1.3 TCP/IP网络技术的发展
    1.2 TCP/IP技术和其他网络技术关系分析
        1.2.1 TCP/IP技术和LAN
        1.2.2 TCP/IP技术和WAN
        1.2.3 TCP/IP技术和SDH与SONET及ATM
    1.3 TCP/IP技术缺陷与解决对策分析
        1.3.1 TCP/IP技术存在缺陷分析
        1.3.2 问题的提出
        1.3.3 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
        1.4.1 研究的内容和达到的目标
        1.4.2 难点和创新点
    1.5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IP交换技术概述
    2.1 IP交换技术的概念
    2.2 IP交换技术的机理
    2.3 IP交换技术的发展与分类
        2.3.1 Ipsilon公司的IP交换(IP Switching)
        2.3.2 Cisco公司的标签交换(Tag Switching)
        2.3.3 Com公司的Fast IP
        2.3.4 IBM公司的ARIS
        2.3.5 MPOA(MultiProtocol Over ATM)
    2.4 现有IP交换技术存在问题分析
        2.4.1 局域网传送IP分组存在问题分析
        2.4.2 广域网传送IP分组存在问题分析
    2.5 基于双绞线的IP交换技术实现可行性分析
        2.5.1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与功能
        2.5.2 物理层的作用与功能
        2.5.3 基于双绞线的IP数据包传输可行性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IP交换机的整体设计方案
    3.1 交换机的功能
    3.2 IP交换机的技术需求分析
    3.3 IP交换机的功能需求分析
        3.3.1 IP交换机的路由功能
        3.3.2 IP交换机的交换功能
        3.3.3 IP交换机的流量控制
        3.3.4 IP交换机的差错控制
    3.4 IP交换机的协议分析
        3.4.1 IP交换机与IP交换机之间的协议
        3.4.2 媒体网关之间的协议
        3.4.3 媒体网关与IP交换机之间的协议
    3.5 IP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3.6 IP交换机的总体设计
        3.6.1 IP交换机的体系结构设计
        3.6.2 IP交换机的组成模块设计
        3.6.3 IP交换机的工作流程设计
        3.6.4 IP交换机的硬件系统结构
        3.6.5 IP交换机的硬件详细设计
    3.7 小结
第四章 IP交换机的电路设计
    4.1 接收模块设计
        4.1.1 接收模块的功能
        4.1.2 接收模块的工作流程
        4.1.3 接收模块的原理框图设计
        4.1.4 接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SCH设计
        4.1.5 接收模块的时序状态分析
    4.2 发送模块设计
        4.2.1 发送模块的功能
        4.2.2 发送模块的工作流程
        4.2.3 发送模块的原理框图设计
        4.2.4 发送模块的电路原理图SCH设计
        4.2.5 发送模块的时序状态分析
    4.3 交换控制模块设计
        4.3.1 交换控制模块的功能
        4.3.2 交换控制模块的工作流程
        4.3.3 交换控制模块的IP地址提取设计
        4.3.4 交换控制模块的IP地址比较设计
        4.3.5 交换控制模块的IP地址---端口对照表设计
        4.3.6 交换控制模块的原理框图与接口设计
    4.4 硬件芯片选型
        4.4.1 数据接收芯片
        4.4.2 数据发送芯片
        4.4.3 数据缓冲FIFO芯片
        4.4.4 FPGA系统模块
    4.5 单个收发端口的电路设计
        4.5.1 电路板元件布局设计
        4.5.2 电路原理图SCH设计
        4.5.3 电路印刷板PCB设计
    4.6 四端口收发模块的电路印刷板设计
    4.7 IP交换机硬件系统实物模型
    4.8 小结
第五章 IP交换机系统调试与仿真
    5.1 硬件系统调试
        5.1.1 电气性能测试
        5.1.2 电源和时钟测试
        5.1.3 关键信号点的时序测试
    5.2 软件系统仿真
        5.2.1 数据接收控制模块仿真
        5.2.2 数据发送控制模块仿真
        5.2.3 IP地址提取模块仿真
        5.2.4 IP地址比较模块仿真
    5.3 软硬件系统联合协同调试
    5.4 IP交换机功能测试
    5.5 IP交换机性能测试
    5.6 小结
第六章 IP交换机与传统的以太网交换机比较分析
    6.1 传统的以太网交换机体系结构
        6.1.1 现有的交换技术
        6.1.2 交换式以太网
        6.1.3 传统的交换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6.2 传统的以太网交换机硬件系统结构
        6.2.1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6.2.2 以太网交换机的网络结构
    6.3 基于双绞线的IP交换机体系结构
        6.3.1 IP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6.3.2 基于双绞线的IP交换网络组成
    6.4 基于双绞线的IP交换机硬件系统结构
        6.4.1 基于双绞线的IP交换机硬件系统的总体组成
        6.4.2 基于双绞线的IP交换机一个端口的电路结构
    6.5 IP交换机与以太网交换机性能比较
        6.5.1 IP数据包格式与以太网帧结构比较
        6.5.2 以太网交换机上IP数据包的分析
        6.5.3 IP交换机上IP数据包的传输效率预测
    6.6 小结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2.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编的着作
致谢

(6)省级综合性质检机构计算机网络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网络平台设计
    2.1 局域网设计
        (1) 主流网络结构概述及技术分析
        ①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
        ②千兆以太网技术
        ③ATM技术
        ④VLAN技术
        (2) 网络技术选择
        (3) 逻辑拓扑结构
        (4) 局域网络具体设计
        (5) 无线移动接入设计
    2.2 广域网设计
        (1) 质检系统VPN专网接入设计
        (2) 因特网接入设计
    2.3 网络管理
    2.4 网络采用的协议标准
3 系统主机设计
4 系统软件设计
5 冗余及备份设计
    5.1 系统冗余方案
    5.2 安全备份及灾难恢复方案
6 产品选型
    6.1 网络设备选型
    6.3 防火墙
    6.4 系统主机
    6.5 系统软件
7 方案设计特点

(7)高速线路(622Mbps)加密技术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ATM技术概述
    1.1 ATM的基本概念
    1.2 ATM的应用
    1.3 ATM的特点
    1.4 安全ATM的要求
第2章 密码技术概述
    2.1 密码体制
    2.2 加密算法
    2.3 密钥管理
第3章 方案的提出及论证
    3.1 实现思路
    3.2 实现方案
        3.2.1 软硬件设计总体方案
        3.2.2 数据加密的总体方案
        3.2.3 密钥管理总体方案
第4章 622MBPS ATM加密技术软件设计概述
    4.1 密钥分发管理中心软件设计概述
        4.1.1 密钥分发管理中心的功能
        4.1.2 密钥分发管理中心软件设计概述
    4.2 控制管理软件的设计概述
        4.2.1 控制管理软件的功能
        4.2.2 控制管理软件的设计概要
第5章 622MBPS ATM加密技术的硬件设计
    5.1 印制板的设计
    5.2 FPGA的设计的概述
        5.2.1 FPGA完成的功能
        5.2.2 FPGA实现622Mbps ATM加密技术的难点
        5.2.3 FPGA选型
        5.2.4 FPGA设计的方法
        5.2.5 信头分析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5.2.5.1.信头分析FPGA内部模块划分
        5.2.5.2.密钥捷变技术的实现
        5.2.5.3.信头分析FPGA的具体实现
        5.2.6 净荷加密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5.2.6.1.净荷加密FPGA内部模块划分
        5.2.6.2.净荷接收单元设计
        5.2.6.3.净荷加密单元设计
        5.2.6.4.净荷发送单元设计
        5.2.6.5.密钥处理单元设计
        5.2.6.6.净荷加密FPGA内部布局布线
        5.2.7 FPGA设计的小结
第6章 对622MBPS ATM加密技术的测试
    6.1 测试条件
    6.2 常规测试
    6.3 接口测试
    6.4 ATM加密机双机背靠背加、解密通信测试
    6.5 一台ATM加密机单口测试
    6.6 测试小结
第7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8)APON系统ONT通道层、AAL及高层的设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APON系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几种PON技术对比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
    1.6 本论文的创新点
2 APON系统分析
    2.1 ATM网络技术
        2.1.1 ATM技术概述
        2.1.2 ATM技术特点
        2.1.3 ATM网络协议参考模型
    2.2 光纤接入网
    2.3 APON系统概述
        2.3.1 APON系统工作原理
        2.3.2 APON系统的网络结构
        2.3.3 APON系统的关键技术探讨
    2.4 ONT原理样机设计方案
        2.4.1 ONT的功能分析
        2.4.2 ONT分层设计思想
        2.4.3 ONT总体设计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ONT通道层、AAL及高层总体方案设计
    3.1 ONT通道层、AAL及高层各部分功能分析
        3.1.1 ONT通道层及其层管理功能分析
        3.1.2 ONT的AAL功能分析
        3.1.3 ONT信令AAL(SAAL)功能分析
        3.1.4 ONT高层功能分析
        3.1.5 ONT通道层、AAL及高层相关部分的功能分析
    3.2 ONT通道层、AAL及高层总体设计方案
        3.2.1 ONT通道层、AAL及高层总体设计思想
        3.2.2 ATM芯片的选择及对应功能实现的分析
        3.2.3 核心处理器的选择
        3.2.4 高层应用业务的选择和实现方案
        3.2.5 系统集成化设计考虑
        3.2.6 ONT通道层、AAL及高层总体设计方案
    3.3 本章小结
4 ONT通道层、AAL及高层硬件电路设计
    4.1 系统集成化设计实现
        4.1.1 FPGA设计要点
        4.1.2 FPGA配置硬件设计
    4.2 硬件原理设计
        4.2.1 系统供电设计
        4.2.2 电源监测及复位设计
        4.2.3 网络功能模块硬件设计
        4.2.4 核心处理器功能模块硬件设计
        4.2.5 核心处理器模块与系统存储器接口硬件设计
        4.2.6 业务模块硬件设计
        4.2.7 业务模块与核心处理器模块接口硬件设计
        4.2.8 总线仲裁器设计
        4.2.9 核心处理器模块与网络功能模块接口硬件设计
        4.2.10 网络功能模块与系统存储器接口硬件原理设计
    4.3 高速PCB电路板设计
        4.3.1 高速电路的特征
        4.3.2 传输线效应
        4.3.3 信号完整性设计
        4.3.4 电磁兼容性设计
        4.3.5 模拟、数字混合信号设计
        4.3.6 电路板分层设计
        4.3.7 电路板可测试性设计
        4.3.8 电路板仿真
        4.3.9 ONT通道层、AAL及高层PCB电路图
    4.4 本章小结
5 ONT通道层、AAL及高层系统软件设计
    5.1 EMIF初始化
    5.2 串口 1初始化
    5.3 ATM芯片初始化
        5.3.1 扩展总线主机接口通信子程序
        5.3.2 C6202与MB86698A间通信的数据结构
        5.3.3 命令状态队列的更新
        5.3.4 MB86698A初始化过程
    5.4 配置接收ATM信元的通道
    5.5 配置发送ATM信元的通道
    5.6 初始化DMA发送/接收通道
        5.6.1 C6202 DMA控制器功能分析
        5.6.2 C6202 DMA初始化过程
    5.7 使能中断
    5.8 启动DMAO
    5.9 启动串口 1发送/接收通道
    5.10 中断服务子程序
        5.10.1 串口 1接收数据中断子程序
        5.10.2 串口 1发送数据中断子程序
        5.10.3 ATM芯片通信中断子程序
    5.11 OAM信元的处理考虑
    5.12 程序加载
        5.12.1 FLASH烧写
        5.12.2 连接命令文件的编写
    5.13 本章小结
6 ONT通道层、AAL及高层软硬件调试
    6.1 硬件调试
        6.1.1 静态测试
        6.1.2 C6202硬件调试
        6.1.3 C6202与TLV320AC36接口硬件调试
        6.1.4 MB86698A硬件调试
        6.1.5 FPGA程序加载调试
        6.1.6 FPGA内部模块功能调试
    6.2 系统软件调试
    6.3 软硬件联调
    6.4 ONT原理样机整体功能演示初步考虑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获奖情况
    一、 参与的科研项目
    二、 获奖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9)一种ATM容错交换机研究及网络系统仿真和安全方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容错电子数字系统概述
    1.1 容错和避错技术的产生及发展
    1.2容错的特征及定义
        1.2.1 可靠性研究的四论域信息模型
        1.2.2 不希望事件UE的分类
    1.3 避错和容错技术的分类
        1.3.1 避错技术的分类
        1.3.2 容错技术的分类
    1.4 故障的表现及分布
        1.4.1 逻辑级的故障模型
        1.4.2 数据结构级的故障模型
        1.4.3 软件故障和软件差错
        1.4.4 系统级的故障模型
    1.5 系统的容错设计
        1.5.1 高可用度系统
        1.5.2 长寿命系统
        1.5.3 延迟维修系统
        1.5.4 高性能计算系统
        1.5.5 关键任务计算系统
第二章 一种冗余子交换单元和扩展链路的ATM容错交换机
    2.1 概述
    2.2 C.-C.Lo的容错ATM交换机
        2.2.1 C.-C.Lo的容错ATM交换机结构及理论分析
        2.2.2 选择参数
        2.2.3 仿真及分析
        2.2.4 结论
    2.3 建议的容错交换机结构及理论分析
        2.3.1 建议的容错交换机结构
        2.3.2 交换机元素个数分析
        2.3.3 冗余路径个数分析
    2.4 建议交换机的仿真与分析
        2.4.1 选择的参数
        2.4.2 仿真假设
        2.4.3 结果及分析
    2.5 仿真程序设计简介
        2.5.1 系统定义的主要结构体
        2.5.2 程序主体框图及代码
    2.6 结论
第三章 网络仿真工具介绍
    3.1 现有的商业软件和免费软件
    3.2 商业软件
        3.2.1 OPNet技术公司的OPNet软件
        3.2.2 Cadence公司的VCC软件
        3.2.3 MathWorks公司的MatLab软件
        2.3.4 Analytical Engines公司的NetRule软件
        2.3.5 Compuware公司的EcoPredictor软件
        2.3.6 NetCracker科技公司的NetCracker Professional软件
    3.3 免费软件
        3.3.1 VINT的Network Simulator 2软件
        3.3.2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的Cnet Network Simulator软件
        3.3.3 Cornell University的Real软件
第四章 网络仿真技术及其应用案例
    4.1 网络仿真简介
        4.1.1 网络仿真的必要性
        4.1.2 网络仿真的概念和特点
    4.2 网络仿真建模步骤
    4.3 某公司网络系统仿真
        4.3.1 某公司网络系统仿真背景
        4.3.2 仿真方案确定
        4.3.3 系统吞吐量分析
        4.3.4 系统延迟分析
        4.3.5 系统瓶颈分析
        4.3.6 仿真结论
第五章 某公司办公网络安全方案分析概述
    5.1 某公司信息安全系统系统集成技术建议综述
    5.2 安全系统系统集成技术规范书
        5.2.1 总体原则
        5.2.2 iSS系统目标
        5.2.3 体系结构
        5.2.4 系统组成
        5.2.5 产品技术规范
    5.3 总体方案建议
        5.3.2 设备配置清单
        5.3.3 系统连接图
    5.4 某公司信息安全系统安全服务规范综述
    5.5 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5.5.1 安全服务体系结构概述
        5.5.2 网络安全相关标准
    5.6 基本安全技术服务
        5.6.1 日常安全审计简介
        5.6.2 安全漏洞修补服务简介
        5.6.3 安全信息发布服务简介
    5.7 紧急响应服务简介
        5.5.1 紧急响应服务内容
        5.5.2 紧急响应服务流程
        5.5.3 服务指标及考核办法
    5.8 安全培训服务简介
        5.8.1 安全培训服务内容
        5.8.2 安全服务培训流程图
        5.8.3 安全服务培训指标及考核办法
    5.9 网络系统测试简介
        5.9.1 网络系统测试内容
        5.9.2 网络系统测试流程
        5.9.3 网络系统测试服务指标及考核办法
    5.10 咨询服务简介
        5.10.1 咨询服务内容
        5.10.2 咨询服务方式
        5.10.3 咨询服务流程
        5.10.4 咨询服务服务指标及考核办法
第六章 结束语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文章
参考文献

(10)ATM over SDH在高速公路联网通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
        1.1.1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发展趋势
        1.1.2 宽带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1.1.3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模式分析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1 联网通信的原则和要求
        1.2.2 ATM over SDH模式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ATM over SDH标准化进程
        1.3.2 国内外技术研究与应用概况
    1.4 研究内容与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网技术分析
    2.1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交换技术
        2.1.1 ATM技术的产生及特点
        2.1.2 ATM交换技术基本原理
        2.1.3 ATM交换技术功能结构
    2.2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传输技术
        2.2.1 SDH技术的产生及特点
        2.2.2 SDH传输技术基本原理
        2.2.3 SDH传输技术功能结构
    2.3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接入技术
        2.3.1 APON技术的产生及特点
        2.3.2 APON接入技术基本原理
        2.3.3 APON接入技术功能结构
第3章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分析预测
    3.1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业务概述
        3.1.1 联网通信业务功能分析
        3.1.2 联网通信业务种类划分
        3.1.3 联网通信业务应用模型
    3.2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需求分析
        3.2.1 联网通信需求分析目标
        3.2.2 联网通信需求分析方法
        3.2.3 联网通信需求分析内容
    3.3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容量预测
        3.3.1 联网通信接入容量预测
        3.3.2 联网通信骨干容量预测
第4章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网络设计
    4.1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网络设计要求
        4.1.1 联网通信网络技术要求
        4.1.2 联网通信网络层次划分
    4.2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网络设计分析
        4.2.1 联网通信接入网设计分析
        4.2.2 联网通信骨干网设计分析
    4.3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网络设计内容
        4.3.1 联网通信网络功能结构
        4.3.2 联网通信网络技术模型
        4.3.3 联网通信网络系统设计
第5章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物理方案
    5.1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物理设计要求
        5.1.1 联网通信物理设计原则
        5.1.2 联网通信物理设计要求
    5.2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物理设计方法
        5.2.1 联网通信接入网物理设计
        5.2.2 联网通信骨干网物理设计
    5.3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物理方案集成
        5.3.1 联网通信接入网物理方案
        5.3.2 联网通信传送网物理方案
        5.3.3 联网通信支撑网物理方案
第6章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集成评价
    6.1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集成分析
        6.1.1 联网通信物理集成分析
        6.1.2 联网通信服务集成分析
    6.2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集成评价
        6.2.1 联网通信集成评价指标
        6.2.2 联网通信集成评价原理
        6.2.3 联网通信集成评价方法
第7章 结论
    7.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7.2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学术与科研情况

四、ATM交换机控制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钻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J]. 尚东森,杨宇婷. 煤矿机械, 2022(01)
  • [2]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升级改造研究[D]. 张茗. 长安大学, 2019(07)
  • [3]星上大容量ATM交换控制单元研制[D]. 曹春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S2)
  • [4]航空发动机试验信息化平台设计及建设[D]. 张勇.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4)
  • [5]高速IP交换机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林关成. 长安大学, 2007(S1)
  • [6]省级综合性质检机构计算机网络设计[J]. 龚俊.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6(10)
  • [7]高速线路(622Mbps)加密技术研究及实现[D]. 廖云. 电子科技大学, 2006(02)
  • [8]APON系统ONT通道层、AAL及高层的设计实现[D]. 苏林. 南京理工大学, 2004(01)
  • [9]一种ATM容错交换机研究及网络系统仿真和安全方案分析[D]. 刘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2(02)
  • [10]ATM over SDH在高速公路联网通信中的应用[D]. 杨立波. 长安大学, 2002(01)

标签:;  ;  ;  ;  ;  

ATM交换控制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