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六君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64例

金水六君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64例

一、金水六君煎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64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逸哲[1](2021)在《麦门冬汤方证研究及方药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总结归纳麦门冬汤古代文献及方证应用,并且通过分析临床数据,从而确定麦门冬汤的常见加减药味、合方出现频率,并对麦门冬汤用药后常见的后续方证变化及所用方药规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麦门冬汤证的症状表现以及后续的病理机转规律。方法:本研究在9年8个月时间内,收集了北京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专家门诊临床病例。从这些病案中,筛选服用麦门冬汤患者70人,采集和分析了所有的信息,包括:年龄、中医诊断、西医诊断、症状、痰象、舌象与脉象、配方加减、合方加减、后续变方。本研究计算了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比率,以百分率来表示麦门冬汤证最常见加减、服用麦门冬汤后的最常用后续方证变化。结果:在本研究的70例患者基础资料、临床症状、中西医诊断、药物加减、合方加减、后续变方的分析中得出患者女性46人(65.71%),略大于男性24人(34.29%),年龄方面,以51~60岁及61~70岁为主,分别占12人(17.14%)及21人(30%)。临床症状有50项,共293次,其中频数占前十名者为咳嗽(17.41%)、口干(11.60%)、咳痰(10.92%)、咽痒(8.87%)、纳差(3.41%)、气短(3.07%)、咽中异物感(3.07%)、不寐(3.07%)、乏力(2.73%)、气喘(2.73%)、咽中不利(2.73%),而舌象舌质以暗红舌(35.87%)、红舌(14.13%)、暗淡舌(11.96%)、裂纹舌(11.96%)、淡红舌(10.87%)为主,苔象以薄白苔(53.42%)、薄黄苔(23.29%)、腻苔(12.33%)为主。脉象以细弦(38.75%)、弦滑(18.75%)、细滑(13.75%)、沉脉(8.75%)为主。痰象当中,以白痰(63.16%)、黏痰(73.08%)、量少(54.17%)或无痰(33.33%)为主。中医病名归类方面,以咳嗽(37.14%)、肺痿(24.29%)、梅核气(8.57%)、虚劳(7.14%)以及内伤发热(5.71%)居多,西医病名归类以间质性肺病(27.14%)、慢性咳嗽(24.29%)、慢性支气管炎(15.71%)居多。并且无论是中西医诊断其病种分类皆以肺系疾病为主。药物加减方面,总共有62味,除麦门冬汤原方药味外,以牛蒡子(48.57%)、当归(40.00%)、黄芩(30.00%)、桑白皮(28.57%)、地骨皮(27.14%)、生石膏(22.86%)的出现频数最高。合方加减上共有13种合方以黄芩泻白散8例(22.22%)、泻白散7例(19.44%)、竹叶石膏汤5例(13.89%)出现频数最高。在70例服用麦门冬汤患者中,有效60例(85.71%),无效10例(14.29%),其中有26例(37.14%)为服用有效的后续变方。分别为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2例(7.69%)、小柴胡汤合苇茎汤2例(7.69%)、小柴胡汤合温胆汤2例(7.69%)、小柴胡汤合葛根汤1例(3.85%)、小柴胡汤合小青龙加石膏汤1例(3.85%)、小柴胡汤1例(3.85%)、大柴胡汤合合桂枝茯苓丸2例(7.69%)、麻杏石甘汤1例(3.8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1例(3.85%)、柴胡桂枝干姜汤2例(7.69%)、半夏泻心汤1例(3.85%)、瓜篓瞿麦丸合猪苓汤1例(3.85%)、乌梅丸1例(3.85%)、丹栀逍遥散1例(3.85%)、九味羌活汤1例(3.85%)、补中益气汤合二至丸1例(3.85%)、孔圣枕中丹1例(3.85%),麦门冬汤原方合栀子豉汤2例(7.69%)、麦门冬汤原方合封髓丹1例(3.85%)、麦门冬汤原方合升麻鳖甲汤1例(3.85%)。其中,柴胡类方证有15例(57.69%),半夏类方证有12例(46.15%),桂枝类方证有7例(26.92%),干姜类方证有5例(19.23%),非经方汤证4例(15.38%),麦门冬汤原方合方汤证4例(15.38%)。统计显示麦门冬汤方证后续变方最常见的为小柴胡汤,其中单用小柴胡汤为11.11%,配半夏厚朴汤、温胆汤、苇茎汤分别占据22.22%、22.22%、22.22%,葛根汤和小青龙加石膏仅占11.11%和11.11%。麦门冬汤方证后续变方的第二常见为大柴胡汤及柴胡桂枝干姜汤。结论:1、麦门冬汤对西医疾病如间质性肺病、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肺系疾病有良好治疗效果。2、结合历代医家经验总结及病案研究,可对麦门冬汤的症状及舌脉象、痰象进行补充。可为张仲景在麦门冬汤原文的简短描述中提供更多实用参考,症状方面可大致归类为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及全身表现等症状。火逆上气可补充:“气喘、咳嗽、喷涕、呕吐、咳血、咳唾涎沫不止等症状。”咽喉不利可补充:“咽干、咽痒、咽疼、食难下、痰声不湿等症状。”全身表现可补充:“发热、手足烦热、多汗、口渴等症状。”舌象上可补充:“暗红舌、暗淡舌、裂纹舌、淡红舌等。”脉象上可补充:“脉数、脉细弦、脉弦滑、脉细滑、脉沉等。”痰象上可补充:“痰白黏,量少或无痰。”以上总结可作为麦门冬汤方证现代临床参考。3、单味药及合方配伍加减,从历代文献可以总结出加没食子化痰止咳,加石膏止咳血,加天花粉治消渴,身热,并喘者。加石膏及竹叶止烦呕,降火逆。去半夏加北沙参治肺脉劳伤,血积等证。导师的经验当中,加当归加强治疗咳逆上气,加牛蒡子及山药使脾肺润而下逆气。合泻白散以清热降逆气,加黄芩清肺热及少阳郁热。合柴朴汤以清少阳郁热而兼有太阴里饮者。合清燥救肺汤以宣外感温燥之邪。合酸枣仁汤以治阳明虚热失眠。合栀子豉汤以治阳明郁热失眠,及心胸灼热,或有咳嗽者。4、从六经辨证来看,麦门冬汤方证当属阳明虚热证,在后续变方中,柴胡类方当属半表半里少阳证,提示麦门冬汤证经治疗后,疾病有向半表半里阳证转化趋势。半夏类方可以在麦门冬汤治疗之后,胃体尚虚,未完全恢复运化功能时,加强太阴阳明上下枢机开阖。桂枝类方的出现,有部分是因中途外感,此非麦门冬汤证后续正常病理机转。另外尚有太阴阳明病愈出表后,调和营卫加强太阳固卫之能以防邪气再犯的作用,干姜类方在麦门冬汤治疗后,若因清润太过,反变寒证痰证,或者中途外感,引动太阴伏饮者,则可投之,以再复胃阳,逐饮邪外出。综上对麦门冬汤治疗的一般规律及现代运用提供参考。

倪凤燕,陈莎,郭丛,邸继鹏,刘艳,刘安[2](2021)在《金水六君煎历史沿革和处方考证》文中研究说明金水六君煎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的第58号方,由当归、熟地黄、陈皮等7味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肺肾虚寒证。该方成于明代,距今约400年,临床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为追本求源,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相关书籍,从金水六君煎的药材基原、炮制方法、剂量、煎煮方法、临床应用5个方面进行考证,厘清该方历史源流和变迁实况,为金水六君煎的实际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发现,金水六君煎中药材基原、炮制方法、剂量及临床应用与现在临床应用差异不大,但在制法用法上,关于"煎七八分"存在一定的争议。

侯玉[3](2019)在《咳嗽证治理论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针对学术界有关咳嗽辨证论治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诸如:一些行业标准和教材有关咳嗽证型论治的差异、不同行业标准的咳嗽分类标准不一致、一些行业标准与临床丰富的咳嗽证型相脱节等,拟通过对咳嗽当代国标、中西医各类标准或指南、教材、临床报道、古代医籍等开展系统的理论研究,修订咳嗽辨证论治标准,丰富相关中医基础理论。方法(1)对我国现行涉及咳嗽的4类标准开展研究: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包括:疾病国标、证候国标、治法国标。2)中医药行业标准,包括: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医内科学教材、西医行业标准中的中医内容。3)中西医结合行业标准。4)西医咳嗽诊疗指南。(2)对2015年至2017年的3000篇临床文献的比较与研究,了解近年来临床咳嗽辨证论治的现状。(3)对历代代表性中医药古籍文献有关咳嗽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整理和研究。(4)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制定咳嗽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标准。结果(1)对我国现行涉及咳嗽的4类标准研究发现:1)97版中医国标内容丰富而详实,但存在病证名分类不一致、疾病与证候术语分开、证候国标与治法国标所对应的证候不匹配、不同证候采用了类似的治法的问题。2)中医药行业标准存在的问题是一些标准内容前后不衔接,所纳入证候内容数量不足(在7~9个之间,合并后仅计15个),与国标56个证候有着很大的差距,难以对应临床复杂的常见证候。3)中西医结合标准与之前另两类标准比较,存在的问题仍是常见证候部分缺失、证候命名标准不一、一些病证的脏腑重点不在肺脏等问题。通过对以上标准的比较、汇总,可以获得相对完整的咳嗽常见证候。而这一研究结果,会优于各资料来源原有的标准,更具代表性和完整性。(2)对2015年至2017年的3000篇临床文献的比较与研究,发现临床文献所涉及咳嗽证候更加丰富,不但远远超出了若干中医药行业标准,还与以上所汇总的4类标准证候存在异同。综合临床报道,结合先前汇总的各类标准所涉证候,将相近者合并、重复者删除,获得95个证候。这较之以上行业标准,更贴近临床实际。(3)对历代代表性中医药文献有关咳嗽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整理和研究,选取了64本含有咳嗽专篇的代表性中医古籍作为咳嗽病证名的数据来源,汇总两千年来有关咳嗽同病异证的主要证候与处方用药,并对出现频次高的中药及其性味功效、中药分类及其出现频次、针对不同病症咳嗽治疗中药的频次等予以刻画。(4)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调整并制定了92个咳嗽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标准。该标准荟萃了以上3个文献源的辨证论治学术内容,引用了建国以来有关辨证论治研究的学术成果,为临床咳嗽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支持。结论通过对比研究,较为完整地继承了中医药行业对咳嗽辨证论治的经验和理论,有关理论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时代;同时,也准确揭示了既往一些标准和文献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咳嗽辨证论治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在充分吸收各类资料长处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辨证论治标准制定理论,制定了较为完备、实用的咳嗽辨证论治标准。本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即通过对咳嗽当代国标、中西医各类标准或指南、教材、临床报道等开展理论研究,进而对古医籍有关咳嗽相关文献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常见证候及其理法方药,对比和分析以上所有涉及咳嗽证候的异同,以及有关咳嗽的诊疗,将有助于制定符合临床实际、内容丰富且可行的咳嗽辨证论治标准方案,丰富相关中医基础理论。

刘丹妮[4](2019)在《芪丹复感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评价及对sIL-2R、TNF-α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特点是易反复发作、病程长且迁延难愈,严重者会并发其他疾病,使儿童生长发育受到不利影响。大多古代医家从虚论治本病,基于多年临床经验,结合“久病必瘀”的中医思想,导师王俊宏教授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提出益气活血运脾的治疗思路,创制芪丹复感颗粒。本课题针对气虚血瘀型复感儿,在非急性感染期运用芪丹复感颗粒治疗,并与玉屏风颗粒进行对照,观察是否能降低发病次数、缩短病程、控制急性感染期病情及症状,改善非急性感染期气虚血瘀证候等。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有关,本课题引入“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个实验室指标,初步探索芪丹复感颗粒作用机理,为气虚血瘀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广泛推广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病例来源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门诊的2-14岁RRTI气虚血瘀证患儿,共纳入5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芪丹复感颗粒口服,对照组予玉屏风颗粒口服,疗程均为8周,随访6个月,共脱落4例,最后完成51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24例),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呼吸道感染次数、病程、病种、症状和中医证候等情况,检测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sIL-2R和血清TNF-α水平,通过统计分析,客观评价芪丹复感颗粒的临床疗效,初步探索其作用靶点。研究结果:(1)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的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情比较:经组内比较,治疗组、对照组各项病情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在发病次数、病程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病种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3)呼吸道症状比较:经组内比较,治疗组、对照组各项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在改善鼻塞流涕、咽红肿痛、咳嗽咳痰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发热症状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4)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的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对sIL-2R、TNF-α的影响:经组间比较,治疗组患儿血清sIL-2R、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研究结论:芪丹复感颗粒能有效改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病程、病种及各项呼吸道症状,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患儿的中医证候,经初步探索发现芪丹复感颗粒可能通过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sIL-2R、TNF-α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获得疗效。结合以往课题研究及门诊长期使用,芪丹复感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明确,可进一步研发及推广应用。

胡健[5](2019)在《中药离子导入联合六味补气颗粒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联合六味补气颗粒对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痰瘀阻肺证患者急性加重次数、中医证候学积分、生存质量评估量表(CAT评分)、肺功能及外周血清中IL-10、IL-17、TNF-α、VEGF的影响,初步探讨中药离子导入联合六味补气颗粒治疗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痰瘀阻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从三所卫生医疗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及三里庵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筛选的80例符合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痰瘀阻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微克/250微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导入和六味补气颗粒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再继续观察随访10个月直至本次研究结束,时间共计12个月。2.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中医证候学积分、肺功能、CAT评分的变化以及通过ELISA法测定外周血清中IL-10、IL-17、TNF-α、VEGF的水平变化。观察患者治疗前1年及治疗开始后1年的急性加重次数的改变。结果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80例,脱落7例,有效研究病例共73例,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职业环境、居住环境、受教育程度、危险因素暴露史及病情严重程度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对急性加重次数的影响。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急性加重次数均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有效;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有效2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4.86%,两组经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更大(P<0.05)。单项中医证候积分中,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各项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舌质、畏寒肢冷、自汗及腰膝酸冷积分治疗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各项证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除气短、喘息两项证候积分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余证候积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对肺功能的影响。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FEV1%pred及FEV1/FVC%较治疗前有轻度下降,治疗组FEV1%pred及FEV1/FVC%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对CAT评分的影响。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CAT评分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AT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IL-10水平表达均升高,IL-17、TNF-α、VEGF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药离子导入联合六味补气颗粒口服治疗能减少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痰瘀阻肺证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延缓肺功能下降趋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中药离子导入联合六味补气颗粒口服治疗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痰瘀阻肺证患者,可显着提高患者体内IL-10水平,降低IL-17、TNF-α、VEGF的水平;3.中药离子导入联合六味补气颗粒口服治疗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痰瘀阻肺证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李昂[6](2019)在《基于Meta分析的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评价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类汤剂的临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Meta分析对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全面、系统的检索,收集相关临床试验,按照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MOOSE声明的推荐意见进行质量评分。运用RevMan5.3和Open Meta Analyst3.13软件分别进行对照试验Meta分析和单臂试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Meta分析,将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类汤剂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与常规西药比较,计算其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2.文献研究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整合与统计分析,包括对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类汤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的总结和对相关临床试验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将二陈汤加减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和温胆汤加减方作为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1.二陈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共检索到288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23个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干预组为单用中药治疗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干预组为中药联用西药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加权后,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1‰,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是否联用西药、半夏剂量是否大于9g或10g、处方中是否含有除半夏外的有毒中药和不同半夏品种无关。二陈汤加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高血脂、二型糖尿病和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时,其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常规西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时,两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单独应用二陈汤加减方,以发生了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和嗜睡乏力居多,也会发生腹泻、纳差、皮疹、便秘等不良反应/事件。二陈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时,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为西药或中成药说明书标注或研究表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应用二陈汤加减方辅助西药治疗,能够减少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但有可能增加腹泻、纳差的发生风险。2.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共检索到491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51个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和眩晕时,干预组为单用中药治疗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为中药联用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头痛时,无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加权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眩晕和头痛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6‰。、16‰、42‰,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较小,且发生率与是否联用西药、处方中是否含有除半夏外的有毒中药无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眩晕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是否大于1Og无关。单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以发生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事件和头晕头痛居多,也会发生嗜睡乏力、口干口苦、盗汗等不良反应。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时,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为西药或中成药说明书标注或研究表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辅助西药治疗,能够减少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但有可能增加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头晕头痛、乏力、皮疹、咳嗽的发生风险。3.温胆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共检索到988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83个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无论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但有增加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失眠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于西药,但有增加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温胆汤加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无论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在治疗精神类疾病时,对于锥体外系反应、失眠这两类不良反应/事件,无论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对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嗜睡乏力、头晕头痛、口干和肝功异常,单用温胆汤加减方组与对照组的这几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联合西药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西药对照组。加权后,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失眠和消化系统疾病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17‰,19‰,发生率与是否联用西药无关。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失眠时,半夏剂量为9g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于剂量为10g的发生率;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半夏剂量是否大于9g或1Og无关。单用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室性早搏、失眠、胃溃疡、纤维肌痛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和躯体化障碍时,常发生了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也发生了口干、头晕头痛、口干、眼涩、皮疹和面部潮红等反应;治疗精神类疾病时,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以失眠最多,也发生口干、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温胆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时,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为西药或中成药说明书标注或研究表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应用温胆汤加减方辅助西药治疗,能够减少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但有可能增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失眠、口干、皮疹、咳嗽和低血糖的发生风险。4.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共检索到145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37个临床试验研究,均治疗高血压。结果显示,治疗高血压时,对于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论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均小于对照组。无论对照组是何种治疗方案,单用中药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加权后,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治疗高血压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8‰,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是否联用西药、半夏剂量是否大于10g及半夏品种无关。单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治疗高血压时,会发生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嗜睡乏力、口干、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时,所有不良反应/事件为西药或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辅助西药治疗,能够减少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但有可能增加胃肠道不适的发生风险。研究结论基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数据,二陈汤加减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和温胆汤加减方有良好的安全性,治疗精神类疾病时,应用温胆汤加减方能显着减少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中西药联用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风险,但温胆汤治疗失眠和心脑血管疾病时,应注意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失眠时,半夏剂量应尽量不大于9g。应用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时,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口干、眼涩等伤津症状和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等心脏毒性反应,有可能是半夏导致的,但症状均较轻。在应用祛痰剂之前要进行辨证,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观察疾病病情的变化,也要观察证型的变化,及时调整方剂组成及药物用量,避免伤津伤脾胃。

郑林洁[7](2017)在《泸州地区支气管扩张症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总结泸州地区支气管扩张症(以下简称支扩)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支扩的防治提供循证学依据,同时为制定及优化临床路径提供思路。方法:用EXCEL制定信息采集表,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利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查询,检索出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出院诊断为支扩的泸州本地患者,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节气、病程、既往史及合并疾病、临床症状、肺功能、痰培养、抗生素使用、中医病名、证型和病性分布规律及首剂中药方剂使用等临床资料。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定性资料用构成比(%)进行描述,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定量资料采用SX?进行统计描述,用方差分析进行检验,多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SNK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340例支扩患者中男性176例,女性164例,男女比例:1.07:1,≥60岁(老年)患者74.12%,平均年龄:65.45±12.98(岁),平均病程18.75±13.16(年),平均住院天数:10.34±5.53(天)。2、四季发病分布规律:春季组89例,夏季组89例,秋季组86例,冬季组76例。3、主要症状:咳嗽87.35%,咳痰73.82%,呼吸困难53.82%,咯血23.53%,发热9.41%,胸痛2.35%。4、既往史及合并疾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1.76%,既往有陈旧性肺结核13.24%、类风湿性关节炎1.18%、麻疹0.88%、反流性食管炎0.59%、鼻窦炎0.29%。4、痰培养及抗生素使用:153例患者行痰培养检查,39例痰培养阳性,其中71.79%为革兰阴性菌,20.52%为真菌。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为59.62%。抗生素哌拉西林舒巴坦使用率为58.86%。5、中医病名:排前十位的命名为:肺络张(32.75%),肺胀(30.51%),咯血(9.71%),肺咳(8.63%),哮病(6.48%),(风温)肺热病(4.73%),肺积(2.12%),肺痈(1.53%),悬饮(1.19%),肺痨(0.88%)。6、中医证型及病性分析:痰热蕴肺(56.48%),痰浊阻肺(7.66%),热哮(4.42%),痰热蕴肺、气虚血瘀(4.13%),肺肾亏虚(4.13%),肺脾两虚(2.07%),痰热蕴肺、热伤血络(2.07%),热伤血络(2.07%),痰瘀阻肺(1.47%),肺脾气虚(1.18%),风热犯肺(1.18%)。实证者272例,虚证者36例,虚实夹杂者32例。8、中药方剂:340例患者中共有337例患者服用中药方剂,使用频次为:桑白皮汤(37.39%),芩连温胆汤(7.42%),清金化痰汤(5.93%),二陈汤(5.04%),定喘汤(4.75%),温胆汤(4.75%),金水六君煎(4.15%),千金苇茎汤(2.37%),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2.37%),参苓白术散(2.08%)。结论:1、本研究中支扩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且以老年患者为主。2、支扩以春夏秋三季发病居多。3、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支扩患者的症状表现不典型。4、c0pd是支扩最常见合并疾病,二者相互影响,加重疾病损害。既往患有肺结核、恶性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麻疹、反流性食管炎、鼻窦炎等相关易感因素的支扩患者,要注重病因排查。5、痰培养阳性率低,标本培养阳性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又以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最高,在没有药敏结果前,可经验性选择对革兰阴性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的广谱抗生素。真菌感染逐年上升,成为支扩急性期致病菌之一。6、中医病名及证型诊断缺乏统一标准,本研究中泸州地区支扩住院患者以痰热蕴肺最多见,并以实证居多,瘀证、虚症多见于老年患者。在中药方剂上以清热化痰类方药使用频次最多,其中桑白皮汤可作为痰热蕴肺型支扩的经验方运用。

高琴[8](2017)在《赵历军教授运用二陈汤加味治疗小儿内科疾病临床经验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陈汤源自《太平惠民合剂局方》,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用于治疗痰饮证。历代医家对二陈汤的运用十分广泛,涉及内、外、妇、儿各个方面。并出现了诸多二陈汤的类方,运用于与痰湿有关的各个方面。基于二陈汤理气和中的功效及脾胃之气在人体气机中的重要作用,导师在二陈汤燥湿化痰的基础上,运用其调畅脾胃气机的功效治疗与脾胃气机失调相关的小儿内科疾病,取得良好效果。气机是人体生命活动最根本的运动形式,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均有赖于其脏腑气机的正常运行。而脾胃同处于中焦,共同构成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之气,升降相因,平衡斡旋着人体各脏腑气机的上下升降。脾胃自身的运纳相得、燥湿相济也是以脾胃之气的升降相因为根本。导师辨证施治,以二陈汤调畅脾胃气机、随证加减。从整体论治,注重顾护脾胃。根据小儿稚阴未长,阴常不足,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生理病理特点先证而治,既病防变,注意护阴,并注重小儿疾病的预防调护,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崔二旗,马苗林,冯斌[9](2016)在《玉屏风散合金水六君煎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肾两虚证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合金水六君煎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脾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6例RRTI脾肾两虚证患儿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各58例。西医组采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1粒·d-1,空腹口服,连用10 d,停20 d后再服,3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补充维生素D、钙、铁、锌等。中医组采用玉屏风散合金水六君煎加减内服,57岁,40 m L·次-1,3次·d-1;810岁,60 m L·次-1,3次·d-1;≥11岁,80 m L·次-1,3次·d-1。疗程:连续服用3个月,随访12个月。记录12个月内的呼吸道感染次数,每次发病持续的时间及发病情况,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水平,治疗前后脾肾两虚证证候评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中医组治愈率为37.93%,高于西医组的24.1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7,P>0.05);中医组有效率为91.38%,高于西医组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8,P<0.05);在12个月内,中医组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每次发病持续的时间短于对照组,病情程度轻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中医组CD3+、CD4+和CD4+/CD8+均高于西医组,CD8+低于西医组,Ig G、Ig A、Ig M水平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评分均显着下降,中医组证候评分低于西医组(P<0.01)。结论:玉屏风散合金水六君煎加减治疗RRTI脾肾两虚证患者,能减少呼吸道感染发作的次数与病情程度,降低证候评分,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显着,无不良反应。

黄美芬[10](2016)在《平喘咳外敷散内外合治小儿哮喘发作期咳喘证的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收集、整理王力宁教授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咳喘证的经验,验证平喘咳外敷散内外合治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止咳平喘的有效性,为深入挖掘研究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喘的经验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跟师临诊、原始病历记录扫描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符合哮喘发作期诊断并有咳喘证候的病例进行数据采集整理。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2、3、6天主要证候的积分,统计主要证候积分减分率,以评价平喘咳外敷散内外合治小儿哮喘发作期咳喘证的疗效及时效;记录未应用雾化吸疗与应用雾化吸疗的这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2、3、6天主要证候的积分,统计主要证候积分减分率,比较两者改善主要证候方面有无差异。结果:从研究中得出应用平喘咳外敷散内外合治小儿咳喘的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第1天咳喘患儿的气喘症状缓解,咳嗽、痰鸣症状改善不显着。治疗后第2、3天咳嗽、气喘、痰鸣症状均有改善,气喘症状改善优于咳嗽、痰鸣症状的改善,咳嗽症状的改善明着于痰鸣症状(P<0.05)。治疗后第6天咳嗽、气喘、痰鸣、哮鸣音证候均有改善,气喘、哮鸣音证候改善无明显差异,气喘、哮鸣音证候改善优于咳嗽、痰鸣症状的改善,痰鸣症状的改善较慢(P<0.05)。未应用雾化吸疗与应用雾化吸疗的这两组患儿,治疗前咳嗽、气喘、痰鸣症状的积分无显着差异(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6天,应用雾化吸疗与未应用雾化吸疗的患儿咳嗽、痰鸣、气喘症状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喘咳外敷散穴位贴敷合麻杏二陈汤内外合治疗法止咳平喘的疗效显着,且平喘作用起效较快,是临床上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咳喘证的有效方法。

二、金水六君煎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6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水六君煎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64例(论文提纲范文)

(1)麦门冬汤方证研究及方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麦门冬汤现代临床运用
    2. 麦门冬汤药理研究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麦门冬汤古代文献及方证研究
    第一节 麦门冬汤出处及相关条文研究
        1 麦门冬汤出处及沿革
        2 《金匮要略》《金匮玉函经》《桂林古本伤寒论》所载麦门冬汤条文
        3 《肘后备急方》所引麦门冬汤条文
        4 《备急千金要方》所引麦门冬汤条文
        5 《外台密要》所引麦门冬汤条文
        6 《圣济总录》所引麦门冬汤条文
    第二节 麦门冬汤历代医家注解
        1 麦门冬汤方义分析
        1.1 论滋养肺胃气津
        1.2 论调畅上下枢机
        1.3 论壮水收逆下气
    第三节 麦门冬汤方证补充及方药加减运用
        1 麦门冬汤方证补充
        2 麦门冬汤方药加减运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6 设计方案
        7 资料整理方法
        8 技术路线图
    第二节 临床资料和研究结果
        1 病名统计分析
        2 症状统计分析
        3 舌象及脉象统计分析
        4 痰象统计分析
        5 性别、年龄统计分析
        6 二便统计分析
        7 方药统计分析
    第三节 研究讨论
    第四节 课题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金水六君煎历史沿革和处方考证(论文提纲范文)

1 处方历史沿革
2 药材基原与炮制
    2.1 药材基原
    2.2 饮片炮制
    2.3 诸药在方剂中的作用
3 处方剂量考证
4 煎服法考证
5 临床应用
    5.1 传统功能主治
    5.2 现代临床应用
6 讨论

(3)咳嗽证治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专有名词英文缩写中英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中西医对咳嗽的认识及诊疗现状
    1.1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及诊疗现状
    1.2 西医对咳嗽的认识及诊疗现状
    1.3 存在问题
2 与咳嗽相关行业标准的现状与比较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1.1 疾病国标
        2.1.2 证候国标
        2.1.3 治法国标
    2.2 中医药行业标准
        2.2.1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行标)
        2.2.2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2008会标)
        2.2.3 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1会标)
        2.2.4 中医内科学(2013教材)
        2.2.5 中西医结合行业标准(2016西医会标)
        2.2.6 不同行业标准的比较与分析
        2.2.7 若干中医行业标准与国标比较
    2.3 中西医结合标准
        2.3.1 普通感冒
        2.3.2 流行性感冒
        2.3.3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2.3.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2.3.5 肺脓肿
        2.3.6 肺结核
        2.3.7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2.3.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3.9 支气管扩张
        2.3.10 肺心病
        2.3.11 肺癌
        2.3.12 对比与分析
    2.4 西医咳嗽诊疗指南
        2.4.1 咳嗽分类
        2.4.2 不同类型咳嗽分类的变化
        2.4.3 诊断程序
        2.4.4 治疗方案
    2.5 分析与建议
        2.5.1 两个标准病种纳入异同的分析与建议
        2.5.2 对于咳嗽相关标准制定的建议
3 当代临床咳嗽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3.1 当代临床咳嗽文献的现状
    3.2 近年3000篇文献分析
    3.3 相似疾病比较
    3.4 报道所涉及西医疾病与其对应的中医证候
    3.5 近年报道所涉病种与有关行业标准比较
    3.6 近年报道所涉证候与有关行业标准比较
    3.7 分析与建议
4 历代中医古籍中咳嗽及其论治理论的整理与分析
    4.1 历代中医代表性文献有关咳嗽分类的研究
        4.1.1 历代咳嗽名整理
        4.1.2 历代咳嗽名分类
        4.1.3 历代咳嗽名分析
        4.1.4 分析与建议
    4.2 历代中医咳嗽用药及其特点的研究
        4.2.1 高频次中药及其性味功效
        4.2.2 中药分类及其频次
        4.2.3 古方用药按治法分类统计
        4.2.4 古方用药按病证分类统计
    4.3 分析与建议
5 咳嗽辨证论治方法的构建
    5.1 辨病论治
        5.1.1 咳嗽常见疾病的西医诊疗
        5.1.2 咳嗽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
        5.1.3 分析与建议
    5.2 辨证论治
        5.2.1 咳嗽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5.2.2 急性咳嗽
        5.2.3 亚急性咳嗽
        5.2.4 慢性咳嗽
    5.3 对症治疗
        5.3.1 西医对症治疗
        5.3.2 中医对症治疗
    5.4 分析与建议
        5.4.1 辨病论治
        5.4.2 辨证论治
        5.4.3 对症治疗
6 讨论
    6.1 现状与存在问题
    6.2 相关国标和行业标准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
        6.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6.2.2 中医药行业标准
        6.2.3 中西医结合标准
        6.2.4 西医咳嗽诊疗指南
    6.3 临床报道与不同咳嗽标准存在的差异与比较分析
    6.4 对古典文献检索与比对的结果
    6.5 整理和完善咳嗽辨证论治标准的必要性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全文) 基于中医古籍文献的咳嗽证治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二、已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全文)
    三、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摘要)及参加会议情况

(4)芪丹复感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评价及对sIL-2R、TNF-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传统医学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概述
        1 反复呼吸道感染在古代文献中的论述
        2 现代中医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探讨
        3 现代中医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反复呼吸道感染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调查
        2 发病机理及易感因素
        3 现代医学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4 疗效评定标准
        5 治疗方案
        6 统计学分析
    二、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临床疗效分析
        3 实验室指标sIL-2R、TNF-α研究结果
    三、讨论
        1 从气虚血瘀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理论基础
        2 芪丹复感颗粒组方及药味分析
        3 芪丹复感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
        4 sIL-2R、TNF-α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5 芪丹复感颗粒对复感儿血清sIL-2R、TNF-α的影响
    四、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中药离子导入联合六味补气颗粒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西医诊断标准、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及分期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与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研究中出现急性加重或不良反应的处理
    2.4 合并用药及禁用药规定
    2.5 观测指标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学要求
    2.8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两组治疗前后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单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6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
    3.7 两组治疗前后CAT评分比较
    3.8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3.9 安全指标及不良反应
4 讨论
    4.1 祖国医学对COPD稳定期的认识
    4.2 现代医学对COPD稳定期的认识
    4.3 对COPD稳定期的治疗
    4.4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COPD稳定期依据及方药分析
    4.5 六味补气颗粒治疗COPD稳定期依据及方药分析
    4.6 血清学指标选择依据
    4.7 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6)基于Meta分析的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半夏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综述二 含半夏的祛痰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介绍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一、二陈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文献纳入及其基本特征
        3. 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4. 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其他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5. 二陈汤加减方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分析
        6. 讨论
    二、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文献纳入及其基本特征
        3.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4.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眩晕的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5.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头痛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6.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脑梗塞、脑卒中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析
        7.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分析
        8. 讨论
    三、温胆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文献纳入及其基本特征
        3.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4.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失眠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5.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6.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精神类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7.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其他疾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析
        8. 温胆汤加减方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分析
        9. 讨论
    四、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泸州地区支气管扩张症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咯词对照表
致谢
支气管扩张症的西医治疗研究概况(综述)
    参考文献

(8)赵历军教授运用二陈汤加味治疗小儿内科疾病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二陈汤的形成与发展
    1.1 二陈汤的溯源
    1.2 二陈汤方药分析
    1.3 二陈汤的继承与发展
2.赵历军教授运用二陈汤加味的论治思想
    2.1 论脾胃气机
    2.2 整体论治
    2.3 顾护脾胃
    2.4 结合小儿病理生理特点论治
3.典型病例举隅
    3.1 哮喘
    3.2 呃逆
    3.3 腹痛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玉屏风散合金水六君煎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肾两虚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2.1.2脾肾两虚证诊断标准[5]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治疗方法
    1.6 观察指标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g G、Ig A、Ig M水平和脾肾两虚证评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10)平喘咳外敷散内外合治小儿哮喘发作期咳喘证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小儿咳喘的研究
    2 西医对小儿咳喘的研究
第二部分 平喘咳外敷散内外合治小儿哮喘发作期咳喘证的疗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3 入选病例基本情况
    4 治疗用药情况
    5 观察指标
    6 治疗结果
    7 小结
    8 讨论
    9 存在问题和展望
第三部分 典型病案
    病案一:支气管哮喘
    病案二:咳嗽变异性哮喘
    病案三:支气管哮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小儿咳喘中医外治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 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金水六君煎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6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麦门冬汤方证研究及方药规律分析[D]. 陈逸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金水六君煎历史沿革和处方考证[J]. 倪凤燕,陈莎,郭丛,邸继鹏,刘艳,刘安. 中国现代中药, 2021(05)
  • [3]咳嗽证治理论研究[D]. 侯玉.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芪丹复感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评价及对sIL-2R、TNF-α的影响[D]. 刘丹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5]中药离子导入联合六味补气颗粒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研究[D]. 胡健.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基于Meta分析的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D]. 李昂.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7]泸州地区支气管扩张症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 郑林洁. 西南医科大学, 2017(01)
  • [8]赵历军教授运用二陈汤加味治疗小儿内科疾病临床经验总结[D]. 高琴.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7(02)
  • [9]玉屏风散合金水六君煎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肾两虚证临床研究[J]. 崔二旗,马苗林,冯斌. 河南中医, 2016(08)
  • [10]平喘咳外敷散内外合治小儿哮喘发作期咳喘证的疗效研究[D]. 黄美芬.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金水六君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64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