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多层气藏发育地质特征研究

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多层气藏发育地质特征研究

一、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多层气藏开发地质特征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渊宇,王军,程方敏,刘柏,王鲜,张文娟[1](2016)在《水力喷射径向射孔技术在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储层适应条件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水力喷射径向射孔技术是一种新的油气田增产及完井技术,它可改善储层渗流环境,突破近井储层污染带,连通远井地带未动用储层与井筒、扩大气井泄流面积,改善气田开发效果。白马庙蓬莱镇组气藏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裂缝不发育、含水饱和度高,非均质性强,储量动用难度大,气藏于2001年投入正式试采,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开采程度仅为5.6%,为提高蓬莱镇气藏采收率,增加了如泡沫排水、增压机和柱塞气举等工艺措施进行辅助开采,但是,这些工艺措施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储层条件,增大渗流面积,为此,在气藏开展了水力喷射径向射孔技术的应用,针对该项技术在现场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地质上评价水力喷射径向射孔技术在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的储层适应条件,为该技术在白马庙浅层气藏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图7表4参8

杨渊宇,王军,程方敏,刘柏,王鲜,张文娟[2](2015)在《水力喷射径向射孔技术在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储层适应条件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bq63和bq102井水力喷射径向射孔技术的修井依据、施工参数和修井后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和对比,从地质上评价了水力喷射径向射孔技术在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的储层适应条件,为该技术在白马庙浅气藏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谢刚平,叶素娟,田苗[3](2014)在《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实践新认识》文中认为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正向构造带主体油气已经基本探明,勘探难度日益增大,凹陷、斜坡等负向构造带成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为此,通过对该区烃源、沉积、储层特征的系统研究,重新认识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侏罗统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及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①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与下侏罗统暗色含煤泥页岩烃源条件极佳,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②侏罗系具有多个物源方向,具备形成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的地质条件,具有"满盆富砂"的特点;③碎屑岩储层砂岩致密化程度虽较高,但储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均发育相对优质储层;④深层和中浅层普遍发生超压,源储压差是天然气运移、聚集的关键动力条件;⑤致密砂岩气藏存在网状和面状两种供烃方式;⑥中浅层气藏具有"源、相、位"三元控藏的特点。结论认为:川西坳陷负向构造带不仅砂体发育,而且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付蓉[4](2010)在《苏码头蓬Ⅲ气藏难动用区块开发》文中认为苏码头蓬III段储层物性具有中低孔、低渗、高含水饱和度特征,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孔隙结构复杂,孔渗性能纵横向变化较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裂缝发育较差。因此储层本身的地质条件决定了气井产能低,储量丰度低,储量动用难度高,经济效益差。本文在苏码头蓬III段的构造、断层特征、储层特征等详细的开发地质研究基础上,利用多种方法复算了该区块的地质储量、并进行了储量可采性评价;根据气藏试采效果,通过气井的动态分析、跟踪研究,认识其生产规律、产量递减规律,为储量动用方式提供了较详细的气藏地质和工艺研究基础;在多种支撑剂的性能评价及对比优选、压裂液配方筛选、现场试验及效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类似苏码头蓬III段中低孔、低渗、高含水饱和度气藏,宜采用“小规模、低前置液、中低排量、中高砂比、强化返排”的压裂工艺技术来提高储量动用率;采用该技术进行的13口井16井次现场施工表明(压裂施工成功率达100%、有效率81.25%,单井平均增产倍数高达10倍左右):该技术对低孔、低渗、高含水饱和度的低渗气藏可获得显着的增产效果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张闻林[5](2007)在《川西地区侏罗系隐蔽性气藏成藏机制及其勘探目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针对川西地区侏罗系隐蔽气藏的地质特点,应用油气有机地球化学、油气成藏动力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理论,对烃源岩的生烃能力、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疏导条件和油气聚集成藏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了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和气藏分布的基本规律。并结合大兴西地区进行了勘探目标研究。论文研究突出了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相互交叉融合的特色,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主要成果和认识:1.通过气源对比研究表明,侏罗系气藏的天然气主要来自须家河组须五段~须二段,并计算出白马庙构造天然气混合比例。2.在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川西地区侏罗系气藏各种类型的成藏模式。首次提出川西地区北部侏罗系存在异常高压封存箱成藏模式,并建立了北部地区侏罗系气藏异常高压封存箱成藏模式。3.通过流体势、压力、生烃强度与疏导条件等系统研究,指出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油气经过砂岩层和裂缝系统等疏导体系进行垂向和侧向运移。首次提出在侏罗系气藏成藏过程中,地层抬升卸压造成的吸附气膨胀,是各种成藏机制中晚期形成气藏的重要的补充气源。水溶脱气在喜山期侏罗系最后成藏时期也提供了一定量的气源。在成藏机理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川西地区侏罗系隐蔽气藏的抬升卸压、水溶脱气成藏的形成模式。4.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首次在有利目标地区的大兴西~名山地区对侏罗系沙溪庙组进行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研究,经过地震地层学研究划分出地震相,进而转换为沉积微相。总结出储层在纵、横向的分布规律,并且初步预测了储层分布的有利区。5..综合自然伽玛反演、速度反演、孔隙度反演的“三步法”对大兴西~名山重点地区38条测线共计805.16km进行地震特殊处理,对储层分布进行了综合预测研究,明确了沙溪庙组储层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国际先进的Fraca裂缝预测软件对裂缝发育区进行预测分析,指出近期勘探的有利目标。

刘文龙[6](2007)在《四川盆地侏罗系浅层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油气成藏过程是含油气盆地研究的重点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根据近几年对油气成藏过程研究的实例认为:油气地球化学特征除了具有“源控”特征外,还具有不可忽视的受油气成藏控制的特征;对一个地区烃源岩的评价,尤其对高过成熟的烃源岩的生气潜力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静态条件下的评价,必须结合成藏过程综合评价。四川盆地是一个古老的大型含油气叠合盆地,以含气为主,含油为辅。本文在全川侏罗系气藏勘探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平落坝、白马庙、新场-孝泉、大兴西、渡口河、八角场、福成寨等典型气藏的剖析,结合其沉积、构造、储层特征研究,总结出控制侏罗系天然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结合实例,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对成藏条件进行分析,认为侏罗系气藏的形成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地质条件的配置,即充足的气源条件,良好储层砂体分布,发育的气源断裂或裂缝,以及一定规模的圈闭条件和良好的保存条件。并以此为依据,阐述了侏罗系浅层天然气成藏特征。

淡卫东,张昌民,尹太举,程绪彬,李连民[7](2007)在《川西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低效气藏地质成因模式及开发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依据储量丰度和产能标准,川西白马庙气田侏罗系蓬莱镇组气藏为典型的低效气藏。通过分析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对储层的影响,认为沉积作用为相对高效储层最主要的控制因素。高效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厚度大物性好的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的预测是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最后提出了以高分辨率层序层研究为基础,在高分辨率基准面旋回地层格架内,分析基准面变化与储层特征及储层展布间关系,利用基准面变化进行垂向有利层段和平面有利相带预测的气藏高效开发思路。

杨洪志,陈友莲,徐伟,李和,王阳[8](2007)在《川西白马庙蓬莱镇组低渗气藏的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川西白马庙蓬莱镇组气藏砂体连续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含水饱和度高、单井产能低递减快,效益开发难度较大。近年来,对川西白马庙蓬莱镇组气藏开发实践表明,精细储层描述、精选开发层位井位是气藏开发的基础,新技术、新工艺和正确的开发技术和策略是气藏有效开发的保障。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储层各级别的等时地层格架,结合地质、测井和地震,确定不同的沉积微相组合;利用测井、测试、地震相干数据切片,对小层的砂体展布和沉积微相进行描述和标定,建立高产富集区分布模式;应用多井约束、多井标定、逐井外推的方法,优选开发层位和井位,确保钻井成功率。通过滚动开发逐步认识储层,降低风险,采用多层合采、水平井、分支井、大斜度井、加砂压裂等提高单井产能的措施,利用欠平衡钻井、空气钻井、射孔压裂联作来降低储层污染,确保致密低渗气藏的有效开发。

陈古明,唐洪明,陈颖莉,杨春保[9](2006)在《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储层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白马庙蓬莱镇气藏属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气藏,也是以次生溶孔为主的致密砂岩体次生气藏。气藏具有近常规孔隙型和非常规裂缝-孔隙型两类储层,总体上具孔径小、喉道小、孔喉配位数小、宏观缝少、微裂缝发育、孔隙结构复杂、连通性差的特征。从砂岩储集特征的研究入手,分析了气井产能差异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提高气井产能的相应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气藏砂体规模小但砂体多且相互叠置;单层产能低但多层射开可积少成多。因此在精细地质评价基础上,采取多气层打开、分层压裂改造、分层测试和多层合采的方法可提高气井产能。

周文[10](2006)在《川西致密储层现今地应力场特征及石油工程地质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测井、储层地质学、岩石力学、岩体力学、石油钻井工程、油气储层改造、油气藏工程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系统开展川西地区致密储层现今地应力场特征及石油工程地质应用研究。 建立系统的应力场状态确定方法,包括:①应力来源分析;②声发射等实验室方法、压裂法、测井等方法的应力值大小的确定;③声发射、声波各向异性等实验室方法、测井方法、构造方法、地震方法、定向岩心方法等确定地应力方向;④利用测井、结合实验室资料、压裂资料确定岩石力学参数的方法。编制了确定井剖面岩石力学参数、地应力值、破裂压力等多参数的测井解释软件,提出了确定川西致密砂岩储层破裂压力的新评价公式。对研究四个侏罗系主要气田近100余口井进行了处理,建立了地应力剖面,划分出五类应力剖面类型。系统开展了四个主要气田沙溪庙组、蓬莱镇组主力产层的岩石力学参数测定和测井资料计算,对影响力学参数的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压裂资料、测井资料、实验室资料对应力状态的确定,采用二维、拟三维有限元应力场模拟技术对研究区四个主要气田7个主力产层进行了应力场分布模拟,由模拟结果分析了地应力的分布特征。成果表明:①研究区存在由龙门山方向来的构造应力,地层中主要以σx>σz>σy>及σz>σx>σy应力状态为主;②地应力大小分布主要受控于埋深、构造应力大小、断层分布。水平最大主应力基本上为NW-SE向。平面上可能有8-15°的仰角。 系统研究了影响侏罗系产层压裂施工效果的地质因素,认为压裂造缝长度、产层的物性及含气性是主要影响因素,确定出了在造缝长度大于120m后,产能增加才明显的认识;研究了地应力与压裂缝的产状、破裂模式等之间关系,建立了评价压裂缝参数(长度、宽度、高度)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形成的压裂缝以垂直为主,破裂模型为KGD、PKN。分析了地应力剖面特征,提出了适合研究区的压裂选层标准。讨论地应力与井壁稳定性的关系、与水平井方位的关系、与破裂压力关系、与射孔方式的关系、与有裂缝井压裂的关系、与压裂开发井井网类型和极限井距关系。取得了大量认识。

二、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多层气藏开发地质特征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多层气藏开发地质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水力喷射径向射孔技术在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储层适应条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白马庙蓬莱镇气藏地质背景
2 水力喷射径向射孔技术简介
3 现场试验情况及效果分析
    3.1 BQ63井
        (1)修井依据
        (2) BQ63井修井后生产情况及储量预测
    3.2 BQ102井
        (1)修井依据
        (2)BQ102井修井后生产情况
4 蓬莱镇气藏储层适应条件分析
    4.1 BQ63储层适应条件分析
    4.2 BQ102储层适应条件分析
    4.3 BQ63和BQ102井储层适应条件对比分析
5 结论

(3)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实践新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概况
2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新认识
    2.1烃源条件
    2.2沉积特征
    2.3储层特征
    2.4气藏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
        2.4.1成藏时间和成藏期次
        2.4.2成藏动力
        2.4.3运移路径
        2.4.4成藏主控因素
        2.4.4.1充足烃源是天然气富集的前提,天然气近源富集
        2.4.4.2有利沉积相和成岩相带的展布决定了气藏的分布和形成规模
        2.4.4.3古今构造、砂体与断层配置关系以及裂缝发育状况控制了天然气的富集
        2.4.5成藏模式
        2.4.5.1沿断裂高速运移的天然气聚集成藏模式
        2.4.5.2生烃增压幕式天然气成藏模式
3结论

(4)苏码头蓬Ⅲ气藏难动用区块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低效气藏地质状况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低效气藏开发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1.3 研究思路
    1.4 主要内容
第2章 气藏地质特征
    2.1 构造及断层特征
        2.1.1 构造特征
        2.1.2 断层特征
    2.2 储层特征
        2.2.1 岩相特征
        2.2.2 岩性及矿物组成特征
        2.2.3 空隙结构特征
        2.2.4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2.2.5 储层分类
    2.3 储量可采性评价
        2.3.1 开发方案储量计算
        2.3.2 储量复核
        2.3.3 储量可采性评价
第3章 气藏工程研究
    3.1 基本特征研究
        3.1.1 气藏压力及温度
        3.1.2 气水分布及气藏类型
    3.2 气井产能评价
        3.2.1 完井测试无阻流量计算
        3.2.2 气井产能分类
        3.2.3 气井不关井稳定试井产能分析
        3.2.4 气井合理产能分析
    3.3 单井动态储量研究
        3.3.1 井口压力递减法
        3.3.2 产量累计法
        3.3.3 罗杰斯帝函数法
        3.3.4 物质平衡-二项式产能方程试凑法
        3.3.5 储量结果评价
第4章 储层加砂压裂改造技术
    4.1 气藏压裂增产改造难点分析
    4.2 支撑剂与压裂液优选
        4.2.1 支撑剂评价及筛选实验
        4.2.2 压裂液优选
    4.3 现场应用
        4.3.1 推荐的1#配方现场试验情况
        4.3.2 推荐的2#配方现场试验情况
        4.3.3 应用小结
    4.4 压裂施工效果分析
        4.4.1 压裂施工效果评价
        4.4.2 压裂施工施工参数分析
        4.4.3 压裂增产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压裂工艺方案优选
        4.5.1 蓬Ⅲ气藏储层主要伤害机理及压裂过程中的保护思路
        4.5.2 蓬Ⅲ气藏加砂压裂工艺技术关键
        4.5.3 压裂工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川西地区侏罗系隐蔽性气藏成藏机制及其勘探目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状况
        1.1.1 隐蔽油气藏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
        1.1.2 成藏机制研究状况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背景
    2.2 川西侏罗系地层特征
    2.3 川西侏罗系气藏研究现状
第3章 川西侏罗系气藏成藏机制
    3.1 川西侏罗系气藏气源分析
    3.2 侏罗系气藏成藏机制分析
第4章 典型气藏解剖及成藏条件分析
    4.1 典型气藏解剖
    4.2 川西侏罗系气藏成藏条件
    4.3 川西地区侏罗系气藏成藏模式
第5章 大兴西地区成藏条件评价
    5.1 沙溪庙组层序地层划分
    5.2 大兴西构造沙溪庙组气藏解剖
    5.3 沉积相分析
    5.4 层序地层分析
    5.5 地震地层学研究
    5.6 储层测井特征
第6章 目标评价
    6.1 储层预测的方法
    6.2 地震资料反演
    6.3 地震预测结果
    6.4 多参数油气检测及裂缝预测
    6.5 目标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6)四川盆地侏罗系浅层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0.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0.2.1 地温场与地压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0.2.2 成藏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0.2.3 油气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0.2.4 成藏动力学及其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0.2.5 盆地模拟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0.3 主要研究内容
    0.4 研究技术思路
    0.5 创新点
1、四川盆地侏罗系天然气勘探现状
    1.1、勘探现状
    1.2、勘探成果及认识
2、区域地质背景
    2.1、区域构造特征
    2.2、区域沉积特征
        2.2.1、沉积相类型
        2.2.2、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3、储层特征
    3.1、储层孔隙组合类型
    3.2、储层物性特征及非均质性
    3.3、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4、气藏类型及天然气成因
    4.1、气藏类型
    4.2、天然气成因
        4.2.1、天然气组分特征
        4.2.2、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
        4.2.3、天然气浓缩轻烃特征
        4.2.4、混源天然气的定量计算方法
5、烃源岩特征
    5.1、烃源岩平面展布特征
    5.2、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
        5.2.1、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
        5.2.2、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
        5.2.3、烃源岩热演化史
6、油气成藏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
    6.1、典型气藏剖析
        6.1.1、平落坝气田
        6.1.2、白马庙气藏
        6.1.3、流体特征及气藏类型
        6.1.4、新场~孝泉
        6.1.5、大兴西气田
        6.1.6、八角场气田
        6.1.7、福成寨气田
        6.1.8、渡口河气田
    6.2、成藏条件分析
    6.3、气藏成藏模式
        6.3.1、上三叠统来源
        6.3.2、侏罗系来源
        6.3.3、上三叠统与侏罗系混合来源
    6.4、油气富集规律
        6.4.1、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
        6.4.2、气藏形成的关键
        6.4.3、气藏形成的必要条件
        6.4.4、古构造的影响
7、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川西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低效气藏地质成因模式及开发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成因模式
    1. 1 沉积作用
        1) 微相类型与砂厚
        2) 微相类型与储层物性及产能
        3) 相对高效储层特征
    1.2 成岩作用
    1.3 构造作用
    1.4 地质成因模式结论
2 气藏高效开发思路
3 结 语

(9)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储层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岩性与岩矿组构特征
2 储层特征
    2.1 常规物性特征
    2.2 相对渗透率
    2.3 储层水敏伤害评价
3 储集空间类型[3]
    3.1 孔 隙
        3.1.1 粒间孔
        3.1.2 粒内溶孔
        3.1.3 铸模孔
    3.2 裂 缝
4 孔隙结构特征
    4.1 孔隙形状及大小
    4.2 喉道类型
    4.3 毛管压力特征
5 结论与建议

(10)川西致密储层现今地应力场特征及石油工程地质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0.前言
    0.1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0.2 研究目的意义
    0.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0.4 完成主要研究工作
    0.5 主要认识和创新
1.气藏基本特征概述
    1.1 研究区位置
    1.2 主要气田勘探开发现状
        1.2.1 新场气田勘探开发现状
        1.2.2 洛带蓬莱镇组气藏勘探开发现状
        1.2.3 白马庙气田勘探开发现状
    1.3 气藏基本地质特征
        1.3.1 地层特征
        1.3.2 构造特征概况
        1.3.3 储层特征
        1.3.4 气藏压力与温度
    1.4 主要气藏水力压裂情况
2.现今地应力场研究方法
    2.1 地应力的有关概念和来源
        2.1.1 地应力有关概念
        2.1.2 地应力的来源
        2.1.3 地应力分布规律
    2.2 现今地应力的确定方法
        2.2.1 压裂法(HPF)确定现今地应力
        2.2.2 岩石声发射法(AES)确定现今地应力值
        2.2.3 测井法(ADS)估算现今地应力值
        2.2.4 差应变法测量地应力
        2.2.5 地应力剖面的处理软件简介
    2.3 地应力方向的研究方法
        2.3.1 波速各向异性法确定岩心上地应力方向
        2.3.2 粘滞剩磁法确定主应力方向
        2.3.3 利用天然地震资料确定应力场方向
        2.3.4 根据测井资料确定应力场方向
        2.3.5 声发射方法实验确定的应力场方向
        2.3.6 根据有限元法模拟确定的地应力场方向
        2.3.7 微地震测量结果确定的地应力场方向
        2.3.8 根据GPS测定的地块位移方向确定的地应力场方向
        2.3.9 利用定向取心资料确定裂缝走向来分析地应力场方向
    2.4 有限元应力场模拟(FEM)原理
        2.4.1 有限元的基本概念
        2.4.2 有限元的基本理论
        2.4.3 有限元应力场模拟的基本思路
        2.4.4 有限元应力场模拟中的主要问题
        2.4.5 有限元软件介绍
3.岩石力学参数特征研究
    3.1 岩石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
        3.1.1 实验室岩芯测定结果
        3.1.2 测井资料确定岩石力学参数
    3.2 岩石力学参数特征
        3.2.1 沙溪庙组岩石力学参数特征
        3.2.2 蓬莱镇组岩石力学参数特征
    3.3 影响岩石力学参数的地质因素分析
4.侏罗系地层地应力特征研究
    4.1 新场构造地应力场特征描述
        4.1.1 沙溪庙组地应力大小确定
        4.1.2 蓬莱镇组地应力大小确定
        4.1.3 新场地区地应力方向确定
        4.1.4 沙溪庙组气藏地应力场有限元模拟
        4.1.5 蓬莱镇组气藏地应力场有限元模拟
    4.2 洛带构造地应力场特征描述
        4.2.1 蓬莱镇组气藏现今地应力场值的确定
        4.2.2 蓬莱镇组气藏现今地应力场有限元模拟
    4.3 马井构造地应力场特征描述
        4.3.1 蓬莱镇组气藏现今地应力场值的确定
        4.3.2 蓬莱镇组应力场有限元模拟分析
    4.4 白马庙构造地应力场特征描述
        4.4.1 蓬莱镇组气藏现今地应力场值的确定
        4.4.2 蓬莱镇组应力场有限元模拟分析
5.地应力的石油工程地质应用研究
    5.1 影响压裂施工效果的地质因素
    5.2 地应力与压裂缝关系研究
        5.2.1 地应力状态与压裂缝关系
        5.2.2 地应力状态与压裂逢特征参数
    5.3 地应力剖面与压裂缝关系
        5.3.1 地应力剖面类型划分
        5.3.2 地应力剖面类型与裂缝高度
        5.3.3 地应力剖面类型与压裂缝支撑作用
    5.4 地应力与井壁稳定性关系
    5.5 地应力方向与水平井方位的关系
    5.6 地应力与破裂压力关系
    5.7 地应力与射孔方式的关系
    5.8 地应力与有裂缝井的压裂关系
    5.9 地应力特征与压裂开发设计
6.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多层气藏开发地质特征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力喷射径向射孔技术在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储层适应条件评价[J]. 杨渊宇,王军,程方敏,刘柏,王鲜,张文娟.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01)
  • [2]水力喷射径向射孔技术在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储层适应条件评价[A]. 杨渊宇,王军,程方敏,刘柏,王鲜,张文娟. 2015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5
  • [3]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实践新认识[J]. 谢刚平,叶素娟,田苗. 天然气工业, 2014(01)
  • [4]苏码头蓬Ⅲ气藏难动用区块开发[D]. 付蓉. 西南石油大学, 2010(02)
  • [5]川西地区侏罗系隐蔽性气藏成藏机制及其勘探目标研究[D]. 张闻林. 成都理工大学, 2007(02)
  • [6]四川盆地侏罗系浅层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D]. 刘文龙. 西南石油大学, 2007(07)
  • [7]川西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低效气藏地质成因模式及开发思路[J]. 淡卫东,张昌民,尹太举,程绪彬,李连民.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01)
  • [8]川西白马庙蓬莱镇组低渗气藏的开发[J]. 杨洪志,陈友莲,徐伟,李和,王阳. 天然气工业, 2007(01)
  • [9]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储层特征研究[J]. 陈古明,唐洪明,陈颖莉,杨春保.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6(04)
  • [10]川西致密储层现今地应力场特征及石油工程地质应用研究[D]. 周文. 成都理工大学, 2006(12)

标签:;  ;  ;  ;  ;  

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多层气藏发育地质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