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杨树的收缩特性研究

加拿大杨树的收缩特性研究

一、加拿大杨木皱缩特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贺霞[1](2020)在《杨木高强度微波预处理特性与机理研究》文中指出高强度微波预处理是一种极具发展潜能的木材改性新技术,国内外研究重点集中在木材微波预处理工艺探索以及微波预处理材物理力学性能研究等方面,而对木材高强度微波预处理机理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以速生人工林杨树木材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超宽频率范围内杨木介电特性,阐明高强度微波预处理对杨木温湿变化特性、宏-微观构造等影响规律,构建高强度微波预处理杨木水分非均匀分布热迁移和微波爆破预处理模型,探明杨木单细胞微波爆破预处理临界条件,最终揭示杨木高强度微波预处理机理,以期为速生杨木高强微波预处理改性和高附加值功能木质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揭示了超宽频率范围内杨木介电特性变化规律,构建了杨木介电常数、损耗因数与影响因子间的量化数学模型,确定了微波预处理过程中杨木试件的厚度范围:杨木介电常数和损耗因数随着含水率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频率的升高而缓慢减小,当杨木含水率从0%增加到98.91%时,杨木介电常数最大可增加8.2倍,损耗因数最大可增加86.3倍;杨木介电特性存在各向异性,纵向介电常数和损耗因数大于横向,径向略大于弦向;含水率对杨木介电特性的影响最显着,温度次之,纹理方向最小;杨木介电特性数学模型拟合系数的平方都在0.90以上,能很好的模拟杨木不同纹理方向介电特性随含水率的变化;采用915 MHz和2450 MHz频率的微波对高含水率(100%左右)杨木进行预处理,试件厚度应分别控制在12 cm和4 cm以内。(2)探明了高强度微波预处理条件对杨木温湿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计算了杨木内部的微波场强:高强度微波预处理能使杨木温度迅速升高,最大升温速率可达3.03℃/s;杨木内部的温度分布存在不均匀性和复杂性,且不存在整体性固定分布模式的温度场;微波功率越大,升温速率越快,终了温度越高;微波辐射时间越长,恒温期越长,终了温度越高;初含水率越低、厚度越大,杨木内部温度分布越均匀;高强度微波预处理能显着降低杨木含水率,每千瓦微波能每小时能排除0.41.1 kg的水分,失水速率最大可达1.22%/s;提水率随着微波时间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初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杨木内部的微波场强与含水率和温度有关,微波场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3)探明了高强度微波预处理对杨木微观和宏观构造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杨木高强度微波预处理过程中裂纹产生机理:微波预处理后,杨木横切面出现明显裂纹,且裂纹主要沿着木射线方向呈辐射状分布,裂纹长度、宽度不一;裂纹产生部位主要集中在木纤维间胞间层、导管与射线薄壁细胞胞间层、木纤维与射线薄壁细胞胞间层及导管、木纤维细胞壁的纹孔处;增大微波功率,延长微波时间,增加辐射次数是改善微波预处理材裂纹分布均匀性的有效措施;裂纹产生部位与细胞不同壁层的化学成分及微纤丝排列方向有关,木材胞间层木质素含量高、纤维含量少,纹孔周围细胞壁微纤丝角大,两者构成了细胞壁弱相结构,应力作用下易发生破坏;微波预处理过程中,细胞壁微纤丝角差异引起的干缩差异易形成细胞壁微裂纹。(4)表征了杨木孔隙率分布,构建了杨木微观密度和微观含水率定量表征方程、水分非均匀分布下杨木高强度微波预处理热迁移模型,探明了微波预处理过程中热量的传递规律:杨木早晚材孔隙率最大相差47.5%,杨木微观密度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微观含水率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水分饱和度状态下,杨木微观含水率差异最大可达59%;基于非匀质构建的微波预处理热迁移模型可以较为准确表征杨木水分非均匀分布对微波预处理过程中温度分布的影响,微波预处理过程中杨木内部温度差异高达98℃,饱和水蒸汽压差最大可达0.15 MPa,热量从含水率为20%-60%的区域向含水率较高(120%以上)区域和含水率较低区域(20%以下)迁移。(5)构建了杨木高强度微波爆破预处理预测模型,求解了微波爆破预处理临界压强和温度条件,揭示了微波爆破预处理机理:在杨木高强度微波预处理过程中,细胞壁处于三向应力状态(轴向应力、径向应力和周向应力),其中轴向应力在壁厚方向处处相等,周向应力和径向应力沿壁厚非均匀分布,在内壁处达到最大值;杨木导管爆破的最小蒸汽压强和温度分别为0.32 MPa和133℃,射线薄壁细胞爆破的临界蒸汽压和温度分别为0.4 MPa和140.2℃,木纤维屈服的临界压强和爆破压强分别为1.19 MPa和2.3 MPa,对应的屈服温度和爆破温度分别为180℃和206℃;杨木高强度微波预处理过程中,木材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引起的热应变与内部快速失水引起的湿应变,是造成杨木纹孔膜、胞间层、薄壁细胞等细胞组织挤压、拉伸,甚至破坏,实现杨木微波爆破的最主要原因;裂纹首先出现在纹孔膜和复合胞间层处,再相继出现在射线薄壁细胞、导管和木纤维细胞壁上,且裂纹由细胞壁内表面向外壁扩展。

王政[2](2020)在《高熔点蜡处理木材的紫外老化、冻融循环及染色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对人工速生林木材进行高效高值应用是解决当前森林资源短缺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由于速生林材生长速度快,存在质软、尺寸稳定性差和力学性能差等缺陷。对速生林材进行物理、化学改性或物理化学联合改性,可以提高木材的力学强度、尺寸稳定性、耐久性及材色视觉特性,提高了人工速生林木材的利用价值,并扩大了速生林木材应用范围和领域。石蜡处理木材是一种物理改性技术,由于具有良好的防水特性,在木材改性行业常被用作阻水剂。木制品在户外使用时容易受到比较恶劣的环境影响,非常容易出现老化、变色、开裂或败坏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木材在室外的使用寿命。为提高木材在户外应用性能,本文采用两种熔融状态下费托蜡(FTW2120和FTW1105H)对人工速生林杨木和辐射松进行真空-加压浸渍处理,随后对FTW处理后的木材进行紫外老化测试、冻融循环测试以及染色处理并对处理后木材的性能进行评价。(1)系统评价了紫外光照射对FTW处理木材性能的影响。两种FTW处理木材密度均较素材提高近2倍,表明FTW在熔融状态下能充分渗透进入木材。紫外照射过程中木材表面颜色变化主要发生在前期的120 h,未处理材表面颜色由浅黄色向黄褐色变化,而FTW处理材则由浅棕色向黄棕色变化,处理材的色差明显小于未处理材,FTW2120处理材颜色变化小于FTW1105H。紫外光照射期间,处理材含水率和接触角均远高于未处理材,这有助减少户外应用时由水导致的劣化,FTW2120处理材疏水性要略高于FTW1105H。FT-IR与XPS分析结果显示,FTW处理虽然并不能从化学防护角度保护木质素等细胞壁组分免于紫外光降解,但FTW在木材细胞腔中均一沉积可以起到物理屏蔽作用,阻隔紫外光到达木材细胞壁内部,同时发现,FTW2120抗紫外老化效果优于1105H。(2)研究了冻融循环对蜡处理木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TW2120处理杨木和辐射松增重率为85%和130%,FTW1105H处理杨木和辐射松增重率为80%和129%。在冻融循环过程中,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FTW处理木材前后的质量损失呈增大趋势。经过FTW处理的杨木没有明显的裂缝,而处理后的辐射松则出现较大的缝隙。与未处理材相比,FTW处理提高了木材的抗弯强度(MOR),FTW2120和FTW1105H处理的杨木抗弯强度分别提升了 51%和47%,抗弯模量(MOE)分别大约提升了 24%和18%,辐射松抗弯强度分别提升了大约15%和16%,抗弯模量分别提升了 15%和1%左右。在冻融循环过程中,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FTW处理木材前后的力学性能呈增大趋势。但FTW处理木材会导致木材的冲击强度降低。(3)评价了 FTW处理对染色杨木性能的影响。本实验以高熔点FTW2120为原料,选用活性红X-3B、活性蓝X-BR、活性橙X-GN三种活性染料,分别对木材进行纯染色处理、纯FTW处理、染色-FTW复合处理。对所得到的处理材的颜色、耐水色牢度、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与未处理木材相比,三组染色-FTW处理材的密度均提高两倍以上;纯染色材和染色-FTW的染色效果明显变化,总色差△E均大于50。与纯染色材相比,三组染色-FTW复合处理材的△L为负值,总色差△E均大于5,染色-FTW处理材颜色明度降低,色差有轻微的变化;但木材的耐水色牢度有明显提升,其中FTW处理红色、蓝色和橙色处理材水浸后的总色差△E分别为2.19±1.43、1.28±0.29和4.61±2.62。染色-石蜡处理材的力学性能有所改善,三组抗弯强度分别提高约33%、38%、43%,抗压强度分别提高36%、37%、41%左右。与纯FTW处理材相比,染色-FTW处理材力学性能没有明显改变。综上所述,FTW处理的人工林杨木和辐射松木材具有户外应用的潜能,染色-FTW复合处理木材能够有效提高木材的力学性能,且能保持染色处理的颜色稳定性。

崔杰[3](2019)在《金叶加拿大杨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叶加拿大杨(Populus×canadensis‘Aurea’)为芽变栽培选育的彩叶杨树品种,叶色三季保持金黄,观赏价值高,潜在园林景观用途广阔,栽培前景良好。目前,金叶加拿大杨主要的繁殖方式为嫁接和扦插;易受季节等因素制约影响,繁殖系数低;且其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较低,生长较为缓慢;同时,在嫁接时存在接穗处愈合度不高易折断等安全问题,使金叶加拿大杨不能达持续地生产和有效利用。本文以金叶加拿大杨带芽茎段和叶片两种外植体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及快繁体系构建,对金叶加拿大杨无菌苗诱导、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丛芽增殖、生根及炼苗移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及方差分析,探究影响金叶加拿大杨离体培养的关键因素,以得到最佳培养配方及培养程序,建立高效的金叶加拿大杨再生体系,为其进一步大规模推广应用于园林景观绿化提供技术保证。主要结果如下:(1)三月中旬是金叶加拿大杨外植体最佳取材时间。(2)外植体最佳灭菌方式:带芽茎段以75%酒精消毒20s、0.1%升汞消毒6min时灭菌效果最佳;叶片以75%酒精消毒5s、0.1%升汞消毒4min时灭菌效果最佳。(3)初代培养:带芽茎段以MS+6-BA 0.75mg/L+NAA 0.05mg/L+IBA 0.20mg/L为最佳培养基配方,启动率为83.33%;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以MS+6-BA 0.50mg/L+NAA0.10mg/L+2,4-D 0.10mg/L培养基配方最佳,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5%。(4)继代培养:带芽茎段继代增殖培养以MS+6-BA 0.05mg/L+NAA0.20mg/L+IBA 0.20mg/L培养基配方为最佳,增殖倍数可达4.72倍;叶片愈伤继代增殖培养以MS+6-BA 0.50mg/L+NAA 0.05mg/L+2,4-D 0.30mg/L培养基配方最佳,增殖倍数达4.0倍;叶片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 0.50mg/L+NAA0.05mg/L+IBA 0.5mg/L,分化率可达83.33%。(5)生根培养:以1/2 MS+NAA 0.20mg/L+IBA 0.20mg/L培养基配方最佳,生根率91%,平均根数4.70条,平均根长7.75cm。(6)炼苗与移栽:最适移栽基质配比为腐殖质:河沙:蛭石=1:2:1,植株成活率最高,为70.93%,长势良好。

陈星[4](2019)在《NaOH-冻融循环预处理改善杉木木材染色性能的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木材染色是提高低质速生材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但木材染色过程中仍存在染色深度不够、染色不匀等问题,预处理能够有效改善木材的渗透性能。本文以人工林杉木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法考察NaOH预处理各因素对木材抽提物含量、体积皱缩率和酸性大红3R染色材上染率和染透率的影响,并对NaOH处理后的木材再进行冻融循环处理,探究冷冻时间、解冻时间和循环次数对木材上染率和染透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NaOH-冻融循环预处理工艺条件,并用单一酸性、活性染料及各自混合染料进行验证试验;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压汞(MIP)法分别观察和分析预处理前后木材微观和孔隙结构变化;最后探讨预处理对染色材耐光色牢度和耐水色牢度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NaOH浓度增大、抽提时间延长和抽提温度升高,木材的抽提物含量增加,但体积皱缩率也明显增大,NaOH抽提处理后再经冻融循环处理可以进一步影响木材的上染率和各向染透率;与未处理材相比,NaOH处理和其再经冻融循环处理使最大上染率、纵向、径向和弦向染透率分别增大1.6、10.6、30.6、37倍和1.9、12.2、34.5、43.2倍。根据两种线性拟合结果,选择NaOH浓度、抽提时间、冷冻时间和循环次数为后续响应面优化试验的因素。(2)响应面法优化出NaOH-冻融循环预处理的最佳工艺为NaOH浓度0.42%、抽提时间24h15min、冷冻时间18h40min、循环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木材上染率、纵向、径向和弦向染透率的预测值分别为8.90%、77.57%、48.29%、和27.45%,3次重复验证试验平均上染率、纵向、径向和弦向染透率分别为8.45%、76.63%、47.25%和26.46%,均与预测值差异不大,该模型合理有效;单一酸性、活性染料及其各自混合染料的染色试验以及吸水增重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该工艺可靠。NaOH-冻融循环预处理材的FE-SEM观察发现,径切面管胞壁上的抽提物减少,纹孔清晰可见,弦切面上木射线薄壁细胞内抽提物被溶出,轴向管胞与木射线薄壁细胞发生分离;MIP法分析显示预处理后木材总孔体积和孔隙率较未处理材分别增加35.93%和4.75%。(3)经108h紫外光照后,NaOH预处理和NaOH-冻融循环预处理染色材色差均较未处理染色材有所减小,说明预处理能使染色材耐光色牢度有所改善;但耐水性试验表明预处理对其耐水色牢度的影响很小,FTIR分析显示NaOH处理使试样在1739cm-1附近相关C=O消失,其余峰形基本未变化,这与预处理后染色材耐光色牢度和耐水色牢度变化相吻合。

卞雪桐[5](2019)在《糠醇树脂浸渍强化速生杨木材的浸渍工艺及干燥基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低分子量树脂浸渍处理技术是一种改善木材性能的有效方法,已成为国内科研机构及生产企业的研究和关注焦点。本研究以我国广泛种植的人工林速生杨木为试材,以糠醇树脂作为改性剂,采用真空加压浸渍方法对杨木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糠醇浸渍对其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耐久性及微观形貌等的影响,确定了糠醇树脂浸渍液的适宜配比;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设计与分析方法对浸渍工艺参数与杨木浸渍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进而实现浸渍工艺的优化;最后探讨了 25mm厚糠醇树脂浸渍材的干燥基准及其干燥特性。旨在为杨木糠醇树脂浸渍材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分别配制以马来酸酐和柠檬酸为催化剂、不同配比的糠醇浸渍液作为改性剂,采用真空加压浸渍方法处理杨木试材,以增重率、静曲强度、弹性模量、硬度、干缩性、湿胀性、吸水性、防霉性、防蓝变性、耐腐性、抗白蚁性及微观形貌为评价指标,检测分析糠醇浸渍对其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耐久性等影响,确定了糠醇树脂浸渍液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经糠醇树脂浸渍后,人工林速生杨木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耐久性等均显着提高;当浸渍液以质量分数为2%的马来酸酐为催化剂、糠醇树脂质量分数为50%时,浸渍材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增强效果最佳,即糠醇树脂改性效果最优;浸渍处理后,糠醇树脂不仅进入到木材细胞腔和细胞间隙,还填充了细胞壁的纹孔并使细胞壁永久保持充胀状态,阻塞了水分移动的通道,有助于提高杨木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及耐久性。(2)以优化适宜配方的浸渍液,采用真空加压浸渍方法处理人工林速生杨木试材,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通过响应面设计与分析方法研究了浸渍工艺参数与杨木浸渍效果之间的关系,实现了真空加压浸渍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通过Design Expert软件得到的方差分析表明,二元回归模型建立的工艺因素与试件增重率之间呈显着相关性,利用该模型可对一定浸渍工艺下杨木试件的增重率进行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很小;真空度(A)、真空时间(B)、浸渍压力(C)、加压时间(D)对增重率具有显着影响,而上述因素的交互项AB、AC、AD、BC、BD、CD对增重率的影响较小,确定了以杨木试件增重率(Y)为响应值的二元回归拟合方程:Y=61.10+0.82A+2.45B+2.13C+1.56D-3.82B2-2.07C2-3.00D2;确定了糠醇树脂改性人工林速生杨木真空加压浸渍的优化工艺参数:真空度为0.08MPa,真空时间为1.00h,浸渍压力为0.70 MPa,加压时间为3.00h,所得平均增重率为61.25%。(3)以优化配方的浸渍液,采用优化真空加压浸渍工艺制备人工林速生杨木糠醇树脂浸渍材,通过百度试验法对比分析了浸渍材及素材的干燥特性,探索了 25mm厚人工林速生杨木糠醇树脂浸渍材的干燥工艺。结果表明:经糠醇树脂浸渍处理后,浸渍材的干燥特性与素材存在明显差异,其初期开裂、内裂、截面变形及扭曲变形等缺陷显着减轻;制定了 25mm厚人工林速生杨木糠醇树脂浸渍材的干燥基准,应用该基准,浸渍材从初含水率约80%干燥至终含水率8.12%,耗时21d,干燥质量优良,所有干燥可见缺陷均达到国家标准一级材要求。

贺勤[6](2016)在《人工林杨木细胞皱缩基本条件及其可破坏性的研究》文中指出人工林杨木在干燥过程中会发生皱缩现象,微观的表现是细胞的变形,宏观的表现是板材的表面凹陷,严重皱缩会影响木材的干燥质量,甚至造成其损失和浪费。目前对木材细胞皱缩的主要原因和机理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以北京杨和新疆杨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人工林杨木的自身条件和干燥时的外部条件与细胞皱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杨木进行预处理,研究预处理对人工林杨木细胞皱缩的作用。着重研究杨木的微观构造特征和化学成分与皱缩之间的关系,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弛豫时间特征和水分的存在状态,建立掌控人工林杨木细胞皱缩的形成过程。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对人工林杨木微观构造特征的观察和测量,构建各因素与皱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杨和新疆杨的心边交界材皱缩严重;北京杨和新疆杨在微观构造上基本相同,但是影响木材细胞皱缩的因素有所不同,北京杨皱缩主要受到细胞壁率和薄壁细胞率的影响,而新疆杨皱缩主要受到侵填体率和薄壁细胞率的影响。(2)通过对人工林杨木的化学成分的测定分析,建立其与皱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杨细胞壁物质含量对皱缩影响显着,而新疆杨的抽出物含量对皱缩有显着影响。(3)利用单边核磁共振技术对杨木木材含水率偏差进行分析研究,测量了杨木心材,心边交界材和边材的含水率偏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杨和新疆杨的心边交界材的含水率偏差最大,分别为119.69%和78.82%,人工林杨木的含水率偏差与皱缩呈显着正相关性。(4)单边核磁共振仪和年轮工作站联用,确立杨木轮界线处的饱水状态,建立断面饱水状态与皱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杨和新疆杨的心边交界材含水率饱和度P最大,分别为97.45%和79.50%,两种杨木的皱缩与含水率偏差呈正相关性。(5)利用定制的收缩力测量装置,对木材干燥过程中由于木材弦向或径向收缩而引起的收缩力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燥温度为100℃时,北京杨发生皱缩时的径向和弦向收缩力分别为0.046MPa和0MPa,新疆杨的径向和弦向收缩力分别为0.177MPa和0.108MPa。(6)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干燥条件下人工林杨木中水分的T2分布变化规律,揭示人工林杨木的皱缩发生时的水分状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杨木在干燥过程中木材皱缩的发生受到干燥条件的影响,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杨木越容易在高含水率状态下发生皱缩,发生皱缩的时刻在弛豫时间为100ms以上峰消失或转化时,此时的北京杨含自由水量为38.33%,新疆杨含自由水量为29.10%。(7)通过预冻预处理和微波预处理可以有效的地减小杨木的皱缩程度。随着预冻温度的降低和预冻时间的延长,北京杨和新疆杨的体积收缩率降低。随着微波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微波功率的增大,北京杨和新疆杨的体积收缩率降低。

罗朋朋,陈太安,胡志坚,和杰[7](2016)在《9种西南乡土杨树干燥特性比较》文中指出以9种西南地区乡土杨树为对象,研究其与干燥有关的材性和百度法干燥特性。结果表明:9种西南乡土杨树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湿心材,且含水率在树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湿心材和边材水分含量差异较大;9种杨树均属于低密度木材,径向气干干缩率和弦向干缩率与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湿心材与边材的差异规律不明显;湿心材和密度是影响西南地区乡土杨树用材干燥的2个主要因素,皱缩是其易发的干燥缺陷。根据9种西南乡土杨树的材性和干燥特性,拟定了其预报干燥基准。

陈成,张晓峰[8](2014)在《杨木干燥研究综述》文中认为杨木是我国重要的速生林树种之一,但杨木在干燥过程中容易产生翘曲、皱缩、开裂等缺陷,严重影响了杨木干燥的质量和利用率。为了改善杨木干燥缺陷,从干燥基准、干燥工艺、干燥预处理和干燥方法等几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杨木干燥研究的进展情况,这些研究为提高杨木干燥质量、减少杨木干燥缺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吴秉岭[9](2014)在《杨木、桉木厚芯实木复合板材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世界各国对人造板甲醛释放量限量日益严格和国内人造板供需矛盾日渐凸显的双重背景下,使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产品单一且对出口依存严重的我国板材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急需一种低成本、工艺简单且更环保的板材进行产品升级。本文选用国内有大面积栽植的人工速生材桉树、杨树为原料,使用经柔化、挤轧处理的4~8mm厚单板为基本单元,采用较优热压工艺,探讨了树种、涂胶量、单板厚度三个因素对制得单板层积材的力学性能的影响。涂胶量、单板厚度两个因素对制得胶合板胶合强度的影响。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试验中桉木2mm、4mm、6mm、8mm单板组坯而成板材的静曲强度分别达到GB/T 20241-2006《单板层积材》规定的130E、100E、90E、80E优等品级别。杨木板材2mm、4mm、6mm达到100E优等品级别,8mm超过90E优等品级别。(2)试验中所有组别的水平剪切强度均超过GB/T 20241-2006《单板层积材》规定的55V-47H级别,两树种2mm、4mm所有施胶水平,杨木6mm200 g/m2、桉木6mm250 g/m2以上施胶水平均超过65V-55H级别。(3)随涂胶量增大两树种板材的各项力学性能在250 g/m2涂胶量前呈增加趋势,之后趋于平缓或有所下降。综合产品各项性能和原料成本考虑生产杨木板材时涂胶量150g/m2较佳,生产8mm桉木板材时可适当提高涂胶量采用200 g/m2或以上涂胶量较佳。(4)随组坯单板厚度的增加,两树种板材的各项力学性能呈下降的趋势。杨木板材降幅较小且均匀,与2mm单板组坯板材相比,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水平剪切强度分别下降12%、9%、27%。桉木板材降幅于4mm时降幅较大,其后降幅减小,与2mm单板组坯板材相比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水平剪切强度和40%、22%、39%。桉木板材强度降幅大于杨木板材,因树种自身实木强度和加工性能差异,在低厚度单板组坯时桉木板材强度较高随组坯单板厚度增加桉木板材性能低于杨木板材。(5)对各项力学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桉木、杨木两加载方向上静曲强度、水平剪切强度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4、0.876和0.925、0.956。桉木、杨木各自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亦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其相关系数粉别为0.834、0.932。(6)湿处理会极大的降低板材的静曲强度。桉木、杨木在28h沸水处理和24小时温水浸泡处理后,静曲强度分别下降38%、34%和47%、44%。杨木板材的降幅大于桉木板材。温水处理组静曲强度大于沸水处理组。(7)试验所设定各厚度、涂胶量水平组的浸渍剥离性能良好。(8)除150g/m2涂胶量8mm单板组坯板材外,各组别胶合强度均超过0.7MPa。高于LY/T 17382008《实木复合地板用胶合板》、GB/T 17656 1999《凝土模板用胶合板》所规定强度。(9)随涂胶量增大,胶合板胶合强度增幅逐渐减小,各涂胶量水平间增幅分别为14%、7%和4%。综合原料成本和胶合强度考虑,厚芯胶合板最佳涂胶量为200g/m2。(10)随组坯单板厚度增大,胶合强度呈下降趋势。各厚度水平间降幅分别为8%、6%和9%。至8mm时,累计下降21%。

赵喜龙[10](2013)在《人工林杨树木材皱缩恢复工艺与机理研究》文中提出为了进一步探明木材细胞皱缩的恢复机理、木材细胞发生皱缩后皱缩恢复的动力,同时为研究有效恢复皱缩木材变形的干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也为高效利用人工林木材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以内蒙古地区主要的速生人工林杨树木材为研究对象,研究木材皱缩的可恢复特性和机理、木材细胞皱缩恢复的调控因素和工艺,利用超微图像数字分析法从微观角度分析并评价了皱缩恢复的效果。探明木材干燥过程中木材细胞产生皱缩的机理和过程、皱缩产生的条件的基础上,对比了皱缩恢复前后试样中的水分状态变化以及结晶度变化。本文研究主要结论归纳如下通过杨树皱缩恢复工艺优化试验中得到,北京杨的弦向恢复率为19.83%,径向恢复率为9.12%。100℃弦向恢复率为26.68%,径向恢复率达到9.36%。6h的弦向恢复率21.27%,径向恢复率为8.13%。皱缩恢复工艺参数优化结果为,处理温度100℃,处理时间6h。通过杨树皱缩恢复性能试验得到,北京杨的皱缩深度最大为1.53mm,加拿大杨皱缩因子最大为56.07,小叶杨的体积收缩率最大为3.95%。12h处理后,皱缩深度减小最小为0.20mm。6h处理后,皱缩因子减小到最小为23.79,试样的体积收缩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加。通过研究不同位置皱缩恢复性能试验得到,纵向位置中,基部的皱缩深度、皱缩因子体积收缩率较大,横向位置中,心边材交界处的皱缩深度较大,心材的皱缩因子较大,边材的体积收缩率较大由超微图像分析实验可知,杨树木材发生皱缩的主要区域集中于心边材交界附近。皱缩木材经过蒸汽处理后,与处理前相比,木材细胞面积增大明显,恢复比例为32.90%。周长恢复比例为20.65%。皱缩幅度最大的心边交界材的表面区域,恢复的效果也是最明显的。木材长度方向,皱缩性能变化不显着。皱缩恢复细胞模型为薄壁圆柱体模型。木材皱缩恢复机理:木材细胞经过蒸汽或饱和湿空气处理时,皱缩的细胞壁吸收水分和热量,细胞壁刚性下降,在干燥应力作用下,皱缩细胞开始恢复。同时由于细胞腔内部空气受热膨胀,胞腔内压力增大,促使细胞腔进一步恢复形状。

二、加拿大杨木皱缩特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拿大杨木皱缩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杨木高强度微波预处理特性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微波与微波加热
    1.3 木材微波预处理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木材高强度微波预处理设备研制
    2.1 引言
    2.2 微波加热机理
        2.2.1 介质的极化
        2.2.2 微波对木材的加热作用
        2.2.3 木材微波加热发热量计算
    2.3 木材微波预处理及改性试验装置研制
        2.3.1 微波加热体系的构成
        2.3.2 木材微波处理专用设备
    2.4 本章小结
3 杨木介电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设备
        3.2.2 方法与步骤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含水率和微波频率对杨木介电特性的影响
        3.3.2 温度对杨木介电特性的影响
        3.3.3 纹理方向对杨木介电特性的影响
        3.3.4 杨木介电特性数学模型
        3.3.5 微波穿透深度
    3.4 本章小结
4 杨木高强度微波预处理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微波设备输出功率测定
        4.2.1 试验设备与方法
        4.2.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3 微波预处理过程中杨木的温变特性
        4.3.1 辐射功率对微波预处理过程中杨木温变特性的影响
        4.3.2 辐射时间对微波预处理过程中杨木温变特性的影响
        4.3.3 初含水率对微波预处理过程中杨木温变特性的影响
        4.3.4 试件厚度对微波预处理过程中杨木温变特性的影响
    4.4 微波预处理过程中杨木的湿变特性
        4.4.1 辐射功率对微波预处理过程中杨木湿变特性的影响
        4.4.2 辐射时间对微波预处理过程中杨木湿变特性的影响
        4.4.3 初含水率对微波预处理过程中杨木湿变特性的影响
        4.4.4 试件厚度对微波预处理过程中杨木湿变特性的影响
    4.5 微波预处理杨木的宏观微观结构
        4.5.1 微波预处理杨木的宏观结构
        4.5.2 微波预处理杨木的微观结构
        4.5.3 微波预处理杨木结构破坏机理
    4.6 杨木内部微波场强度数字模拟
        4.6.1 微波场反问题计算算法的问题描述
        4.6.2 遗传算法设计与实现
        4.6.3 理论模型试验验证
    4.7 本章小结
5 杨木高强度微波预处理热迁移的非均质效应研究
    5.1 引言
    5.2 参数表征
    5.3 杨木水分非均匀分布定量表征研究
        5.3.1 材料与设备
        5.3.2 方法与步骤
        5.3.3 结果与讨论
    5.4 杨木微波预处理非匀质传热模型构建
        5.4.1 物理假定
        5.4.2 数学模型构建
    5.5 杨木微波预处理传热模型验证
        5.5.1 材料与方法
        5.5.2 结果与讨论
    5.6 本章小结
6 杨木高强度微波预处理微观力学理论分析
    6.1 引言
    6.2 杨木细胞微观特性
    6.3 杨木高强度微波预处理预测模型
        6.3.1 模型假设
        6.3.2 模型理论分析
    6.4 杨木高强度微波预处理爆破临界值
        6.4.1 杨木导管爆破临界值
        6.4.2 杨木射线薄壁细胞爆破临界值
        6.4.3 杨木纤维爆破临界值
    6.5 杨木高强度微波预处理机理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高熔点蜡处理木材的紫外老化、冻融循环及染色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环境主要因素对木材使用性能的影响
        1.2.1 自然光
        1.2.2 温度
        1.2.3 水分
        1.2.4 微生物
    1.3 木材性能改良方法
        1.3.1 化学方法
        1.3.2 物理方法
        1.3.3 木材染色
    1.4 石蜡处理木材技术
        1.4.1 石蜡性质
        1.4.2 石蜡处理木材的应用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 紫外老化对费托蜡处理木材性能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木材的浸渍处理
        2.2.2 FTW的性能分析
        2.2.3 浸渍效果
        2.2.4 紫外加速老化
        2.2.5 表面颜色测定
        2.2.6 疏水性能测试
        2.2.7 老化表面化学组分分析
        2.2.8 表面微观形貌观察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两种高熔点FTW的性能分析
        2.3.2 处理材质量增加率和密度
        2.3.3 老化表面颜色变化
        2.3.4 疏水性能
        2.3.5 表面化学成分分析
        2.3.6 表面形貌变化
    2.4 本章小结
3 冻融循环处理对费托蜡处理材的性能影响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木材的浸渍处理
        3.2.2 冻融循环处理
        3.2.3 增重率
        3.2.4 热稳定性测试
        3.2.5 含水率和损失率测试
        3.2.6 表面变化
        3.2.7 挠度测试
        3.2.8 力学性能测试
        3.2.9 微观形貌观察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增重率
        3.3.2 热重分析
        3.3.3 差式量热扫描DSC
        3.3.4 含水率
        3.3.5 损失率
        3.3.6 表面观察
        3.3.7 挠度
        3.3.8 抗弯强度与模量
        3.3.9 冲击强度
        3.3.10 微观形貌观察
    3.4 本章小结
4 费托蜡处理染色木材的性能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木材染色处理
        4.2.2 FTW浸渍处理染色材
        4.2.3 增重率和密度变化测试
        4.2.4 颜色测定
        4.2.5 耐水色牢度测试
        4.2.6 力学性能测试
        4.2.7 微观形貌观察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浸渍效果分析
        4.3.2 表面颜色变化
        4.3.3 耐水色牢度
        4.3.4 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
        4.3.5 冲击强度
        4.3.6 抗压强度
        4.3.7 微观形貌变化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金叶加拿大杨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金叶加拿大杨的概述
        2.1.1 金叶加拿大杨的生物特性
        2.1.2 金叶加拿大杨的价值
        2.1.3 金叶加拿大杨的繁殖
    2.2 杨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2.3 影响杨树组织培养的因素
        2.3.1 基本培养基及外源激素的选择
        2.3.2 外植体
        2.3.3 分化培养
        2.3.4 增殖培养
        2.3.5 生根培养
        2.3.6 炼苗移栽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5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不同取材时间
        5.2.2 不同外植体消毒
        5.2.3 基本培养基的筛选
        5.2.4 初代诱导培养
        5.2.5 继代增殖培养
        5.2.6 壮苗及生根培养
        5.2.7 炼苗与移栽
    5.3 培养条件
    5.4 数据统计与分析
6 结果与分析
    6.1 取材时间对外植体消毒的影响
    6.2 不同灭菌处理对外植体灭菌效果的影响
    6.3 基本培养基筛选结果分析
    6.4 初代培养激素配方筛选试验结果与分析
        6.4.1 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茎段初代诱导试验结果与分析
        6.4.2 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叶片初代诱导结果与分析
    6.5 继代增殖培养激素配方筛选试验结果与分析
        6.5.1 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茎段继代增殖培养试验结果与分析
        6.5.2 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叶片继代增殖培养试验结果与分析
        6.5.3 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叶片分化培养试验结果与分析
    6.6 生根培养激素配方筛选试验结果与分析
    6.7 炼苗与移栽试验结果与分析
7 讨论
    7.1 金叶加拿大杨外植体的选择
    7.2 金叶加拿杨外植体材料消毒
    7.3 金叶加拿杨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7.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金叶加拿大杨器官分化的影响
8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4)NaOH-冻融循环预处理改善杉木木材染色性能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人工林杉木加工利用发展慨况
        1.1.1 人工林杉木资源发展现状
        1.1.2 人工林杉木材特性
        1.1.3 人工林杉木加工利用现状
    1.2 木材染色的研究进展
        1.2.1 木材染色原理
        1.2.2 木材染色所用染料
        1.2.3 木材染色方法和工艺
        1.2.4 染色木材的色牢度
    1.3 木材染色前的预处理方法概述
        1.3.1 木材渗透性的影响因素
        1.3.2 木材染色前预处理方法概述
    1.4 NaOH预处理在木材染色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5 冻融循环预处理的应用研究现状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预备试验
    2.1 引言
    2.2 NaOH处理预备试验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
        2.2.3 试验方法
    2.3 NaOH预处理试验结果分析
        2.3.1 NaOH预处理对杉木木材抽提物含量的影响
        2.3.2 NaOH预处理对杉木木材体积皱缩率的影响
        2.3.3 NaOH预处理对杉木木材上染率和染透率的影响
        2.3.4 NaOH预处理方法线性拟合分析
    2.4 NaOH-冻融循环处理预备试验
        2.4.1 试验材料
        2.4.2 试验仪器
        2.4.3 试验方法
    2.5 NaOH-冻融循环处理试验结果分析
        2.5.1 NaOH-冻融循环预处理对杉木木材上染率和染透率的影响
        2.5.2 NaOH-冻融循环预处理的线性拟合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NaOH-冻融循环预处理工艺优化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仪器
        3.2.3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响应面试验结果
        3.3.2 上染率的模型建立与显着性分析
        3.3.3 纵向染透率的模型建立与显着性分析
        3.3.4 径向染透率的模型建立与显着性分析
        3.3.5 弦向染透率的模型建立与方差分析
        3.3.6 响应面试验交互作用分析
        3.3.7 验证试验分析
        3.3.8 吸水性测试
        3.3.9 预处理前后扫描电镜观察
        3.3.10 未处理材和预处理材压汞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NaOH-冻融循环预处理对杉木染色材色牢度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仪器
        4.2.3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NaOH-冻融循环预处理对染色材耐光色牢度的影响
        4.3.2 NaOH-冻融循环预处理对染色材耐水色牢度的影响
        4.3.3 FTIR分析
        4.3.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糠醇树脂浸渍强化速生杨木材的浸渍工艺及干燥基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我国森林资源概况
        1.1.2 人工林速生杨木资源概况、特点及性能改良的重要性
    1.2 木材浸渍处理技术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1.2.1 树脂浸渍改性
        1.2.2 浸渍处理工艺研究
        1.2.3 树脂浸渍材干燥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
2 糠醇树脂浸渍强化人工林速生杨木性能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1.3 实验方法
        2.1.4 性能测试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不同组分糠醇浸渍液的杨木增重率
        2.2.2 糠醇树脂浸渍对杨木力学性能的影响
        2.2.3 糠醇树脂浸渍对杨木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2.2.4 糠醇树脂浸渍对杨木耐久性的影响
        2.2.5 糠醇树脂浸渍对杨木微观形貌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3 杨木真空加压浸渍工艺参数的响应面优化
    3.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设备
        3.1.3 实验方案设计
        3.1.4 实验方法
        3.1.5 性能测试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实验结果
        3.2.2 二元回归模型显着性分析
        3.2.3 工艺参数对增重率的影响
        3.2.4 工艺参数的选择与验证
    3.3 本章小结
4 糠醇树脂浸渍杨木的干燥基准探讨
    4.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设备
        4.1.3 实验方法
    4.2 干燥特性分析
    4.3 干燥基准制定
    4.4 干燥质量检验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6)人工林杨木细胞皱缩基本条件及其可破坏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1.2 我国人工林杨木资源状况、材性和利用
    1.3 木材皱缩的研究现状
        1.3.1 木材皱缩的基本特性
        1.3.2 木材皱缩的机理
        1.3.3 木材皱缩的可破坏性
    1.4 本研究课题的意义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意义
        1.4.2 研究的目的和创新点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内容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基于人工林杨木微观构造的皱缩基本条件的研究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试验结果
        2.2.2 人工林杨木微观构造特征参数与皱缩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2.3 人工林杨木微观构造特征参数与皱缩指标的回归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人工林杨木化学成分的皱缩基本条件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试验结果
        3.2.2 人工林杨木化学成分与皱缩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2.3 人工林杨木化学成分与皱缩指标的回归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人工林杨木含水率偏差及饱水性的皱缩基本条件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人工林杨木的含水率偏差与皱缩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2.2 人工林杨木饱水性与皱缩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人工林杨木干燥过程中的收缩(含皱缩)力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备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干燥过程中收缩(含皱缩)力曲线的变化规律
        5.2.2 人工林杨木不同方向的收缩力
        5.2.3 干燥过程中收缩力与干缩量之间的关系
    5.3 本章小结
6 干燥条件对人工林杨木细胞皱缩的影响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备
        6.1.3 试验过程
    6.2 人工林杨木体积收缩过程
        6.2.1 不同位置含水率与体积收缩率的关系
        6.2.2 不同温度条件下含水率与体积收缩率的关系
        6.2.3 不同湿度条件下含水率与体积收缩率的关系
    6.3 人工林杨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状态对体积收缩率的影响
        6.3.1 不同位置水分状态与体积收缩率的关系
        6.3.2 不同温度条件下水分状态与体积收缩率的关系
        6.3.3 不同湿度条件下水分状态与体积收缩率的关系
    6.4 本章小结
7 人工林杨木基本条件的可破坏性研究
    7.1 试验材料与过程
        7.1.1 试验原料
        7.1.2 试验设备
        7.1.3 试验过程
    7.2 预冻处理对人工林杨木体积收缩率的影响
        7.2.1 预冻温度对人工林杨木体积收缩率的影响
        7.2.2 预冻时间对人工林杨木体积收缩率的影响
    7.3 微波处理对人工林杨木体积收缩率的影响
        7.3.1 微波功率对人工林杨木体积收缩率的影响
        7.3.2 微波时间对人工林杨木体积收缩率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9种西南乡土杨树干燥特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1. 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与干燥有关的杨树材性比较
    2. 2 杨树百度法干燥特性比较
    2. 3 湿心材对杨树干燥特性的影响
    2. 4 预报干燥基准
3 结论

(8)杨木干燥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改善杨木干燥缺陷
    1.1 干燥基准
    1.2 干燥工艺
    1.3 干燥预处理
2 杨木新型干燥方法
3 小 结

(9)杨木、桉木厚芯实木复合板材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木材资源现状
        1.1.2 甲醛问题对人造板生产的影响
        1.1.3 我国人造板市场面临的问题
        1.1.4 杨木、桉木厚芯实木板
    1.2 单板层积材研究现状
        1.2.1 树种及单板等级对板材强度的影响
        1.2.2 加工工艺研究
        1.2.3 强化单板层积材研究
        1.2.4 性能测试及无损检测研究
    1.3 胶合板研究现况
        1.3.1 基材及组坯方式
        1.3.2 胶合性能
        1.3.3 速生材生产胶合板
第二章 厚单板的制备
    2.1 引言
    2.2 超厚单板的制备
        2.2.1 原木剥皮、截断
        2.2.2 木段旋切
        2.2.3 单板裁切
        2.2.4 单板柔化处理
        2.2.5 单板挤轧脱水
第三章 厚芯单板层积材
    3.1 材料及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仪器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1.4 指标及测试
    3.2 涂胶量对LVL力学性能的影响
        3.2.1 引言
        3.2.2 涂胶量对静曲强度的影响
        3.2.3 涂胶量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3.2.4 涂胶量对剪切强度的影响
        3.2.5 涂胶量对板材湿强度的影响
        3.2.6 涂胶量对浸渍剥离性能的影响
    3.3 单板厚度对LVL力学性能的影响
        3.3.1 引言
        3.3.2 单板厚度对静曲强度的影响
        3.3.3 单板厚度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3.3.4 单板厚度对剪切强度的影响
        3.3.5 单板厚度对湿性能的影响
        3.3.6 单板厚度对浸渍剥离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 厚芯胶合板
    4.1 材料及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仪器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涂胶量对胶合板胶合强度的影响
        4.2.2 单板厚度对胶合板胶合强度的影响
        4.2.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人工林杨树木材皱缩恢复工艺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我国人工林资源
    1.2 杨树木材概述
        1.2.1 与干燥有关的杨树木材构造
        1.2.2 杨树木材皱缩特性
        1.2.3 杨树木材加工利用特性
    1.3 木材细胞皱缩理论与研究动态
        1.3.1 木材皱缩概述
        1.3.2 木材皱缩的机理概述
        1.3.3 皱缩特性
        1.3.4 皱缩评价指标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3 创新之处
2 试验材料及试验路线
    2.1 试验树种
    2.2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2.3 主要测试方法
    2.4 试验路线图
3 三种杨树皱缩恢复工艺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试验试样
    3.2 结果与讨论
    3.3 小结
4 三种杨树皱缩恢复性能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试样
        4.1.3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3 小结
5 不同位置杨树木材干缩及恢复性能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试样
        5.1.3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3 小结
6 木材细胞皱缩恢复前后的超微图像数字化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1.3 试验试样
    6.2 结果与讨论
    6.3 小结
7 木材皱缩细胞恢复机理的理论分析
    7.1 木材细胞模型
    7.2 木材皱缩的形成动力
    7.3 皱缩模型与皱缩机理
    7.4 皱缩恢复机理
    7.5 小结
8 皱缩木材恢复前后的物理特性分析
    8.1 木材皱缩恢复前后的水分状态变化分析
        8.1.1 材料与方法
        8.1.2 结果与讨论
    8.2 木材皱缩恢复前后的木材结晶度对比分析
        8.2.1 材料与方法
        8.2.2 结果与讨论
    8.3 小结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下一步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

四、加拿大杨木皱缩特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杨木高强度微波预处理特性与机理研究[D]. 贺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
  • [2]高熔点蜡处理木材的紫外老化、冻融循环及染色性能的研究[D]. 王政.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3]金叶加拿大杨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研究[D]. 崔杰.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4]NaOH-冻融循环预处理改善杉木木材染色性能的工艺研究[D]. 陈星. 福建农林大学, 2019(12)
  • [5]糠醇树脂浸渍强化速生杨木材的浸渍工艺及干燥基准研究[D]. 卞雪桐.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6]人工林杨木细胞皱缩基本条件及其可破坏性的研究[D]. 贺勤.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3)
  • [7]9种西南乡土杨树干燥特性比较[J]. 罗朋朋,陈太安,胡志坚,和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6(01)
  • [8]杨木干燥研究综述[J]. 陈成,张晓峰.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4(12)
  • [9]杨木、桉木厚芯实木复合板材力学性能研究[D]. 吴秉岭. 四川农业大学, 2014(07)
  • [10]人工林杨树木材皱缩恢复工艺与机理研究[D]. 赵喜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12)

标签:;  ;  ;  ;  ;  

加拿大杨树的收缩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