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传播速度更快

艾滋病传播速度更快

一、艾滋病传播速度又快了(论文文献综述)

李云蕾[1](2020)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东乡县“XX中学”为个案》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青少年自杀、校园暴力事件和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其中青少年自杀率和犯罪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生命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当前学校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阵地,而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发现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本身具有着实施生命教育的巨大优势。因此,笔者以东乡县“XX中学”为个案,开展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先采用文献法,查阅、收集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了生命教育的内涵、国内外生命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之后结合研究校教师的访谈结果,分析了学校的生命教育现状。依据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生命安全、生命健康、生命情感与态度、生命价值与意义四个维度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挖掘、整理教材中关于生命教育的素材。之后以教材为载体,在遵循高中生物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在笔者自己的生物课堂中对上述内容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实践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调查。最后梳理和归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建议。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总结如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做法切实可行,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本次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1)教师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制约了生命教育的开展;(2)个别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态度不端正;(3)生命教育的前期准备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4)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时间和深度不好掌握;(5)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单一。基于笔者的实践经历和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对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水平;(2)培养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兴趣;(3)整合生物学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内容;(4)将生命教育与生物学课堂高度融合;(5)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生命教育。

白敏[2](2018)在《《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话语变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自1981年艾滋病在美国被第一次发现之后,此病在短时间内蔓延全球,成为重大传染性疾病之一。有学者将此病比喻成“二十世纪的黑死病”,自发现到现在,此病对人类的威胁依然有增无减。在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日作为“世界艾滋病日”,目的在于增加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更好的实现该病的防治。艾滋病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艾滋病病毒并不能直接致死,而是通过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让人体失去免疫能力,继而失去抵抗力,导致各种病毒、病原体可以轻而易举的侵入身体,感染诸如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最后导致死亡。并且目前就全球的医疗科学水平来说,并不能对艾滋病进行根治。艾滋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人类生命与特定的生活形态。事实上,艾滋病不再只是一种疾病,艾滋病议题同样也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法律等多方面、多层次领域。面对如此重大的社会性议题,艾滋病应该如何被新闻媒体报道。曾担任联合国艾滋病署全球总裁的彼得·彼澳特曾说“记者可以比医生挽救更多的生命”。因为社会公众对于艾滋病的认知被新闻报道的方式和内容影响着,再加上艾滋病的传染性与不可治愈性,有关于艾滋病传播与防治的每一个细节和知识点都是社会公众迫切想要了解的内容。在中国,艾滋病的传染人数也在不断攀升,面对日益严重的艾滋病传染现状,中国的媒体该如何报道艾滋病相关议题的新闻,通过媒介传播达到有效防治艾滋病的目的,这是很多媒体都面临的问题。本文将选取《人民日报》在1988-2017这29年间的“世界艾滋病日”当天以艾滋病为报道主题的新闻报道为样本,主要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选取的样本进行深度解读,从中发现该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艾滋病报道的话语特征,并且进行原因分析。本文的重点章节为第四章第五章,在第四章中分时期分阶段结合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得出了三个时期的话语特征,在第五章中通过外因与内因相结合,分析了话语变迁的原因,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杜令通[3](2017)在《NGO参与云南艾滋病防治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实践证明,NGO已成为预防和治理艾滋病疫情的重要组成力量。自中国大陆在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至今,艾滋病疫情发展一天比一天严重,艾滋病病毒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影响人类健康和全球社会公共管理问题的重要因素,防艾形势异常严峻。随着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各个国家都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治理格局日趋凸显。政府部门有限的管理能力和社会资源已无法有效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及民众需求,政府急切需要NGO来帮其维护市场和社会秩序,以减少政府的社会管理成本,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云南省作为全国艾滋病疫情的重灾区,NGO参与防艾领域必然成为社会公共治理的趋势和要求。本文立足市场失灵和志愿者失灵等非营利组织理论,研究和分析NGO参与云南艾滋病防治工作,采用了实地调研、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甄选了在云南防艾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云南戴托普药物依赖治疗康复中心、昆明行为与健康研究中心及云南平行等11家NGO,同时还走访了云南性病艾滋病协会和省防艾局等政府管理部门,利用大量鲜活的NGO参与防艾工作实例,理清了参与成果,找到了存在的问题,并梳理问题和原因。最后,通过借鉴国内外NGO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和启示,结合本人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对策和建议。为能够进一步完善云南以政府为主导和社会组织辅助参与的防治艾滋病工作格局,减少艾滋,遏制艾滋,提高公共治理水平和能力。本文的创新之处是从非营利组织理论入手研究,通过问卷和走访调研分析了NGO参与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以及找到了存在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这些研究结论比较符合新形势下开展艾滋病预防的客观发展规律,可操作性强,价值高。

王志辉[4](2017)在《我国西南边疆社会治理精细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快速而复杂的中国社会变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云南、广西、西藏这三大陆地边疆省区,由于受自然、地理、宗教、文化、历史、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非常滞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且社会发育不足,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西南边疆地区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公平正义一定程度流失,社会心理失衡加剧,社会行为失范增多,社会矛盾聚集,毒品问题、艾滋问题、跨境婚姻问题、跨境赌博等社会问题凸显,社会群体性事件增多。这对西南边疆的和谐与稳定带来巨大挑战,严重制约着西南边疆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和边疆的巩固,而且对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国家的安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带来巨大挑战。且随着社会结构分化加速,西南边疆利益需求更加多元,过去粗放式、经验式的社会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立足西南边疆的特殊性,深入分析西南边疆社会治理精细化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推进西南边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精细化的具体举措,意义十分重大。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广泛收集、整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主要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按照“为什么”和“怎么样”的思路,来回答“我国西南边疆社会治理精细化”这个研究主题。论文共分五章,前三章从基本理论阐述、西南边疆地理、历史、文化、经济、民族等特殊生态环境及其社会治理精细化面临的主要挑战等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要推进”。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分析了推进西南边疆社会治理体系精细化和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精细化的具体路径,回答了“怎么样推进”,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结构。只有在立足西南边疆特殊生态环境、深入掌握推进西南边疆社会治理精细化面临的巨大挑战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推进西南边疆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精细化的具体而切实可行的路径,才能构建起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而实现西南边疆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刘媛媛[5](2014)在《山东省两城市中低档女性性工作者行为特征、HIV/STIs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山东省两城市中低档女性性工作者HIV、梅毒及HSV-2的血清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2.探索中低档女性性工作者人群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与普通嫖客、熟客和固定性伴的安全套使用情况及饮酒、吸烟、吸毒等高危行为;3.客观、全面分析HIV在中低档女性性工作者中的流行形势,为今后控制HIV的流行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干预和为政府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4.以本次调查为契机,巩固当地疾控中心与场所老板的联系和信任关系,为今后干预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方法2012年5-8月,选择济南历城区和德州德城区的中低档娱乐场所,对从业的女性性工作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采取多级抽样,即先分层,后整群的抽样方法。外展人员联系场所老板,在合适时间进入场所,选择封闭安静的房间,签订知情同意书后,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调查结束后,由采样人员抽取5ml静脉血,放在低温箱里并尽快送至实验室备检。检测项目为HIV抗体、梅毒抗体和HSV-2抗体。使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核对校正,导入Excel对数据库进行逻辑核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583名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在18-60岁之间,年龄分布18-25岁年龄段占50.9%,平均年龄为27.34±6.73岁;民族以汉族为主,占86.8%;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64.3%;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占53.9%;户籍以外省为主,占58.7%(342/583);家庭以来自农村为主,占60.4%。2.在调查对象中,55.2%有人帮着联系客人;67.4%需要挣钱供养家人;每周工作6-7天的最多,占68.1%;平均每天接2-3个客人为主,占59.9%;每月接客的收入大多在3001-5000元之间,占51.3%;32.4%提供整晚服务。3.调查对象中,80.8%初次性行为年龄≥18岁;首次商业性行为以20-24岁之间为主,占45.1%;从事商业性行为时间以≥2年的为主,占62.6%;14.1%发生过肛交行为;52.8%发生过口交行为;吸烟饮酒的女性性工作者较多,52.5%目前吸烟,高达83.2%目前饮酒;承认吸过毒的只有9人,没有注射吸毒者。4.调查对象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问题掌握较好,对于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问题掌握较差,“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回答正确率最低,只有59.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吗”正确率次之,为71.9%。5.583名调查对象中,269名有固定性伴,在过去一年、最近一个月和最近一周与固定性伴安全套100%使用率分别为17.1%、20.8%和27.9%;413名有熟客,在过去一年、最近一个月和最近一周与熟客安全套100%使用率分别为33.4%、49.9%和61.55%;583名调查对象与普通嫖客在过去一年、最近一个月和最近一周安全套100%使用率较与固定性伴和熟客高,分别为53.7%、59.2%和66.9%;调查对象在与固定性伴、普通嫖客和熟客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100%使用率随时间的延长(从最近一周、最近一月到过去一年)均呈下降趋势。最近一个月调查对象与普通嫖客安全套100%使用率高于熟客、高于固定性伴。调查对象与普通嫖客100%使用安全套与城市、是否需要供养家人和单次性交易收费有关。与历城区相比,德城区的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低(OR=0.12,95%CI:0.08-0.20);与不需要供养家人者相比,需要供养家人者使用率低(OR=0.40,95%CI:0.25-0.64);与单次性交易收费≤50者相比,收费在51-200元者安全套使用率高(OR=2.13,95%CI:1.38-3.30)。调查对象与熟客100%使用安全套与城市、单次性交易收费、日接待客人数、艾滋病知识得分及是否吸烟有关。与历城区相比,德城区的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低(OR=0.26,95%CI:0.17-0.40);与单次性交易收费≤50者相比,收费在51-200元者使用率高(OR=2.17,95%CI:1.39-3.69);与艾滋病知识得分≤6者相比,得分>6者使用率高(OR=1.73,95%CI:1.09-2.77)。6.未发现HIV阳性者;检测出梅毒35例,感染率为6.0%;检测出HSV-2型108例,感染率为18.5%,其中历城区HSV-2感染率为26.8%,明显高于德城区的10.1%。回顾核查发现:历城区两个较大KTV近80%参与调查者感染HSV-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德城区梅毒感染率较历城区高(OR=2.36,95%CI:1.13-4.92),首次商业性行为≥25岁者HSV-2感染率较<20岁者高(OR=7.46,95%CI:3.29-16.90)。结论1.两城市中低档女性性工作者以18-25岁未婚的外省年轻女性为主,教育程度低,多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2.大多数女性性工作者需要赚钱养家;低档女性性工作者工作时间长、接客量多、收入少,更易受到艾滋病、性病的威胁,是重点关注人群。3.工作年限长,特别是“出列”后又“入列”的女性性工作者性行为方式更具危险性,应强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作用。4.吸烟、饮酒现象普遍存在,吸烟、饮酒对性行为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5.女性性工作者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认识不足,易产生孤立和歧视情绪;过去1年做过HIV抗体检测者只有37.6%,提示在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时,强调“检测即预防”的观念。6.女性性工作者性伴复杂,在面对不同性伴时安全套使用率有差异。与普通嫖客的安全套使用率高于熟客、与熟客高于固定性伴。提示继续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切实提高使用安全套的积极行为态度和意向。7.单次性交易收费低的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低,分层分析发现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多来源于路边店等低档场所,提示应针对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的特点,制作较为浅显易懂的宣传品,在推广使用安全套时侧重提高劝说使用安全套的技巧。8.HSV-2在历城区两个KTV场所里交叉感染并暴发流行,提示在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同样存在HIV暴发流行的可能性,应及早进行行为干预,预防HIV的流行刻不容缓。9.在HIV低流行地区,HIV抗体检测不敏感,梅毒和HCV抗体阳性率也较低,可以尝试将HSV-2抗体检测作为性病的指征性指标纳入监测范围。

陈荣武[6](2013)在《当代娼妓现象的生成与治理 ——以S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娼妓是一个以性为核心的社会现象,本文主要研究当代娼妓现象的生成与治理问题。本文根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逻辑主线,共设七章,这七章从总体框架上可归纳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即为第1章“导论”部分,对选题的意义、缘起、研究方法和研究样本的选取(S市)等进行了论述,同时概述娼妓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沿革。由于该项课题的敏感性给研究带来诸多难度和挑战,故论文的研究方法既具有社会学研究的共性方法,又有一定的独特性。第二部分为S市娼妓现象的历史与现状考察,下设两章内容,一是对S市20世纪50年代前的娼妓现象进行史考(兼略考改革开放-80、90年代的娼妓现象),一是对当下的S市娼妓现象进行实证考察。本篇重点是现状考察,也是本文对当代娼妓现象的“生成”(为什么会“死灰复燃”、为何如此存在与发展)和“治理”(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如何对待)问题进行研究的主要基础和依据。对历史的考察,是为了对娼妓现象进行时间维度的比较研究,并以史鉴今。第三部分为当代娼妓现象的生成逻辑,下设两章内容。通过对历史和现状的全面研究,提出当代娼妓现象“死灰复燃”与“何以可能”的重要社会机理:一是“社会转型”这个“无形的手”;一是“公共权力”这个“有形的手”,并分作两章的主题。第四部分为当代娼妓现象的社会治理,下设两章内容,主要论述娼妓现象社会治理的主要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观点、制度和实践,继而进一步论述当代娼妓现象社会治理的政策选择问题。论文设计第四部分,主要基于一种思想认识,即社会学研究要担当思考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问题的责任和使命,试图针对娼妓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创见。本文的研究从逻辑上基本是如上展开和推进的。研究的基础是对S市娼妓现象“是什么”(特别在当下)的事实描述,这也是课题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本文通过近2年的时间(不包括之前即2003-2004年期间的研究)对S市A、B、C三个行政区进行入场实证调研,对S市娼妓现象进行了总结性的描述和推论,并得出S市娼妓现象的特点和衍变趋势,如以性出卖者为主体的女性性的资本化、阶层化、私权化以及性交易的网络化、国际化等等。在S市娼妓现象的近代历史和当今现状的考察中,发现娼妓现象和社会转型、公共权力之间存在必然性的逻辑关联,论文对社会转型背景下价值观嬗变、社会流动、性文化衍变、信息化以及公共权力等与s市娼妓现象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充分论证,结合数据和实例提出导致当代S市娼妓现象“死灰复燃”、“繁荣娼盛”、“何去何从”的重要因素。在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如何对待娼妓(治理问题)研究中,通过论证提出“娼妓不宜合法化”的观点,要通过进一步强化公共权力的干预、顶层政策设计、建立多元治理机制和“文化治娼”等的途径来解决当下的娼妓现象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论文在导论有关文献述评中阐述了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缺陷与不足。论文试图突破这些问题,达到通过研究有所创新的目的。本论文重要创新之处除了对S市娼妓现象进行第一手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这项调查研究工作十分艰难)及得出的结论(以及对近代S市娼妓现象及其发展轨迹较为系统的考察和梳理),用社会事实来论证“社会转型”和“公共权力”和娼妓现象的逻辑关联,并从当下“和谐社会”语境的框架出发,对娼妓现象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其社会治理问题进行比较新颖的论述。可以说,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S市乃至我国娼妓现象研究的不足和缺陷。本论文研究的不足在于,从某个理论视角来深度研究当代娼妓现象或通过当代娼妓现象研究建构一种理论解释模型还需要在今后研究中继续努力,也期盼更多的学者加入该研究领域。

宋智超[7](2012)在《基于人工社会的流行病传播与控制仿真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人工社会是美国兰德公司于1991年为研究信息技术的社会冲击的影响提出的,它能够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一个虚拟的“实验室”,使社会学的研究也能够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这一方法为社会领域研究流行病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通过建立流行病传播的仿真模型,让模型在人工社会中进行传播。在流行病传播仿真的基础上,能够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流行病传播的基本规律,还可以在仿真中设置控制策略以观察控制策略的效果和作用,为实际传染病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基于人工社会的流行病传播研究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流行病传播研究只能通过对已有数据进行观察分析,而无法进行实际传播实验的缺陷,为流行病传播研究的验证和寻找优化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一个平台。本文对基于人工社会的流行病传播与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分析,人工社会主要由个体模型、交互规则模型和环境模型构成。根据复杂网络理论,论文分析了个体之间的接触关系网络模型。通过将接触关系分为强连接关系、一般连接关系和弱连接关系,利用复杂网络知识和接触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人工社会中的个体模型间关系网络的构建。通过对传统的流行病传播动力学模型的研究,结合流行病传播与控制仿真的需要构建了流行病传播的仿真模型。最后,利用人工社会和流行病传播仿真模型,进行了人工社会的流行病传播与控制仿真的研究,并以甲型H1N1流感为例针对不同策略下的疾病传播情况进行了实验,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贺文萍[8](2010)在《在危机中求发展:2009年非洲形势回顾》文中研究指明2009年非洲的政治和安全局势呈现稳中有乱的态势,局部安全局势有所逆转,一些国家还出现了政治骚乱。国际金融危机对非洲的负面影响开始呈现,非洲经济增长率大幅下滑,但非洲国家团结一心,用推进非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联合自强来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挑战。国际社会继续关注非洲,美国加强了对非外交的新攻势。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非关系逆势而上,继续向前发展,第四届中非合作论坛推出中非合作新八项举措。未来的中非关系将不仅是"又快又好",而且要"又好又快"。

贺文萍[9](2011)在《在危机中求发展:2009年非洲形势回顾》文中研究说明2009年非洲的政治和安全局势呈现稳中有乱的态势,局部安全局势有所逆转,一些国家还出现了政治骚乱。国际金融危机对非洲的负面影响开始呈现,非洲经济增长率大幅下滑,但非洲国家团结一心,用推进非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联合自强来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挑战。国际社会继续关注非洲,美国加强了对非外交的新攻势。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非关系逆势而上,继续向前发展,第四届中非合作论坛推出中非合作新八项举措。未来的中非关系将不仅是"又快又好",而且要"又好又快"。

许文慧[10](2010)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NGO参与问题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代,NGO是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而艾滋病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其预防和控制同样需要NGO的参与。更重要的是,世界上成功遏制艾滋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证明:艾滋病的防治中NGO的参与必不可少。我国目前正处于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时期。我国着名科学家钟南山、曾毅等22位两院院士联名向社会呼吁“艾滋病防治工作已成为与中华民族兴亡休戚相关的政治使命”。因此,本研究选择我国艾滋病的重灾区,同时也我国NGO发展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云南省为例,在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云南省NGO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现状、特点及所面临问题。吸收成功遏制艾滋病传播地区的先进经验,从政府和NGO自身的角度分别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我国NGO更好的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之中,使我国能更加有力的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分别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分析NGO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合理性及必要性。第三部分重点分析和探讨云南省NGO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在第四部分对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三个地区艾滋病防治中NGO的参与模式进行梳理和总结。最后,第五部分为促进NGO参与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出对策。

二、艾滋病传播速度又快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艾滋病传播速度又快了(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东乡县“XX中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2.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3.高中生物学进行生命教育的优势
        4.个人教学实践的反思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相关概念界定
        2.国内外生命教育的研究现状
        3.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研究实施
        1.现状调查的实施
        2.课堂实践研究的实施
        3.研究效果的调查
三、XX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生命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情况
    (二)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情况
    (三)教师对实施生命教育的建议
四、生物学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践
    (一)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
        3.有序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反馈调节原则
    (二)生物学必修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整理及实践过程
        1.必修1中生命教育的内容整理及实践
        2.必修2中生命教育的内容整理及实践
        3.必修3中生命教育的内容整理及实践
    (三)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案例呈现
        1.生命安全
        2.生命健康
        3.生命情感与态度
        4.生命价值与意义
五、生命教育实施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一)生命安全维度的调查分析
    (二)生命健康维度的调查分析
    (三)生命情感与态度维度的调查分析
    (四)生命价值与意义维度的调查分析
    (五)不同因素下的生命教育水平比较
六、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1.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做法切实可行
        2.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二)研究反思
        1.研究反思
        2.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高中生物学中生命教育实施后效果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学生学习活动等级量表
附录四 《拒绝毒品,健康成长》教学设计
附录五 《艾滋病——威胁人类的免疫缺陷病》教学设计
附录六 《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
附录七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教学设计

(2)《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话语变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理论综述
        一、健康传播理论
        二、话语分析理论
        三、艾滋病报道
第二章 《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样本界定与选取
    第一节 样本选取与分类
        一、样本界定
        二、抽样方法
        三、研究样本分类
    第二节 1988-2017《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样本分析
        一、报道数量
        二、报道版面
        三、报道体裁
        四、报道篇幅
        五、报道内容
第三章 《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话语分析
    第一节 宏观分析
        一、命题结构与新闻图示
    第二节 微观分析
        一、初期阶段(1988-1995年)的艾滋病报道话语分析
        二、过渡阶段(1995-2003年)的艾滋病报道话语分析
        三、成熟阶段(2003-2017年)的艾滋病报道话语分析
第四章 话语特征及原因
    第一节 起始阶段(1988-1995年)
        一、历史背景
        二、话语特征
    第二节 过渡阶段(1995-2003年)
        一、历史背景
        二、话语特征
    第三节 成熟阶段(2003-2017年)
        一、历史背景
        二、话语特征
第五章 《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话语变迁研究结论及变迁原因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话语变迁总体趋势
    第二节 话语变迁原因分析
        一、政治因素
        二、经济因素
        三、社会文化因素
        四、媒体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NGO参与云南艾滋病防治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NGO参与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和港澳地区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NGO有效参与防艾工作的思考
三、研究方法和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总体框架 第一章 NGO及防艾工作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NGO、艾滋病及其防治工作的相关概念
    一、NGO的含义、特征及分类
    二、艾滋病的概念、传播及预防
第二节 NGO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理论基础
    一、市场失灵让NGO介入防艾工作成为必然
    二、志愿失灵为NGO参与治理提供了工作空间 第二章 NGO参与云南省防艾工作实证分析
第一节 NGO在云南省防艾领域的总体发展情况
    一、NGO积极参与云南省防艾工作大局
    二、云南省防艾政策为NGO发展提供了历史舞台
    三、NGO参与防艾工作是公共治理进步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NGO参与云南省防艾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国内外NGO在云南省防艾领域工作情况
    二、重点研究11家防艾NGO及其具体工作
    三、对NGO在防艾领域取得的成绩研究分析情况 第三章 NGO参与云南省防艾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存在问题
    一、NGO面临着严峻的疫情形势和不完善的外部环境
    二、NGO机制不健全,工作能力低下
第二节 原因分析
    一、艾滋病疫情严峻对社会治理形成巨大挑战
    二、NGO自身工作能力低,难以做大做强 第四章 NGO参与防艾工作的经验和启示
第一节 美国在立法和资金上支持NGO参与
    一、通过立法推动防艾工作,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二、通过法律向相关卫生机构划拨资金用于支持NGO
第二节 澳大利亚在建立联盟和政府合作方面经验丰富
    一、NGO行为主动,建立联盟
    二、与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第三节 中国香港为NGO参与提供了天然土壤
    一、政府高度关注
    二、社会资助多元
    三、志愿者队伍庞大
    四、组织的自身能力较强
第四节 NGO参与防艾工作的启示
    一、取得公共管理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加强NGO组织之间的合作
    三、构建良好的防艾社会体系 第五章 NGO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对策分析
第一节 加强沟通,引起重视,改善外部环境
    一、统一思想认识,把NGO引入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到重要议程上来,切实防范和抵御艾滋病对社会民生的危害
    二、加强组织协调和统筹兼顾,NGO有效参与防艾大战
    三、强化建立项目监督管理机制,不忘初心,有始有终
    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立和完善科学有序的NGO参与防艾工作体系
第二节 提高NGO自身能力建设,突出专业性和有效性
    一、NGO要主动融入政府防艾工作大局,获取更大更多地支持
    二、建立NGO网络或联盟,抱团取暖,凝心聚力
    三、设立云南防艾NGO专项基金,强化资金来源,追寻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运行机制,规范运行规则,扶持防艾NGO做大做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我国西南边疆社会治理精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三、相关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第一章 西南边疆及其社会治理精细化
    一、社会治理
    二、社会治理精细化
    三、西南边疆社会治理精细化及其必要性
第二章 西南边疆社会治理的特殊环境
    一、自然地理条件相对恶劣
    二、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三、基础设施落后
    四、经济发展滞后
    五、民族和宗教问题复杂
    六、社会发育程度低
    七、教育和科技水平普遍偏低
    八、威胁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复杂
    九、社会治理体系不完善
    十、地缘政治环境复杂
第三章 西南边疆社会治理精细化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公平正义流失严重
    二、社会心理失衡普遍
    三、社会行为失范较多
    四、社会矛盾多发频发
    五、社会问题持续累积
    六、社会关系复杂尖锐
第四章 西南边疆社会治理体系精细化
    一、社会治理体制的合理化
    二、社会治理理念的现代化
    三、社会治理制度的完备化
    四、社会治理方式的科学化
第五章 西南边疆社会治理能力精细化
    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及其精细化
    二、平衡社会心理的能力及其精细化
    三、规范社会行为的能力及其精细化
    四、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及其精细化
    五、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及其精细化
    六、协调社会关系的能力及其精细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山东省两城市中低档女性性工作者行为特征、HIV/STIs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的定义及纳入标准 1.2
    调查点的设置及调查时间 1.3
    样本量的确定 1.4
    抽样方法 1.5
    调查方法及内容(知情同意) 1.6
    实验室检测及结果告知 1.7
    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 1.8
    质量控制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2.2
    一般工作性问题 2.3
    性行为、吸烟、饮酒、吸毒情况 2.4
    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接受干预情况 2.5
    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6
    HIV/梅毒/HSV-2
    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3.1
    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一般工作性问题 3.3
    性行为、吸烟、饮酒、吸毒情况 3.4
    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接受干预情况 3.5
    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6
    女性性工作者
    HIV、梅毒、HSV-2
    的感染状况 3.7
    以单次性交易收费和以场所分类定义女性性工作者的档次 3.8
    调查过程中的体会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结论 对策与建议 创新点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当代娼妓现象的生成与治理 ——以S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娼妓现象概述
        1.1.1 娼妓:以性为核心的社会现象
        1.1.2 娼妓概念的界定
        1.1.3 娼妓现象的历史沿革概略
    1.2 论题的提出
        1.2.1 论题提出的背景
        1.2.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 理论与文献综述
        1.3.1 国外性社会学理论
        1.3.2 国内性社会学理论
        1.3.3 娼妓现象研究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1.4.2 研究对象和样本的确立
第2章 20世纪50年代前的S市娼妓现象 #28——兼述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90年代S市娼妓现象发展态势
    2.1 S市20世纪50年代前娼妓发展史略考
    2.2 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前S市娼妓现象何以消亡
    2.3 改革开放以后:娼妓现象“死灰复燃”与“卷土重来”
第3章 当代S市娼妓现象的现状考察
    3.1 S市调研区域的确立
    3.2 S市娼妓现象的现状考察
        3.2.1 S市A区娼妓现象调查
        3.2.2 S市B区娟妓现象调查
        3.2.3 S市C区娼妓现象调查
    3.3 S市娼妓现象的主要特点
        3.3.1 性从业者和性交易规模庞大
        3.3.2 性买卖的“行话”:职业化和产业化
        3.3.3 S市娼妓的结构性特点
        3.3.4 S市性产业发展的特点
    3.4 S市娼妓现象的衍变趋势
        3.4.1 娼妓户籍的多样化趋势
        3.4.2 娼妓身份的多元化趋势
        3.4.3 年龄扩展化趋势
        3.4.4 文化高层化和阶层内部分化趋势
        3.4.5 网络化和虚拟化趋势
        3.4.6 国际化趋势
        3.4.7 同性性买卖的出现与增加趋势
第4章 社会转型:娼妓现象“死灰复燃”与“何以可能”
    4.1 社会转型:娼妓现象生成的“无形的手”
    4.2 价值观嬗变:信仰迷失中的“生理关注”与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
    4.3 社会流动:社会关系形态重构与转向陌生人社会
    4.4 性文化衍变:性传统规范趋于瓦解与“两性社会”趋于形成
    4.5 信息化:娼妓从业空间多维化与性交易形态多元化
第5章 公共权力:娼妓现象消涨存亡的重要推力
    5.1 公共权力:娼妓现象生成的“有形的手”
    5.2 影响当代娼妓现象的主要公共权力
    5.3 公共权力民主化进程中公民“性权力”和性文化权力的扩张
        5.3.1 当代社会公民“性权力”的“自觉”
        5.3.2 性民俗的自我建构与“性开放”
        5.3.3 性文化权力的扩张
第6章 娼妓现象社会治理的主要理论与实践
    6.1 娼妓现象与和谐社会关系的观点之争
    6.2 和谐社会视角下娼妓现象治理理论与主张
    6.3 发达国家和地区娼妓治理的制度与实践概略
        6.3.1 美国
        6.3.2 欧洲
        6.3.3 日本
        6.3.4 我国港台地区
第7章 当代娼妓现象社会治理的政策选择
    7.1 娼妓现象:社会问题与社会病态
    7.2 娼妓“合法化”问题之辨:娼妓不宜合法化
    7.3 当代娼妓现象社会治理的政策选择
        7.3.1 娼妓现象社会治理的目标与原则
        7.3.2 娼妓现象社会治理的政策建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卷内备考表

(7)基于人工社会的流行病传播与控制仿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构建人工社会的重要性
        1.1.3 基于人工社会的流行病传播与控制方法研究的重要意义
    1.2 相关的研究现状
        1.2.1 人工社会理论的发展现状
        1.2.2 流行病传播仿真研究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3.1 论文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1.3.2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复杂网络理论与传染病模型
    2.1 复杂网络理论
        2.1.1 复杂网络基本概念
        2.1.2 复杂网络模型
    2.2 传染病模型
        2.2.1 SIS 模型
        2.2.2 SIR 模型
        2.2.3 其他动力学传播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流行病传播与控制仿真的人工社会构建
    3.1 人工社会构成的分析
        3.1.1 面向流行病传播研究的人工社会建模原则
        3.1.2 人工社会智能体的个体模型设计
        3.1.3 接触关系
    3.2 接触关系生成方法
        3.2.1 接触关系生成分析
        3.2.2 接触关系网络建模方法
        3.2.3 接触关系网络建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流行病传播与控制仿真
    4.1 流行病传播与控制仿真的总体设计
        4.1.1 流行病传播过程建模
        4.1.2 流行病传播仿真模型
    4.2 甲型 H1N1 流感传播实验
        4.2.1 甲型 H1N1 流感传播模型设置
        4.2.2 传播实验设计与实施
    4.3 甲型 H1N1 流感传播控制实验
        4.3.1 流行病控制措施
        4.3.2 控制实验设计与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艾滋病防治领域的NGO参与问题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总体框架
第二章 NGO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NGO的定义及基本特性
        2.1.2 艾滋病及其防治概述
    2.2 NGO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理论基础
        2.2.1 市场失灵
        2.2.2 政府失灵
        2.2.3 治理理论
    2.3 NGO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云南省艾滋病防治中的NGO参与状况
    3.1 云南省艾滋病的疫情传播与防治概况
        3.1.1 云南省艾滋病疫情的发展状况
        3.1.2 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政策的演进
    3.2 云南省艾滋病防治中的NGO参与现状及特点
        3.2.1 参与机制健全
        3.2.2 参与领域广泛
        3.2.3 参与形式多样
        3.2.4 参与效果显着
    3.3 云南省艾滋病防治中的NGO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云南省艾滋病防治中的NGO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3.3.2 原因分析
第四章 NGO参与艾滋病防治的优秀经验及启示
    4.1 美国
    4.2 澳大利亚
    4.3 中国香港
    4.4 启示
第五章 促进NGO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对策
    5.1 政府层面
        5.1.1 优化艾滋病防治领域NGO的发展环境
        5.1.2 增加对艾滋病防治领域NGO的资助
        5.1.3 推进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支持
    5.2 NGO自身层面
        5.2.1 加强与政府的协作与互动
        5.2.2 建立NGO之间的网络或联盟
        5.2.3 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
        5.2.4 拓宽筹资渠道
        5.2.5 建全志愿者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艾滋病传播速度又快了(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东乡县“XX中学”为个案[D]. 李云蕾.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2]《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话语变迁分析[D]. 白敏. 新疆财经大学, 2018(07)
  • [3]NGO参与云南艾滋病防治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杜令通. 云南财经大学, 2017(04)
  • [4]我国西南边疆社会治理精细化研究[D]. 王志辉. 云南大学, 2017(12)
  • [5]山东省两城市中低档女性性工作者行为特征、HIV/STIs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D]. 刘媛媛. 济南大学, 2014(12)
  • [6]当代娼妓现象的生成与治理 ——以S市为例[D]. 陈荣武.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6)
  • [7]基于人工社会的流行病传播与控制仿真方法研究[D]. 宋智超.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01)
  • [8]在危机中求发展:2009年非洲形势回顾[J]. 贺文萍. 非洲研究, 2010(00)
  • [9]在危机中求发展:2009年非洲形势回顾[A]. 贺文萍. 非洲研究2010年第一卷(总第1卷), 2011
  • [10]艾滋病防治领域的NGO参与问题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D]. 许文慧. 中南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艾滋病传播速度更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