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排卵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不孕症23例临床分析

促排卵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不孕症23例临床分析

一、诱发排卵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23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格格[1](2021)在《孕育丹糖浆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肾阳虚证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孕育丹糖浆联合黄体酮胶囊对肾阳虚证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从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导师妇科门诊病人,诊断符合肾阳虚证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予以孕育丹糖浆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黄体酮胶囊治疗。利用超声检测和BBT测量提示排卵后开始服药,连用10天停药,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测治疗后两组患者妊娠率、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BBT类型、HPS评分、排卵后第7天血清P水平及排卵后第7天子宫内膜厚度。同时观察并记录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所有药物不良反应及进行安全性分析。所有的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客观地评价此方案治疗肾阳虚证LPD不孕症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选入研究对象72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脱落3例,最终实验组35例,对照组34例。(2)在妊娠率方面:实验组妊娠率45.7%;对照组妊娠率2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为85.7%,对照组为73.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两组组内分别在治疗前后比较,均P<0.05,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疗效优对照组。(5)在BBT类型改善方面:治疗后,实验组BBT正常率为54.3%,对照组BBT正常率35.2%;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6)HPS评分方面:两组组内在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提高HPS评分方面疗效高于对照组。(7)在排卵后第7天血清P数值方面: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8)在排卵后第7天子宫内膜厚度方面:两组组内分别在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9)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头晕,但可坚持用药。结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肾阳虚证LPD性不孕症方面均具有一定效果,但实验组在妊娠率、中医证候、HPS评分、排卵后第7天血清孕酮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未见不良反应。故我们可以得出孕育丹糖浆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肾阳虚证LPD性不孕症具有一定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曹凯飞[2](2020)在《暖宫孕子胶囊联合氯米芬治疗血虚宫寒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暖宫孕子胶囊联合氯米芬在临床上治疗血虚宫寒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优化目前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最终遴选入组的92例因血虚宫寒证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施加不同的处理,每组各46例。为了提高临床观察的可比性,临床试验前两组就诊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中医证候得分等基础状态无明显差异。治疗组通过暖宫孕子胶囊联合氯米芬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只提供氯米芬。两组患者均治疗最多5个疗程(氯米芬自50mg/d起用,据排卵效果按50/100/150mg/d依次使用,有效促排剂量使用三次-若怀孕或卵巢过度刺激则停止,以确认其促排效果并排除幸存者偏倚;若150mg/d两次仍无排卵,则停止),疗程结束后进行妊娠结局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妊娠结局、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子宫动脉血流、卵泡生长情况等的改善情况。本次试验采用SPSS19.0版本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最终临床疗效间的差异。结果(1)中医证侯比较:治疗组45例患者的“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减少、经色黯淡或有瘀斑、经行腹痛”等血虚宫寒证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最终统计显示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控制组,差异显着(P<0.05)。(2)促排卵成功率的比较:治疗组最终的总促排卵成功率(86.67%)高于控制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期取消率的比较:治疗组因OHSS而发生的周期取消率(1.56%)与对照组(2.06%)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暖宫孕子胶囊并不提高氯米芬促排卵时的OHSS发生率。(4)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比较:经治疗后,数据整理反映治疗组内膜厚度(9.27±0.96)较对照组(7,22±0.59)增加,差异显着。且治疗组在ABC型子宫内膜类型分布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子宫动脉血流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6)两组黄体功能不全(LPD)的比较:黄体期测定患者孕酮水平,治疗组患者LPD的发生率(2.34%)低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7)妊娠率比较:试验完成后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5.56%),对照组测得的总有效率为(33.33%),两组差异显着(P<0.05)。(8)活产率比较:治疗组最终总有疗效为53.33%,对照组统计显示总有疗效为31.10%,治疗组活产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暖宫孕子胶囊联合氯米芬治疗血虚宫寒证排卵障碍性不孕能明显缓解“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减少、经色黯淡、经行腹痛”等症状,并显着提高妊娠率、活产率,增加促排卵效果,促进排卵期子宫内膜向A型转化,疗效显着,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蒋卓君[3](2019)在《基于H-P-O轴和氧化应激探究朱氏调经促孕方对Ⅱ型排卵障碍性不孕(肾虚型)患者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朱氏调经促孕方对肾虚型II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与一线用药枸橼酸氯米芬片对比,验证其在保证排卵的同时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并探索其有效机制与调控H-P-O轴和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朱氏妇科门诊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服朱氏调经促孕方,对照组予枸橼酸氯米芬片,连续治疗6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排卵情况(优势卵泡排出率、血LH峰值、优势卵泡数量、卵泡黄素化率)、临床症状疗效(妊娠率、临床综合疗效、月经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子宫内膜容受性(B超下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三线型、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H-P-O轴相关因素(LH、FSH、E2、PRL、P、T)以及氧化应激反应(ROS、MDA、GSH-Px、SOD、AOPP),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62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前两组在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结果比较:(1)对排卵的影响:对照组与治疗组在优势卵泡排出率、血LH峰值率上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多个优势卵泡概率、卵泡黄素化概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2)对临床症状的影响:(1)治疗组的妊娠率、临床综合疗效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2)治疗组、对照组均可明显减少月经症状评分(P<0.05),但两组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组均可明显改善经色、经质(P<0.05),其中对照组在改善经质方面效果更为明显(P<0.05)。(3)治疗组、对照组均可明显减少中医证候评分(P<0.05),其中治疗组的效果更为显着(P<0.05)。治疗组、对照组均可明显缓解痛经(P<0.05),但两者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同样可明显改善腰膝酸软、大便稀溏、耳鸣、神疲乏力、带下量少症状(P<0.05),其中治疗组在改善腰膝酸软、大便稀溏症状上比对照组的效果更显着(P<0.05)。(3)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1)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厚(P<0.05),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P<0.05),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2)治疗组出现内膜三线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RI值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RI值明显升高(P<0.05),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4)对H-P-O轴的影响:(1)卵泡期: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LH明显升高、E2明显降低(P<0.05)。(2)排卵期: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对照组LH、FSH、E2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对照组在升高FSH、E2方面效果更为显着(P<0.05)。(5)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ROS、MDA、GSH-Px明显降低,SOD、AOPP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朱氏调经促孕方在治疗II型排卵障碍性不孕(肾虚型)时,其排卵率与一线用药枸橼酸氯米芬片相当,同时可减少卵泡黄素化、优势卵泡数量过多的发生。(2)朱氏调经促孕方的妊娠率、临床综合疗效与枸橼酸氯米芬片相当,同时可以改善月经经色、质地,缓解痛经、腰膝酸软、大便稀溏、耳鸣、神疲乏力、带下量等临床症状。(3)朱氏调经促孕方可通过减少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三线型阳性率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4)朱氏调经促孕方可在排卵期通过上调FSH、LH、E2,改善H-P-O轴的功能状态。(5)朱氏调经促孕方可通过降低ROS、MDA、GSH-Px以及升高SOD、AOPP,调整体内氧化应激反应。

肖珊[4](2019)在《海派陈氏妇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特点浅探》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海派陈氏妇科传人李祥云教授和徐莲薇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异同点,归纳海派陈氏妇科治疗本病的特色;以期运用于日后的临床实践中,为继承和发扬海派陈氏妇科的治疗特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李祥云教授、徐莲薇教授的140例门诊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患者病历。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进行处理,将整理好的数据和病案资料录入,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并对比两位老师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方法上的异同点;并结合两位教授诊治本病的临床经验,总结海派陈氏妇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特点。结果:1.本课题纳入病例140个,共计医案584个、方剂671个,其中李祥云教授的病例77个,医案、方剂各283个,徐莲薇教授的病例63个,医案301个、方剂388个。2.纳入的患者平均年龄在27.6岁,最小为22岁,最大为45岁,27岁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大为16人。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3-30岁。3.中药四气的降序排列后得出的使用顺序为温药、寒药、平药、热药、凉药,中药五味的降序排列后得出的使用顺序为甘、苦、辛、酸、咸、涩。4.治疗PCOS不孕的关键药物中排在前10位的有香附、当归、熟地黄、黄芪、川芎、白术、党参、白芍、鸡血藤、菟丝子。5.李祥云教授治疗PCOS不孕的核心药物组合为熟地黄、鸡血藤、淫羊藿、当归、香附、菟丝子、红花。6.徐莲薇教授治疗PCOS不孕的核心药物组合为香附、白术、丹参、当归、川芎、泽兰、茯苓。结论:1.海派陈氏妇科诊治不孕症的经验特色主要有:温肾补肾益精、理气疏肝、健脾益气血、疏调冲任。陈氏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的不孕主要以肾虚为本,但与肝脾心关系密切,治疗上除补肾之外,还需兼顾疏肝健脾、补血养心、活血化瘀,以调节月经周期,促进卵泡发育排出。2.李祥云教授与徐莲薇教授在继承陈氏妇科理论的基础上,各有特点:李老临床治疗以“肾亏瘀阻”为根本,重视肝脾心功能的协调,尤以肝脾为主;徐师以肾虚为出发点,认为年轻女性患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以肝郁脾虚为主,继而导致了肾亏精少,临证亦注重心与肾的关系。3.李祥云教授临床多用助黄汤加减治疗PCOS不孕,徐莲薇教授临床多用陈氏妇科验方八制香附丸加减治疗PCOS不孕。

张丽娜[5](2019)在《克罗米芬联合小剂量雌激素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联合小剂量雌激素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的11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即采用CC直接诱发排卵治疗的A组38例;在口服CC时同时口服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的B组42例;在应用CC基础上通过阴道超声监测卵泡达14mm时口服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的C组30例。对三组患者同时进行促排卵治疗,经阴道超声于HCG日监测子宫内膜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流速度峰谷比(S/D),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及子宫内膜血流分布类型,比较三组间子宫内膜相关指标、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差异,比较妊娠组和非妊娠组两组间内膜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⑴子宫内膜厚度:A组、B组、C组三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组间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A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B组、C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C组内膜厚度低于B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妊娠组的内膜厚度高于非妊娠组,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⑵内膜血流参数:A组、B组、C组三组患者血流参数PI、RI、S/D值组间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A组的PI、RI、S/D值与B组、C组相比,A组明显高于B组、C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B组与C组的血流参数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妊娠患者的内膜血流参数值低于非妊娠患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⑶内膜类型:三组患者的内膜类型组间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A组A型率明显低于B组、C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B组与C组的A型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妊娠组与非妊娠组两组内膜类型间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妊娠组内膜类型中A型率高于非妊娠组,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⑷内膜血流分布分型:三组患者内膜血流分布分型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内膜血流分布分型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妊娠组内膜血流分布中Ⅲ型率高于非妊娠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⑸排卵率:A组、B组、C组三组患者排卵率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A组、B组、C组三组患者妊娠率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A组患者妊娠率明显低于B组、C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B组与C组的妊娠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⑹子宫内膜厚度与内膜血流参数呈负相关性,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⑴在应用CC促排卵治疗时早、中卵泡期小剂量雌激素的添加均可逆转CC对子宫内膜发育的不良影响,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提高受孕率,但早卵泡期小剂量雌激素的添加作用更明显。⑵将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子宫内膜血流分布分型、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不孕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更好的预测临床妊娠结局。

张辰晖[6](2019)在《补肾促卵方治疗女性高催乳素血症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不孕症一直是妇科难治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发病率占不孕症的20%-40%。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具有独特优势,以补肾活血法为原则组成的补肾促卵方,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证实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不育)方面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无副作用。在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高催乳素血症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进行临床进一步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规律失调,工作压力逐渐增大,高催乳素血症患者有上升的趋势。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人们对于生育的需求加大,高催乳素血症导致的排卵障碍性不孕需要引起医疗工作者的重视。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补肾促卵方组(中药组)与溴隐亭加克罗米芬组(西药组)对高催乳素血症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性激素、基础体温、肾虚血瘀中医证候、排卵率及妊娠率的影响,进一步证实补肾促卵方治疗高泌乳素血症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补肾促卵方在本病治疗中改善排卵及妊娠的关键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小样本探索性研究,按照患者意愿将患者分配到中药组和西药组。患者入组前检查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观察性指标:血清PRL、FSH、LH、E2、P、T,基础体温,肾虚血瘀中医症状量表、排卵率及妊娠率。两组均于月经周期第5天起予补肾促卵方和西药治疗。治疗3-6个月后完成以上量表的填写,并再次检查安全性指标和观察指标。最后观察两组的各项安全性指标和观察指标的前后变化与组间比较。研究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均可有效降低HPRL患者的血清PRL值(P<0.01),两者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5项性激素中,本研究虽然经统计结果未发现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中药组E2的均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两组T治疗后的均值也较前有所下降,性激素5项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改善基础体温单相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又对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中药组优于西药组。对中医证候出现频率最高的10组证候(腰腿酸软、少腹疼痛经期尤甚、经有血块、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少、经色黯、畏寒肢冷、失眠多梦、经前乳房胀痛、急躁易怒)进行逐项统计,结果显示中药组治疗均可改善症状(P<0.05),其中在腰腿酸软、经有血块、经量少、畏寒肢冷、失眠多梦、经前乳房胀痛及急躁易怒方面疗效显着(P<0.01);西药组可改善少腹疼痛临经尤甚、经有血块、月经周期不规律、经色黯、失眠多梦、经前乳房胀痛、急躁易怒的症状(P<0.05),其中在少腹疼痛临经尤甚、经前乳房胀痛、急躁易怒方面疗效显着(P<0.01)。排卵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妊娠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中药组和西药组在治疗前后进行安全性检查,两组患者前后2次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中药组未见不良反应,西药组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便秘等不适,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1.补肾促卵方治疗高催乳素血症导致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PRL水平,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患者基础体温,提高患者排卵率及妊娠率。2.补肾促卵方在本研究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瞿松梅[7](2019)在《助孕方配合来曲唑治疗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对肾阳虚证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运用助孕方配合来曲唑治疗,与单纯运用来曲唑组进行分析比较,观察助孕方配合来曲唑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探索有效方法。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服用助孕方配合来曲唑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来曲唑治疗),连续治疗6个疗程(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率、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BMI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结果:1.综合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率:治疗组妊娠13例(43.3%),对照组妊娠8例(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后两组妊娠率比较表明治疗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有改善未妊娠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的作用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性激素水平:治疗结束后,两组均有改善未妊娠患者血清LH的作用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改善血清FSH、E2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子宫内膜:治疗结束后,两组在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BMI:治疗结束后,两组均有降低患者BMI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BMI下降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阳虚证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运用助孕方配合来曲唑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的方法。

张亦廷[8](2019)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近20年的中医临床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研究逐渐增多,通过对近20年中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收集,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希望能找出目前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研究的不足及优势,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制定检索策略,查阅数据库关于中医治疗排卵功能障碍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制定纳入与排除标准,采用计算机检索文献的方式,检索中医治疗排卵功能障碍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一、系统评价根据文献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予Jadad评分,采用Review Manager5.2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疗效,比较中医与西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排卵率和妊娠率。二、中医证治规律、中医用药规律及针灸用穴规律的频数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利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统计,以频数及百分比为统计方法。结果:一、Meta分析:本研究检索出3908篇文献并进行系统评价。应用改良版Jadad量表评分标准,纳入120篇,高质量文献仅有14篇,只有9篇文献详细描述分配隐藏的方式。有7篇文献提到应用盲法,只有少量研究报道了随访及不良反应。报道了随访的文献只占总体文献中的28%。报道了不良反应的文献只占总体文献中24%,总体文献质量偏低。Meta分析比较了以不同中医治疗手段与西药作比较的疗效:中医周期疗法、中药辨证分型法、单纯针刺疗法、针灸疗法、针刺加中药疗法、针灸加中药疗法、药灸疗法及中药加艾灸疗法;以不同纳入标准的治疗手段与西药作比较分析:分别采用中医纳入标准相同证型的疗法及采用WHO分型的文献相同的疗法作比较分析。(一)中医周期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中医周期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中医周期疗法与西药作比较的排卵率高于西药组。(二)中医辨证分型法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中药辨证分型法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中药辨证分型法与西药作比较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药辨证分型法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针药辨证分型法与西药作比较,排卵率高于西药组。(三)单方中药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单方中药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单方中药与西药作比较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单纯针刺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单纯针刺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高于西药组;单纯针刺疗法与西药作比较,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五)针灸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针灸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针灸疗法与西药作比较,排卵率高于西药组。(六)针刺加中药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针刺加中药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针刺加中药疗法与西药作比较,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七)针灸加中药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针灸加中药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针灸加中药组与西药作比较,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八)药灸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药灸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高于西药组;药灸与西药作比较,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九)中药加艾灸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中药加艾灸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高于西药组。(十)中医纳入标准相同证型的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肾虚型中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肾虚型中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虚型针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肾虚型针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虚血瘀型中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肾虚血瘀型中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虚肝郁型中医组与西药作比较的妊娠率高于西药组;肾虚肝郁型中医组与西药作比较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十一)WHO分型的文献相同的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按WH0II型分型的文献中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妊娠率高于西药组;按WH0II型分型的文献中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WHOII型分型中属PCOS的文献中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妊娠率高于西药组按WH0II型分型中属PCOS的文献中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时,西药的排卵率与单用针刺、中药、针药并用、药灸或针药加灸时分别不大,其排卵率均无显着性差异。但结合中医周期疗法、辨证分型法后排卵率出现显着性差异,提示中医周期疗法、辨证分型法在促进排卵方面存在优势。综上所述,结果提示针刺疗法、针灸疗法、针刺加中药疗法、针灸加中药疗法、药灸、中药加艾灸疗法、中医周期疗法、中医辨证分型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都明显优于单用西药,妊娠率均高于西药组。二、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治疗规律的分析选用单方治疗的文献有57篇;选用针刺相关疗法文献有32篇;选用艾灸相关疗法文献有22篇。若剔除针刺、针灸及药灸相关治疗,即只计算有关中药治疗的文献可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以单方为主,其次为中医周期疗法及辨证分型法。从纳入的文献可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疗法主要为中药,其次为针灸,再次为艾灸。在中药治疗方案,以单方为主,其次为中医周期疗法及辨证分型法。三、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用药规律分析总结频数分析结果,常用于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首21种中药材依次降序排列为冤丝子、当归、熟地、枸杞子、白芍、淫羊藿、女贞子、香附、丹参、山药、山萸肉、川芎、续断、赤芍、黄芪及甘草频数相同、巴戟天、茯苓、鸡血藤、紫石英及覆盆子频数相同、柴胡、桃仁及红花频数相同。药物归经以归肝经为主,肾经次之,脾经、心经、肺经、心包经、胆经、大肠经、胃经各次之。治疗排卵障碍不孕症的常用中药中的四性五味以温(13)为主、平(5)次之、微寒(4)为未:五味中以甘味(18)为主、苦味(9)、辛味(9)次之、酸味(3)为未。四、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针灸规律分析(一)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针刺用穴规律分析提及针灸或针药结合对照西药治疗的文献共有32篇。按腧穴所属经络频次降序排列为任脉为主、其次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肮经、足厥阴肝经、督脉、足少阴肾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阴肺经。其中运用频次最高的10个穴位是关元穴(28)、子宫穴(26)、三阴交穴(26)、足三里穴(21)、中极穴(20)、血海穴(14)、肾俞穴(12)、气海穴(11)、太冲穴(10)、丰隆穴(9),排名前十的穴位腹部取穴总频数为(85),远端取穴总频数为(92),上述数据提示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以远端取穴为主。(二)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艾灸用穴规律分析提及艾灸或中药结合艾灸对照西药治疗的文献共有22篇。按腧穴所属经络频次降序排列为任脉为主、其次为督脉及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其中运用频次最高的10个穴位是神阙穴(10)、三阴交穴(6)、关元穴(6)、足三里穴(3)、百会穴(3)、子宫穴(3)、气海穴(2)、腰阳关穴(2)、中极穴(2)、卵巢穴(1),排名前十的穴位腹部取穴总频数为(24),远端取穴总频数为(14),上述数据提示艾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以腹部取穴为主。结论:一、中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META分析对近20年的中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文献行META分析,提示:单用针刺、中药、针药并用、药灸或针药加灸,与促排卵西药组比较,其排卵率均无显着性差异。但结合中医周期疗法、辨证分型后排卵率出现显着性差异,提示中医周期疗法、辨证分型在促进排卵方面存在优势。针刺疗法、针灸疗法、针刺加中药疗法、针灸加中药疗法、药灸、中药加艾灸疗法、中医周期疗法、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妊娠率都明显优于西药组。二、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药频数分析高频药味依次为:菟丝子、当归、熟地、枸杞子、白芍、淫羊藿、女贞子、香附、丹参、山药。常用药物性味多以甘温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肾为主。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病机在于肾虚为本,肝脾不足,兼血瘀、气滞、痰湿为标,治疗以补益肾肝脾、滋养气血为本,以活血祛瘀、疏肝理气、化痰祛湿以治标。三、针灸用穴规律分析针灸用穴规律方面,以选用任脉及脾胃两经为主,任主胞胎,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取腹部用穴作近部取穴,加以经外奇穴-子宫穴作为临床指导用穴。

周慧心(Thipvarintorn Dusitasirisakul)[9](2019)在《中-泰不孕症妇女体质、证型分布及罗氏妇科诊疗方药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泰国和中国广东不孕症妇女的调查问卷研究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分布,以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相关性。研究两地不孕症妇女的生活习惯、饮食、性格等与体质的相关性。并探讨岭南罗氏妇科诊治不孕症的思路,以促进中医药治疗不孕症在泰国的发展。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18年12月于泰国①清迈府Maharaj医院;②曼谷华侨中医医院;③北大龙府北大龙医院中医系;④东北地区中医诊所;⑤东方地区德明中医诊所就诊的患者。中国广东于①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②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已通过诊断标准,确诊为不孕症患者,符合纳排标准,可纳入为本研究的对象。调查方式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表由自编的《女性不孕症调查问卷》和中华医学会正式发布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组合而成。问卷回收后,通过《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和《中医妇科学》进行体质及中医类型分析,将所有数据输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IBM 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采用天±s描述,同时满足方差齐性的两独立样本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否则用非参数检验。使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两地区数据进行各观察因素多组间频率或构成比的比较;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多观察因素的相关分析,均已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选用就诊次数大于3次以上或经过治疗后已怀孕患者的病案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使用Excel软件建立以及整理数据,整理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现病史、中-西医诊断、证型、处方。在整理上述数据的同时进行中药名整理,数据库构建完成后,使用IBM SPSS 24对药物进行频次和聚类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本研究同期共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广东与泰国被诊断为“女性不孕症”的患者的相关调查问卷885份,其中有效问卷821份(中国广东512份,泰国309份)。中国广东不孕妇女的年龄中位数为33岁,年龄最大为48岁,年龄最小为20岁;而泰国的年龄中位数为34岁,年龄最大为48岁,年龄最小为21岁。1.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基本因素对比:两组的年龄、常吃食物类型、吸烟习惯、家庭类型及夫妻关系、周围人对生育渴望分布情况均相同(均P>0.05)。两地差异显着(均P<0.05)则有以下11方面:①BMI:两地的BMI正常者均超过60%(中国广东为63.5%,泰国为61.5%),而BMI偏低者,中国广东组>泰国组(20.5%,14.9%),BMI偏高者,泰国组>中国广东组(23.6%,16%);②居住地:属“城市”者,中国广东组>泰国组(86.1%,64.4%);③受教育程度:两组均以“本科”教育居多(中国广东组为45.1%,泰国组为52%),而排第二的中国广东组为“大专”(26%),泰国组为“硕士以上”(24.3%);④职业:中国广东组以“公司职员”居多(34.6%),泰国组则为“公务员(32.0%);⑤饮食:中国广东组“清淡”口味最多(30.9%),而泰国组“辛辣”口味较多(30.4%);中国广东组经常吃“温热汤类”为多(62.9%),泰国组以“生冷”食品为多(43.0%)。中国广东组喝“常温饮”最多(60.0%),而泰国组以“冷饮”为多(53.4%)。中国广东组吃“温性”饮食居多(89.8%),而泰国组以“凉性”饮食为多(66.0%);⑥睡眠:泰国组比较早睡,46.3%泰国组妇女入睡时间为11点之前,而57.6%中国组妇女入睡时间为11-1点;泰国组睡眠质量“好”(90.1%)高于中国广东组(16.2%),中国广东组睡眠质量“差”(16.2%)高于泰国(12.3%);⑦烟酒:泰国组有喝酒习惯的为20.7%,高于中国广东组(1.4%)。中国广东组配偶有吸烟习惯(34.2%)高于泰国(16.5%);⑧体育运动:泰国组少运动的(82.2%)高于中国广东组(73.0%);⑨生育期望值:本人对生育渴望程度达到“十分”者,两组均为50%以上(中国广东组为53.9%,泰国组为56.6%),程度为“极其”者,中国广东组(38.3%)高于泰国组(25.6%),程度“一般”者,泰国组(17.8%)高于中国广东组(7.8%);⑩性格:中国广东组“急躁易怒”为多见(38.3%),泰国组以“平和开朗”较多(42.7%);(11)生活压力:中国广东组(81.3%)明显高于泰国组(52.4%),中国广东组以“家庭压力”为最多(32.2%),而泰国组的以“工作压力”为多见(26.8%)。2.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经带情况对比:两地区有一些显着性差异(均P<0.05):中国广东组的月经异常以月经后期为多见(29.7%);泰国组则以痛经为多见(49.2%);泰国组带下异常(26.9%)高于中国广东组(14.3%);泰国组未检查妇科疾病者(37.5%)高于中国广东(7.2%);已发现的妇科疾病,中国广东组以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最高频率,泰国组最高频率为PCOS。3.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孕育相关因素对比:两地区亦有一些显着性差异(均P<0.05);中国广东组以继发性不孕症为多见(61.1%),泰国组则多为原发性不孕症(69.9%);中国广东组的平均病程为2.76±2.210年,不孕病程最长为15年。而泰国组的平均病程为4.66±3.73年,不孕病程最长为20年;中国广东组病程为1年的例数最多(33.2%),泰国组则以病程5年居多(40.1%);中国广东组性生活频次以1次/周为多见(51.9%),泰国组为2-3次/周(42.1%);对于是否采取避孕措施,两组从未避孕者均达半数以上(中国广东组为55.1%,泰国组为58.3%),曾采取避孕措施的夫妇,中国广东组以用避孕套为多见(39.1%),而泰国组以女性口服避孕药为主(31.1%);泰国组未检查不孕原因(39.8%)例数高于中国广东组(9.6%);已查出不孕原因者,两地以排卵功能障碍排第一(中国广东组为56.3%,泰国组为39.5%),其次为输卵管因素(中国广东组为24.4%,泰国组为23%);中国广东组已进行系统治疗者(82.4%)高于泰国组(50.5%);其中,选用ART治疗,中国广东组(33.6%)高于泰国组(28.8%)。4.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中医证型分布对比: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体质分布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中国广东组中医证型分布排序为肾气虚证(35.2%)>肝气郁结证(22.5%)>肾阴虚证(21.1%)>肾阳虚证(8.0%)>痰湿内阻证(6.8%)>瘀滞胞宫证(6.4%)。泰国组中医证型分布排序为肝气郁结证(33.9%)>肾气虚证(22.7%)>肾阳虚证(17.5%)>肾阴虚证(11.3%)>痰湿内阻证(9.4%)>瘀滞胞宫证(5.2%)。5.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体质分布对比: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体质分布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中国广东组体质分布排序为:阳虚质(43.9%)>血瘀质(42%)>气虚质(40.4%)>痰湿质(31.6%)>气郁质(20.7%)>阴虚质(17.4%)>湿热质(9.8%),未见特禀质。其中,单种体质为33.6%,复合体质为66.4%;偏颇体质占89.3%;泰国组体质分布排序为血瘀质(57.9%)>阴虚质(31.1%)>痰湿质(27.8%)>阳虚质(21%)>气郁质(19.4%)>气虚质(18.1%)>湿热质(16.2%)>特禀质(1%)。其中,单种体质为35.3%,复合体质为64.7%;偏颇体质占84.5%;两地区均为偏颇质多于平和质。6.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不孕症妇女的偏颇质影响因素分析:年龄、BMI、居住地、生活压力、性格、睡眠质量、体育运动均与偏颇质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5)。①年龄:40~岁的不孕症妇女发生偏颇质为20~岁的9.04倍(95%CI1.56,52.38);②BMI:BMI过高的患者发生偏颇质为BMI正常的2.24倍(95%CI1.13,4.47);③居住地:城市妇女发生偏颇质为农村妇女的1.63倍(95%CI1.03,2.58);④生活压力:生活压力大的不孕症妇女发生偏颇质为无生活压力的2.02倍(95%CI 1.33,3.09);⑤性格:“急躁易怒”者发生偏颇质为性格平和开朗的2.18倍(95%CI1.35,3.52),“沉静内向”者发生偏颇质为性格平和开朗的2.27倍(95%CI 1.43,5.15),“抑郁寡欢”者发生偏颇质为性格平和开朗的3.74倍(95%CI 1.55,9.00);⑥睡眠:睡眠质量好的患者发生偏颇质低于睡眠质量一般的63%(95%CI0.23,0.58)。从AUROC可认为本模型拟合后类别预测标确率为73.9%,说明本模型能预测不孕症妇女的偏颇质准确为73.9%。7.中国广东不孕症妇女的偏颇质影响因素相关分析:BMI、生活压力、性格、睡眠质量及体育运动均与中国广东不孕症妇女偏颇质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5)。①BMI:BMI偏高者发生偏颇质为BMI正常的5.61倍(95%CI1.33,23.73);②生活压力:生活压力大者发生偏颇质为无生活压力的2.61倍(95%CI1.42,4.78);③性格:“急躁易怒”者发生偏颇质为性格平和开朗的2.94倍(95%CI1.47,5.86),“抑郁寡欢”者发生偏颇质为性格平和开朗的3.30倍(95%CI1.21,8.98);④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好发生偏颇质低于睡眠质量一般的70%(95%CI 0.16,0.56);⑤体育运动:有运动习惯者发生偏颇质低于没有运动习惯的44%(95%CI0.31,0.99)。另外,从AUROC可认为本模型拟合后类别预测标确率为74.5%,说明本模型能预测中国广东不孕症妇女的偏颇质准确率为74.5%。8.泰国不孕症妇女的偏颇质影响因素相关分析:性格和睡眠质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①性格:“沉静内向”者发生偏颇质为性格平和开朗的5.03倍(95%CI 1.46,17.27);②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好者发生偏颇质低于睡眠质量一般的50%(95%CI 0.26,0.96)。从AUROC可认为本模型拟合后类别预测标确率为72.2%,说明本模型能预测泰国不孕症妇女的偏颇质准确率为72.2%。9.关于岭南罗氏妇科罗颂平教授对不孕症患者的诊治思路,本研究收集不孕症患者病例共201例,具有一共986张处方,证型频率最高前10个证型为①肾阴不足证;②肾气虚证;③肾虚血瘀证;④肝郁肾虚证;⑤脾肾不足证;⑥痰湿证;⑦虚热证;⑧血瘀证;⑨肝郁证;⑩气阴不足证。在986张处方中,具有152味药物,出现频率高的前40名,大部分是在妇科常用的处方中具有的药物,如菟丝子、桑寄生、续断可见于寿胎丸;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见于四物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见于四君子汤;柴胡、当归、茯苓、白芍、白术、甘草见于逍遥散等。在药物关联规则,发现支持度和置信度高的药对如:菟丝子-桑寄生;菟丝子-山药;菟丝子-续断;续断-桑寄生;续断-山药;山药-桑寄生;女贞子-白芍;女贞子-山药;女贞子-续断;女贞子-菟丝子;菟丝子-山药-桑寄生;菟丝子-山药-续断;续断-桑寄生-山药;女贞子-菟丝子-白芍;女贞子-菟丝子-桑寄生等。10.使用SPSS 24的聚类分析对出现频数大于等于50次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为4组:①C1组包括:续断、桑寄生、山药、菟丝子、覆盆子、女贞子、白芍、枸杞子、石斛、黄精、山茱萸、地骨皮、旱莲草、酸枣仁、荔枝核、橘核,大部分药物属于补益固肾之品;C2组包括:白术、党参、黄芪、芡实、金樱子、甘草,出现的药物属于健脾益气之品;C3组包括:川芎、法半夏、香附、陈皮、苍术、鸡血藤、丹参、牛膝、赤芍、郁金,出现的药物可分为祛湿化痰和活血理气之品;C4组包括:合欢花、素馨花、柴胡、巴戟天、当归、茯苓、熟地黄、石菖蒲、远志,出现的大部分药物是调理肝气养肝血之品。这些出现的药物均属于罗颂平教授在治疗不孕症常用药物,可是在临床上罗颂平教授因经验丰富,诊治有序,用要灵活,善用南药,疗效极佳。结论:1.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体质分布情况有差异性。具体而言:两地区均为偏颇质多于平和质:中国广东组体质分布依次为阳虚质>血瘀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湿热质,未见特禀质;泰国则为血瘀质>阴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湿热质>特禀质。2.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有差异性。中国广东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肾虚证>肝气郁结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痰湿内阻证>瘀滞胞宫证。泰国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肝气郁结证>肾气虚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痰湿内阻证>瘀滞胞宫证。3.对于不孕症妇女偏颇质的影响因素分析,提示年龄、BMI、居住地、生活压力、性格及精神状态、睡眠质量、体育运动均对两地区不孕症妇女偏颇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广东组偏颇质与BMI、生活压力、个人性格及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及体育运动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泰国组的偏颇质与年龄、个人性格及精神状态及睡眠质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各模型拟合后类别预测准确率均高于70%。4.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中的各因素对比,虽然年龄、体重、常吃食物类型、吸烟习惯、家庭类型及夫妻关系、周围人对生育渴望分布情况均类似;但在BMI、身高、血型、居住地、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喜欢吃的口味、常吃的食品类型、常喝的饮料类型、饮食属性、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喝酒习惯、丈夫的吸烟习惯、体育运动、自己的生育渴望、性格及精神状态、压力及压力类型、月经情况及异常类型、妇科疾病和妇科问题类型、白带情况、不孕症类型、不孕病程时间、避孕方式、性生活频次、妇科及不孕检查、不孕症原因、体质类型、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均不相同。5.岭南罗氏妇科流派第三传人罗颂平教授,对不孕症患者的诊断治思路具有鲜明特色:首先辨病辨证,明确致病原因;治疗以调经助孕为主,注重调和阴阳平衡,重视补肾调肝健脾,以达到阴平阳秘为目的。罗颂平教授临床经验丰富,不仅用药灵活,善以南药为用,以助孕种子为目标,以寿胎丸、二至丸、四君子汤、四物汤、逍遥散等为基础方,随证加减药物,临床疗效颇佳。6.对于泰国不孕症妇女的诊疗思路,需根据中医“三因制宜”来进行详细诊治。注重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患病时节、气候;患者个人的体质、生活方式等。只有因人因时因地,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郭玉杰,王曦琳,杨秋霞[10](2019)在《溴隐亭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女性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溴隐亭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女性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妇产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高泌乳素血症患者9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溴隐亭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溴隐亭阴道给药,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血清泌乳素水平,以及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妊娠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2、3个月血清泌乳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患者间血清泌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月经失调、闭经和泌乳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给药途径均能够显着降低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但阴道给药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率。

二、诱发排卵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23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诱发排卵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2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孕育丹糖浆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肾阳虚证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1.3.1 纳入病例标准
        1.3.2 排除病例标准
        1.3.3 剔除及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法
        2.2.1 试验用药名称和规格
        2.2.2 用药方法
        2.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2.3.1 安全性观测指标
        2.3.2 疗效观测指标及方法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2.1 .研究病例最终完成情况
    2.2 一般资料可比性分析
    2.3 研究结果的比较
        2.3.1 治疗后两组妊娠结果的统计比较
        2.3.2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2.3.3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2.3.4 治疗后两组BBT类型的比较
        2.3.5 治疗后两组HPS评分的比较
        2.3.6 治疗后两组血清P值(排卵后第7 天)的比较
        2.3.7 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排卵后第7 天)的比较
        2.3.8 两组患者研究期间不良反应的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西医学关于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的认识
        1.1 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的发病机制
        1.2 西医学对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治疗
    2.中医关于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的认识
        2.1 中医对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的病因认识
        2.2 中医对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的治法
    3.立项依据
        3.1 导师对LPD性不孕症的认识
        3.2 孕育丹糖浆的方药分析
        3.3 选择黄体酮胶囊依据
    4.临床观察结果及分析
        4.1 对提高妊娠率分析
        4.2 对降低中医症状积分的分析
        4.3 对提高HPS评分分析
        4.4 对排卵后第7天血清P含量水平变化分析
        4.5 对排卵后第7天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分析
    5.不足与展望
        5.1 不足
        5.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证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暖宫孕子胶囊联合氯米芬治疗血虚宫寒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缩略词
前言
1.研究对象
    1.1 受试者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宫虚有寒证不孕辩证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病例中途剔除标准
    1.4 观察指标算法及标准
        1.4.1 中医证候统计项目
        1.4.2 排卵率
        1.4.3 周期取消率
        1.4.4 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标准
        1.4.5 子宫动脉搏动指数 (PI) 、阻力指数 (RI)
        1.4.6 两组黄体功能不全(LPD)发生率
        1.4.7 妊娠率
        1.4.8 活产率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2.1 对照组
        2.2.2 治疗组
3.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4.结果与分析
    4.1 治疗前结果
        4.1.1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
        4.1.2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4.1.3 治疗前患者中医证侯的比较
        4.1.4 两组患者治疗前单项症状比较
    4.2 治疗后结果比较
        4.2.1 治疗后患者中医证侯结局的比较
        4.2.2 治疗期间排卵成功人数率的比较
        4.2.3 治疗期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率的比较
        4.2.4 两组患者治疗后HCG日 Em厚度及类型的比较
        4.2.5 治疗后HCG日子宫动脉血流的比较
        4.2.6 治疗期间黄体功能不全发生率的比较
        4.2.7 治疗后妊娠率的比较
        4.2.8 治疗后流产率的比较
5.安全性比较
讨论
    1.中医对 ODI 的认识
        1.1 中医对 ODI 的文献
        1.2 中医对 ODI 病因病机的认识
        1.2.1 古代对ODI病因病机的认识
        1.2.2 现代医家对ODI的认识
        1.3 中医对 ODI 的治疗
    2.西医对 ODI 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排卵的正常机制
        2.3 相关引起 ODI 的病因
        2.3.1 多囊卵巢综合征
        2.3.2 黄体功能不全
        2.3.3 不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2.3.4 子宫内膜异位症
        2.3.5 高泌乳素血症
        2.3.6 下丘脑垂体所致的无排卵(HPL 除外)
        2.3.7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2.4 西医对 ODI 的治疗
    3.中西医并举
    4.暖宫孕子胶囊的组方探讨及现代药理研究
        4.1 药物组成
        4.2 组方分析
        4.3 组方成分现代药理分析
    5.本次临床研究的评价
        5.1 改善中医证候
        5.2 促排卵成功率的比较
        5.3 周期取消率的比较
        5.4 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的情况
        5.5 改善子宫动脉血流情况
        5.6 改善黄体功能不全情况
        5.7 改善妊娠率的比较
        5.8 活产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卵巢功能减退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H-P-O轴和氧化应激探究朱氏调经促孕方对Ⅱ型排卵障碍性不孕(肾虚型)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不孕症的诊断标准
        1.2.2 排卵障碍的诊断标准
        1.2.3 排卵障碍的WHO分型
        1.2.4 中医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剔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临床研究设计
    2.2 随机化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4.1 基线资料
        2.4.2 排卵指标
        2.4.3 临床症状疗效
        2.4.4 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
        2.4.5 H-P-O轴相关指标
        2.4.6 氧化应激相关指标
    2.5 不良反应及处理
    2.6 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治疗前基线资料
        3.1.1 年龄比较
        3.1.2 不孕类型比较
        3.1.3 不孕年限比较
    3.2 排卵情况
        3.2.1 优势卵泡排出率比较
        3.2.2 血LH峰值率比较
        3.2.3 优势卵泡数量比较
        3.2.4 卵泡黄素化率比较
    3.3 临床症状疗效情况
        3.3.1 妊娠率比较
        3.3.2 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3.3.3 月经症状评分比较
        3.3.4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3.4 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3.4.1 子宫内膜厚度(En)比较
        3.4.2 内膜三线型阳性率比较
        3.4.3 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比较
    3.5 对H-P-O轴的影响
        3.5.1 黄体生成素(LH)比较
        3.5.2 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比较
        3.5.3 雌二醇(E2)比较
        3.5.4 泌乳素(PRL)比较
        3.5.5 孕酮(P)比较
        3.5.6 睾酮(T)比较
        3.5.7 治疗组排卵期FSH、LH、E2相关性分析
    3.6 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3.6.1 活性氧(ROS)比较
        3.6.2 丙二醛(MDA)比较
        3.6.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比较
        3.6.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较
        3.6.5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比较
    3.7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讨论与分析
    1.研究背景
        1.1 现代医学认识
        1.1.1 发病机制
        1.1.2 治疗方法
        1.1.3 氧化应激与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关系
        1.2 祖国医学认识
        1.2.1 病因病机
        1.2.2 中医药治疗
    2.朱氏妇科的认识
        2.1 其病之根在肾虚
        2.2 重调补、疏理冲任
        2.3 朱氏调经促孕方
        2.4 上游课题研究基础
    3.朱氏调经促孕方治疗II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结果分析
        3.1. 对排卵的影响
        3.1.1 朱氏调经促孕方促排卵效果与CC相当
        3.1.2 朱氏调经促孕方可减少多卵泡和黄素化的发生
        3.2. 对临床症状疗效的影响
        3.2.1 朱氏调经促孕方妊娠率、临床综合疗效与CC相当
        3.2.2 朱氏调经促孕方可显着改善经色、经质、痛经
        3.2.3 朱氏调经促孕方可明显缓解中医症状
        3.3. 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3.4. 对H-P-O轴的影响
        3.4.1 朱氏调经促孕方可在排卵前上调LH、FSH
        3.4.2 朱氏调经促孕方可在排卵前升高E2
        3.5. 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3.5.1 朱氏调经促孕方可降低ROS、MDA、GSH-Px
        3.5.2 朱氏调经促孕方升高SOD和 AOPP
    4.总结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月经症状评分标准
附录二 :肾虚型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附录三 :综述 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海派陈氏妇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特点浅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PCOS的认识
        1.1 中医病因病机
        1.1.1 肾虚
        1.1.2 脾虚痰湿
        1.1.3 肝气郁结、肝经湿热
        1.1.4 气滞血瘀
        1.2 肾在生殖和排卵中的主导作用
        1.2.1 肾与生殖
        1.2.2 肾与排卵
        1.3 中医辨证论治及治疗
        1.3.1 辨证论治
        1.3.2 验方专用
        1.3.3 周期疗法
        1.3.4 针灸治疗
        1.3.5 穴位埋线
    2 西医对PCOS的认识
        2.1 西医病因病机
        2.1.1 西医病因
        2.1.2 西医病机
        2.2 西医诊疗进展
        2.2.1 改善生活方式
        2.2.2 心理治疗
        2.2.3 药物治疗
        2.2.4 手术治疗
        2.3 远期并发症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
        4.1 名老中医经验研究的新方法
        4.2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应用和优势
    5 海派陈氏妇科的诊疗特色
        5.1 陈氏妇科对PCOS所致不孕的学术思想
        5.1.1 肾虚为本
        5.1.2 陈氏妇科的临床思想
        5.2 陈氏妇科对PCOS所致不孕的诊治思路
        5.3 陈氏妇科对PCOS所致不孕的用药特色
        5.3.1 虚实有别
        5.3.2 周期治疗
        5.4 陈氏妇科的继承与创新
        5.4.1 李祥云教授对于不孕症之经验
        5.4.2 徐莲薇教授对于不孕症之经验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2.1.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统一标准
        3.2 数据录入
        3.3 统计分析
        3.3.1 统计报表系统的应用
        3.3.2 数据分析系统的应用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病例总体的年龄情况
        4.2 治疗总体的药物归纳
        4.2.1 中药的药性分析
        4.2.2 药物频次和关键药物
        4.3 李祥云教授治疗PCOS的方药探讨
        4.3.1 李祥云教授治疗PCOS的药物基本规律
        4.3.2 运用关联规则分析进行组方显性规律的探讨
        4.3.3 运用熵层次聚类分析进行组方隐性规律的探讨
        4.4 徐莲薇教授治疗PCOS的方药探讨
        4.4.1 徐莲薇教授治疗PCOS的药物基本规律
        4.4.2 运用关联规则分析进行组方显性规律的探讨
        4.4.3 运用熵层次聚类分析进行组方隐性规律的探讨
第三章 讨论
    1 PCOS不孕总的方药分析
        1.1 中药的药性分析
        1.2 药物频次和关键药物分析
    2 李祥云教授治疗PCOS的方药分析
        2.1 中药的药性分析
        2.2 药物频次和关键药物分析
        2.3 核心药物组成分析
        2.4 新的药对组合分析
        2.5 新方组成分析
    3 徐莲薇教授治疗PCOS的方药分析
        3.1 中药的药性分析
        3.2 药物频次和关键药物分析
        3.3 核心药物组成分析
        3.4 新的药对组合分析
        3.5 新方组成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已录用论文

(5)克罗米芬联合小剂量雌激素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6)补肾促卵方治疗女性高催乳素血症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第—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西医对高催乳素血症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进展
        1、高催乳血症导致不孕症的认识
        2、催乳素的生理
        3、高催乳素血症的病因
        3.1 病理性因素
        3.2 药物性因素
        3.3 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
        4、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表现
        5、高催乳素血症的治疗
        5.1 药物治疗
        5.2 手术治疗
        5.3 放射治疗
    第二节、中医对高催乳素血症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进展
        1、病因病机
        1.1 肾虚
        1.2 血瘀
        1.3 肝郁
        1.4 其它
        2、治疗
        2.1 辨证论治
        2.2 复方验方
        2.3 单方偏方
        2.4 针灸
        2.5 其他疗法
        3、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女性高催乳素血症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1、研究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5 方法学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文献筛选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三章 补肾促卵方治疗女性高催乳素血症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排除、脱落、剔除及终止标准
    2、样本量计算
    3、分组方法
    4、观察指标
        4.1 血清性激素
        4.2 基础体温
        4.3 中医症状积分
        4.4 排卵率
        4.5 妊娠率
    5、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6、安全性指标
    7、统计学分析
    8、研究结果
        8.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8.2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8.3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
    9、讨论
        9.1 病因病机
        9.2 研究结果分析
        9.3 中药组方原则及单味药分析
    10、结语
    11、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助孕方配合来曲唑治疗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临床研究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3.研究方案
    4.数据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 临床资料
    2. 临床疗效
    3. 安全指标
    4. 不良事件
讨论
    1.立题依据
    2.助孕方配合来曲唑治疗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
    3.研究结果分析
    4.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近20年的中医临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西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病因的认识
    第二节 西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诊断方法
        一、西医学诊断方法
    第三节 西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
        一、西药治疗方法
    第四节 中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认识
    第五节 中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现状
        一、中医周期疗法
        二、中医辨证论治
        三、专方验方
        四、针灸治疗
        五、针灸结合中药:
        六、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二部分 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系统评价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检索范围及策略
        二、文献的选择标准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一、文献质量评价标准方法
        二、统计分析方法
    第四节 结果
        一、文献的入选情况
        二、纳入研究的方法学描述及质量评价结果
    第五节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META分析
        一、研究量度指标
        二、干预措施
第三部分 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证治及针药规律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检索范围及策略
        二、文献的选择标准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证治规律
        一、中医证治分类
    第五节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针灸用穴规律
        一、针刺用穴规律
        二、艾灸用穴规律
    第六节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中药用药规律
        一、中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药物组成
        二、中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药物性味归经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9)中-泰不孕症妇女体质、证型分布及罗氏妇科诊疗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学对不孕症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不孕症的认识
    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的影响因素及与女性不孕的关系
        一、中医体质的形成
        二、中医体质的影响因素
        三、中医体质与不孕的关系
第二章 中-泰不孕证妇女体质、证型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思路图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中国广东和泰国不孕症妇女各因素的对比
        二、中国广东和泰国不孕症妇女各种因素与偏颇质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讨论
        一、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基本因素对比
        二、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经带情况对比
        三、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孕育相关因素对比
        四、不孕症妇女在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第三章 岭南罗氏妇科罗颂平教授治疗不孕症的证型及用药特点
    第一节 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不孕症证型频次分析
        二、不孕症药物频次分析
        三、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四、药物的聚类分析
    第三节 讨论
        一、罗颂平教授在不孕症治疗的用药规律及药物聚类分析
        二、罗颂平教授在不孕症诊疗思路
第四章 讨论
    一、因地制宜,注重不同地理环境的用药
    二、因时制宜,注重气候及时间选用治疗方法
    三、因人制宜,重视个人的各种因素
    四、预期在泰国的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溴隐亭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女性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纳入标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泌乳素水平比较
    2.2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高泌乳素血症临床表现比较
    2.3 2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比较
3 讨论

四、诱发排卵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23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孕育丹糖浆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肾阳虚证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D]. 李格格.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暖宫孕子胶囊联合氯米芬治疗血虚宫寒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D]. 曹凯飞.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基于H-P-O轴和氧化应激探究朱氏调经促孕方对Ⅱ型排卵障碍性不孕(肾虚型)患者的影响[D]. 蒋卓君.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海派陈氏妇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特点浅探[D]. 肖珊.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5]克罗米芬联合小剂量雌激素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D]. 张丽娜.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6]补肾促卵方治疗女性高催乳素血症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D]. 张辰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7]助孕方配合来曲唑治疗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D]. 瞿松梅.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19(01)
  • [8]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近20年的中医临床文献研究[D]. 张亦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中-泰不孕症妇女体质、证型分布及罗氏妇科诊疗方药研究[D]. 周慧心(Thipvarintorn Dusitasirisakul).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溴隐亭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女性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 郭玉杰,王曦琳,杨秋霞. 现代医药卫生, 2019(04)

标签:;  ;  ;  ;  ;  

促排卵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不孕症23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