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期经济与下个世纪的发展趋势

中国近期经济与下个世纪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近期经济和下世纪的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郭道扬[1](2003)在《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会计控制、会计教育纵横论(续一)》文中研究表明二、巨变中的会计环境——当代会计形势论美国的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曾指出:"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现在,"为此,他在另一部着作中把通向21世纪的人口的第一要素归结为"繁荣的90年代世界经济"。世界已由工业社会进展到信息社会,而在信息社会发展之中,世纪的转换又将造就出一个阶段性的结局。自然,在此期间表现在科学、技术、经济,以及文化诸方面的变化分外突出。纵观大千世界的变化,人们几乎发出一致的呼声:当今世界形势极为严峻!不言而喻,现代会计所面临的形势亦极为严峻,本世纪末及未来世纪会计的发展变化受到当今形势发展的支配,要确定未来世纪会计改革的大方向,首先必须

张海翔,徐磊,卢正惠,胡刚[2](2002)在《中国经济转轨中的就业问题》文中指出

王文锦[3](2001)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区域如何实现协调发展既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当前中国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疆域、12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构成了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特征。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的区域协调机制,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以便把区域差距扩大的幅度控制在人们社会心理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并促使其朝着不断缩小的方向转变,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以及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试图在认真研究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阐述区域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实际情况、成本较小的解决途径,从而为指导中国区域最终实现协调发展作一尝试性研究。 本文研究的起点和终点均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体而言,将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视角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展开研究,空间视角的研究包括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两个层面,而时间视角的研究则涉及区域现在和未来的协调发展即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可见,从宏观的、全方位的角度研究区域协调发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其中,涉及区域内、区域间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以及区域经济与环境、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问题。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本文的主线,如何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始终是本文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本文由导论与正文组成,正文共分为五章。主要观点如下: 导论部分,将着重阐述选择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作为研究主题的缘由、现有研究的成果及不足、研究范围和方法以及各章结构与要点。 第一章: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研究。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部分,这一章首先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作一界定,然后,对现有的国内外区域发展理论进行分析,并在对以往观点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最后,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历史上出现的四种区域协调模式逐一作客观的介绍和评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协调模式框架的设想。 第二章:中国区域内的协调发展。本章首先从一般意义上对区域内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作了理性透视,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定义、尺度和马克思主义者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观;其次,对中国区域内经济与社会发展作了现实的审视,指明了其不协调发展的种种表现;最后,指出了近期内促进我国区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可供选择的思路。 第三章:中国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区域间协调发展包括总量协调与结构协调两个方面。但目前我们谈到的区域协调更多的是指总量协调,其实,区域结构的不协调才是问题的根源。本章从结构八手,通过明确区域间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当前区域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需要正确处理的几大关系。 第四章:中国区域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本章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毗、特点、阶段等基本问题Z 然后,阐述了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Z 最后,提出了中国东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重点发展领域、项目以及对策、措施等。 第五章:21世纪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本章主要阐述国外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我国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践基础,以及ZI世纪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实现途径等问题。 在中国迈向21世纪之际,东部地区要持续稳定发展,中西部地区要加快友展,从而最终实现东部与中西部的协调发展较之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随着大开放、大开发时代的来临,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一定能够形成。

张广凤[4](2001)在《21世纪世界格局展望》文中研究表明自 60— 70年代以来 ,世界格局就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冷战结束后 ,世界明显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到 2 1世纪 ,世界将形成以美国、中国、俄国、日本、德国五大主权国家构成的多极格局。本世纪末由这几个大国形成的纵横交错的大小三角关系 ,已经构筑了这种格局的基本框架和战略态势

韩光辉,王林弟[5](2000)在《新时期北京水资源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滦河进行实地考察 ,并从下世纪初期北京供水形势与方案分析 ,在引滦济京增加北京水源的可能性和引滦济京增加北京水源的战略措施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不失时机地将下世纪初期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缓解供求矛盾的视野首先转向滦河流域 ,并采取有效措施 ,兼顾天津、唐山两市水源需求 ,是目前优于其他方案的战略选择

潘正启[6](2000)在《太仓港在上海航运中心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太仓港毗邻上海市,背靠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苏、锡、常地区。它和上海港、宁波港共同组成集装箱运输的港口群体。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太仓港腹地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远景,对集装箱运输需求进行了预测;在分析太仓港与周边港口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预测了太仓港的集装箱运输需求走势,着重论述了太仓港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的地位和作用。

刘国光[7](2000)在《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分析和前景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特点、宏观调控政策与效应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对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及其政策趋向进行了预期和展望。

于学军,杨书章[8](2000)在《从21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变动趋势看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人口转变在世纪之交实现了阶段性的突破,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人口转变历程并不意味着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也不等于人口压力的减轻,更不能说人口与计划生育使命的结束。本文以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为基础,对未来50年的人口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分析了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意在说明21世纪上半叶,特别是2010年以前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胡乃武[9](2000)在《中国近期经济和下世纪的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城市化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化必然引起城市化。从这个角度看,要了解加快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就需要对我国未来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就此,我谈谈中国近期的经济形势和下世纪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就业问题。

宋群[10](2000)在《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大趋势和中国开放型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度的日益提高,使得将国际经济与中国经济综合起来研究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本论文着重在对经济全球化进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对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发展主要趋势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全面、综合的分析与研究。全文共分五章,主要从三个层面上展开研究和分析:一是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论研究;二是对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三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第一个层面主要是第一章的内容。主要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重点围绕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界定、动因、本质及表现形式和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在分析大量国内外各种观点和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的观点:一是更加强调经济全球化生存的现实条件和环境,提出经济全球化是二战以后,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二是强调经济全球化发展内在本质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借助现代市场经济形态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趋势和结果。根据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具有的一般形态与特殊形态的特征,笔者还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划分为一般性与特殊性两个方面,从一般特征上看,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市场经济的全球扩张,是现代市场经济借助一定的生产组织形式,通过收益率和竞争规律,不断打破阻碍其发展的各种制度、体制,提高世界经济同质性的过程;从特殊特征看,经济全球化又是不同市场经济制度特征的组合。由此,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化,而是反映了这种一般与特殊的结合。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动因,本文在分析时,将导致经济全球化的动因作了内外的划分,并重点讨论了内因问题。在分析内因时,笔者对目前理论界提出的多因素给予肯定,并进而指出,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技革命和全面整体性为特点的制度创新是经济全球化产生的两个最重要的内在原因,并主要借鉴了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增长和制度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本章是全文的核心部分,既在理论上要通过对各种相关观点的研究、比较、分析,阐明笔者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思考和认识,又在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理论认识的基础上构建进一步进行实证分析的逻辑性理论框架体系。这种实证分析的理论框架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的理论概括和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理论分析中,并为论文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近期经济和下世纪的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近期经济和下世纪的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经济转轨中的就业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我国的就业状况与问题
    1.体制型失业
    2.市场竞争性失业
    3.结构调整性失业
    4.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
    5.劳动力过剩供给性失业
    6.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带来的失业
    7.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二、下世纪初我国劳动力供给、需求及失业趋势分析
    1.劳动力供给总量分析
    2.劳动力需求分析
    3.失业率分析
    4.结论
三、经济转轨过程中就业的政府取向及失业的代替关系选择
    1.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就业的政策取向
    2.失业的替代关系选择
        (1) 失业与劳动生产率
        (2) 失业与技术进步
        (3) 失业与经济结构调整
        (4) 通货膨胀与扩大就业
四、转轨时期的过渡就业制度及其变迁
    第一、劳动力市场引导企业。
    第二、政府调节劳动力市场
五、转轨时期就业问题的战略应对措施
    1.确立就业在短期宏观调控政策和中长期发展战略中的位置。
    2.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要放在增加就业机会上。
    3.适当节制劳动供给。
    4.用科学的态度搞好再就业工程
    5.实施多元战略。

(3)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 论
一、 论文选题的思考
二、 现有研究的理论成果及不足
三、 本文的研究对象、范围、方法
四、 本文的体系结构和基本结论 第一章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分析
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概念界定、标志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述评
    一、 西方平衡发展理论
    二、 西方不平衡发展理论
    三、 中国理论界关于区域发展的理论
    四、 几点结论
第三节 区域协调模式分析
    一、 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区域协调模式
    二、 完全市场型区域协调模式
    三、 政府干预型区域协调模式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协调模式 第二章 中国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理性透视
    一、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概念辨析
    二、 马克思主义者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观
    三、 辨证地认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中国区域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审视
    一、 中国区域内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二、 中国区域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表现
第三节 促进区域内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考 第三章 中国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区域间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 区际产业结构的协调化
    二、 区际经济布局的协调化
    三、 区际市场发育的协调化
    四、 区际发展时序的协调化
    五、 区域政策制定的合理化
    六、 区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节 中国区域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结构性问题:体制转轨与区际关系的演变分析
    二、 公平性问题:地区发展中的差距分析
第三节 区域关系协调需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一、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二、 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三、 正确处理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
    四、 正确处理东部地区的再发展与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关系 第四章 中国区域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般理论
    一、 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发展观
    二、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特点及其阶段性
第二节 中国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中国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机遇
    二、 中国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一、 东部地区发展方向
    二、 中西部地区发展方向 第五章 21世纪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 他山之石——国外区域发展实证研究
    一、 美国区域发展状况
    二、 苏联区域发展状况
    三、 巴西区域发展状况
    四、 印度区域发展状况
    五、 国际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第二节 21世纪中国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践基础
    一、 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二、 改革开放后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
    三、 跨世纪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四、 几点结论
第三节 21世纪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
    一、 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
    二、 西部大开发战略
第四节 21世纪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现途径
    一、 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基本途径分析
    二、 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基本途径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4)21世纪世界格局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5)新时期北京水资源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下世纪初期北京供水形势与方案分析
二、 引滦济京增加北京水源的可行性
三、 引滦济京增加北京水源的战略措施

(6)太仓港在上海航运中心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1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太仓港概述
    1.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概述
    1.2 太仓港的性质和功能
    1.3 太仓港现状及发展前景
第2章 太仓港货流分析
    2.1 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
    2.2 我国内、外贸发展形势
    2.3 腹地经济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2.4 货流分布分析
第3章 港口货流预测
    3.1 港口货流预测的概念和内容
    3.2 港口货流预测的目的
    3.3 港口货流预测的定性预测方法
    3.4 港口货流预测的定量预测方法
第4章 太仓港货流预测
    4.1 预测模型的选择
    4.2 集装箱货运量预测
    4.3 太仓港吞吐量发展预测
第5章 太仓港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5.1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意义
    5.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模式的基本构想
    5.3 太仓港在“中心——两翼型”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6章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中国近期经济和下世纪的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近期经济形势的分析
下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就业形势及小城镇发展的意义

(10)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的出发点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范围的界定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设计
    第四节 研究形成的主要观点
第一章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因探究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表现形式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第二章 21 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一节 科技革命
    第二节 生产经营一体化
    第三节 金融国际化
    第四节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
    第五节 世界经济增长
第三章 21 世纪初国际经济关系的新特点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
    第二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第三节 国际竞争
    第四节 国际经济制度
第四章 21 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对中国经济的主要影响
    第一节 对经济增长方式和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影响
    第二节 对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的影响
    第三节 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 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第五章 下世纪初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第一节 经济增长方式
    第二节 产业结构转换升级
    第三节 开放型经济发展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
    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中国近期经济和下世纪的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会计控制、会计教育纵横论(续一)[J]. 郭道扬. 会计论坛, 2003(02)
  • [2]中国经济转轨中的就业问题[J]. 张海翔,徐磊,卢正惠,胡刚.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2(S2)
  • [3]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 王文锦. 中共中央党校, 2001(01)
  • [4]21世纪世界格局展望[J]. 张广凤.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1(01)
  • [5]新时期北京水资源问题研究[J]. 韩光辉,王林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6)
  • [6]太仓港在上海航运中心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D]. 潘正启. 大连海事大学, 2000(01)
  • [7]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分析和前景展望[J]. 刘国光. 现代经济探讨, 2000(06)
  • [8]从21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变动趋势看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性和艰巨性[J]. 于学军,杨书章. 人口研究, 2000(02)
  • [9]中国近期经济和下世纪的发展趋势[J]. 胡乃武. 小城镇建设, 2000(01)
  • [10]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 宋群. 中国人民大学, 2000(12)

标签:;  ;  ;  ;  ;  

中国近期经济与下个世纪的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