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技术及其在抗击非典中的应用

可视化技术及其在抗击非典中的应用

一、可视化技术及其在抗击SARS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曾涛[1](2021)在《《经济学人》科技类新闻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王芳[2](2021)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方法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可以说,可视化是图书情报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法与方向。随着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关于可视化研究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有重要作用的研究成果。目前,对可视化发展的整体研究还比较少,这不利于研究人员了解可视化技术与方法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演化特征。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相关方法对我国图书情报领域中与可视化相关的研究成果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来源,通过限定学科类别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和“档案及博物馆”确保研究对象是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文献,以“可视化”为主要检索词进行主题、篇名、关键词的检索,并结合人工筛选,获得本论文的1784篇研究文献。提取1784篇文献的分析单元,例如发文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并对相关单元进行清洗、整理以及合并同义词,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法、高频词分析法、共现分析法以及知识图谱分析法等文献计量学相关方法对我国图书情报领域中可视化相关成果文献的时空分布、主体以及内容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借助Citespace和Ucinet软件将研究结果进行知识图谱呈现并对图谱进行详细分析。经研究发现,我国图书情报领域中可视化的发展体现出如下特点:1.自可视化相关研究诞生以来发文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目前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文献主要刊载于本领域专业期刊上,《情报科学》、《现代情报》发文量最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及南京大学是该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机构。3.武汉大学的赵蓉英和邱均平教授是该领域的代表性人物。4.作者、机构之间合作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5.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可视化方法与可视化工具的应用、可视化技术的实现、利用可视化方法对热点主题的研究等方面,有以图书情报领域自身的研究为重点,向计算机技术化发展转变的态势。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为图书情报的研究人员在之后的研究中提供参考,使可视化技术在以后的研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我国图书情报学的发展。

许露露[3](2021)在《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时空计量建模与风险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12月底,突如其来的罕见病毒性肺炎侵袭了武汉。为了有效控制此次疫情,全国各地迅速实施了隔离等防控措施: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随后全国各地开始在社区隔离:每家一次仅允许一人凭借出行证戴口罩出门,各个企业节后延期复工,娱乐场所全部关停。疫情来势汹汹,是比“非典”更严重的疫情,不仅带来大量的人员死亡,而且给全球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传染病的防控及救治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原理以及传播特征等规律进行理论研究和定量分析,对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时空计量和传染病动力学的角度分析并考察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的传播特点、发展趋势及其传播风险,试图还原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的发展变化过程,一方面,对传染病的发展趋势进行模拟预测并分析其传播规律,另一方面,为政府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首先分别使用疫情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通过图表呈现,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其次,进行新冠肺炎疫情的动力学建模及通过参数赋值变化刻画防控措施的效果;然后通过选取我国疫情较严重的几个省份,如湖北、广东、河南、湖南以及浙江等,通过空间可视化、空间相关性分析以及热点分析等方法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空间分布、传播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基于重力模型建模探讨大陆30省市(除西藏)及湖北各地市(除武汉)疫情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影响因素。最后,评估了我国各省市疫情境外输入风险。得到的结论主要如下:第一,疫情在国内和国外发展趋势不同。在严格的防控措施下,3月底中国国内疫情整体上已经得到较好的控制。但3月份疫情开始在境外火速蔓延,美国和欧洲成为了新的疫情中心。第二,我国各省感染病例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且均呈现出随机扩散趋势。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各省的省会城市、较发达城市(如深圳)以及与武汉有大量人员流动的城市(如温州)等。新冠肺炎疫情的“热点”地区集中在湖北省,分别是武汉市、孝感市、天门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以及仙桃市等8个地区,这些市周边的城市累计确诊病例也将很多。第三,影响疫情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因素主要有武汉人群流动、各地区距离武汉远近以及当地的人口、GDP等。建模发现: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与武汉的距离和当地确诊病例数变化方向相反,且与武汉的距离每减少1%,地区确诊病例数就会增加1.55-1.58个百分点;不同结构人口数量每增加1%,地区确诊病例数就会增加0.5%左右,且城市人口数量对确诊病例数的影响略大于乡村人口,即固定其他条件,城市人口越多,增加的确诊病例数就会显着增多。GDP总量每增加1%,地区确诊病例数就会增加0.29%左右;武汉迁出到各地区的人口占总迁出人数的比例每增加1%,地区确诊病例数就会增加约0.26个百分点。第四,采取防控后,疫情拐点将较快出现,基本再生数的大小对疫情控制至关重要。湖北省采取防控后大约10天进入拐点,且潜伏者和感染者人数增长速度将较快减缓,疫情会得到较好的控制。基本再生数越小时,无论是总感染人数还是感染人数峰值都将大幅度减小,疫情将迅速得到控制。第五,严格的防控措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潜伏者有传染能力时感染的病例将是潜伏者无传染能力时的2倍之多,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控隔离措施,且隔离力度越大、医学隔离救治越全面、个人防护措施越到位,越有利于控制疫情。第六,目前,我国面临的疫情境外输入压力仍然很大,疫情防控的重点也应放在“外防输入”方面。对大陆30个省市区疫情的境外输入风险进行评估发现:广东、江苏和上海为境外输入高风险地区,山东、四川、浙江、北京、河南、福建、陕西、湖南这8个地区为境外输入中风险地区,其余19个地区为境外输入低风险地区。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几点政策建议,即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切实做好“六保”、“六稳”工作,加快建设“内需型”需求结构,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持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发展,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宋婧哲[4](2021)在《应急事件中的科普微视频研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文中认为微视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传播媒介,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如今移动互联中最受瞩目的就是短视频行业。由于它有效的利用了碎片化时间,所以深得用户追捧。科普微视频作为微视频中重要的一个内容类别,它短小精悍,便于传播,因此在科学知识与思想的传播、科学精神的发扬、民众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成为了科学传播的重要途径。创作传播价值与日俱增。为了实现科普微视频的价值,满足大众的科普需求,就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创作思路,改变创作观念和手法。本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这一背景下的科普微视频创作的内容呈现和创作方式,梳理科普微视频的优势与问题,积极探索科学传播的新形式。本文的研究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在绪论部分通过收集大量和科普微视频相关的期刊文献等资料,总结性的叙述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核心,并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汇总和归纳,总结出本文章的主要理论研究基础。第二章是关于科普微视频和应急事件的相关概念的陈述,叙述了微视频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同时针对其传播的特征与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第三章是对应急事件中的科普微视频的特征与构成的分析,分别从科普微视频在应急事件中的表现特征和科普微视频的组织构建两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关于科普微视频在应急事件中的表现特征方面,着重分析了其传播、形式和内容的特征,并在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这些特征可能导致的问题。在科普微视频的组织构建方面结合了相关的科普微视频的案例,从色彩运用、视觉空间组织、科技美学、剪辑表现、科学趣味的解说这五个创作领域进行分析论述。第四章是关于应急科普微视频的优势和问题的分析。第五章则是对应急科普微视频的发展创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主要注重从发布机制、提升品质内容以及兼顾情感需求和利用社交拓展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分析,才能让应急事件中的科普微视频创作取得更好的发展。

王宁[5](2021)在《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治理对策探究》文中研究指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出现便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谈论。公众在网络平台上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讨论会形成一定的网络舆情,并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政府治理。我国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分析网络舆情治理问题中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理论指导缺失、多主体参与的网络舆情应急治理体系不完善、多元主体间信息共享与适时沟通的协商网络不健全、多主体协同联动的网络舆情“多中心”治理方式创新不足、网络舆情治理法规的法律位阶低或不配套等原因,从强化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中的宏观引导与规制监督责任、优化媒体平台在网络舆情治理中的行业自律和自查责任、提升公众在网络舆情治理中的监督反馈责任的视角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顾忆芯[6](2021)在《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院应急管理系统》文中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对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救治的专业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组织,其作用贯穿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诊断、隔离、治疗等多个环节。近年来通过应对SARS、甲型H1N1流感等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医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缺乏智能化的手段对院内应急响应的过程进行管控。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医院抗击疫情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设计和实现了一个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院应急管理系统。针对应急响应过程中不同人员的需求,分别开发了面向指挥人员的PC端和面向医护人员的移动端。该系统涵盖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疑似患者信息上报、指挥中心接报、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指令下发、指令执行反馈等多个环节,实现了应急响应快速启动和全流程动态监管。同时基于多智能体仿真评估方法,对本研究提出系统的智能管控能力进行评估,通过突发传染性疾病在医院内传播场景仿真,对比了不同管控措施下的突发传染病的最终感染规模。仿真结果表明,在本系统提供的患者定位和流转过程追踪功能支持下的实验组的最终感染人数相较于对照组下降了44.70%,感染控制能力显着好于对照组(p<0.01)。本系统对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速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院整体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刘贞伶,刘雨贺[7](2020)在《重大公共事件的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可视化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重大公共事件中形成了大量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既有助于防控工作的高效开展,也对以后的工作查考、历史研究、经验借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档案部门需要及时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而可视化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分析国外重大公共事件中可视化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开发与利用,立足于我国档案资源可视化应用的现状,指出档案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三个方向提出了应对举措:提升可视化技术应用意识、拓宽可视化技术应用范围和强化档案内容层深度加工,以期为后疫情时代下的档案资源可视化提出建设方案,也为我国的档案工作提供方向。

晁蓉,龙海东[8](2020)在《面向新冠肺炎治疗的技术识别与发现》文中认为[目的/意义]旨在为新冠病毒的诊治、预防及临床药物筛选等科研工作提供专利信息的支持。[方法/过程]在冠状病毒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共现分析法从技术领域和制药企业领域入手,构建技术机会识别的基本框架,探讨挖掘专利文献中潜在的技术机会。[结果/结论]专利技术分类号C12N15、A61K39、C07K14处于组群的中心地带,抗新冠病毒治疗技术可能在这些领域存在技术机会与发现。

梁夏[9](2020)在《信息通信技术在健康领域应用的评价及其在传染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21世纪,信息通信技术(ICT)在全球教育、卫生保健与疾病预防等相关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目前我国医学高等院校ICT在教学科研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尚未开展大规模的调查和分析。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的同时,应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将课程内容扩展到疾病的健康教育服务中。ICT培训在提高教师和研究生使用ICT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有助于疾病管理和预防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因此,本研究对六所大学从事健康科学研究的教师与研究生对ICT的看法与需求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通过使用ICT干预平台(如微信),将ICT实际应用于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相关知信行评价中,从而评价ICT应用在传染病预防中的效果,旨在初步构建适合医学院校师生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疾病防控的ICT培训课程学习平台以及以AIDS防控知识和COVID-19疫情防控为例的ICT健康教育应用平台。方法:(1)采用现况研究设计,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制定了统一的调查和访谈方案,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对六所医学高等院校(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林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137名研究生与教师(研究生74名和教师63名)进行了小组深入访谈。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上述六所医学院校调查分析了1065名研究生和304名教师对ICT培训课程态度和看法,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研究生和教师ICT使用的因素。(2)采用干预研究设计,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普通人群中进行研究对象的招募并进行AIDS防控知识在线问卷调查。使用ICT(微信公众号)对入选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AIDS防控知识的干预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第二次在线问卷调查。分析干预前后研究对象对AIDS认知、动机、行为技巧以及预防行为的差异,并构建IMB模型,探讨普通人群通过ICT的应用获得的AIDS防控的效果。(3)采用现况研究设计,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普通人群中进行研究对象的招募并进行COVID-19相关知信行在线问卷调查。使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ICT使用情况与对COVID-19相关态度及COVID-19相关预防行为的关系,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ICT使用情况对COVID-19的虚假信息或错误的预防手段以及造成恐慌或烦恼的程度影响,并构建KAP模型探索ICT对普通人群预防COVID-19的知信行影响。(4)使用SPSS 22.0和Mplus7.0软件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医学院校教师和研究生对ICT需求的定性研究发现,ICT对教师和研究生目前的科研和教育教学工作相当重要,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学习ICT及其在教研中的应用。但是,ICT培训课程在对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如何进行成本支出以及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挑战。2.医学院校教师和研究生对ICT需求的定量研究发现,使用ICT和未使用ICT的研究生对ICT培训课程内容的态度、ICT或生物医学信息学工具的应用情况、对ICT或生物医学信息学方法在专业工作中应用的看法以及对ICT教育项目的推广策略和内容的看法上均有明显差异,对ICT培训课程内容科研应用态度(β=0.190,P<0.001)能够显着影响ICT的使用情况。使用ICT和未使用ICT的教师在对ICT培训课程内容的态度、对ICT或生物医学信息学方法在专业工作中应用的看法和应用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T培训形式有效性(β=0.140,P=0.010)、应用程度(β=0.194,P=0.001)和年龄(β=-0.155,P=0.003)指标能够影响ICT的使用。研究生和教师在对ICT培训课程内容的态度、ICT或生物医学信息学工具的应用情况、对ICT或生物医学信息学方法在专业工作中应用的看法、对ICT教育项目的推广策略和内容的看法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ICT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应用探索研究:(1)在AIDS方面,经过为期6个月的ICT干预,普通人群对AIDS防控的知识、动机、行为技巧以及预防行为得到了改善。通过构建IMB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接受ICT干预服务既可促进AIDS预防知识(SE=0.018,P<0.001)、预防动机(SE=0.023,P<0.001)、行为技巧(SE=0.004,P<0.001),同时间接促进安全套的使用。(2)在COVID-19方面,本研究发现ICT使用情况能正向影响知识、态度及行为,ICT使用情况对知识的直接效应量为0.400(SE=0.015,P<0.001),ICT使用情况对态度的总效应量为0.544(SE=0.014,P<0.001),其中直接效应量为0.292(SE=0.014,P<0.001),间接效应量为0.252(SE=0.010,P<0.001)。ICT使用情况对行为的总效应量为0.330(SE=0.018,P<0.001),其中直接效应量为0.237(SE=0.024,P<0.001),间接效应量为0.094(SE=0.012,P<0.001)。此外,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CT使用情况对COVID-19的虚假信息或错误的预防手段以及造成恐慌或烦恼的程度。结论:1.医学院校教师和研究生对ICT相关专业培训具有强烈需求。针对年轻教师中可以根据ICT培训课程内容(ICT方法学及资源和ICT科研应用)重要性的认识、ICT相关培训的有效性、ICT应用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ICT培训课程内容。根据研究生对ICT培训课程内容(ICT科研应用)重要性的认识有针对性地设计研究生ICT培训课程的内容。2.ICT干预能显着提高普通人群的AIDS防治知识水平、改善疾病相关态度、巩固健康相关行为,可以作为面向普通人群的AIDS等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补充手段。3.ICT可以用于普通人群COVID-19等突发传染病的防治知信行评估,为面向大众的突发传染病防控工作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柳晴晓龙[10](2020)在《基于水利工程BIM模型优化加载与交互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运而生,并广泛应用在工程建设各个领域。水利工程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性工程,BIM技术在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本文以BIM模型尤其是水利工程BIM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模型轻量化理论和Web3D技术,尝试通过信息提取与重组的方法,使得水利工程BIM模型实现轻量化并能够在浏览器中进行加载和展示。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探究模型在网页端加载和渲染流程,明确了原模型与网页端模型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网页端BIM模型实时交互系统。降低了BIM技术的应用门槛,为其在水利工程中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具体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水利工程BIM模型优化与加载通过前期的研究和准备工作,利用参数化建模的原理在建模软件中建立了水利工程BIM模型。因为基于建模软件的数据组织、文件格式和加载方式等并不适用于浏览器,无法实现模型源文件直接加载在客户端浏览器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建模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出一个插件,用于提取模型重要信息,重组文件格式,使得模型源文件得以轻量化,并适用于Web端的传输和展示;然后利用WebGL技术对轻量化处理之后的工程模型进行Web端的加载与渲染,以实现模型在网页端的展示。2.水利工程BIM模型的Web交互技术为解决模型在网页端交互功能较弱的问题,满足实际工程需要,在阐明模型在网页端交互的原理后,用量化处理的方式,明确操作指令与模型响应的关系,构建一个能够实现模型实时交互的控制器,以满足相关从业人员对模型多维度、多视角、多层次的观察需求,在Web端实现模型剖切、测量等工程需要的交互功能。

二、可视化技术及其在抗击SARS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视化技术及其在抗击SARS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视化的研究现状
        1.2.2 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的研究现状
        1.2.3 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可视化
        2.1.1 可视化的含义
        2.1.2 可视化的发展阶段
        2.1.3 图书情报领域中可视化研究的内涵
    2.2 共词分析方法理论
        2.2.1 共词分析的基本原理
        2.2.2 共词分析的基本方法
    2.3 知识图谱理论
        2.3.1 知识图谱的概念
        2.3.2 知识图谱的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选取与研究工具
    3.1 数据选取
        3.1.1 来源数据库的选取
        3.1.2 数据的选取标准
    3.2 主要研究工具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时空分布分析
    4.1 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时间分布
    4.2 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空间分布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主体分析
    5.1 文献作者及作者合着情况分析
    5.2 文献发文机构及合作网络分析
    5.3 高被引文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内容分析
    6.1 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关键词分析
    6.2 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内容的聚类分析
        6.2.1 聚类1: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的研究方法
        6.2.2 聚类2: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的研究工具
        6.2.3 聚类3:可视化技术实现
        6.2.4 聚类4:可视化应用的主题热点
    6.3 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演进趋势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建议
第8章 结语
    8.1 本文工作总结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时空计量建模与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评述
        一、传染病模型应用的研究综述
        二、新冠肺炎疫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难点及创新
第二章 新冠肺炎疫情可视化分析
    第一节 实时疫情数据分析
        一、全球实时疫情数据分析
        二、中国实时疫情数据分析
    第二节 历史疫情数据分析
        一、全球历史疫情数据分析
        二、中国历史疫情数据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冠肺炎疫情的空间演变特征
    第一节 疫情集聚与扩散特征分析
        一、湖北及周边省市疫情空间分布特征
        二、疫情演变特征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二节 疫情分布的热点分析
        一、热点分析原理
        二、疫情热点分析结果
    第三节 疫情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建模
        一、疫情空间分布差异性分析
        二、基于重力模型的影响因素建模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染病动力学建模
    第一节 经典SEIR模型
        一、模型的建立
        二、模型假设
        三、模型的求解
        四、模型结果评价
    第二节 修正SEIR模型
        一、模型的建立
        二、模型的求解
        三、模型结果评价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效果评估
    第一节 疫情防控下的SEIR模型
        一、模型的建立
        二、数据来源及参数设定
    第二节 不同防控措施效果评估
        一、不同管控隔离力度对疫情防控的效果
        二、不同医学隔离力度对疫情防控的效果
        三、个人防护力度对疫情防控的效果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评估
    第一节 概述
        一、疫情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二、主成分分析法(PCA)
    第二节 疫情境外输入风险评估
        一、疫情境外输入风险测度
        二、疫情境外输入风险评估
    第三节 疫情风险预警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疫情对国家经济的冲击
        一、疫情对经济总量的冲击
        二、疫情对市场消费的冲击
    第二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应急事件中的科普微视频研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2 科普微视频和应急事件相关概述
    2.1 科普微视频的概念
    2.2 应急事件的概念界定
3 科普微视频的特征和构成
    3.1 科普微视频应急事件中的表现特征
        3.1.1 生产及时性
        3.1.2 传播高效性
        3.1.3 形式多样性
        3.1.4 知识聚焦性
    3.2 科普微视频的组织构成
        3.2.1 色彩运用
        3.2.2 视觉空间组织
        3.2.3 科技美学
        3.2.4 剪辑表现
        3.2.5 科学趣味的解说
4 应急科普微视频的优势与问题
    4.1 科普微视频在应急事件中的优势
        4.1.1 用户广泛
        4.1.2 通俗易懂
        4.1.3 全民参与
    4.2 科普微视频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2.1 应急科普发布的时效问题
        4.2.2 应急科普的科学性问题
        4.2.3 缺乏统一的科普价值标准
        4.2.4 表现形式单一
5 应急科普微视频的发展变革
    5.1 科学与艺术相互促进
        5.1.1 技术驱动变革
        5.1.2 艺术促进科学的传播
    5.2 科普视频的传播的发展趋势
        5.2.1 注重与技术的融合
        5.2.2 注重与人的融合
        5.2.3 注重视觉呈现
        5.2.4 注重表现形式
        5.2.5 科普微视频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5.3 科普微视频发展建议
        5.3.1 完善应急科普微视频生产发布机制
        5.3.2 生产优质内容
        5.3.3 结合理性与感性诉求方式
        5.3.4 运用视觉表达与社交属性
        5.3.5 丰富的情节内容设计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治理对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文献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一)研究创新点
        (二)难点
第一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治理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网络舆情的理论基础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点
        二、网络舆情的概念与特点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特殊性
    第二节 网络舆情治理的基本要素
        一、网络舆情治理的目标
        二、网络舆情治理的主体
        三、网络舆情治理的内容
        四、网络舆情治理的方式
        五、网络舆情治理的制度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治理理论及其应用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应急管理理论及其应用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网络治理理论及其应用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多中心治理理论及其应用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协同治理理论及其应用
    本章小节
第二章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治理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现状
        一、网络舆情治理目标的逐步完善
        二、网络舆情治理主体的主要构成
        三、网络舆情监管内容的建设情况
        四、网络舆情治理的信息技术和专业平台建设情况
        五、网络舆情治理的制度建设情况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舆情分类治理目标尚不明确
        二、网络舆情治理的媒体和公众参与度不高
        三、网络舆情监管内容的社会共识度有待提升
        四、网络舆情治理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
        五、网络舆情治理的硬性制度约束欠缺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理论指导缺失
        二、多主体参与的网络舆情应急治理体系不完善
        三、多元主体间信息共享与适时沟通的协商网络不健全
        四、多主体协同联动的网络舆情“多中心”治理方式创新不足
        五、网络舆情治理法规的法律位阶低或不配套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完善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治理对策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框架体系与运行机制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框架体系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 强化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中的宏观引导与规制监督能力
        一、加强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中的宏观引导
        二、完善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中的法律规制
        三、强化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中的监督执行
    第三节 加强媒体平台在网络舆情治理中的行业自律和自查
        一、加强对媒体平台的分级分类管理
        二、鼓励以行业协会的形式加强媒体行业规范建设
        三、完善各级各类媒体平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第四节 提升公众在网络舆情治理中的监督反馈意识
        一、加强网络舆情治理的政策宣传
        二、明确公众在网络舆情治理中的监督反馈责任
        三、完善公众参与网络舆情治理的奖惩措施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院应急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医院应急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服务端技术
        2.1.1 Node.js
        2.1.2 Express框架
        2.1.3 MongoDB
    2.2 跨平台开发技术
        2.2.1 Cordova
        2.2.2 Vue.js
    2.3 即时通信协议
        2.3.1 WebSocket协议
        2.3.2 WebRTC协议
    2.4 物联网技术
3 医院应急管理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
        3.1.1 需求分析
        3.1.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3.1.3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3.2 系统数据库设计
    3.3 指挥中心PC端功能设计
    3.4 医生App端功能设计
4 医院应急管理系统实现
    4.1 系统服务器实现
        4.1.1 数据库连接
        4.1.2 数据库数据建模
        4.1.3 RESTful API实现
    4.2 物联网追踪定位服务实现
    4.3 指挥中心PC端实现
        4.3.1 多医疗单元实时监控功能实现
        4.3.2 患者流转过程监控功能实现
        4.3.3 通讯与指令功能实现
        4.3.4 应急管理功能实现
    4.4 医生APP端功能实现
        4.4.1 患者管理模块
        4.4.2 资源管理模块
        4.4.3 院内沟通模块
    4.5 系统仿真验证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7)重大公共事件的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可视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外对重大公共事件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国内对重大公共事件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重大公共事件下的档案资源可视化开发利用方案

(8)面向新冠肺炎治疗的技术识别与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技术机会的方法
    (2)技术机会的影响因素
    (3)技术机会的实践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框架
    1.2 研究流程
    1.3 研究方法
2 抗新冠肺炎应用实例
    2.1 数据检索和收集
    2.2 数据分析和结果
3 结论与展望

(9)信息通信技术在健康领域应用的评价及其在传染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医学专业教师与研究生对信息通信技术需求的定性研究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抽样及调查方法
        1.3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4 质量控制
        1.5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2.1 访谈对象人口学特征
        2.2 教师和研究生对ICT认知、态度和需求
    3 讨论
第二部分 医学专业教师与研究生对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健康研究和培训课程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1.5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2.1 研究生对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健康研究和培训课程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2.2 教师对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健康研究和培训课程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2.3 教师和研究生对信息通信技术在健康研究和培训课程的态度和做法的比较
    3 讨论
第三部分 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实例:基于IMB模型对普通人群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1.5 信效度分析
        1.6 艾滋病行为技巧指标确定及IMB模型构建
        1.7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2.2 ICT干预前后研究对象艾滋病IMB的得分情况
        2.3 ICT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得分比较
        2.4 ICT干预前后艾滋病基础知识正确回答率比较
        2.5 ICT干预前后传播途径知识正确率比较
        2.6 ICT干预前后非传播途径知识正确率比较
        2.7 ICT干预前后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相关态度比较
        2.8 ICT干预前后艾滋病预防的行为技巧比较
        2.9 ICT干预对艾滋病知识、动机、行为技巧和安全套使用的IMB模型分析
    3 讨论
第四部分 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实例:基于KAP模型对信息通信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工作中的评价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1.5 问卷信效度分析
        1.6 研究路线图
    2 结果
        2.1 人口学资料
        2.2 ICT技术使用程度对COVID-19相关态度、预防行为的影响
        2.3 基于KAP模型分析普通人群使用ICT对COVID-19的影响
        2.4 ICT在COVID-19预防的弊端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ICT在健康领域应用的专题小组讨论提纲
    附录2:信息通信技术在健康领域应用的问卷调查(研究生)
    附录3:信息通信技术在健康领域应用的问卷调查(教职工)
    附录4:健康科学研究人员在线信息通信技术课程(研究生版)
    附件5:健康科学研究人员在线信息通信技术课程(教师版)
    附录6:普通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问卷
    附录7:艾滋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平台介绍
    附录8:信息通信技术在我国医学高等院校课程培训和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手机APP详细简介
    附录9:普通人群COVID-19相关知信行调查问卷
综述 信息与通讯技术及其在疾病防控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水利工程BIM模型优化加载与交互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4 论文各章节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技术研究
    2.1 BIM技术
        2.1.1 参数化建模原理
        2.1.2 水利工程BIM技术
        2.1.3 Revit建模软件与二次开发技术
    2.2 Web3D技术中的Web GL技术
        2.2.1 WebGL技术
        2.2.2 WebGL各种框架对比
    2.3 本章小结
3 水利工程BIM模型优化与加载
    3.1 水利工程BIM模型优化
        3.1.1 模型压缩与转换优化方法设计
        3.1.2 模型压缩与转换中间件的实现
    3.2 水利工程BIM模型的Web端加载
        3.2.1 模型的传输与解析
        3.2.2 模型渲染
        3.2.3 .Web端加载的实现
    3.3 本章小结
4 水利工程BIM模型的WEB端交互技术
    4.1 Web端交互功能性能分析
    4.2 模型交互设计
        4.2.1 基本交互功能设计
        4.2.2 工程交互功能设计
    4.3 模型Web端交互的实现
        4.3.1 基础交互功能的实现
        4.3.2 测量功能的实现
        4.3.3 剖切功能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分析与工程应用
    5.1 主要性能测试与评估
        5.1.1 模型轻量化分析与评估
        5.1.2 流畅性分析与评估
        5.1.3 兼容性分析与评估
        5.1.4 安全性分析与评估
    5.2 实际工程应用与推广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成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可视化技术及其在抗击SARS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经济学人》科技类新闻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实践报告[D]. 曾涛. 江西财经大学, 2021
  • [2]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D]. 王芳.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时空计量建模与风险评估[D]. 许露露.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2)
  • [4]应急事件中的科普微视频研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D]. 宋婧哲. 湖北美术学院, 2021(09)
  • [5]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治理对策探究[D]. 王宁. 黑龙江大学, 2021(12)
  • [6]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院应急管理系统[D]. 顾忆芯. 浙江大学, 2021(01)
  • [7]重大公共事件的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可视化为例[J]. 刘贞伶,刘雨贺. 兰台世界, 2020(09)
  • [8]面向新冠肺炎治疗的技术识别与发现[J]. 晁蓉,龙海东. 情报探索, 2020(07)
  • [9]信息通信技术在健康领域应用的评价及其在传染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梁夏. 广西医科大学, 2020
  • [10]基于水利工程BIM模型优化加载与交互技术研究[D]. 柳晴晓龙.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可视化技术及其在抗击非典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