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武当区国有企业“二元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

贵阳市武当区国有企业“二元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贵阳市乌当区国有企业“二元经济结构”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大卫[1](2021)在《融媒体语境下贵州红色文化传播空间建设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立足于中国共产党100周年诞辰之际,要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就离不开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研究和传播。我们在融媒体语境下研究贵州红色文化传播空间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论述。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省份之一,形成了以长征精神为引领的遵义会议精神、黎平会议精神、猴场会议精神、四渡赤水精神,在红色遗址基础上建成了遵义会议纪念馆、黎平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毕节博物馆等红色博物馆、纪念馆,在全省各地建成了以红军长征为主要历史背景的红色纪念碑(塔)数百座。融媒体语境下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找到了由“时间”维度转向“空间”的理论与现实依据,从“历史—时间”结构转向“社会—空间”结构,在红色历史与红色记忆双重时间概念基础上,以展示、消费、媒介三种空间功能为划分依据,构建红色建筑、红色旅游、红色城市三类主要的空间形态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在贵州红色建筑传播空间建设方面,文中重点对贵州红色遗址,红色博物馆、纪念馆,红色纪念碑(塔)这三类红色建筑的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状况进行了相对详尽的网络调查,从我们目前掌握的相关文献资料看,融媒体语境下专门针对贵州红色建筑开展的系统性网络调查,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尚属首次,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资料价值,为突出红色建筑空间的基础性价值,在分析现状、不足与对策过程中主要采取分类研究法,一类一策,初步形成了贵州红色遗址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方案;贵州红色博物馆、纪念馆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方案和贵州红色纪念碑(塔)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方案,为贵州红色建筑的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提供参考。在贵州红色旅游传播空间建设方面,文章在前期网络调查、实地调查、文献调查的基础上,从空间形态、空间内容、空间产业三个方面阐述融媒体语境下贵州红色旅游传播空间建设的基本研究框架,推动贵州红色旅游与贵州红色虚拟旅游两种空间形态融合发展,促进贵州红色旅游与贵州民族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等多种旅游空间内容融合发展,在这两个融合发展的前提条件下讨论融媒体平台对贵州红色旅游产业空间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贵州红色旅游的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提供参考。在贵州红色城市传播空间建设方面,文章从融媒体平台内容建设与贵州红色城市形象建设两个方面搭建起贵州红色城市与融媒体传播空间之间的桥梁,在文献调查、实地调查、网络调查基础上,从档案、景观、人物三个方面切入,解析贵州红色城市与融媒体传播空间内容建设之间的关系,再从贵州红色城市自身所具有融媒体效应出发,阐明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对打造贵州红色城市品牌具有较大推动作用,基于融媒体与共同体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共通性产生的双空间互动,尝试打破原有的“城市群”概念模式,创造性提出“贵州红色城市共同体”概念,进一步解析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对构建贵州红色城市共同体的推动作用,以及贵州红色城市共同体对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的价值引领作用,为贵州红色城市的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提供参考。在文章的结语部分,我们对融媒体语境下贵州红色文化传播空间建设的未来充满希望,认为还需要从空间价值与价值空间的哲学高度开展深度思考,才能弥补文章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为融媒体语境下贵州红色文化传播空间建设提供最佳方案。

廖翎佑[2](2020)在《乡村旅游精英形成影响因素与作用的研究 ——以贵阳市乌当区乡村旅游精英为例》文中指出贵阳市乌当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当地村民通过转变生计方式,开始提供乡村旅游服务,并积累了资源、财富、影响力,逐渐步入了乡村旅游精英的行业。这些乡村旅游精英们在形成的过程,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依靠当地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或协会组织,提升文化素质和经营策略。同时,乌当区的乡村旅游精英形成后也对当地乡村带来了一定的作用效应,例如他们作为致富领头羊,带动着当地村民共同开展可持续性的乡村旅游。本文对乡村旅游精英形成影响因素和作用进行研究,笔者在影响因素研究中采用了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20位乡村旅游精英进行了深度访谈,将录音转换为1.3万余有效文字后,采用开放式编码和主轴式编码,获得了5个主范畴:个人因素、地理因素、社区因素、经营因素、社会资本因素。在选择性编码中得到核心范畴“外部刺激和内部条件”。在对乡村旅游精英作用研究时,笔者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精英对当地的经济作用效应最强,其次是对环境、对社会文化有一定的作用。文章对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效应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最后根据乡村旅游精英形成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在初期阶段,需围绕着政府扶持政策、注入外来资本、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这三方面;在中期阶段,需要协调邻里关系、旅游协会牵头、提升个人能力;在后期阶段,通过培养乡村旅游精英的创新能力、引导乡村旅游良性发展、扩大旅游品牌效应这三方面来促进乡村旅游精英的形成。

代悦[3](2020)在《贵阳为明国际学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国内民间基础教育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将获益的方向逐渐拓展至教育市场,尽管为现有的教育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活力,但是同样也为原本复杂的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总而言之,民间教育产业规模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优秀产业均集中在发达城市、沿海地区,需求量及其构成之间相对保持着平衡。但由于现阶段民办基础教育在市场竞争中存在严重的同质化,以致于民办教育如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树立核心竞争优势和差异性,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在目前民办基础教育市场已经有部分企业占领的情况下,想加入一所从小、初、高12年一贯制高质量民办学校,并不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学校在现有的行业氛围中想要融入此模式,就要求我们首先解决在教育市场进行有效营销的问题。由此学校拥有强有力的营销宣传方案、营销方法是成功打开市场、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部分。本文将通过PEST、五力、SWOT方法对贵阳为明国际学校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剖析,应用产品7ps营销策略进行整合,研究制定出完整的营销模式和保障措施。本文将贵阳为明国际学校案例来进行剖析,利用科学的研讨方式,案例和实际理论相结合,分析出具体的营销对策。

伍佳妃[4](2020)在《大数据驱动的社会治理机制研究 ——以贵阳市为案例》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治理的创新,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能。在这种背景下,大数据驱动的社会治理机制研究也成为了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前沿性的理论议题。本文借鉴既有的理论框架,将大数据驱动社会治理的机制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精准化治理,政府通过对不同群体利益需求多样性的识别,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针对性的回应,以适应利益需求的多样性;二是参与式治理,政府、市场、社会(包括社会组织、社区、公民个人等)共同参与公共事务治理,政府与其他多元主体之间充分互动;三是整体性治理,多主体共同协作对社会公共事务及问题进行治理,强调治理主体之间的紧密衔接。在方法上,本文以贵阳市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经验资料。本文的研究发现:一方面,贵阳市在发展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在促进经济发展、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方面;另一方面,贵阳市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数据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个人信息隐私泄露风险、公众参与度不高、政府与公众互动性不强、公众参与主动性弱、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格局尚未形成、政府数据开放度不够、公众获取数据困难等。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对人才重视不够、信息监管保护不到位、缺乏政策引导和扶持、数字鸿沟、行政办事效率低、公民意识淡薄、政府传统执政理念根深蒂固、权力寻租及信息孤岛。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引导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宽公民参与渠道;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及服务水平;增强公民意识;转变政府执政理念;提高政府部门数据开放程度;增强政府部门之间数据信息共享力度。

刘昕[5](2019)在《社会排斥视角下包容性城市构建 ——以贵阳市低收入群体生存境遇为例》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并在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双重意义上改变着城市社会的群体构成。在这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发展的政策性规则缺失和配置性资源缺失问题,城市居民逐渐产生分层,大量低收入群体出现,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不仅数量未减少,甚至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由此引发了一些城市病,诸如城市居民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等。中国的城市化是人的城市化,如何让城市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人,是我们探讨的课题,在这其中,在城市社会经济生活中作为相对弱势的低收入群体又是我们尤其关注的焦点,换句话说,城市贫困成为了政策关注点之一。城市贫困不同于农村贫困,城市贫困问题更加尖锐,贫富对比更为突出,低收入群体的被剥夺感更强。因此,为了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帮助城市低收入群体有尊严的生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国出台了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救济制度,并在这20余年里不断改进,为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的生活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是,在针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出台,且包括社会福利在内的多项政策不断革新的情况下,按照社会保障部门登记在册的受保人群数据分析得知,事实上该受保群体的“出”与“进”是不成比例的,这其中原因就成为本研究试图回答的主要问题。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研究将城市低收入群体作为研究主体对象,通过深入了解他们的生存境遇,从经济、社会交往和政治生活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在不平等客观存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社会排斥,切入包容性城市建设的讨论,并且试图揭示城市低收入群体被动力量与主体力量共同形塑的选择机制,建设包容性城市,进而让所有人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让城市中的每一个人,不管其来自何方,不管其所处阶层,都能在这个城市社会中获得相对公平的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机会,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本研究以贵阳市的低收入人群为切入点,对800户低保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通过对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以及对访谈的定性分析,刻画了贵阳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存状况。结合调查研究,本文从经济、社会与政治三个维度的排斥入手,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认为:第一,对城市低收入群体而言,真实存在社会对其包容性不足的问题;第二,城市低收入群体目前社会定位较为尴尬,徘徊在排斥与反排斥的狭缝中;第三,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主观阶层固化现象开始凸显;第四,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代际传递较为严重,相当一部分的贫困者长期处于贫困中,且后代沦为贫困的概率大大增加。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可以用吉登斯的结构-行动逻辑进行解释,由宏观上的社会政策与微观中的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困境、中观的社会交往与微观的低收入群体的困境,以及扶贫系统的机构化困境共同造成。为了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相对公平的机会参与社会竞争,又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果,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对包容性城市的本土实践逻辑进行构建是可行的,并提出需要从政府和社会两方面来共同对低收入群体的物质贫困和非物质贫困进行精准扶贫。物质贫困的精准帮扶帮助低收入群体解决生存问题,而非物质贫困的帮扶则是要解决了低收入群体的发展问题,最终使得低收入群体能够脱离贫困陷阱,一方面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又可以推进城市又快又好的发展。在调查中本研究发现,城市低收入群体已经悄然出现了贫困文化,且有不断蔓延的可能性。逐渐形成的贫困文化真实的影响着低收入群体的行为模式。因此,构建包容性城市不仅可通过制度改进和社会辅助,在未来的研究中笔者希望可以继续从文化的角度继续探讨,通过“主流文化”的影响力来抑制“贫困文化”,最终帮助低收入群体能够更有效的摆脱贫困旋涡。

周龙波[6](2019)在《贵阳市白云区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政策工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贵阳市白云区是“传统老工业区”,同时也是国家级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和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基地。建区以来,曾经聚集了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贵州铝厂、南车集团贵阳车辆厂等国有中大型企业。但2012年以来,受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低位、电力价格上涨等影响,铝产业严重亏损,2015年开始,白云区范围内的贵州铝厂逐步停产,白云区铝产业及工业面临严峻形势,旧产业的快速转移和新产业的缓慢升级,严重影响了白云区的产业发展、财政收入,严重制约着白云区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产业转型升级是个各级政府需要面对的一个普遍问题,中央、省、市、区各个层面均出台了系列政策来推动其开展,但区位因素、资源环境、产业基础等各个经济因素对政策的落实具有很大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政策工具来推动政策落实,对产业转型升级有极大的放大效应。有助于政策落地、提高政策效果、增加转型效率,避免政策失误、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决策风险,使转型升级早见成效。所以,在白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更加优化的政策工具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目前国内外在产业转型升级和政策工具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陈述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政策工具理论等论文研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概念和有关理论。然后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贵阳市白云区2015年至2017年三年间在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工具的选择情况和应用效果进行梳理汇总,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使用效果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结合贵阳市白云区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建立统一的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机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规划、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精准选择混合性政策工具、引入工商管理技术、探索使用市场化工具、把人才培养作为重要任务”等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希望形成的研究结论能够为国内其他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利的借鉴。

冯志峰[7](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沈孝强[8](2017)在《空间规划有效性测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以《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为例》文中指出我国乃至世界上很多地区的空间规划制度正面临调整或变革。然而,规划有效性研究仍然滞后,对于“现行规划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实际作用”、“如果现行规划失灵,问题出在哪里”等基本问题,缺少清晰答案。这些问题不解决,空间规划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带有盲目性。推进规划有效性研究能够促进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空间规划有效性的评价标准问题是困扰相关研究的核心理论难题。本文在总结、改进和融合已有代表性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空间规划有效性理论分析框架;运用该框架评价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耕地保护、城镇用地管控方面的有效性;继而探讨了规划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并阐述了相关政策启示。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如下:(1)针对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提出结合指标执行情况和实际土地利用状况评价一致性,并从三面改进了土地利用与规划一致性的评价方法:①建立包含合规率、饱和度和容余率的空间吻合度测度指标体系;②从土地利用演化的角度,将一致性分为强有效、弱有效、强失效、弱失效四种情形;③从空间形态的角度,将规划实施区分为有效、次有效和无效三个层次。改进后的评价方法能更好地揭示实际与规划的吻合度、吻合度变化的直接驱动力,以及吻合度等级差异。(2)明确空间规划效能内涵并重构效能评价方法。将规划效能内涵解构为规划影响决策和规划改善决策两个层面,进而提出规划效能评价的两个关键性难题在于:决策违背规划情形下,如何考察规划对决策是否产生影响;如何评价规划对于改善决策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作用。对于前者,提出可以从违背规划的决策与规划目标之间的作用关系及规划目标的合理性入手加以解决;对于后者,可通过评价规划的事后效益来反映规划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这一评价方法可以缓解当前客观评价规划效能与直接评价规划效能难以兼得的困局。(3)融合一致性和效能理论的空间规划有效性分析框架涵盖实际与规划吻合度、规划对决策影响力、规划对改善决策的作用等内容。具体而言,首先考察结果与规划是否一致:如果相互吻合,则规划有效;反之,分析相关决策对规划具体方案的参考情况。如果决策违背规划具体方案,但有利于实现规划目标,则规划有效。决策违背规划方案且与规划目标相冲突的情况下,若规划目标合理,说明决策无视规划、损害规划有效性;如果规划目标不合理,决策违背规划是正当的,不损害规划有效性,但规划本身仍是缺乏效力的。相对其他规划有效性评价理论,这一框架内容较为全面,且具备可操作性。(4)案例研究的结果显示,贵阳市耕地“快占慢补”,合规率、饱和度下降,容余率上升,合规耕地减少和新增耕地中违规耕地比重高是主要驱动力;但仅少量新增耕地和被转用耕地属于规划无效等级。建设用地配额消耗过快,合规率、容余率大幅下降,饱和度显着上升,新增合规与新增违规城镇用地规模均较大,但与规划城镇建设区不连续的违规城镇用地开发较少。后续决策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总体参考度较高,但一些微观层面的决策与规划存在一定出入。有些违背规划的决策并不阻碍规划目标的实现;违反规划目标的决策由规划目标不合理或决策者无视规划造成。违规新增城镇用地存在规划调整完善、低丘缓坡开发、基数调整、所谓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未批先建五种情形,大多数情况下前两种情形与规划目标不冲突,情形三、情形四符合规划目标,最后一种情形损害规划有效性。事后效益方面:①案例区建设占用耕地快于规划预期、占优补劣现象突出,新增耕地单位面积产出能力低于被转用耕地,耕地开发引发生态环境负面影响。②单位面积城镇用地的投资密度和产出能力在提高,但人口供养水平在下降;案例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相对其他省会城市和直辖市超前于非农人口与经济的增长,且占用大量耕地;新增违规城镇用地高效利用和低效闲置并存。(5)规划不合理,规划刚性与弹性及规划实施管理的缺陷,地方政府执行意愿不足和市场的冲击是规划失效的重要原因。应从耕地保护战略重心转向农业产出能力、增强约束性和提升灵活度相结合协调规划刚性与弹性、改善对市场主体的引导力和包容性以及优化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成效。

谢蕴枰[9](2016)在《国家与社会互动视角下的社区治理 ——“乌当社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1年以来,贵阳市的街道办事处逐步被撤销并分化,建立起若干社区服务中心,即由社区大党委、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议事会(“一委一会一中心”)组成的“新型社区”,制度上初步构建了“小政府、大社会、多中介、强自治”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国内也有少数城市推行了类似的改革,然而社区制度的设计并不等于治理目标的实现,“新型社区”的治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旨在通过贵阳市的一个社区(以下统称为“乌当社区”)的个案,在田野研究和社会干预方法的基础上,来考察其社区治理的现状,并以国家与社会互动视角进行分析,探讨在实践中实现上述社区治理目标的深层次阻碍因素,从而进一步提出理论建议。本文认为社区内的“国家”(小政府)只能算是国家的代表者,而真正的国家并没有进入到社区场域中来,社区内的“国家”是在政权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双重压力下的策略行动者;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多中介、强自治”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阻碍因素是社区内“国家”的有限性,难以起到培育、动员社会力量的作用。“乌当社区”治理的现状表明,社区社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回归,国家应对基层社会进行必要的渗透,支持相关的社区的工作,使社区内国家的代表者有资源和能力去培育社会。本文通过对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方法论本质梳理,指出社区治理现代化应该是统筹国家与社会的领导权建设,其表现为把社区建设中的基层政权建设(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渗透)和社区共同体发展(基层社会发育)看成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同时国家与社会在微观社区层面的互动也应该使二者成为辩证统一的整体。上述结论是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在社区治理问题上的体现。本文认为这种领导权建设可以根本性地排除实现上述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目标的阻碍因素。在社会多元化背景下,社区治理必须基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国家必须进行有效的渗透,这种渗透不是冷冰冰的“政治任务”,而是建立起与大多数居民生活相关的利益结构,使之与政治社会(国家)的领导相互协调,以完成对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领导。

王晨晓[10](2016)在《贵阳市养老机构经营服务状况与入住老人满意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家庭模式小型化以及年轻人口流动的加剧,使家庭养老这一传统方式受到了挑战。在收入水平提高、观念持续更新、老人身体机能退化的前提下,选择让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养老的家庭逐渐增多。兴办养老机构,改善养老机构经营服务状况能够吸引更多老人入住、更好的发挥机构养老的补充作用。同时入住老人在养老机构生活的过程中,会对养老机构的各个方面有着相应的满意度,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贵阳市养老机构的经营服务现状、入住老人生活满意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贵阳市养老机构的经营服务状况与入住老人满意度展开实地调研,收集一手数据资料,加入对入住老人与机构管理者的深度访谈,并进行深刻理解与剖析。研究发现:(1)贵阳市养老机构中公办数量较少,民办养老机构数量较多且发展迅速;为保障贵州省养老机构健康持续发展,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来鼓励、支持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发展;贵阳市63.2%民办养老机构处于经营亏损状态。(2)贵阳市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总体满意度较高,老人们对于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设施、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参差不齐,这主要是因为老人入住的养老机构各不相同,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相对满意度评价。(3)养老机构的经营服务状况与入住老人的满意度之间有相关性联系,经营服务状况是入住老人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据调查数据显示,养老机构的经营盈亏状况对入住老人总体满意度没有显着影响,但养老机构的服务状况中,服务质量、服务设施与服务态度均能够显着影响入住老人的总体满意度。根据上述结论,为改善贵阳市养老机构的经营服务状况、提升入住老人满意度,本文从政策支持、经营管理、养老服务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1)确保现有政策落实到位,创造更优政策环境。(2)提高服务质量,转变经营理念;合理制定价格,规范提供服务;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3)构建监督体系,注重服务质量;紧抓服务细节,完善服务内容;提高员工素质,走职业化道路。本文创新之处:角度的创新。通过调查贵阳市养老机构的经营服务情况及入住老人满意度,了解贵阳市养老机构经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建议。对于改善贵阳市养老机构经营服务状况,提升入住老人满意度及晚年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二、贵阳市乌当区国有企业“二元经济结构”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贵阳市乌当区国有企业“二元经济结构”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融媒体语境下贵州红色文化传播空间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红色文化传播:融媒体语境下的空间转向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路线
        1.选题意义
        2.研究路线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2.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三)本论文相关概念解释
        1.融媒体
        2.红色文化
        3.传播空间
    (四)出发点:“时间”维度中的红色文化传播
        1.红色历史:红色文化传播的岁月印记
        2.红色记忆:红色文化传播的精神宝库
    (五)创新点:“空间”维度中的红色文化传播
        1.红色建筑:红色文化的展示空间
        2.红色旅游:红色文化的消费空间
        3.红色城市:红色文化的媒介空间
一、融媒体语境下贵州红色建筑传播空间建设
    (一)贵州红色遗址传播空间建设分析
        1.贵州红色遗址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现状分析
        2.贵州红色遗址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存在的不足
        3.贵州红色遗址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策略分析
    (二)贵州红色博物馆、纪念馆传播空间建设分析
        1.贵州红色博物馆、纪念馆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现状分析
        2.贵州红色博物馆、纪念馆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存在的不足
        3.贵州红色博物馆、纪念馆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对策分析
    (三)贵州红色纪念碑(塔)传播空间建设分析
        1.贵州红色纪念碑(塔)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现状分析
        2.贵州红色纪念碑(塔)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存在的不足
        3.贵州红色纪念碑(塔)融媒体传播空间建设对策分析
二、融媒体语境下贵州红色旅游传播空间建设
    (一)贵州红色旅游传播空间形态建设
        1.网络直播在贵州红色旅游传播空间形态建设中的运用
        2.虚拟现实在贵州红色旅游传播空间形态建设中的运用
        3.“微传播”在贵州红色旅游传播空间形态建设中的运用
    (二)贵州红色旅游传播空间内容建设
        1.融媒体平台推动贵州红色旅游传播空间内容多样发展
        2.融媒体平台推动贵州红色旅游传播空间内容整合传播
        3.融媒体平台推动贵州红色旅游传播空间内容分众定制
    (三)贵州红色旅游传播空间产业建设
        1.融媒体平台监测贵州红色旅游传播空间产业发展状况
        2.融媒体平台推动贵州红色旅游传播空间产业多元化发展
        3.融媒体平台推动贵州红色旅游传播空间产业个性化发展
三、融媒体语境下贵州红色城市传播空间建设
    (一)贵州红色城市为融媒体平台提供传播内容
        1.贵州红色城市为融媒体平台提供历史档案
        2.贵州红色城市为融媒体平台提供建筑景观
        3.贵州红色城市为融媒体平台提供先进人物
    (二)贵州红色城市依托融媒体平台塑造新形象
        1.贵州红色城市内在的融媒体传播效应解读
        2.融媒体平台助力打造贵州红色城市品牌效应
    (三)融媒体平台与贵州红色城市共同体双空间互动
        1.贵州红色城市共同体概念的理论界定与现实价值
        2.融媒体搭建起贵州红色城市之间交往的新型空间
        3.贵州红色城市共同体引领融媒体平台垮区域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2)乡村旅游精英形成影响因素与作用的研究 ——以贵阳市乌当区乡村旅游精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旅游精英推动贵州乡村社会结构转型
        1.1.2 制度背景:制度指引着乡村精英演变为旅游精英
        1.1.3 发展背景:乌当区乡村旅游发展促进旅游精英的形成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政策层面:培育乡村旅游精英加快乡村旅游建设
        1.3.2 理论层面:构建乡村旅游精英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1.3.3 实践层面:提升当地旅游服务水平和经营状况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处
        1.6.1 研究内容反应时代特点
        1.6.2 丰富乡村旅游精英理论
        1.6.3 研究方法上改进与创新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精英理论
        2.1.2 社会分层理论
        2.1.3 社会交换理论
    2.2 国内外对乡村精英的研究
        2.2.1 乡村精英的概念
        2.2.2 乡村精英形成与发展
        2.2.3 乡村精英的作用
    2.3 乡村旅游精英的研究
        2.3.1 乡村旅游精英概念
        2.3.2 乡村旅游精英形成与发展
        2.3.3 乡村旅游精英的作用
    2.4 小结
3 乌当区乡村旅游精英的界定
    3.1 研究案例地概述
        3.1.1 乌当区乡村旅游概况
        3.1.2 乌当区乡村旅游发展阶段
        3.1.3 乌当区乡村旅游经营户概况
    3.2 界定研究样本范围
    3.3 研究样本资料统计
    3.4 小结
4 基于扎根理论对乡村旅游精英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
    4.1 扎根理论方法概述
    4.2 研究材料整理
    4.3 三级编码过程
        4.3.1 开放式编码
        4.3.2 主轴式编码
        4.3.3 选择式编码
    4.4 理论模型构建
    4.5 理论饱和度检验
    4.6 小结
5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乡村旅游精英作用的研究
    5.1 层次分析方法概述
    5.2 构建评价指标框架
    5.3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5.3.1 构造判断矩阵
        5.3.2 确定各层次指标权重
        5.3.3 一致性检验
        5.3.4 层次总排序权重
    5.4 计算综合评分
    5.5 乡村旅游精英作用的分析
        5.5.1 经济效应分析
        5.5.2 环境效应分析
        5.5.3 社会文化效应分析
    5.6 小结
6 促进乡村旅游精英形成的对策研究
    6.1 乡村旅游精英形成初期的对策
        6.1.1 构建良好政策环境
        6.1.2 引入外部社会资本
        6.1.3 发挥地理优势作用
    6.2 乡村旅游精英形成中期的对策
        6.2.1 协调邻里关系
        6.2.2 协会规范管理
        6.2.3 提升服务技能
    6.3 乡村旅游精英形成后期的对策
        6.3.1 培养创新能力
        6.3.2 引导良性竞争
        6.3.3 打造旅游品牌
    6.4 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反思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贵阳为明国际学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理论意义
        1.2.2 研究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概述
        1.3.2 关于服务营销理论概述
        1.3.3 学校营销理论概述
        1.3.4 综述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
        1.5.2 不足
2 贵阳为明国际学校的营销现状
    2.1 贵阳民办基础教育市场概况
        2.1.1 贵阳基础教育市场发展现状
        2.1.2 贵阳民办基础教育市场发展现状
    2.2 贵阳为明国际学校简介
    2.3 贵阳为明国际学校现状
        2.3.1 营销手段单一
        2.3.2 宣传重心走偏
        2.3.3 定位不准确
    2.4 小结
3 贵阳为明国际学校市场环境分析
    3.1 贵阳为明国际学校外部环境PEST分析
        3.1.1 政治环境(Politics)分析
        3.1.2 经济因素(Economic)分析
        3.1.3 社会因素(Society)分析
        3.1.4 技术因素(Technology)分析
    3.2 贵阳为明国际学校五力竞争环境分析
        3.2.1 主要竟争者分析
        3.2.2 主要替代品分析
        3.2.3 潜在进入者分析
        3.2.4 顾客因素分析
        3.2.5 供应商分析
    3.3 贵阳为明国际学校SWOT分析
        3.3.1 优势(Strength)
        3.3.2 劣势(weakness)
        3.3.3 机会(opportunity)
        3.3.4 威胁(threat)
    3.4 小结
4 贵阳为明国际学校市场营销策略探索
    4.1 贵阳为明国际学校市场定位
        4.1.1 产品、服务定位
    4.2 贵阳为明国际学校营销策略探索
        4.2.1 产品策略(Product)
        4.2.2 价格策略(Price)
        4.2.3 渠道策略(Place)
        4.2.4 促销策略(Prmotion)
        4.2.5 人员策略
        4.2.6 过程策略
        4.2.7 有形展示策略
    4.3 贵阳为明国际学校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4.4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大数据驱动的社会治理机制研究 ——以贵阳市为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问题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案例研究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大数据和社会治理
    第一节 大数据的兴起、内涵与特征
        一、大数据的兴起
        二、大数据的定义与特征
    第二节 社会治理与社会治理机制
        一、社会治理的兴起
        二、社会治理的内涵
        三、社会治理机制的内涵
    第三节 大数据驱动社会治理的三种机制
        一、精准化社会治理机制
        二、参与式社会治理机制
        三、整体性社会治理机制
第三章 贵阳市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现状
        一、贵阳市发展大数据的基础条件
        二、贵阳市大数据发展历程
        三、贵阳市发展大数据的政策支持
    第二节 贵阳市社会治理探索实践
    第三节 贵阳市大数据应用于社会治理的体现
        一、“智能交通云”、“智慧旅游云”与精准化社会治理
        二、“社会和云”与参与式社会治理
        三、“电子政务云”与整体性社会治理
第四章 大数据驱动贵阳市社会治理的三种机制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大数据驱动的贵阳市社会治理机制效果问卷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三、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第二节 贵阳市大数据驱动社会治理三种机制的现状与成效
    第三节 贵阳市精准化社会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缺乏大数据人才和技术
        二、个人信息隐私泄露风险
        三、数据驱动社会创新不足
    第四节 贵阳市参与式社会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公众参与度不高
        二、政府与公众互动性不强
        三、公众参与主动性弱
    第五节 贵阳市整体性社会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尚未形成
        二、政府数据开放度不够
        三、公众获取数据困难
第五章 优化大数据驱动社会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优化大数据促进精准化社会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二、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三、引导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二节 优化大数据促进参与式社会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拓宽公民参与渠道
        二、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及服务水平
        三、增强公民意识
    第三节 优化大数据促进整体性社会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政府执政理念
        二、提高政府部门数据开放程度
        三、增强政府部门之间数据信息共享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贵阳市运用大数据进行社会治理问卷调查
附录二 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机制访谈提纲
附录三
致谢

(5)社会排斥视角下包容性城市构建 ——以贵阳市低收入群体生存境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包容性城市国内外相关研究
        二、作为底层社会的低收入群体相关研究
    第三节 重要概念界定
        一、包容性城市
        二、低收入群体
    第四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框架
        一、社会排斥研究视角
        二、研究分析框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第二章 贵阳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情况描述
    第一节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及经济概述
        一、调查样本人口特征
        二、调查样本生活状况概述
    第二节 低收入群体的社会网络与归属
        一、社会地位的主观认知
        二、社会交往的现状及认知
    第三节 政治参与与权力
        一、对政治的关心
        二、政治权利及表达
        三、社区活动的参与及意愿
        四、来自政府的帮助
第三章 经济包容:贵阳市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存境遇与就业障碍
    第一节 贵阳市低收入群体经济表现及其个体选择
        一、基本经济群体特征
        二、个体就业表现
        三、低收入群体就业意愿及个体选择偏好
    第二节 低收入群体就业结构化的资源差异与机会不均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转型发展不充分
        二、政策选择下的资源分配不均
        三、市场选择下的机会获得偏好
    第三节 低收入群体经济改善的机会获得与成果共享
        一、共享包容性城市发展成果
        二、促进就业改善的相对公平机会获得
第四章 社会包容:贵阳市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社会关系与网络资本
    第一节 贵阳市低收入群体社会关系及其个体选择
        一、基本社会网络特征
        二、社会客观交往表现
        三、社会支持与个体选择偏好
    第二节 低收入群体社会交往结构化的资源差异与机会不均
        一、客观条件下的机会获得不均
        二、主观条件下的主动退出
    第三节 低收入群体社会交往的机会获得与成果共享
        一、社会关系交往积极心态构建
        二、社会关系网络改善机会获得
第五章 政治包容:贵阳市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政治生活与社区参与
    第一节 贵阳市低收入群体政治参与表现及其个体选择
        一、政治参与群体特征
        二、政治客观参与表现
        三、低收入群体政治参与的个体主观选择
    第二节 低收入群体结构化的地位差异与机会不均
        一、政策选择下的地位获得不均
        二、政府与社会共同选择下表达个人诉求的机会不均
    第三节 低收入群体政治参与的机会获得与共享成果
        一、高度依赖政府的低收入群体政治参与
        二、政策条件式帮扶下政治参与机会获得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迈向包容性城市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结构-行动逻辑下包容性城市的建设
    第三节 研究展望:包容性城市与抑制贫困文化
参考文献
    一、英文着作
    二、英文期刊
    三、英文报告
    四、中文译作
    五、中文着作
    六、中文期刊
    七、学位论文
    八、其他
后记

(6)贵阳市白云区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政策工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文献评估
        1.3.1 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的研究
        1.3.2 关于政策工具的研究
        1.3.3 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工具研究
    1.4 研究内容的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3 主要创新点
2 核心概念及基本理论
    2.1 核心概念
        2.1.1 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
        2.1.2 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工具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政策工具理论
3 贵阳市白云区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工具的应用现状
    3.1 白云区产业发展现状
    3.2 白云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工业产业未形成集群发展
        3.2.2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低
        3.2.3 人才资源和创新能力供给不足
    3.3 白云区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工具选用的现状
    3.4 白云区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工具应用效果
        3.4.1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3.4.2 地区经济稳中有进
        3.4.3 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3.5 白云区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工具选择特点
    3.6 白云区政策工具绩效评价
4 贵阳市白云区产业转型升级中采取的政策工具问题
    4.1 强制性工具效率较低,政策有效性较差
        4.1.1 宏观管理不到位,政府多头管理阻碍政策执行
        4.1.2 微观管理越位,政策制定没有充分联系实际
        4.1.3 规划难以实施,政策延续性差
    4.2 自愿性工具使用较少,政策效率低
        4.2.1 企业参与不够,执行政府政策的热情不高
        4.2.2 行业协会未发挥应有作用,不利于政策的实施
    4.3 混合型政策工具效果不理想,政策公平性稍欠
        4.3.1 经济激励工具精度不够,政策对象存在偏差
        4.3.2 市场机制没有发挥有效作用,资源配置不公平
5 完善政策工具选择方案
    5.1 白云区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工具选择上应遵循的原则
        5.1.1 注重发挥自愿性政策工具作用,坚持市场导向
        5.1.2 限制强制性政策工具使用,避免过度干预
        5.1.3 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打造服务型政府
    5.2 白云区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工具选择的优化方案
        5.2.1 建立统一工作机构,明确政策工具制定和实施主体
        5.2.2 进一步优化产业规划,突出高端产业和第三产业
        5.2.3 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企业自我提升
        5.2.4 精准选择混合性政策工具,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5.2.5 引入工商管理技术,提高行政效率
        5.2.6 探索市场化工具,提高政策工具的使用成效
        5.2.7 把人才培养作为重要任务,提供人才保障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一)现实问题聚焦
        (二)问题研究意义
        (三)问题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8)空间规划有效性测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以《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建立新的空间规划有效性分析框架
        1.2.2 回应对空间规划实施成效的质疑
        1.2.3 为优化我国空间规划制度提供可能参考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对象界定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4 研究案例与数据来源
        1.4.1 案例研究的内容选择
        1.4.2 研究案例与研究区概况
        1.4.3 相关数据的来源
2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2.1 规划有效性研究的主要难点
        2.1.1 规划目标可能是相互冲突的
        2.1.2 规划可能经常调整
        2.1.3 评估时机问题
        2.1.4 规划效果与影响的广泛性
        2.1.5 理论研究与现实需求脱节
        2.1.6 如何判断规划实施的成功与失败
        2.1.7 如何区分规划与规划外其他因素的影响
        2.1.8 评价主体的选择
        2.1.9 数据的可获得性
    2.2 规划有效性的衡量标准
        2.2.1 两种对立的基本规划类型
        2.2.2 一致性(Conformance)
        2.2.3 规划效能(Performance)
        2.2.4 过程理性
        2.2.5 结果理性
        2.2.6 其他衡量标准
    2.3 规划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2.3.1 基于一致性的评价方法
        2.3.2 基于效能的评价方法
        2.3.3 理性主义与实用主义
        2.3.4 其他评价方法
    2.4 规划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2.4.1 规划质量
        2.4.2 规划制度
        2.4.3 规划责任部门
        2.4.4 规划相关者
        2.4.5 外部影响因素
    2.5 已有研究述评
        2.5.1 理论与实践尚存隔阂,国内与国外尚有差距
        2.5.2 有效性测度的理论依据是规划有效性研究的核心难题
        2.5.3 已有规划有效性测度理论既对立又联系
        2.5.4 规划有效性评价理论的测度方法有待完善
        2.5.5 规划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仍有继续充实的空间
3 空间规划有效性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3.1 对空间规划功能定位的再认识
    3.2 一致性测度方法的优化
        3.2.1 现有方法的不足
        3.2.2 土地利用与规划一致性的系统测度方法
    3.3 规划效能的评价思路
        3.3.1 规划效能本质的解构
        3.3.2 规划效能测度的关键难点
        3.3.3 已有研究的启示
        3.3.4 本文规划效能的测度方法
    3.4 一致性理论与效能理论的内在联系
        3.4.1 一致性与第一层面规划效能
        3.4.2 一致性与第二层面规划效能
    3.5 空间规划有效性分析框架
    3.6 本章小结
4 结果与规划一致性的测度
    4.1 规划控制指标的实现度
        4.1.1 耕地指标
        4.1.2 建设用地指标
    4.2 用于一致性评价的规划图层选取
        4.2.1 用于耕地保护一致性评价的规划图层
        4.2.2 用于城镇用地管控一致性评价的规划图层
    4.3 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空间吻合度
        4.3.1 不同吻合性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4.3.2 耕地与规划的吻合度
        4.3.3 城镇用地与规划的吻合度
    4.4 地类演化角度的规划有效性测度
        4.4.1 地类演化角度规划有效性等级的具体情形
        4.4.2 耕地演化的一致性等级
        4.4.3 城镇用地演化的一致性等级
    4.5 空间形态角度的规划有效性测度
        4.5.1 不同用地评价内容的分化
        4.5.2 空间形态视角下耕地保护的规划有效性
        4.5.3 空间形态视角下规划调控城镇用地的有效性
    4.6 本章小结
5 规划对决策影响力的评价
    5.1 后续决策与规划具体方案的符合度
        5.1.1 后续决策对规划的总体参考情况
        5.1.2 违背一致性情形中决策对规划的参考情况
    5.2 违背规划的决策与规划目标的相容性
        5.2.1 违背规划的决策与规划目标的相容性
        5.2.2 结果不一致情形与规划目标的相容性
    5.3 与规划目标相冲突情形下决策违背规划的原因分析
        5.3.1 规划目标的合理性
        5.3.2 其他方面的原因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规划对改善决策作用的分析:基于事后效益的视角
    6.1 耕地保护的总体实施绩效
        6.1.1 补充耕地与占用耕地的质量比较
        6.1.2 补充耕地的生态环境影响
        6.1.3 占补耕地对农业产出的影响
    6.2 违背一致性原则下占补耕地对耕地保护绩效的影响
        6.2.1 不一致情形下补充和占用耕地的质量状况
        6.2.2 新增违规耕地的来源情况
    6.3 城镇用地管控成效
        6.3.1 城镇用地的集约度
        6.3.2 土地、产业和人口非农化协调性的比较分析
        6.3.3 城镇用地扩张对耕地保护的影响
    6.4 违背一致性的城镇用地开发利用效益
        6.4.1 违规城镇用地的利用效益
        6.4.2 城镇用地违规开发的耕地损耗代价
    6.5 本章小结
7 空间规划有效性测度理论与方法的比较研究
    7.1 一致性的测度方法
    7.2 规划效能理论及其评价方法
    7.3 规划有效性评价理论/框架
    7.4 本文规划有效性分析框架下的政策含义
        7.4.1 对规划有效性影响因素的检讨
        7.4.2 主要政策含义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的创新之处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发表的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

(9)国家与社会互动视角下的社区治理 ——“乌当社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1.3 问题的提出
    1.2 社区自治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整体脉络
        1.3.1 研究方法
        1.3.2 全文整体结构
第2章 社区治理的相关理论视角和分析
    2.1 从公民社会到社区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的正确认识
        2.1.1 对civil society的古典含义的分析
        2.1.2 对civil society现代含义的分析
        2.1.3“国家-社会”分析框架: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的正确认识
        2.1.4 结语
    2.2 公民参与理论
    2.3 对中国基层政治发展的两种理解取向
        2.3.1 中国基层政治发展的两种理解取向
        2.3.2 葛兰西思想基础上对基层政治发展的两种理解取向的超越
第3章 国内外社区治理的制度分析
    3.1 中国基层治理的历史与传统
        3.1.1 从传统到现代:政治国家对公民参与的影响
        3.1.2 九十年代以来的社区建设沿革
    3.2 国外社区治理模式
        3.2.1 美国社区治理模式:以地方自治为传统的社区治理
        3.2.2 日本社区治理模式:高度整合的基层治理模式
        3.2.3 新加坡社区治理模式:压缩包容型社区治理模式
第4章“小政府”主导下的多元治理
    4.1 社区服务中心:缩小的“街道办”
        4.1.1 万江小区老年日间服务中心事件
        4.1.2 社区服务中心内部的两类行动者:基层精英与基层工作人员
        4.1.3 社区服务中心:缩小了的“街道办”
    4.2 WL社工服务社:社区治理的合作者
        4.2.1 与社区服务中心的“共生”关系
        4.2.2 与社区服务中心合作中的分歧
    4.3 社区治理的“场域”:工具性的“差序格局”
        4.3.1 工具性差序格局与人情、关系
        4.3.2 对工具性“差序格局”的分析
        4.3.3 小结
第5章“社会的扩大”:社会组织的发展
    5.1“乌当社区”的两类社会组织
        5.1.1 专业社会组织:从“有名无实”的困境中走出来
        5.1.2 生气蓬勃的草根社区社会组织
    5.2“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的故事
        5.2.1“先报告后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5.2.2 人情维系的困难:哭泣的李阿姨
        5.2.3 庆“七一”的汇演和社会组织展示会
        5.2.4 故事的“尾声”
    5.3“政退社进”—半吊子改革的现实
第6章“国家对社会的赋权”:新居民议事会的组建
    6.1 居民议事会成立的准备与动员阶段
        6.1.1 一波三折的“实施方案”
        6.1.2 关于海报问题的分歧
        6.1.3 两次宣传动员会
    6.2 居民议事会成员的产生与选举
        6.2.1 四个居委会居民议事会委员的产生与选举
        6.2.2 新一届居民议事会的成立
        6.2.3 结合中国社会动员模式的思考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四种参与模式:对“乌当社区”居民参与的总结
        7.1.1 四种居民参与模式
        7.1.2 从社区参与到完善自治的赋权
    7.2 对实现社区治理目标阻碍因素的反思
    7.3 展望:统筹国家与社会的领导权建设
        7.3.1 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内容和方法论本质
        7.3.2 结语:统筹国家与社会的领导权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乌当社区”居民议事会解释手册内容:
个人简历、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贵阳市养老机构经营服务状况与入住老人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思路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思路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难点
        1.4.1 创新点
        1.4.2 难点
2 主要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主要概念
        2.1.1 养老机构
        2.1.2 生活满意度
        2.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3 贵阳市养老机构经营服务现状
    3.1 贵阳市养老机构经营现状
        3.1.1 养老机构的性质与规模
        3.1.2 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持状况
        3.1.3 养老机构的盈亏平衡状况
    3.2 养老机构服务现状
        3.2.1 养老机构服务设施
        3.2.2 养老机构服务内容
        3.2.3 养老机构服务能力
        3.2.4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3.3 养老机构经营服务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作用分析
        3.3.1 养老机构利益相关者
        3.3.2 养老机构利益相关者作用
4 入住老人的满意度状况
    4.1 调查资料来源
        4.1.1 养老机构调查情况
        4.1.2 入住老人基本情况
        4.1.3 入住老人情况分析
    4.2 对服务设施的满意度
    4.3 对服务内容的满意度
        4.3.1 膳食情况
        4.3.2 日常照顾
        4.3.3 医疗护理
        4.3.4 心理护理
    4.4 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
5 养老机构经营服务状况对入住老人满意度的影响
    5.1 模型设定
    5.2 数据来源及计算
    5.3 模型回归及结果分析
        5.3.1 养老机构经营状况与入住老人总体满意度
        5.3.2 养老机构服务状况与入住老人总体满意度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政策支持方面
        6.2.2 经营管理方面
        6.2.3 养老服务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四、贵阳市乌当区国有企业“二元经济结构”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融媒体语境下贵州红色文化传播空间建设研究[D]. 李大卫.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2]乡村旅游精英形成影响因素与作用的研究 ——以贵阳市乌当区乡村旅游精英为例[D]. 廖翎佑.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3]贵阳为明国际学校营销策略研究[D]. 代悦. 贵州财经大学, 2020(05)
  • [4]大数据驱动的社会治理机制研究 ——以贵阳市为案例[D]. 伍佳妃. 南京大学, 2020(04)
  • [5]社会排斥视角下包容性城市构建 ——以贵阳市低收入群体生存境遇为例[D]. 刘昕. 华东师范大学, 2019
  • [6]贵阳市白云区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政策工具研究[D]. 周龙波. 贵州大学, 2019(06)
  • [7]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8]空间规划有效性测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以《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为例[D]. 沈孝强. 浙江大学, 2017(02)
  • [9]国家与社会互动视角下的社区治理 ——“乌当社区”研究[D]. 谢蕴枰. 清华大学, 2016(11)
  • [10]贵阳市养老机构经营服务状况与入住老人满意度研究[D]. 王晨晓. 贵州财经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贵阳市武当区国有企业“二元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