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理论文献综述

意境理论文献综述

问:中国古代诗歌批评中的“意境”理论有哪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1. 答:下载此文——《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03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批评的发展及其特征
  2. 答:我国古代诗歌意象批评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萌生期、成型期、繁盛期、深化期、完善期;其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喻象性、张力性、审美性三个方面。
问:求王国维意境论内容
  1. 答: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问:何为意境?有哪些特征?
  1. 答:意境理论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唐代诗人王昌龄和皎然提出了“取境”“缘境”的理论﹐刘禹锡和文艺理论家司空图又进一步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创作见解。
    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如在眼前 ”的较实的因素,称为 “实境 ”;一部分是 “见于言外 ”的较虚的部分,称为 “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虚实相生 “的意境的结构原理。
    意境,这东西,说多了都是情怀。
问:意境的内涵
  1. 答:意境一般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动欣赏者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 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我理解其内涵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体现。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因素,但意境中的情须是蕴理之情,是特定时代精神的折射;而景也不仅仅是一般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包括著能够触动人们情怀,引起生活回忆的场合、环境、人物和事件,这样才能使作品的意境在欣赏过程中得到社会心理上的认同和感情上的共鸣。
  2. 答:人与自然的审美统一,是意境的审美内涵。
    大量的自然审美意象进入到文学艺术领域之后,便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景观,即一个意境美的世界。具体说,人与自然审美统一形成艺术意境。如果它统一于诗,就形成诗境;统一于画,就形成画境;统一于戏,就形成戏境。假若将自然审美意象从这些艺术作品中抽去,则如天无日月,地无山水,河无虫鱼。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艺术就是一种人与自然审美统一的艺术,一种意境化的艺术。
意境理论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