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电力公司降价抢客户

英国电力公司降价抢客户

一、英国电力公司竞相降价抢客户(论文文献综述)

郭文博[1](2020)在《CN供电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徐重阳[2](2019)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化问题探析及对策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各国对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极为重视。自建国以来,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的垄断经营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我国在稳步推进电力行业健康发展之外,响应时代要求,进行了市场化改革。虽然我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鉴于我国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所以,我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到目前仍有较多的苦难,一方面表现在没有充分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对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和限制条件没有清楚的认识,除此之外,改革方案的具体可行性还需进一步的检验等。怎样基于我国特殊国情,对电力市场化进行有效改革,使之更加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本文探讨的重点。论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进行详细阐述,然后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论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对电力市场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界定,首先对电力市场化的内涵和特点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电力市场的变化特征,最后对电力市场化的理论基础进行概述,主要包括自然垄断理论、可竞争性理论、政府管制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第三部分对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和改革状况进行了介绍。第四部分对英美两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启示。第五部分从电力市场化中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格局、发电环节、输配电环节和售电环节分析了我国电力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基于对不同主体在电力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确定,提出了以不同主体为核心的推进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对策设计。

张胜[3](2017)在《W公司LiDAR数据分析产品营销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人们正在为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3D打印、虚拟现实等涌现的高科技产品惊叹时,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技术作为其底层核心技术浮出水面。该技术同时在测绘、林业、电力、交通、矿业、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工商业领域取得了各种应用突破,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W公司早于5年前就察觉到这一技术的发展前景,并安排了人员展开LiDAR数据分析软件的研究。经过不断努力,W公司LiDAR数据分析软件开发取得了较大成功,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在电力巡线业务上在国内率先展开了许多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和市场业绩,因此该公司寄希望该产品能够迅速占领市场,开拓出一片“蓝海”。然而潜在用户对此技术认知不高,购置配套扫描硬件成本仍然较高,激光雷达市场竞争对手开始迅速增多,替代产品竞争力逐步提升,多行业产品开拓进展缓慢且投入产出比高等问题摆在W公司管理者面前。本文试着从研究工业品营销的角度为W公司管理者找到LiDAR数据分析产品的合理营销战略和策略。文章首先回顾了研究主要用到的相关市场营销理论;然后通过PEST和波特五力方法分析W公司所处的宏观和微观营销环境,经过SWOT方法剖析W公司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具有的竞争优势与劣势,提出W公司LiDAR数据分析产品营销策略的选择思路;接着基于STP营销战略理论为该公司进行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最后为保证营销战略的有效执行,提出了基于4E营销等理论的营销策略和相关保障措施。本文拟通过W公司LiDAR数据分析产品营销这一案例的研究,在探寻W公司该产品营销战略和策略的同时,为具有工业品性质的行业应用软件产品的营销策略制定提供借鉴。

罗印[4](2016)在《智能电网条件下能源效率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研究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在智能电网的使用和相关立法走在前列的国家的能效法律现状与我国目前智能电网条件下能效的相关法律现状,旨在找出我国智能电网条件下能源效率法律制度的不足,借鉴国外优秀的立法技术和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与立法趋势,提出完善智能电网条件下能源效率法律制度的建议。文章首先探讨了智能电网与能源效率的关系,阐明了智能电网对能源效率和新能源的积极促进作用,并对完善我国能效法律体系提出了用法律规定能效行业标准制度等建议。其次,文章主要从智能电网条件下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等能效重要环节的法律制度进行探讨,分别提出了在需求侧管理环节要将三大主体的权利义务离析;在合同能源管理管理环节要保证各主体的平等选择权和平等交易权。发电企业和能源管理企业都要做好信息公开的工作,坚持有序竞争原则。对于发电企业,坚持技术创新也是一大义务。对能源用户而言,要履行好配合的义务;在节能建筑方面的立法要做好激励机制的固定化等建议。另外,通过对我国自身内部传统电网条件下与智能电网条件下电价手段的比较,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保障用户议价权,推行实时电价等建议,明确指出电价手段也是促进能效提高的方式之一。最后,文章紧跟科技发展步伐,深入地分析了智能电网背景下能源大数据的法律问题。通过对大数据定义和作用的探讨,结合智能电网的特征,系统深入地分析了智能电网能源大数据的概念、成因、类型、特征、应用前景、经济与环境效益价值和主要服务与作用的方面。通过系统的梳理,厘清了能源大数据与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这个前提下着重探讨了我国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应如何规范能源大数据作为环境信息参与环境监测时各利益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黄康任[5](2016)在《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售电主体竞争策略研究》文中提出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随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新一轮电改的6份配套文件,不仅提出了“三放开,一独立,三加强”的改革重点和路径,特别指出要通过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使得更多的用户拥有用电选择权,提升售电服务质量和用户用能水平。其中新增的市场竞争售电主体主要包括:符合条件的高新产业园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资本投资成立的售电主体;拥有分布式电源的用户或微网系统;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行业和节能服务公司;符合条件的发电企业投资和组建的售电主体。随着电力市场改革进行,售电市场的开放使得各个成立售电主体作为供电主体决定了整个市场的活力,各供电主体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重点针对电力体制改革背景条件下电网公司与各个新增售电主体的竞争模式以及供电服务策略优化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本文通过研究国外电力市场化的售电市场情况,总结不同市场化发展阶段典型国家的售电侧竞争的特点,为售电侧放开后中国供电服务改革提供借鉴;其次,剖析中国电力市场改革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综合利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木桶原理、SWOT分析等理论对售电竞争所处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电改后各售电主体的竞争力情况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电网公司在多方面竞争中存在明显优势,但电网公司需要承担社会责任较大;另外,基于博弈论理论构建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各售电主体竞争策略进行研究,证明了未来竞争不仅是售电价格的竞争,更是供电服务、电能质量的竞争;最后本文构建了考虑供电服务投入的售电主体市场竞争模型,通过算例分析了供电服务对各售电主体市场需求的影响,据此,提出了各售电主体在新的竞争背景下的售电竞争优化策略。本文对研究完善了售电公司的供电营销策略,以应对新一轮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佳丽[6](2013)在《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电信、电力、民航、铁路等几大自然垄断行业密集展开政府监管改革,到本世纪初达到最高潮。此后,改革渐趋于平稳,并呈现出停滞的态势。到目前为止,经济学界对于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体系改革的相关研究基本上是遵循传统分析范式,即从监管主体、监管客体及监管手段的角度进行监管改革路径设计。据此,我国自然垄断监管改革在监管机构(主体)、监管对象(客体)、监管工具、手段及方法等几个方面均作出过大胆的改革与尝试。从2003年7月我国自然垄断产业中第一个专业性监管机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建立,到从“所有制结构调整”、“引入竞争机制”和“企业治理结构”等不同侧面对监管客体进行改革,再到城市水务等公用事业产业对特许经营权招投标等激励性监管机制的广泛运用,改革不可谓不系统。从表面上看,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体系似乎已经面面俱到、无“制”可改。但是,自然垄断行业事故频发、问题不止、争议不断的事实表明,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而造成目前进入“胶着”状态的原因可能就是“主体、客体、手段”的分析范式:一方面,片面地将政府监管体系简单地肢解为主体、客体及手段三个板块难免存在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之嫌;另一方面,主体、客体与手段之间的关联互动性很难在现有分析框架内得以体现与关注。因此,推进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当务之急是破除以往基于“主体、客体、手段”片面的、局限的、平面式分析思维框架,重建一种全方位的、系统的、多维的、动态研究框架与分析范式,即以界区更准确、涵义更广泛、关联更紧密且能全面覆盖以往研究对象及其相互之间互动关系为原则,将自然垄断行业政府体系重新界区为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三个功能模块,并以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为宗旨,探索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问题,实现政府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本文的理论价值是:首先,在理论上提出围绕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为核心的推进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新思路,即突破对监管主体、监管手段与监管客体的片面研究,建立在三者之间关系的适应性研究基础上进行关于监管制度、监管体制、监管机制相互匹配问题这样一个更高层次的研究。其次,在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等学科进行综合运用的基础上,提出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论,为政府监管理论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最后,将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研究置于法经济学语境下,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理论研究的本土化,拓展政府监管理论的研究视野。本文的现实意义是:首先,进行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问题的创新研究,构建起适应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体系。其次,触及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天花板,从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高度把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改革通盘加以考量,深化我国转轨时期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再次,从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入手,一方面,为转型期的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筛选更具本土适应性的个性化监管机制,另一方面,同步考虑监管体制搭建和监管制度匹配问题,实现自然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在更高层面上的推进。最后,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民营化、市场化进程,切实提高自然垄断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增加和公共利益提供现实保障。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创新性地将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理论划分为监管迷信、监管质疑和监管重构三个阶段,继而提出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改革应予关注的几个问题。其次,构建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的理论基础。在清晰界定监管机制、体制和制度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构建功能耦合模型,探讨在理论层面上如何建立自然垄断行业最优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以及如何实现三者的功能耦合。再次,分别以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改革历程、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内容展开论述,并提供国际经验借鉴。最后,综合上述研究,在系统阐述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目标及现存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新思路及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有四:首先,在文献资料的梳理方面,一改以往学者对国外有关政府监管理论及监管实践研究按照时间顺序的简单铺陈。遵循监管思想史和监管改革史梳理并重的原则,将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发展与演变创新性地归结为三个阶段,即基于市场失灵考量的监管迷信期、基于政府失灵考量的监管质疑期和引入激励性监管的监管重构期。在充分咀嚼世界范围内监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为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准确定位。其次,在对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清晰界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用“耦合”这一物理学概念,积极探索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三个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在功能上的相互关联,并因此形成对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的“功能耦合”研究。再次,重塑监管理念,在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将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作为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核心目标,并以此为基础通盘考量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功能耦合问题。最后,运用法经济学分析范式,解决新监管经经济学中理想化的最优监管机制设计向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管制度安排转换的难题,弥补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理论“供给”与垄断行业监管制度现实“需求”之间的缺口,同步做好与监管机制相适应的监管体制搭建、监管制度安排。

王尧[7](2012)在《中国电力行业监管体制研究》文中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尽管各国电力行业的结构和改革目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大都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为主要目标。从方法上来看,拆分垂直一体化垄断的电力行业、从发电侧和售电侧开始开放市场、引入竞争,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输配电进行政府规制,以及成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几乎是世界各国电力改革的必经之路。中国自2002年出台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也是遵循了这条道路。10年过去了,改革之路依旧非常缓慢,我国的电力行业监管体制改革道路走过那些弯路?与其它国家有何不同?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我国电力规制情况作了一番比较,我们应该充分吸取国外的改革经验和教训,认真客观地分析我国电力行业监管体制存在的弊端,探寻一条适合本国电力行业发展的道路。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介绍了研究的相关背景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以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理论为指导,以实际案例为支撑来总结、分析问题;第二部分,提出了电力行业监管部门应具备的职能,而这些职能的提出,是基于对自然垄断行业规制理论和电力产业的特征的分析上的,电力行业属于典型的垂直一体化垄断产业,对于电力监管应考虑到其垄断特征;另一方面,电能不可储存等特殊性又要求监管部门按照电力行业不同环节的特性区别对待;第三部分,分四个阶段介绍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电力行业监管体制改革的历程,重点介绍了不同阶段内电力政策的调整和规制部门的变迁,归纳出我国电力行业政府监管的方向和目标;第四部分,以美国、英国、日本为例,介绍了发达国家电力监管改革的经验及教训,在这一部分里,通过对英国电力交易市场的介绍和美国加州电力危机等实例的分析,阐述了政府监管要结合市场而又要高于市场的规制理念;第五部分,以二滩水电站以及两次电荒为例,分析了我国电力行业监管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而尝试提出了改革思路。

张发[8](2011)在《内蒙古电力市场浅析及营销战略初探》文中认为当前,内蒙古电力的改革发展及市场化建设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建设一个统一完整、开放有序、充分竞争、充满活力的自治区电力市场,积极拓展华化、东北、西北的售电业务,进一步做强、做大内蒙古电力,对于内蒙古电力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自治区政府“煤电转换”战略、构建和谐内蒙古、支持“三北”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文结合国家、自治区总体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布局和能源产业政策,结合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和内蒙古电力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及最新态势,对内蒙古电力市场化建设、营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分析了电力市场的基本特点及营销策略;其次分析了内蒙古电力改革发展和市场化建设的历史沿革;最后利用市场营销基本理论提出了内蒙古未来的电力市场建设思路和营销机制创新策略。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业和自治区的支柱产业,内蒙古电力发展壮大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政策优势,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要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地更新电力市场营销理念,不断深化电力营销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电力营销机制创新,最终建成统一开放的区内电力市场,积极拓展区外电力市场,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蒙电发展新模式,促进内蒙古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严泽民[9](2011)在《中国电力价格规制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发展,作为对传统自然垄断的电力产业的规制改革正在进行。电力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电价改革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整个电力产业改革的成败。因此,对我国电价形成机制及电价规制改革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电力产业的价格构成基本上延续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定价模式,由于其它产业的价格已由市场竞争形成,因此电力价格受其影响,在价格形成机制中也具有一些市场经济成份,但在实际价格制定中电力企业才是真正的主导者。由于电力产业的技术性强,经济特征复杂,信息不对称性高,使得政府和企业在价格博弈中,政府的定价往往倾向于企业。造成定价方法缺乏科学性,致使企业定价处于垄断地位,企业生产缺乏效率。而且目前实行企业上报成本,政府审核制定或批准价格,给企业造成利用垄断地位虚报成本的机会,成本缺乏约束机制。发电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竞争,竞价上网没有落到实处。另外电力价格结构不合理,种类多而且复杂,单一制定价方式使定价缺乏灵活。最后,在电价规制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不完善,也是我国电价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我国电力价格规制为研究对象,运用规制经济学中的激励性规制理论、一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博弈论的有关分析方法,对我国的电力价格规制的演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改革现有电力价格定价的不足之处,提出实施竞争机制,全面落实竞价上网,改善价格结构,引入激励性竞争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本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首先通过问题的提出,介绍了论文的写作背景,论述了论文写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然后介绍了论文写作方法和基本架构,提出了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2章:国内外文献综述。简述国外学者对规制的不同分类和不同学者对规制的解释,并按时间顺序对国内外电力和电价规制方面的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综述,作为论文分析的前提和基础。第3章:电力价格规制改革的相关理论。首先介绍了不对称信息理论,价格规制理论,电力价格规制的经济学解释;然后对博弈的主体进行分析,分析了影响价格规制的主要因素,同时对供求关系下影响电价规制因素进行博弈分析,得出了价格规制路径和市场供求均衡路径,最后对博弈双方的主体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第4章:我国电力价格规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对我国电力产业价格政府规制现状进行了描述,从电力价格构成方式、定价的方法、价格结构、价格立法和监管机制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电价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电力价格规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了电力价格规制机制不合理,电力价格规制缺乏科学性以及在电力价格规制中我国的法律和监管机构不完善。第5章:国外电力价格规制改革比较与借鉴。首先对国外不同的国家电力产业价格规制进行介绍,指出其成功之处,从价格规制、规制机构的建立和电力产业改革等方面,总结出对我国电力价格改革有借鉴性的方法和经验。第6章:深化我国电力市场价格规制改革对策研究。提出了电价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并根据我国电力发展的方向,在发电、输电、售电电价方面提出合理化改革建议,设计合理的定价方法,对完善我国电力产业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建设提出了改革对策。

祁帅[10](2010)在《我国电力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社会意义重大,电力产业改革既关系到电力产业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发展。关于电力产业改革,国外付诸实施了多种改革模式,并不断出台和完善了相关政策。其作为一个世界性课题,根据本国国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如英国的纵向拆分模式、美国的纵向整合模式、日本的引入有限竞争模式,各种改革模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同时,随着电力产业的深入发展和对各种体制的不断探索,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国政府对电力产业相继出台了放松规制、放开市场、引入竞争、加强监管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我国电力产业改革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虽然已有三十年的时间但总的来说改革不彻底。电力产业的改革,既要有“体”的改革,也要有“制”的完善。而从目前我国电力产业体制改革的现状来看,“体”的方面已经初步取得了预期目标,但“制”的方面还远未建立。具体到我国的电力产业就是,虽然产业结构改革经过稳妥有效的推进已显露雏形,但相关配套的法律、政策、措施和运行机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我国电力产业改革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电价政策不完善,输配电价核算措施无法落实,竞价上网不能有效推进,市场化运行机制远未建立;二、新能源电力政策不健全,新能源电力的发展受到政策面的制约,电力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三、监管机构法律地位未能有效确立,市场监管机制和政策不健全,监管效力不强;四、电力企业投资主体市场力量分化严重,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还未有效建立。通过分析比较国际国内为推行三种改革模式而出台的各类政策、措施,结合我国电力市场现状和改革目标,在利用国际国内出现的电力产业新技术、新的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为了推进我国电力产业改革取得成功,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完善电网发展远景规划,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完善竞价上网模式,健全市场运行机制;二、出台具有前瞻性、时代性、社会性的新能源电力发展纲要,完善新能源电价政策,促进电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三、加强法律基础,健全监管机构职能,充分发挥经济性规制和社会规制应有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确保电力产业发展和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四、加快发电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文把“制”的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电力产业改革先导国家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一些措施,以促进我国电力产业的市场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

二、英国电力公司竞相降价抢客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国电力公司竞相降价抢客户(论文提纲范文)

(2)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化问题探析及对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2章 电力行业市场化的理论概述
    2.1 电力行业市场化的内涵
        2.1.1 电力行业市场化内涵
        2.1.2 我国电力市场化特征
    2.2 电力市场化的理论基础
        2.2.1 自然垄断理论
        2.2.2 可竞争性理论
        2.2.3 政府管制理论
        2.2.4 公共选择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电力市场化现状及改革状况
    3.1 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现状
        3.1.1 供电体系状况
        3.1.2 电力领域生产消费数据
    3.2 我国电力改革阶段
        3.2.1 集资办电阶段
        3.2.2 企业改组阶段
        3.2.3 厂网分离阶段
        3.2.4 新电改阶段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外电力市场化现状及改革状况
    4.1 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模式分析
        4.1.1 英国电力工业改革背景分析
        4.1.2 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措施
        4.1.3 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效果
    4.2 美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模式分析
        4.2.1 美国电力工业改革背景分析
        4.2.2 美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措施
        4.2.3 美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效果
    4.3 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启示
        4.3.1 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
        4.3.2 美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教训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电力市场化问题探析
    5.1 利益主体博弈制约进度
        5.1.1 政府间的利益博弈
        5.1.2 政企之间的利益博弈
        5.1.3 不同性质电力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
    5.2 传统电力规划模式难以满足新常态背景下电力市场的运行要求
    5.3 发电侧市场竞争不足
        5.3.1 发电企业间存在不当竞争现象
        5.3.2 政府监管体系不健全
        5.3.3 发电侧未能完成“竞价上网”
        5.3.4 放开发用电计划面临挑战
    5.4 输配电侧的发展不同步
        5.4.1 以省为主体的垄断体系限制了区域电网的发展
        5.4.2 信息不对称的垄断体系限制了电网的建立
        5.4.3 输配电侧的政府定价体系不合理
        5.4.4 放开增量配电网业务存在困难
    5.5 售电侧市场竞争环境不完善
        5.5.1 售电侧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
        5.5.2 售电侧市场存在联合垄断现象发生的可能
        5.5.3 市场定价体系尚不健全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对策
    6.1 确定不同利益主体的作用
        6.1.1 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6.1.2 维护国有电力企业的主体地位
        6.1.3 发挥民营和外资电力企业的协助作用
    6.2 建立新常态背景下的电力规划模式
    6.3 激活发电侧市场的竞争环境
        6.3.1 引导发电侧企业间合理竞争
        6.3.2 完善政府监管体系
        6.3.3 坚决落实发电侧“竞价上网”
        6.3.4 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
    6.4 全面推进输配电侧的改革
        6.4.1 着力发展区域电网市场
        6.4.2 大力推行智能电网
        6.4.3 健全政府定价体系
        6.4.4 推进增量配电网改革
    6.5 推进售电市场主体间的有序竞争
        6.5.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6.5.2 丰富售电市场企业类型
        6.5.3 完善售电市场定价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W公司LiDAR数据分析产品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本研究领域的历史与现状
        1.3.1 国外工业品营销研究情况
        1.3.2 国内工业品营销研究情况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STP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2.2 4P营销策略
    2.3 4E工业品营销策略
    2.4 关系营销
    2.5 大客户营销
第3章 W公司软件业务及LiDAR产品经营情况
    3.1 W公司简介
    3.2 W公司软件业务经营情况
    3.3 LiDAR产品的市场情况
        3.3.1 市场上LiDAR软硬件产品概要
        3.3.2 W公司LiDAR数据分析软件及副产品
        3.3.3 W公司LiDAR数据分析产品市场情况
    3.4 W公司LiDAR数据分析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3.4.1 营销力度不够,营销策略缺失
        3.4.2 竞争快速加剧,价格下降明显
        3.4.3 产品单一,副产品和衍生品较少
        3.4.4 行业外市场开拓缓慢且投入产出比高
第4章 LiDAR数据分析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策环境的影响
        4.1.2 经济环境的影响
        4.1.3 社会环境的影响
        4.1.4 科技环境的影响
    4.2 微观竞争环境分析
        4.2.1 现有竞争者
        4.2.2 替代品
        4.2.3 潜在的竞争者
        4.2.4 买方议价能力
        4.2.5 供应商议价能力
    4.3 W公司LiDAR业务市场营销SWOT综合分析
        4.3.1 内部优势
        4.3.2 内部劣势
        4.3.3 外部机会
        4.3.4 外部威胁
        4.3.5 综合分析
第5章 LiDAR数据分析产品的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
    5.1 市场细分
        5.1.1 主要应用市场划分
        5.1.2 所在电力行业内的市场细分
    5.2 目标市场选择
        5.2.1 目标市场选择原则
        5.2.2 细分市场的选择
    5.3 市场定位
第6章 LiDAR数据分析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6.1 W公司LiDAR数据分析产品营销策略
        6.1.1 项目营销策略
        6.1.2 价值塑造策略
        6.1.3 渠道营销策略
        6.1.4 信任提升策略
    6.2 营销策略执行的重要保障措施
        6.2.1 销售团队建设
        6.2.2 研发创新资源保障
        6.2.3 知识产权保护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4)智能电网条件下能源效率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智能电网与能源效率法律体系概述
    2.1 智能电网与能源效率概述
        2.1.1 智能电网简述
        2.1.2 能源效率简述
    2.2 智能电网对能源效率的作用
    2.3 智能电网条件下各国能效法律体系现状
        2.3.1 欧盟的能效法律体系现状
        2.3.2 英国的能效法律体系现状
        2.3.3 美国的能效法律体系现状
        2.3.4 日本的能效法律体系现状
    2.4 中国能效法律体系的现状与不足
        2.4.1 中国能源效率法律体系的现状
        2.4.2 中国能源效率法律体系的不足
第3章 智能电网条件下能源效率法律激励机制的完善
    3.1 能源需求侧管理机制的法律调整
        3.1.1 电力需求侧管理概述
        3.1.2 智能电网条件下各国电力需求侧管理机制法律制度的现状
        3.1.3 智能电网条件下中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3.1.4 需求侧管理相关主体权利与义务的重新界定与调整
    3.2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法律调整与能效激励
        3.2.1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简述
        3.2.2 各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法律机制现状比较
        3.2.3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3.2.4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主体权利与义务的调整
    3.3 电力定价市场化的法律改革与能效激励
        3.3.1 我国电力定价市场化改革现状的法律分析
        3.3.2 中国电力定价市场化的法律改革展望
    3.4 智能电网条件下节能标准的法律激励
        3.4.1 建筑节能标准简述
        3.4.2 智能电网条件下完善建筑节能标准制度的必要性
        3.4.3 建筑节能标准法律制度的完善
第4章 智能电网背景下能源大数据获取与分享的法律机制
    4.1 智能电网背景下的能源大数据
        4.1.1 大数据
        4.1.2 智能电网背景下的能源大数据
        4.1.2.1 智能电网能源大数据及其成因
        4.1.2.2 智能电网能源大数据的类型
        4.1.2.3 智能电网能源大数据的特征
        4.1.2.4 智能电网能源大数据的应用前景
        4.1.2.5 智能电网能源大数据的价值与作用
    4.2 我国智能电网能源大数据的法律问题
        4.2.1 智能电网能源大数据是新型环境信息
        4.2.2 能源大数据作为环境信息在法律制度上的缺陷与困境
    4.3 完善我国智能电网能源大数据的法律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5)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售电主体竞争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电力体制改革与供电主体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外售电市场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2章 供电营销理论与售电主体竞争环境研究
    2.1 供电营销关键理论基础
        2.1.1 供电服务理论
        2.1.2 保障服务理论
    2.2 电力市场化改革趋势分析
        2.2.1 电力市场化改革现状
        2.2.2 电力市场化改革发展趋势分析
    2.3 基于PEST外部宏观环境研究
    2.4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行业竞争研究
    2.5 基于木桶理论的售电主体竞争研究
    2.6 基于SWOT模型的供电主体竞争研究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市场改革背景下售电主体的竞争力评价研究
    3.1 新竞争环境下各售电主体供电竞争力评价步骤
    3.2 售电主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3.4 各售电主体供电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其算例
        3.4.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3.4.2 电网公司供电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
        3.4.3 新增五类售电主体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
        3.4.4 各售电主体竞争力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博弈论的售电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4.1 现代博弈论基础
    4.2 基于古诺模型的售电主体电价策略研究
        4.2.1 售电主体特性分析
        4.2.2 古诺模型在供电商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4.3 基于动态博弈理论的供电服务竞争分析
        4.3.1 供电服务与电力客户价值研究分析
        4.3.2 电力客户与售电主体的动态博弈分析研究
    4.4 考虑供电服务的供电主体模型及其策略研究
        4.4.1 模型的构建
        4.4.2 模型的分析及其推广
        4.4.3 模型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售电主体竞争策略优化研究
    5.1 售电侧未来的竞争和发展分析研究
        5.1.1 电力体制改革后未来的售电市场架构
        5.1.2 电价形成机制研究
        5.1.3 售电公司核心竞争力预测分析
        5.1.4 未来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步骤预测
    5.2 供电主体竞争和发展的优化策略框架研究
    5.3 电力市场改革背景下供电主体竞争和发展策略的优化研究
        5.3.1 人才培训与激励策略
        5.3.2 客户关系导向策略
        5.3.3 差异化服务策略
        5.3.4 能源互联网策略
        5.3.5 电力品牌服务策略
        5.3.6 绿色节能服务策略
        5.3.7 保障服务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6)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
    0.2 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0.2.1 理论价值
        0.2.2 现实意义
    0.3 研究方法
        0.3.1 归纳与演绎分析
        0.3.2 比较研究
        0.3.3 案例分析
        0.3.4 博弈分析
        0.3.5 法经济学分析
        0.3.6 耦合分析
    0.4 研究内容和创新
        0.4.1 研究内容
        0.4.2 创新
第1章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研究文献综述
    1.1 国外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研究
        1.1.1 监管迷信:基于市场失灵考量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理论及监管实践
        1.1.2 监管质疑:基于政府失灵考量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理论及监管实践
        1.1.3 监管重构:激励性监管理论及监管实践
    1.2 国内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研究
        1.2.1 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手段的研究
        1.2.2 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主体的研究
        1.2.3 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的研究
    1.3 文献综述简评
第2章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分析
    2.1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2.1.1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内涵
        2.1.2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外延
    2.2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
        2.2.1 耦合的涵义
        2.2.2 耦合的理论模型
        2.2.3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理论分析框架
    2.3 法经济学语境下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体制与制度关系
        2.3.1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法经济学解释
        2.3.2 法经济学语境下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
第3章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分析
    3.1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嬗变
        3.1.1 自然垄断的动态性
        3.1.2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的嬗变
    3.2 主要发达国家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的适用性分析
        3.2.1 “全方位、立体式”放松监管改革
        3.2.2 垂直分解和剥离重组结合,引入竞争机制
        3.2.3 放开市场准入,为竞争开辟通道
        3.2.4 实行非对称监管,维护、保证公平竞争
        3.2.5 激励性监管机制的运用
        3.2.6 放松监管的成效
        3.2.7 关于自然垄断产业监管机制适用性的若干思考
    3.3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分析
        3.3.1 价格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
        3.3.2 市场准入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
        3.3.3 激励性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
        3.3.4 非对称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
第4章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分析
    4.1 中国主要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改革实践
        4.1.1 电信产业:逐步走向监管下的竞争
        4.1.2 电力产业:弱监管下的强垄断
        4.1.3 铁路运输产业:政企双重角色缺位下的业内垄断
        4.1.4 航空运输产业:竞争下的过度监管
        4.1.5 邮政产业:垄断经营模式下的体制改革滞后
        4.1.6 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缺失下的公益性矛盾
    4.2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的基本类型、问题及成因
        4.2.1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的基本类型
        4.2.2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4.3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问题的成因
        4.3.1 行政体制缺陷
        4.3.2 监管体制自身的缺陷
    4.4 国外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改革经验借鉴
        4.4.1 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4.4.2 监管机构的权力配置与协调
        4.4.3 监管机构的动态调整
        4.4.4 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督体系
        4.4.5 对中国的启示
第5章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研究
    5.1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的法律制度框架
        5.1.1 针对监管主体考量的法律制度安排
        5.1.2 针对监管客体考量的法律制度安排
    5.2 自然垄断行业价格听证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5.2.1 自然垄断行业价格监管制度与价格听证制度
        5.2.2 价格听证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5.2.3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价格听证制度的改进
    5.3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的若干缺陷
        5.3.1 监管体制层面的法律制度缺失
        5.3.2 监管客体层面的法律制度缺失
        5.3.3 监管机制层面的法律制度缺失
    5.4 美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建设的经验借鉴
        5.4.1 美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变迁
        5.4.2 美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法律制度分析
        5.4.3 美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特点
        5.4.4 对中国的启示
第6章 完善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政策建议
    6.1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目标
        6.1.1 以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为核心目标
        6.1.2 公平与效率的博弈与协调
        6.1.3 监管改革与城镇化步伐的同步
        6.1.4 消费者话语权的制度保障
        6.1.5 垄断一般和特殊的权衡
        6.1.6 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开阔的研究视角
    6.2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制约因素
        6.2.1 监管理念及理论发展的滞后
        6.2.2 并未真正破除的原有垄断格局和垄断利益
        6.2.3 “俘获”现象严重,监管执行不力
        6.2.4 政府职能转变迟缓
        6.2.5 法治的薄弱
        6.2.6 改革的参差不齐、互不配套
        6.2.7 转轨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压力
        6.2.8 国际竞争环境对国内经济的压力
        6.2.9 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相背离
        6.2.10 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改革的不匹配
    6.3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新思路
        6.3.1 监管主体和监管客体的转化
        6.3.2 监管机制调整要求监管体制、监管制度的适应性变化
        6.2.3 监管制度、监管体制改革需要监管机制支撑
        6.3.4 监管体制传动、整合监管机制和监管制度
        6.3.5 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路径
    6.4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实施路径
        6.4.1 以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为核心,通盘考量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与制度功能耦合问题
        6.4.2 完善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设计,同步考虑监管体制搭建和监管制度匹配问题
        6.4.3 搭建合理的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衔接监管机制的实施与监管制度安排
        6.4.4 进一步健全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充分考量其与监管体制、机制的匹配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7)中国电力行业监管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三)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 相关概念界定
    (五)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规制理论在电力行业监管中的应用
    (一)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理论
    (二) 电力行业的特征
    (三) 电力行业政府监管职能分析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电力行业监管体制改革的选择与转向
    (一) 1978-1988年: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集资办电
    (二) 1988-1996年: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公司制改组
    (三) 1996-2002年:撤销电力工业部,政企分开
    (四) 2002年至今:成立电监会,厂网分离,引入竞争
三、发达国家电力监管的典型经验
    (一) 美国:“联邦—州”纵向层次化规制模式
    (二) 英国:拆分一体化,私有化和开放供、售电市场
    (三) 日本:电力销售侧逐步推进市场自由化
    (四) 可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四、我国电力行业政府监管体制改革思路与建议
    (一) 坚持推动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
    (二) 完善电力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三) 指导和规范电力市场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四) 设立权威、独立的电力管制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内蒙古电力市场浅析及营销战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第二章 营销学的新发展
    2.1 市场营销的新视野
        2.1.1 顾客导向
        2.1.2 定向销售
        2.1.3 整体营销
        2.1.4 利益远景
    2.2 市场细分
        2.2.1 市场细分
        2.2.2 消费者市场细分
        2.2.3 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方法和步骤
    2.3 目标市场
        2.3.1 目标市场涵盖战略
        2.3.2 目标市场的选择
    2.4 顾客让渡价值
        2.4.1 顾客让渡价值
        2.4.2 增加顾客让渡价值的途径
    2.5 产品价格策略
        2.5.1 产品定价步骤
        2.5.2 产品定价技巧
第三章 电力市场营销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理论
    3.1 电力商品和电力行业
        3.1.1 电力商品的特点
        3.1.2 电力行业的特点
        3.1.3 我国电力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
    3.2 电力市场营销的原理
        3.2.1 电力市场营销的涵义
        3.2.2 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3.2.3 制定电力市场营销战略的步骤
        3.2.4 电力市场营销组合手段
    3.3 电力市场促销
        3.3.1 电力市场促销的概念
        3.3.2 电力市场促销原则
        3.3.3 电力市场促销方法
    3.4 电力价格策略
        3.4.1 电力价格制定原则
        3.4.2 电力价格的特点
        3.4.3 电力价格调整
    3.5 电力营销服务
        3.5.1 电力营销服务的作用
        3.5.2 电力营销服务的内容
第四章 内蒙古电力营销模式的历史沿革及国际比较
    4.1 我国电力建设及营销模式的历史沿革
        4.1.1 20世纪50年代
        4.1.2 20世纪60——70年代
        4.1.3 20世纪80年代
        4.1.4 20世纪90年代
        4.1.5 进入21世纪以来
    4.2 内蒙古电力建设及营销模式的历史沿革
        4.2.1 1958年以前
        4.2.2 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4.2.3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
        4.2.4 90年代后期到20世纪初
        4.2.5 21世纪前五年
    4.3 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概况及特点
        4.3.1 英国
        4.3.2 澳大利亚
        4.3.3 美国
        4.3.4 国外电力市场先进营销模式借鉴
第五章 内蒙古电力市场的环境分析
    5.1 内蒙古电力工业的历史沿革
    5.2 内蒙古电力市场现状
        5.2.1 内蒙古电网现状
        5.2.2 内蒙古自治区电力供需情况
    5.3 内蒙古电力外送市场分析
        5.3.1 内蒙古外送市场概述
        5.3.2 北京电力市场供需分析
    5.4 当前内蒙古电力市场营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5.4.1 营销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
        5.4.2 营销人员营销观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
        5.4.3 对电力市场需求研究分析不够
        5.4.4 对电力市场竞争缺乏系统性研究
        5.4.5 电价制度不适应市场变化形势
        5.4.6 面对电力改革发展新形势,开展深度分析及提出的针对性措施不多
第六章 新时期内蒙古电力营销的基本特点和策略
    6.1 新时期内蒙古电力市场营销的主要特点
        6.1.1 发电、售电量实现快速增长
        6.1.2 电源、电网建设规模空前
        6.1.3 拓展区外、国际电力市场成就突出
        6.1.4 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6.2 “十二五”内蒙古电力市场营销的基本策略
        6.2.1 加强电力市场建设、营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6.2.2 开展电力市场调研分析
        6.2.3 市场调研的重点——重点工业用电需求分析
        6.2.4 深化优质服务工作
        6.2.5 实施电价调整策略
第七章 对内蒙古电力营销及市场化建设的战略初探
    7.1 关于发电公司竞价上网和大用户直供电、自备电厂
    7.2 关于市场定位和电网建设的战略设计
    7.3 关于如何快速科学地解决用户问题
    7.4 电力市场竞争与开拓
        7.4.1 电力市场竞争对手分析
        7.4.2 针对不同对手的竞争策略
        7.4.3 潜在电力市场开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电力价格规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第3章 电力价格规制改革的相关理论
    3.1 信息不对称与价格规制理论
        3.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2 价格规制理论及规制模型
    3.2 影响电力价格构成的因素分析
        3.2.1 微观上影响电价的主要因素
        3.2.2 宏观上影响电价的主要因素
    3.3 电力价格规制的经济学解释
        3.3.1 电价的特殊性
        3.3.2 竞争性均衡的供求关系
        3.3.3 垄断性均衡的供求关系
    3.4 电价规制行为主体及电价的定价方式
        3.4.1 电价规制主体
        3.4.2 电价定价方式
    3.5 电力价格规制的博弈行为分析
        3.5.1 影响电价规制的因素博弈分析
        3.5.2 博弈视角下的电价规制路径
        3.5.3 电力价格规制的博弈行为分析
第4章 我国电力价格规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我国电力价格规制的演进
    4.2 我国电力价格规制的现状
        4.2.1 我国现行电力价格体系
        4.2.2 我国电力价格的结构
    4.3 我国电力价格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电力价格规制体系问题
        4.3.2 电力价格规制体制问题
    4.4 我国电力价格规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规制主体方面的原因
        4.4.2 规制客体方面的原因
        4.4.3 电价规制体系方面的原因
第5章 主要国家电力价格规制改革的比较与借鉴
    5.1 英国电力价格规制改革
    5.2 法国电力价格规制改革
    5.3 日本电力价格规制改革
    5.4 澳大利亚电力价格规制改革
    5.5 巴西的电力价格规制改革
    5.6 国外电价改革对我国的借鉴
第6章 深化中国电力价格规制改革的主要对策
    6.1 我国电力价格规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6.1.1 电价规制的目标
        6.1.2 电价制定的基本原则
    6.2 健全电力价格规制体系
        6.2.1 实行科学合理的电力价格规制
        6.2.2 合理调整电价水平和电价结构
        6.2.3 实行激励性的价格规制模型并逐步推广使用
    6.3 完善电力价格规制体制
        6.3.1 完善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
        6.3.2 完善社会对监管机构行为的监督机制
        6.3.3 完善电力法律法规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10)我国电力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电力产业的运行方式
    1.1 电力产业的四个相对独立市场
        1.1.1 发电市场
        1.1.2 输电市场
        1.1.3 配电市场
        1.1.4 售电市场
    1.2 电价的形成机制
        1.2.1 上网电价的形成机制
        1.2.2 输电电价的形成机制
        1.2.3 配电电价的形成机制
        1.2.4 售电电价的形成机制
    1.3 电力产业的运行方式
        1.3.1 电力生产环节
        1.3.2 电力输、配送环节
        1.3.3 电力销售环节
2 我国电力产业改革的历史回顾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电力产业改革的历史回顾及取得的成就
        2.1.1 我国电力产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2.1.2 我国电力产业改革取得的成就
    2.2 我国电力产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2.2.1 电价形成机制尚不完善,严重阻碍电力产业市场化进程
        2.2.2 输配电价无法合理核定,输配电企业运行效率低下
        2.2.3 监管机构法律基础薄弱,无法实施有效监管
        2.2.4 投资主体市场力量分化严重,竞争实力悬殊
3 先发国家电力产业改革可以借鉴的经验
    3.1 国外电力产业改革模式的选择和政策分析
        3.1.1 英国的电力产业改革模式和政策分析
        3.1.2 美国的电力产业改革模式和政策分析
        3.1.3 日本的电力产业改革模式和政策分析
    3.2 国外电力产业改革对我国电力产业改革的启示与借鉴
        3.2.1 国外先进改革经验对我国电力产业结构改革的启示
        3.2.2 我国电力产业远景规划启示
4 完善我国电力产业改革的政策研究
    4.1 建立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进程
        4.1.1 建立交易制度,完善输配电价政策
        4.1.2 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推进竞价上网方式转变
        4.1.3 推广伯川德模型的应用,促进竞价上网的形成
    4.2 完善新能源电力电价政策,促进电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4.2.1 我国新能源电力发展现状
        4.2.2 完善电价政策,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4.3 强化监管机构法律地位,健全监管职能
        4.3.1 我国电力监管职权的划分
        4.3.2 完善法律地位,实现有效监管
    4.4 投资主体股份制改造和管理层改革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英国电力公司竞相降价抢客户(论文参考文献)

  • [1]CN供电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郭文博. 天津大学, 2020
  • [2]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化问题探析及对策设计[D]. 徐重阳.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3]W公司LiDAR数据分析产品营销研究[D]. 张胜.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 [4]智能电网条件下能源效率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创新研究[D]. 罗印.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
  • [5]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售电主体竞争策略研究[D]. 黄康任.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6]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研究[D]. 刘佳丽. 吉林大学, 2013(08)
  • [7]中国电力行业监管体制研究[D]. 王尧. 天津师范大学, 2012(02)
  • [8]内蒙古电力市场浅析及营销战略初探[D]. 张发. 内蒙古大学, 2011(03)
  • [9]中国电力价格规制改革研究[D]. 严泽民. 辽宁大学, 2011(01)
  • [10]我国电力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 祁帅. 山西财经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英国电力公司降价抢客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