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景文《关于中国当代民俗若干问题的意见》评析

钟景文《关于中国当代民俗若干问题的意见》评析

一、评钟敬文《对中国当代民俗学一些问题的意见》(论文文献综述)

萧放,贾琛[1](2019)在《70年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历程、经验与反思》文中指出回顾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历程,70年民俗学学科建设经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科建设始终与国家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学科体系与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基石;学科理论的阶段总结与推进是学科方向的保障;始终保持以人为本的学科意识。论文并从学科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实践性与历史性、本土性与国际性、融合性与开放性四个方面讨论了新时代民俗学的发展方向。

袁瑾[2](2019)在《民众的诗情:歌谣研究七十年综述》文中研究说明歌谣研究是现当代民间文学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歌谣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经历了由革命的号角向民间回归的历程之后,21世纪以来对歌谣多学科、多角度的交叉研究展示了其与当代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紧密联系。然而当下传统歌谣所依凭的文化环境的整体消退,现实性关注不够,仍是歌谣研究所要面对的挑战。

田桂丞[3](2016)在《中国神话学百年神话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神话学自1903年起步以来,经历了一百余年的发展繁荣,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绩,涌现出一大批驰名中外的神话学家。对中国神话学百年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总结和回顾是很有必要的。神话观是神话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命题。神话观是研究者对神话的定义、神话的范畴、神话的起源、神话的分类和神话的功能的认识,集中反映着神话学家的神话思维,是神话学思想的体现、研究成果的结晶。对神话观的发展进行透彻地研究和回顾是神话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神话学界涉及神话观的研究成果数量不多,且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更缺少一部完整的以神话观为主线的研究作品,使得此研究更具有学术意义。本文的主体分为文化人类学神话观、历史学神话观、文学神话观、民俗学神话观、考古学神话观和结语六个部分。文化人类学神话观部分总结了茅盾、谢六逸、林惠祥和叶舒宪的神话观,梳理了四人神话观的联系及传承,总结了文化人类学神话观的总体发展脉络。历史学神话观部分总结了顾颉刚、杨宽、童书业的神话观,重点关注了疑古辨伪思想对神话研究的影响,以及杨、童二人对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神话观的发展。文学神话观部分总结了鲁迅、袁珂、潜明兹的神话观,阐述了三人神话观中神话与文学的关系、神话作为文学的功能性作用等方面。民俗学神话观部分总结了钟敬文、孙作云、刘锡诚、陶思炎的神话观,着重关注了中国民俗学神话研究的诞生与发展,阐释了民俗学发展对神话学的促进作用。考古学神话观部分总结了徐旭生、丁山、张光直的神话观,重点研究了考古学神话观对历史学神话观的论战,点明了徐、丁二人对疑古辨伪思维的批评与改进,廓清了考古学神话观与历史学神话观的界限。结语部分总结全文,认为中国神话学百年神话观的发展历程主要存在文化人类学神话观的一脉相承、历史学与考古学神话观的论争、民俗学神话观的起兴三个主要的特点,肯定了中国神话学发展历程中的进步和创新。

李娟[4](2010)在《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钟敬文先生是我国着名的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和北大歌谣学运动的影响下,他对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搜集和整理民间歌谣故事等民间文学作品,从此踏上了一条与民众相结合的学术道路。在长达80余年的学艺生涯中,他一直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为实现自己提出的学科梦想,他一方面专注于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理论研究,一方面热心于民间文艺学研究团体的建立,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他始终不渝以建设人类文化为奋斗目标,历尽坎坷,无怨无悔,终于创立了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两大学科。对于钟敬文的思想,学界缺乏系统研究,多为阶段性或民间文艺学的某个分支领域的研究。本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出发,对其学术经历进行全景式描述,选取其有影响力的文章及着作重点解析,点面结合,以全新的视角展现一个全面的钟敬文,对其民间文艺学研究经历及思想做出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描述。本文第一部分从纵向出发,结合其生平对其民间文艺学研究经历及思想发展做出了全面描述。对他所接受的外界思想和其内在的思考进行了历史还原,以期挖掘钟敬文民间文艺思想的真实形成过程。钟敬文的民间文艺学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他按照西方学科的模式,对于科学的方法和内容不断追寻,无论是英国人类学派的历史进化论还是法国社会学派的结构功能论,抑或是日本学派的实证风格,都是钟敬文不同阶段所吸取的外来方法。对一般文学理论的研究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吸收,终于使他的思想体系走向成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钟敬文初步建构起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民间文艺学学科体系。本文的第二部分,从横向的角度,对钟敬文的民间文艺学思想体系进行全景式俯瞰,并深入其中,进行微观解构式分析:先从学科的界定入手,奠定基础框架。随后解析他为民间文艺学确立的几大范畴,从而清晰确立民间文学的特殊性和独立存在的价值。再剖析他的方法论,将他的方法论归纳为三个层次,完成钟敬文思想内在体系的重构。最后再从外围的学科建设角度考察钟敬文对民间文艺学的宏观规划和实践中的完善。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对钟敬文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进行了定位,对民间文学面临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钟敬文先生学术历程及其民间文艺学思想的梳理,为我们展开了我国民间文艺学学科从开创到逐步成熟的学术史回顾,有助于我们探讨我国民间文艺学发展的规律和经验。

黄泽[5](2003)在《论中国民俗学新世纪的学科发展》文中指出20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历坎坷 ,为新世纪学科的继续发展既奠定了基础和走向 ,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1世纪的民俗学发展将重点着力于七个方面 :建构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品格 ;进行学科基础理论的开放性探讨与拓展 ;区域民俗研究进一步深化 ,民俗学流派日渐形成 ;分支学科与应用民俗学快速发展 ;微观的社区民俗志成为今后民俗志的主流 ,基层民俗学工作者将大有可为 ;民俗学与人类学、社会学的相互渗透仍将持续 ;民俗学学位点建设将稳步发展。

山兰[6](2002)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总目录》文中研究指明

张昀[7](2002)在《评钟敬文《对中国当代民俗学一些问题的意见》》文中研究指明在新世纪之初的“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专题学术研讨会上,钟敬文先生作了《对中国当代民俗学一些问题的意见》的书面讲话,就中国当代民俗学的现状及发展做了高屋建瓴的论述,使与会者澄清了在民俗学学科理论方面的模糊认识,明确了学科发展的方向。

二、评钟敬文《对中国当代民俗学一些问题的意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评钟敬文《对中国当代民俗学一些问题的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70年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历程、经验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70年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历程
    (一)前30年:民间文学一枝独秀(1949-1977)
    (二)后40年: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并蒂花开(1978-2019)
        1.民俗学学科建设的稳步发展阶段(1978-1997)
        (1)民间文学继续发展,取得重要成绩。
        (2)民俗学恢复建设,并取得独立学科地位。
        2.民俗学学科建设的转型跃升阶段(1998年至今)
        (1)民族文化振兴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背景下,民俗学学科地位显着提升。
        (2)在全球化与国际化交流融合中,民俗学学科视野得到扩展。
        (3)学科属性与学术范式更新过程中,民俗学学科立足之本逐步夯实。
二、70年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经验
    (一)学科建设始终与国家社会需要密切相关
    (二)学科体系与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基石
    (三)学科理论的阶段总结与推进是学科方向的保障
    (四)学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科意识
三、70年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反思
    (一)学科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二)学科的实践性与历史性
    (三)学科的本土性与国际性
    (四)学科的融合性与开放性

(3)中国神话学百年神话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第一章 文化人类学神话观
    第一节 茅盾神话观
    第二节 谢六逸神话观
    第三节 林惠祥神话观
    第四节 叶舒宪神话观
第二章 历史学神话观
    第一节 顾颉刚神话观
    第二节 杨宽神话观
    第三节 童书业神话观
第三章 文学神话观
    第一节 鲁迅神话观
    第二节 袁珂神话观
    第三节 潜明兹神话观
第四章 民俗学神话观
    第一节 钟敬文神话观
    第二节 孙作云神话观
    第三节 刘锡诚神话观
    第四节 陶思炎神话观
第五章 考古学神话观
    第一节 徐旭生神话观
    第二节 丁山神话观
    第三节 张光直神话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文
致谢

(4)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钟敬文其人及思想发展过程
    (一) 钟敬文学术研究的时代背景
    (二) 钟敬文生平及其学术活动
        1.钟敬文进行民间文艺学研究的准备阶段(1920年——1928年秋)
        2.寓居杭州,进入学术的第一个丰产期(1928 年秋——1937 年冬)
        3.战争时期,兼收并蓄,思想走向成熟(1937 年冬——1949 年春)
        4.建国初期,学术的短暂繁荣(1949 年——1957 年)
        5.晦暗岁月的沉潜(1957 年——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
        6.新时期的恢复与重建(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二.钟敬文民间文艺学理论的建构
    (一) 民间文艺学学科概念的提出
    (二) 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对象及其艺术特征
        1.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文学
        2.民间文学作品具有集体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三) 钟敬文民间文艺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1.资料收集采取以忠实记录为原则的田野作业方法
        2.具体研究中采取的方法
三.钟敬文对民间文艺学学科的建设与贡献
    (一) 加强民间文艺学史的建设
    (二) 重视民间文艺学的教育工作
    (三) 重视期刊与学术团体的建设
    (四) 倡导国内外学术交流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5)论中国民俗学新世纪的学科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建构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品格
2.进行学科基础理论的开放性探讨与拓展
3.区域民俗研究进一步深化, 民俗学流派日渐形成
4.分支学科与应用民俗学将快速发展
5.微观的社区民俗志将成为今后民俗志的主流, 基层民俗学工作者将大有可为
6.民俗学与人类学、社会学的相互渗透仍将持续
7.民俗学学位点建设将稳步发展

四、评钟敬文《对中国当代民俗学一些问题的意见》(论文参考文献)

  • [1]70年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历程、经验与反思[J]. 萧放,贾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民众的诗情:歌谣研究七十年综述[J]. 袁瑾. 民间文化论坛, 2019(03)
  • [3]中国神话学百年神话观研究[D]. 田桂丞. 淮北师范大学, 2016(02)
  • [4]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研究[D]. 李娟. 山东师范大学, 2010(03)
  • [5]论中国民俗学新世纪的学科发展[J]. 黄泽. 思想战线, 2003(01)
  • [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总目录[J]. 山兰.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6)
  • [7]评钟敬文《对中国当代民俗学一些问题的意见》[J]. 张昀.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标签:;  ;  ;  ;  ;  

钟景文《关于中国当代民俗若干问题的意见》评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