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性感冒疫苗保护效果和成本效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1](2021)在《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文中研究指明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 传播迅速, 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 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 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罹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今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将持续, 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 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占用。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 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IIV4为裂解疫苗, LAIV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 实行自愿、自费接种。2018—2020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印发了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 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 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在2020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 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 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 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 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 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 更新了我国2021—2022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 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 更新了2021—2022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 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应>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 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 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疫情形势, 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 推荐按照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接种:①医务人员, 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②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③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④重点场所人群, 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⑤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 包括≥60岁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妊娠的女性。首次接种或既往接种<2剂次流感疫苗的6月龄~8岁儿童应接种2剂次, 间隔≥4周, 对IIV或LAIV均建议上述原则;2020—2021年度或以前接种过≥2剂次流感疫苗的儿童, 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 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 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IIV。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 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 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 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 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2](2021)在《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文中研究说明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 传播迅速, 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 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 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罹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2021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将持续, 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 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占用。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 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IIV4为裂解疫苗, LAIV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 实行自愿、自费接种。2018-2020年, 中国CDC均印发了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 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 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在2020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 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 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 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 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 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 更新了我国2021-2022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 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 更新了2021-2022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 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应>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 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 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疫情形势, 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 推荐按照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接种:①医务人员, 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②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③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④重点场所人群, 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⑤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 包括≥60岁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妊娠的女性。首次接种或既往接种<2剂次流感疫苗的6月龄~8岁儿童应接种2剂次, 间隔≥4周, 对IIV或LAIV均建议上述原则;2020-2021年度或以前接种过≥2剂次流感疫苗的儿童, 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年人仅需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 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 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IIV。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 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 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 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 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何琛璐,刘润武,许钦,王雪君[3](2021)在《西宁市学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效果与效益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西宁市学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的效果与效益。方法随机招募215名儿童作为接种组,接种三价流感裂解疫苗,同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215名健康儿童(未上报已知疾病及既往史,未接种疫苗)作为对照组,除了进行基本人口信息学调查,还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接种组和对照组儿童的人口信息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入组儿童经一年内的四次随访后发现,接种组和对照组儿童产生流感样疾病的总体发病率分别为7.44%(16/215)和16.74%(36/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P<0.05),保护率为55.7%,保护指数2.26;普通感冒发病率分别为16.74%(36/215)和25.58%(55/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5),保护率为34.8%,保护指数1.53;呼吸系统其他疾病发病率分别为1.86%(4/215)和3.72%(8/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05),保护率为52.6%,保护指数2.11;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分别为6.05%(13/215)和20.93%(45/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1,P<0.05),保护率为71.3%,保护指数为3.48。人均接种收益为667.9元,效益成本比为9.97∶1。结论学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样疾病及普通感冒的发病率,且疫苗的接种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
高志刚[4](2021)在《流感疫苗在中国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流行性感冒(流感)由于其传染性强,且缺乏疗效肯定的特异性治疗药物,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当今,预防和控制流感病毒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是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尤其在慢性病人群中,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慢性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作,也可以预防慢性病患者流感样病例的发生。但是,在中国目前全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偏低,因此,在广大群众中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开展重点人群干预,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楠[5](2021)在《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构建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论证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该指标体系确定选择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论证的优先顺序,为推动将更多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一)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关于国家免疫规划增加疫苗的原则和考虑因素等指南文件,初步梳理出包含36个指标的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指标框架。组织免疫规划专家进行深入访谈,优化形成含一、二、三级指标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论证的备选指标框架,涵盖了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特征、疫苗的特征、保障条件、国际经验和社会影响等5个一级指标。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公共卫生、计划免疫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临床医学、传染病学等专业资深专家以及WHO等国际组织专家,通过问卷调查,开展两轮改良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第一轮专家咨询中,39位专家根据其对备选指标的重要性、熟悉程度及其判断依据评分,使用界值法结合专家再次讨论确定最后的指标;第二轮咨询,共38位专家,利用专家评分法和乘积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从而建立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论证的评价指标体系。(二)5种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论证优先顺序的研究方法依据下述3条标准:(1)适合儿童接种;(2)国内至少三家企业生产、当前疫苗供应量能满足常规接种需求;(3)WHO推荐接种的疫苗或属于中国重点防控的疫苗可预防疾病,从目前国内使用的41种非免疫规划疫苗中,筛选出5种候选疫苗(水痘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流感灭活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组织多学科专家,应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并结合专家自身的专业判断,采用10分制对候选疫苗评分,确定拟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论证的优先顺序。结果参与第一轮咨询的39位专家对所有一、二、三级指标重要性评分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86、0.356、0.275,协调性检验均为P<0.05,说明专家的评分意见具有一致性;参与第二轮咨询的38位专家对所有一、二、三级指标(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综合评分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05、0.340、0.236,协调性检验均为P<0.05,说明专家的评分意见具有一致性。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39/39)和97.44%(38/39);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4和0.86,均大于0.70。两轮专家咨询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论证的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由5个减少为3个、二级指标由11个增加至13个,三级指标由36个减少至26个。3个一级指标(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候选疫苗、接种实施)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420、0.371、0.209;13个二级指标(流行病学特征、经济负担、防控重要性、非疫苗干预措施、疫苗特性、成本效益、疫苗供应、国际使用经验、国内使用经验、经费投入、可接受性、伦理、实施能力)的组合权重系数介于0.038-0.126;26个三级指标的组合权重系数介于0.018-0.081;38位专家对所有一、二、三级指标权重评分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608、0.530、0.827,协调性检验均为P<0.05,说明专家对各级指标权重的评分意见具有一致性。构建指标体系后,经30位多学科专家对5种疫苗(水痘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流感灭活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根据上述指标体系中三级指标进行评分,建议5种候选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论证的先后顺序(得分)依次为:水痘疫苗(6.91)、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6.83)、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6.74)、流感灭活疫苗(6.56)、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6.17)。专家评分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01、0.221、0.388、0.303、0.253,专家评分的一致性检验均为P<0.05,说明专家对各候选疫苗的评分具有一致性,且一致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b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流感灭活疫苗、水痘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结论应用改良德尔菲法确定了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论证的评价指标体系。参与咨询的专家积极性高,专家的咨询意见趋于一致,咨询结果可信。建立的指标体系全面、系统,专家使用该指标体系确定了 5种候选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论证的顺序,反映了国家疾病防控的需求趋势,与WHO推荐意见的原则吻合,也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涂正波[6](2021)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流感经济负担及暴发疫情处置成本效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了解红谷滩新区2016-2019年流感的发病概况和流行特征;2.评估红谷滩新区流感确诊病例的经济负担水平,探讨流感病例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3.估算红谷滩新区流感暴发疫情的经济损失,评价处置暴发疫情的成本效益,为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收集2016-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报告的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流感病例和暴发疫情监测资料,分析流感的发病率和流行特征;通过对2016~2019年红谷滩新区流感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推算流感病例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整体经济负担,分析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整体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从当地疾控机构收集辖区内2016~2019年经检测证实的流感暴发疫情调查处理资料,描述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计算暴发疫情的经济损失情况,评估疫情调查处置产生的成本及效益;2.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及统计学分析方法,利用Excel 2007和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M)和上下四分位数(P25、P75)进行描述。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法,通过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经济负担影响因素,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2016-2019年红谷滩新区报告流感病例682例,4年的流感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8.71/10万,年报告发病率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χ2趋势=180.068,P<0.001);全区4个街道和1个乡镇均曾有流感病例报告,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沙井街道(52.50/10万),报告发病率最低的为生米镇(31.36/10万);每年流感时间分布特点有所不同,2016年发病高峰出现在为2~4月,当年冬季病例数不多,而2017~2019年均出现11月~次年2月的冬季发病高峰,其它月份相对病例较少;男性病例380例,年平均发病率52.27/10万,女性302例,年平均发病率44.86/10万,男女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8,P=0.047);5~9岁的儿童发病率(373.86/10万)最高,其次分别为0~4岁组(177.52/10万)和10~14岁组(111.83/10万),15岁以下病例占病例总数的82.70%;流感病例职业分布前三位依次为学生(317例)、幼托儿童(155例)、散居儿童(109例),合计占病例总数的85.19%;2016~2019年红谷滩新区每年都有2种及以上的流感病毒交替流行;2.流感门诊病例直接经济负担中位数为604元,其中直接医疗费用为441元,直接非医疗费用为177元,住院病例直接经济负担中位数为7486元,其中直接医疗费用为6083元,直接非医疗费用为1359元;流感门诊病例的误工天数中位数为3天,间接经济负担中位数为337元,住院病例的误工天数中位数为5.5天,间接经济负担中位数为618元;发病时年龄在5岁以下和60岁及以上、延误抗病毒治疗、诊疗医院的级别高是流感病例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整体经济负担增高的危险因素,发病时年龄在5~9岁也是流感病例间接经济负担和整体经济负担增高的危险因素,发病前一年内接种流感疫苗是流感病例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整体经济负担增高的保护因素,病例或监护人文化程度高将降低流感病例直接经济负担增高的风险。3.流感暴发疫情高峰位于12月前后和3~4月开学后;发病人群均为学生和幼托儿童,病例年龄中位数7.5岁,在小学和幼托机构发生的暴发疫情数占暴发疫情总数的94.44%;流感暴发疫情中,H1型流感占22.22%,H3型流感占16.67%,BV型流感占33.33%,BY型流感占16.67%,混合感染占11.11%;9起流感暴发疫情共造成经济损失38万元,开展疫情调查处置成本约3.8万元,预计减少了7237例病例,挽回了约715万的经济损失,取得了约711万元的净效益,成本效益比为1:188。结论1.2016~2019年红谷滩新区流感流行强度上升,冬春季为每年流感发病高峰,15岁以下人群发病率较高,学生和幼托儿童为流感高发人群;2.2016~2019年红谷滩新区流感病例的经济负担较重,直接医疗费用是流感病例经济负担的主要构成部分。为降低流感造成的经济损失,应避免5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引导流感病例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促进公众接种流感疫苗。3.流感暴发疫情集中于小学和幼托机构,造成了沉重的经济损失,及时规范处置疫情能明显减少发病人数,减轻经济损失,产生巨大效益。
任晓婷[7](2021)在《双花柴芩散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依据2018年卫健委颁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修订版)》制定,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对导师孙丽平教授经验方双花柴芩散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阐明其临床优势,为科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门诊流感样症状患儿,进行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咽拭子),检测结果呈阳性,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双花柴芩散(中药免煎剂型)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退热及其他基础治疗均一致,治疗周期为5天。在治疗期间,观察并详细记录基线特征、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症状积分、实验室检验等情况,将试验数据运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纳入情况:本临床研究共收集临床病例100例,剔除2例,剔除率为2%;脱落3例,脱落率为3%,最终纳入病例95例,试验组48例,对照组47例。基线特征分析:受试患儿95例,男55例,女40例。试验组男29例,女1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发病前1周内明确流感患者接触史53例,密切接触33例,接种流感疫苗8例。两组受试患者治疗前平均体温无显着差异。治疗结果分析:两组在缩短发热时间,缓解全身中毒症状中恶寒、头痛、肌肉酸痛,呼吸道症状中喷嚏、咽痛、咳嗽、咯痰的临床症状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在汗出、口渴、鼻塞、流涕的缓解时间不存在显着差异。试验组在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症状积分中的临床症状、功能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对父母的影响无显着差异。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临床治愈(愈显率、有效率)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安全性评估分析:试验组出现实验室检验异常指标2例,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出现实验室检验异常指标6例,不良反应3例,两组在用药安全性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双花柴芩散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在完全退热时间、主要症状缓解时间、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症状积分等方面,尤其在缓解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杨孝坤[8](2021)在《我国流感疫苗保护效果评价》文中指出背景 流感病毒作为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在复制过程中由于缺少RNA校正酶,使得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每年造成较重的疾病负担。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Global Influenza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System,GISRS)监测流感流行情况,预测下一流行季最可能的流行株,并每年分南、北半球推荐更新的流感疫苗组分。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的有效方式。当前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大部分居民需自费接种,使得我国整体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常年维持在较低水平。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出我国的流感疾病负担,一些地区开始在中小学生和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实施免费接种政策,显着提高了这部分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率。而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实施促进流感疫苗接种政策的阻碍之一是我国缺少高质量的流感疫苗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评价数据,未能在政府决策时提供必要的研究支持。为此我们需要对既往我国发表的流感疫苗效果评价的科学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并规划在我国持续开展流感疫苗效果评价研究工作。目的 系统回顾我国流感疫苗保护效果评价研究,并在2019-2020流行季开展多中心流感疫苗保护效果研究,评价将流感疫苗效果评价工作嵌合在流感常规监测工作中的可行性,为推动我国流感疫苗接种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1.以流感或流行性感冒、疫苗效果或保护效果为中文关键词,以influenza、vaccineeffectiveness、China为英文关键词,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公开发表的文献,检索日期截止2019年10月1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然后在Excel 2016软件中进行数据摘录和整理,使用适用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入选文献的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中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使用固定效应模型(P>0.05且I2<50%)或者随机效应模型(P≤0.05或I2>50%)评估汇总后流感疫苗保护效果,并对不同年龄段的研究对象进行亚组分析,探究不同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2.采用检测阴性设计评价2019-2020流行季流感疫苗保护效果。选择北京市、苏州市、新乡市以及深圳南山区四个地区为研究现场,在既往选定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或者有合作意愿的社区医院中招募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在当地流感流行开始后,纳入6~18岁和60岁及以上符合本地流感疫苗接种政策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经知情同意后,由经过培训合格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健康状况和发病信息以及流感疫苗接种信息等,并采集呼吸道样本送往当地流感网络实验室,检验人员收到样本后使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检测和鉴定。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将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者归为病例组,流感病毒核酸阴性者为对照组,并在各地疫苗接种电子信息库中查询再次核实患者的接种状态,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流感疫苗接种率的比值比(Odds Ratio,OR),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估算2019~2020流行季我国流感疫苗的中期保护效果,并通过分层分析计算流感疫苗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健康状态和不同接种状态等保护效果。结果 1.截至2019年10月1日,国内符合本次评价的流感疫苗效果评价研究的文献共有21篇,涉及北京、广州、苏州等地,研究时间包括2010~2011流行季至2017~2018流行季。Meta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感具有中等保护效果,汇总的保护效果VE为36%(95%CI:26%~46%)。亚组分析显示,对于6月龄~3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时,全程接种2剂次的保护效果(VE=57%,95%CI:50%~64%)高于仅接种1剂次的保护效果(VE=45%,95%CI:18%~64%);6月龄~8岁儿童的流感疫苗保护效果(VE=47%,95%CI:40%~55%)高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保护效果(VE=18%,95%CI:0~33%);针对需住院治疗感染者和症状较轻的门急诊患者的流感疫苗保护效果分别为21%(95%CI:-11%~44%)和13%(95%CI:-10%~32%)。2.2019~2020流行季,截至2020年1月31日,在我国四个地区共计纳入2305例流感样患者,其中6~18岁学生1244例(53.97%),60岁及以上老年人1061例(46.03%)。经实验室Real-time RT-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者共计1082例,检测阳性率为46.94%,其中6~18岁中小学生的样本阳性率(793/1244),显着高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样本阳性率(289/1061)(χ2=306.42,P<0.001)。进一步鉴定流感病毒型别发现,阳性样本中以A(H3N2)亚型和B-Victoria谱系为主,未在流感样病例样本中检测到B-Yamagata谱系的病毒。本次研究对象中有261人接种流感疫苗,占比为11.32%,以接种三价流感疫苗为主,占比66.28%,除深圳南山区外,其他现场均在11月份之前完成接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流感疫苗保护效果为42.73%(95%CI:21.47%~58.23%),分层分析研究显示6~18岁中小学生校正后的保护效果为52.73%(95%CI:12.56%~74.45%),而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保护效果相对较低,为37.04%(95%CI:9.43%~56.23%);有基础性疾病的研究对象接种流感疫苗的校正后的保护效果为 48.38%(95%CI:8.21%~70.97%)。结论 1.系统综述结果显示我国上市的流感疫苗具有中等的保护效果。6月龄~3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时应全程接种2剂次,而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接种常规剂量的流感疫苗未显示出明显的保护效果,未来应研发生产适合老年人群使用的高剂量流感疫苗。2.2019~2020流行季,我国四个地区中期流感疫苗效果评价显示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VE达到42.73%(95%CI:21.47%~58.23%),6~18岁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优于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后感染风险降低 48.38%(95%CI:8.21%~70.97%)。3.为监测更换疫苗株后的流感疫苗保护效果,可将流感疫苗效果评价研究嵌合在流感常规监测工作中。
李艳君[9](2021)在《气象因素对呼吸性传染病的发病分布影响及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呼吸系统传染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造成全球约400万人死亡,在直接医疗费用和间接生产力损失方面给社会经济以及卫生系统造成了巨大负担。此外,近年来新兴的呼吸道病毒,例如H5N1禽流感病毒、导致2009年流感大流行新型H1N1病毒以及2019年出现的SARS-Co V-2病毒等,均对全球健康和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流感病毒感染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与14%的急性下呼吸道疾病相关,每年有5-10%的成年人和20-30%的儿童感染流感,导致全球300-500万例严重病例,约100万人死亡。尽管目前针对流感病毒有疫苗和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但由于病毒变异等多种综合因素,每年由于流感病毒感染仍会对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重大影响。流感的季节性表明,气象因素可能对其传播具有影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每年约有340万例与流感相关的门诊病人和8.8万例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中国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根据积温分布,全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1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了解我国分布于各温度带省份的流感流行的趋势特征,对从国家层面宏观把握全年流感流行的动态分布,提前部署公共卫生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气象因素不仅直接影响导致呼吸系统传染病病毒的生存和传播,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气象因素对空气污染物的形成和分布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呼吸系统传染病中的肺炎是全世界儿童最主要的传染性死亡原因,2017年,肺炎导致全球超过80万名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占所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的15%。有研究指出儿童肺炎感染水平不仅与病原体和遗传因素有关,气象和空气污染物也是导致儿童感染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每单位体重的空气吸入量大于成年人,并且鉴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和各个器官仍然处于发育阶段,使得儿童成为一个对于危险因素暴露更加敏感的人群。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儿童目前对空气污染的暴露是以前几代人未曾经历的,据预测,这一代在生命后期罹患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水平将是空前的,肺炎引起的疾病负担可以也应该被预防。因而,探讨气象因素及空气污染物对我国儿童肺炎感染的影响对于人群加强个人防护以及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文简称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全球范围内实施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和非药物干预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s),包括封城、封闭学校、密切接触者追踪、隔离、带口罩、手卫生、公共场所消杀、保持社交距离等。由于新冠与流感一样,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被认为是呼吸液滴,各种NPI的采用目的是大幅度减少人群的接触率,从而减缓病毒的传播,因此,这些针对新冠预防的NPIs措施对其他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传播也起到了相同的遏制作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同处北温带的中国、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和韩国在流感流行模式上是否还呈现出相似的季节性特点?或者说是否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影响力比较大的国际和国内水平的NPIs作用下,以上国家的新冠病例发展趋势是怎样变化的?此外,由于NPIs措施也是防控其它传染病传播的有效途径,在这些措施下,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哪些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降与否、高峰何在、幅度如何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在呼吸性传染病中,流感和新冠都能引发全球大流行,由于其影响规模广泛,波及人口众多,引发了全球学者的广泛研究,为了全面了解本课题研究领域的相关进展,我们首先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领域的发表文献进行全面梳理,以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详实的文献学基础。研究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全面了解气象因素和NPIs对流感以及COVID-19流行影响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而为本研究的设计开展提供翔实客观的文献学支撑。通过梳理该研究领域的国家、作者、研究主题以及文献被引情况等信息,并对文献特征进行客观分析,全面掌握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现状及热点问题,所得结论将为本研究下一步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借鉴。(2)通过开展基于省级水平的流感流行模式以及流感流行和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了解我国分布于各温度带省份的流感流行的趋势特征,对从国家层面宏观把握全年流感流行的动态分布,提前部署公共卫生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分析NPIs措施对北温带国家新冠和流感流行趋势的影响,辨析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受各国疫情防控政策和NPIs措施影响,同处北温带的中国、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的流感流行季节性特征和流感流行变化趋势,以在新冠和流感同时开展常态化防控的未来给出一定的支撑依据。(3)利用气象因素和大气质量监测指标对中国沈阳地区儿童肺炎发病的影响及建模分析,以探查大气污染物以及气象因素的短期效应与沈阳地区儿童肺炎门诊日就诊人次的相关性。(4)通过比较2009-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研究2020年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的变化,探索NPIs对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的作用大小及其强度。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的研究综合使用Cite Space和R软件,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来呈现气象因素及NPIs与流感及新冠联合研究领域已发表文献中科学知识的可视化。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获得气象因素及NPIs与流感及新冠联合研究领域的发文趋势,主题演化趋势以及当前研究热点,指导论文其他部分的研究方向。第二部分研究通过利用月平均年度百分比(Monthly annual average percent,MAAP)作为评价流感病毒流行水平的指标,将MAAP之和达到全年75%的最少几个月份作为本年度流感流行期,绘制2005-2016年间中国各省气象及流感流行的分布特征图。通过SPSS软件计算各省气象因素和MAAP的相关性,根据第一部分的文献计量学结果,我们在此处纳入的气象学指标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气压及降水,进而应用R软件绘制全国逐月流感流行分布图及各省流感MAAP同气象因素趋势图。选取位于北温带的9个国家为代表性研究对象,基于人口密度计算各国的流感发病率,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展示各国2015/16至2019/20流感季流感病例整体及分型毒株的流行趋势,以及2020年1月以来,在WHO和各国代表性卫生事件及NPIs的作用下,不同国家之间流感病例和新冠病例的发病变化趋势。结合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NPIs措施,绘制各国新冠疫情发展变化趋势。通过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新冠发病数据的存储和前期处理,插图,涉及到的R包包括ggplot2以及ggpubr等。在文献计量学和第二部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第三部分研究选定与气象因素相关性较强中国北方城市沈阳作为研究地点,通过构建基于泊松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探讨环境气象因素对沈阳地区儿童肺炎发病率的影响。在控制住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和周末效应之后,通过模型的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赤池信息准则)数值进行最优模型的选择,构建单污染物模型和多污染物模型。文献计量学分析显示有关NPIs措施的建模研究目前属于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第四部分通过构建时间序列模型研究2020年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的变化,探索防控措施对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的作用大小及其强度。假定传染病月别发病数据具有一定季节性、周期性和趋势性的时间序列规律。通过传染病的月别历史发病率拟合最优的时间序列模型并预测下一年的传染病发病率。考查模型的准确性,候选模型包括指数平滑和SARIMA模型。结果:文献计量学显示气象因素与流感联合研究的文献发表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而NPIs与流感及新冠的相关性研究在2020年前并未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但2020年相关文献发表量呈现出暴发式增长。温度和湿度是气象因素和以流感为代表的呼吸道传染病相关性研究的主要气象学因素。在我国,随着纬度的增加,各地区流感流行的全年集中趋势越显着,流行期相对缩短,流行月份主要集中在冬春季,高纬度地区流感流行强度与气象因素的关联性较低纬度地区更显着。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降水四项气象学指标中,气压和各地区流感流行强度呈正相关,除中国南方个别地区,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与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流感流行强度呈负相关。北温带各国历年流感流行曲线均呈现典型的单峰模式,且都集中在冬春季节流行,人口密度校正后的流感病例数显示美国和加拿大历年的流感流行情况较其他国家严峻。受NPIs的影响,中国2019/20流感季的监测数据从第2周起就开始迅速下降,第9周左右就提前结束了本季流感,其他大部分国家本季流感流行趋势也在第10周左右集中出现下降趋势。中国在一系列严格的NPIs的出台和全民高度配合的下,于3月初就控制住了新冠疫情进展,其他国家的新冠疫情发展在四月初到四月中旬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除了中国,其他国家的新冠发病趋势后续又出现不同程度的抬高。由于缺乏各国NPIs开展和执行力度的详细数据,我们选取的代表性公共卫生政策及重要疫情防控事件的发布时间点和各国新冠发病趋势的相关性并不明显。通过对沈阳地区儿童肺炎发病情况和环境气象因素的建模分析,我们发现单污染物模型中O3对模型的解释力最强,其次是PM2.5和SO2。依据赤池信息准则(AIC)O3、平均气温、PM10、平均气压、风速和日平均相对湿度作为变量纳入到最终的多污染物模型当中。一定数值范围内,O3对儿童肺炎门诊量的效应随着其浓度的上升而变弱,平均气压和日均相对湿度对儿童肺炎门诊量的影响变化不大,风速达到3.5m/s左右时,对门诊量的影响最为显着,PM10则在125μg/m3浓度左右达到最大效应。通过对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发现时间序列模型对大多数病种发病率的拟合效果都比较良好。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与时间序列预测值相比,以飞沫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实际传染病发病率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再次为消化道传染病,对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作用最小。结论:(1)温度和湿度是气象与以流感为代表的呼吸系统传染病联合研究的主要气象学因素。既往关于NPIs与流感的联合研究并不算多,2020年相关研究迅速增加,并将主题进一步细化,比如手卫生、接触追踪等,此外和NPIs相关的模型研究也形成了新的研究类别,关于NPIs与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建模研究可能将持续其研究热度。(2)据我们了解,本研究第一次在中国范围内以省为单位整合十余年的流感病例和气象数据进行的定量分析。通过将病例数据进行MAAP转换,使流感在我国各地区的流行模式更加清晰,这种方法也可以为其他具有季节性规律的呼吸系统传染病提供流行期确认的方法参考。选取的北温带9国历年流感流行期均呈单峰流行模式,且集中于在冬春季节高发,受国际及国内NPIs措施作用影响,北温带各国2019/20流感季均提前结束。(3)广义相加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不同环境气象因素条件下,沈阳地区儿童肺炎的发病情况,O3、平均气温、PM10、平均气压、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PM2.5以及SO2是对儿童肺炎发病影响比较大的指标。(4)大部分传染病适用于通过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分析,除了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外,应对COVID-19采取的措施对中国经呼吸道、消化道、血源及性传播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防控具有辅助作用。措施对呼吸道传染病作用最大,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再次为消化道传染病,对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作用最小。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10](2020)在《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2020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将持续,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情况。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占用。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IIV4为裂解疫苗,LAIV为减毒疫苗。除个别地区外,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2018年和2019年,中国CDC均印发了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新的疫苗产品在我国上市,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19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我国2020-2021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IIV3、LAIV3和IIV4流感疫苗组份;第五,更新了2020-2021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影响,推荐按照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接种: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在流感流行季节备孕的女性。首次接种或既往接种<2剂次流感疫苗的6月龄~8岁儿童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对IIV或LAIV均建议上述原则;2019-2020年度或以前接种过≥2剂次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IIV。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二、流行性感冒疫苗保护效果和成本效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流行性感冒疫苗保护效果和成本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西宁市学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效果与效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定义与标准 |
1.3.1 流感样疾病[5] |
1.3.2 普通感冒 |
1.3.3 保护率计算 |
1.3.4 效果指数计算 |
1.3.5 接种成本计算 |
1.3.6 接种效益计算 |
1.3.7 效益成本比计算 |
1.4 统计分析 |
2 结 果 |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2.2 接种流感疫苗后的效果评价 |
2.3 学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效益评价 |
2.4 流感疫苗安全性 |
3 讨 论 |
(4)流感疫苗在中国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流感疫苗的种类 |
2 流感疫苗接种不良反应 |
3 流感疫苗接种影响因素 |
4 流感疫苗的保护作用 |
5 流感疫苗与慢性病预防 |
(5)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中英文对照表 |
背景 |
研究目的 |
技术路线 |
内容与方法 |
1. 相关定义 |
2. 构建论证指标体系 |
2.1 文献分析法 |
2.2 专家访谈法 |
2.3 改良德尔菲法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实证研究 |
3.1 候选疫苗筛选标准 |
3.2 候选疫苗背景情况 |
3.3 候选疫苗评分原则及标准 |
3.4 候选疫苗的排序 |
3.5 数据处理 |
4. 质量控制 |
研究结果 |
1. 参加德尔菲法咨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
2. 专家积极系数及权威程度 |
3.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 |
4. 第一轮专家咨询 |
4.1 一级指标 |
4.2 二级指标 |
4.3 三级指标 |
4.4 界值法筛选指标 |
4.5 第一轮专家的建议 |
5. 第二轮专家咨询 |
5.1 一级指标 |
5.2 二级指标 |
5.3 三级指标 |
5.4 指标界值 |
5.5 界值法筛选指标 |
5.6 第二轮专家的建议 |
5.7 两轮专家咨询后指标体系调整 |
6. 候选疫苗排序 |
6.1 专家的基本情况 |
6.2 候选疫苗评分结果 |
6.3 专家的协调系数 |
讨论 |
1. 主要发现 |
2. 本研究的公共卫生意义 |
3. 创新性与局限性 |
4.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第一轮专家咨询材料 |
附件2 第二轮专家咨询材料 |
附件3 候选疫苗评分表 |
附件4 非免疫规划疫苗种类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流感经济负担及暴发疫情处置成本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流感的病原和临床表现 |
1.2 流感流行概况 |
1.3 流感的疾病负担和疾病经济负担 |
1.4 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置 |
1.5 研究现场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流感的发病概况和流行特征 |
3.1.1 发病概况 |
3.1.2 流行特征 |
3.2 流感病例经济负担和影响因素分析 |
3.2.1 流感病例的经济负担 |
3.2.2 流感病例的经济负担单因素分析 |
3.2.3 流感病例的经济负担多因素分析 |
3.3 流感暴发疫情的经济损失和疫情处置的成本效益分析 |
3.3.1 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 |
3.3.2 流感暴发疫情经济损失 |
3.3.3 流感暴发疫情处置成本效益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流感的发病概况和流行特征 |
4.2 流感病例的经济负担及影响因素分析 |
4.3 流感暴发疫情处置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5章 结论 |
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
附录2 流感经济负担调查表 |
附录3 流感暴发疫情相关信息登记表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流感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7)双花柴芩散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西医学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2 中医学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3 讨论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1.5 剔除病例标准 |
1.6 脱落病例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概述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测指标 |
2.4 疗效判定 |
2.5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纳入情况 |
3.2 基线特征分析 |
3.3 治疗结果分析 |
3.3.1 完全退热时间 |
3.3.2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
3.3.3 中医证候积分 |
3.3.4 西医症状积分 |
3.3.4.1 临床症状 |
3.3.4.2 功能 |
3.3.4.3 对父母的影响 |
3.3.5 临床疗效 |
3.4 安全性评估 |
3.4.1 实验室检查 |
3.4.2 不良反应 |
讨论 |
1 小儿时行感冒(风热犯卫证)的病因病机 |
2 组方思想 |
3 方药分析 |
4 疗效分析 |
5 创新点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8)我国流感疫苗保护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1 流感概述 |
2 我国流感流行的季节性 |
3 我国流感的疾病负担 |
4 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
5 流感疫苗效果评价方法学比较 |
5.1 队列研究 |
5.2 病例对照研究 |
5.3 检测阴性设计 |
二、研究目的 |
1 主要研究目的 |
2 次要研究目的 |
三、资料来源与方法 |
1 研究总体设计 |
2 中国大陆地区流感疫苗效果评价: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
2.1 文献检索 |
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2.3 数据摘录和提取方法 |
2.4 文献质量评价 |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2019~2020流行季流感疫苗效果研究 |
3.1 研究设计 |
3.2 研究地区和人群 |
3.3 病例纳入 |
3.4 纳入排除标准 |
3.5 监测周期 |
3.6 样本量计算 |
3.7 样本采集与病原学检测 |
3.8 统计分析 |
四、研究结果 |
1 中国大陆地区流感疫苗效果评价: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
1.1 文献纳入过程及基本情况 |
1.2 纳入的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
1.3 总体的流感疫苗效果 |
1.4 不同年龄组人群流感疫苗保护效果分析 |
1.5 敏感性分析与发表偏倚分析 |
2 2019-2020流行季流感疫苗效果研究 |
2.1 病例纳入情况 |
2.2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
2.3 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实验室检测结果 |
2.4 流感疫苗接种 |
2.5 流感疫苗保护效果 |
五、讨论 |
1 研究主要发现 |
2 不同研究结果对比 |
3 研究的局限性 |
4 研究的公共卫生意义和展望 |
六、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观察性研究中流感疫苗效果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流感样病例信息采集表 |
附录2 流感监测临床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 |
附录3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
个人简历 |
基本情况 |
教育经历 |
研究经历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9)气象因素对呼吸性传染病的发病分布影响及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气象因素及非药物干预措施与流感联合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检索策略 |
2.3 分析工具 |
3 结果 |
3.1 气象因素与流感联合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结果 |
3.1.1 历年发文趋势 |
3.1.2 各国文献发表及合作情况 |
3.1.3 作者发文量及论文引用网络 |
3.1.4 关键词演化分析 |
3.1.5 高被引文献分析 |
3.2 NPIs与流感联合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结果 |
3.2.1 历年文献发表趋势 |
3.2.2 各国文献发表及合作情况 |
3.2.3 作者发文量及论文引用网络 |
3.2.4 关键词演化分析 |
3.2.5 高被引文献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中国各省气象及流感流行的分布特征以及新冠期间北温带地区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研究方法 |
2.2.1 2005-2016年间中国各省气象及流感流行的分布特征 |
2.2.2 新冠期间北温带地区流感流行特征研究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2005-2016年间中国各省气象及流感流行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 |
3.2 新冠期间北温带地区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
3.2.1 2015/16-2019/2020五个流感季各国流感流行趋势 |
3.2.2 2020年COVID-19的流行趋势及国际国内标志性事件与NPIs的实施时间线 |
3.2.3 全球防控新冠疫情背景下,北温带9国流感流行趋势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沈阳市大气污染及气象因素与儿童肺炎门诊人次关联性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儿童肺炎门诊数据资料 |
2.2 大气质量监测及气象数据资料 |
2.3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大气污染和气象资料的一般情况 |
3.2 儿童肺炎门诊资料的一般情况 |
3.3 各种污染物浓度及气象因素数值对儿童肺炎门诊量当日及滞后效应分析 |
3.4 单污染物模型 |
3.5 多污染物模型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四部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发病数描述统计 |
3.2 时间序列分析拟合与外推预测 |
3.3 保护率的计算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性及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流行性感冒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流行性感冒疫苗保护效果和成本效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J].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21(40)
- [2]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J].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10)
- [3]西宁市学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效果与效益评价[J]. 何琛璐,刘润武,许钦,王雪君.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1(05)
- [4]流感疫苗在中国的应用[J]. 高志刚. 职业与健康, 2021(15)
- [5]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 王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6]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流感经济负担及暴发疫情处置成本效益研究[D]. 涂正波. 南昌大学, 2021(01)
- [7]双花柴芩散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任晓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我国流感疫苗保护效果评价[D]. 杨孝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9]气象因素对呼吸性传染病的发病分布影响及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D]. 李艳君.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10]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J].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