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培育出含胰岛素的西红柿

我国培育出含胰岛素的西红柿

一、我国育出含胰岛素番茄(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瑶[1](2020)在《番茄品质劣变因子检测提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番茄作为我国的大宗消费果蔬,其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受外界条件刺激及细胞新陈代谢的影响时,机体内的氧自由基含量增加,从而引发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组成的酶保护系统发挥作用,所以通过提取果蔬劣变过程中的相关酶,并对其含量的变化进行检测,可进一步的检测果蔬品质变化。因此,针对果蔬中的品质劣变因子,开发相关的检测和提取方法对监测果蔬品质的劣变程度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番茄劣变过程中相关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为研究对象,设计合成特异性量子点荧光探针,分别建立了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免疫荧光光谱分析法。基于荧光光谱阵列分析法结合免疫分析法,开发了多酶同时、可视化的荧光阵列检测技术,建立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高灵敏度、高通量的传感分析体系。同时以离子液体为基础结合双水相体系,开发简单、高提取率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为酶蛋白的提取和检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1.过氧化氢酶量子点标记荧光免疫法检测方法的建立以过氧化氢酶为研究对象,合成特异性量子点荧光探针,结合免疫竞争法,建立过氧化氢酶的荧光检测方法。实验利用1-乙基-(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偶联剂激活QDs表面的羧基功能团,将激活后的QDs与过氧化氢酶进行共价偶联,以获得量子点荧光探针。以荧光强度为指标,对荧光探针合成条件和免疫荧光分析检测条件等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活化剂的最佳添加量10μL、体系最佳p H 7.4、抗体的最佳浓度1μg/m L、荧光探针的最佳浓度是10μg/m L、封闭液BSA最佳浓度1%、反应时间60 min,并在此最佳条件下建立了过氧化氢酶检测模型,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1000μg/m L,相关系数为0.9 942,最低检测限可达2.5×10-2μg/m L。同时对番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回收率高,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可以初步实现对过氧化氢酶的定量,为实际检测节省了大量时间,适用于大样本快速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超氧化物歧化酶量子点标记荧光免疫法检测方法及同时测定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免疫荧光阵列方法的建立基于荧光光谱法原理,结合免疫荧光法和阵列分析法,建立了同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阵列检测技术。本研究首先通过碳二亚胺法,合成了超氧化物歧化酶特异性量子点荧光探针,基于免疫竞争分析法建立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荧光免疫检测方法,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探针的合成条件和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抗体的最佳浓度1.5μg/m L、荧光探针的最佳用量40μg/m L、封闭液BSA最佳浓度1%、反应时间60 min。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1000μg/m L,相关系数为0.9 894,最低检测限可达5×10-2μg/m L。样品加标回收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同时结合免疫分析法和荧光光谱阵列分析法的,在酶标板中建立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高灵敏度、高通量的传感分析体系,以实现了番茄中相关酶蛋白类的多种酶含量的一次性、可视化检测,同时该方法也为用于其它酶蛋白类的定量检测提供了参考。3.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离子液体-双水相提取方法的建立基于[(H2NC2)Mim]Br/K2HPO4离子液体构成的双水相体系,实现了番茄中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时提取分离。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H2NC2)Mim]Br离子液体最佳浓度为0.4 g/m L,K2HPO4最佳用量为0.6 g/m L,最佳提取温度为35℃,提取时间为25 min。通过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离子液体-双水相提取法提取的酶活性高,且稳定性较好,同时缩短了提取时间,为植物性农产品的多种酶的快速提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吴亚萍[2](2020)在《《未来食品:现代科学如何改变我们的饮食方式》(第九章)翻译项目报告》文中指出如今,基因工程技术飞速发展,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也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对其安全性的探讨和质疑声不断,态度褒贬不一。本次翻译项目材料选自于食品科学家大卫·朱利安·麦克伦茨教授所着的《未来食品:现代科学如何改变我们的饮食方式》一书的第九章。麦克伦茨教授在书中介绍了基因工程相关内容,从生物学角度通过实例展现了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成果。此书在改变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以及促进国内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翻译项目报告详细论述了笔者此次翻译实践全过程,包括译前的准备、译中的探索以及译后的总结。其中,在弗米尔“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笔者具体分析了科技文本在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以及篇章层面的翻译重难点问题。词汇层面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专有名词及部分普通名词的翻译上。在句法层面,难点主要体现在长难句与被动句式的翻译。在篇章层面,翻译难点主要体现在理解中英文句式特征差异及逻辑衔接差异上。为解决上述难点,笔者在弗米尔“功能目的论”指导下,采用了增词、减词、顺译、拆译和倒译等多种翻译技巧。通过此次翻译实践以及实践报告撰写,笔者获益良多。一方面,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准确传递原文信息,又要充分考虑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使读者充分理解原作者意图。另一方面,笔者加深了对功能目的论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以及忠实原则的理解,以期今后能更熟练地在翻译理论指导下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实践。

石岱义[3](2019)在《思维导图在高考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新课标深入实施,加之教育考试中对于学生生物学多方面能力掌握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需要对生物学习构筑一套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而思维导图具有较强的外在可视性,且参考发散思维方式对生物学习中的知识体系进行放散的具象化,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构筑生物学习体系,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生物学习成绩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有助于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培养。不过,当前国内对于思维导图的相关研处于起步阶段,且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对语、数、外几门考试分数比重较大的学科帮助研究中,对于生物教学和复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对思维导图在高考生物复习阶段中的应用进行探索,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与梳理,以人本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图式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础,引导本次研究的展开,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及实验研究法对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二中学学生在生物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方法前后变化等进行研究,为高中生物复习能够有效展开提供思路,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生物考试成绩提供帮助。同时,通过生物学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为其他学科学习中的方法构建提供借鉴,帮助学生获得学业成绩的全面提升。本文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详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从而引出全文。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基础的阐述,对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进行了介绍,同时阐述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思维导图应用与高考生物复习的研究过程,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通过实验前测以及实验后测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第四部分为结论思考部分,总结全文。

潘玉[4](2019)在《沟通“不确定性”: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研究》文中提出2000年以来,转基因议题逐渐转变为全球性的社会公共议题,引发广泛关注。转基因技术与应用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各方对转基因的争论从未终止,科学的“不确定性”特征突显。相对于其他公共议题的知识构建,科学议题有其特殊性:一方面,由于科学议题造成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媒介场域中的各利益相关者都可能会传达有效信息之外的信息,造成科学认知的混乱;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由于知识结构与个人经历的局限,很难直接对某一科学知识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因而,公众对于转基因议题的科学认知与理解往往更容易受到媒介场域的影响,媒体在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中承担重要作用。由此,本研究通过对转基因这一科学争议中的“不确定性”进行综合而深入的考察,帮助社会各方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内涵,参与科学决策,从而缓解当前日趋矛盾的科学争议。媒体通过转基因议题的知识表征,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用,为科学的“不确定性”沟通提供知识对话空间与传播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与规避转基因所引发的科学风险,从而减缓社会公共危机。同时,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过程反映出科学议题的知识表征特征、实践规律与协商机制的转向,研究试图从理论层面完善与扩展科学知识传播内涵与理论框架。本研究较全面地论述了媒介与科学知识建构的关联性研究,搭建了媒介建构科学知识、引导科学理性的阐释框架,体现了科学传播领域的现实关切与理论关照,赋予该研究领域一定的创新性。本研究基于知识社会学视角,围绕科学的“不确定性”这一核心话题,就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语境及其要素研究、“不确定性”呈现内容研究、“不确定性”沟通意义研究、“不确定性”管理研究逻辑,探究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过程——转基因议题的知识表征、知识实践、知识争论与知识共享。研究分为四大部分:第一,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性”语境考察。“不确定”语境有哪些要素?呈现出怎样的语境特征?第二,转基因议题的话语变迁与知识实践研究。基于“不确定性”语境特征,从历时性维度,研究选择中美媒体关于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报道为研究文本进行梳理与总结,进而探讨不同社会语境下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注意周期”与空间互动特征;从共时性维度,研究就议题内容、消息来源、话语立场与知识属性四个方面考察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框架与知识实践过程。第三,转基因议题的知识争论研究。依据反思冲突、化解冲突、超越冲突的研究逻辑,探讨不同相关利益主体如何围绕科学争议的“不确定性”展开知识的协商与对话?媒体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采用哪些话语修辞策略?科学与社会之间如何达成知识对话与共识?第四,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共享与“不确定性”管理探究。如何反思风险社会的转基因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怎样完善与提升社会公众对转基因科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对我们反思科学知识传播的理念与模式有何启示?研究试图通过对上述研究问题的探讨,考察转基因议题的话语实践,并基于更宏观地社会语境,思考科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影响。研究以转基因这一争议性科学议题为研究对象,选择2000-2018年期间的媒体报道本文进行话语分析、对比分析与个案探究。通过阐释转基因议题的话语建构特征反映科学议题的知识建构过程。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实践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社会各相关利益主体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在科学话语的互动协商中将专业的科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日常化的、已被社会接受的“公共知识”,进而参与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与“不确定性”管理过程中。因此,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社会中,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争议与冲突的释放与调试需要科学的对话与理解,完善与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以加强科学知识理解,搭建基于科学议题的“知识联盟”可实现转基因这一争议性科学议题传播的知识共享与理解,探索和推动多样化社会讨论与科学对话方式的形成,以消除知识间的差异与不对等,管理争议性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科学“不确定性”,进而助力科学决策的制定与完善。

李进京[5](2016)在《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精编与解析(下)》文中提出专题八生命活动的调节1.(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解题思路】生长素可以由色氨酸在酶催化作用下生成,A项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B项正确;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C项错误;生

付利娟[6](2014)在《番茄红素对前列腺癌GSTP1基因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前列腺癌发生主要与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作为Ⅱ相解毒酶,可清除体内有害物质、保护DNA及一些蛋白质免受损伤。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1,GSTP1)是GSTs中与肿瘤相关性最密切的成员,GSTP1的异常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而只能从食物中摄取的番茄红素属异戊二烯类化合物,是抗氧化性最强的类胡萝卜素。大量流行病学和初期临床试验都证实了服用番茄红素对前列腺健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不仅能降低患病危险性,还能减缓前列腺癌转移的进程。番茄红素在前列腺癌的预防和治疗中有着显着作用,番茄红素是否通过调节前列腺癌发生中关键的基因异常,如GSTP1的表达和活性而对前列腺发挥保护作用?这种保护又基于何种分子机制,目前皆不清楚。本研究分别采用采用不同来源的前列腺癌细胞株作为模型,探讨番茄红素对前列腺癌GSTP1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从一个新的分子靶点探寻番茄红素的抑癌机理,为临床上前列腺癌的防治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基础研究数据和新的思路。第一部分番茄红素对前列腺癌GSTP1基因表观调控机制研究目的:利用两株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依赖LNCaP细胞系、雄激素非依赖PC-3细胞系)作为前列腺癌细胞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番茄红素处理,从而多角度检测番茄红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增殖,以及相关基因如II相代谢酶GSTP1基因表观遗传学调控影响。方法: 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甲基化PCR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分析GSTP1启动子和基因组ALU和LINE-1序列甲基化水平的影响;通过qPCR、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分析基因mRNA或蛋白的表达。结果:1、520μmol/L番茄红素处理72小时可以分别诱导LNCaP和PC-3细胞凋亡,并通过G1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2、10μmol/L番茄红素处理LNCaP细胞14天降低ALU和LINE-1重复序列甲基化水平,未显着降低GSTP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GSTP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无显着变化。3、10μmol/L番茄红素处理PC-3细胞14天显着降低GSTP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并上调GSTP1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番茄红素的去甲基化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甲基化转移酶DNMT3A的表达而引起。番茄红素对PC-3细胞ALU和LINE-1甲基化水平无显着影响。结论:番茄红素诱导两株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和G1期阻滞从而抑制细胞增殖。番茄红素处理对雄激素非依赖性PC-3细胞GSTP1启动子区CpG岛去甲基化从而上调GSTP1的表达,对雄激素非依赖性LNCaP细胞则无去甲基化作用。第二部分番茄红素通过Nrf2/ARE通路诱导GSTP1基因表达的研究目的:利用前列腺癌DU145细胞作为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番茄红素处理,从体外细胞实验探索番茄红素是否通过Nrf2/ARE通路对GSTP1基因的表达发挥调控作用。方法: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番茄红素对GSTP1启动子区顺式调控元件ARE(pARE-luc报告基因质粒)的激活能力;利用siRNA-Nrf2抑制DU145细胞转录因子Nrf2表达后,检测番茄红素对pARE-luc报告基因质粒的激活能力。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观察番茄红素处理对DU145细胞GSTP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影响,以及当Nrf2基因过表达和抑制表达时GSTP1表达变化。结果:1、10μmol/L和20μmol/L番茄红素处理DU145细胞72小时显着提高pARE-luc报告基因启动子活性,同时上调GSTP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2、当DU145细胞本底Nrf2的表达被siRNA-Nrf2抑制后,番茄红素失去了对pARE-luc报告基因的激活能力,同时也抑制了番茄红素诱导GSTP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的能力。3、Nrf2过表达导致DU145细胞中的下游基因GSTP1表达增高。结论:番茄红素在DU145细胞中可以通过Nrf2/ARE通路诱导GSTP1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对前列腺健康的保护作用。

熊琪[7](2010)在《猪SKIP和SHIP2基因的克隆、遗传效应及功能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猪肌肉组织中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是决定肌肉生长发育和猪肉品质的重要因素。水解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dinositol,PI)的肌醇多磷酸5-磷酸酶家族成员对细胞的糖脂代谢信号和膜运输起重要调节作用。其中骨骼肌和肾脏高表达的5’肌醇磷酸酶(Skeletal muscle and kidney enriched inositol phosphatase, SKIP)和包含SH2结构的肌醇多磷酸5-磷酸酶(SH2-containing inositol polyphosphate 5-phosphatase, SHIP2)都能通过水解胰岛素介导的脂质第二信使PI(3,4,5)P3,负调控P13K依赖的胰岛素信号通路,是影响动物个体生长速度和肉用品质的候选基因。因此,本研究对猪SKIP和SHIP2基因进行了分离和遗传效应分析,研究了它们的表达调控机理,并运用RNAi方法对SKIP的功能进行了验证,取得了以下结果:1采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两个候选基因的cDNA序列,均包括完整的编码区(CDS)序列:(1)SKIP,获得cDNA序列1575 bp,其中CDS 1353 bp, GenBank登录号GQ504265。(2)SHIP2,获得cDNA序列4411 bp,其中CDS 3795 bp, GenBank登录号为GU391030。根据基因组比较图谱将SKIP基因定位于猪12号染色体SSC 12q1.3,将SHIP2基因定位于猪9号染色体SSC 9p23-24。分析系统进化树,发现猪SKIP与牛进化关系较近,猪SHIP2与狗进化关系较近。2采用RCR-RFLP技术,在不同猪种中对2个候选基因的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在大白×梅山F2代群体中进行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SKIP,第12外显子G136A位点与皮率,至第一颈椎胴体长,至第一肋胸胴体长呈极显着相关(P<0.01),与肌内脂肪,含水率呈显着相关(P<0.05),第6内含子A17G位点与骨率,内脂率,至第一肋胸胴体长呈极显着相关(P<0.01),与至第一颈椎胴体长呈显着相关(P<0.05);第1内含子C1092T位点与内脂率,至第一肋胸胴体长,股二头肌大理石纹,肌内脂肪含量呈显着相关(P<0.05),与背最长肌大理石纹呈极显着相关(P<0.01);(2)SHIP2,第21内含子G410A与皮率显着相关(P<0.05),与肩部最厚处背膘厚,眼肌高,眼肌宽呈极显着相关(P<0.01)。3运用RNA干扰技术和超表达技术研究了SKIP在分化肌细胞C2C12中的功能,Western blot分析发现抑制SKIP的表达使胰岛素介导的Akt(蛋白激酶B)的磷酸化水平、GSK-3β(糖原合酶激酶)的磷酸化水平,和GS(糖原合酶)的去磷酸化水平都有显着提高,同时发现当在肌细胞内超表达外源猪SKIP时,胰岛素介导的糖原合成量显着减少。表明在肌细胞中,SKIP对Akt/GSK-3p/GS介导的糖原合成信号通路起负调控作用。同时也解释了SKIP基因多态影响肉质性状的分子机理。4利用基因组PCR步移方法获得猪SKIP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075bp的启动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两个潜在的MyoD结合位点,若干Spl结合位点和一个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的CpG岛。以启动子序列为模板,用PCR方法获得5个5’侧翼缺失片断构建pGL3-basic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将这些载体分别转染C2C12成肌分化前体细胞和肌管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推测在启动子的-1845到-1171和-1171到-737两处地方存在转录抑制元件,在-2038到-1845处存在潜在的转录增强子。5半定量分析发现,SKIP在成年大白猪肌肉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在骨骼肌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表达上调。利用定点突变和RNA干扰技术,分析了SKIP启动子中潜在E-box元件和转录因子MyoD对SKIP转录的影响。发现突变E-box元件和抑制MyoD的表达都显着降低了肌管细胞中SKIP启动子的活性,表明MyoD可能通过顺式作用元件E-box介导SKIP在肌管细胞中的上调表达,并且TGF-β也以MyoD依赖的方式调控SKIP的转录。6利用RNA干扰技术分析了转录因子Spl对SKIP的转录影响。定量分析发现Spl基因的表达抑制使SKIP启动子活性显着下降,表明转录因子Spl可能通过顺式作用元件GC-box对肌肉细胞分化过程中SKIP基因的转录激活起正向调控作用。同时,SKIP启动子活性在Spl和MyoD双重表达抑制的肌细胞中与在Spl或MyoD单一表达抑制的肌细胞中相比,差异不显着,表明Spl可能与MyoD家族成员协同激活肌细胞分化过程中SKIP的表达。7利用猪基因组信息,分离获得猪SHIP2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820 bp的启动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p1, E2F, MyoD, E47, E2等转录因子的潜在结合位点和覆盖整个启动子区的CpG岛。以启动子序列为模板,用PCR方法获得5个5’侧翼缺失片断构建pGL3-basic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将这些载体分别转染C2C12成肌分化前体细胞和肌管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推测在启动子的-1849到-1742存在转录抑制元件,在-1742到-1694处存在转录增强元件,从-1742到-1266处476bp序列已足够使SHIP2正常转录。8半定量分析发现SHIP2在成年大白猪的肌肉组织中高表达,定量分析发现SHIP2在骨骼肌细胞的分化早期表达上调而在分化中晚期表达下调。利用RNA干扰技术,分析了转录因子MyoD和Spl对SHIP2转录的影响。MyoD或Spl的表达抑制均显着降低了SHIP2的启动子活性,表明转录因子MyoD和Spl均能促进SKIP启动子在肌管细胞中的表达活性。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分析了E2F作用元件对SHIP2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发现突变的E2F结合元件导致SHIP2启动子在成肌前体细胞中的活性下降,而在肌管细胞中的活性提高。表明转录因子E2F可能具有双向调控作用,在成肌前体细胞中促进SHIP2基因的转录,而在肌管细胞中抑制SHIP2基因的转录。

马雪青[8](2010)在《人胰岛素原基因的设计、分子克隆、构建及其对马铃薯的遗传转化》文中认为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第三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防治这一疾病列为全球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有效的药物。现在使用的胰岛素多是通过细菌或酵母表达系统得到的,相对于大量普通糖尿病人群及其需终身用药而言,其生产成本仍然较高,从而限制了胰岛素的广泛应用。而利用植物生产胰岛素可有效的弥补这一不足。因此,本实验构建了含人胰岛素原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经农杆菌介导转化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人胰岛素原基因在马铃薯植株中表达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克隆了马铃薯块茎专一性启动子patatinⅠ启动子基(GU168944),经测序分析,该克隆片段为1100bp,包含有增强子、CAAT box、TATA box和转录起始点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已知序列(CQ876983)有96%的同源性。2、根据是否含有信号肽基因,分别设计合成了带有NcoⅠ特定酶切位点的2条引物,亚克隆了patatinⅠ启动子,并与pMD-18T载体连接,得到2个重组子pGPP05(不含信号肽)和pGPP06(含信号肽)。3、根据马铃薯的偏爱密码子和GenBank中人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序列,并在人胰岛素原序列的前面加入NcoⅠ酶切位点,后面加上终止密码子和BstEⅡ的酶切位点,设计合成了人胰岛素原基因,并与pMD-18T载体连接,得到重组子pMD-hINS。4、构建了含patatinⅠ启动子与人胰岛素原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1301P05h(不含信号肽)和p1301P06h(含信号肽)。通过冻融法,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菌株LBA4404,经PCR鉴定,获得了转化菌株。5、以大西洋、费乌瑞它、夏波蒂和甘农薯2号4种马铃薯试管苗茎段为材料,进行4个品种茎段的离体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大西洋的最适愈伤组织培养基为MS+2.0mg/L6-BA+0.2mg/LNAA;夏波蒂和甘农薯2号为MS+2.5mg/L6-BA+ 0.2mg/LNAA,Favorita为MS+2.0mg/L6-BA+0.5mg/LNAA。大西洋和甘农薯2号的最适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2.5 mg/L 6-BA+5.0mg/LGA3;夏波蒂为MS+3.5mg/L 6-BA+10mg/L GA3;Favorite为MS+2.5mg/L 6-BA+0.1 mg/L NAA+ 10mg/L GA3。6、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的最佳条件是:大西洋茎段外植体,预培养2d,用处于对数生长期OD600=0.5的农杆菌侵染8~10min、共培养2d。不同生长阶段的外植体对潮霉素(Hgy)的敏感性不同,诱导愈伤组织和诱导芽分化阶段以25mg/L的选择压较为适宜,抗性再生芽生根阶段15mg/L为宜。7、通过共培养和抗性筛选获得了能够在含潮霉素的生根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马铃薯抗性苗。

梁超[9](2009)在《纤维素酶基因cel7A的克隆和番茄遗传转化体系建立》文中研究表明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有大量纤维素,它们很难被消化,大部分被浪费掉。二十世纪中期,纤维素酶被引入畜牧业,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一些贡献。截止到目前,人类对它的利用率仍然偏低,而传统的加工过程中酶制剂成活率往往不高。因此,有必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手段提高纤维素酶的利用率。真菌中存在着大量的纤维素酶,亚洲香菇(Lentinula edodes),属于真菌的一种。本研究根据NCBI中香菇纤维素酶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并设计HindⅢ和BamHⅠ两个酶切位点。以PDA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香菇的为材料,用Trizol试剂提取香菇总RNA,通过RT-PCR方法获得香菇纤维素酶基因的cDNA片段。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得到的目的片段克隆到pMD19-T载体上,酶切鉴定并进行基因测序。然后将该基因构建在改造的pCMABIA1302载体上,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CMABIA1302-wjx,并用冻融法将该重组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中,构建成转化所用工程菌。以期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克隆得到的纤维素酶基因转入玉米中并在玉米中进行表达,为进一步开展玉米转基因研究和生产高消化率的饲用玉米新品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属于茄科(Solanaceae),番茄属(Lycopersicon)。不同的番茄品种再生体系存在着一定得的差异,本研究采用太原的两个优势品种特选28和太原823,以这两个品种的番茄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对番茄的再生体系和农杆菌介导的番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合供试品种太原823和特选28的遗传转化体系。比较了在不同激素浓度以及不同激素浓度的配比的情况下对番茄无菌苗子叶和下胚轴不定芽分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影响外植体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植物表达载体质粒pBI121中携带的NPTII基因不仅提供了转化所用的目的基因,同时又能作为植物的筛选标记,赋予植物对卡那霉素的抗性。在本试验中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NPTII基因导入番茄植株细胞,通过诱导培养和卡那霉素筛选,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在农杆菌浸染前进行2天的预培养、农杆菌浸染浓度为OD600=0.3、浸染6min的外植体在MS+2.0 mg/L 6-BA+0.5 mg/L IAA的培养基上外植体再生芽苗率最高。通过建立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以期为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本研究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成功克隆到了纤维素酶基因cel7A。另一部分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太原市的两个番茄品种(太原823和特选28),获得了再生植株。这是首次将太原823和特选28首次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并获得再生植株。转化的再生番茄植株有待于进一步进行分子检测,检测NPTII基转入番茄植株的情况。

施佳慧[10](2009)在《航天育种番茄生理生化及营养功能研究》文中认为番茄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有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尤其是独特的番茄红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是难得的“水果蔬菜”,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蔬菜作物。航天诱变育种技术是农作物诱变育种的新兴领域和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植物的遗传操作改良过程,实现高效益的遗传改进。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神舟五号搭载的航天育种番茄突变株变1(M1)、变2(M2)进行生理生化和营养功能的全面研究,并与原亲本CK进行比较,旨在为航天育种番茄乃至航天育种植物的大面积栽培、加工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并推动航天育种产品的研究向纵深化方向发展。第一部分:航天育种番茄与亲本种间差异性比较通过对航天育种番茄和原亲本幼嫩叶片进行不同的DNA提取方法和PCR扩增体系进行比较,得到了最佳的组合参数,据此条件进行PCR扩增,并进行测序,然后通过软件进行碱基序列的分析。结果发现:航天育种番茄与原亲本DNA分子序列有八个碱基发生了变化,证实了航天诱变确使实验材料发生DNA序列的突变,说明了本实验中航天育种番茄和原亲本番茄已经发生了DNA水平上的变异。通过对每个航天育种突变株M1、M2及其亲本共105个番茄叶片样本建立训练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光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将小波变换用于对大量光谱数据的压缩,同时结合神经网络建立番茄品种鉴别模型。用每个品种15个样本,共45个番茄叶片的样本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波长范围在400~1000nm,不同番茄品种叶片的光谱图有明显区别。在可见光波段550nm处,亲本番茄品种和两突变株M1,M2有较显着的差别,在700nm以后的近红外部分,两突变株M1、M2的反射率值要大于亲本番茄。用该方法对航天育种番茄不同品种的鉴别正确率达到97.8%。从光谱学角度证明了航天育种番茄和亲本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通过对航天育种突变株M1、M2及其亲本共105个番茄果实样本建立训练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光谱特征信息进行提取,与神经网络结合建立番茄品种的鉴别模型,该模型将提取后的主成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并用每个品种15个样本,共45个番茄果实的样本进行预测。结果发现:三个品种果实的反射率在400-1000nm的变化趋势比较相近,不同番茄果实品种的光谱图有明显区别,亲本番茄的反射率值明显低于两个突变株M1、M2,突变株M1的反射率比M2更高。两个模型的鉴别正确率分别达到95.6%和97.8%,也同样从光谱学角度证明了航天育种番茄和亲本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这也为航天育种番茄不同品种的快速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第二部分:航天育种番茄根系分泌物异同研究采用水培方式培育各品种番茄,并定期收集不同时期的根系分泌物,经过XAD-4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用气相色谱-液质联用(GC-MS)对主要低分子根系分泌物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番茄品种在不同时期根系分泌物组成差异显着,同一品种在不同时期根系分泌物组成也存在显着性差异。研究还发现了在航天育种番茄根系分泌物中存在一些如乙苯、二甲苯等有污染性的化合物。为研究航天诱变育种作物生态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航天育种番茄自身抗菌能力评估通过自然腐烂率和打孔腐烂率进行各品种番茄自身抗菌实验比较,结果发现航天育种番茄M2的自然腐烂率低于原亲本CK,抗自然外伤和抗链格孢菌和灰葡萄菌的能力均优于原亲本;而航天育种番茄品种M1的自然腐烂率高于原亲本,抗自然外伤、抗链格孢菌和灰葡萄菌的能力均劣于原亲本。通过不同生长阶段果实体内一些抗氧化保护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的测定,以及膜脂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初步探讨了航天育种番茄自身抗菌能力机理。结果发现,航天育种番茄M2的SOD和CAT酶活一般都高于亲本CK, MDA值相对最低;而航天育种番茄M1的SOD和CAT的酶活相对来说变化幅度较大,但最终值也最低,MDA值则相对最高。这与航天育种番茄M2体内抑菌能力最强,而M1能力最弱的结果是吻合的。第四部分:航天育种番茄营养和功能评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原子吸收光谱法、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等方法,全面地分析了航天育种番茄营养成分。结果发现:与原亲本相比,航天育种番茄维生素C、番茄红素、总类黄酮、氨基酸、果胶、Ca、K等均发生了显着性的变化。尤其是航天育种番茄维生素C含量高达71.72mg/100g,几乎是原亲本番茄的1.5倍。番茄红素含量也达到8.99mg/100g,为原亲本的1.4倍多。说明航天育种番茄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通过人体肿瘤细胞实验,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和周期变化进行抑癌功能研究,考察航天育种番茄对结肠癌细胞系SW480、HT-29、SW620,血液病相关细胞株Raji、U937和K562作用情况。结果表明,航天育种番茄品种有抑制SW480和HT-29细胞增殖的作用,最高抑制率能达到30%,并能够诱导其凋亡;而对SW620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抑制率只有5%左右。航天育种番茄品种有抑制Raji、U937和K562细胞增殖的作用,最高抑制率为16%,并能够诱导Raji细胞的凋亡。综合研究发现,航天育种番茄品种M2对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效果最强,航天育种番茄品种M1对血液病细胞的作用效果最强,而原亲本则最弱。

二、我国育出含胰岛素番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育出含胰岛素番茄(论文提纲范文)

(1)番茄品质劣变因子检测提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果蔬品质劣变研究进展
        1.1.1 果蔬品质劣变机理
        1.1.2 果蔬品质劣变相关酶
    1.2 酶蛋白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2.1 分光光度法
        1.2.2 色谱法
        1.2.3 免疫分析法
    1.3 酶蛋白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1.3.1 沉淀法
        1.3.2 固相萃取
        1.3.3 电泳法
        1.3.4 反胶团萃取
        1.3.5 分子印迹
        1.3.6 双水相萃取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过氧化氢酶量子点标记荧光免疫法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主要试剂和材料
        2.2.2 主要设备
        2.2.3 常用溶液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量子点的表征
        2.3.2 CAT量子点荧光探针(QDs-CAT)的制备
        2.3.3 量子点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过氧化氢酶
        2.3.4 方法学评价与应用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量子点的表征
        2.4.2 量子点-过氧化氢酶表征分析
        2.4.3 参数优化
        2.4.4 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建立
        2.4.5 特异性试验
        2.4.6 样品加标回收和准确度实验结果
    2.5 小结
第3章 超氧化物歧化酶量子点标记荧光免疫法检测方法及同时测定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免疫荧光阵列方法的建立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主要试剂和材料
        3.2.2 主要设备
        3.2.3 常用溶液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量子点的表征
        3.3.2 SOD量子点荧光探针(QDs-SOD)的制备
        3.3.3 量子点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3.3.4 同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方法的建立
        3.3.5 方法学评价与应用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量子点的表征
        3.4.2 量子点-超氧化物歧化酶表征分析
        3.4.3 参数优化
        3.4.4 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建立
        3.4.5 特异性试验
        3.4.6 样品加标回收和准确度实验结果
    3.5 小结
第4章 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离子液体-双水相提取方法的建立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相图的绘制
        4.3.2 离子液体双水相提取酶蛋白
        4.3.3 缓冲液法提取分离酶蛋白
        4.3.4 酶蛋白活性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离子液体-双水相的相图
        4.4.2 超氧化物歧化酶提取参数优化
        4.4.3 离子液体-双水相法与缓冲溶液提取法的对比
    4.5 小结
第5章 总结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未来食品:现代科学如何改变我们的饮食方式》(第九章)翻译项目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项目介绍
    1.1 项目来源
    1.2 项目意义
    1.3 项目分析
        1.3.1 作者简介
        1.3.2 原文简介
        1.3.3 文本分析
    1.4 报告结构
第二章 任务描述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处理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翻译难点与问题
    3.2 翻译理论阐述
    3.3 翻译方法应用
        3.3.1 词汇层面
        3.3.2 句法层面
        3.3.3 篇章层面
第四章 实践结论
    4.1 翻译启示
    4.2 翻译教训
    4.3 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致谢

(3)思维导图在高考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的目的
    1.4 研究的意义
2 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梳理与概述
    2.1 思维导图综述
    2.2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比较
    2.3 思维导图的制作
    2.4 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国外研究现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3 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的理论基础
    3.1 人本主义理论
    3.2 构建主义理论
    3.3 图式理论
    3.4 最近发展区理论
4 利用思维导图优化高考生物复习的实施过程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步骤
    4.3 研究方法
        4.3.1 文献研究法
        4.3.2 观察法
        4.3.3 问卷调查法
        4.3.4 实验研究法
    4.4 研究过程
        4.4.1 实验前测及结果分析
        4.4.2 实验实施及应用举例
        4.4.3 实验后测及结果分析
5 研究结论与思考
    5.1 研究结论
        5.1.1 利用思维导图策略进行复习对学生生物学业成绩的影响
        5.1.2 利用思维导图策略进行复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5.1.3 利用思维导图策略进行复习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影响
        5.1.4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致谢

(4)沟通“不确定性”: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转基因议题的发展与影响
    第一节 研究缘起:作为社会公共议题的科学知识传播
        一、科学知识传播的演变与实践
        二、“科学媒体化”:转基因议题的媒体呈现
        三、转基因议题带来的“不确定性”沟通与知识争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转基因议题、沟通“不确定性”与知识传播
        一、科学知识传播中的转基因议题研究
        二、媒体与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性”沟通研究
        三、媒体与科学家、社会公众的关系探讨
        四、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研究
    第三节 理论工具:理解科学的知识社会学取向
        一、作为知识的转基因议题
        二、科学知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三、语境成为科学知识传播的重要变量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文本选择与说明
第二章 转基因议题的知识表征与“不确定性”语境
    第一节 转基因议题的演变逻辑与知识特征
        一、转基因议题的演变逻辑
        二、转基因议题的知识构成要素及特征
    第二节 转基因议题的多元知识争论
        一、转基因技术与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二、转基因的引进与商业化推广问题
        三、转基因技术与产品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问题
    第三节 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性”语境特征
        一、科学技术自身的“不确定性”
        二、被媒体建构的科学“不确定性”
        三、被各相关利益主体认知的科学“不确定性”
第三章 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实践与“不确定性”呈现
    第一节 中美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报道趋势变化
        一、我国转基因议题的“注意周期”
        二、美国转基因议题的“注意周期”
        三、中美转基因议题的空间互动
    第二节 我国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框架与知识实践
        一、议题内容与分布:经济与全球化议题占据主导
        二、消息来源:科学专家成为重要信源
        三、话语立场:先“挺”后“反”的话语实践
        四、知识属性: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生产呈现不对等特征
    第三节 转基因议题的科学“不确定性”呈现
第四章 转基因议题的知识争论与“不确定性”沟通
    第一节 反思冲突:转基因议题的知识生产困境
        一、“挺转”、“反转”之争背后的冲突性科学话语
        二、转基因议题的理性冲突与多元对话
        三、冲突性科学话语开启“不确定性”沟通的可能性
    第二节 化解冲突:转基因议题传播的修辞策略
        一、修辞资源:运用科学理论与论证依据
        二、修辞工具:引入专业身份与知识背景
        三、修辞技巧:使用数据/实例
        四、修辞手段:诉诸于权威声誉
    第三节 超越冲突:科学与媒体的冲突与合作
        一、媒体在转基因议题传播中的角色功能
        二、科学家与媒体的互动关系
        三、科学家与媒体的知识对话与沟通
    第四节 转基因议题的科学“不确定性”沟通
第五章 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共享与“不确定性”管理
    第一节 由“专业知识”到“公共知识”: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共享
        一、新的科学概念与转基因议题的勾连关系
        二、由“科学问题”向“社会公共议题”的构建
        三、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协商与共享
    第二节 由“知晓”到“理解”:公众科学素养的完善与提升
        一、跨越公众与科学之间的知识鸿沟
        二、打破公众与专家之间的专业壁垒
        三、建立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对话关系
    第三节 “知识联盟”: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性”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番茄红素对前列腺癌GSTP1基因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番茄红素对前列腺癌 GSTP1 基因表观调控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番茄红素通过 Nrf2/ARE 通路诱导 GSTP1 基因表达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文献综述(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猪SKIP和SHIP2基因的克隆、遗传效应及功能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 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1.1 胰岛素信号通路概述
        1.2 胰岛素信号通路与猪主要经济性状
        1.2.1 胰岛素信号通路与糖原合成
        1.2.2 胰岛素信号通路与蛋白合成
        1.2.3 胰岛素信号通路与脂肪沉积
    2 磷酯酰肌醇信号分子
    3 磷酯酰肌醇磷酸酶
        3.1 磷酯酰肌醇磷酸酶的分类和结构特性
        3.2 第2类磷酯酰肌醇磷酸酶的功能性结构
        3.3 肌醇多磷酸5-磷酸酶的功能结构域和酶活
    4 SKIP的研究进展
        4.1 SKIP的发现和分子特征鉴定
        4.2 SKIP的5’磷酸酶活性和功能
        4.3 SKIP的染色体定位
    5 SHIP2的研究进展
        5.1 SHIP2的酶学活性
        5.2 SHIP2的分子结构和表达特征
        5.3 SHIP2参与的细胞功能
        5.4 SHIP2与胰岛素信号通路
        5.5 SHIP2的遗传多态性与疾病
    6 基于EST数据的基因克隆策略
        6.1 EST的概念和运用
        6.2 电子克隆新基因
        6.3 电子克隆的应用
    7. 单核苷酸多态(SNP)简述
        7.1 关于SNPs
        7.2 SNPs在猪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8 真核基因启动子的研究进展
        8.1 基础转录和核心启动子
        8.2 调控序列与转录激活
        8.2.1 CpG岛与基因的表达
        8.2.2 MyoD及其bHLH转录因子家族
        8.2.3 E2F转录因子家族
        8.2.4 转录因子Sp1
        8.3 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预测和鉴定
    9 定点突变技术
    10 RNA干涉技术及其在哺乳动物功能基因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10.1 RNAI技术的发现
        10.2 哺乳动物的RNA干扰技术的机制
        10.3 RNA干扰技术的特点
        10.4 RNA干扰技术的应用进展
第二章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样品和性状测定
        1.1.1 DNA样品
        1.1.2 组织样品
        1.1.3 性状测定
        1.1.4 细胞、载体和菌株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缓冲液和常用试剂的配制
    2 试验方法
        2.1 猪基因组DNA的提取
        2.2 DNA浓度的测定和质量检测
        2.3 猪11个组织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制备
        2.3.1 总RNA的提取
        2.3.2 R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3.3 反转录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RT)
        2.4 细胞培养
        2.5 猪SKIP和SHIP2基因cDNA序列的分离、克隆及序列分析
        2.5.1 扩增猪SKIP和SHIP2基因cDNA所用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5.2 猪SKIP和SHIP2基因cDNA序列的PCR扩增
        2.5.3 PCR产物的回收、纯化和克隆测序
        2.5.3.1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2.5.3.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法制备感受态)
        2.5.3.3 载体连接
        2.5.3.4 连接产物的转化
        2.5.3.5 阳性克隆子的鉴定和测序
        2.5.4 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所获cDNA序列
        2.6 猪SKIP和SHIP2基因的组织表达分析
        2.6.1 引物设计
        2.6.2 RT-PCR反应
        2.7 猪SKIP和SHIP2基因多态性检测
        2.7.1 基因多态性扫描和引物设计
        2.7.2 PCR反应
        2.7.3 PCR产物回收、纯化和克隆测序
        2.7.4 PCR产物的酶切和检测
        2.7.5 多态性与性状的关联分析方法
        2.7.5.1 在不同猪种中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计算
        2.7.5.2 分子标记的基因效应分析
        2.8 质粒DNA的提取
        2.8.1 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
        2.8.2 酶切鉴定
        2.8.3 序列测定
        2.8.4 超纯质粒的提取
        2.9 SKIP基因的干扰分析
        2.10 SKIP超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2.11 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转染
        2.12 半定量RT-PCR反应
        2.12.1 转染细胞的RNA提取和纯化
        2.12.2 反转录反应
        2.12.3 半定量引物的设计
        2.12.4 RT-PCR反应
        2.13 WESTERN-BLOT分析
        2.13.1 蛋白的提取
        2.13.2 SDS-PAGE电泳
        2.13.3 Western-blot杂交
        2.14 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
        2.15 糖原合成分析
        2.16 猪SKIP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分离、鉴定
        2.16.1 步移引物设计
        2.16.2 基因组PCR步移
        2.16.3 步移产物的回收克隆和测序
        2.16.4 生物信息学分析
        2.17 猪SKIP和SKIP基因启动子表达载体的构建
        2.17.1 启动子缺失片段引物设计
        2.17.2 启动子片段PCR扩增
        2.17.3 目的片段和pGL3-basic载体的双酶切和检测
        2.17.4 酶切产物的回收
        2.17.5 目的片段与载体的连接
        2.17.6 质粒提取
        2.18 定点突变
        2.19 化学合成MYOD-SIRNA和Sp1-SIRNA的设计
        2.20 实时定量PCR
        2.21 数据分析
        2.22 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活性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1 RNA的提取
    2 猪SKIP基因的序列分析
        2.1 猪SKIP基因的cDNA序列的分离与克隆
        2.2 猪SKIP基因cDNA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 猪SKIP的分子特征预测
        2.4 猪SKIP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2.5 SKIP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3 猪SKIP基因的半定量组织表达谱分析
    4 猪SKI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4.1 猪SKIP基因的SNPs检测
        4.2 猪SKIP基因第12外显子多态性检测
        4.3 猪SKIP基因第12外显子多态与性状关联分析
        4.4 猪SKIP基因第6内含子多态性检测
        4.5 猪SKIP基因第6内含子多态与性状关联分析
        4.6 猪SKIP基因第1内含子多态性检测
        4.7 猪SKIP基因第1内含子多态与性状关联分析
    5 猪SHIP2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
        5.1 猪SHIP2基因的cDNA序列的分离与克隆
        5.2 猪SHIP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3 SHIP2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6 猪SHIP2基因的半定量组织表达谱分析
    7 猪SHIP2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7.1 猪SHIP2基因的SNPs检测
        7.2 猪SHIP2基因第21内含子多态性检测
        7.3 猪SHIP2基因第21内含子多态与性状关联分析
    8 SKIP基因的干扰分析
        8.1 干扰载体的双酶切鉴定
        8.2 SKIP小干扰RNA表达载体的鉴定
        8.3 SKIP-小干扰RNA对猪肾IBRS-2细胞中SKIPMRNA水平的影响
        8.4 SKIP-小干扰RNA对猪肾IBRS-2细胞生长的影响
        8.5 SKIP-小干扰RNA对C2C12细胞中SKIP蛋白水平的影响
        8.6 SKIP表达抑制对胰岛素介导的AKT和GSK-3磷酸化的影响
        8.7 SKIP表达抑制对胰岛素介导的糖原合酶的影响
        8.8 SKIP表达抑制对胰岛素介导的糖原合成的影响
    9 SKIP在肌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表达上调
    10 猪SKIP基因启动子的获得
    11 猪SKIP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和缺失片段的构建
    12 猪SKIP基因的表达调控分析
        12.1 猪SKIP基因启动子活性分析
        12.2 MYOD在骨骼肌分化过程中调节SKIP的高表达
        12.3 在骨骼肌分化过程中SP1协同MYOD调节SKIP的启动子活性
    13 猪SHIP2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
    14 SHIP2基因的表达调控
        14.1 SHIP2在肌细胞分化早期表达上调,在分化中晚期表达下调
        14.2 猪SHIP2基因启动子活性分析
        14.3 MYOD在骨骼肌分化过程中调节SHIP2的高表达
        14.4 在肌细胞和肾细胞中SP1参与调节SHIP2的启动子活性
        14.5 E2F在成肌前体细胞中介导SHIP2转录激活,在成肌细胞中介导SHIP2的转录抑制
第五章 讨论
    1 SKIP在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调控
        1.1 SKIP调节AKT的活性
        1.2 SKIP与AKT-GSK3信号通路
        1.3 SKIP与糖代谢
    2 其它磷酸酶对糖代谢的调控
    3 猪SKIP与生长、肉质性状
    4 SKIP与细胞骨架的重排
    5 顺式作用元件与组织表达特异性
    6 猪SKIP基因的表达调控
        6.1 猪SKIP基因的启动子特性
        6.2 MYOD和E-BOX介导肌细胞中SKIP基因的表达
        6.3 TGF-B对SKIP基因的调控
        6.4 转录因子SP1和MYOD互作介导SKIP的表达
    7 猪SHIP2基因与生长性状
    8 SHIP2基因与细胞分化
    9 猪SHIP2基因的表达调控
        9.1 猪SHIP2基因的启动子特性
        9.2 转录因子SP1介导SHIP2基因的表达
        9.3 E2F顺式作用元件介导SHIP2在不同细胞周期中的表达
        9.4 MYOD参与调控SHIP2的表达
        9.5 多个转录因子协同调节SHIP2的表达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猪SKIP和SHIP2基因多态性扫描所用的引物序列及特征
附录二 定量PCR所用小鼠引物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人胰岛素原基因的设计、分子克隆、构建及其对马铃薯的遗传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糖尿病的现状及治疗药物
    1.2 胰岛素
        1.2.1 胰岛素的研究进展
        1.2.2 重组人胰岛素的研究进展
    1.3 植物生物反应器
        1.3.1 植物生物反应器的概念
        1.3.2 转基因植物的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1.3.3 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疫苗的研究进展
        1.3.4 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疫苗的优势
        1.3.5 马铃薯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疫苗研究进展
        1.3.6 马铃薯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植物疫苗的特点
        1.3.7 马铃薯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疫苗的应用前景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patatin启动子驱动的人胰岛素原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农杆菌的转化
    2.1 材料
        2.1.1 菌株、质粒和植物材料
        2.1.2 工具酶和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培养基与缓冲液
    2.2 方法
        2.2.1 patatin启动子的克隆
        2.2.2 Patatin启动子的亚克隆
        2.2.3 人胰岛素原基因的分子克隆
        2.2.4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2.2.5 patatin启动子驱动的人胰岛素原基因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patatin启动子的克隆
        2.3.2 Patatin启动子的亚克隆
        2.3.3 马铃薯偏好的人胰岛素原基因的克隆
        2.3.4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2.3.5 patatin启动子驱动的人胰岛素原基因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2.4 讨论
        2.4.1 马铃薯核DNA的提取
        2.4.2 启动子的选择
        2.4.3 人胰岛素原基因的设计
        2.4.4 p1303P05h和p1303P06h的测序分析
第3章 马铃薯再生体系的建立
    3.1 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1.4 常用溶液的配制
    3.2 方法
        3.2.1 马铃薯脱毒苗的快繁
        3.2.2 愈伤组织的诱导发生和继代培养
        3.2.3 马铃薯愈伤组织的分化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3.3.2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分化率的影响
    3.4 讨论
        3.4.1 激素配比对马铃薯再生体系的影响
        3.4.2 基因型对马铃薯再生体系的影响
        3.4.3 外植体及愈伤的状态对马铃薯再生体系的影响
第4章 农杆菌介导的人胰岛素原基因对马铃薯遗传转化
    4.1 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农杆菌菌株
        4.1.3 抗生素及分子生物学试剂
        4.1.4 仪器设备
        4.1.5 常用溶液的配制
        4.1.6 培养基
    4.2 方法
        4.2.1 受体材料对潮霉素(Hyg)敏感性试验
        4.2.2 遗传转化系统的优化
        4.2.3 农杆菌工程菌转化外植体的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潮霉素选择压力的确定
        4.3.2 预培养时间对茎段转化的影响
        4.3.3 浸染时间对茎段转化的影响
        4.3.4 共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4.3.5 乙酰丁香酮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4.3.6 羧苄青霉素(Carb)浓度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4.3.7 抗性植株的获得
    4.4 讨论
        4.4.1 预培养和共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4.4.2 选择压力的确定
        4.4.3 抑菌剂的选择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附录B 马铃薯的密码子偏好表

(9)纤维素酶基因cel7A的克隆和番茄遗传转化体系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文献综述
        1.1.1 纤维素酶概述
        1.1.2 番茄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纤维素酶基因克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2 转基因番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香菇纤维素酶基因cel7A的克隆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2 番茄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2.2.1 试验材料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3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番茄遗传转化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香菇纤维素酶基因cel7A的克隆
        3.1.1 香菇总RNA电泳分析结果
        3.1.2 中间载体pMD19-T-cel7A构建结果
        3.1.3 cel7A基因连接到载体pMD19-T的鉴定结果
        3.1.4 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wjx构建
        3.1.5 农杆菌LBA4404转化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wjx
    3.2 番茄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3.2.1 激素对番茄无菌苗下胚轴和子叶诱导生芽的影响
        3.2.2 激素对番茄无菌苗子叶和下胚轴诱导生根的影响
    3.3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番茄遗传转化
        3.3.1 外植体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
        3.3.2 农杆菌浸染时间对番茄遗传转化的影响
        3.3.3 抗性植株再生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香菇纤维素酶基因cel7A的克隆
    4.2 番茄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4.2.1 番茄外植体的类型对不定芽苗分化的影响
        4.2.2 培养基中激素对不定芽苗分化的影响
    4.3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番茄遗传转化
        4.3.1 抗生素对番茄外植体筛选的影响
        4.3.2 影响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转化的因素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10)航天育种番茄生理生化及营养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航天诱变育种性状变异的特点
        1.1.1 突变的广谱性
        1.1.2 诱变频率高
        1.1.3 植株损伤轻
        1.1.4 育种周期短,稳定快
        1.1.5 不存在转基因的潜在安全隐患
    1.2 航天诱变育种的机理
        1.2.1 微重力
        1.2.2 强辐射
        1.2.3 转座子理论
        1.2.4 其他因素的复合效应
    1.3 空间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1.3.1 航天诱变对形态学性状的影响
        1.3.2 航天诱变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3 航天诱变对细胞微结构的影响
        1.3.4 空间诱变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光合特性的变化
        1.3.5 航天诱变对细胞中钙水平及分布的影响
        1.3.6 航天诱变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1.3.7 航天诱变对于蛋白质的影响
        1.3.8 空间诱变对于遗传物质的影响
    1.4 国内外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1.4.1 国外航天育种的研究概况
        1.4.2 我国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概况
        1.4.2.1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1.4.2.2 蔬菜作物
        1.4.2.3 花卉
        1.4.2.4 抗生素菌种
        1.4.2.5 微生物
        1.4.3 航天诱变育种的主要研究方法
        1.4.3.1 形态学鉴定
        1.4.3.2 细胞学观察
        1.4.3.3 诱变材料的保存
        1.4.3.4 分子标记分析
        1.4.3.5 生理生化分析
        1.4.3.6 营养成分分析
        1.4.4 航天育种番茄研究进展
    1.5 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和意义
        1.5.1 立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1.5.3 意义和展望
第二章 航天育种番茄与亲本种间差异性比较
    2.1 航天育种番茄与亲本种间分子标记差异研究
        2.1.1 前言
        2.1.2 材料与方法
        2.1.2.1 试验材料
        2.1.2.2 试验方法
        2.1.3 结果与讨论
        2.1.3.1 DNA测定结果
        2.1.3.2 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的优化
        2.1.3.3 PCR结果分析
        2.1.3.4 特异性DNA片段序列测定结果
    2.2 航天育种番茄与亲本种间近红外光谱差异研究
        2.2.1 前言
        2.2.2 材料与方法
        2.2.2.1 仪器设备
        2.2.2.2 样品来源及光谱的获取
        2.2.2.3 光谱数据预处理
        2.2.2.4 小波变换
        2.2.2.5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2.2.3 结果
        2.2.3.1 番茄叶片分析结果
        2.2.3.2 番茄果实分析结果
        2.2.4 讨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航天育种番茄根系分泌物异同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番茄材料
        3.2.2 番茄材料的栽培过程
        3.2.3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分离和纯化
        3.2.4 根系分泌物的检测
        3.2.4.1 进样前处理
        3.2.4.2 GC-MS条件
    3.3 结果
        3.3.1 CK的根系分泌物组成
        3.3.2 M1的根系分泌物组成
        3.3.3 M2的根系分泌物组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航天育种番茄全营养成分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设备与试剂
        4.2.3 实验方法
        4.2.3.1 水分含量的测定
        4.2.3.2 灰分的测定
        4.2.3.3 蛋白质的测定
        4.2.3.4 可溶性总糖的测定
        4.2.3.5 总酸度的测定
        4.2.3.6 有效酸的测定
        4.2.3.7 果胶的测定
        4.2.3.8 总类黄酮的测定
        4.2.3.9 维生素C的测定
        4.2.3.10 矿物质元素的测定
        4.2.3.11 氨基酸的测定
        4.2.3.12 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
    4.3 结果
        4.3.1 航天诱变育种番茄和原亲本CK的主要营养成分
        4.3.2 航天诱变育种番茄和原亲本CK的维生素C含量
        4.3.3 航天诱变育种番茄和亲本CK的矿物质元素含量比较
        4.3.4 航天诱变育种番茄和亲本的氨基酸组成比较
        4.3.5 航天诱变育种番茄和亲本的番茄红素含量比较
        4.3.5.1 线性关系
        4.3.5.2 精密度实验
        4.3.5.3 回收率试验
        4.3.5.4 样品的测定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航天育种番茄果实采后自身抗菌能力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和方法
        5.2.1 果实选择与预处理
        5.2.2 培养基
        5.2.3 病原菌选择与孢子悬浮液制备
        5.2.4 不同番茄果实对不同处理方法的病害抑制作用
        5.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 结果
        5.3.1 航天育种番茄与亲本自然腐烂率比较
        5.3.2 航天育种番茄与亲本抗霉变能力比较
        5.3.2.1 航天育种番茄与亲本抗自然外伤能力比较
        5.3.2.2 航天育种番茄与亲本抗灰葡萄孢能力比较
        5.3.2.3 航天育种番茄与亲本抗链格孢菌孢能力比较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航天育种番茄自身抗菌能力机理初探
    6.1 前言
    6.2 实验材料和方法
        6.2.1 果实选择与预处理
        6.2.2 培养基
        6.2.3 病原菌选择与孢子悬浮液制备
        6.2.4 对不同番茄果实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6.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6.3 结果
        6.3.1 各种处理不同时间点SOD差异
        6.3.1.1 青果阶段
        6.3.1.2 熟果阶段
        6.3.2 各种处理不同时间点CAT差异
        6.3.2.1 青果阶段
        6.3.2.2 熟果阶段
        6.3.3 各种处理不同时间点MDA差异
        6.3.3.1 青果阶段
        6.3.3.2 熟果阶段
    6.4 讨论与结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航天育种番茄对结肠癌细胞作用研究
    7.1 前言
    7.2 实验材料和方法
        7.2.1 仪器、材料和试剂
        7.2.1.1 细胞株
        7.2.1.2 番茄汁
        7.2.1.3 主要实验仪器
        7.2.1.4 主要试剂和药品
        7.2.2 实验方法
        7.2.2.1 细胞培养
        7.2.2.2 细胞计数
        7.2.2.3 细胞生长检测
        7.2.2.4 细胞周期分析
        7.2.2.5 细胞凋亡分析
    7.3 结果
        7.3.1 航天育种番茄和原亲本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7.3.1.1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对SW48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7.3.1.2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对HT-2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7.3.1.3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对SW62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7.3.2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7.3.2.1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对SW480细胞周期的影响
        7.3.2.2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CK对HT-29细胞周期的影响
        7.3.3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CK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7.3.3.1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对SW480细胞凋亡的影响
        7.3.3.2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原亲本对HT-29细胞凋亡的影响
    7.4 讨论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航天育种番茄对血液病细胞作用研究
    8.1 前言
    8.2 实验材料和方法
        8.2.1 仪器、材料和试剂
        8.2.1.1 细胞株
        8.2.1.2 番茄汁
        8.2.1.3 主要实验仪器
        8.2.1.4 主要试剂和药品
        8.2.2 实验方法
        8.2.2.1 细胞培养
        8.2.2.2 细胞计数
        8.2.2.3 细胞生长检测
        8.2.2.4 细胞周期分析
        8.2.2.5 细胞凋亡分析
    8.3 结果
        8.3.1 航天育种番茄和亲本CK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8.3.1.1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对Raji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8.3.1.2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对U93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8.3.1.3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对K56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8.3.2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8.3.2.1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对Raji细胞周期的影响
        8.3.2.2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对U937细胞周期的影响
        8.3.2.3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
        8.3.3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8.3.3.1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对Raji细胞凋亡的影响
        8.3.3.2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对U937细胞凋亡的影响
        8.3.3.3 航天育种番茄汁和亲本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
    8.4 讨论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我国育出含胰岛素番茄(论文参考文献)

  • [1]番茄品质劣变因子检测提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 李梦瑶. 新疆大学, 2020(07)
  • [2]《未来食品:现代科学如何改变我们的饮食方式》(第九章)翻译项目报告[D]. 吴亚萍. 安徽大学, 2020(07)
  • [3]思维导图在高考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D]. 石岱义.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4]沟通“不确定性”: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研究[D]. 潘玉.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5]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精编与解析(下)[J]. 李进京. 试题与研究, 2016(06)
  • [6]番茄红素对前列腺癌GSTP1基因调控机制研究[D]. 付利娟. 重庆医科大学, 2014(03)
  • [7]猪SKIP和SHIP2基因的克隆、遗传效应及功能初步研究[D]. 熊琪.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6)
  • [8]人胰岛素原基因的设计、分子克隆、构建及其对马铃薯的遗传转化[D]. 马雪青. 兰州理工大学, 2010(04)
  • [9]纤维素酶基因cel7A的克隆和番茄遗传转化体系建立[D]. 梁超. 山西大学, 2009(S1)
  • [10]航天育种番茄生理生化及营养功能研究[D]. 施佳慧. 浙江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我国培育出含胰岛素的西红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