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复合肥质量现状分析

广西复合肥质量现状分析

一、广西复混肥料质量状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安之冬[1](2021)在《水稻育秧基质配施化肥与生长调节剂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文中指出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机插秧苗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营养土及有机物料复混的育秧基质尚存在人工成本高、肥效差别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选用粮食产区易得的秸秆、稻壳等农业废弃物复混制得育秧基质,对育秧基质进行有机无机肥的合理配施,能够有效改善这些缺点,保障基质中有效养分的持续稳定供给。本研究水稻育秧基质以腐熟秸秆、腐熟稻壳、蛭石和干细土按体积3:2:2:3配成。通过田间秧盘育秧试验,以徽两优882为供试材料,研究育秧基质配施化肥和生长调节剂对机插秧苗素质、养分吸收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育秧基质配施不同量的氮肥(纯N 0 g/盘、0.5 g/盘、1.0 g/盘、2.0 g/盘、3.0 g/盘)对水稻秧苗素质和养分吸收影响,结果显示:秧苗地上部植株及根系各参数指标在0~2.0 g/盘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不断增加,在2.0 g/盘达到最大值。育秧基质配施2 g/盘氮肥时,所育秧苗株高、茎粗和生物量等均显着高于不施肥对照,总根长和根系活力也表现出显着优势,壮苗指数达到12.94。配施3.0 g/盘时秧苗根系干物质量低、根系活力差,根冠比显着降低,壮苗指数显着低于其他施肥处理,育秧成苗数低(P<0.05)。从养分吸收角度看,百株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累积量和净累积量随着基质氮肥配施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2.0 g/盘处理达到最高值。高氮(3.0 g/盘)配施水平下,抑制了秧苗根系生长及其对氮磷钾素的吸收累积。2.基质复混0.05~0.1 mg/L浓度萘乙酸,所育秧苗株高、茎基宽及干物质量等地上部植株生长显着高于不施调节剂对照(P<0.05),特别是根系形态表现出良好长势。但施用萘乙酸达到1 mg/L时,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壮苗指数显着低于对照,这表明高浓度萘乙酸处理对水稻秧苗产生了毒害作用。基质配施100 mg/L~300 mg/L浓度的腐植酸,秧苗各指标随腐植酸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在300 mg/L时达到最大值,秧苗素质显着提高,但与200 mg/L浓度所育秧苗差异不显着。腐植酸添加浓度超过300 mg/L时,秧苗素质呈下降趋势,但植株生长正常。这说明,腐植酸添加浓度在200~300 mg/L范围较为适宜。3.以试验所制基质配方育秧并进行田间移栽试验,施肥基质(SF)和腐植酸优化配方基质(HSF)所育秧苗地上部生长特征、根系形态指标和植株养分吸收量在育秧10 d后显着优于无施肥(F)处理(P<0.05)。相同施肥量下,HSF所育水稻秧苗在秧龄20 d时秧苗壮苗指数相比SF提高8.54%;氮磷钾养分净吸收量在各采样点增幅分别为氮素3.65%~8.09%、磷素5.35%~9.75%、钾素6.32%~9.55%,在秧龄15 d达到5%的显着性差异水平(P<0.05)。HSF的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分别比SF高2.63%和1.19%,水稻产量增加4.30%,表现出显着差异(P<0.05)。与商品基质(M)相比,HSF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分别高1.65%和0.62%,水稻产量增加2.17%,但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腐熟秸秆、腐熟稻壳、蛭石和干细土比例为3:2:2:3复混育秧基质,基质培肥量为每盘2 g N、1 g P2O5、1 g K2O,同时添加200 mg/L~300 mg/L的腐植酸,此基质配方能为秧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秧苗素质和养分吸收累积量,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

梁运献,余焘,阮坤良,吕文婷,黄周勇,梁雄,陈燕丽[2](2021)在《广西常用无机肥料中5种有害元素含量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调查广西常用无机肥料中重金属含量情况,为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科学施用肥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数据支撑。对广西14个地市的424个无机肥料样品5种有害元素含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根据GB 38400-2019《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的要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用无机肥料中5种有害元素总体超标率为7.1%。其中,氮肥超标率为11.6%,磷肥6.2%、钾肥6.8%、复混肥料5.4%。铅、镉、砷、铬、汞5种有害元素超标率分别为0.5%、1.2%、2.1%、0.2%、3.1%。由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广西农业常用的无机肥料5种有害元素超标情况与有机肥料产品相比并不高,但由于有害元素具有累积特性,仍会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应引起重视。

王昭然[3](2020)在《钢渣-锰渣复混肥的制备与生态性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工业生产大国,工业固废产生量的逐年增长以及多年巨大的堆积量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农业方面由于常年过量的施用化肥,导致肥料的利用率偏低、土壤板结、作物品质下降、土壤缺乏植物生长所需的中微量元素等问题。为了充分利用工业固废的价值,制备出一种富含中微量元素的复混肥,开展了钢渣-锰渣复混肥的研制与复混肥生态性的研究。针对钢渣、锰渣的物料特性,开发出钢渣-锰渣复混肥原料制备及产品成型方法,获取了最佳工艺参数。将钢渣、锰渣原料在110℃条件下烘干24h,混匀方式采用先球磨钢渣、锰渣再加入外加剂(尿素、磷酸二氢钾、磷肥)一起短时间球磨混匀的方式,造粒时的原料粒度200目≥80%,掺水方式采用先加水3%~6%加湿,造粒时以喷淋的方式加水,圆盘造粒机的运行参数为转速控制在575r/min-625r/min,倾角为45°~60°。基于克服现有复混肥质量控制的不确定性,提出了钢渣-锰渣复混肥的筒压强度和吸水率等精确质量控制技术指标。钢渣-锰渣复混肥生球最佳配比为:钢渣:锰渣=9:1,其堆积密度为1.019 g/cm3,表观密度为1.942 g/cm3,吸水率为15.23%,筒压强度为2.28 Mpa。水化反应生成的聚合物网络与C-S-H凝胶粘结橄榄石(Ca O·RO·Si O2)和镁蔷薇石(3Ca O·RO·2Si O2)、石英等硬质矿相,使得复混肥结构紧密且具有较高的筒压强度。为掌握钢渣-锰渣复混肥对施种土壤的安全性,借助土壤生态安全性原理,提出了钢渣-锰渣复混肥生态性能检测方法。钢渣、锰渣中Cr、Cd、Pb、Cu、Zn、Ni、Hg、AS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浸出含量检测,结果表明,钢渣、锰渣复混肥生球中几乎没有Ni、Cd、Hg、AS等重金属元素,由于钢渣-锰渣复混肥产生的水化反应对重金属具有吸附、固化的作用,其中的Cr、Ni、Cu、Zn、Pb等TCLP浸出含量很少甚至检测不出,不会对土壤-植物生态系统带来风险。为探索钢渣-锰渣复混肥的适用范围,研究了钢渣-锰渣复混肥的肥效,并进行了现场施种,发现钢渣-锰渣复混肥适合我国南方酸性土壤。钢渣-锰渣复混肥的p H为7.66,呈弱碱性,具有一定的改善酸性土壤的作用。钢渣-锰渣复混肥中含有效氮12.26%,有效P2O513.07%,有效K2O 4.69%,总养分30.02%大于15%,符合GB1887-2009对有机-无机复混肥的营养元素要求。在玉米、桉树试种实验中已取得明显的促进作物生长效果。

罗寅辉[4](2020)在《壤质潮土夏玉米减氮增效专用肥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玉米在世界农业及工业应用广泛,是我国最重要的作物之一。豫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其土壤主要以潮土为主。化肥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保障,在给农作物带来丰产的同时,也给农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土壤板结、酸化加剧、盐碱化、地下水污染等。肥料减施增效技术可在肥料减量施用条件下实现夏玉米的高产稳产。本课题针对豫北地区壤质潮土夏玉米减施增效复混肥料制备进行了系列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肥料筛选试验表明,比当地习惯用肥减氮20%,长效缓释肥、短效缓释肥和夏玉米专用肥的夏玉米产量分别为11770.05 kg/hm2、12049.20 kg/hm2和11779.65 kg/hm2,分别增产0.60%、2.99%、和0.68%,氮偏生产力分别达到70.06 kg/kg、71.72 kg/kg和70.12 kg/kg。成熟期玉米考种结果表明,短效缓释肥的籽粒总重为693.51 g,所有筛选肥料的玉米百粒重均高于当地习惯用肥。(2)不同含氮量配方肥在肥际微域土壤中迁移试验结果表明,高、中、低氮处理下速效氮进入土体量分别为53.54 mg、48.15 mg和44.24 mg,迁移距离分别为78 mm、78 mm和76 mm,土体氮占总氮量的比例分别为44.48%、59.58%和68.09%,减施氮肥对氮营养在土壤中的迁移距离无明显影响,对氮的迁移比例有一定影响,所有处理有效磷的迁移距离均为12 mm,进入土体的比例分别为14.50%、14.08%和15.05%;有效钾的迁移距离分别为62 mm、56 mm和50mm,进入土体比例分别为69.29%、67.16%和59.72%,施氮量能够直接影响土壤有效钾的迁移过程。(3)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圆盘造粒制备豫北地区壤质潮土夏玉米专用肥的工艺过程及优化,浓度为0.4%的CMC-Na作为粘结剂,填料比例为15%(膨润土与腐殖酸比为7:3)肥料养分含量为21.9-10-10,所制备的复混肥颗粒性能最好,此时,颗粒平均强度为41.2 N,成粒率为85.3%。

康凯[5](2019)在《固氮菌对巨尾桉幼林生长及土壤营养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探讨固氮菌对桉树生长的促生效应以及对土壤营养的影响。本试验以高峰林场桉树专用肥(N16%,P6%,K9%)为基础,设置处理1(N16%+P6%+K9%+1%固氮菌)、CK1(N16%+P6%+K9%)、处理2(N8%+P6%+K9%+1%固氮菌)、CK2(N8%+P6%+K9%)4种肥料作为巨尾桉幼林追肥,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造林,进行1.5a的生长量测量、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肥力相关指标的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从巨尾桉生长量看,施肥后6个月,处理2平均树高比CK2增长6.2%,处理1平均树高比CK1增长5.1%,处理1平均胸径比CK1增长13.3%,处理2平均胸径比CK2增长8.2%;施肥后10个月,处理1平均树高比CK1增长9.2%,处理2平均树高比CK2增长7.9%,处理1平均胸径比CK1增长14.3%,处理2平均胸径比CK2增长6%;施肥后14个月,处理1平均树高比CK1增长10%,处理2平均树高比CK2增长2.9%,处理1平均胸径比CK1增加了6.3%,处理2平均胸径比CK2增加1.9%;施肥后18个月,处理1平均树高比CK1增长8.5%,处理2平均树高比CK2增长1.2%,处理1平均胸径比CK1增长4.8%,处理2平均胸径比CK2增长5.8%;总体来看,添加固氮菌都能提高桉树的生长量,其中处理1的提升效果更显着。(2)添加固氮菌在施肥初期(施肥后6个月)没有显着提高土壤固氮菌的数量,但加对细菌数量的提升极为显着。施肥后14个月受第二次追肥的影响,处理1提高了土壤中固氮菌的数量,处理1比CK1固氮菌增长率为92.1%,处理1比空白对照固氮菌增长率为30.9%。施肥后18个月处理2对于土壤固氮菌的数量提升效果显着,处理2比CK2固氮菌增长率为133.8%,处理2比空白对照固氮菌增长率为29.5%。与之相比CK1、CK2纯无机肥并没有明显提升土壤固氮菌数量的作用,固氮菌肥属于有机肥,肥效比较迟缓,需要持久施肥才能起到增肥的效果。(3)根据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以及其他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固氮菌数量与过氧化氢酶呈显着正相关,固氮菌数量与土壤含水率达到了显着正相关,根据相关性分析的结果pearson系数,固氮菌数量在施肥6个月、10个月、14个月均与蛋白酶活性呈正相关,添加固氮菌的施肥对蛋白酶活性的提升效果显着。因此,巨尾桉人工林的培育适合使用固氮菌肥,有利于提高桉树生长量以及土壤微生物中固氮菌的数量,增强桉树根系固氮作用。(4)添加固氮菌的处理2对土壤全氮量、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提升作用优于其它处理。综上所述,处理1在桉树生长量方面增效显着,由于长期施氮素含量高的肥料有土壤板结等问题,更应该考虑施肥的生态效应;因此在土壤生态效应方面处理2更具有优势,处理2在氮素含量减半的实验条件下土壤改良作用明显,其效果表现在微生物数量的提升尤其固氮菌数量的显着提升,蛋白酶活性的增强,土壤氮磷钾含量的提高等方面。

沈增晖[6](2019)在《辽宁省主要商品有机肥料质量安全分析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分析辽宁省商品有机肥等新型肥料产品质量状况,为有机肥料的高效施用和肥料质量安全风险的把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针对辽宁省主要农产品种植区所施用的商品有机肥展开调查,对辽宁省内商品有机肥进行了采样及检测。本试验肥料样品采集的时间为2018年3月~10月,共收集有机肥料样品38个,均为市场在售的商品有机肥料,样品主要原材料为鸡粪、牛粪、猪粪、混合禽畜粪便、蚯蚓粪、海带渣等,对其技术指标(总养分、有机质、蛔虫卵死亡率、含水率、p H、粪大肠菌群数等)、安全限量指标(As、Cd、Cr、Hg、Pb的含量)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辽宁省商品有机肥合格率偏低仅为55.68%,按肥料原材料种类划分不合格肥料的重灾区是使用多种粪便为原料的混合粪便有机肥和未标明具体生产原料的其他有机肥料。产品合格率按有机肥料原材料划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猪粪有机肥料为合格率69.23%、鸡粪有机肥料合格率66.67%、牛粪有机肥料合格率50.00%、其他有机肥料合格率40.00%、混合粪有机肥料合格率37.50%。(2)影响有机肥合格率的因素多样:其中总养分、有机质、p H、水分、重金属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5.59%、89.46%、93.33%、77.09%、64.05%。各检测项目均有不合格产品,但主要集中在含水率和重金属含量。(3)供试样品中13.16%的产品主要养分(总N+P2O5+K2O)含量低于5.0%的标准值,从总体来看有机肥料总养分含量基本符合要求。总养分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混合粪便有机肥料100.00%、牛粪有机肥料100.00%、猪粪有机肥料84.62%、鸡粪有机肥料83.33%、其他有机肥料60.00%。总养分含量均值分别为:猪粪有机肥料8.17%、鸡粪有机肥料6.45%、牛粪有机肥料6.13%、混合粪便有机肥料5.90%、其他有机肥料4.92%。(4)有机质含量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牛粪有机肥=鸡粪有机肥>猪粪有机肥>其他有机肥>混合粪便有机肥,分别为100.00%=100.00%>92.31%>80.00%>75.00%。有机肥料中有机质含量总体保持在高于行业标准的水平,平均值达到50%以上。(5)有机肥酸碱度合格率最高,达到93.33%,绝大多数产品均在标准要求的p H5.5~8.5的范围内,酸碱度平均值为7.4。有机肥酸碱度平均值依次是鸡粪有机肥>牛粪有机肥>猪粪有机肥>混合粪便有机肥=其他材料有机肥,p H分别是8.1、8.0、7.6、6.6、6.6。(6)各个样品间水分含量差异较大,同种原材料的有机肥产品间水分含量也有明显区别,有机肥料平均含水量为25.19%。有机肥水分含量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混合粪便有机肥>猪粪有机肥>其他有机肥>鸡粪有机肥=牛粪有机肥,分别为87.50%>84.62%>80.00%>66.67%=66.67%。(7)有机肥料的卫生指标主要是蛔虫卵死亡率和粪大肠菌群数,此次调查检测结果中尚未发现超标现象,有机肥卫生状况良好,可以放心、安全地施用。(8)有机肥重金属合格率较其他指标明显偏低平均合格率仅为64.05%,按原材料种类划分依次是:猪粪有机肥>鸡粪有机肥=牛粪有机肥>其他有机肥>混合粪便有机肥,影响有机肥质量安全的主要元素是As、Cr和Hg,超标率分别为13.16%、10.5%、15.8%,超标率较低的是Cd和Pb,均为2.6%。(9)本试验有机肥料重金属含量平均为,砷8.131 mg/kg、镉0.962 mg/kg、铬49.76mg/kg、汞1.137 mg/kg、铅15.55 mg/kg,铜231.591mg/kg、锌559.305 mg/kg,与刘荣乐对我国北方6省和南方8省共14个省市的商品有机肥料重金属状况做对比,辽宁省商品有机肥料As、Hg、Pb含量较其调查结果上涨6 mg/kg、0.6 mg/kg、10 mg/kg;辽宁省有机肥料Cd含量明显低于其调查结果,仅为0.962 mg/kg。(10)不同种类有机肥中砷、镉、铬、汞、砷的污染指数数值都相对较小,低于单因子污染分级标准Pi≤1的Ⅰ级要求,其中牛粪有机肥的Cd以及混合粪便有机肥中的As污染指数接近轻度污染值。(11)有机肥料整体综合污染指数数值较低,属于污染等级Ⅰ的范围,污染水平处于安全水平;猪粪、鸡粪及其他材料有机肥也处于可以安全施用的污染等级Ⅰ,混合粪便有机肥综合污染指数位于污染等级Ⅱ的范围,处于污染警戒线水平,需要谨慎使用。(12)辽宁省商品有机肥四环素类抗生素检出率较低,仅为16.00%,最大含量为金霉素2.106 mg/kg,试验中大部分有机肥四环素类抗生素低于0.75 mg/kg的检测限。

陆冉[7](2019)在《江苏省家庭农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化肥过量施用,会带来农村耕地养分流失、农产品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等系列问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有利于改善农户施肥行为及缓解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农户作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的重要主体,其技术采纳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相关文献梳理总结,发现尚未有学者将家庭农场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本文以水稻主产省份江苏省为具体研究区域,以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共278户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这三个地区家庭农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并进行对比总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首先,以农户行为理论、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相关学者研究结果为指导,在研究现状分析、样本特征描述的基础上,确定家庭农场特征、个人基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及信息认知特征等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然后,分析各个具体影响因素与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家庭农场主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各个影响因素对苏南、苏中、苏北家庭农场主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作用方向。最后,运用ISM模型解析家庭农场主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层级结构。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从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的家庭农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整体采纳情况来看,目前江苏省家庭农场主对该项技术的采纳率不高,在调研的278个家庭农场中,仅有37.05%的家庭农场主采纳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从苏南、苏中、苏北家庭农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来看,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影响因素类别及其作用方向较为一致,但也存在差异之处。相同之处表现为:农业劳动人数占比、生产经营面积、是否为科技示范户、是否采用订单生产方式、农场主的年龄、是否加入合作社、与农技员沟通交流是否方便、农场主产量变化认知、质量变化认知、成本投入变化认知、过量施肥危害认知等变量对苏南、苏中、苏北家庭农场采纳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均有显着影响作用。不同之处在于:性别变量对苏南和苏中家庭农场主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起到显着正向作用,而文化程度变量仅对苏北家庭农场主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起到显着正向作用。(3)从苏南、苏中、苏北家庭农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来看,产量变化认知、质量变化认知、成本投入变化认知、过量施肥危害认知为表层直接影响因素;是否为科技示范户、是否采用订单生产方式、是否加入合作社为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农业劳动人数占比、生产经营面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农技员沟通交流是否方便为深层根源影响因素。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加强农场主教育培训,完善农场主技术认知;(2)培育扶持科技示范户,增强农技示范推动力;(3)出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农场规模有序发展;(4)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

张诗豪[8](2019)在《Z公司转型过程中成本控制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农业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大问题,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指出,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而作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肥料的使用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只对粮食产量有要求,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肥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必然离不开高效与环保,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主营烟草肥的Z公司不得不进行业务的转型,试图扩大农用肥板块来获取更多利润增长点,而在肥料同质化的当下,Z公司当前所采用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带有明显的粗放式特征,这种成本控制管理模式显然与企业的未来发展需求不匹配,所以对于此类企业的研究具备典型性,同时本文的研究具有帮助此类企业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本文所选择的具体研究对象为Z公司,同时以Z公司的成本控制情况为案例进行分析。首先,梳理和阐述了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本控制和管理问题的现状,同时论述了与成本控制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其次是对Z公司自身及对手、市场行情做了基本分析,利用成本控制理论和概念对Z公司成本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从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分析Z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是从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Z公司所存在的具体问题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成本控制对策,一是构建专门的目标成本体系,使用目标成本法来实现生产成本降低的目标;二是对采购过程进行完善,同时控制采购成本;三是对销售模式进行适度优化;四是构建健全的资金成本控制体系;五是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六是加强财务成本分析;七是完善成本责任制;八是强化监督管理机制。本文力求借助上述措施的实施来增强Z公司成本控制的力度,使得Z公司在激烈的成本竞争中获得优势,进而为同类型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借鉴和启示。

康凯,吕成群,黄宝灵,任涵,丁玮,温立珑,王劲松,莫云善[9](2019)在《不同肥料对桉树幼林生长、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文中提出为探讨不同肥料对桉树(Eucalyptus spp.)生长及林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效应,采用复混A肥料、复混B肥料、液态有菌肥和液态无菌肥等4种肥料对巨尾桉(E. erophylla)作追肥试验,为广西桉树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追肥6个月后的桉树幼林高生长以复混A肥料最好,胸径生长以液态无菌肥最好。复混A肥料增强了林地4种酶活性,同时真菌数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复混A肥料在促进桉树生长方面优于其他供试肥料,但其效果还需要长期定位试验验证。

贾可[10](2021)在《复合肥区域配方优化及其肥料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采用大量宏观农户调查与多年、多点不同区域主栽作物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基于2004-2006年和2014-2016年两个时间段共计3602个农户施肥状况的调查,研究我国农户复合肥施用现状与变化,并结合宏观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复合肥行业的发展方向。通过2001-2006年和2008-2014年两个时间段的293个田间肥料试验,对不同工艺复合肥进行农业效果评价;通过2002-2006年和2012-2016年两个时间段,共计761个田间肥料试验,分析研究肥料在主栽作物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农学效率年际变化规律;基于肥料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进而优化企业复合肥配方和配套科学施肥技术、提出减量施肥建议,分析研究中、微量营养元素在主栽作物上的产量效应,指导复合肥生产中的中微量元素添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大量的农户施肥调查,明确我国主要作物施肥氮、磷、钾复合化率平均为69.5%、92.1%、84.3%。农户习惯施肥现状为: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施肥N:P2O5:K2O平均为1:0.36:0.30,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氮、磷、钾施肥养分投入比例平均为 1:0.75:1.07。通过宏观统计数据分析发现,1997-2016年我国复合肥施用量由798.1万吨增长至2207.1万吨,年均增长70.4万吨,但近年来复合肥施用量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08年以后,增长率由2008年的7.0%下降到2016年的1.4%。2、由于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理化性质差异,其产量效应也不同。2008-2014年:不同复合肥处理和混配肥在东北春玉米上差异不显着;冬小麦上硝氨、氢钾、高塔复合肥及混配肥处理显着高于团粒复合肥处理;在夏玉米上硝氨、高塔和氢钾复合肥处理间差异不显着,三者显着高于混配、团粒、缓释复合肥处理;在东北水稻上缓释肥处理显着低于其他复合肥处理,其他复合肥处理间差异不显着;在华南水稻上混配、高塔、团粒工艺处理的水稻产量显着高于其他复合肥处理;在叶菜类蔬菜上,高塔复合肥处理较习惯施肥增产率高于30%的频度为88.4%;在果菜类蔬菜上,硝氨复合肥处理增产率高于30%的试验频度为86.1%,高于其他肥料。3、随着复合肥的广泛施用以及施肥养分投入量的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和施肥的农学效率也发生改变。在东北春玉米上,14年土壤地力产量年均增加6.1%,施肥的农学效率由2003年的15.5 kg·kg-1下降至2016年的8.1 kg·kg-1;在华北冬小麦上,14年土壤地力产量年均增加1.6%,施肥农学效率由2002年的9.0kg·kg-1下降至2016年的6.5kg·kg-1,冬小麦高产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氮>磷>钾;在华北夏玉米上,14年土壤地力产量年均增加2.9%,施肥农学效率总体上呈先增后减趋势,2002年9.4 kg·kg-1,2010最高为13.1 kg·kg-1,之后逐年下降至2016年的11.1 kg·kg-1;在华南水稻上,2002-2016年土壤供肥能力相对稳定,土壤地力产量无明显变化,2004-2016年农学效率呈下降趋势,但幅度较小,2007年后施肥农学效率稳定在10kg·kg-1左右。4、随着土壤供肥能力和施肥农学效率的改变,作物施肥的产量效应也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复合肥配方的优化与调整。基于肥料效应函数计算出2002-2006年和2012-2016年两个时间段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和华南早稻最高产量时氮(N)、磷(P2O5)、钾(K2O)平均用量;在此基础上,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根据16组田间试验结果优化的2006年春玉米复合肥配方N-P205-K20为18-14-14,2016年为28-8-10;根据24组田间试验结果,提出2006年冬小麦区域优化配方N-P2O5-K20为18-18-6,2016年优化配方为18-20-4;根据18组田间试验结果将夏玉米2005复合肥配方N-P2O5-K2O优化为22-8-12,2016年为24-6-10;将华南早稻复合肥配方N-P2O5-K2O 优化为 20-10-14。中微量元素的产量效应影响到复合肥配方中的这些元素的合理添加。东北春玉米基肥加150kg·hm-2七水硫酸锌镁和30kg·hm-2七水硫酸锌均无显着增产作用;华北夏玉米基肥加30kg·hm-2七水硫酸锌明显增产作用而加30kg·hm-2硼砂无显着增产作用;华北冬小麦基肥加30kg·hm-2七水硫酸锌有明显增产作用;在华南水稻上基肥增施75kg·hm-2氧化钙无明显的增产作用。5、以作物施肥产量效应研究结果和复合肥配方优化为基础,通过大量田间试验制定出主栽作物的减量施肥方案。在春玉米上;减量施肥处理基肥施用复合肥525kg·hm-2,追施尿素150kg·hm-2,较3种习惯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投入量4.0%-17.2%、增加产量0.1%-10.0%,实现了节肥增效的目的。在冬小麦上,两种减量施肥方案:将小麦基肥由习惯施肥750kg·hm-2减量为600kg·hm-2,或习惯施肥基础上减少追肥用量25%,小麦产量与习惯施肥相比差异均不显着,节肥效果明显。在夏玉米上,复合肥作追肥的施肥方式中,由习惯施肥量的750kg·hm-2减量20%的施肥量,玉米产量无显着变化,节肥增效效果显着;在复合肥基施450kg·hm-2,追施尿素300kg·hm-2基础上,将基肥减量20%同时追肥减量50%的方式,较习惯施肥节肥40.5%,没有造成减产;种肥同播复合肥750kg·hm-2基础上,施肥量减量20%和减量30%,玉米产量分别增加3.8%和15.1%。在华南水稻上,在基施复合肥375kg.hm-2或450kg·hm-2基础上,将基肥复合肥减少用量20%或46.0%,未造成水稻减产;在追施尿素225kg·hm-2基础上,追肥减量25%,也能够增加水稻收益。在当前蔬菜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蔬菜基施复合肥用量从375kg·hm-2(番茄)或600kg·hm-2(生菜)和750kg·hm-2(辣椒)基础上,减量20%未造成蔬菜减产,增加净收入4.7%-12.3%;在习惯施肥600kg·hm-2基础上,减量20%结合有机肥375kg·hm-2,能够保证小白菜产量。6、最后,土壤供肥能力还影响着作物施肥方式的调整。春玉米一次性施肥和夏玉米种肥同播与分次施肥的产量差异不显着;春玉米一次性施肥时配合适量种肥显着增加玉米产量;冬小麦上一次性施肥显着减产。水稻直播田建议施肥方式是:复合肥375kg·hm-2(基肥),两叶一心期追施尿素150kg·hm-2,后期追施尿素共150kg·hm-2。

二、广西复混肥料质量状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复混肥料质量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水稻育秧基质配施化肥与生长调节剂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水稻机插秧研究进展
        1.1.1 水稻机插秧发展概况
        1.1.2 机插秧秧苗特点
        1.1.3 机插秧秧苗素质
    1.2 水稻育秧基质
        1.2.1 育秧基质发展现状
        1.2.2 育秧基质的物料配比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1.2.3 育秧基质的养分调控及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1.3 植物生长物质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1.4 腐植酸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1.5 水稻秧苗素质对水稻大田生育期产量的影响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图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点
    3.2 试验材料概况
    3.3 试验设计与管理
        3.3.1 基质配施不同浓度化肥育秧试验
        3.3.2 基质配施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育秧试验
        3.3.3 基质优化配方田间验证试验
    3.4 测定项目与方法
        3.4.1 基质养分含量测定
        3.4.2 秧苗植株生长指标
        3.4.3 秧苗根系指标
        3.4.4 苗期植株养分吸收累积量
        3.4.5 水稻生育期产量及构成要素
        3.4.6 经济效益分析
    3.5 数据处理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基质配施化肥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4.1.1 配施不同浓度氮肥育秧基质养分含量分析
        4.1.2 水稻秧苗地上部生长特征
        4.1.3 水稻秧苗地下部生长特征
        4.1.4 育秧基质配施氮肥对秧苗素质的综合影响
        4.1.5 育秧基质配施氮肥对秧苗地上部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4.2 育秧基质配施生长调节剂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4.2.1 水稻秧苗地上部生长特征
        4.2.2 水稻秧苗地下部生长特征
        4.2.3 育秧基质配施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秧苗素质的综合评价
    4.3 腐植酸优化基质配方田间验证试验
        4.3.1 不同育秧基质养分含量比较
        4.3.2 不同育秧基质对秧苗素质评价
        4.3.3 不同育秧基质处理对秧苗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4.3.4 不同育秧基质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4.3.5 基质成本核算及综合效益评价
5 讨论
    5.1 平衡施肥对水稻秧苗素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5.2 配施不同浓度萘乙酸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5.3 配施不同浓度腐植酸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5.4 水稻秧苗素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广西常用无机肥料中5种有害元素含量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评价标准
    2.2 总体情况
    2.3 不同种类肥料5种有害元素含量
        2.3.1 氮肥
        2.3.2 磷肥
        2.3.3 钾肥
        2.3.4 复混肥料
3 讨论
4 结论

(3)钢渣-锰渣复混肥的制备与生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钢渣、锰渣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1.1.1 钢渣的来源
        1.1.2 钢渣利用现状
        1.1.3 锰尾矿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1.2 当前肥料施用带来的问题
    1.3 国内外工业固废肥料化技术研究现状
        1.3.1 国外工业固废肥料化技术
        1.3.2 国内工业固废肥料化技术
    1.4 本文研究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设备及流程
        2.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2 试验工艺流程
        2.1.3 钢渣-锰渣复合肥合成原理
    2.2 实验材料
        2.2.1 钢渣
        2.2.2 锰渣
        2.2.3 其他材料
    2.3 检测方法
        2.3.1 筒压强度
        2.3.2 堆积密度
        2.3.3 吸水率
        2.3.4 表观密度
        2.3.5 落下强度
        2.3.6 重金属检测
        2.3.7 总养分检测
        2.3.8 有机质检测
        2.3.9 有效硅质量分数检测
第三章 钢渣-锰渣复混肥的制备研究
    3.1 钢渣-锰渣复混肥配方
        3.1.1 钢渣-锰渣复混肥配方设计原则
        3.1.2 钢渣-锰渣复混肥配方组成
    3.2 原料配比对钢渣-锰渣复混肥生球性能的影响
        3.2.1 试验方法
        3.2.2 钢渣-锰渣复混肥生球物相分析
        3.2.3 钢渣-锰渣复混肥生球结构分析
        3.2.4 钢渣-锰渣复混肥生球物理性能分析
        3.2.5 钢渣-锰渣复混肥生球成球效果分析
        3.2.6 钢渣-锰渣复混肥生球有效硅质量分数
    3.3 钢渣-锰渣复混肥的制备
        3.3.1 钢渣-锰渣复混肥营养元素配比计算
        3.3.2 钢渣-锰渣复混肥中试
    3.4 钢渣-锰渣复混肥生球机理研究
    3.5 制备工艺对造粒性能的影响
        3.5.1 加水方式
        3.5.2 混匀方式
        3.5.3 造粒机运行参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渣-锰渣复混肥生态性与肥效研究
    4.1 钢渣-锰渣复混肥生态性研究
        4.1.1 钢渣-锰渣复混肥重金属毒理性调查与评估
        4.1.2 钢渣-锰渣复混肥生球重金属固化机理
        4.1.3 钢渣-锰渣复混肥施用后土壤重金属含量
    4.2 钢渣-锰渣复混肥肥效研究
        4.2.1 钢渣-锰渣有机复混肥营养元素检测
        4.2.2 钢渣-锰渣复混肥作物试种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4)壤质潮土夏玉米减氮增效专用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夏玉米研究
    1.2 夏玉米专用肥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肥料研究背景
        1.2.2 减施氮肥及专用肥料研究意义
        1.2.3 配方施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营养元素在土壤环境迁移研究
        1.3.1 土壤环境
        1.3.2 氮在土壤中的转化
        1.3.3 磷在土壤中的转化
        1.3.4 钾在土壤中的转化
    1.4 复混肥制备工艺
        1.4.1 复混肥制备工艺
        1.4.2 复混肥圆盘造粒工艺
        1.4.3 粘结剂作用条件
    1.5 实验研究思路及内容
2 壤质潮土夏玉米减氮专用肥的研究与筛选
    2.1 试验材料
        2.1.1 土壤性状
        2.1.2 供试材料及仪器设备
        2.1.3 试验设计
        2.1.4 土壤和植株养分测定及参数计算
    2.2 实验结果分析
        2.2.1 不同处理各生长时期养分积累量
        2.2.2 土壤养分变化
        2.2.3 成熟期玉米性状
        2.2.4 玉米产量及偏生产力
    2.3 本章小结
3 壤质潮土减氮增效机理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土壤和肥料
        3.1.2 仪器及设备
        3.1.3 试剂与溶液
    3.2 试验设计
        3.2.1 土壤培养
        3.2.2 处理设置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水溶性氮和速效氮在壤质潮土中的含量分布
        3.3.2 水溶性磷和有效磷在壤质潮土中的含量分布
        3.3.3 水溶性钾和交换态钾在壤质潮土中的含量分布
    3.4 本章小结
4 壤质潮土夏玉米专用肥工艺技术研究
    4.1 原料和设备
    4.2 圆盘造粒方法
    4.3 成粒率和颗粒强度测定
    4.4 填料对颗粒性能影响
        4.4.1 填料用量对复混肥颗粒的影响
        4.4.2 填料种类对复混肥颗粒影响
    4.5 粘结剂对颗粒性能影响
    4.6 产品外观外貌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5)固氮菌对巨尾桉幼林生长及土壤营养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桉树固氮菌的研究现状
        1.1.1 桉树概述
        1.1.2 固氮菌的研究进展
    1.2 土壤微生物以及酶活性研究现状
        1.2.1 土壤微生物研究
        1.2.2 土壤酶活性研究现状
        1.2.3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
    1.3 本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地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4 统计方法
    2.5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的桉树生长量
    3.2 不同处理的桉树林地土壤微生物量
    3.3 不同施肥的桉树林地土壤酶活性
    3.4 不同处理的土壤钾、磷、氮的变化
    3.5 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指标相关性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固氮菌对桉树幼林生长量的影响
        4.1.2 固氮菌对桉树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4.1.3 固氮菌对桉树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1.4 固氮菌对桉树林地氮、磷、钾的影响
        4.1.5 固氮菌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
    4.2 讨论
    4.3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辽宁省主要商品有机肥料质量安全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有机肥的分类与作用
        1.1.1 商品有机肥的分类
        1.1.2 有机肥料的作用
    1.2 国内商品有机肥料的质量安全现状
        1.2.1 商品有机肥中重金属含量状况
        1.2.2 商品有机肥中重金属的来源
        1.2.3 商品有机肥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1.2.4 商品有机肥中重金属超标的危害
    1.3 有机肥行业标准及其发展
        1.3.1 有机肥行业标准
        1.3.2 有机肥重金属限量标准及其发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辽宁省主要商品有机肥料质量安全分析与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采集
        2.1.2 样品的预处理
        2.1.3 有机肥质量指标与安全限量指标的检测方法
        2.1.4 有机肥料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2.1.5 数据处理方法
    2.2 评价标准
        2.2.1 有机肥质量评价标准
        2.2.2 有机肥重金属安全限量与污染风险评价标准
    2.3 有机肥料技术指标检测结果
        2.3.1 有机肥料样品合格率
        2.3.2 有机肥料的主要养分含量
        2.3.3 有机肥有机质含量
        2.3.4 有机肥料酸碱度和含水量
        2.3.5 有机肥料卫生指标检测结果
    2.4 有机肥料重金属安全限量指标检测结果
        2.4.1 有机肥料砷含量检测结果
        2.4.2 有机肥料镉含量检测结果
        2.4.3 有机肥料铬含量检测结果
        2.4.4 有机肥料汞含量检测结果
        2.4.5 有机肥料铅含量检测结果
        2.4.6 有机肥料铜、锌含量检测结果
    2.5 有机肥料重金属污染风险分析
        2.5.1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2.5.2 综合污染指数法
    2.6 有机肥料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的含量
        2.6.1 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的标准曲线
        2.6.2 有机肥料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的初步检测结果
第三章 总结与讨论
    3.1 总结
    3.2 讨论
        3.2.1 商品有机肥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3.2.2 有机肥料重金属、抗生素污染风险存在的原因
        3.2.3 有机肥料行业标准中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3 建议
        3.3.1 改良生产工艺,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3.3.2 完善相关法规与健全市场监管体系
第四章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江苏省家庭农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
    四、概念界定
        (一) 家庭农场
        (二)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三)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
    五、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一) 农户行为理论
        (二)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理论
        (三) 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文献综述
        (一) 家庭农场相关研究
        (二) 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研究
        (三)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相关研究
第三章 研究区域及现状分析
    一、研究区域
    二、现状分析
        (一) 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 水稻肥料施用现状分析
        (三)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第四章 研究设计和样本特征
    一、研究设计
    二、样本特征
        (一) 家庭农场特征
        (二) 农场主基本特征
        (三) 农场主社会关系特征
        (四) 信息认知及技术采纳情况
第五章 江苏省家庭农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分析
    一、家庭农场主技术采纳行为单因素分析
        (一) 家庭农场特征与技术采纳关系
        (二) 个人基本特征与技术采纳关系
        (三) 社会关系特征与技术采纳关系
        (四) 信息认知特征与技术采纳关系
    二、家庭农场主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一) 二元Logistic模型构建
        (二) 研究假说
        (三) 结果分析
    三、家庭农场主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层级结构分解
        (一) ISM模型构建
        (二) 结果分析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一) 加强农场主教育培训,完善农场主技术认知
        (二) 培育扶持科技示范户,增强农技示范推动力
        (三) 出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农场规模有序发展
        (四) 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附录 江苏省家庭农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及认知调研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Z公司转型过程中成本控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成本控制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成本控制的含义
        2.1.2 成本控制的原则
        2.1.3 成本控制的方法
        2.1.4 成本控制的程序
    2.2 目标成本法
        2.2.1 目标成本的确立阶段
        2.2.2 目标成本的达成阶段
    2.3 理论基础
        2.3.1 约束理论
        2.3.2 成本控制理论
        2.3.3 目标成本管理理论
第三章 Z 公司成本控制现状
    3.1 Z公司简介
        3.1.1 Z公司经营环境
        3.1.2 Z公司财务状况
    3.2 Z公司的转型之路
    3.3 Z公司成本控制现状
        3.3.1 Z公司成本构成内容
        3.3.2 Z公司成本变动趋势
        3.3.3 Z公司成本控制体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Z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Z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4.1.1 采购成本控制问题
        4.1.2 生产成本控制问题
        4.1.3 期间费用控制问题
        4.1.4 人力成本控制问题
        4.1.5 产品定价方式
    4.2 Z公司成本控制问题成因分析
        4.2.1 成本控制责任制度不健全
        4.2.2 成本控制监管力度不够
        4.2.3 员工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Z公司成本控制的对策
    5.1 引入目标成本法
        5.1.1 确定目标成本
        5.1.2 分解目标成本
        5.1.3 目标成本的落实
    5.2 完善采购过程成本控制
        5.2.1 完善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5.2.2 降低采购成本
    5.3 合理优化销售模式
    5.4 重视货款的收回
    5.5 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
    5.6 加强成本分析
    5.7 完善成本责任体系
    5.8 加强成本控制考评
    5.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不同肥料对桉树幼林生长、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林木测定及土壤样品采集
    1.4 土壤微生物培养方法[9]
    1.5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用4种肥料的桉树幼林生长量
    2.2 几种类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
    2.3 5种土壤类型土壤酶活性分析
3 讨论

(10)复合肥区域配方优化及其肥料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外复合肥发展历史与现状
        1.1.1 复合肥定义与分类
        1.1.2 世界复合肥发展历史与现状
        1.1.3 中国复合肥发展历史与现状
        1.1.4 中国复合肥企业和流通发展历史与现状
    1.2 我国复合肥工艺与产品
        1.2.1 团粒法工艺与产品
        1.2.2 高塔法工艺与产品
        1.2.3 硫酸氢钾法工艺与产品
        1.2.4 硝酸氨化法工艺与产品
    1.3 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与农业评价
        1.3.1 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1.3.2 不同工艺复合肥产品的农业评价
    1.4 施肥的产量效应研究与复合肥合理施用
        1.4.1 施肥的产量效应
        1.4.2 复合肥的合理施用
        1.4.3 复合肥与减量施肥
    1.5 复合肥配方研究
        1.5.1 复合肥农艺配方的确定
        1.5.2 复合肥生产配方的确定
        1.5.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复合肥配方
    1.6 中微量元素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主要研究内容
        1.8.1 施肥复合化率及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1.8.2 不同工艺复合肥的农学评价
        1.8.3 肥料在东北春玉米上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4 肥料在华北冬小麦上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5 肥料在华北夏玉米上产量效应及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6 肥料在华南水稻上产量效应及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7 复合肥配施中微量元素在主要粮食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1.8.8 复合肥在蔬菜上科学施用与减量施肥技术
    1.9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施肥复合化率及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农户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2.2 宏观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农户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3.2 农户施肥复合化率现状
        2.3.3 农户施肥养分投入量现状与变化分析
        2.3.4 宏观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4 小结
    2.5 讨论
第三章 不同工艺复合肥的农学评价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进口复合肥与国产复合肥比较
        3.2.2 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理化性质比较
        3.2.3 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比较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进口复合肥与国产复合肥产品理化性质比较
        3.3.2 进口复合肥与国产复合肥在叶菜上产量效应比较
        3.3.3 不同国产工艺复合肥理化性质比较
        3.3.4 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比较
    3.4 小结
    3.5 讨论
第四章 肥料在东北春玉米上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4.2.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4.2.3 应用肥料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春玉米复合肥配方及优化施肥技术
        4.2.4 减量施肥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4.2.5 东北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的肥效试验
        4.2.6 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科学方法试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4.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
        4.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春玉米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4.3.4 减量施肥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4.3.5 东北春玉米一次性施肥产量效应
        4.3.6 东北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的科学方法
    4.4 小结
    4.5 讨论
第五章 肥料在华北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5.2.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5.2.3 应用肥料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冬小麦复合肥配方及优化施肥技术
        5.2.4 减量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5.2.5 冬小麦土壤供氮磷钾能力研究
        5.2.6 冬小麦氮肥前移一次性施肥试验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5.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
        5.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冬小麦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5.3.4 减量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5.3.5 冬小麦土壤供肥能力研究
        5.3.6 氮肥前移一次性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5.4 小结
    5.5 讨论
第六章 肥料在华北夏玉米上产量效应及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6.2.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6.2.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夏玉米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6.2.4 减量施肥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6.2.5 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影响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6.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6.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夏玉米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6.3.4 减量施肥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6.3.5 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6.4 小结
    6.5 讨论
第七章 肥料在华南水稻上的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施肥对华南水稻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7.2.2 氮磷钾在早稻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7.2.3 应用肥料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早稻复合肥配方及优化施肥技术
        7.2.4 减量施肥对华南水稻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7.2.5 直播水稻复合肥科学施用技术
    7.3 结果与分析
        7.3.1 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7.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华南早稻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
        7.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华南早稻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7.3.4 减量施肥对华南水稻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7.3.5 直播水稻复合肥施用技术
    7.4 小结
    7.5 讨论
第八章 复合肥配施中微量元素在主要粮食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8.1 前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镁、锌在东北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2.2 锌、硼在华北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2.3 锌在华北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
        8.2.4 钙在华南水稻上的产量效应
    8.3 结果与分析
        8.3.1 镁、锌在东北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3.2 锌、硼在华北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3.3 锌在华北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
        8.3.4 钙在华南水稻上的产量效应
    8.4 小结
    8.5 讨论
第九章 复合肥在蔬菜上科学施用与减量施肥技术
    9.1 前言
    9.2 材料与方法
        9.2.1 复合肥作水冲追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2.2 复合肥作基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2.3 复合肥与有机肥配施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3 结果与分析
        9.3.1 复合肥作水冲追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3.2 复合肥作基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3.3 复合肥与有机肥配施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4 结论
    9.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四、广西复混肥料质量状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稻育秧基质配施化肥与生长调节剂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D]. 安之冬.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 [2]广西常用无机肥料中5种有害元素含量调查分析[J]. 梁运献,余焘,阮坤良,吕文婷,黄周勇,梁雄,陈燕丽.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02)
  • [3]钢渣-锰渣复混肥的制备与生态性研究[D]. 王昭然. 安徽工业大学, 2020(08)
  • [4]壤质潮土夏玉米减氮增效专用肥的研究[D]. 罗寅辉. 郑州大学, 2020(02)
  • [5]固氮菌对巨尾桉幼林生长及土壤营养影响的研究[D]. 康凯. 广西大学, 2019(06)
  • [6]辽宁省主要商品有机肥料质量安全分析与评价[D]. 沈增晖.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4)
  • [7]江苏省家庭农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研究[D]. 陆冉.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8]Z公司转型过程中成本控制问题研究[D]. 张诗豪.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9]不同肥料对桉树幼林生长、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 康凯,吕成群,黄宝灵,任涵,丁玮,温立珑,王劲松,莫云善. 广西林业科学, 2019(01)
  • [10]复合肥区域配方优化及其肥料效应研究[D]. 贾可. 河北农业大学, 2021

标签:;  ;  ;  ;  ;  

广西复合肥质量现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