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阵列板传输失败的处理

交叉阵列板传输失败的处理

一、交叉距阵板引起的传输故障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何琳辉[1](2021)在《应用于5G通信的双极化二维阵列天线》文中指出近年来,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对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进行研究与布局。特别是最近两年,国内以及国外相继建设起了第一批5G基站。应用于5G通信的基站天线可以通过大规模排布阵列来获取高增益并形成波束扫描,以获取更高的通信速率。为了降低成本,通常使用模拟数字混合波束赋形的方案来对天线阵列进行馈电。同时,如果要获取更高的增益,空馈方案可用于超大规模的阵列天线中。但无论阵列是如何馈电,在结合双极化进行设计时,馈电部分都会带来更大的结构复杂度。所以基于上述两种馈电方案,本文主要提出了三种双极化二维阵列天线,其中包括两种工作在Sub-6GHz的模拟数字混合阵列,和一种工作在毫米波频段的透射阵列,其详细介绍如下:1,基于模拟数字混合波束赋形的方案,在Sub-6GHz频段提出了一个垂直交叉结构的双极化二维扫描阵列天线。通过将多个一维单极化多波束天线进行相互交叉,最终在天线端可以形成一个双极化二维天线阵面,且该阵面与馈电网络之间为一体化设计,无需额外的连接结构。同时得益于这种垂直交叉结构,只需增加一维多波束网络的输入输出端口数即可拓展天线阵列的规模。2,基于降低上述垂直交叉结构剖面的目的,在Sub-6GHz频段提出了平行叠加结构的双极化二维扫描阵列天线。该阵列利用了缝隙耦合贴片天线的层叠结构,将原来与地面垂直放置的多波束馈电网络转换为平行放置,由于天线本身为中心对称,所以交叉极化电平可以很低。此方案极大的降低了模拟波束赋形部分的剖面,还解决了上述垂直交叉结构组装过程复杂的问题,更便于实际使用。3,基于空馈方案,在毫米波频段提出了一个双频四极化透射阵列,该透射阵列采用低频/高频天线共口径的设计方式,先将较低频窄条形贴片倾斜±45°进行排列,然后将较高频窄条形贴片水平/垂直放置并排布在较低频阵列的正方形空隙里,最终实现了一个紧凑的双频四极化透射阵列。该透射阵列工作频率为25.9/39.8GHz且每个频率都有双极化特性,其3d B增益带宽大约覆盖了5G通信的n258(24.25-27.5 GHz)和n260(37-40GHz)频段,最高增益达27.9dBi。

谭荣昶,黄志强[2](2019)在《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传输系统及其故障分析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广东省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传输系统的构成、设备的主要功能模块和传输原理。通过对两个具体故障实例的分析和查找,总结积累了处理故障的经验。

齐晨飞[3](2019)在《基于RBF滑模的相邻交叉耦合多电机同步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多电机同步控制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不同的生产领域,而对于拥有多台电机的机械控制系统,对控制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加工、印刷、机器制造等行业,系统中所用电机控制性能的好坏,控制精度的高低更是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合格与否。因此,如何尽快提升多电机同步性能成为工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矢量控制算法及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SVPWM)的原理,选定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与di(28)0的矢量控制法,为多电机同步控制器的设计提供研究基础。其次,针对现有多电机同步控制结构的缺陷,提出一种改进型相邻交叉耦合控制结构,以跟踪误差代替传统控制器中的速度值作差,在保证同步性能的基础上,简化了同步控制结构,使其能够适用于更为广泛的工业生产系统。再次,针对滑模变结构控制中普遍存在的抖振现象,设计一种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函数的滑模控制器(RBF-SMC),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能精确逼近任意曲线的优点,实时动态调整滑模切换增益,有效降低了抖振,并将其应用于多电机同步系统中,对跟踪误差与同步误差分别以两个子控制器进行控制,仿真验证其在降低多电机同步误差、提升鲁棒性能上的优越性。最后,在基于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实验平台上,对电机矢量控制算法及SVPWM进行了实验验证,为后续进行高级算法的应用奠定基础。该论文有图58幅,表9个,参考文献51篇。

彭文强[4](2019)在《直升机模型旋翼操纵控制系统研制》文中指出直升机在军事和民用应用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离不开它本身超强的机动能力。而这种超强的机动能力与它的良好的操纵系统密切相关。对于真实直升机性能和旋翼操纵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改善大多是通过直升机风洞试验台进行模拟试验。模型旋翼试验台由几个子系统组成,其中,操纵系统的精度是试验台获取准确数据的前提,影响到整个直升机性能的评定。操纵系统的可靠性是试验台安全运转的基础。因此,研制出一套高精度、稳定可靠的旋翼操纵控制系统尤为关键。本文根据某部队的应用需求,研制一套高精度、稳定可靠性的直升机模型旋翼操纵控制系统。首先,本文针对本课题的需求,对比了几种伺服控制方式,采用基于PC的倍福(BECKHOFF)控制器+COPLEY驱动器组合的直流电动控制方式。通过分析对被控对象的特性及COPLEY驱动器速度环自身只能通过手动整定参数的不足,选择了以系统中采用的无刷直流电机(BLDCM)作为被控对象,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并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策略优化PID参数。通过Simulink搭建了BLDCM控制仿真系统,构成了BLDCM在两种不同控制算法下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和验证分析,成功实现了直升机模型旋翼操纵系统可靠精度控制。其次,设计了基于PC的BECKHOFF控制器+COPLEY驱动器组合的控制方式的直升机模型旋翼操纵系统方案。根据控制需求和总体控制方案对系统的关键元器件进行计算和硬件选型,并设计完成了旋翼操纵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结合直升机试验台信息管理系统的远程通信需求,采用了EtherCAT总线协议实现了控制器与驱动器间的通讯。遵循IEC61131-1国际标准在TwinCAT 3软件平台下实现了直升机模型旋翼操纵控制器算法和I/O监控系统的软件开发,以可视化组态软件LabWindows/CVI为开发工具完成了上位机与控制器之间的监控界面设计。最后,实验测试了不同控制轴的旋翼操纵控制精度及控制性能,现场测试结果达到了直升机模型旋翼操纵控制的精度要求。

胡庆德[5](2019)在《基于VPX框架的多功能综控台机箱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VPX总线作为新一代总线标准,具有比以往更高的性能,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运行稳定可靠等。在一些重要领域,如雷达、声纳、智能信号处理等,都广泛采用了VPX总线技术。鉴于VPX总线的优势,研制基于VPX总线构架的综控台机箱,将新一代高速带宽技术应用于车载控制设备中,实现老设备的扩展和升级。综控台机箱集供电、遥测、组网等功能用VITA48的标准方式组合实现,再通过背板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在高速处理的带宽下实现设备的综合功能。综控台机箱的研制过程中综合考虑机箱的功能组成,以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基于VPX标准协议的结构设计,分别进行了方案设计、机箱结构设计、力和热分析,合理选择各部分组成材料,兼顾电磁兼容设计和传热设计,合理布局各部分的组成。结构设计过程中,运用Pro/E软件建立了机箱的三维实体模型;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Patran构建了有限元模型,划分了网格组成、单元分组等;用ANSYS18进行了机箱的动力学分析和热传分析,并用云图进行了说明。研制结果表明:(1)综控台机箱的结构方式兼顾了VITA48的标准,应用符合“三化”标准形式,模块式结构有利于后期应用和维护。(2)机箱结构热设计方面,各部分的组成、接触形式、材料的导热和散热、工艺方法等都满足应用要求,整体散热效果低于模块最高80℃的应用温度。(3)通过相应的有限元分析,从理论上验证了综控台机箱设计符合应用要求。最后通过力学和电磁兼容等试验验证了综控台机箱的结构性能。综控台机箱在边界条件下的力学性能,随机振动过程中结构性能稳定,强度符合环境应用要求;满足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等。试验结果表明了综控台机箱设计的合理性。

李梁[6](2016)在《地铁传输设备故障分析及方案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成长以及人口数量急速增加,北京市内交通运营的压力越来越大。地铁承担着越来越重要任务,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近年来北京地铁迅速发展并且增加了许多线路,在每天地铁运营过程中,地铁传输设备直接影响着地铁运行效率及安全保障的业务发展,特别是设备发生故障时,如何快速有效的分析并解决故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对地铁传输设备的故障分析和设备改造问题进行相关数据研究与实践,从平均故障耗时、故障解决成本、故障发生概率等方面进行数据实验和研究,并且对设备故障进行详细分析。在传统解决方案的研究分析基础上,提出新的故障判断办法和故障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际线路试验。本文的主要贡献是对地铁传输设备的故障处理方式以及解决方案的优化进行研究。具体描述了解决改造工程的历史遗留问题、节约解决故障成本等成果的实现。例如光路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案优化、基站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案优化、解决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改造中发生的设备问题等。论文在对故障进行详细分析基础上,提出优化解决方案,通过试验测试验证所提方案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基站故障处理方面,所提方案可以减少平均每次处理故障的人数,节约人力成本并且减少每次故障发生时平均更换设备数目,节约运营成本;在光路故障处理方面,所提方案可以减少每次故障发生时平均更换设备数目,节约运营成本;在电源改造工程方面,所提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电源改造后所造成的业务无法重启的现象。

刘小进[7](2014)在《ASON组网技术及其在现代光传送网中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IP为代表的数据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光传送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同步数字传送网SDH和波分复用WDM网络尽管已经将传输带宽提高到较高的水平,但是仍然存在包括灵活性和扩展性等方面的缺点。未来的光网络不仅需要解决带宽问题,而且要有灵活提供带宽的能力,能够在满足用户差异化的业务需求的同时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分配。以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为代表的智能光网络能够智能化地自动完成光网络交换连接功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所以现在传输网中ASON的有关技术是当下研究中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探讨的是ASON的有关技术和它在南京电信骨干传送网中的应用。本篇文章给出了ASON的基本原理、体系架构、分层网络模型、业务层次模型等,着重分析了ASON各类客户信号映射方法及其与网络模型的对应关系。然后详细分析和讨论了ASON网络规划相关技术,包括网络信息收集、网络业务分析、网络结构设计、网络容量规划和容量验证及安全性分析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南京电信传送网络的实际情况,分析并给出了ASON网络规划和设计方案。

万宁坤[8](2014)在《邯郸供电公司武安站综自改造》文中研究表明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负担着电能的转换和电能重新分配的繁重任务,对电网的经济运行和电力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随着计算机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信息技术也逐渐崛起,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也日趋完善。智能化的一次设备、网络化的二次设备,能够实现智能设备之间的互操作和信息的共享,这将推动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革新,为我国电力系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将会产生庞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通过介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论述;针对邯郸供电公司的武安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概况做了简单介绍、并对综自改造工程中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改造情况进行说明;详细阐述了武安变电站综自改造方案,主要包括方案编制依据、编制原则、施工的组织措施、施工安全措施、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目标及保障和具体的施工步骤;探讨其后台监控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进一步研究通信技术,提高通信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及可靠性;对武安站部分保护装置校验报告进行了说明,同时对武安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改造做了总结与展望。

卢玉强[9](2012)在《矿井皮带运输状态监测与事故预警系统》文中研究表明皮带运输机是一种由电机驱动的连续运输设备,主要用来输送物料和成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各领域。在皮带运输机连续运行过程中,皮带运输机经常会出现打滑、断带、划伤、过载、联轴器断开等故障,导致压矿的严重后果。因此对皮带运输机运行状态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主要是介绍皮带运输机的故障检测系统,通过特征量的识别与检测实现对皮带机出现的打滑、断带、过载、联轴器断开等故障进行自动检测,同时进行声光报警。本课题运用测试技术和控制理论建立完善的矿井皮带运输状态监测与事故预警系统,全文从系统的总体设计到软、硬件系统的构建进行了详细的陈述。首先,论文阐述了矿井皮带运输系统故障的特征量及其识别,包含皮带速度、电机转矩、皮带跑偏、电机温度、皮带纵撕、皮带起火、煤仓堆煤的特征量的识别与检测;其次,信号处理单元对传感器采集信号进行放大、整形、A/D转换和计算等处理;再次,对矿井皮带运输状态监测与事故预警系统的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进行了详述的介绍,将整个系统细分为三个子系统,皮带测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语音广播系统,并对三者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抗干扰设计分别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最后,基于工业以太网通信,皮带测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语音广播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操作、调度、监视网络,实现对整个系统的遥测、遥信、遥视和遥控。本系统在岱庄煤矿安装运行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项目的实施为矿井皮带运输状态监测与事故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持,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对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意义。

陈奇镭[10](2010)在《太原OTN试验网络建设与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宽带业务的发展,GE、2.5G、10G等大颗粒业务越来越多,对于传送网的传送容量、安全保护、调度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传送网主要采用SDH和WDM技术,SDH偏重于电层的处理和调度,WDM则专注于光层的处理。现有的SDH+控制平面的ASON系统,虽然具备了ASON所特有的智能特性,但其业务承载能力受到SDH技术的制约,主要适用于TDM业务和小颗粒数据业务的传输。面对大量新增的GE以上宽带电路承载需求,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光纤直驱传送将带来很多维护管理的问题;城域波分技术因其调度保护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城域网电路灵活调配的需要;采用SDH或基于SDH的ASON承载,则受到技术限制网络能力不足而且很不经济。OT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送网将成为下一步承载大颗粒业务的重要技术。OTN将SDH的可运营可管理能力应用到WDM系统中,同时具备了SDH、WDM两者的优势,并定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结构,采用特有的数字包封技术,对于电层、光层都有相应的管理监控机制,使光层和电层都具备了网络生存性保证机制。研究OTN在组网、管理、业务配置等方面的优势,能够解决山西联通传输网演进面临的一些迫切问题。由于OTN设备在国内刚刚开始商用,为了解决新技术引入带来的问题,山西联通在太原建设OTN试验网,深入研究OTN技术特点、应用模式、维护管理等方面内容,从而能够提出包括OTN技术应用在内的省内传输网建设策略及技术演进整体建议。

二、交叉距阵板引起的传输故障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交叉距阵板引起的传输故障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于5G通信的双极化二维阵列天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多波束天线
        1.2.2 全模拟馈电二维阵列天线
        1.2.3 模数混合波束赋形二维阵列天线
        1.2.4 空馈二维阵列天线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阵列相关设计理论
    2.1 天线阵列技术
        2.1.1 二维天线阵列波束成形
        2.1.2 天线阵列波束扫描方式
    2.2 空馈阵列天线
        2.2.1 反射阵列
        2.2.2 透射阵列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ub-6GHz混合波束赋形的双极化二维扫描阵
    3.1 混合波束赋形
        3.1.1 正交模数混合波束赋形
        3.1.2 双极化正交模数混合波束赋形
    3.2 天线和模拟多波束网络设计
        3.2.1 简单电偶极子天线
        3.2.2 8×8巴特勒矩阵
    3.3 8×8双极化二维扫描阵列
        3.3.1 用交叉结构形成双极化阵列
        3.3.2 模数混合波束赋形的波束仿真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ub-6GHz混合波束赋形的低剖面双极化二维扫描阵
    4.1 平行叠加方式
    4.2 4×4双极化二维扫描阵列
        4.2.1 馈电网络设计
        4.2.2 天线及阵列设计
        4.2.3 波束的仿真及测试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毫米波双频四极化透射阵
    5.1 双频四极化单元
        5.1.1 条形线极化单元
        5.1.2 双频四极化设计思路
    5.2 阵列相位面提取
    5.3 阵列的仿真与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传输系统及其故障分析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2 SDH数字微波传输系统的功能组成
    2.1 数字微波设备
    2.2 复用设备ADM
3 故障分析与处理
    3.1 故障一
        3.1.1 故障现象
        3.1.2 故障分析和处理
        3.1.3 故障一处理体会
    3.2 故障二
        3.2.1 故障现象
        3.2.2 故障分析和处理
        3.2.3 故障二处理体会
4 结束语

(3)基于RBF滑模的相邻交叉耦合多电机同步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1.3 多电机同步控制算法的研究
    1.4 本文主要结构及章节安排
2 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2.1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2.2 坐标变换
    2.3 PMSM中 dq坐标下的数学模型
    2.4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2.5 SVPWM技术的实现
    2.6 本章小结
3 相邻交叉耦合结构的改进
    3.1 传统多电机同步控制结构
    3.2 改进相邻交叉耦合同步控制结构
    3.3 多电机系统同步控制的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4.1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
    4.2 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的设计基础
    4.3 单电机跟踪控制器设计
    4.4 同步误差控制器设计
    4.5 电机抖振现象
    4.6 本章小结
5 改进型神经滑模控制器的设计
    5.1 RBF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
    5.2 RBF神经网络结构
    5.3 RBF神经网络逼近算法
    5.4 神经滑模算法
    5.5 本章小结
6 PMSM试验平台设计与试验
    6.1 实验平台的硬件介绍
    6.2 实验平台的软件介绍
    6.3 PMSM实验结果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直升机模型旋翼操纵控制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伺服控制技术概述
    1.3 伺服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课题研究工作内容
2 系统需求分析与控制算法设计
    2.1 旋翼操纵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1.1 控制需求
        2.1.2 功能需求
        2.1.3 技术要求
        2.1.4 控制方案提出
        2.1.5 控制对象分析
    2.2 无刷直流电机的建模
        2.2.1 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2.2.2 无刷直流电机传递函数
        2.2.3 无刷直流电机状态方程
    2.3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算法
        2.3.1 BLDCM控制策略介绍
        2.3.2 PID控制原理
        2.3.3 LQ最优控制理论
        2.3.4 LQ最优控制参数优化方法
    2.4 BLDCM控制系统参数设计
        2.4.1 BLDCM控制系统
        2.4.2 最优二次型PID参数优化设计
    2.5 BLDCM的 Simulink仿真
        2.5.1 仿真模型建立
        2.5.2 仿真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模型旋翼试验台操纵系统方案设计
    3.1 旋翼操纵系统运动控制总体方案设计
    3.2 关键器件选型
        3.2.1 控制器
        3.2.2 电机
        3.2.3 检测反馈元件
        3.2.4 驱动器
        3.2.5 外围器件
        3.2.6 工控机及电源
    3.3 系统供电设计
        3.3.1 控制柜设计
        3.3.2 控制系统抗干扰设计
    3.4 系统硬件组态
    3.5 本章小结
4 模型旋翼操纵系统软件设计
    4.1 通讯协议简介
        4.1.1 ADS协议
        4.1.2 EtherCAT协议
    4.2 软件开发环境
    4.3 模型旋翼操纵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4.4 软件设计的关键技术和算法
        4.4.1 上位机程序
        4.4.2 TwinCAT3 程序
    4.5 本章小结
5 实验验证及分析
    5.1 引言
    5.2 驱动器性能测试
    5.3 单轴运动测试
    5.4 多轴同步运动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荣誉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基于VPX框架的多功能综控台机箱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分析
        1.2.1 VPX构架机箱国外研究现状
        1.2.2 VPX构架机箱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综控台机箱结构设计分析
    2.1 引言
    2.2 VPX构架方式
        2.2.1 VPX构架散热及应用
        2.2.2 VPX模块结构
    2.3 VPX机箱结构总体设计
        2.3.1 VPX总线综控台机箱研制背景
        2.3.2 综控台机箱设计指标
        2.3.3 总体方案确定与分析
    2.4 综控台机箱热设计
        2.4.1 热传导方式及机理
        2.4.2 肋壁导热
        2.4.3 接触热阻的影响
        2.4.4 热设计
    2.5 电磁兼容设计
        2.5.1 电磁干扰要素
        2.5.2 机箱屏蔽
        2.5.3 接地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结构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有限元分析基本过程
    3.3 动力学分析基本理论
        3.3.1 模态分析
        3.3.2 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
    3.4 综控台机箱有限元分析
        3.4.1 力学分析要求与载荷条件
        3.4.2 结构有限元模型简述
        3.4.3 模态振型分析
    3.5 随机振动分析
        3.5.1 静力分析
        3.5.2 分析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构的热仿真分析
    4.1 引言
    4.2 综控台机箱热分析
        4.2.1 热分析基本条件
        4.2.2 热分析模型的建立
        4.2.3 热仿真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控台机箱测试与验证
    5.1 引言
    5.2 试验注意事项
    5.3 力学试验
        5.3.1 随机振动试验条件
        5.3.2 随机振动试验方法
        5.3.3 力学试验过程
        5.3.4 力学试验结果评定
    5.4 电磁兼容试验
        5.4.1 试验目的
        5.4.2 CE102试验条件和依据
        5.4.3 CE102测试结果曲线图
        5.4.4 RS103试验条件和依据
        5.4.5 RS103测试结果曲线图
        5.4.6 测试结果评定
    5.5 整机温度循环试验
        5.5.1 试验目的
        5.5.2 测试条件及要求
        5.5.3 测试过程及方法
        5.5.4 测试结果评定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地铁传输设备故障分析及方案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地铁传输系统关键技术
    2.1 OTN在的地铁系统中的应用
    2.2 SDH技术在的地铁系统中的应用
    2.3 MSTP技术在地铁系统中的应用
    2.4 数字集群通信技术在地铁系统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输设备故障定位
    3.1 传输通道故障定位
        3.1.1 运行环境
        3.1.2 故障定位方案
    3.2 中心信号设备故障定位
        3.2.1 信号故障与传输设备的联系
        3.2.2 运行环境
        3.2.3 故障定位方案
    3.3 调度设备故障定位
        3.3.1 调度集中信号故障与传输设备的联系
        3.3.2 运行环境
        3.3.3 故障定位方案
    3.4 视频设备故障定位
        3.4.1 视频图像问题与传输设备的联系
        3.4.2 故障定位方案
第4章 地铁传输设备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案优化
    4.1 地铁故障分析系统软件设计
    4.2 基站设备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案优化
        4.2.1 故障现象
        4.2.2 运行环境
        4.2.3 传统方案
        4.2.4 解决方案优化与实现
    4.3 光路系统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案优化
        4.3.1 故障现象
        4.3.2 运行环境
        4.3.3 传统方案
        4.3.4 解决方案的优化与实现
    4.4 传输设备电源改造方案分析及优化
        4.4.1 传输设备电源改造施工
        4.4.2 问题分析
        4.4.3 运行环境
        4.4.4 传统改造方案
        4.4.5 解决方案优化与实现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ASON组网技术及其在现代光传送网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引言
    1.1 ASON标准化进程
    1.2 ASON的特点及优势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ASON网络架构
    2.1 ASON传送网结构
        2.1.1 ASON功能结构
        2.1.2 网络安全
        2.1.3 ASON的引入和发展
    2.2 ASON功能平面
    2.3 ASON分层网络体系
        2.3.1 ASON业务层次模型
        2.3.2 TRAIL与CONNECTION
        2.3.3 实例解析
        2.3.4 ASON TRAIL
    2.4 华为ASON解决方案
        2.4.1 ASON引入和演进策略
        2.4.2 ASON对传送网网管系统的影响
        2.4.3 ASON软件
    2.5 小结
第三章 ASON技术在电信网络中的规划及部署
    3.1 项目背景
        3.1.1 南京电信城域传送网络现状
        3.1.2 南京电信ASON网络规划原则
        3.1.3 南京电信ASON网络架构
    3.2 南京ASON网络设备
    3.3 南京电信ASON网络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ASON技术在OTN网络中的设计方案
    4.1 需求分析
        4.1.1 南京电信城域骨干网络现状
        4.1.2 南京电信城域骨干网络部分优化方案
        4.1.3 对传输网络的需求分析
    4.2 设计思路
    4.3 网络架构
    4.4 业务组织
    4.5 波分ASON网络规划讨论
        4.5.1 开启智能特性的条件
        4.5.2 波分ASON LICENSE简介
        4.5.3 波分ASON设备组网和应用模式
        4.5.4 光层和ODUK电层选择原则总结
        4.5.5 光层和ODUK电层之间的协调关系
        4.5.6 ASON大网规划
    4.6 OTN设备简介
    4.7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邯郸供电公司武安站综自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概念
    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意义
    1.3 国外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1.4 国内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1.5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发展方向
        1.5.1 保护监控一体化
        1.5.2 设备安装就地化、户外化
        1.5.3 人机操作界面接口统一化、运行操作设备无线化
        1.5.4 防误闭锁逻辑验证图形化、规范化、离线模拟化
        1.5.5 就地通讯网络协议标准化:
        1.5.6 本章小结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武安变电站综合改造工程概况
    2.1 一次设备现有情况
    2.2 一次配合性工作
        2.2.1 220KV 部分
        2.2.2 110KV 部分
        2.2.3 10KV 部分
        2.2.4 变压器部分
    2.3 二次设备现状
        2.3.1 220KV 部分
        2.3.2 110KV 部分
        2.3.3 10KV 部分
        2.3.4 变压器部分
        2.3.5 公共部分
    2.4 二次设备改造情况
        2.4.1 220KV 部分
        2.4.2 110KV 部分
        2.4.3 10KV 部分
        2.4.4 主变部分
        2.4.5 公共部分
        2.4.6 新增屏统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武安站综自改造方案
    3.1 方案编制依据
        3.1.1 编制依据
        3.1.2 施工规范
    3.2 编制原则
    3.3 主要工作
    3.4 改造安全措施
        3.4.1 改造准备阶段
        3.4.2 现场施工阶段
    3.5 改造技术措施
        3.5.1 改造质量要求
        3.5.2 资料管理规范化
        3.5.3 制定安装改造施工工序并严格执行
        3.5.4 改造期间技术措施
    3.6 文明施工目标及保证措施
        3.6.1 文明施工目标
        3.6.2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3.7 具体工作安排
        3.7.1 第一阶段
        3.7.2 第二阶段
        3.7.3 第三阶段
        3.7.4 第四阶段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武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更新
    4.1 后台监控系统功能及结构
        4.1.1 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
        4.1.2 “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
    4.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技术
        4.2.1 通信任务
        4.2.2 通信技术
        4.2.3 通信通信协议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武安站部分保护装置校验报告
    5.1 变压器保护装置作业指导书(检验报告)
        5.1.1 外部检查
        5.1.2 逆变电源检查
        5.1.3 保护程序版本检查
        5.1.4 交流采样检验
        5.1.5 开关量输入检查(含有关回路)
        5.1.6 开出传动试验
        5.1.7 整组试验
    5.2 母差保护装置作业指导书(检验报告)
        5.2.1 保护屏接线及插件外观清扫检查
        5.2.2 绝缘测试
        5.2.3 逆变电源检查
        5.2.4 软件版本及 CRC 码检验
        5.2.5 模数变换系统刻度检验
        5.2.6 保护开入量检查
        5.2.7 开出检查
        5.2.8 二次电流回路直阻测试
        5.2.9 将装置、回路恢复至开工前状态
        5.2.10 带负荷检查
    5.3 线路保护装置作业指导书(检验报告)
        5.3.1 外部检查
        5.3.2 逆变电源检查
        5.3.3 保护程序版本信息核对
        5.3.4 模数变换系统刻度检验
        5.3.5 开关量输入检查
        5.3.6 开关量输出检查
        5.3.7 发光功率和光接收功率测试
        5.3.8 整组试验
        5.3.9 将装置和回路恢复至开工前状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9)矿井皮带运输状态监测与事故预警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概述
    1.3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皮带运输系统异常状态特征量的识别与检测
    2.1 系统设计基本原理简介
    2.2 皮带速度的识别与检测
        2.2.1 异常状态特征量与皮带速度的关系模型
        2.2.2 速度传感器及工作原理
        2.2.3 磁阻式传感器电动势幅度特性分析
        2.2.4 GSC6-SC 型速度传感器
    2.3 电机转矩的识别与检测
        2.3.1 异常状态特征量与电机转矩的关系模型
        2.3.2 数字式转矩传感器原理
        2.3.3 CQG 电机转矩传感
    2.4 皮带跑偏的识别与检测
        2.4.1 跑偏开关的工作原理
        2.4.2 KPT 跑偏开关
    2.5 电机温度的识别与检测
        2.5.1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2.5.2 GWM-40-W 型温度传感器
    2.6 皮带纵撕的识别与检测
        2.6.1 皮带纵撕传感器工作原理
        2.6.2 ZS01-L-Y 型纵撕传感器
    2.7 皮带起火的识别与检测
        2.7.1 烟雾传感器工作原理
        2.7.2 GQL0.1-Y 型烟雾传感器
    2.8 煤仓堆煤的识别与检测
        2.8.1 堆煤传感器工作原理
        2.8.2 GUD-330-D 型烟雾传感器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特征量信号的处理
    3.1 特征量信号的放大
        3.1.1 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特性
        3.1.2 集成运算放大器
    3.2 特征量信号的整形
        3.2.1 施密特触发器
        3.2.2 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及滞后特性
    3.3 计数法测量频率
        3.3.1 频率测量原理
        3.3.2 频率测量误差分析
    3.4 信号的 A/D 转换
        3.4.1 采样定理
        3.4.2 量化和编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井皮带运输状态监测与事故预警系统硬件设计
    4.1 系统开展工作步骤
    4.2 系统硬件架构设计
    4.3 系统硬件设计
    4.4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4.4.1 主要技术参数
    4.5 语音广播系统设计
        4.5.1 组合闭锁扩音电话
        4.5.2 语音广播系统架构
        4.5.3 皮带运输大巷与轨道运输大巷语音广播系统对接设计
    4.6 KTC101-Z 型主控器
        4.6.1 主控器控制原理
        4.6.2 主控器硬件结构
    4.7 传感器选型
    4.8 工业以太网
    4.9 硬件抗干扰设计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井皮带运输状态监测与事故预警系统软件设计
    5.1 下位机软件设计
        5.1.1 嵌入式操作系统映像定制
        5.1.2 UI 定制
        5.1.3 Platform Builder 生成映像文件
        5.1.4 嵌入式系统应用软件开发
    5.2 上位机软件设计
        5.2.1 MCGS 软件系统介绍
        5.2.2 MCGS 组态软件设计
    5.3 通信软件设计
        5.3.1 工业以太网简介
    5.4 软件抗干扰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太原OTN试验网络建设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山西联通传输网络现状及趋势
        1.1.1 省干传输网现状及问题
        1.1.2 本地网传输现状及问题
        1.1.3 光缆网
        1.1.4 山西联通传输网发展趋势
    1.2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OTN的意义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OTN技术
    2.1 OTN技术简介
    2.2 OTN设备完整功能模型
    2.3 OTN关键技术
        2.3.1 交叉功能
        2.3.2 OTN设备接口适配处理功能
        2.3.3 ODUK的调度功能
        2.3.4 OCh调度功能
        2.3.5 光复用段和传输段处理
        2.3.6 OTN接口要求
        2.3.7 光通路帧结构
    2.4 OTN发展路线及进展
        2.4.1 OTN协议族介绍
        2.4.2 OTN的演进方向
        2.4.3 标准化进程
第三章 太原OTN试验网方案设计
    3.1 太原建设OTN的必要性
        3.1.1 3G承载导致传输核心层转型
        3.1.2 城域网络对传送网络提出挑战
    3.2 网络组织
    3.3 方案特点
        3.3.1 设备简介
        3.3.2 工程设计指导原则
    3.4 太原城域网业务QoS保证
    3.5 业务接入过程
        3.5.1 SDH业务接口
        3.5.2 OTUk业务接口
        3.5.3 以太网业务接口
        3.5.4 其它业务接口
    3.6 OTN保护方式
    3.7 时钟同步方式
        3.7.1 时钟同步概述
        3.7.2 时钟同步原理
第四章 OTN QoS分析
    4.1. 传输网承载业务需求预测
        4.1.1 业务转型对传输网络的影响
        4.1.2 业务网对传输网络需求分析
    4.2 OTN系统QoS分析
    4.3 太原联通OTN试验网验收测试情况
第五章 OTN应用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四、交叉距阵板引起的传输故障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于5G通信的双极化二维阵列天线[D]. 何琳辉.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传输系统及其故障分析处理[J]. 谭荣昶,黄志强. 广播电视信息, 2019(07)
  • [3]基于RBF滑模的相邻交叉耦合多电机同步控制研究[D]. 齐晨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4]直升机模型旋翼操纵控制系统研制[D]. 彭文强. 重庆大学, 2019(01)
  • [5]基于VPX框架的多功能综控台机箱的研制[D]. 胡庆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6]地铁传输设备故障分析及方案优化[D]. 李梁. 北京工业大学, 2016(07)
  • [7]ASON组网技术及其在现代光传送网中应用研究[D]. 刘小进.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5)
  • [8]邯郸供电公司武安站综自改造[D]. 万宁坤.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3)
  • [9]矿井皮带运输状态监测与事故预警系统[D]. 卢玉强. 青岛科技大学, 2012(06)
  • [10]太原OTN试验网络建设与研究[D]. 陈奇镭.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交叉阵列板传输失败的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