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_2激光联合中药洗剂治疗皮肤肥大140例临床分析

CO_2激光联合中药洗剂治疗皮肤肥大140例临床分析

一、CO_2激光配合中药洗剂治疗皮肤赘疣14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伊亮[1](2021)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化疣汤熏洗治疗跖疣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化疣汤熏洗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复发率,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寻求疗效好、痛苦小、操作简单的理想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跖疣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湖北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及病房治疗的96例跖疣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A(32例)和对照组B(32例)。治疗组采用CO2点阵激光联合化疣汤熏洗治疗,每3周进行1次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后3日,开始进行中药熏洗治疗(每日1次,每次20min),3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疗程;对照组A采用临床常用治疗方法——液氮冷冻治疗,每3周进行1次,3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疗程;对照组B采用CO2点阵激光治疗,每3周进行1次,3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疗程,并于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等。最后,整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经4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2.78±2.13)明显低于对照组A(4.55±1.97)和对照组B(4.03±2.05)。治疗组治愈率62.50%,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A治愈率37.93%,总有效率68.96%;对照组B治愈率41.93%,总有效率77.42%。总体上看,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复发情况:完成全部治疗后对各组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A(25.00%)和对照组B(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在治疗期间,治疗组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激光术后出现红肿及灼热不适,可通过冰敷缓解,术后均未见瘢痕形成。结论: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化疣汤熏洗治疗跖疣疗效理想,安全性较高,复发率低。可作为跖疣临床治疗的新方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张璇[2](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Ⅱ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中医证治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Ⅱ型玫瑰痤疮,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玫瑰痤疮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一步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内治法治疗玫瑰痤疮的辨证特点和用药规律。方法:1.观察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份在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Ⅱ型(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口服中药汤剂枇杷汤(蜜枇杷叶,桑白皮,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连翘,紫花地丁,夏枯草,虎杖,知母,当归,牡丹皮,北柴胡,白茅根,黄芩,白鲜皮,白术,薏苡仁,茯苓,栀子)、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商品名玫满,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60010)、复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甘毓,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001),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商品名贝复新,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40001)、氧化锌油,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详细记录治疗前后的DL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皮损及症状评分并进行对比观察,计算临床有效率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合统计学分析,综合判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2.通过检索CKNI、万方、维普、CMB,古今中外医案云平台搜索中医内治法治疗Ⅱ型玫瑰痤疮的相关文献,筛选并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辨证及用药规律。结果:论文一:与治疗前对比,治疗4周后、8周后,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玫瑰痤疮皮损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都存在显着差异。治疗8周后,共治愈病患7例,显效病患20例,有效病患17例,总有效率91.66%。论文二:共筛选得出中药处方96首,涉及中药179味,其中用药频次较高的有黄芩、甘草、赤芍、生地黄、金银花等;常用药物组合有“黄芩+赤芍”“赤芍+甘草”“黄芩+甘草”等,挖掘出内在核心组合14个,新方7首。结论:1.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Ⅱ型玫瑰痤疮疗效确切且安全有效。2.经中药处方数据挖掘分析,治疗Ⅱ型玫瑰痤疮的高频药物有黄芩,甘草,赤芍,生地黄,金银花,牡丹皮,连翘,桑白皮,蒲公英,常见证型有热毒蕴肤证,肺胃热盛证,脾胃湿热证,血热内蕴证。

谢千[3](2020)在《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复合痤疮模IL-6、IL-10、CTGF、VEGF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复合痤疮模型皮损及病理形态的改变,为临床治疗和预防痤疮瘢痕的外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取SPF级Wistar大鼠62只,雌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组10只,模型组52只。模型复制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建模组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0.025%维A酸乳膏)、三黄凝胶治疗组(高、中、低),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在Kligman法基础上在大鼠右耳内侧面耳导管开口处每日涂100%油酸溶液1次,每次0.5-1mL,隔日于大鼠耳廓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菌液0.1ml,连续4周,建立大鼠耳廓复合痤疮模型。造模结束:若皮损表现为红、肿、脱屑等炎症性的反应,并可见毛囊孔扩大,有白色内容物堵塞于毛囊口,随机从模型组中抽出2只,切下右耳造模处耳廓组织HE染色,如见到角质层角化过度,毛囊口及漏斗部角栓堵塞,扩大呈壶状,表示动物模型较好地建立。造模成功后,分别经皮予0.025%维A酸乳膏、三黄凝胶高(0.08g/kg)、中(0.04g/kg)低(0.02g/kg)剂量,1次/d,连续28日;大鼠给药4w后,用10%的水合氯醛麻醉,心脏采血5ml,离心后取上清,-20℃保存,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L-10、CTGF、VEGF水平;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取耳廓组织,用PBS(磷酸盐缓冲液)冲洗组织数次,部分固定于10%多聚甲醛供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其余于液氮中速冻后置于-80℃冰箱保存,用Western blot、RT-PCR分别检测IL-6、IL-10、CTGF、VEGF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1肉眼观察:(1)空白组:大鼠耳廓组织柔软,无肿胀、脱屑,外观呈淡红色,可见毛细血管;毛囊无角化,无粉刺、脓疱、结节、囊肿,与正常组织相同。(2)模型组:表皮明显增厚,粗糙、大量脱屑,皮温高,肿胀明显,有丘疹状隆起,伴囊肿或脓疱产生(3)治疗4W后各组耳廓:与模型组相比较,各治疗组耳廓组织差异明显,其中阳性对照组(0.025%维A酸乳膏)耳廓组织柔软,颜色淡红,可见毛细血管,无粉刺、脓疱、结节、囊肿,接近空白组外观;三黄凝胶(高、中、低)组耳廓组织均有明显改善,尤以高、中剂量组为着,大鼠耳廓组织柔软,颜色淡红,可见毛细血管,无粉刺、脓疱、结节、囊肿,外观接近空白组外观。2病理形态学变化情况:(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三黄凝胶高、低剂量组表皮表皮明显增厚,皮下间质内大量腺体增生,纤维组织增生,角化过度或不全、细胞间水肿及淋巴细胞浸润仍然明显,0.025%维A酸乳膏组、三黄凝胶中剂量组接近正常;(2)与模型组病理形态对比,0.025%维A酸乳膏组、三黄凝胶高、中、低剂量组都有差异;(3)与0.025%维A酸乳膏组相比,三黄凝胶中剂量组、空白组组织形态相近,三黄凝胶高、低剂量组仍然存在病理形态改变。3 Elisa检测结果:耳组织中IL-6、IL-10、CTGF、VEGF含量变化:(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耳组织中IL-6、IL-10、CTGF、VEGF含量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耳组织中IL-6、IL-10、VEGF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尤以中药高、中剂量组以及阳性组大鼠耳组织中IL-6、IL-10、VEGF含量降低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耳组织中IL-6、IL-10、VEGF含量降低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耳组织中CTGF含量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耳组织中CTGF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尤以阳性组、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耳组织中CTGF含量降低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低剂量组大鼠耳组织中CTGF含量降低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耳组织中IL-6、IL-10、CTGF、VEGF蛋白表达变化:(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耳组织中IL-6、IL-10、CTGF、VEGF表达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耳组织中IL-6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尤以中药高剂量组、阳性组大鼠耳组织中IL-6表达降低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低剂量组大鼠耳组织中IL-6表达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耳组织中IL-10、CTGF、VEGF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尤以中药高、中剂量组以及阳性组大鼠耳组织中IL-10、CTGF、VEGF表达降低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耳组织中IL-10、CTGF、VEGF表达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RT-PCR检测结果:耳组织中IL-6、IL-10、CTGF、VEGF基因表达变化:(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耳组织中IL-6、IL-10、CTGF、VEGF基因表达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耳组织中IL-6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尤以中药高剂量组、阳性组大鼠耳组织中IL-6基因表达降低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低剂量组大鼠耳组织中IL-6基因表达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耳组织中IL-10、CTGF、VEGF基因表达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耳组织中IL-10、CTGF、VEGF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尤以中药高、中剂量组以及阳性组大鼠耳组织中VEGF基因表达降低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耳组织中IL-10、CTGF、VEGF基因表达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IL-6、IL-10、CTGF、VEGF在模型组的蛋白量、mRNA水平表达均高于空白组,提示其可能参与痤疮瘢痕的形成。2三黄凝胶可有效消退水肿、减轻组织间炎性浸润、防止脱屑、纠正表皮过度角化等病理组织变化,可下调IL-6、IL-10、CTGF、VEGF蛋白量及其mRNA的表达,且其中剂量与0.025%维A酸乳膏药效相当,呈一定的量效关系,为治疗和预防大鼠耳廓复合痤疮模型的有效作用机制。

徐凡[4](2020)在《火针治疗扁平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火针疗法治疗扁平疣的疗效及安全性,为火针疗法在扁平疣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医学循证证据,并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1月01日已公开发表的关于火针治疗扁平疣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数据库包括:Cochrane图书馆随机对照试验资料库、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维普(VIP)、万方(WANFANG DATA)和中国知网(CNKI),并依据相应的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遵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发行的《Cochrane Handb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5.1.0手册提取数据,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和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均在Rev Man 5.3软件和Stata 13.1软件中完成。结果(1)最终纳入了23个符合标准的RCTs,共2154名受试者,皆为单一中心研究。(2)文献方法学评价:部分试验仅描述了"随机",未作进一步方法学的报道;除3项试验外,其余均未进行分配隐藏;所有试验均未描述盲法;4项有受试者退出的试验或描述了患者退出的原因或进行了意向性治疗(IT)分析,其余试验数据完整;2项研究存在选择性报告的高风险;其它偏倚风险方面都是不明确的。(3)痊愈率方面:在4项扁平疣患者参与的火针疗法与0.1%迪维霜比较的RCTs中,Meta分析结果表明,火针治疗扁平疣较迪维霜更有优势(RR:3.18,95%CI:1.66-6.09);1项扁平疣患者参与的火针与他扎罗汀凝胶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比较的RCT中,Meta分析结果表明,火针治疗扁平疣较迪维霜更有优势(RR:2.31,95%CI:1.44-3.69);9项RCTs分别将火针与液氮冷冻、光动力、聚肌胞注射液、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转移因子胶囊+酞丁安搽剂、中药面膜、温和灸、治瘊颗粒、消疣洗剂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扁平疣的痊愈率方面,组间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在14项治疗组为火针联合其它疗法的RCTs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火针治疗更有优势(RR:1.78,95%CI:1.56-2.03)。(4)有效率方面:在4项扁平疣患者参与的火针疗法与0.1%迪维霜比较的RCTs中,Meta分析结果表明,火针治疗扁平疣较迪维霜更有优势(RR:0.15,95%CI:0.07-0.29);1项扁平疣患者参与的火针与他扎罗汀凝胶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比较的RCT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火针疗法在有效率方面更有优势(RR:1.20,95%CI:1.00-1.44);9项RCTs分别将火针与液氮冷冻、光动力、聚肌胞注射液、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转移因子胶囊+酞丁安搽剂、中药面膜、温和灸、治瘊颗粒、消疣洗剂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扁平疣治疗的有效率方面,组间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在15项治疗组为火针联合其它疗法的RCTs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火针治疗更有优势(RR:1.16,95%CI:1.12-1.21)。(5)复发率方面:当治疗组为单纯火针疗法时,5个RCTs报告了扁平疣受试者经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Meta分析结果表明,火针疗法能显着降低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RR:0.30,95%CI:0.16-0.58);1个试验同时还报告了随访6个月时受试者的复发情况,Meta分析结果表明,火针疗法并不能显着降低随访6个月时的复发率(RR:0.40,95%CI:0.08-1.90)。当治疗组为联合火针疗法时,6个RCTs报告了扁平疣受试者经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Meta分析结果表明,联合火针疗法能显着降低随访3个月时的复发率(RR:0.24,95%CI:0.15-0.40);1个试验同时还报告了随访6个月时受试者的复发情况,Meta分析结果表明,联合火针治疗并不能显着降低随访6个月时的复发率(RR:0.09,95%CI:0.01-1.57);1个试验报告了随访1年时受试者的复发情况,Meta分析结果表明,联合火针治疗并不能显着降低随访1年时的复发率(RR:0.55,95%CI:0.10-2.87)。(6)不良反应方面:在治疗组扁平疣患者接受单纯火针疗法的6项RCTs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火针疗法的副反应更少(RR:0.45,95%CI:0.33-0.61);在治疗组扁平疣患者接受火针联合其它疗法的8项RCTs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火针治疗扁平疣并不能显着减少副反应的发生(RR:0.94,95%CI:0.67-1.30)。(7)血清学指标方面,2项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血清IL-2、IL-10、INF-γ变化方面,组间统计学差异显着(MD:5.35,95%CI:3.65-7.05;MD:1.76,95%CI:1.05-2.47;MD:8.30,95%CI:6.49-10.12)。结论(1)在扁平疣的治疗中,当将其它疗法联合火针时能显着提高治疗的效果。(2)火针疗法与部分外用西药相比(0.1%迪维霜、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他扎罗汀凝胶)有更高的疗效和安全性。(3)火针疗法与光动力、液氮冷冻相比有效率相当,综合副反应及成本等情况,火针不失为一种更倾向的选择。(4)可以考虑把火针疗法作为扁平疣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但由于此次系统评价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数量有限、样本量普遍较少以及高偏倚风险的存在,因此,还需要开展更大规模的、设计良好的RCT。

陆锦锐[5](2020)在《湿疹清颗粒对慢性湿疹模型大鼠作用及机制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慢性湿疹大鼠模型,观察湿疹清颗粒对慢性湿疹大鼠皮损程度、炎症以及免疫、HPA轴相关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湿疹清颗粒的相关作用机制。为湿疹清颗粒在临床上的推广和使用提供相关的理论及实验依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方的作用机制提供数据参考。研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强的松阳性对照组、湿疹清颗粒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实验组用7%二硝基氯苯(DNCB)丙酮溶液涂抹于大鼠背部诱发慢性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按体重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12h后称重,乙醚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摘取脾脏、胸腺以及患处皮肤。腹主动脉取血,2500r/min离心20min,分离血清,冻存管分装血清,零下80℃冰箱保存。脾脏、胸腺直接分析天平称重后计算脏器指数,患处皮肤组织置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制作病理切片。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局部慢性湿疹皮损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IL-4、IL-25、IL-31、IFN-γ以及COTR、ACTH、CRH各激素含量。并对各项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1、应用DNCB诱导大鼠慢性湿疹模型,使大鼠背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鳞屑、苔藓化等慢性湿疹样皮损改变,造模后动物出现不停搔抓、翻滚等行为,符合实验动物学慢性湿疹造模成功表现。空白组皮损评分为0分(总分3分),模型组皮损评分分别为2.74分、2.62分、2.63分、2.62分、2.63分,与空白组相比较均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湿疹大鼠模型复制成功。2、HE染色结果提示慢性湿疹模型大鼠病理改变当中可见表皮突延长,棘细胞层明显增厚,表皮中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可见条状中性粒细胞浸润,皮下毛细血管增多,血管扩张等病理表现,符合慢性湿疹的皮损表现和病理改变,进一步佐证课题组的慢性湿疹大鼠模型复制成功。通过强的松、湿疹清颗粒高、中、低剂量治疗7天后强的松、湿疹清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有效减轻大鼠皮损红斑、浸润、鳞屑等临床症状,降低皮损评分(P<0.01),能有效抑制慢性湿疹皮损的表皮突延长、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降低或消除炎细胞浸润,抑制炎症反应等病理表现,且与慢性湿疹模型组具有显着性差异。3、免疫器官指数结果显示,慢性湿疹模型组大鼠相较于空白对照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阳性对照组以及湿疹清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均不同程度的升高慢性湿疹模型降低的脾指数与胸腺指数(P<0.01或P<0.05)。与阳性组对比,湿疹清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脾指数升高(P<0.01),胸腺指数则无差异(P>0.05)。说明湿疹清颗粒组能明显提高慢性湿疹模型降低的脾指数与胸腺指数,改善慢性湿疹模型大鼠的免疫器官功能,且湿疹清颗粒高、中剂量组作用优于阳性对照组。4、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较,慢性湿疹模型大鼠血清中CRH、ACTH、CORT表达异常,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慢性湿疹模型组相比较,湿疹清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升高慢性湿疹模型血清中过低表达的CRH、ACTH、CORT含量(P<0.01或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湿疹清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血清CRH、ACTH、CORT含量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湿疹清中剂量组大鼠血清CRH、CORT含量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ACTH含量则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湿疹清低剂量组CRH、ACTH、CORT含量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但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湿疹清高中低剂量比较,大鼠血清中CRH、ACTH、CORT含量,高剂量组高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说明,经DNCB诱导的慢性湿疹大鼠模型血清中CRH、ACTH、CORT表达低于正常组,说明该慢性湿疹模型大鼠HPA轴功能低下,提示慢性湿疹的发病机制可能与HPA轴功能低下存在相关性。湿疹清颗粒能有效升高慢性湿疹模型血清中降低的CRH、ACTH、CORT含量,兴奋HPA轴功能,促进糖皮质激素表达,从而推测其起到抑制免疫炎症的作用。且湿疹清颗粒高、中剂量组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较,慢性湿疹模型大鼠血清中IFN-γ表达降低,而IL-4、IL-25、IL-31则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阳性对照组与湿疹清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升高,而IL-4、IL-25、IL-31则表达降低(P<0.01或P<0.05);且经分析发现,湿疹清颗粒高、中剂量组总体效果要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湿疹清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有效降低慢性湿疹模型所致大鼠血清中过度表达而升高的IL-4、IL-25、IL-31的含量,升高大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从而调节Th1/Th2的免疫表达失衡来缓解慢性湿疹的过敏反应,减轻炎性症状、瘙痒表达,从而缓解慢性湿疹的临床症状。研究结论:1、湿疹清颗粒能有效缓解慢性湿疹大鼠模型皮损程度,降低皮损评分,减轻炎症与瘙痒程度,延缓慢性湿疹模型大鼠的发病进程,有效控制病情发展。2、湿疹清颗粒能有效升高慢性湿疹模型大鼠血清中降低的CRH、ACTH、CORT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兴奋HPA轴功能,促进糖皮质激素表达,从而起到抑制湿疹炎症表达的作用。3、湿疹清颗粒能明显提高慢性湿疹模型降低的脾指数与胸腺指数,从而使慢性湿疹模型大鼠的免疫器官功能得到改善,说明湿疹清颗粒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有关。4、湿疹清颗粒能有效降低慢性湿疹模型大鼠血清中过度表达而升高的炎性因子IL-4、IL-25、IL-31的含量,升高大鼠血清中抗炎因子IFN-γ的含量,从而缓解炎性症状、瘙痒表达,从而减轻慢性湿疹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与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周伟娜[6](2019)在《中医药“内外合治”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口服清热除湿汤联合外用马齿苋洗剂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严重程度的变化进行评价;对于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湿热型湿疹患者按2: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62例,对照组31例。除去试验组脱落1例,最终按92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试验组61例,对照组31例。2.治疗方法:试验组内服清热除湿汤,外用马齿苋洗剂。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若渗出明显,外用3%硼酸洗液冷湿敷,若皮损有鳞屑、结痂或肥厚,外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6周)。3.观察方法:所有患者在初诊、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时填写病例报告表,记录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形态、舌脉、二便等情况。4.疗效评价方法:参照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治疗湿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评分后进行疗效判定。5.安全性评价方法: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的检验。用药期间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均视为副反应事件。6.统计学方法:所用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1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总评分、瘙痒程度、皮损面积及皮损形态方面均无显着差异(P>0.05)。2.治疗2周后,试验组总评分及皮损面积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瘙痒程度及皮损形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周后,试验组四项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6周后,试验组总评分、皮损面积、皮损形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缓解瘙痒程度无显着差异(P>0.05)。5.经用药治疗6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清热除湿汤联合外用马齿苋洗剂治疗湿热型湿疹疗效明确,能够有效缓解瘙痒、改善皮损严重程度。2.清热除湿汤联合外用马齿苋洗剂治疗湿热型湿疹安全性良好。

饶飞燕[7](2018)在《自体疣埋植术联合优正散治疗脾虚毒蕴型扁平疣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以自拟证型脾虚毒蕴型扁平疣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观察自体疣埋植术联合优正散治疗脾虚毒蕴型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探讨其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扁平疣探索新的治疗思路及方案。方法:以69个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试验的主题,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治疗组(自体疣埋植术联合优正散口服)35例与对照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转移因子胶囊口服)为34例。治疗组采用自体疣埋植术规范操作,每1周治疗1次,4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同时联合中药汤剂优正散口服,每天一剂,一天3次口服。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尤靖安)治疗量外涂于皮损处,4次/天,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同时联合转移因子胶囊口服,2粒/次,2次/天。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7天后、治疗14天后、治疗21天后、治疗28天后记录观察治疗后的主、次症评分得出数据,共记录5次,按评分表评估皮损变化情况以观察疗效,并评估两组的伴随症状的变化情况,通过组内、组间的对比,用统计软件Eviews9.0和SPSS22.0处理分析结果,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复发率1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8.12%,复发率40%,经轶和检验及卡方检验得出(P<0.05),两组总体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起效时间比较,自体疣埋植术联合优正散组与尤靖安联合转移因子胶囊组对比,起效时间早;从两组平均起效时间观察,则自体疣埋植术组治疗效果比西药组有优势;从两组治愈时间观察分析,自体疣埋植术组较西药组好。2.组内比较:(1)根据两组治疗前后主、次症评分的对比,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疗效显着,经Z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主、次症治疗前与治疗7、14、21及28天后通过Eviews9.0软件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治疗组、对照组在主症及次症在4次治疗后均有效果。3.组间对比:两组于治疗前后主、次症疗效的对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经Z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自体疣埋植术联合优正散治疗脾虚毒蕴型扁平疣的总体疗效优于尤靖安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方案。2.自体疣埋植术联合优正散组治疗脾虚毒蕴型扁平疣明显改善皮损症状、脾虚毒蕴型体质及相关症状,并且在缩短病程、降低复发方面要明显优于西药组;通过疗效与次症关系分析,自体疣埋植术与中药汤剂优正散联用,相辅相成提高整体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此治疗扁平疣的方法值得研究及运用。

于义哉[8](2002)在《CO2激光配合中药洗剂治疗皮肤赘疣14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皮肤赘疣包括寻常疣、跖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均为疣病毒侵入人体皮肤粘膜后导致的皮肤良性赘生物。中医对该病有多种治疗方法,特别是中药洗剂在临床中应用较广,但对病程长、赘疣较大的患者疗效欠佳。笔者采用CO2激光烧灼切割并配合中药洗剂治疗各种皮肤赘疣140

林天东,黄显勋[9](2002)在《尖锐湿疣的中医外治法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江光明[10](2002)在《疣毒净制剂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临床与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简称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的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极易复发,与生殖器恶性肿瘤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学尚没有理想的根治方法。虽然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CA有较好疗效,但国内尚未见中医药抗CA复发的作用机理的研究,本项目在多年应用疣毒净治疗CA尤其是防治CA复发取得较好疗效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其抗复发性CA的临床疗效并应用荧光定量PCR、免疫学、电镜等现代的实验技术,从DNA分子、细胞超微结构和细胞免疫水平探讨并初步阐明疣毒净治疗和防治复发性CA的作用机制,为今后中医药防治CA和其它病毒感染性疾病提供现代的实验室依据和新的方法思路。 1 文献研究 目的: CA发病率居高不下,传统的疗法治疗CA不理想,复发率高。因此,搞清楚复发的原因,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值得研讨的问题之一。 方法: 本研究综述了近十年国内外有关CA复发原因以及中医药治疗CA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现状。 结果: 本病极易复发的原因主要有三点:①对临床及亚临床感染(SP1)病灶治疗不彻底,②周围非皮损区及尿道、生殖器存在着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潜伏感染(LP1),③宿主免疫力尤其是外周血细胞免疫能力低下、紊乱。中医药防治CA的临床研宄报道较多,但对CA复发的问题尤其是中医药抗CA复发的机理研究几乎空白,提出了今后要将复发性CA作为我们研究的重点方向。 2 临床三究 目的: 2002届博士学位论文 [:I前对CA的治疗,仍以外治法为上,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伸用某些抗病毒药物、兔疫增强剂作为辅助治疗,仍有较高的复发率。为提高疗效,《咸少复发率,我们拟从中医中药方面寻求抗C人复发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从临床的角度观察中药疣毒净系列制剂在复发。籽CA中的防治作用。 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 A组、单纯 CO。激光治疗X B组(激光术后用因特芬治疗),C组(以疣毒净制剂治疗),治疗后观察4个月,以复发情况作为观察指标。 结果: 临床观察结果看,疣毒净制剂能有效陀低复发性CA治疗后的复发率,与单纯激光组及因特芬治疗组比有显着差异(p<0刀1〕u而单纯激光组与冈特芬治疗组相卜无统计学意义(P>0刀5)。3.枉理研究 目的 由于HPV的高度宿主和组织特异性,体外分离和培养尚未成功,以至目前尚不能建立CA的动物模型;细胞培养法、鸡胚法及整体动物试验等抗病毒作用研究的药理实验方法均不能应用于eV的药理研究。故给CA的抗病毒研究带来了困难。 中医认为CA复发的原因为湿热毒邪博结于外阴皮肤,湿为阴邪,其性粘滞,缠绵难去,容易耗伤正气,正虚邪恋以致尖锐湿疣容易复发,难以根治。 中药疣毒净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散结、益气扶正、腐蚀赘疣的作用,据现代药理研究,疣毒净处方中的一些药物如板兰根、虎杖、紫草、土贝母、该仁等有抗病毒作用;北蔑、白术、甘草等有调节兔疫功能作用;鸦胆子、蘸术等有细胞毒和抗肿瘤作用,因此从理论上讲中药疣毒狰降低CA的复发的机理可能是通过清除局部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的HPV,破坏宿主细胞的超微结构以及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本研究的目标就是试图从细胞超微结构、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三个方面探讨和初步阐明中药疣毒挣制剂抗CA复发的作用机理。 方法 (l)选择前述经疣毒净制剂治疗前、中、后的疣体组织行 HPV荧光定量 PCR检测及nV分型检测以观察疣毒净治疗前后eVDNA的变化以及不同病毒型别经过治疗后的复发情况,从而探讨疣毒净抗病毒机制。 (2)选择前述经疣毒净系列制剂治疗前、中、后的疣体组织行电镜观察,旨在从超微形态学方面探讨疣毒净治疗前后的机理。 (3)选择前述经疣毒净系列制剂治疗前、后的血液行淋巴细胞凋亡调控蛋白以及肿瘤坏死因于检测,拟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 2 2002届博士学位论文 结果: 门)荧光定量PCR检测: 实验发现复发性CA患者疣体经疣毒浮制剂治疗前、中、后的HPV-DNA的拷贝数显着递减,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着差异(W001);R治疗一个月后HP V清除率为67.86%。分型检测表明混合有e\,16/18型感染者,其治疗后复发率显着高于单纯 HPV6/l感染型。 Q)形态学观察 光镜下皮损部位有乳头瘤样增生,空泡细胞大量散在,血管增生显着;治疗后空泡细胞大大减少甚至消失,血管中及周围有大量免疫细胞浸炯;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 电镜下病变处角肮细胞、棘细胞体积增大,核肥大,核仁明显,胞浆内张力微丝增生,出现空泡细胞。有1例胞核中出现结晶状病毒颗粒。治疗后CA患者皮损区病理组织学改变大多恢复正常。 (3)淋巴细胞凋亡调控蛋白的表达 复发性C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C)的CD95+、CD95L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BclZ则低于?

二、CO_2激光配合中药洗剂治疗皮肤赘疣14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_2激光配合中药洗剂治疗皮肤赘疣14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化疣汤熏洗治疗跖疣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研究结果
    2 结果具体分析
讨论
    1 CO_2 点阵激光治疗跖疣的机理分析
        1.1 传统CO_2 激光治疗跖疣的作用机理
        1.2 CO_2 点阵激光治疗跖疣的作用机理
    2 化疣汤治疗跖疣的机理分析
        2.1 中药熏洗法治疗跖疣的作用机理
        2.2 化疣汤的方药组成及分析
        2.3 化疣汤的现代药理研究
    3 点阵激光与化疣汤熏洗联合治疗跖疣的理论依据
    4 液氮冷冻治疗跖疣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1 文献综述 人类乳头瘤病毒在跖疣中的作用与影响跖疣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展
        1.1 概述
        1.2 病原学
        1.3 病理生理学
        1.4 临床表现及诊断
        1.5 治疗
        1.6 结论
        参考文献
    2 附图:治疗前后对比图
        2.1 病例1
        2.2 病例2
    3 附表:皮肤病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
    4 本人简历
致谢

(2)中西医结合治疗Ⅱ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中医证治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Ⅱ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中医内治法治疗Ⅱ型玫瑰痤疮的证治规律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综述 现代医学对玫瑰痤疮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复合痤疮模IL-6、IL-10、CTGF、VEGF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1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仪器与动物方法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处理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8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关于痤疮瘢痕的认识
        1 痤疮瘢痕的流行病学
        2 痤疮瘢痕的发病机制
        3 痤疮丙酸杆菌在瘢痕中的作用
        4 痤疮瘢痕的分类
        5 痤疮瘢痕的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祖国传统医学关于痤疮瘢痕的认识
        1 祖国传统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2 现代中医的研究进展
        3 祖国传统医学对瘢痕的认识
        4 现代中医对痤疮瘢痕的认识
        5 现代中医药对瘢痕的治疗
        6 中医药治疗痤疮瘢痕研究进展
        7 当前治疗趋势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 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2 参与结题及在研的科研课题

(4)火针治疗扁平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系统评价
    1 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文献筛选
        1.5 数据提取与管理
        1.6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及文献筛选流程
        2.2 纳入研究特征描述
        2.3 偏倚风险评估
        2.4 干预措施的效果
讨论
    1 中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2 对火针的认识
    3 治疗效果
    4 安全性
    5 方法学质量
    6 对临床的意义
    7 对研究的意义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火针疗法治疗扁平疣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湿疹清颗粒对慢性湿疹模型大鼠作用及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语表
引言
实验技术路线
第一章 慢性湿疹大鼠模型的复制
    1.1 实验试剂
    1.2 实验动物与分组
    1.3 动物模型的复制
    1.4 皮损观察与评分
    1.5 统计学处理
    1.6 实验结果
        1.6.1 各组大鼠皮损形态学观察
        1.6.2 各组大鼠背部皮损评分比较
    1.7 实验分析讨论
第二章 湿疹清颗粒对慢性湿疹大鼠模型的疗效评价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各组大鼠皮损形态学观察
        2.3.2 各组大鼠局部湿疹皮损组织病理学变化
        2.3.3 各组大鼠间体重比较
    2.4 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湿疹清颗粒对慢性湿疹大鼠模型HPA轴影响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湿疹清颗粒对慢性湿疹大鼠模型免疫作用机制的研究
    4.1 湿疹清颗粒对慢性湿疹大鼠模型脾脏与胸腺指数的影响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实验结果
        4.1.4 分析与讨论
    4.2 湿疹清颗粒对慢性湿疹大鼠模型免疫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
        4.2.4 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 结语
    5.1 实验结论
    5.2 论文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湿疹的认识与研究
        1.1 病名的溯源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对湿疹的临床治疗
        1.3.1 内治法
        1.3.2 外治法
        1.3.3 针灸治疗
        1.3.4 内外结合
        1.3.5 其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等)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研究
        2.1 病因学研究
        2.2 发病机制研究
        2.3 现代医学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三 湿疹清颗粒的组方研究
        3.1 中医药学组方研究探讨
        3.2 现代药理学对组方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着作
科研课题
致谢

(6)中医药“内外合治”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湿疹的中医研究概况
        1.1 中医古籍中关于湿疹的病名记载
        1.2 湿疹的病因病机
        1.3 现代医家对湿疹的认识
        1.4 湿疹的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2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研究概况
        2.1 流行病学研究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方法
        2.4 疗效评定方法
        2.5 安全性评定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比较
        3.2 临床疗效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法依据
    2 药物分析
        2.1 试验组药物分析
        2.2 对照物药物分析
    3 结果分析
    4 安全性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7)自体疣埋植术联合优正散治疗脾虚毒蕴型扁平疣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剔除及脱落标准
        1.2.5 脱落病例的处理
    2.研究内容
        2.1 试验设计
        2.1.1 样本纳入
        2.1.2 随机
        2.1.3 试验盲法
        2.1.4 观察对照
        2.1.5 主要仪器及药物
        2.1.6 临床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2.1 一般资料
        2.2.2 临床观察指标
        2.2.3 疗效评判
        2.2.4 不良反应指标
        2.2.5 安全性评价
        2.2.6 观察方法
        2.2.7 数据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1.1 两组病例入组情况
        3.1.2 两组脱落病例病情分布情况
        3.1.3 两组性别分布情况
        3.1.4 两组病例年龄分布情况
        3.1.5 两组病例病程分布情况
        3.1.6 两组病例病情比较情况
        3.1.7 两组治疗前主、次症评分分布情况
        3.2 治疗结果分析
        3.2.1 组内比较
        3.2.2 组间比较
        3.2.3 两组治疗后总体疗效对比分析
        3.2.4 两组起效时间比较
        3.2.5 两组痊愈时间分布及平均时间比较
        3.2.6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3.2.7 两组安全性分析
        3.2.8 两组治愈后复发情况
第二部分 讨论
    1.立题依据
    2.西医对扁平疣的认识
        2.1 西医对扁平疣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西医治疗扁平疣的现状
    3.中医对扁平疣的认识
        3.1 中医对扁平疣病名的认识
        3.2 中医对扁平疣病因病机的认识
        3.3 中医治疗扁平疣的现状
    4.联合治疗的依据
    5.优正散组方分析
        5.1 方药组成
        5.2 组方分析
        5.3 现代药理研究
    6.对尤靖安的认识
    7.对转移因子的认识
    8.研究结果分析
        8.1 临床疗效分析
        8.2 治疗结果与主、次症的关系分析
    9.本研究的优势
    10.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1.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随机数字表
附件三:治疗附图
附件四:扁平疣临床观察表
附件五:扁平疣随访观察表
附件六:不良事件记录表
附件七: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疣毒净制剂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临床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尖锐湿疣的复发原因及中医治疗进展
        1.1 概述
        1.2 尖锐湿疣的病理及临床
        1.3 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及复发原因
        1.4 中医药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现状
        1.5 中医药治疗尖锐湿疣的机理研究现状
        1.6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疣毒净制剂的组方及组方依据
    2. 疣毒净制剂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
第三章 实验研究
    1. 疣毒净制剂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治疗前后局部HPV清除作用的研究
        1.1 治疗前后HP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
        1.2 皮损HPV分型检测
        1.3 分析
    2. 疣毒净制剂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治疗前后的组织病理观察
        2.1 材料
        2.2 操作步骤
        2.3 结果
        2.4 分析
    3. 疣毒净制剂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淋巴细胞凋亡调控蛋白的影响
    4. 疣毒净制剂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
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CO_2激光配合中药洗剂治疗皮肤赘疣14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化疣汤熏洗治疗跖疣临床观察[D]. 刘伊亮.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中西医结合治疗Ⅱ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中医证治规律分析[D]. 张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复合痤疮模IL-6、IL-10、CTGF、VEGF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D]. 谢千.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0)
  • [4]火针治疗扁平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D]. 徐凡.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湿疹清颗粒对慢性湿疹模型大鼠作用及机制初探[D]. 陆锦锐.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中医药“内外合治”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 周伟娜.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7]自体疣埋植术联合优正散治疗脾虚毒蕴型扁平疣的临床疗效观察[D]. 饶飞燕.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CO2激光配合中药洗剂治疗皮肤赘疣140例临床分析[J]. 于义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2(01)
  • [9]尖锐湿疣的中医外治法概况[J]. 林天东,黄显勋. 中国热带医学, 2002(02)
  • [10]疣毒净制剂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临床与机理研究[D]. 江光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2(02)

标签:;  ;  ;  ;  ;  

CO_2激光联合中药洗剂治疗皮肤肥大140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