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二倍体和三倍体核型研究

鲍鱼二倍体和三倍体核型研究

一、九孔鲍二倍体与三倍体核型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铜毅[1](2018)在《四种鲍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杂色鲍(H.diversicolor)、西氏鲍(H.gigantea)和绿鲍(H.fulgens)等4种鲍在我国鲍类养殖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种业发展需求强烈。然而,其遗传学基础研究仍然滞后,特别是分子细胞遗传学层面,研究资料局限于传统核型分析和零星的重复序列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分析,已不能满足当前结构基因组学与遗传育种研究的需求。因此,本研究克隆、分析了4种鲍的5S rDNA多个变体与18S rDNA片段,利用FISH在4种鲍染色体上定位了这2种rDNA和2种微卫星序列,并利用双色FISH分析了上述重复序列之间的相对位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四种鲍的5S rDNA都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其中皱纹盘鲍获得3种类型(441bp,1130 bp,1658 bp),绿鲍获得2种类型(484 bp,536 bp),西氏鲍获得2种类型(318bp,714 bp),杂色鲍获得4种类型(200 bp,404 bp,485 bp,740 bp),且皱纹盘鲍和杂色鲍的5S rDNA类型都具有较明显的个体差异。四种鲍的NTS在基因组内、个体间和物种间均存在多态性,表现出birth-and-death进化模式和进化快速的特征。2、5S rDNA的FISH结果显示皱纹盘鲍的三种类型5S rDNA共定位于第11对染色体的长臂近着丝粒区,西氏鲍的II型5S rDNA定位第4对染色体的短臂近着丝粒区,杂色鲍的I型5S rDNA定位第5对染色体的长臂近着丝粒区。三种鲍的其他类型和绿鲍的所有类型的5S rDNA均未检测到信号。3、18S rDNA在四种鲍中保守性极高,但其位点数普遍具有多态性。统计结果显示皱纹盘鲍的众数为2对,绿鲍、西氏鲍和杂色鲍的众数均为3对。4种鲍中,18S rDNA全部分布在染色体端部,但分布位置存在种间差异。皱纹盘鲍2对信号位于第13、15对染色体,绿鲍3对信号位于第4、6、8对染色体,西氏鲍3对信号位于第5、14、17对染色体,杂色鲍3对信号位于第3、4、12对染色体。4、微卫星(CA)n和(CAA)n在四种鲍上的单色和双色FISH结果显示,(CA)n在皱纹盘鲍、西氏鲍和杂色鲍染色体上有成簇分布的信号,(CAA)n在皱纹盘鲍、绿鲍和西氏鲍有成簇分布的信号。两种微卫星在种内或种间也存在差异。5、四种鲍的重复序列的双色FISH结果显示,5S rDNA不与18S rDNA共线,18S rDNA所在染色体上极少或没有两种微卫星的分布。本研究结果为四种鲍的染色体的识别、进化及种质鉴定提供了一定依据,为深入开展鲍类分子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郭战胜,侯旭光[2](2016)在《鲍科染色体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鲍科动物简称鲍或鲍鱼,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原始腹足目,是重要的海生单壳经济贝类。鲍现存56种,除北冰洋外,世界大部分海域都有分布,目前能够进行规模化捕捞和养殖的种类有20余种。随着鲍养殖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对鲍的各项研究也逐渐开展,主要涉及遗传育种、养殖技术、生态、分子和细胞学方面的研究[1-8]。细胞遗传学是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其中染色体研究是细胞遗传

蔡岩,周永灿,冯永勤,吴开畅,谢珍玉,郭伟良,王世锋[3](2014)在《法螺(Chanoria tritonis)染色体核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法螺(Chanoria tritonis)是珊瑚敌害生物长棘海星的天敌,在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人类过量捕杀,法螺数量急剧减少,开展法螺的人工繁育工作迫在眉睫。染色体研究是遗传育种工作的基础。目前,有关法螺的染色体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尚属空白。本实验以法螺面盘幼虫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溶液及低渗溶液处理,热滴片法制片,对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来研究法螺的核型。结果表明,法螺染色体二倍体数2n=70,核型为2n=32m+18sm+20st,NF=120。部分分裂相中出现2条异形染色体,是否为性染色体还有待确认。染色体组中第2对和第16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上具有次缢痕。对我国已进行过染色体核型研究的腹足纲贝类进行统计表明,法螺是目前已知的染色体数目最多的物种。

蔡岩,周永灿,冯永勤,谢珍玉,王世锋,袁卫[4](2014)在《中国贝类染色体研究现状与进展》文中指出对我国已报道的81种贝类染色体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贝类分子系统进化研究成果,探讨了我国贝类染色体数目与染色体组成的进化趋势。

王康[5](2014)在《盐度诱导太平洋牡蛎和近江牡蛎三倍体的研究》文中提出牡蛎是我国重要养殖贝类,年总养殖产量居于贝类之首。三倍体牡蛎由于其育性差、生长快、品质好等诸多优于二倍体的特性而成为牡蛎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三倍体牡蛎的获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采用理化方法抑制正常受精卵第二极体的排放,一是利用二倍体与四倍体牡蛎杂交产生100%的三倍体。国内三倍体牡蛎的生产多采用第一种途径,利用6-DMAP、温度休克等理化方法诱导。本研究中我国养殖牡蛎的主要品种——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近江牡蛎(Crossostrea ariakensis)为对象,尝试通过高盐或低盐抑制受精卵第2极体的释放,诱导牡蛎三倍体。本方法安全无毒、价格低廉,适用于牡蛎三倍体产业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一、高盐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本研究中,首先通过荧光染色法显微观察太平洋牡蛎精卵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发现23℃水温条件下,近江牡蛎在受精后25分钟左右出现第1极体(PB1)这有助于多倍体诱导时机的准确把握。其次,首次采用高盐抑制太平洋牡蛎受精卵第2机体释放产生三倍体,探索了高盐诱导三倍体最佳诱导的最适条件。在水温为25℃的条件下,分别在不同高盐处理液(盐度分别为40、45、50、55、60、65、70、75、80ppt),在不同处理时机,当首次、30%、50%出现PB1,以及首次、50%出现PB2时,将太平洋牡蛎受精卵放入处理液中,持续处理10、15、20、25min。之后将受精卵置于正常海水(盐度为35ppt)中孵化。使用300目筛绢网过滤海水获取初孵D-型幼虫,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测定,以确定最佳诱导条件。通过诱导率及综合评价指数的分析表明,高盐诱导太平洋牡蛎多倍体的最佳参数为:盐度为65,处理时机为50%PB出现,处理持续时间20min。按照最适条件,在受精卵出现50%PB1时,以盐度65的高盐海水处理受精卵20min,幼虫的三倍体诱导率为65.53%。通过荧光学观察,太平洋牡蛎受精卵在受精后25min左右出现第一极体,30分钟左右第一极体全部排出。由此可以确定在使用高盐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过程中的诱导时机的选择。最后,对使用高盐诱导的三倍体牡蛎(8月龄)进行了染色体组成观察,发现了染色体缺失现象,亦即非整倍体现象。其中二倍体水平上的染色体缺失表现为2n-1和2n-2,染色体数目为18或19条;三倍体水平上的缺失发现了2种情况,3n-1和23n-4,染色体数为29和26。非整倍体现象的出现可能与多倍体染色体组的不稳定性有关。二、低盐诱导近江牡蛎三倍体1.低盐对近江牡蛎精卵影响及海水对解剖卵的促熟作用用自然海水按一定比例加入蒸馏水,配制盐度为5,10,15,20,25,30的海水。将精子滴加入不同盐度的海水中,定时观察精子的活动情况。结果表明低盐海水对精子的活动能力有明显影响,精子的存活时间随着盐度的降低而缩短,当盐度在10及以下时,3min内精子失去运动能力;随着盐度的升高,精子的存活时间延长,盐度为25及30时,精子在2h内保持活跃状态,3h活跃度有所降低,但仍有40%以上精子活跃。盐度对牡蛎卵子的形态和受精能力也有明显影响。将卵子浸泡在不同盐度海水中10min后,发现卵子形态大小发生变化,其卵径大小与盐度间呈现出负相关趋势。浸泡25min后,受精实验结果表明,受精率与盐度之间表现出正相关趋势,卵子的受精率随着盐度降低而迅速降低,当盐度低于10ppt时,受精率为0。正常海水浸泡对牡蛎的卵子有促熟作用。浸泡时间在0.5-1.5h,牡蛎卵子具有较高的受精率,但浸泡时间再延长,至2h以后之后则出现受精率降低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近江牡蛎体解剖卵的外促熟适宜最适时间为0.5-1.5h。2.低渗诱导近江牡蛎三倍体研究2.低渗诱导近江牡蛎三倍体,分别在20%-30%、40%-50%以及60%-70%的受精卵出现PB1时,采用不同的低盐(盐度为6、8、10、12、14、16)处理近江牡蛎的受精卵10、15、20min,然后将受精卵移入盐度为30的正常过滤海水中孵化。当孵化出D-型幼虫时,收集幼虫,DAPI荧光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测定。通过诱导率及综合评价指数的分析表明,低盐诱导近江牡蛎多倍体的最佳参数为:盐度为8,处理时机为40%-50%受精卵出现PB1,处理持续时间15min。按照实验得出的最适条件,在受精卵出现40%-50%PB1时,以盐度为6的低盐海水处理受精卵15min,幼虫的三倍体诱导率为89.03%,孵化率为80.23%,综合评价指数为71.43。研究结果显示低渗诱导对于近江牡蛎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三倍体诱导方法,具有良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郭德强[6](2014)在《温度对皱纹盘鲍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及盐度诱导三倍体初探》文中研究表明温度、盐度是影响海洋贝类生长发育的两大生态因子,贝类胚胎的早期发育阶段比较脆弱,对生存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对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弱,受到温度、盐度的影响更为显着。皱纹盘鲍作为名贵养殖贝类,已在我国各沿海地区有较大规模养殖。本文以皱纹盘鲍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温度对皱纹盘鲍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及低盐、高盐两种方法诱导皱纹盘鲍产生三倍体胚胎的可行性。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温度对皱纹盘鲍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本实验以通过人工催产技术得到皱纹盘鲍的精子和卵细胞为实验材料,分别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受精后和发育温度对鲍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和22℃下受精后不同温度对鲍鱼胚胎发育的影响。通过观察结果表明:(1)皱纹盘鲍的卵子在14℃,16℃,18℃,20℃,22℃,24℃,26℃等不同温度条件下受精并发育。随着温度的降低,胚胎发育的发育进程会越来越迟缓。当降低到18℃及以下时,发育进程会在孵化前的某个阶段(桑葚胚-原肠胚)停滞,无法正常发育至孵化出担轮幼虫,14℃时发育停滞在桑椹胚期,16℃时发育停滞在原肠胚期,18℃时发育停滞在转动期。在14-26℃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皱纹盘鲍受精卵发育到各个时相的时间越来越短;当温度在24°及26°时,虽然胚胎发育速度较快,但畸形率较高,达20%-30%。20℃-22℃是皱纹盘鲍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2)皱纹盘鲍的卵子在22℃水温条件下受精,然后在14-26℃温度条件下发育。随着温度的升高,皱纹盘鲍受精卵发育到各个时相的时间越来越短,发育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20℃及以上水温时,胚胎都能孵化,22℃条件下,90%的胚胎能在12h22min孵化出担轮幼虫;水温低于18℃时胚胎发育停滞,水温高于24℃时胚胎出现大量畸形;皱纹盘鲍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0℃—22℃。(3)在鲍发育的适宜温度22℃条件下进行受精后,对鲍受精卵极体释放进行连续观察,发现受精后13min开始释放第一极体,受精后33min开始释放第二极体。极体释放时间的准确观察为下面多倍体诱导中把握良好的时机提供参考。二、低盐诱导皱纹盘鲍三倍体选取盐度范围12—20,共设置梯度为2的5个盐度组:12、14、16、18、20;处理时长分别为5min、10min、15min、20min;处理时机两个:受精后8min(第一极体释放前)和受精后28min(第二极体释放前)。使用光学显微镜检测担轮幼虫孵化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倍性。低盐抑制第一极体释放诱导鲍鱼三倍体的实验中,最高三倍体率出现在盐度为16、处理10min时,三倍体率最高为45.34%;综合评价指数(孵化率×三倍体率)以盐度20、处理时长10min的处理组最高,为20.17%。低盐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诱导鲍鱼三倍体实验中,最高三倍体率出现在盐度为12、处理20min时,为19.78%;综合评价指数以盐度20、处理时长20min的处理组最高,为7.85%。综合分析表明,低盐诱导皱纹盘鲍三倍体的最佳组合为受精后8min,盐度20,处理时长10min,综合评价系数为20.17%.三、高盐诱导皱纹盘鲍三倍体选取盐度范围40-60,共设置梯度为5的5个盐度组:40、45、50、55、60;处理时长和处理时机同低盐诱导。实验结果显示,在高盐抑制第一极体释放诱导鲍鱼三倍体实验中,最高三倍体率出现在盐度为45、处理5min时,三倍体率为33.46%;综合评价指数也以盐度45、处理时长5min的处理组最高,为32.24%。在第二极体释放前处理组的实验中,最高三倍体率出现在盐度为45、处理10min时,为18.53%;综合评价指数以盐度45、处理时长5min的处理组最高,为14.16%。综合分析表明,高盐诱导皱纹盘鲍三倍体的最佳组合为受精后8min,盐度45,处理时长5min,综合评价系数为32.24%.

孟庆磊[7](2009)在《扇贝异源多倍体与四倍体培育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异源三倍体诱导及细胞遗传学研究受精过程荧光显微观察表明,选择充分促熟的亲贝,20℃水温下,远缘杂交可以顺利进行。精子入卵后可以激活卵子完成减数分裂,进而精卵原核融合,卵裂,早期胚胎能够正常发育。观察初步证实异源精子参与了后代遗传物质的组成,具备异源多倍体诱导操作的可行性。以50%的受精卵排出第1极体为诱导时机,以60 mg/L 6-DMAP为诱导剂量,处理15min,平均三倍体诱导率可达88.56%,孵化率可达53.52%。孵化后幼虫生长缓慢,死亡严重。受精后14天壳长仅为148μm左右,远低于自交对照组(173μm)。14天幼虫存活率仅0.00067%。GISH分析表明,诱导获得的三倍体胚胎其染色体组由2套母本染色体组和1套父本染色体组构成,确为异源三倍体。约2%的分裂相出现母本偏向性染色体转变。类型包括染色体片段,及整条染色体的遗传转变。表明异源基因组并不稳定,存在复杂的核-核、核-质相互作用,可能与幼虫不能成活有关。2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三倍体诱导与培育尝试低渗法诱导虾夷扇贝三倍体,获得最优诱导条件:12℃水温,以50%的受精卵排出第1极体为处理时机,20‰的盐度条件处理受精卵20min,D形幼虫平均三倍体得率可达91.24%,平均孵化率达52.94%。倍性变化趋势:大规模诱导群体在D形幼虫至2龄成贝期间,以D形幼虫期三倍体率最高,达50.06%。随后,三倍体率急剧下降,到4月龄降至12.07%。从4月龄到8月龄三倍体率下降趋于缓慢,至8月龄降至7.27%。8月龄至24月龄成贝期间三倍体率基本稳定。人工诱导三倍体在4月龄至24月龄期间均未表现出生长优势。24月龄成贝,三倍体平均壳高、壳长、壳宽、总重分别比二倍体对照低8.59%、10.33%、8.79%和24.78%。3虾夷扇贝三倍体(P.yessoensis)育性与四倍体培育三倍体性成熟期比对照晚1月左右。共检测三倍体个体60只。性腺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总体水平低下。雄性先于雌性发育。雄性性腺多为乳白色,个别微泛黄,雌性多为橘红色,个别颜色较淡。性比基本正常,1龄期雌雄比约1:1.18,2龄期雌雄比约1:1.50。未发现雌雄同体个体。雄性三倍体共催产29只,无一排精。电镜检测3只雄性性腺,发现存在大量精子细胞。精核开始浓缩,呈现不规则多边形。部分精子细胞线粒体嵴稀少,甚至呈空泡状。内质网稀少,未发现顶体形成,也未发现成熟精子。雌性三倍体共催产23只,4只排卵。卵子平均直径86.65±2.53μm,比二倍体大10.79%,体积大35.99%。相对育性(产卵量)1龄为3%,2龄为4%。荧光显微观察表明,三倍体的卵子具有受精能力,与二倍体的精子受精后大多数能够类似正常的分裂和发育。约30%的卵子减数分裂异常,染色体行为不同步。3n♀x2n♂,子代主要为非整倍体,约70%幼虫倍性介于2n和3n之间,30%介于3n和5n之间。D形幼虫孵化率仅0.23%,至7日龄未发现存活幼虫。以20‰的盐度条件处理3n♀×2n♂受精卵20min抑制第1极体释放,胚胎最高四倍体率达75.12%。幼虫发育异常迟缓,约受精后65h到达担轮期,120h到达D形期,孵化率平均仅0.09%。7日龄存活率仅0.07%。4三倍体虾夷扇贝(P.yessoensis)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的MSAP分析虾夷扇贝三倍体13只二倍体20只,来源于同一诱导群体。9对引物MSAP扩增共得到7206条条带,其中甲基化条带1988条(27.6%),包括全甲基化1095条(15.2%),半甲基化893条(12.4%)。主要结论为:(1)虾夷扇贝基因组甲基化水平较高。(2)个体间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差异较大。(3)三倍化导致虾夷扇贝基因组甲基化降低。(4)甲基化水平与性别有关。平均总甲基化率:雌性高于雄性。(5)平均总甲基化率:二倍体雌性>二倍体雄性>三倍体雌性>三倍体雄性。(6)三倍化不利于虾夷扇贝雌性性状表达和性腺发育。

曹伏君,李长玲,罗杰,刘楚吾[8](2008)在《管角螺、细角螺的核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管角螺、细角螺鳃组织为材料,经过秋水仙素处理,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观察分析获得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管角螺核型公式为2n=60=44m+10sm+6t,染色体总臂数NF=114。细角螺核型公式为2n=42m+10sm+2st+6t,总臂数NF=112。两种螺的全套染色体中未发现次缢痕、随体,也无性染色体。

苏天凤[9](2006)在《杂色鲍与九孔鲍种质资源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杂色鲍和九孔鲍是我国南方鲍养殖业的主要对象,九孔鲍与杂色鲍的分类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文章综述了我国杂色鲍和九孔鲍在形态学、染色体核型、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种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得出二者间差异属于种群差异,台湾的九孔鲍和大陆的杂色鲍的种质差异达不到亚种水平的结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合理引种及保护原种的建议。

蔡明夷[10](2005)在《杂色鲍人工雌核发育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工雌核发育技术在育种实践和遗传学基础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贝类人工雌核发育诱导至今还没有真正成功,原因之一是理化方法诱导的贝类雌核后代成活率极低。针对贝类人工雌核发育体成活率低的问题,本研究一方面细致优化了理化方法诱导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简为S)雌核发育程序的参数,研究了理化方法诱导杂色鲍雌核发育的细胞机理,为进一步改进杂色鲍雌核发育诱导方法、提高诱导后代成活率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查实了杂色鲍♀×盘鲍(H. discus discus,简为J)♂种间杂交F1成贝实质上是含有少量父本基因的雌核发育体,并在受精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杂色鲍♀×盘鲍♂产生雌核发育体的机理,为杂色鲍雌核发育诱导提供了新的途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理化方法诱导杂色鲍雌核发育理化方法诱导杂色鲍雌核发育,利用UV遗传失活精子条件是:光强为1075μW·cm-2·s-1,辐射时间为5090 sec,受辐射精液浓度为5×106个精子·mL-1,精液厚度为1 mm。杂色鲍雌核发育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两个时间点是CB诱导的适宜作用起始时间,分别为0.14倍卵裂时间(T2C)和0.25倍卵裂时间。此外,UV辐射精子,会使精子活力下降、老化速度加快,因此用UV遗传失活精子授精,授精精子浓度应提高到5.7×1054.6×106个精子·mL-1,同时辐射后应尽快用于授精。受精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理化方法诱导雌核发育卵中,入卵精核在原核期正常形成雄性原核,但雄性原核在第一次卵裂早期退化成浓缩的染色质小体(DCB),表明UV辐射影响了精子染色体的正常浓缩。另外,受精卵经细胞松弛素B诱导后出现减数分裂纺锤体消失、三个原核并存等特殊现象。2.杂色鲍×盘鲍杂交受精条件为了克服配子排放不同步和配子不亲和造成的杂交困难,本研究筛选了杂色鲍精液短期保存条件和杂色鲍×盘鲍授精条件,结果表明,添加3 %DMSO、精液浓度调整为7.5×108个·mL-1、在7℃下保存,可以精子的活力半衰期延长43 h;将授精时间控制在卵子排放5 min内,授精精子浓度控制为自繁的100倍左右,可以将受精率稳定在50%左右。3.杂色鲍×盘鲍杂交F1的生物学表现杂交F1胚胎发育慢于母本。SJ杂交F1成活率约为母本对照组的1.19%。稚贝阶段,正反杂交F1的形态性状(贝壳和齿舌)、数量性状(壳长/壳宽、体重/壳长和体重/壳宽)和生理

二、九孔鲍二倍体与三倍体核型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九孔鲍二倍体与三倍体核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四种鲍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
第1章 前言
    1.1 鲍类简介
        1.1.1 鲍类的分布
        1.1.2 鲍类的进化研究
        1.1.3 鲍类的核型研究
    1.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1.2.1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原理
        1.2.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
        1.2.3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
    1.3 重复序列在贝类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
        1.3.1 核糖体DNA
        1.3.2 微卫星序列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第2章 四种鲍5SrDNA序列特征分析与染色体定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2.1.4 染色体制备
        2.1.5 5S rDNA的扩增与克隆
        2.1.6 探针的制备与纯化
        2.1.7 FISH主要流程
    2.2 结果
        2.2.1 5S rDNA的扩增
        2.2.2 5S rDNA的序列特征
        2.2.3 5S rDNA的染色体定位
    2.3 讨论
第3章 四种鲍18SrDNA的染色体定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仪器
        3.1.3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3.1.4 染色体制备
        3.1.5 探针的制备
        3.1.6 FISH主要流程
    3.2 结果
        3.2.1 18S rDNA片段的扩增及序列比对
        3.2.2 18S rDNA的染色体定位
    3.3 讨论
第4章 四种鲍微卫星序列的染色体定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仪器
        4.1.3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4.1.4 染色体制备
        4.1.5 探针的制备
        4.1.6 FISH主要流程
    4.2 结果
        4.2.1 微卫星(CA)_n 和(CAA)_n的分布特征
    4.3 讨论
第5章 四种鲍重复序列的双色FISH定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主要仪器
        5.1.3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5.1.4 染色体制备
        5.1.5 探针的制备
        5.1.6 FISH主要流程
    5.2 结果
        5.2.1 皱纹盘鲍重复序列的双色FISH定位
        5.2.2 绿鲍重复序列的双色FISH定位
        5.2.3 西氏鲍重复序列的双色FISH定位
        5.2.4 杂色鲍重复序列的双色FISH定位
        5.2.5 四种鲍重复序列的FISH定位比较
    5.3 讨论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2)鲍科染色体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染色体核型研究
    1.1 染色体核型研究现状
    1.2 染色体核型与杂种鉴定
    1.3 从染色体数目看鲍科物种进化和亲缘关系
2 染色体带型研究
3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鲍科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
    3.1 端粒序列定位
    3.2 rDNA基因定位
4 与鲍科染色体研究相结合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5 问题与展望

(3)法螺(Chanoria tritonis)染色体核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2结果
    2.1法螺染色体的二倍体数目
    2.2法螺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3讨论

(4)中国贝类染色体研究现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贝类染色体制备方法
2 贝类染色体核型
    2.1 染色体数目
    2.2 染色体核型多态现象
3 贝类染色体带型
    3.1 G-带
    3.2 C-带
    3.3 Ag-NOR带
4 贝类性染色体
5 原位杂交 (ISH) 技术在贝类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
    5.1 GISH
    5.2 FISH
6 染色体在物种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5)盐度诱导太平洋牡蛎和近江牡蛎三倍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文献综述
    1.1 多倍体育种背景与概况
    1.2 贝类多倍体的诱导方法
    1.3 贝类多倍体的检测方法
    1.4 贝类多倍体诱导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5 贝类多倍体荧光学观察应用
    1.6 贝类多倍体中的非整数倍体现象
    1.7 贝类多倍体现状与发展前景
2.高盐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
    2.1 高盐诱导近江牡蛎最适条件确定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高盐诱导实验设计
        2.1.3 数据处理
        2.1.4 结果和分析
        2.1.5 讨论
    2.2 三倍体太平洋牡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染色体缺失现象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实验设计
        2.2.3 实验结果
        2.2.4 讨论
    2.3 太平洋牡蛎受精与早期胚胎发育的荧光学观察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实验结果
        2.3.3 讨论
3.低渗诱导近江牡蛎三倍体
    3.1 低渗对近江牡蛎(Crossostrea ariakensis)精卵的影响及海水对解剖卵的促熟作用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
        3.1.3 讨论
    3.2 低渗方法诱导近江牡蛎的最适条件及幼虫培育
        3.2.1 材料和方法
        3.2.2 结果
        3.2.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的学术论文

(6)温度对皱纹盘鲍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及盐度诱导三倍体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2 温度对皱纹盘鲍胚胎发育的影响
    2.1 不同温度下受精温度对鲍胚胎发育的影响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实验结果
        2.1.3 讨论
    2.2 相同温度下受精温度对鲍胚胎发育的影响
        2.2.1 材料和方法
        2.2.2 实验结果
        2.2.3 讨论
    2.3 22℃水温条件下鲍受精卵极体释放观察
        2.3.1 材料和方法
        2.3.2 实验结果
        2.3.3 讨论
3 低盐处理诱导皱纹盘鲍三倍体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实验结果
        3.2.1 第一极体释放前对低盐处理的诱导效果
        3.2.2 第二极体释放前低盐处理对受精卵的诱导效果
    3.3 讨论
4 高盐处理诱导皱纹盘鲍三倍体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实验结果
        4.2.1 第一极体释放前对高盐处理的诱导效果
        4.2.2 第二极体释放前高盐处理对受精卵的诱导效果
    4.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扇贝异源多倍体与四倍体培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海洋贝类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1 贝类多倍体育种研究概况
    2 贝类多倍体的制备方法及机理
        2.1 三倍体的制备
        2.2 四倍体的制备
        2.3 多倍体诱导的影响因素
        2.4 多倍体的倍性鉴定
    3 贝类多倍体的生物学特性
        3.1 多倍体贝类的存活能力
        3.2 多倍体贝类的生长
        3.3 多倍体贝类的性腺发育和繁殖能力
        3.4 多倍体贝类的性比
    4 贝类多倍体育种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扇贝异源三倍体诱导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第一节 栉孔扇贝(C. farreri)♀×海湾扇贝(A. irradians)♂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荧光显微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及主要试剂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栉孔扇贝(C. farreri)♀×海湾扇贝(A. irradians)♂受精过程荧光显微观察
        2.2 杂交受精率与杂种胚胎发育
        3 讨论
    第二节 6-DMAP 诱导栉孔扇贝(C. farreri)♀×海湾扇贝(A. irradians)♂异源三倍体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异源三倍体诱导条件优化
        2.2 幼虫生长与存活
        3 讨论
    第三节 扇贝异源三倍体染色体组成的 GISH 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剂
        1.3 仪器
        1.4 染色体标本制备
        1.5 探针的制备
        1.6 封闭DNA 的制备
        1.7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3.1 异源三倍体诱导后代的GISH 鉴定
        3.2 异源基因组的不稳定性与母本偏向性染色体转变
第三章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三倍体诱导与培育
    第一节 低渗法诱导虾夷扇贝(P. yessoensis) 三倍体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贝
        1.2 精、卵的获得
        1.3 授精与三倍体诱导
        1.4 孵化与选优
        1.5 数据统计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虾夷扇贝(P. yessoensis) 三倍体诱导群体的倍性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虾夷扇贝(P. yessoensis)三倍体诱导群体的获得
        1.2 倍性测定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三倍体虾夷扇贝(P. yessoensis)的生长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三倍体群体和二倍体群体的获得
        1.2 个体标识与倍性检测
        1.3 生长性状测定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3.1 贝类的三倍体优势
        3.2 虾夷扇贝(P. yessoensis)的三倍体“劣势”
第四章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三倍体育性与四倍体培育
    第一节 三倍体虾夷扇贝(P. yessoensis)的性比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三倍体虾夷扇贝(P. yessoensis)性腺观察
        2.2 三倍体虾夷扇贝(P. yessoensis)的性比
        3 讨论
        3.1 性成熟贝龄
        3.2 性比
    第二节 雄性三倍体虾夷扇贝(P. yessoensis)育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诱导排精
        1.3 解剖取精
        1.4 电镜观察
        2 实验结果
        2.1 诱导排精
        2.2 解剖取精
        3 讨论
    第三节 雌性三倍体虾夷扇贝(P. yessoensis)育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诱导产卵
        1.3 受精过程细胞学荧光显微观察
        1.4 子代胚胎染色体组成分析
        1.5 子代倍性变化趋势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雌性三倍体虾夷扇贝(P. yessoensis)的相对育性
        2.2 三倍体虾夷扇贝(P. yessoensis)卵子大小
        2.3 虾夷扇贝(P. yessoensis)311♀×211♂受精过程及早期胚胎发育的荧光显微观
        2.4 虾夷扇贝(P. yessoensis)311♀×211♂子代胚胎的染色体构
        2.5 虾夷扇贝(P. yessoensis)311♀×211♂子代幼虫倍性变化与存
        3 讨论
        3.1 异常减数分裂
        3.2 311♀×211♂子
        3.3 繁殖潜力
    第四节 利用三倍体虾夷扇贝(P. yessoensis)的卵诱导四倍体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诱导产卵
        1.3 四倍体诱导与培育
        1.4 数据统计
        2 实验结果
        2.1 虾夷扇贝(P. yessoensis)四倍体诱导
        2.2 幼虫生长与存活
        3 讨论
第五章 三倍体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的 MSAP 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DNA 提取
        1.3 MSAP 甲基化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MSAP 扩增结果
        2.2 三倍体与二倍体虾夷扇贝基因组MSAP 分析
    3 讨论
        3.1 虾夷扇贝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的初步分析
        3.2 基因组三倍化对虾夷扇贝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3.3 基因组三倍化对虾夷扇贝性别及性腺发育的影响——来自甲基化水平变异的解释
        3.4 基因组三倍化对虾夷扇贝生长性状的影响
论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表
博士在读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与科研获奖
致谢

(8)管角螺、细角螺的核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染色体数目
    2.2 染色体组型
3 讨论
    3.1 不同制片方法的比较
    3.2 两种螺的核型特征

(9)杂色鲍与九孔鲍种质资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杂色鲍和九孔鲍的自然分布及自然生长性状比较
2 杂色鲍和九孔鲍种质研究现状
    2.1 形态学标记研究
    2.2 遗传学研究
        2.2.1 杂色鲍和九孔鲍染色体组型
        2.2.2 生化遗传标记研究
    2.3 DNA标记研究
3 杂色鲍和九孔鲍种质鉴定的探讨
4 建议

(10)杂色鲍人工雌核发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理化方法诱导贝类雌核发育的研究进展
        1 精子的遗传失活
        2 染色体组加倍
        3 遗传鉴定
        4 生物学表现
        5 细胞学研究
    第二节 贝类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1 贝类远缘杂交F1的生物学表现
        2 杂交F1的遗传鉴定与分析
        3 贝类杂交的受精细胞学研究
        4 海洋贝类远缘杂交育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第三节 研究背景和立题意义
    第四节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 理化方法诱导杂色鲍雌核发育二倍体研究
    第一节 紫外线辐射对杂色鲍精子功能、胚胎倍性和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理化方法诱导杂色鲍雌核发育二倍体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理化方法诱导杂色鲍雌核发育受精细胞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种间杂交诱导杂色鲍雌核发育的研究
    第一节 种间杂交授精技术的研究
        第1目 杂色鲍精子短期保存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2目 杂色鲍与盘鲍杂交受精率的影响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本节小结
    第二节 杂色鲍与盘鲍杂交F1的生物学表现
        第1目 杂色鲍与盘鲍杂交F1胚胎发育速度与成活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2目 杂色鲍与盘鲍杂交F1稚贝的生物学表现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本节小结
    第三节 杂色鲍与盘鲍杂交诱导雌核发育体的证实及其机理研究
        第1目 杂色鲍×盘鲍杂交F1及其亲本自繁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2目 杂色鲍♀×盘鲍♂杂交家系的AFLP遗传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3目 杂色鲍♀×盘鲍♂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4目 杂色鲍♀×盘鲍♂杂交F1 及自繁后代幼体的核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5目 应用GISH研究杂色鲍♀×盘鲍♂杂交幼体基因组组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本节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
致谢

四、九孔鲍二倍体与三倍体核型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四种鲍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初步研究[D]. 王铜毅. 集美大学, 2018(01)
  • [2]鲍科染色体研究进展[J]. 郭战胜,侯旭光. 水产科学, 2016(05)
  • [3]法螺(Chanoria tritonis)染色体核型分析[J]. 蔡岩,周永灿,冯永勤,吴开畅,谢珍玉,郭伟良,王世锋. 海洋与湖沼, 2014(06)
  • [4]中国贝类染色体研究现状与进展[J]. 蔡岩,周永灿,冯永勤,谢珍玉,王世锋,袁卫. 热带生物学报, 2014(03)
  • [5]盐度诱导太平洋牡蛎和近江牡蛎三倍体的研究[D]. 王康.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1)
  • [6]温度对皱纹盘鲍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及盐度诱导三倍体初探[D]. 郭德强.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1)
  • [7]扇贝异源多倍体与四倍体培育技术研究[D]. 孟庆磊.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
  • [8]管角螺、细角螺的核型研究[J]. 曹伏君,李长玲,罗杰,刘楚吾.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8(01)
  • [9]杂色鲍与九孔鲍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苏天凤. 南方水产, 2006(02)
  • [10]杂色鲍人工雌核发育的研究[D]. 蔡明夷. 厦门大学, 2005(01)

标签:;  ;  ;  ;  ;  

鲍鱼二倍体和三倍体核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