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宪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全面贯彻宪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一、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论文文献综述)

范希春[1](2022)在《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步形成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方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提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和实现途径,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江必新[2](2022)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治基本价值理念的传承与发展》文中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治的基本价值、理念进行了本土化诠释、时代化丰富和理论性创新。其立足我国国情民意和新时代历史方位,对人民民主、宪法法律至上、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权力监督、法律平等等法治基本价值话语作了深层思考与理论凝练,传承发展了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法治价值理念,揭露了西方法治价值理论的缺陷和偏颇,体现了法治价值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提供了价值导向和遵循。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法治价值的重要论述意义重大,有利于全面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真谛,有利于提升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感召力与实践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胡晓霞[3](2021)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程序法治理论研究》文中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程序法治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程序工具主义和程序万能主义的思想影响到公平正义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地阐述了程序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各个环节产生的重大影响,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程序法治的重要论述,其逻辑起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包括立法程序法治、行政执法程序法治、司法程序法治等三方面的内容,这就从领导力量、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的高度,深刻阐述了程序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程序和法治工程的深入思考,揭示出程序法治化的客观规律,并提炼出全面推进程序法治化的重要抓手,找准了程序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联结点,为新时代程序法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新华社[4](2021)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序言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

新华社[5](2021)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文中指出(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序言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

李仁杰[6](2021)在《华北人民政府时期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与实践探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48年9月26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华北人民政府,标志着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华北人民政府是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在原晋察冀边区政府和邯郸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全国性联合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由董必武任主席的华北人民政府,从1948年9月成立到1949年9月结束,虽然历时仅13个月,却被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中国共产党走向执掌全国政权的“试验田”,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华北人民政府在政党制度、政权组织形式、组织机构建立、法制建设、制度规定等诸方面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担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参加过辛亥革命,又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者群体中的一员。他的一生,是同中国近百年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人民革命斗争紧紧相联系的,是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党的主要领导活动紧紧相联系的。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工作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主政华北人民政府期间,董必武成就斐然,尤其是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法制建设等方面建树颇多。不仅有实践的探索与创新,更有理论的积累和创造,对新中国的全面政权建设具有重要借鉴、参考和指导价值。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以及社会调查等方法,对华北人民政府时期董必武政权建设的思想和实践进行研究,分析其政权建设的理论建树、实践创新以及可供借鉴的经验。第一,华北人民政府时期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与历史基础。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思想和法学理论、列宁苏维埃政权治理实践的启迪,更源于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积淀。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的历史基础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反思、创建中国共产党过程中的经验、早期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升华以及西柏坡时期形势发展的客观需求。第二,华北人民政府时期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及主要特点。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党的领导是加强政权建设的根本、党的建设是政权建设的重中之重、为群众谋幸福是政权建设的出发点、制度保障是政权建设的基础。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的基本特点表现为:将历史性、现实性、未来性相贯穿,将政策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将立足全面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第三,华北人民政府时期董必武政权建设的实践探索。这一时期董必武政权建设的实践探索主要包括政治建设、法制建设、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其中政治建设主要是重视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性、全权性和至高性,主张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权模式。法制建设主要是厘清“三权”和强化“原则”。在厘清“三权”中,董必武针对立法权、司法权、监督权进行了探索。在强化“原则”中主要是健全新民主主义的行政法令、法规,落实“有法可依”原则;健全司法审判制度,落实“有法必依”原则;健全公职人员队伍守法、惩罚制度,落实“依法办事”原则。在经济建设中,董必武落实了土改工作,恢复农业生产,并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全面发展,此外在华北人民政府时期他带领整顿了金融秩序,统一货币。在社会文化建设中,董必武主张发展和改革教育制度,整顿教育秩序,并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第四,华北人民政府时期董必武政权建设的基本经验。概括起来,即:党的建设始终为首要、关心群众利益是根本立足点、依法行政是重要保障。首先,党的建设始终作为首要,提出:从严治党是把党建设好的永恒保证、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是党自省自律的根本、要努力构建管党治党的思想体系。其次,关心群众利益是根本立足点,提出了政权的权威要建立在人民信任的基础上、人民权利永远属于人民、人民生活需要是政权建设的中心任务等一系列观点。此外,还提出了依法行政是一条重要经验,各级干部要训练依法行政素养、依法行政节约管理成本、将政府工作纳入有序运行轨道等主张。第五,华北人民政府时期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的当代启示。董必武的政权建设思想随着时代变迁不断进行着历史演进与升华,为我们党的政权建设提供了现实的指导意义,通过不断的系统归纳,将为新时代党的政权建设理论提供有益支撑。首先,从“党是领导的关键”到“党是领导一切的”。华北人民政府是由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是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的一次民主政治协商的有益尝试。华北人民政府主张党的领导是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关键,坚定地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对于党的领导的深刻含义和重要方式不断进行创新,并且指明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方法,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上,涉及到政党制度、国家体制和经济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中国共产党需要认识到其当前的地位与具体的作用,辩证处理好党政关系,使政府更高效地良性运转;需要将政治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现代化发展与党的领导功能等多方面有机融合在一起;需要清楚地认识国际、国内发展形势;需要切实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需要进一步正确认识其执政党的功能定位,以推进其功能建设,这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队伍建设是实现党正确领导的关键环节,在组织方面需要提升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在作风建设方面需要保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在纪律方面,全党需要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从而能够保持一致前进的步调。上述这些也无不闪烁着董必武的政权建设思想的历史光辉。其次,从奠基依法行政到实施全面依法治国。董必武是我们党的一位法学专业大家,他不但长期从事法制建设的实际工作,而且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法的学说,结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具体实际,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见解。他认为,法制和国家是紧密相连的,没有法制就不能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必须迅速创立人民民主的法制,以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在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主要的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时候,不能再经常搞群众运动,必须进一步健全法制。董必武的法学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他留给我们的极为珍贵的思想遗产。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探索法治中国之路径,在华北人民政府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法治建设经历了从模糊到具体,从零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并且制定了宪法大纲,这对于我国依法治国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十八大以来,我国十分重视依法治国的发展方针,并且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突出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并且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但是同时也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当中仍然存在着不适合的问题,一些法律法规无法客观地反映出人民的意愿,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甚至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这对新时期我国依法治国的进行是非常不利的。由此可以看出,依法治国是历史经验教训的警示,在我国社会治理的过程当中需要保证依法治国,尤其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从而结合实施体系监督体系保障体系来不断地完善我国依法治国的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时期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当中,需要健全机制重视全局谋划,明确发展目标重视落实,从而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方针。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并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当前我国正在处于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需要加强全面依法治国道路的进行,尤其是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在此其中健全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依法治国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实际建设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健全相关工作制度与机制,从而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通过相关制度与工作机制的保障,实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建设,从而带动法治中国建设发展进入新阶段。再次,从关注民众生活到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工作中的核心,董必武十分重视为人民大众服务,他提出:“政权关系着千百万人的生命和生活方向”,在主政华北人民政府时,一直以践行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人民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一是关注民生是华北人民政府工作的着眼点。中国共产党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所提出的群众组织力,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于群众工作的深刻认识,只有在增强群众组织力的基础上才能够把握组织群众的规律,才能够向群众学习,并且不断地为人民群众进行服务。中国共产党需要依靠群众、动员群众,才能够从事相关的物质生产活动与精神文化活动,才能够完成革命斗争工作与社会变革工作。因此党的群众组织力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紧紧地依靠群众,并且进行伟大的斗争推动工程试验的发展,并且实现伟大梦想。二是人民在共产党人心中的分量最重。根据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与在全国考察当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人民的作用,人民一词也被提的频率最高、分量最重。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因此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坚持不忘初心,需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同时一切依靠人民。

江国华[7](2022)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核心范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范畴"乃哲学思想的逻辑表达形式。基于思想学术体系构成之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抽象和提炼习近平法治思想之核心范畴,是呈现习近平法治思想本真精神及其学术化的必要环节。作为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特色法治事业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中有关理论与实践、政治与法治、民主与法治、权力与权利、法治与德治等辩证关系的创新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精神,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核心范畴,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中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新华社[8](2021)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序言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

高雅楠[9](2021)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丰富的理论来源和艰辛的形成过程。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军。同时,全球进入了大调整、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世界日益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共同体,实现全面而充分的人权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逐步形成。以“立君为民”“君权民授”“民贵君轻”和“限君为民”等思想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西学东渐”时期引进的先后受“天赋人权”论、新自由主义影响的西方人权思想,以人权的历史观、阶级观、辩证观和相对观为基本架构的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权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理论来源。以此为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在经历了1949年至1977年权利理论的兴起与遮蔽、1978年至1990年人权思想的萌芽与反思、1991年至200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旗帜重树以及2002年至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重大发展阶段后,开始进入2012年至2017年的正式形成阶段。2017年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该思想的正式形成,并由此进入了深化发展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主体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而且人权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二是“以辩证统一为原则”的人权逻辑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应当实现人权与主权、权利与义务、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的辩证统一。三是“以全面发展为内容”的人权客体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应当把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人权来看待,同时应当坚持公民和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生态权利等各项权利全面协调发展。四是“以法治保障为核心”的人权保障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以法治与人权的关系发展为主线,要求充分重视法治对人权的保障价值,并通过立法“定”人权、执法“保”人权、司法“救”人权以及守法“护”人权来充分实现人权的法治保障。五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依托”的人权全球治理思想。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习近平多次在国际场合阐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内涵,并使该思想逐步走向成熟,有力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发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必须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安全共同体、文明共同体、生态共同体的有机统一。西方主要人权思想经过了自然主义人权思想、功利主义人权思想、新自由主义人权思想、能力正义人权思想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多种思想并存的局面,每一种思想都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性和现实局限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与西方人权思想之间在价值取向、权利侧重以及现实导向等方面存在重要差异。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以和谐为价值导向,要求在民族国家的整体文明进程中谈论个人价值与个人人权,而西方人权思想始终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导向。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侧重积极权利,即既重视公民、政治权利,又重视经济、社会、文化和其他各项权利;西方人权思想侧重消极权利,即强调公民、政治权利,忽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最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既承认人权的普遍性,又重视人权的特殊性,倡导人权模式的多元化;西方人权思想混淆人权的普遍性和“普世价值”,倡导人权模式的唯一化。与西方人权思想相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在理论、道路、制度以及文化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为使这些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应当夯实人权思想对外表达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克服人权思想对外表达的现实困境,同时确立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的战略意义,并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和传好中国声音两种路径来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优势转变为话语优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应依靠法治、政策和教育三种路径进行贯彻。新时代法治保障人权经历了人权立法期、人权司法期和人权法治期三个发展时期。新时代法治保障人权具有主体的普遍性、范围的广泛性、人权享有的公平性、体系的开放性、视野的国际性等突出特点,其基本面向是坚持党对人权法治保障工作的全面领导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人权法治建设。新时代政策保障人权的主要形式不仅表现为制定和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还表现为发布指导意见、规定、办法和通知,同时表现为开展专项行动。新时代政策保障人权具有针对性强、及时高效、灵活易调等优势,但也存在保障主体难以平等、保障水平难以均衡、各项政策难以协调以及难以保持保障的稳定性等局限。基于此,新时代政策保障人权的发展,不但要求加强联结整合,提高人权保护的有效性,而且需要重视学习研究,增强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同时需要扩大社会参与,提升政策实施的影响力,还需要加强监督评估,确保政策评价的科学性。新时代加强人权宣传教育,是增强青年学生“四个自信”、澄清西方国家恶意诋毁和中国承担国际人权保障义务的需要,应当从教育载体、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三方面进行体系架构。新时代中国人权教育经历了萌芽、起步和初步发展三个阶段,且目前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公职教育等方面均面临诸多困境,应当通过在国家层面加大人权教育保障力度、在学校层面推进人权教育专业化发展以及在社会层面实现人权教育全民普及等路径进行优化。

新华社[10](2021)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文中研究说明(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序言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二、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先声
二、闯新路
    (一)中国式的现代化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方针和实现途径
    (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方略——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与新型工业化战略
    (五)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三、开新局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与本质特征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结语

(2)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治基本价值理念的传承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法治价值是法治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基础
    (一)价值、法律价值、法治价值的基本含义
    (二)法治价值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三)法治价值是法治理论的内在支柱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治基本价值理念的传承发展
    (一)关于人民民主
        1. 我国人民民主的独特性
        2.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人民民主的创新发展
    (二)关于宪法法律至上
        1. 宪法法律至上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明确主张
        2.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宪法法律至上理念的创新发展
    (三)关于公平正义
        1. 我国公平正义是具体的实质的公平正义
        2.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公平正义的创新发展
    (四)关于人权保障
        1. 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理念的发展进程
        2.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人权保障的创新发展
    (五)关于权力监督
        1. 我国权力制约监督模式与西方分权制衡模式存在本质区别
        2.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权力监督的创新发展
    (六)关于法律平等
        1. 我国法律平等价值的确立与展开
        2.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律平等的创新发展
三、习近平关于法治价值的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坚定我国法治价值理论自信
    (二)有利于提升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感召力与实践力
    (三)有利于增强我国法治理论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四)有利于指导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结语

(3)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程序法治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逻辑起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坚持党的领导与程序法治的内在一致性
        1.二者在性质上根本一致。
        2.二者在方向上根本一致。
        3.二者在机制上根本一致。
    (二)坚持党的领导要正确处理党和法的关系
二、立法程序法治理论
    (一)立法程序法治的逻辑体系
        1.符合新时代的宪法。
        2.顺应新时代的民意。
        3.保证新时代立法的效率和效益。
    (二)立法程序法治理论的积极功能
        1.有助于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有助于政府职能的积极转变。
        3.有助于妥善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
三、行政执法程序法治理论
    (一)行政执法程序法治的逻辑体系
    (二)行政执法程序法治理论的实践价值
        1.保障行政执法程序的公正性。
        2.保障行政执法机构设置的科学性。
        3.保障行政执法监督实施的有效性。
        4.保障行政执法环境的有效优化。
四、司法程序法治理论
    (一)司法程序法治理论的丰富内涵
    (二)司法程序法治理论的多维功能
        1.提升司法信任指数的功能。
        2.创新司法机制的功能。
        3.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功能。
        4.促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目标实现的功能。
    (三)司法程序法治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原则

(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三、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
    (二)在全面从严治党上
    (三)在经济建设上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
    (五)在政治建设上
    (六)在全面依法治国上
    (七)在文化建设上
    (八)在社会建设上
    (九)在生态文明建设上
    (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
    (十一)在维护国家安全上
    (十二)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
    (十三)在外交工作上
五、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一)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二)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三)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四)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五)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六、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
    (二)坚持人民至上。
    (三)坚持理论创新。
    (四)坚持独立自主。
    (五)坚持中国道路。
    (六)坚持胸怀天下。
    (七)坚持开拓创新。
    (八)坚持敢于斗争。
    (九)坚持统一战线。
    (十)坚持自我革命。
七、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

(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三、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
    (二)在全面从严治党上
    (三)在经济建设上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
    (五)在政治建设上
    (六)在全面依法治国上
    (七)在文化建设上
    (八)在社会建设上
    (九)在生态文明建设上
    (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
    (十一)在维护国家安全上
    (十二)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
    (十三)在外交工作上
五、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六、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七、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

(6)华北人民政府时期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与实践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华北人民政府时期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与历史基础
    一、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是董必武依法执政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石
        (二)列宁苏维埃政权治理思想与实践给董必武以深刻启迪
        (三)参与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积淀
        (四)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权建设智慧的营养
    二、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基础
        (一)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反思
        (二)创建中国共产党过程中的经验
        (三)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升华
        (四) 西柏坡时期形势发展的客观需求
第二章 华北人民政府时期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点
    一、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党的领导是政权建设的核心
        (二)党的建设是政权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为人民谋幸福是政权建设的立足点
        (四)制度法规是政权建设的保障
    二、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的基本特点
        (一)将历史性、现实性和未来性相贯穿
        (二)将政策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三)将立足全局和突出重点相结合
第三章 华北人民政府时期董必武主要的政权建设实践探索
    一、政治建设
        (一)重视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性
        (二)主张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权模式
    二、法制建设(上)-厘清“三权”
        (一)关于立法权建设的探索
        (二)关于司法权建设的探索
        (三)关于监督权建设的探索
    三、法制建设(下)-强化“原则”
        (一)健全新民主主义的行政法令、法规,落实“有法可依”原则
        (二)健全司法审判制度,落实“有法必依”原则
        (三)健全公职人员队伍守法、惩罚制度,落实“依法办事”原则
    四、经济建设
        (一)推进土改工作,恢复农业生产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全面发展
        (三)整顿金融秩序,统一货币
    五、文化教育建设
        (一)发展和改革教育制度
        (二)整顿教育秩序
        (三)号召并实施“科教救亡兴国”策略
第四章 华北人民政府时期董必武政权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党的建设始终为首要
        (一)从严治党是把党建设好的永恒保障
        (二)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是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构建管党治党的思想体系
    二、关心群众利益是根本立足点
        (一)政权的权威建立在人民信任基础上
        (二)人民权利永远属于人民
        (三)人民的生活需要是政权建设的中心任务
    三、坚持依法执政是关键点
        (一)各级干部要训练依法行政的素养
        (二)依法行政节约管理成本
        (三)依法行政将政府工作纳入有序运行轨道
第五章 华北人民政府时期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从“党是领导的关键”到“党是领导一切的”
        (一)党的领导是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关键
        (二)辩证处理党政关系使政府更高效地良性运转
        (三)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党正确领导政府的关键环节
    二、从奠基依法行政到实施全面依法治国
        (一)创新依法行政路径
        (二)共产党人一直在探索法治中国之路径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从关注民众生活到以人民为中心
        (一)关注民生是华北人民政府工作的着眼点
        (二)人民在共产党人心中的分量最重
        (三)凝聚人民力量,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7)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核心范畴(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与实践
    (一)“问题是时代的格言”,实践是理论的源泉
    (二)法治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
    (三)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二、政治与法治
    (一)社会主义法治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社会主义政治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三)社会主义法治与政治统一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实践之中
三、民主与法治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前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障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四、权力与权利
    (一)权利是权力的正当性基础
    (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②
    (三)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五、法治与德治
    (一)法治是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良法”为“善治”提供运行基础
    (二)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德治为法治塑造成长空间
    (三)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国家治理需德法并重
六、结语

(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三、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
    (二)在全面从严治党上
    (三)在经济建设上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
    (五)在政治建设上
    (六)在全面依法治国上
    (七)在文化建设上
    (八)在社会建设上
    (九)在生态文明建设上
    (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
    (十一)在维护国家安全上
    (十二)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
    (十三)在外交工作上
五、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一)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二)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三)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四)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五)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六、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
    (二)坚持人民至上。
    (三)坚持理论创新。
    (四)坚持独立自主。
    (五)坚持中国道路。
    (六)坚持胸怀天下。
    (七)坚持开拓创新。
    (八)坚持敢于斗争。
    (九)坚持统一战线。
    (十)坚持自我革命。
七、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

(9)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历史形成
    2.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形成背景
    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理论来源
        2.2.1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2.2.2 “西学东渐”与人权思想的引进
        2.2.3 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
        2.2.4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
    2.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形成过程
        2.3.1 权利理论的兴起与遮蔽(1949-1977 年)
        2.3.2 人权思想的解放与反思(1978-1990 年)
        2.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旗帜重树(1991-2001 年)
        2.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重大发展(2002-2011 年)
        2.3.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正式形成(2012-2017 年)
        2.3.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深化发展(2018-现在)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基本内容
    3.1 “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主体思想
        3.1.1 根本目的:发展为了人民
        3.1.2 动力来源:发展依靠人民
        3.1.3 根本价值: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3.2 “以辩证统一为原则”的人权逻辑思想
        3.2.1 人权与主权的辩证统一
        3.2.2 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
        3.2.3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3.2.4 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的辩证统一
    3.3 “以全面发展为内容”的人权客体思想
        3.3.1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人权
        3.3.2 坚持各项权利全面协调发展
    3.4 “以法治保障为核心”的人权保障思想
        3.4.1 依靠法治保障人权的价值基础
        3.4.2 依靠法治保障人权的历史考察
        3.4.3 依靠法治保障人权的主要内容
    3.5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依托”的人权全球治理思想
        3.5.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考察
        3.5.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涵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比较优势
    4.1 西方主要人权思想的流变
        4.1.1 自然主义人权思想
        4.1.2 功利主义人权思想
        4.1.3 新自由主义人权思想
        4.1.4 能力正义人权思想
    4.2 中西人权思想的主要差异
        4.2.1 价值取向不同
        4.2.2 权利侧重不同
        4.2.3 现实导向不同
    4.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优势体现
        4.3.1 理论优势
        4.3.2 道路优势
        4.3.3 制度优势
        4.3.4 文化优势
    4.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优势表达
        4.4.1 新时代中国人权思想对外表达的国际背景
        4.4.2 新时代中国人权思想对外表达的现实基础
        4.4.3 建构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的战略意义
        4.4.4 人权思想优势转变为话语优势的中国进路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贯彻路径
    5.1 依靠法治贯彻
        5.1.1 新时代法治保障人权的历史考察
        5.1.2 新时代法治保障人权的突出特点
        5.1.3 新时代法治保障人权的基本面向
    5.2 依靠政策贯彻
        5.2.1 新时代政策保障人权的主要形式
        5.2.2 新时代政策保障人权的客观评价
        5.2.3 新时代政策保障人权的基本面向
    5.3 依靠教育贯彻
        5.3.1 新时代人权宣传教育的重大意义
        5.3.2 新时代中国人权教育的体系架构
        5.3.3 新时代中国人权教育的发展历程
        5.3.4 新时代中国人权教育的现实困境
        5.3.5 新时代中国人权教育的优化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10)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论文提纲范文)

序 言
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三、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
    (二)在全面从严治党上
    (三)在经济建设上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
    (五)在政治建设上
    (六)在全面依法治国上
    (七)在文化建设上
    (八)在社会建设上
    (九)在生态文明建设上
    (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
    (十一)在维护国家安全上
    (十二)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
    (十三)在外交工作上
五、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一)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二)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三)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四)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五)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六、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
    (二)坚持人民至上。
    (三)坚持理论创新。
    (四)坚持独立自主。
    (五)坚持中国道路。
    (六)坚持胸怀天下。
    (七)坚持开拓创新。
    (八)坚持敢于斗争。
    (九)坚持统一战线。
    (十)坚持自我革命。
七、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

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J]. 范希春.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2(01)
  • [2]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治基本价值理念的传承与发展[J]. 江必新. 政法论坛, 2022(01)
  • [3]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程序法治理论研究[J]. 胡晓霞. 广西社会科学, 2021(12)
  • [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J]. 新华社. 当代江西, 2021(12)
  • [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J]. 新华社. 海峡通讯, 2021(12)
  • [6]华北人民政府时期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与实践探索研究[D]. 李仁杰. 河北师范大学, 2021
  • [7]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核心范畴[J]. 江国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 [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J]. 新华社. 前进, 2021(12)
  • [9]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研究[D]. 高雅楠. 河北大学, 2021
  • [10]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J]. 新华社. 共产党员(河北), 2021(23)

标签:;  ;  ;  ;  ;  

全面贯彻宪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