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高速公路嘉兴互通立交桥施工方案

沪杭高速公路嘉兴互通立交桥施工方案

一、嘉兴互通立交桥跨越沪杭高速公路施工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王世杰[1](2021)在《台风区跨海桥梁格构式高支架风致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格构式高支架具有长细比较大、结构相对轻柔等特点,对风荷载的作用非常敏感。在台风区修建跨海大桥时,高耸格构式支架体系除受雷暴、大雾及潮汐等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外,还受大风、台风侵袭的影响,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均面临巨大挑战。在台风区保证格构式高支架的安全和稳定性能是桥梁工程界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以福平铁路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大练岛特大桥新建工程中现浇公路梁桥格构式高支架为研究背景,通过风洞测力试验、粒子图像测速(PIV)试验、气弹模型试验、现场监测、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对风荷载作用下格构式高支架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以解决台风区格构式高支架的风工程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基于ANSYS对四腿和六腿格构式支架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和时域法对格构式支架模态和顺风向风致响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四腿单柱支架和六腿单柱支架的前6阶振型基本一致;多腿单柱格构支架前两阶振型的共振贡献比较显着,格构式高支架横桥向的侧向刚度大于纵桥向的侧向刚度;格构式高支架侧边和中线位置存在扭转和平动,而格构式高支架结构在横桥向风向角下的扭转不明显;格构式高支架在非对称荷载作用下,支架顶部的位移均方根增长幅值约为12%,存在明显的扭转效应;格构式高支架主要受力构件为竖向构件与斜杆,且高支架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斜杆由于扭转效应应力增幅比较明显。考虑上部结构后,四腿与六腿格构式支架的位移都均有大幅减小,表明上部结构的施加有利于结构的位移控制。(2)基于风洞测力试验测得格构高支架在不同流场和不同风向角下的静三分力系数。基于PIV技术,首次对高墩钢管支架模型水平平面流场和竖向平面流场进行流场可视化分析,定量分析了单柱和双柱支架的涡心漩涡强度和湍流度,得出风场风向对格构式高支架气动特性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格构式高支架在抗风计算时,阻力、升力和扭矩均变化明显,应充分考虑三个方向静风荷载的影响;在45°风偏角时漩涡运动剧烈,漩涡强度和湍动能强度最大,导致模型的气动力平均值和脉动值较大;六腿格构式高支架模型的涡心处漩涡强度和湍动能均比四腿格构式高支架模型小;格构式高支架各个构件间存在明显的构件干扰,数值模拟时应考虑空间三维特性。(3)根据分段估计法获得格构式高支架的三维设计风荷载,并将等效风荷载施加于四腿和六腿格构式高支架,得到风力等级与格构式高支架各节段位移的相关公式,而后采用单变量灰色预测模型DGM(1,1),得出格构式高支架施工拼装阶段在不同风等级作用下的位移,最后拟合出四腿与六腿格构式高支架风荷载等级与施工节段位移的计算公式。将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位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分别采用建筑荷载规范与时域法计算时,各支架结构的位移较实际值偏大,与按等效风荷载计算值接近,采用等效风荷载计算更符合支架位移的变化规律。(4)基于格构高支架1:40全桥气弹模型试验,分析了不同风速和风向角等各参数下结构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格构式支架加速度响应和风速、高度均成正相关,在某些风向角下,横风向的位移响应与顺风向位移响应相当,甚至大于后者。获取风振系数并对扭转响应和扭转风荷载进行分析,左右横风向的角加速度响应基本对称且反相位,支架呈整体扭转,各风速下的扭转角加速度均方根基本都在0度风向角下最大,90度风向角时最小,并且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5)提出采用最优化准则法对格构式高支架进行优化设计,得出格构式高支架立柱选择4根为最佳,节段长度宜控制在15m以内,且总高度不宜超过70m,立柱间距控制在7m~8m之间;在格构式高支架设计优化过程中,格构式高支架顶层位移限值起控制作用,需要更新节点风荷载时程和等效静风荷载,且节点风荷载时程影响大于等效静风荷载。

王勇[2](2020)在《基于绿色品质公路建设理念的高速公路路线方案优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当高速公路建设给当地带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由于路线方案决策不当的原因,将会给沿线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及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高速公路路线方案选取需要综合考虑安全、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影响因素,结合道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和作用等,对路线建设的必要性、走向和规模做出判断,并采用科学的手段论证其优选结果的一项工作。因此,选取科学、合理的路线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交通运输部大力倡导的绿色品质公路建设新理念,从安全、技术、经济、社会、节能、环境及示范性7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建立了能够科学全面的反映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特点的指标体系,并提出利用灰色关联思想和TOPSIS法理念改进的加权秩和比法构建路线方案优选评价模型,从而决策出更加合理且符合实际的高速公路路线方案。首先,本文从建设绿色公路和打造品质工程两大理念入手,提出了绿色品质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的设计要求,介绍了高速公路选线的概念、原则及要求,并着重对影响高速公路选线的因素及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的优选流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后文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然后,基于绿色品质公路建设理念,结合高速公路建设特点及发展需求,从安全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节能因素、环境因素及示范性因素7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系统深入解析得到27个评价指标,从而建立起能够科学反映绿色品质公路建设理念的高速公路路线方案优选评价指标体系。另外,本文提出利用灰色关联思想和TOPSIS法理念改进的秩和比法,在计算过程中从“量”和“向”两个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构建适合路线方案优选的评价模型。此方法不仅融合了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思想和TOPSIS法中的贴近度的概念,且保留了经典秩和比法原有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先进性。最后,本文以海南省万洋高速建设项目为例,结合建立起来的绿色品质高速公路路线方案优选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秩和比法进行路线方案优选,分析结果建议本项目路线方案采用推荐方案K,与设计单位分析结果一致。通过与其他方法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和模型的科学合理性,能够较好地完成绿色品质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的优选工作。

赵晓栋[3](2019)在《平赞高速2×45m转体T构施工及监控技术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转体施工技术的出现,使桥梁快速、简便并且安全地跨越既有线路、河流以及沟谷成为可能。尽管转体的总体思路大同小异,但是针对不同工程特点,需要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变,使施工更符合具体工程的需要。同时,为了保证桥梁达到人们预期的要求,需要对具体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实际施工过程进行监控,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最终的桥梁结构满足设计要求。为适应平赞高速上跨石太铁路2×45m转体T构的工期要求,本文提出了T构的两种浇筑方案,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施工中所用到的临时结构进行了计算。此外,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桥梁结构仿真计算模型,对桥梁悬臂施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制定了转体T构悬臂施工的监控方案,根据监控方案布置高程测点和埋设应力传感器,监测各施工阶段的挠度和应力,将其与理论数据进行比较,保证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在T构转体前进行称重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配重方案,并进行了配重,确保了结构转体过程中自身平衡稳定。

宋宥整[4](2018)在《行车荷载下的Doppler效应与饱和软土路基沉降计算》文中提出我国存在着广泛的饱和软土地基区域,主要分布于渤海湾、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沿海地区及内陆湖泊地带。在饱和软土上建设的高速公路在车载下经常发生路基不均匀沉降,运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最常见的是路面沉降和桥头跳车造成的事故。本文根据丁伯阳教授论证的运动源Doppler效应及桥头两端应产生的沉降差,调查了杭州湾滨海平原的3条高速公路,相关桥梁两端路基历年沉降维修摊铺统计数据证实了上述结论,从而对饱和软土路基车载下的沉降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如下:(1)基于杭州湾滨海平原的3条高速公路历年施工记录,得到相关桥梁两端路基历年沉降维修摊铺的461条统计数据。此项共涉及桥梁191座,同一座桥有2次以上记录的共有100条。其中施工记录中单个桥端离开端摊铺记录厚度大于靠近端的共有64条,占比64%。施工记录中单个桥端离开端摊铺记录厚度小于靠近端的有36条,占比36%。将上述所有461条统计数据按照左幅、右幅和靠近端、离开端合并综合平均统计,则杭甬,宁波绕城西线和杭浦等三条高速公路,相关桥梁两端路基历年沉降维修摊铺平均值全部合乎Doppler效应的离开端沉降应大于靠近端沉降的规律。杭甬,宁波绕城西线和杭浦等三条高速公路相关桥梁两端路基沉降差分别为0.132m,0.101m与0.037m。(2)基于历年沉降实测数据和Somigliana或Volterra积分方程的BEM分析得到孔压与排水计算数据,分析整理得到杭甬,宁波绕城西线和杭浦等3条高速公路的沉降固结曲线,并由上述3条高速公路的数据推出车流为1.5千万量/年,1.0千万量/年,0.65千万量/年,0.25千万量/年的设计建议固结变化曲线。(3)根据杭浦高速东段历史车流量数据,以大数据的概率分布统计特性得出其年复合增长率及10年后的预测值,运用概率分析的相关原理对路基沉降值进行了预测。结合本文第4章的典型车流量高速公路行车固结变化曲线和杭浦高速地基沉降值变化曲线,预计杭浦高速东段到2026年时的累计平均沉降达到47.38cm,固结度达到73%。最后运用H0的假设检验理论,验证了概率分析中年复合增长率η符合正态分布的正确性。

陈贤[5](2016)在《跨高速公路桥梁转体施工工程的成本优势分析 ——以抚北互通工程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家在交通基础网络建设方面的力度正在不断的加大,各种不同的交通网星罗棋布,在促进我国交通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正值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在这方面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然而随着桥梁建设和交通网络的发展,需要跨高速公路或者铁路的桥梁工程越来越多,不可避免的会影响高速公路或者铁路的交通运输,因而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地将施工给已经运营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采取桥梁施工的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对于跨高速公路或者铁路的桥梁建设,传统的施工方法都需要采取半封闭甚至是全封闭的施工方式,因而会对现有的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的影响。桥梁转体式工艺对地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能适应跨河流、高山峡谷等复杂地形,不仅如此,采用转体施工工艺还可充分利用其他场地进行桥梁部件的预制,从而有效节省施工空间缩短施工工期,对路面路基影响小,消除了对高速公路运输的长期影响。本文结合抚北互通工程这一案例,对转体式桥梁施工的成本进行分析,在与悬臂浇注施工法、挂篮支架施工法等传统施工方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技术成本、经济成本以及社会成本的角度进行探讨,通过调查访谈、资料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了桥梁转体式施工的成本,通过与传统桥梁施工成本的对比,发现转体式施工成本虽然在前期的投入成本巨大,但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具有其他施工方法所不具备的成本优势,不但节约施工用材,减少施工设备,施工快速安全,而且不影响通航、不中断交通,是现代跨高速公路和铁路桥梁施工的首选施工方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6](2013)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浙政办发[2013]130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根据《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75号)要求,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省法制办对2012年6月30日以前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继续有效的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行政规范性文件

汤怀志[7](2011)在《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是我国当前也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原则。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通过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实施建成的公路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其中包括大量的优质耕地。合理确定公路建设用地的规模、结构和时序,加强存量公路建设用地的利用,控制新增公路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化发展,是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本论文通过归纳总结不同国家、不同领域对公路建设用地的研究成果,融合相关领域的技术和方法,重点针对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方法体系展开研究,构建了公路建设用地的研究平台。对我国公路建设用地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我国公路建设用地效益,比较分析了中美公路发展的模式,得出了我国公路建设用地发展不均衡,部分区域公路建设用地过度超前,用地利用粗放的观点。本文还通过省、市级典型区域的研究,从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对公路建设用地的节地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区域公路建设用地集约调控指标体系。研究了公路建设项目从规划立项、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到施工等各个建设阶段中的节地方法措施。最后,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公路建设用地节地控制标准和为公路建设用地节地设计、用地管理服务的公路建设用地辅助设计系统。两者从土地资源管理角度对公路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健全了土地标准,丰富了管理办法,对于指导强化土地资源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我国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吕同占[8](2006)在《应用价值工程,控制公路工程成本》文中提出以某公路工程的一座大桥为例,探讨了应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和原理,进行公路工程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意义。

桂炎德,徐立新[9](2006)在《高速公路扩建设计方法与实践》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随之增长迅猛,我国先期建成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已陆续进入拓宽改造阶段。结合浙江省沪杭甬、杭金衢高速公路的拓宽建设经验,重点对地基处理、桥梁、互通式立交的拓宽改造设计作了介绍,并对拓宽过程中如何保持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桂炎德[10](2004)在《高速公路拓宽设计方法初探》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随之增长迅猛 ,我国先期建成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已陆续进入拓宽改造阶段。结合浙江省沪杭甬、杭金衢高速公路的拓宽建设经验 ,重点对地基处理、桥梁、互通式立交的拓宽改造设计做了介绍 ,并对拓宽过程中如何保持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嘉兴互通立交桥跨越沪杭高速公路施工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嘉兴互通立交桥跨越沪杭高速公路施工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台风区跨海桥梁格构式高支架风致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结构风工程与结构支撑体系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结构支架体系研究现状
        1.2.2 有关风洞试验的相关研究
        1.2.3 格构式支架风致效应研究现状
        1.2.4 格构式支架抗风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工程背景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高墩格构式支架风致响应和扭转效应的有限元计算
    2.1 引言
    2.2 格构式高支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1 四腿格构式高支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2 基于子结构的四腿格构式高支架有限元模型修正
        2.2.3 六腿格构式高支架有限元模型修正
        2.2.4 台风区两种格构式高支架的风致响应分析
    2.3 两种格构式高支架的风致响应计算和比较
        2.3.1 时频域的计算方法
        2.3.2 风致响应的计算结果
        2.3.3 台风区格构式高支架风致响应对比分析
    2.4 台风区格构式高支架按规范计算的风致响应
        2.4.1 风荷载作用下四腿格构式高支架性能分析
        2.4.2 风荷载作用下六腿格构式高支架在的性能分析
    2.5 两种格构式支架的扭转效应计算和分析
        2.5.1 扭转效应的计算工况
        2.5.2 扭转角的计算和分析
        2.5.3 考虑扭转效应与否的杆件内力分析
    2.6 考虑上部结构的作用
        2.6.1 四腿格构式支架
        2.6.2 六腿格构式支架
    2.7 本章小结
3 格构式高支架刚性模型风洞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测力试验方案
    3.3 PIV试验方案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静三分力系数
        3.4.2 水平平面绕流场特征
        3.4.3 竖向平面绕流场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格构式高支架HFBB风洞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HFBB的等效风荷载计算方法
        4.2.1 基底力谱的半刚性模型修正
        4.2.2 基底力谱的分段估计方法
        4.2.3 基于HFBB试验的风振响应计算方法
    4.3 基于HFBB试验结果的等效风荷载计算
        4.3.1 等效风荷载计算方法
        4.3.2 各种工况等效风荷载计算
        4.3.3 风作用等级与支架各节段位移的公式拟合
    4.4 现场监测数据对比
    4.5 台风过程风特性
        4.5.1 台风概况
        4.5.2 风场特性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格构式高支架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格构式高支架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5.2.1 气弹模型的相似准则
        5.2.2 模型的制作
    5.3 格构式高支架模型气弹模型的风洞试验
        5.3.1 风洞试验的流场模拟
        5.3.2 传感器测点布置
        5.3.3 气弹模型的动力标定
    5.4 气弹模型的加速度测试结果
        5.4.1 加速度信号处理
        5.4.2 支架的加速度测试结果
        5.4.3 顺风向和横风向响应的组合
        5.4.4 基于加速度测试结果的风振系数计算
        5.4.5 基于加速度计结果的扭转效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修正的最优准则法的格构式支架结构抗风优化设计研究
    6.1 引言
    6.2 结构优化的有限元模型
        6.2.1 节点移动对结构变形的影响
        6.2.2 截面变化对结构的影响
    6.3 格构式支架设计中的参数影响分析
        6.3.1 格构式支架钢管直径对结构的影响分析
        6.3.2 格构式支架立柱根数的影响分析
        6.3.3 格构柱节段长度与总高度变化影响分析
        6.3.4 格构式支架纵横向间距变化影响分析
        6.3.5 格构式支架斜撑的影响分析
    6.4 结构优化数学模型与极值条件
        6.4.1 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
        6.4.2 库恩-塔克条件
    6.5 最优准则法
        6.5.1 最优准则法原理
        6.5.2 最优准则的修正
        6.5.3 拉格朗日乘子的求解方法
    6.6 基于静力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格构式支架结构抗风优化
        6.6.1 优化数学模型
        6.6.2 位移与应力约束工况
        6.6.3 临界荷载因子约束工况
        6.6.4 位移、应力与临界荷载因子约束工况
    6.7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着作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基于绿色品质公路建设理念的高速公路路线方案优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绿色品质高速公路路线方案优选分析
    2.1 绿色品质公路建设理念
        2.1.1 绿色公路建设理念
        2.1.2 品质工程建设理念
        2.1.3 绿色品质公路路线设计要求
    2.2 高速公路选线的原则、要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2.2.1 高速公路选线的概念
        2.2.2 高速公路选线的原则
        2.2.3 高速公路选线的要求
        2.2.4 高速公路选线的影响因素分析
    2.3 高速公路路线方案优选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路线方案优选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3.3 评价指标的解析
        3.3.1 安全评价指标
        3.3.2 技术评价指标
        3.3.3 经济评价指标
        3.3.4 社会评价指标
        3.3.5 节能评价指标
        3.3.6 环境评价指标
        3.3.7 示范性评价指标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5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3.5.1 评价指标的量化处理
        3.5.2 熵值法计算指标的权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路线方案优选评价模型的构建
    4.1 常用路线方案优选评价方法评析
        4.1.1 专家评分法
        4.1.2 层次分析法
        4.1.3 模糊综合评价法
        4.1.4 数据包络分析法
        4.1.5 BP神经网络评价法
        4.1.6 可拓决策方法
    4.2 路线方案优选评价方法选取
        4.2.1 经典秩和比法相关理论
        4.2.2 灰色关联分析法相关理论
        4.2.3 TOPSIS法相关理论
    4.3 利用灰色关联思想和TOPSIS法理念改进的秩和比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1.1 项目背景
        5.1.2 项目建设条件
        5.1.3 主要技术标准
    5.2 路线方案的拟定
        5.2.1 路线走廊带分析
        5.2.2 路线起终点论证
        5.2.3 可能的路线方案
        5.2.4 设计单位路线方案比选分析
        5.2.5 绿色品质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理念的应用
    5.3 路线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3.2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5.4 采用改进秩和比法进行路线方案优选分析
        5.4.1 计算相对贴近度
        5.4.2 计算加权秩和比
        5.4.3 路线方案的综合评价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平赞高速2×45m转体T构施工及监控技术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预应力混凝土转体T构施工工艺
        1.2.1 桥梁转体施工法的分类
        1.2.2 转体施工法的应用与发展
    1.3 工程情况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工程情况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0#段托架设计
    2.1 设计方法及依据
    2.2 结构设计与检算
        2.2.1 结构设计
        2.2.2 结构检算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浇筑方案比选及转体施工
    3.1 总体方案
    3.2 方案编制依据
    3.3 浇筑施工方案一
        3.3.1 浇筑方案设计
        3.3.2 结构分析
    3.4 浇筑施工方案二
        3.4.1 浇筑方案设计
        3.4.2 结构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45m转体T构悬臂浇筑仿真分析
    4.1 分析依据
        4.1.1 主要设计标准
        4.1.2 主桥结构参数
    4.2 主桥有限元计算模型
        4.2.1 计算参数
        4.2.2 有限元模型建立
    4.3 计算结果
        4.3.1 悬臂浇筑阶段截面应力分析
        4.3.2 梁体理论挠度分析
        4.3.3 预抛高的设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2×45m转体T构悬臂浇筑控制实施
    5.1 应力控制
        5.1.1 应力测试仪器的选择
        5.1.2 应力测点布置
        5.1.3 悬臂浇筑阶段主梁应力监测结果
    5.2 线形监控
        5.2.1 观测点布置
        5.2.2 立模标高计算
        5.2.3 最大悬臂阶段主梁线形监控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2×45m转体T构称重试验及转体就位
    6.1 称重试验
        6.1.1 试验目的
        6.1.2 试验原理及计算
        6.1.3 设备布置及仪器设备
        6.1.4 称重试验准备及过程
        6.1.5 试验结果及配重
    6.2 转体就位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行车荷载下的Doppler效应与饱和软土路基沉降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注释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问题介绍
        1.2.1 路面破坏
        1.2.2 桥头跳车
    1.3 研究现状及不足
        1.3.1 饱和软土路基中行车荷载研究
        1.3.2 高速公路饱和软土路基沉降研究
        1.3.3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预测及加固研究
        1.3.4 现有研究不足之处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移动荷载下多孔弹性介质动力学GREEN函数及其DOPPLER效应
    2.1 引言
    2.2 控制方程
    2.3 移动荷载GREEN函数及其DOPPLER效应
        2.3.1 结合Doppler效应的运动源Green函数
        2.3.2 Somigliana和Volterra表象方程积分
    2.4 响应的BEM计算
        2.4.1 BEM响应计算参数
        2.4.2 考虑杭州湾海滨高速桥梁的孔压、排水反应谱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杭州湾滨海平原高速公路沉降实测数据分析
    3.1 引言
    3.2 杭甬高速沉降资料统计
        3.2.1 杭甬高速简介
        3.2.2 杭甬高速绍兴段桥梁沉降数据分类统计
        3.2.3 杭甬高速车流量数据与平均沉降年限分析与统计
    3.3 杭浦高速沉降资料统计
        3.3.1 杭浦高速简介
        3.3.2 杭浦高速嘉兴段桥梁沉降数据分类统计
        3.3.3 杭浦高速车流量数据与平均沉降年限分析与统计
    3.4 宁波绕城高速西线沉降资料统计
        3.4.1 宁波绕城高速西线简介
        3.4.2 宁波绕城高速西线桥梁沉降数据分类统计
        3.4.3 宁波绕城高速西线车流量数据分析与统计
    3.5 交通量数据横向对比及均质化的地质资料
        3.5.1 杭甬等3条高速公路交通量作用系数确定
        3.5.2 高速公路车型分类
        3.5.3 地质参数与剖面图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杭州湾滨海平原区域高速公路沉降固结分析
    4.1 杭甬高速沉降数据及固结分析
        4.1.1 固结沉降统计数据分析
        4.1.2 桥头两侧孔压值的求解
        4.1.3 桥端相关固结参数求解及固结曲线
        4.1.4 分车型条件下的行车沉降曲线
        4.1.5 考虑全线桥梁不同车型下的动渗透系数
    4.2 宁波绕城高速西线沉降数据及固结分析
        4.2.1 固结沉降统计数据分析
        4.2.2 桥头两端相关固结参数及固结曲线
        4.2.3 分车型条件下的行车沉降曲线
        4.2.4 考虑全线桥梁不同车型下的动渗透系数
    4.3 杭浦高速沉降数据及固结分析
        4.3.1 固结沉降统计数据分析
        4.3.2 桥头两侧相关固结参数求解及固结曲线
        4.3.3 分车型条件下的行车沉降曲线
        4.3.4 考虑全线桥梁不同车型下的动渗透系数
    4.4 相关计算参数综合对比及应用
        4.4.1 杭甬等3条高速公路计算参数对比分析
        4.4.2 典型车流量高速公路固结曲线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杭浦高速东段不均匀沉降的状态与预测
    5.1 引言
    5.2 杭浦高速东段车流量数据分析
        5.2.1 历史车流量数据分析
        5.2.2 大数据的概率分布统计特性
        5.2.3 车流量增长的概率分析
    5.3 杭浦高速未来10年沉降的预测与分析
        5.3.1 杭浦高速未来10年沉降值预测
        5.3.2 Ho的假设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成果与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5)跨高速公路桥梁转体施工工程的成本优势分析 ——以抚北互通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运用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应用现状
        1.2.4 相关评述
    1.3 论文研究方法
    1.4 本文研究思路
    1.5 论文内容与结构
    1.6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转体施工系统组成及优势分析
    2.1 转体式桥梁的概念
    2.2 转体式施工工艺系统的组成
        2.2.1 球铰
        2.2.2 撑脚
        2.2.3 牵引动力系统
    2.3 桥梁转体式施工优势分析
        2.3.1 桥梁转体式工艺地形适用性分析
        2.3.2 桥梁转体式施工时空分析
        2.3.3 桥梁转体式施工对公路营运的影响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跨高速公路桥梁转体施工与传统施工成本比较
    3.1 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成本构成
        3.1.1 桥梁工程建设成本
        3.1.2 隐形成本
    3.2 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工艺的对比
        3.2.1 固定支架就地浇筑法
        3.2.2 悬臂施工法
        3.2.3 转体施工法
    3.3 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不同工艺成本指标体系
        3.3.1 技术性成本
        3.3.2 经济性成本
        3.3.3 社会性成本
        3.3.4 对现有高速公路的影响
    3.4 不同施工工艺下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成本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抚北互通工程转体施工成本优势分析
    4.1 项目概述
        4.1.1 项目背景
        4.1.2 项目设计依据
        4.1.3 项目工程地质条件
        4.1.4 主要技术标准
    4.2 抚北互通工程施工工艺选择过程
    4.3 抚北互通工程不同施工工艺的成本对比分析
        4.3.1 技术成本对比分析
        4.3.2 直接经济成本对比分析
        4.3.3 间接经济成本指标对比分析
        4.3.4 对高速公路运营影响对比分析
        4.3.5 社会成本对比比较分析
    4.4 抚北互通桥梁转体施工的启示
        4.4.1 转体施工成本管理的重点所在
        4.4.2 转体施工报批费用低
        4.4.3 转体施工对高速公路运营影响小
        4.4.4 转体施工的工程工期短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相关基础理论
        2.1.1 现代系统思想
        2.1.2 区位理论
        2.1.3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5 土地集约利用
    2.2 公路建设用地研究现状
        2.2.1 公路建设及路网规划的相关研究
        2.2.2 公路建设用地集约评价研究
        2.2.3 公路建设项目集约利用研究
    2.3 公路建设用地与土地利用系统的关系研究
第3章 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
    3.1 公路建设用地的内涵
        3.1.1 公路用地的概念及范围
        3.1.2 公路用地的内涵辨析
        3.1.3 公路建设用地
    3.2 公路建设用地的系统分析
        3.2.1 公路建设用地系统
        3.2.2 公路建设用地系统目标
    3.3 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
        3.3.1 影响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因素
        3.3.2 公路建设用地的发展规律
        3.3.3 公路建设用地的潜力来源
        3.3.4 公路建设用地集约的不同层次
        3.3.5 公路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途径
第4章 我国公路建设用地发展状况研究
    4.1 我国公路建设用地现状
        4.1.1 我国公路发展历程
        4.1.2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
        4.1.3 公路建设用地趋势分析
    4.2 国内外公路承载能力和产出效率比较
        4.2.1 18 国公路发展概况
        4.2.2 公路承载能力比较分析
        4.2.3 公路产出效率比较分析
        4.2.4 我国公路用地集约利用状况的时间序列对比
    4.3 我国公路建设用地效率分析
        4.3.1 公路建设用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4.3.2 公路建设用地效率的模型估计
        4.3.3 我国区域公路建设用地效率评价
        4.3.4 评价结果分析
    4.4 中美高速公路发展模式对比分析
        4.4.1 美国高速公路与城镇用地发展轨迹
        4.4.2 我国高速公路与城镇用地发展形势
        4.4.3 中美高速公路发展模式比较
        4.4.4 美国高速公路发展模式对我国公路发展的启示
第5章 省级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
    5.1 区域公路建设与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机制
        5.1.1 区域类型
        5.1.2 区域系统结构
        5.1.3 区域的重要特征
        5.1.4 区域公路建设与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机制
    5.2 高速公路与土地资源的协调利用
        5.2.1 高速公路在公路运输中的特点
        5.2.2 高速公路的发展形式
        5.2.3 高速公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方式
        5.2.4 高速公路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5.3 河南省高速公路用地结构及布局优化
        5.3.1 河南省高速公路发展概况
        5.3.2 河南省高速公路用地集约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5.3.3 河南省高速公路集约用地评价
        5.3.4 河南省高速公路网布局优化
第6章 市级公路建设用地调控研究
    6.1 市域公路系统的作用和空间形态
        6.1.1 市域公路系统的作用
        6.1.2 市域公路系统的空间结构
        6.1.3 不同公路布局形态的成因
    6.2 市域公路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方法
        6.2.1 评价目的
        6.2.2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6.2.3 标准确定
        6.2.4 方法选择
        6.2.5 评价指标体系
    6.3 嘉兴市公路发展战略分析
        6.3.1 区域布局形态
        6.3.2 城乡布局体系
        6.3.3 交通基础设施
        6.3.4 节点分析
        6.3.5 公路空间布局方案
    6.4 嘉兴市公路建设用地集约评价
        6.4.1 公路发展背景
        6.4.2 定性评价
        6.4.3 定量评价
第7章 公路建设项目节地技术方法研究
    7.1 规划立项阶段
    7.2 可行性研究阶段
    7.3 项目设计阶段
        7.3.1 路线方案比选论证
        7.3.2 路基设计
        7.3.3 增加桥隧比例
        7.3.4 互通立交设计
        7.3.5 沿线设施设计
    7.4 施工阶段
        7.4.1 取、弃土场节约用地
        7.4.2 临时用地
第8章 公路建设用地集约控制标准研制
    8.1 与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相关的政策
        8.1.1 与公路建设用地相关的法律法规
        8.1.2 国务院出台公路建设节约集约相关政策
        8.1.3 各部委出台与公路建设节约集约相关政策
    8.2 与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相关的标准比较
    8.3 区域公路建设用地集约评价及优化
        8.3.1 工作程序
        8.3.2 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8.3.3 集约优化控制
        8.3.4 用地规模优化
    8.4 公路建设项目节约集约优化控制
        8.4.1 公路选线用地评价
        8.4.2 工程用地集约利用措施
    8.5 取、弃土场及临时用地措施
        8.5.1 客土土源
        8.5.2 设置要求
        8.5.3 取土深度要求
        8.5.4 临时用地
    8.6 公路建设中的土地整治相关措施
        8.6.1 基本要求
        8.6.2 土地整治范围
        8.6.3 土地整治内容与要求
        8.6.4 土地整治效果分析
第9章 公路建设用地辅助设计系统研制
    9.1 需求分析
    9.2 系统总体设计
        9.2.1 系统开发环境及平台
        9.2.2 整体设计
        9.2.3 系统总体结构
        9.2.4 主要功能特点
    9.3 功能模块及界面设计
        9.3.1 系统主界面
        9.3.2 地图浏览功能
        9.3.3 数据检索功能
        9.3.4 用地评价功能
        9.3.5 情境分析功能
        9.3.6 辅助设计功能
    9.4 数据组织方案
        9.4.1 空间数据库设计
        9.4.2 属性数据库设计
第10章 结论
    10.1 主要结论
    10.2 创新性
    10.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发表论文
    研究生期间主要参与项目
    软件着作成果
附件

(10)高速公路拓宽设计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原则
    1.1 保持既有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的原则
    1.2 保证既有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原则
    1.3 有利于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的原则
    1.4 有利于降低工程投资的原则
    1.5 符合交通规划和发展的原则
    1.6 技术创新与适用相协调的原则
2 设计方法
    2.1 路线
    2.2 软土地基处理
        2.2.1 一般预压
        2.2.2 等载预压
        2.2.3 塑料排水板结合等载预压
        2.2.4 粉喷桩
        2.2.5 预应力管桩
        2.2.6 低标号素混凝土桩
    2.3 路基与防护
        2.3.1 路基宽度
        2.3.2 路基填筑
        2.3.3 路基防护
    2.4 路面
        2.4.1 老路硬路肩的处理
        2.4.2 新老路面结构的结合
    2.5 软土路基施工动态观测
        2.5.1 沉降观测
        2.5.2 稳定观测
    2.6 桥梁
        (1) 新老桥墩台帽以上结构均连接。
        (2) 梁板以上结构均连接。
        (3) 仅桥面铺装层连接。
        (4) 桥面纵向设钢伸缩缝。
    2.7 互通式立交
        2.7.1 平面线形设计
        2.7.2 匝道桥跨线桥的改建
        (1) 改建原则:
        (2) 设计方法:
        (3) 施工方法:
    2.8 分离式立交桥
3 研究与探讨
4 结语

四、嘉兴互通立交桥跨越沪杭高速公路施工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台风区跨海桥梁格构式高支架风致响应研究[D]. 王世杰.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基于绿色品质公路建设理念的高速公路路线方案优选研究[D]. 王勇.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3]平赞高速2×45m转体T构施工及监控技术研究与实践[D]. 赵晓栋.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4]行车荷载下的Doppler效应与饱和软土路基沉降计算[D]. 宋宥整. 浙江大学, 2018(12)
  • [5]跨高速公路桥梁转体施工工程的成本优势分析 ——以抚北互通工程为例[D]. 陈贤. 南昌大学, 2016(03)
  • [6]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J].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3(Z1)
  • [7]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 汤怀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8)
  • [8]应用价值工程,控制公路工程成本[J]. 吕同占. 价值工程, 2006(05)
  • [9]高速公路扩建设计方法与实践[A]. 桂炎德,徐立新. 浙江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 2006
  • [10]高速公路拓宽设计方法初探[J]. 桂炎德. 公路, 2004(07)

标签:;  ;  ;  ;  ;  

沪杭高速公路嘉兴互通立交桥施工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