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片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补阳还五片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一、补阳还五片对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早期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影响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继雪[1](2021)在《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导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药处方特点,提炼出治疗本病的基础核心主方化裁血府逐瘀汤;观察化裁血府逐瘀汤在临床治疗FontaineⅠ-Ⅲ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细胞实验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第一部分:纳入本课题组2010年9月~2020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筛选出388例医案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证型、处方药物等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等,对数据挖掘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第二部分:纳入2020年9月~2020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45例。治疗组23例,治疗方案为化裁血府逐瘀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对照组22例,口服贝前列素钠片。化裁血府逐瘀汤药物组成为桃仁20g、红花20g、赤芍15g、川芎15g、牛膝15g、当归20g、熟地黄20g、党参20g、黄芪20g、炙甘草15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统一煎制,早晚各口服200 mL,4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踝肱指数、下肢红外热像、TG、TC、HDL-C、LDL-C、hs-CRP、FIB,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三部分: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使用ox-LD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模型,空白组、模型组、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含药血清(阿托伐他汀)组。观察细胞形态,BrdU染色,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分别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α-SMA、CRBP1、PCNA、MMP-9、TGF-β1、TβRI、p-Smad3及t-Smad3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α-SMA、CRBP1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Smad3定位及表达水平,RT-PCR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MMP-9 mRNA、PCN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1.患者的各年龄段发病人数及性别频次统计:40~49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人数29人,50~59岁63人,60~69岁133人,70~79岁123人,≥80岁40人。38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男性244人,女性144人。2.中医证型频次统计:按照频次升降顺序排列,血脉瘀阻证139例、寒凝血瘀证67例、气滞血瘀证47例、血虚血瘀证29例、阴虚瘀热证27例、寒湿阻络证22例、痰瘀阻络证16例、气血两虚证13例、湿热瘀滞证13例、阳虚血瘀证11例、阴虚血瘀证4例。3.用药频次统计:总计使用184种药物,所有药物的使用频次之和为6310次,药物频次≥30次的药物共53味;其中,频次≥100的药物为17种,使按照升降次序进行排名分别是当归、牛膝、熟地黄、赤芍、桃仁、黄芪、地龙、红花、炙甘草、川芎、生地黄、柴胡、炒白术、党参、茯苓、桂枝、积壳。4.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统计:四气频次统计分析:温性药物使用2277次、寒性1678次、平性1607次、热性151次;药物五味频次统计:甘味药物3072次、苦味2721次、辛味1830次、酸味800次、咸味494次;药物归经频次统计:肝经3748次、脾经2435次、心经2323次、肾经1812次、肺经1709次。5.用药模式统计:将支持度个数设置在130,置信度0.9,结果显示出常用的中药组合,共计198条。常用2味药物组合,如“当归,牛膝”等;常用3味药组:如“当归,牛膝,熟地黄”等;常用4味药组合:如“当归,牛膝,桃仁,红花”等;常用5味药组合:如“当归,牛膝,熟地黄,桃仁,红花”等。6.规则分析统计:将支持度个数设置在130,置信度为0.9,进行药物规则分析。当“->”左侧药物时,右侧药物在388例处方中所出现的概率为99%以上,通过分析共得到134条规则。7.聚类分析结果:将聚类个数设置为5,提取核心中药组合共5条。核心组合1的频次统计104次;核心组合2的频次统计89次;核心组合3的频次统计77次;核心组合4的频次统计61次;核心组合5的频次统计57次。第二部分:1.所纳入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两组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主要结局指标:组内比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结果表明,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3.次要结局指标:组内比较踝肱指数及下肢红外热像温度,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的结果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实验室指标TG、TC、LDL-C、hs-CRP、FIB与疗前相比各项指标下降,HDL-C升高,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例,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显效6例、有效14例、病情恶化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部分:1.细胞形态学观察:空白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正常,呈典型“峰-谷”状结构。通过ox-LDL处理后,细胞数量减少,形态不规则,伪足回缩明显。随着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浓度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出现峰谷状结构。2.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效率显着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增殖效率(P<0.05)。3.平滑肌细胞迁移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逐渐增强;与模型组比较,随着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能力逐渐减弱(P<0.05)。4.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α-SMA、CRBP1、PCNA、MMP-9及TGF-β1/Smad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α-SM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CRBP1、PCNA、MMP-9、TGF-β1、TβRI、p-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能浓度依赖性提高α-SMA表达水平,抑制CRBP1、PCNA、MMP-9、TGF-β1、TβRI、p-Smad3 表达(P<0.05);各组间t-Smad3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显着降低α-SMA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显着提高CRBP1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能浓度依赖性增强α-SMA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及减弱CRBP1平均免疫荧光强度(P<0.05)。6.通过激光共聚焦定位观察发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Smad3细胞核/细胞质的比值显着增高;与模型组比较,随着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的浓度增加,p-Smad3细胞核/细胞质比值逐渐降低,逆转了核转位(P<0.05)。7.通过RT-PCR检测PCNA mRNA和MMP-9 mRNA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CNA mRNA和MMP-9 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PCNA mRNA和MMP-9 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1.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挖掘出导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虚实夹杂的血脉病机,提出活血化瘀、疏补并重的治疗原则,提炼出治疗本病的基础核心主方化裁血府逐瘀汤。2.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周后,评估患者中医症状评分、踝肱指数、红外热像,TG、TC、HDL-C等各结局指标均有改善。治疗中未见明显临床不良反应。3.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通过调控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增殖及迁移能力,从而达到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

陈虹旭[2](2020)在《补阳还五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符合标准的7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9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选用西药贝前列素钠片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以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踝肱指数、跛距等情况,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本实验共纳入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83例,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最终完成79例(脱落和剔除共4例),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跛距、踝肱指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中医临床症候方面:两组在临床症候的治疗方面均有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的单项症候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在三多一少症、气短乏力、疼痛感、皮温、皮色症候方面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足背动脉搏动程度方面均有改善,改善疗效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在跛距(绝对步行距离)方面均有改善,改善疗效相当(P>0.05)。2.踝肱指数(ABI)方面:两组治疗前后ABI水平比较均有所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空腹血糖水平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安全性指标:本研究中1例病例在治疗初始时出现轻度颜面潮红不良反应,可耐受,于治疗1周左右后逐渐消失,说明部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对该药有适应过程。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检查肝功方面未出现明显异常,说明该药在肝功水平方面影响不大。结论本研究通过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症候及相关指标,分析其疗效,认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在改善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多尿、体重减轻,气短乏力,疼痛感等方面疗效显着。能提高患者的踝肱指数水平,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以达到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的效果。未出现明显的肝功受损及其它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对该药有适应过程。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DLASO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姜敏[3](2020)在《五虫散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脉瘀阻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对比五虫散和脉管复康片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脉瘀阻型患者中医证候量化总积分、踝肱指数、血液流变学、血凝四项以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价五虫散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脉瘀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广泛应用及开发新药提供临床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脉管二科住院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脉管复康片口服,治疗组给予五虫散口服,均14天为1个疗程,治疗周期为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化总积分、踝肱指数、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的变化,采用SPSS20.0对治疗前后两组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的治疗前和治疗后踝肱指数相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2)两组治疗的治疗前和治疗后中医证候量化总积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的治疗前和治疗后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具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粘度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1)。(4)两组治疗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结论:(1)两组药物均能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脉瘀阻型患者踝肱指数,五虫散在改善踝肱指数方面优于脉管复康片;(2)两组药物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总积分,五虫散治疗效果优于脉管复康片;(3)两组药物均能改善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五虫散治疗效果优于脉管复康片;(4)两组药物受试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肝功能、肾功能、血凝四项均无异常,表明五虫散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安全性。

罗星子[4](2020)在《温和灸背俞穴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采用温和灸背俞穴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DP),通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踝肱指数(ABI)、炎症因子(CRP、IL-6)的变化,进一步观察温和灸背俞穴治疗LEADDP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上温和灸背俞穴治疗LEADDP提供实践及理论依据。方法:将收集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LEADD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对照组行双下肢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温和灸背俞穴治疗。治疗4周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中医证候积分、ABI以及血清炎症因子(CRP、IL-6)水平及其变化来观察温和灸背俞穴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结果:(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6.6%,观察组90.0%,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组内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观察组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ABI的比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BI均有升高(p<0.01),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ABI升高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血清CRP、IL-6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为5.31±0.76,对照组为7.04±1.29,CRP水平均有下降(p<0.01),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观察组降低效果更理想(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IL-6为8.72±1.01,对照组为11.82±1.05,IL-6水平均有下降(p<0.01),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观察组降低效果更显着(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ABI,降低血清炎症因子(CRP、IL-6)水平,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刘青[5](2019)在《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一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研究目的:脑梗死急性期,脑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是脑损伤的重要机理。通过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风痰阻络型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与相应中医证候积分的关系、风痰阻络型中医证积分与脑循环障碍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风痰证相关的炎症及脑微循环障碍的物质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符合中风病以及西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患者200例。1、分别统计其中医证候,其中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每一证候的积分≥7分,此证候诊断成立。2、根据中医辨证取得的中医证候积分,纳入同一受试者中中风证和痰证证候积分增均≥7分者,其风痰阻络证证候诊断成立。根据风痰阻证候积分,将风痰阻络证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14-28分为轻度,29-44分为中度,45分以上为重度。3、分析受试者的风痰阻络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相关性。4、采集符合风痰阻络型急性中风病患者的血清,测定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PG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5、进行风痰阻络证积分与TXB2、6-K-PGF1α、TNF-α、IL-6及MMP-9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20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各中医证候发生频数由高到时低依次是:血瘀证143次(71.5%),风证 124 次(62%),痰证 101 次(50.5%),气虚证 65 次(32.5%),火热证49次(24.5%),阴虚阳亢证42次(21%)。2.轻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24.15±3.70分;中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36.22±4.11分;重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49.57±4.12分。证候积分随着风痰阻络程度的加深而增加。3.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呈相正关(P<0.05),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 0.989。4.急性期中风病患者风痰阻络证候严重程度与6-K-PGF1α、TNF-α在在多重线性相关性,其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065、0.719,常数项为0.861。结论:1.风痰阻络证及血瘀证是急性中风病最常见的证型。2.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反映急性中风病脑损伤严重程度。3.急性期中风病患者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与6-K-PGF1α、TNF-α存在多重线性相关性,与TNF-α含量呈正比,与6-K-PGF1α含量呈反比。即6-K-PGF1α含量越低、TNF-α含量越高,风痰阻络证候越严重。4.急性期中风病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脑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呈正相关。研究二 化痰通络汤干预急性脑梗死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脑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探讨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符合中风病以及西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对病人进行分组。第一组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合用注射用血栓通。第二组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化痰通络汤进行治疗。在入组第一天治疗前及第十四天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按Barthel指数评分);采集静脉血检测TXB2、6-K-PGF1α、TNF-α、IL-6及MMP-9含量。统计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Barthel 评分及 TXB2、6-K-PGF1α、TNF-α、IL-6、MMP-9含量并进行每组内治疗前后对照及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组间对照,研究化痰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1.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两组治疗前中医风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风证积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4.两组治疗前中医痰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痰证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5.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6.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疗效,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3.89%。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371.000,P=0.001<0.05)。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X2=17.261,P=0.001<0.05)。7.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治疗组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22.22%。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238.500,P=0.000<0.05)。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X2=27.340,P=0.000<0.05)。8.两组治疗前血清TXB2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XB2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9.两组治疗前血清6-K-PGF1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6-K-PGF1α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0.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1.两组治疗前血清IL-6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IL-6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2.两组治疗前血清MMP-9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MMP-9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化痰通络汤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风痰阻络证候积分、减轻脑损伤。2.化痰通络汤通过提高6-K-PGF1α浓度,降低TXB2、TNF-α、IL-6、MMP9浓度,减轻脑微循环障碍、改善脑灌注、控制炎症反应,减少脑损伤,保护脑组织。

栾海燕[6](2019)在《针刺对“痰瘀毒”致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标志物、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情况的影响,探究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理,为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26只雄性新西兰兔(2-3月龄,2-2.5kg/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其中空白组7只,造模组19只。空白组以标准兔饲料喂养,造模组高脂喂养4周后,行颈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继续高脂喂养。4周后,随机从空白组和造模组中各取一只家兔,采用HE染色观察家兔颈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确认造模成功。然后将造模组余下的18只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AS模型+电针)、阳性对照组(AS模型+阿托伐他汀钙片),每组6只。空白组不施加干预因素,以标准兔饲料喂养;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继续高脂喂养;电针组给予电针内关、足三里、关元穴处理,药物组给予含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混悬液灌胃,治疗结束取材后,采用化学法检测血液中血脂含量;使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流变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RP、TNF-α、IL-6、ox-LDL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观察腹腔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结果:1.HE染色结果模型评价:显微镜下观察颈动脉,可见空白组颈动脉结构正常,内皮完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及泡沫细胞形成;造模组动脉内膜明显增厚,内膜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提示AS造模成功。治疗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动脉内膜明显增厚、结构受损,可见炎症细胞浸润,泡沫细胞聚集,粥样斑块形成;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小。2.血脂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G、CHO、LDL-C均明显升高(P<0.01);HDL-C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CHO、TG、LDL-C含量降低(P<0.01),HDL-C明显升高(P<0.01)。3.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毛细管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中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毛细管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中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P<0.01)。4.炎症因子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CRP、TNF-α、IL-6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CRP、TNF-α、IL-6含量降低(P<0.05或P<0.01)。5.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SOD含量明显降低(P<0.01),ox-LDL、MDA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对照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的SOD含量升高(P<0.01),ox-LDL、MDA含量降低(P<0.01)。6.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的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7.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情况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巨噬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巨噬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结论:1.针刺能有效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改善血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的作用。2.针刺能有效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炎症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标志物,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3.针刺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蛋白表达,减少巨噬细胞内脂质蓄积,抑制泡沫细胞形成,从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崔向武[7](2019)在《蠲脉Ⅰ号温阳拆方对ASO家兔血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蠲脉Ⅰ号温阳拆方、蠲脉Ⅰ号全方、金匮肾气丸对家兔ASO模型的防治作用,并通过进一步研究探讨温阳方药对ASO模型家兔血清钙离子、血管组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钙调节蛋白的调节作用。初步验证邓柏杨教授根据异病同治原则,在现有大量文献研究和自身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ASO发病机制与老年肾阳虚血管细胞内钙超载相关的假说。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蠲脉Ⅰ号温阳拆方组、蠲脉Ⅰ号全方组、金匮肾气丸组,每组7只。采用单纯高脂喂养实验家兔12周复制ASO模型,并在模型复制期间同步给药。12周后根据彩色多普勒腹主动脉血管照影及腹主动脉HE染色病理切片检测判断模型制备情况。实验开始与结束时各采血一次检测血脂四项、血流变及血清钙离子等血液指标。模型制备成功后,麻醉下无菌操作截取2-3cm腹主动脉,分为两份,一份做石蜡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血管组织机构形态学变化,一份液氮速冻qPCR检测各组血管组织中CAM(钙调蛋白)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每组随机抽取3只家兔腹主动脉血管组织用预冷的PBS溶液迅速清洗干净精细剪将血管组织剪成肉糜,消化细胞悬液加入flo-4-am荧光探针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及细胞内钙离子阳性比例。结果:12周后血管超声照影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家兔腹主动脉内经正常管壁光滑未见明确斑块回声。模型组家兔腹主动脉内膜局部欠光滑,可见多个强回声斑块附着。腹主动脉病理切片检测显示,模型组有明显的斑块形成管腔缩窄;各组血液指标检测结果:1、实验前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蠲脉Ⅰ号温阳拆方组、蠲脉Ⅰ号全方组、金匮肾气丸组五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无差异(p>0.05);血流变指标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钙离子浓度对比无差异(P>0.05);2、模型制备成功后各组血液指标比较(1)模型组及各药物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是TC、LDL-C浓度明显升高(P<0.05),TG、HDL-C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血流变指标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钙离子浓度对比无差异(P>0.05);(2)各药物治疗组与模型组对比,TC、TG、LDL-C和HDL-C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血流变指标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血清钙离子浓度对比无差异(P>0.05);3、各组腹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1)正常对照组血管组织内膜表面光滑,完整,内皮细胞排列整齐无隆起,中膜平滑肌细胞环装排列,整齐;(2)模型组与各药物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皮损伤斑块形成,模型组血管组织形态最差,全方组基本正常,拆方组与金匮肾气丸组血管组织形态较差但优于模型组;4、qPCR检测各组血管组织中cam(钙调蛋白)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5、细胞流式检测结果显示(1)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与各药物治疗组比较,钙离子浓度低于各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1、采用单纯高脂喂养家兔12周制备成功制备ASO动物模型。2、实验后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及药物治疗组均患有高脂血症且血液处在高粘状态,药物在防治ASO疾病中对家兔血液脂质及血液黏度水平的影响不明显,可能是因在喂药过程中同时高脂喂养干扰了药物疗效。3、通过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对比,温阳拆方能够降低斑块形成风险保护血管结构的完整性防止病变。其效果可能是温阳法能够促进钙离子内流,提高并维持血管组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产生。而模型组血管组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低,说明ASO的发病机制可能是血管组织细胞内钙离子的“空载”而非“超载”。4、采用经典温肾助阳方剂金匮肾气丸以方测症,其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效果不如蠲脉Ⅰ号温阳拆方,高脂诱导的ASO动物模型可能为阳虚证。

徐则[8](2018)在《桃红四逆汤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血瘀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通过临床观察研究,从防治的角度,对比桃红四逆汤与桃红四物汤、西洛他唑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瘀型(Rutherford 1级3级)的效果,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CRP、Hcy、TC、ABI、下肢动脉狭窄处直径及狭窄处血流峰速、症状体征量化积分等的变化,观察桃红四逆汤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探讨桃红四逆汤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74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瘀型(Rutherford1级3级)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桃红四逆汤组24例,桃红四物汤组25例,西洛他唑组25例,两组患者持续用药2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CRP、Hcy、TC、ABI、下肢动脉狭窄处直径及狭窄处血流峰速、症状体征量化积分、PLT、APTT差异。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指标比较:经统计分析得出三组间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方面以及治疗前各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总有效率比较:桃红四逆汤组、桃红四物汤组及西洛他唑组对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血瘀型的治疗均有效,桃红四逆汤组的总有效率为83%,明显高于桃红四物汤组(60%)和西洛他唑组(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CRP、Hcy、TC、ABI方面:治疗后,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与桃红四物组、西洛他唑组相比,桃红四逆汤组效果更显着。而西洛他唑与桃红四物汤组效果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4、在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狭窄处直径方面,三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善,没有统计学差异;在狭窄出血流峰速方面,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与桃红四物组、西洛他唑组相比,桃红四逆汤组效果更显着。而西洛他唑与桃红四物汤组效果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5、在临床症状体上,三组药物均能改善冷感、指压试验、间歇性跛行、下肢行走疼痛积分,桃红四逆汤优于桃红四物汤,桃红四物汤与西洛他唑无统计学差异,但三组药物均不能改善足背动脉搏动积分,统计学无差异(p>0.05)。6.安全性指标方面,三组药物药物治疗前后血小板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的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三组药物都安全,发生出血性事件风险很低。结论:桃红四逆汤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疗效显着,其总有效率高于桃红四物汤和西洛他唑单药,在改善CRP、Hcy、TC、狭窄处血流峰速、部分症状体征量化积分方面具有优势,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杨文利[9](2016)在《庞鹤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益气活血解毒法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的治疗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治疗质量。药物治疗现代医学的药物、手术疗法均有各自的局限性。单一的药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不能针对病因根本上治愈,因而治愈率较低。传统的血管外科开放性手术由于适应症的选择,大部分患者不可能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血管腔内技术不断发展,血管腔内治疗能有效改善下肢血供,但术后再狭窄的高发生率,造成血管通畅率降低而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因此,降低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提高通畅率已成为亟需解决的课题。中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具有自身优势,其作用机理多为降低血脂、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抗血栓,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等作用。然而,中药对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治疗的研究报道极少,个别报道是以活血化瘀治疗为主,也没有相对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和明确的药物作用时间靶点和疗程,因此,有必要加强此方面研究。在ASO治疗中,将发生动脉硬化性闭塞的肢体血管通过动脉腔内治疗技术使血管开通,从而改善肢体的远端供血,患者的临床缺血症状和指标得到改善。但其原发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并没有停止,由于肢体动脉硬化的继续发展,从而造成治疗靶血管及其近远端或其他部位再发狭窄或闭塞。庞鹤教授在继承陈淑长教授“血瘀证”辨证思路基础上,提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病机为“正虚瘀浊化毒阻络”,以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ASO,对下肢动脉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闭塞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其次,现代研究表明血管腔内介入术后再狭窄主要因素可能为血管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所致。很多研究表明中药对抑制血管内皮增生和血管重塑具有干预作用。如:破瘀药物能水蛭提取物可使内皮细胞跨膜受体VEGFR2表达明显减少,从而抑制血管内膜生成。再者,血管腔内治疗球囊及支架对内膜刺激损伤后导致血管内膜增生的原因可能为支架刺激切割血管内膜,由此引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近年来,众多学者认为动脉内膜损伤导致的炎症是动脉硬化形成的初始动因,即“炎症-损伤-反应”学说。因此,对动脉腔内成形后血管损伤引起的血管内皮炎症的干预治疗,保护血管内膜细胞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对提高ASO介入术后的通畅率至关重要。清热解毒类中药具有明确的抗炎作用,对提高下肢动脉腔内治疗术后通畅率具有治疗意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早期患者无缺血症状,患者往往不会进行中药治疗,早期应用中药提高动脉腔内治疗后血管通畅率成为必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有必要进行益气活血解毒中药对血管腔内成形术后疗效研究,对提高动脉腔内治疗术后通畅率,避免再狭窄反复手术及因此而造成的下肢缺血加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益气活血解毒中药应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患者,观察通畅率及临床疗效(包括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为益气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及闭塞提供临床依据。并为中药干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时机探索新途径和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方法:依据统计学估算所需病例数,按脱落率20%计算,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100名,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治疗90天。观察入组后3个月、6个月肢体ABI、TcPO2、下肢动脉彩超血管通畅情况等指标。结果:共完成病例观察88例,两组患者6个月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术后血管通畅率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高于对照组;A组治疗前后经皮氧分压比较差异显着,治疗后优于治疗前。A组出现血管再狭窄、闭塞的患者治疗前后TcP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益气活血解毒中药可以提高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的血管通畅率,同时可以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提高局部经皮氧分压,改善局部循环。当血管出现再狭窄、闭塞时,可以缓解缺血症状,提高局部供血,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尚宪荣[10](2014)在《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临床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法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医病机,揭示益气活血化瘀法是防治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方法。方法:1通过观察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中医证候做出诊断;选择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随机将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扩血管,抑制血小板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根据病情随症加减。3分别观察再灌注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肢体疼痛感、肿胀感、麻木感;PPG波幅;血清学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测定踝肱指数(ABI)。4对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临床症状:分别对两组病人的疼痛,肿胀和麻木进行评分。在术后第一天,两组病人无统计学意义咿0.05),术后第三天,两组分值均达到高峰,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两组的峰值开始下降,术后第七天及第十四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疗效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2PPG波幅:两组治疗前PPG波行的最高峰值h对=1.45±0.67;h治=1.57±0.60。t=0.84;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4天足趾PPG波行的最高峰值:H对=2.51±0.60;H治=5.25±1.32。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t=7.56,p<0.01;治疗组t=13.91,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t=10.34;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生化检测:LDH(U/L)治疗组为255.7±95.2对照组398.3±105.2Cr(μmmol/L)治疗组为59.3±34.7对照组135.7±38.4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4ABI值:治疗组:治疗前ABI为0.4±0.22治疗后ABI为0.98±0.21;对照组治疗前为0.4±0.27,治疗后为0.88±0.31;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踝肱比比较t=-0.76,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踝肱比比较t=5.25,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踝肱比比较t=4.73,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踝肱比改变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踝肱比改变比较t=8.70,P<0.05,有统计学意义。5疗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为92.30%;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P<0.05。结论:本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证为主要症候;益气活血化瘀法可以改善肢体再灌注损伤患者的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可提高PPG波幅显示有效改善足趾微循环;可以降低血清LDH、Cr值显示对再灌注后肾功能起着保护作用;可以提高肢体再灌注损伤患者的ABI值显示有效改善肢体血流量。总之,益气活血化瘀法可以通过多靶点有效防治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

二、补阳还五片对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早期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影响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阳还五片对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早期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影响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1 中医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认识
        1.1 病名来源
        1.2 脱疽的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ASO的研究进展
    2 西医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认识
        2.1 定义及发病机制
        2.2 危险因素
        2.3 西医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
第一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导师诊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医案回顾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案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案资料收集与录入信息
        3.2 数据整理与挖掘
    4 结果
        4.1 患者基本信息统计
        4.2 中医证型结果
        4.3 用药频次统计
        4.4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
        4.5 方剂组方规律统计
    5 讨论
第二部分 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样本量的估算
        1.2 研究对象
        1.3 纳人及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干预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价标准
        2.4 安全指标检测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人组情况
        3.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ABI指数的比较
        3.5 两组患者下肢皮肤温度变化
        3.6 两组患者血脂的比较
        3.7 两组患者hs-CRP的比较
        3.8 两组患者FIB的比较
        3.9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10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
    4 讨论
第三部分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血管平滑肌细胞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细胞
        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1.3 实验动物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细胞形态
        2.2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增殖的影响
        2.3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迁移的影响
        2.4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内α-SMA、CRBP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5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内α-SMA、CRBP1免疫荧光强度的影响
        2.6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中PCNA、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7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中PCNA mRNA、MMP-9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8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TGF-β1/Smad3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9 激光共聚焦定位及检测VSMCs中p-Smad3的表达
    3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2)补阳还五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3)五虫散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脉瘀阻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材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诊断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Rutherford和 Fontaine分期标准
        1.2.3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临床资料搜集
        3.2 疗效性指标
        3.2.1 主要疗效指标
        3.2.2 次要疗效指标
        3.3 安全性指标
        3.3.1 肝功能和肾功能
        3.3.2 血凝四项
    4 疗效判定标准
        4.1 踝肱指数的判定标准
        4.2 安全性评价标准
        4.3 不良事件观察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ABI比较
    3 证候量化积分比较
    4 血流变比较
    5 安全性比较
讨论
    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2 立题依据
    3 组方分析
        3.1 方药组成
        3.2 方药分析
        3.3 组方剂量
    4 剂型选择
    5 临床资料的分析
    6 疗效性分析
        6.1 从对ABI的影响分析五虫散的治疗优势
        6.2 从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分析五虫散的治疗优势
        6.3 从中医症候改善角度分析五虫散的治疗优势
        6.4 五虫散的安全性
    7 选用脉管复康片作为对照药物的依据
    8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认识及中西医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名单
个人简历
附录

(4)温和灸背俞穴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一、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LEADDP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LEADDP的认识
二、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纳入、排除、剔除与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疗效评定
    6 统计学方法
    7 研究结果
    8 发生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
三、讨论
    1 温和灸治疗的研究背景
    2 针刺治疗选穴依据
    3 温和灸治疗选穴依据
    4 治疗结果分析
    5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灸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5)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脑梗死的研究概述
        一、中医学经典医籍中对中风病病名的论述
        二、中医学界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相关论述
        三、中医学对中风病的治则治法研究
        四、化痰通络法治疗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西医学对急性脑梗死的研究概述
        一、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流行病学及病因的研究
        二、现代医学对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三、脑梗死发病机制
        四、脑梗死的诊断
        五、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治疗研究现状
        六、现代医学对脑梗死治疗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
    第一节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化痰通络汤干预急性脑梗死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针刺对“痰瘀毒”致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颈动脉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四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及治疗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综述三 针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蠲脉Ⅰ号温阳拆方对ASO家兔血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用品及设备
        1.1.3 中药药物制备
        1.1.4 实验用饲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分组
        1.2.2 动物饲养
        1.2.3 造模方法
        1.2.4 模型复制判定方法
        1.2.5 给药方法
        1.2.6 给药剂量
        1.2.7 灌药时长
    2 样本采集
        2.1 血液采集
        2.2 组织样本采集
    3 检测指标及方法
        3.1 血液生化指标
        3.2 血管组织样本检测
        3.2.1 制作动脉血管病理切片
        3.2.2 qPCR检测各组血管组织中CAM(钙调蛋白)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方法
        3.2.3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家兔腹主动脉组织细胞中的Ca2+荧光值
        3.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模型制备评判结果
        4.2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4.2.1 各组实验前血液指标对比结果
        4.2.2 模型制备成功后各组血液指标对比结果
        4.2.3 各组腹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
        4.3 qPCR检测各组血管组织中CAM(钙调蛋白)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
        4.3.1 RNA纯度和完整性检测结果
        4.3.2 实时荧光定量PCR目的基因扩增曲线、溶解曲线
        4.3.3 血管组织中CAM(钙调蛋白)基因m RNA的相对表达量
        4.4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家兔腹主动脉组织细胞中的Ca~(2+)浓度结果
第二章 讨论
    1 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ASO相关认识的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ASO病名认识
        1.2 ASO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1.2.1 ASO病因病机实为年老阳虚
        1.3 ASO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1.4 中治疗ASO的临床研究
        1.4.1 中医复方的临床应用研究
        1.4.2 中医外治法与针灸
        1.5 中医方药作用机制研究
    2 ASO的现代医学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现代医学临床诊断方法和标准
        2.3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3.实验相关内容讨论
        3.1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模型制备
        3.2 实验用方剂
        3.3 中医证候模型
        3.4 模型评价
        3.5 血液指标
        3.6 CAM基因表达、血管组织内钙离子浓度、血清钙离子检测相关
        3.6.1 ASO 与老年血管钙化
        3.6.2 ASO 与血液游离钙离子
        3.6.3 ASO与细胞内钙离子关系
        3.6.3.1 钙离子的生理作用
        3.6.3.2 ASO与增生性疾病
        3.6.3.3 钙调蛋白(CAM)
    4.结论
    5.本实验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桃红四逆汤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血瘀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治疗方法
    3.观测指标
    4.疗效评价
    5.统计分析
    6.结果
    7.讨论
    8.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庞鹤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益气活血解毒法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庞鹤教授经验总结
    1.1 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渊源
    1.2 辨证方法和论治特点
        1.2.1 沿袭仲景“阴阳和,病乃愈”;临证治疗以“调畅气机、交通阴阳”
        1.2.2 重视外科疾病内治,辨证“首分脏腑,经络入手”治以“调理气血”
        1.2.3 辨邪气性质,因势利导择路驱邪
        1.2.4 顾护脾胃而扶正
    1.3 庞鹤教授治疗周围血管病的经验总结
        1.3.1 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验
        参考文献
        1.3.2 慢性下肢静脉瘀滞性疾病的经验
        参考文献
        1.3.3 “臁疮”的特点及用药经验
        1.3.4 淤积性皮炎
    1.4 杂病治疗经验
        1.4.1 失眠
        1.4.2 高血压、高血脂
        1.4.3 小儿多动症
        1.4.4 肢体麻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腰椎退行性变)
        1.4.5 复视
        1.4.6 胸痹
        1.4.7 下肢水肿
        1.4.8 发热的治疗
        1.4.9 慢性胃炎
        1.4.10 便秘
    1.5 选用药特点
        1.5.1 下肢血管病温阳、活血药物用药特点
        1.5.2 重视清热解毒药物在下肢血管病中的应用
        1.5.3 治疗疼痛的药物小结
        1.5.4 皮肤病变的选药组方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2.1 现代医学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治疗现状
        2.2、中医古籍对本病的相关记载
        2.3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
        2.4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防治现状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 诊疗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入组标准
        2.3 剔除或中止标准
        2.4 病例脱落
        2.5 疗效观察指标
    3 方法
        3.1 样本含量及随机化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统计方法与数据处理
    4 统计结果
        4.1 入组及完成情况
        4.2 人口学资料
        4.3 入组时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
        4.4 入组时治疗组、对照组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组间比较
        4.5 6个月通畅率比较
        4.6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比较
        4.7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比较
    5 讨论与分析
    6 结论
    7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10)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综述一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1 缺血再灌注损伤定义的提出
        2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机制
        2.1 原发性缺血损伤
        2.2 继发性再灌注损伤
        3 远隔器官的损伤
        4 中医病机
        4.1 病因病机
        5 中医辩证分型
        6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6.1 西医治疗
        6.2 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补阳还五汤研究进展
        1 配伍特点及临床运用加减
        2 作用机制
        2.1 改善血液流变学
        2.2 抗血栓形成
        2.3 抗动脉粥样硬化
        2.4 抗缺血
        2.5 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
        2.6 减少细胞凋亡
        2.7 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及抗脂质过氧化
        2.8 调节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2.9 减少细胞内钙超载
        2.10 抑制细胞炎症反应
        3 临床应用
        3.1 治疗脑血管疾病
        3.2 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
        3.3 治疗高血脂
        3.4 周围血管病
        3.5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3.6 其它
        3.7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技术路线图
        1 技术路线图
    资料与方法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剔除病例标准
        2.5 疼痛程度的判定
        2.6 肿胀程度的判定
        2.7 感觉异常(麻木)程度的判定
        3 方法
        3.1 分组
        3.2 中药组方
        3.3 给药方法
        3.4 临床症状观察
        3.5 PPG波峰的测量
        3.6 ABI的测量
        3.7 测血清LDH,Cr值
        3.8 疗效判定
        4 统计方法
    结果
        5 结果
        5.1 发生率
        5.2 临床症状观察
        5.3 ABI值
        5.4 血清LDH,Cr值
        5.5 PPG波峰值
        5.7 疗效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病例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补阳还五片对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早期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影响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机制[D]. 王继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补阳还五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研究[D]. 陈虹旭.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3]五虫散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脉瘀阻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姜敏.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4]温和灸背俞穴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观察[D]. 罗星子.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D]. 刘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针刺对“痰瘀毒”致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D]. 栾海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蠲脉Ⅰ号温阳拆方对ASO家兔血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的研究[D]. 崔向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桃红四逆汤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血瘀型的临床研究[D]. 徐则.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庞鹤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益气活血解毒法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的治疗作用[D]. 杨文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10]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D]. 尚宪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补阳还五片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