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鉴定大肠杆菌的初步研究

气相色谱法鉴定大肠杆菌的初步研究

一、气相色谱仪鉴别大肠埃希菌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董坤园[1](2020)在《红参粉炮制规范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吉林省红参粉炮制规范,并对吉林省红参粉样品进行质量评价。方法:1.收集不同产地的54批红参,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红参项下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样品质量合格。2.以外观性状、溶出度、吸湿率、稳定性为指标考察红参粉的最佳粉碎粒径,明确红参粉炮制工艺参数;按照经生产验证的红参粉炮制工艺,制备54批红参粉样品。3.以10批红参粉为样品开展【性状】、【鉴别】、【检查】、【指纹图谱】、【含量测定】等项目的研究,制定红参粉质量标准。4.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产地、生长年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14种皂苷总含量为指标,建立红参粉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结果:1.收集的54批红参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标准,可作为实验用原料。2.外观性状考察结果显示,不同粒径的红参粉外观、色泽以及触感存在差异,细粉呈浅棕色,色泽均匀,触感细腻,颗粒感不明显,符合传统意义上对粉类饮片的要求;溶出度考察结果显示,中粉在12分钟时3种皂苷溶出度达到最大值,细粉、最细粉、极细粉在10分钟内3种皂苷溶出度皆达到最大值,差别不大;吸湿率考察结果显示,极细粉、最细粉的吸湿率较大,中粉、细粉吸湿率差别不明显,相对较低;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不同规格的红参粉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在加速恒温试验中稳定性趋势基本一致。上述粉碎粒径考察试验结果表明,红参粉的最佳粉碎粒径应为细粉。经生产验证,红参粉炮制工艺应为:取红参,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粉碎成细粉。3.制定了红参粉质量标准,内容包括【名称】、【来源】、【炮制】、【性状】、【鉴别】、【检查】、【指纹图谱】、【含量测定】等,共14项。4.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种植规范化程度以及生长年限对红参质量有影响,来源于种植基地的红参所制备的红参粉质量排序大部分高于收购于散户的红参。结论:1.建立的红参粉炮制工艺参数明确,稳定可行,重现性好。2.建立的红参粉质量标准项目设置科学、限度制定合理、可有效控制红参粉质量。3.建立的红参粉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探索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模式下质量等级评价方式。

王希艳[2](2019)在《药用黄原胶的制备及质量研究》文中指出黄原胶,于1985年在美国正式被当地的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认可,认为对人体无毒,对皮肤无刺激,对粘膜也无刺激作用。黄原胶在关节腔注射和作为口服药物在有效性的释放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作为药用辅料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并未开展的很早,可以说相对较晚,加之在质控方面的弊端,限制了其应用范围。1.在食品级黄原胶的基础上,研究黄原胶的提取工艺条件。分别用氢氧化钠乙醇法、乙醇法和乙醇氯化钙法进行提取,综合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及后处理耗能三方面,确定乙醇氯化钙法进行提取,通过摸索乙醇和氯化钙添加比例对产品质量、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小试生产工艺:在黄原胶的溶解浓度上,确定比例为3%(g/m L),氯化钙的添加量选取5.3%的黄原胶量,乙醇的添加量为所使用纯化水体积的2.5倍。以小试结果为基础,进行中试放大生产,生产的三批次产品均符合药用辅料标准要求。2.对制备的药用辅料黄原胶开展质量研究工作。对关键指标如丙酮酸、氮含量、微生物限度检查开展准确度、精密度、方法适用性研究工作,通过研究试验结果,证明对提取制备的黄原胶的检测是准确的,可靠地。3.为确保中试放大生产的产品满足上市需要,同时对中试放大生产的三批次产品进行稳定性考察研究:影响因素试验考察研究、加速试验考察研究和长期试验考察研究。影响因素试验通过在高温条件下(选取40℃和60℃条件)、高湿(25℃,RH92%;25℃,RH75%)、强光照射条件(4500Lx)下,放置10天,在第5天和第10天时,分别检测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结果与试验时检测作比较,试验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加速试验:设定温度40℃,相对湿度设定75%条件下,分别在放置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时候,进行分析检测,产品质量除粘度略有下降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长期试验:设定温度25℃,相对湿度60%条件下,分别在放置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时候,进行分析检测,产品质量除粘度略有下降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王艳[3](2019)在《黄芪破壁饮片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中药破壁饮片于2011年完成62个品种的标准制定工作,随及批准成为广东省中药破壁饮片标准,其内容主要包含薄层鉴别、含量测定和显微鉴别等。但是随着对中药破壁饮片的研究更加系统且深入,认识到之前建立的质量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本课题以黄芪破壁饮片为对象,通过质量的评价性研究对原有质量标准进行提升和完善,建立一个新的黄芪破壁饮片质量标准,以期可以更加科学、系统的表征黄芪破壁饮片的真伪优劣,提高其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控性的水平,进而为其他中药破壁饮片品种的质量标准的研究与提升提供参考。方法:1.通过检测多批次的黄芪破壁饮片样品,复核《中国药典》中黄芪传统饮片的质量评价指标是否适用于黄芪破壁饮片,以验证黄芪破壁饮片质量是否满足《中国药典》中黄芪饮片的质量要求,验证相同指标下的原黄芪破壁饮片广东省标准所设限度的适用性,并根据分析结果保留或调整广东省中药破壁饮片质量标准中黄芪破壁饮片的质量评价指标;2.筛选能表征其粉体性质的关键指标,对各粉体指标分析方法进行考察,并建立分析方法,作为粉体学性质的评价标准,并纳入到黄芪破壁饮片的质量标准体系中;3.新增外源安全性指标,用于评价黄芪破壁饮片的外源安全性: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根据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1106),铅、镉、砷、汞、铜测定法(2321)中的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农药残留量测定(2341)的第一法,黄曲霉毒素测定法(2351)和二氧化硫量测定法(2331)分别测定10批黄芪破壁饮片中各项外源安全性指标;4.建立黄芪破壁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标准,用于评价批间产品化学成分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DAD检测器全波长扫描优选最佳波长;接着比较不同提取溶液、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考察不同色谱柱、不同流动相组成及比例、不同柱温、流速及洗脱梯度的影响;对新构建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的考察;对1 5批次的黄芪破壁饮片进行相似度评价,建立指纹图谱标准;5.建立黄芪破壁饮片的DNA条形码分析方法,用于鉴别产品的真伪:对课题组前期建立的DNA条形码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和考察,包括取样量、水浴时间、水浴温度、变性时间、退火温度及时间和延伸时间等因素,并利用采用考察优化后的方法对15批黄芪破壁饮片进行DNA条形码鉴别;6.建立黄芪破壁粉/破壁饮片的近红外分析方法,评价产品的均匀性:考察了不同分辨率、不同扫描次数、不同装样量和不同装卸方式对黄芪破壁粉近红外图谱的影响,建立近红外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的重复性考察;采用近红外技术分析混合前和混合后的黄芪破壁粉/破壁饮片样品,并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移动窗标准偏差法(MBSD)评价其均匀性。结果 本论文建立了一个涵盖四大模块的黄芪破壁饮片质量标准体系:①原传统饮片法定标准中的评价指标(性状、显微鉴别、TLC鉴别、黄芪甲苷含量、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浸出物、总灰分、水分);②粉体评价指标(粒度、粒径分布、振实密度、比表面积、色度、休止角);③口服中药饮片的外源安全性指标(重金属限度、农药残留检查、微生物限度、黄曲霉毒素、二氧化硫检查);④新技术指标(HPLC指纹图谱、DNA条形码、近红外技术)。并起草黄芪破壁饮片新质量标准草案。新建立的黄芪破壁饮片质量标准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全面的粉体学评价指标,增强质量可控性;完善外源性安全指标,保证用药安全;引入HPLC指纹图谱技术、DNA条形码技术和近红外技术评价批间一致性、真伪和批内均匀性,提高黄芪破壁饮片质量评价水平。结论:新建立的黄芪破壁饮片质量标准大幅度提高评价黄芪破壁饮片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控性的水平,能更系统、全面、科学地表征黄芪破壁饮片的质量,大幅提升了黄芪破壁饮片的质量标准水平。

廖帅[4](2019)在《热带铝复合材料的复合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热带铝是一种新型的药品包装复合材料,其优异的阻隔性能和成型性能成为软包装领域研究的热点。云南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拟研发和生产用于药品包装的热带铝包装材料,本文以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检测条件为基础,对热带铝的复合配方、复合工艺、产品性能等进行实验研究。(1)首先针对热带铝软包的工艺特点和产品特点,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掌握热带铝生产的工艺特点和技术关键;同时对某企业的现有生产设备和工艺环节进行详细地现场调研,对其现有其他包装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梳理,为研究和实验热带铝的配方和工艺奠定了基础。(2)其次根据热带铝的包装功能要求,结合某企业的现场实际条件,提出了八种热带铝的复合方案,对八种方案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分析,决定对四种方案进行了实验复合。根据复合方案选择相关的医用复合原材料,在高洁净度车间实现了对四种复合方案的实验,并获得相应的实验样品。(3)最后以药品包装的标准对试制的四种新型热带铝样品进行性能检测和分析,重点对热合强度、阻隔性能、剥离程度三个指标进行了测试和评价,讨论各种参数与性能的影响关系,结合实验工艺对其复合工艺进行改进。(4)结合实验结果和样品在药品包装的实际效果,确定最终的生产复合方案为:采用铝箔65um、聚酰胺PA25、丙烯酸VC胶的热带铝复合方案。对四种实验样品的复合工艺进行了调整,形成一套完整的铝箔65um热带铝复合工艺方案,该公司已经采用该方案进行批量生产。本文研究的新型热带铝复合工艺和产品,在某企业得到了应用,取得较好的效益。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技术路线对复合软包装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一定参考价值。

孙敬蒙[5](2019)在《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累积途径及固体分散体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集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期的中国林蛙,确定中国林蛙哈蟆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变化规律;对哈蟆油进行转录组测序,得到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并找到关键酶基因;对哈蟆油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测定,探讨哈蟆油不同时期的表达量,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哈蟆油;进一步将获得的高质量哈蟆油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成剂型,并建立制剂质量标准,对制剂的稳定性和急性毒性进行研究,并进行剂型的免疫实验验证。方法:采集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期的中国林蛙样品,取中国林蛙的输卵管,-80.0℃冰箱备存,提取哈蟆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并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采用美国StatView软件分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并分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变化规律,探究哈蟆油质量最好的区域和最佳的采集时期。为了确定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累积途径,对哈蟆油进行转录组测序,生成数据库,并进行分析和统计,获得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及影响哈蟆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基因。采用Trizol法提取哈蟆油中的RNA,使用Nanodrop 2000超微量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RNA浓度和质量进行检测,采用1.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总RNA的完整性;采用Takara公司的试剂盒将哈蟆油中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哈蟆油不同时期中的表达量,与测定各时期哈蟆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比较,获得高质量的哈蟆油,进一步将获得的高质量哈蟆油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成剂型,并建立最佳剂型的质量标准,进行稳定性、急性毒性研究,并采用小鼠动物实验进行哈蟆油最佳制剂的免疫实验验证。结果: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中国林蛙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期中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结果发现中国吉林省靖宇县三道湖镇浆源中国林蛙养殖厂基地的哈蟆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并且发现哈蟆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散居冬眠期(1112月)时达到最高。通过对哈蟆油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找到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途径及影响哈蟆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脂肪酸脱氢酶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哈蟆油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发现在散居冬眠期(1112月)时表达量最高。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将获得的高质量哈蟆油制备成滴丸剂,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药物与聚乙二醇4000的比例为1:3,冷凝液为甲基硅油(100mm2/s):轻质液状石蜡(1:1),药物与基质熔融温度为70℃。建立哈蟆油滴丸质量标准,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标准,稳定性试验符合要求。证明哈蟆油滴丸属实际无毒级。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哈蟆油滴丸30天,能增强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说明哈蟆油滴丸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并且试验结果表明能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碳廓清能力,说明哈蟆油滴丸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结论:哈蟆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中国林蛙散居冬眠期(1112月)时最高,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哈蟆油不同时期的表达量结果相符,并确定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途径,找到关键酶基因;将获得的高质量哈蟆油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成滴丸剂,质量标准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免疫试验证明哈蟆油滴丸能提高免疫力。

冯裕[6](2018)在《普瑞巴林原料药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瑞巴林是美国和欧洲认可的第一个同时适用于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痛和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两种疼痛的药物。普瑞巴林在国际医药市场获准的神经性疼痛疾病的治疗范围最广,并且其疗效优于其他同类药物。鉴于普瑞巴林药物优越的临床疗效,因此对普瑞巴林原料药的质量进行研究,开发良好的质量控制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对于制药研究和市场推广来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普瑞巴林原料药的质量属性和生产工艺的研究,并结合法规要求,开发和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控制方法,以达到控制药物质量,为患者用药提供有效的保障。论文的第一章节介绍了普瑞巴林原料药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合成工艺,该部分是质量研究的基础和背景知识。第二章节研究了如何对普瑞巴林原料药进行质量控制,首先研究原料药质量控制中较为复杂和关键的部分,即杂质研究和控制。然后是其他质量属性的研究和控制。第三和第四章节研究了为实现普瑞巴林原料药质量控制而开发的专属检测方法,以及对这些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和验证,确保符合使用目的。第五章节是对普瑞巴林原料药的稳定性研究,使药物在存储和运输期间质量保障提供支持性信息。

刘昕[7](2018)在《醋酸去氨加压素原料药合成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指出醋酸去氨加压素是一种多肽类药物,为天然精氨盐加压素的结构类似物,即1-半胱氨酸脱去氨基,8-L-精氨酸被8-D-精氨酸取代,因此也称为去氨精氨酸加压素。这一结构的改变大大增强了分子对抗酶降解的能力,使其抗利尿作用增强,作用时间延长,而血管收缩活性明显降低。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术后止血、血友病、中枢性尿崩症、夜间遗尿等。目前,基于醋酸去氨加压素在分子学水平上的作用机制,在临床动物模型上用于抑制癌细胞的扩散等作用相继被报道。随着醋酸去氨加压素注射液在国内销售的逐步增长,此领域的临床研究也逐步增加,醋酸去氨加压素的临床应用可能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对于该药物原料药的合成生产工艺探究在我国医药市场是很有前景的。本课题着手于醋酸去氨加压素原料药的合成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及稳定性研究。在合成工艺研究中采用常规固相合成方法,通过对拟定合成路线的摸索研究,各批次小试生产及中试放大生产,确定最优生产工艺,适用于大批量生产。通过质量标准的研究,建立了性状、鉴别、有关物质、含量测定、残留溶剂、细菌内毒素、三氟乙酸、微生物、重金属、砷盐、高分子聚合物的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的方法学验证试验,证实样品质量稳定,符合相关质量要求。在稳定性研究中,本品经高温、高湿、强光照射30天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6个月及长期试验9个月,各项考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可知本品性质稳定,贮藏条件宜采用遮光,密封,在2~8℃处保存。有效期暂定24个月。结论:本课题研究的醋酸去氨加压素合成工艺稳定,具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可准确控制本品质量,能够为该本品的制剂生产提供稳定的化学合成原料药。

邓榕榕[8](2017)在《薰衣草精油的真伪优劣鉴别及其谱—效关系初步研究》文中指出薰衣草是唇形科薰衣草属(Lavandula)薰衣草,不仅可用于观赏,其精油还具有驱虫、抗氧化、抗菌、镇静、催眠等作用,现已被广泛地用于医药、芳香疗法、保健、美容等领域。薰衣草精油品种繁多,品种不同,其主要药理活性就不同,同一品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了其功效。尤其,随着薰衣草精油的应用日益广泛,薰衣草精油的掺假行为也日益严重。鉴于市场中,品种混乱、功效应用不够明确以及掺假等现象,本文针对真实薰衣草精油(Lavandula angustifolia)、穗花薰衣草精油(Lavandula latifolia)、醒目薰衣草精油(Lavandin,Lavendula×intermedia),采用GC-MS、GC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GC及GC指纹图谱等方法,对不同品种薰衣草精油进行真伪优劣鉴别;探究用GC分析方法来解决行业内精油掺假和人工添加等问题。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品种的薰衣草精油的药理活性进行研究,结合指纹图谱建立薰衣草精油谱-效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GC-MS方法对真实薰衣草精油、穗花薰衣草精油、醒目薰衣草精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出各品种薰衣草精油的组分及质量分数。组分分析表明:真实薰衣草品质较好,其中Linalool、乙酸芳樟酯的含量相对另外2个品种的精油含量要高。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对三种薰衣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均能够很好地鉴别出3个品种薰衣草精油。2、对3个品种薰衣草精油分别构建了的G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的薰衣草精油相似度较高,均在0.9以上。对3个品种共32个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和相似度评价,各品种之间相似度相对集中,9批次的真实薰衣草精油的相似度在0.9020.947,11批次的穗花薰衣草精油相似度在0.6250.835,11批次的醒目薰衣草精油相似度在0.9640.995,能很好地鉴别出3种薰衣草精油之间的区别,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一致。3、采用GC直观对比方法对薰衣草精油中人工添加化合物和基础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直观对比方法,可快速直观对人工添加的化合物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以及人工添加的橄榄油、葡萄籽油、无色霍霍巴油、小麦胚芽油、椰子油、月见草油和花生油等基础油的鉴别。4、采用微量稀释法对薰衣草精油的体外抑制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三种薰衣草精油对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相对最好,mic值为1.563μl/ml6.250μll/ml,而醒目薰衣草精油对表皮葡萄球菌mic3.1253.937μl/ml,mbc50.00062.996μl/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的抑制作用相当,mic值为3.125μl/ml6.250μl/ml,对大肠杆菌的杀灭mbc(6.25012.500μl/ml)作用最好;对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菌效果相对最不理想,mic值为30.00037.500μl/ml,mbc均大于100.00μl/ml。三种薰衣草精油对浅部真菌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真实薰衣草精油对须癣毛癣菌和红色毛癣菌mic0.3911.563μl/ml,mbc为1.5636.250μl/ml。对犬小孢子菌的mic为0.7803.125μl/ml,浓度在3.1256.250μl/ml有较好的孢子杀灭作用。醒目薰衣草精油对红色毛癣菌的mic0.3910.620μl/ml,mfc为1.5632.480μl/ml,对须癣毛癣菌的mic0.3910.781μl/ml,mfc为1.5633.125μl/ml,醒目薰衣草精油的mic(0.3910.781μl/ml)和mfc(1.5633.125μl/ml)表明对犬小孢子菌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结果表明,醒目薰衣草精油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相对优于真实薰衣草精油和穗花薰衣草精油,因此醒目薰衣草精油在抑制和杀灭上述4种细菌和3种真菌方面相对另外2种薰衣草精油是最优选择。5、给小鼠吸入薰衣草精油后,观察薰衣草精油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来探究薰衣草精油的镇静作用。结果表明,真实薰衣草精油(z-1、z-2、z-3、z-4、z-5、z-7、z-8、z-10、z-12)与空白组比较,能显着减少小鼠自主活动,p<0.05,但穗花薰衣草精油和醒目薰衣草精油对小鼠自主活动减少不明显,没有显着性。对真实薰衣草精油进行醋酸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观察其镇痛效果,结果表明薰衣草精油组与空白组比较,均不能显着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小鼠吸入乙酸芳樟酯和芳樟醇组,与空白对照比较,p<0.05,具有显着性。各组药品组与空白组比较,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无明显抑制作用。因此,三种薰衣草精油,镇痛效果均不明显,其中能够较好发挥镇静作用的品种是真实薰衣草精油。6、采用SPSS 22统计软件,结合3个薰衣草精油品种分别获取GC指纹图谱和药理作用,对真实薰衣草精油各个特征峰和药效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谱-效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分析,能够很好地建立真实薰衣草精油的谱-效关系,预测影响药效的主要12个峰为f4、f10(1,8-cineole)、f11(Linalool)、f14(α-松油醇)、f18(薰衣草乙酸酯)、f20号(乙酸芳樟酯)、f21(β-石竹烯)、f22、f23、f25、f26、f27峰对真实薰衣草精油的抑菌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宫海燕[9](2016)在《藿香、牛至对产ESBLs大肠杆菌耐药性抑制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人源产ESBLs大肠杆菌的分布情况、耐药性、ESBLs基因分型的研究,明确产ESBLs大肠杆菌的耐药水平,初步形成耐药大肠杆菌临床用药筛选的参考方案。在耐药大肠杆菌防控的基础上,探索藿香、牛至提取物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防治作用,切实的将临床耐药问题与中药耐药抑制剂的筛选相结合,旨在阻断或缓解产ESBLs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传播,为临床耐药大肠杆菌的防治提供研究基础。方法:①利用微生物学、统计学方法,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市部分医院感染产ESBLs大肠杆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②应用分子生物学、分子流行病学、PCR技术等探索产ESBLs大肠杆菌的ESBLs基因分型特征;③通过GC-MS联用技术、中药化学等试验,分析测定藿香、牛至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含量;④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不同产地牛至挥发油的差异,优选品质资源;⑤利用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改良Kirby-Bauer法)检测藿香、牛至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ESBLs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筛选抑菌活性成分;⑥利用PCR技术和96微孔板法,从分子水平和整体水平上,研究藿香、牛至的抑菌活性单品成分对产ESBLs大肠杆菌ESBLs基因的作用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①新疆乌鲁木齐市产ESBLs大肠杆菌的标本分布以尿、痰、血、阑尾内容物标本为主,在普外科、呼吸科、神经外科、泌尿科、肾病科的感染率较高。②耐药谱统计分析:目前,产ESBLs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尚未产生耐药。③产ESBLs大肠杆菌的ESBLs基因分型主要是以CTX-M-14型为主,该基因型比较保守,突变位点少和突变几率较低。④GC-MS技术鉴定出藿香的挥发油提取物中有21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9.78%,主要化学成分是胡薄荷酮(34.10%)、草蒿脑(29.54%)、p-Menthan-3-one(1R,4R)-(+)(16.70%)、柠檬油精(8.18%)。根据化学成分的分类,藿香的挥发油提取物中含氧单萜类占55.29%,单萜类占8.69%,倍半萜类占3.56%。提取测定藿香中总黄酮的含量为28.52 mg/g。⑤鉴定六个不同产地牛至的挥发油提取物共11-46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8.5%-99.9%,共同的主要成分:香茅醇(72.7%-85.3%)、香茅醇乙酸酯(8.8%-12.2%)、百里香酚(1.5%-42.9%)、石竹烯(0.4%-17.7%)。根据化学成分的分类,六个不同产地牛至挥发油均含有单萜类、含氧单萜类、倍单萜烯类、含氧倍单萜类成分,主要是含氧单萜类成分。⑥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和田昆仑山、巴基斯坦、和田产地的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小,从六个不同产地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中提取出三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是桉树脑和丁香油酚甲醚;第二主成分大根香叶烯和石竹烯氧化物;第三主成分是百里香酚,累计贡献率达99.57%。根据主成分因子得分和加权综合得分,河南商丘、安徽和伊犁这三个产地的牛至具有较好的品质。⑦藿香、牛至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杀菌作用,对产ESBLs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藿香中总黄酮的抑菌效果较差。⑧从藿香、牛至挥发油中筛选出胡薄荷酮、香茅醇、桉树脑、百里香酚,作为单品活性成分,除百里香酚外,对产ESBLs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⑨单品活性成分胡薄荷酮、香茅醇、桉树脑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ESBLs基因序列的影响较小,主要是影响产ESBLs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抑制细菌生长。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源产ESBLs大肠杆菌的分布较广,耐药率在逐年递增,其ESBLs基因分型主要是以CTX-M-14型为主,从中药藿香和牛至挥发油中筛选的单品活性成分胡薄荷酮、香茅醇、桉树脑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ESBLs基因序列的影响较小,主要是抑制产ESBLs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否改变与生物被膜形成的相关调控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并为高效低毒的中药耐药抑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0](2014)在《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规程(2014年版)第一批质量标准的公告》文中认为公告[2014]第25号为提升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控制水平,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我局组织完成了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规程(2014年版)第一批101种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经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4年第26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8月15日起执行。自执行之日起,凡与本规程收载品种相同的医疗机构制剂,应执行本规程质量标准,原标准同时废止。特此公告。

二、气相色谱仪鉴别大肠埃希菌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相色谱仪鉴别大肠埃希菌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红参粉炮制规范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一、人参熟制及红参炮制历史沿革
    二、红参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
    三、红参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四、红参粉炮制规范研究现状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实验用原料的质量检查
        1 实验用原料来源
        2 外观性状
        3 显微鉴别
        4 薄层鉴别
        5 水分检查
        6 含量测定
        7 小结
    第二章 红参粉炮制工艺研究
        1 不同规格红参粉的制备
        2 炮制工艺研究(最佳粒径考察)
        3 炮制工艺验证
        4 小结
    第三章 红参粉质量标准研究
        一、【名称】
        二、【来源】
        三、【炮制】
        四、【性状】
        五、【鉴别】
        六、【检查】
        1 水分
        2 总灰分
        3 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
        七、【微生物限度】
        八、【指纹图谱】
        九、【含量测定】
        十、【性味与归经】
        十一、【功能与主治】
        十二、【用法与用量】
        十三、【注意】
        十四、【贮藏】
    第四章 红参粉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1 红参粉水分测定及结果
        2 红参粉总灰分测定及结果
        3 红参粉酸不溶性灰分测定及结果
        4 红参粉人参皂苷含量测定及结果分析
        5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红参粉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6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药用黄原胶的制备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黄原胶及其成分
        1.1.1 黄原胶的结构
        1.1.2 黄原胶的性质
        1.1.3 黄原胶的使用要点
    1.2 假黄单胞菌
        1.2.1 假黄单胞菌概述
        1.2.2 假黄单胞菌的培养条件
    1.3 医药级黄原胶的现状
        1.3.1 市场前景
        1.3.2 医药级黄原胶的应用市场
        1.3.3 国内外有关该品的开发、生产情况
        1.3.4 国内外有关该品种的知识产权及行政保护情况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食品级黄原胶及其制备方法
    2.1 食品级黄原胶的工艺流程图
    2.2 食品级黄原胶生产过程
        2.2.1 菌种
        2.2.2 一级菌种培养
        2.2.3 二级种扩大培养
        2.2.4 发酵培养
        2.2.5 计量放罐
        2.2.6 一次提取
        2.2.7 二次提取
        2.2.8 烘干
        2.2.9 粉碎筛分
        2.2.10 混合、包装
    2.3 生产过程使用的主要原料
    2.4 食品级黄原胶的标准及测试结果
        2.4.1 黄原胶的标准及测试结果
        2.4.2 测试仪器
    2.5 小结
第3章 药用辅料黄原胶的提取研究
    3.1 提取的选择
        3.1.1 黄原胶溶解研究
        3.1.2 氢氧化钠乙醇法
        3.1.3 氯化钙乙醇法
        3.1.4 乙醇法
        3.1.5 不同提取路线对比
        3.1.6 路线2提取工艺研究
    3.2 黄原胶小试生产
        3.2.1 工艺流程图
        3.2.2 试验步骤
        3.2.3 试验结果
    3.3 中试放大工艺
        3.3.1 工艺流程图
        3.3.2 操作过程
        3.3.3 中试放大结果
    3.4 三废处理
        3.4.1 废液处理
        3.4.2 废气处理
        3.4.3 废渣处理
    3.5 小结
第4章 药用辅料黄原胶的质量研究
    4.1 黄原胶原料来源
    4.2 性状
        4.2.1 感官
        4.2.2 溶解度
    4.3 项目检验
        4.3.1 黏度
        4.3.2 丙酮酸
        4.3.3 氮
        4.3.4 干燥失重
        4.3.5 灰分
        4.3.6 重金属
        4.3.7 砷盐
        4.3.8 微生物限度检查
        4.3.9 乙醇残留检测方法
第5章 稳定性研究
    5.1 试验用样品及考察项目
    5.2 考察内容
        5.2.1 影响因素试验
        5.2.2 加速试验
        5.2.3 长期试验
    5.3 结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主要论文
    一、发表学术论文

(3)黄芪破壁饮片质量标准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黄芪研究现状
        1 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2 黄芪安全性研究
        3 黄芪临床应用研究
        4 黄芪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5 黄芪破壁饮片及其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第二节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概况
        1.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现状
        2.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主要内容、常用方法和新技术
    第三节 文献研究小结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国药典》评价传统中药饮片质量的常规指标研究
    第一节 试验材料
        1. 试验样品
        2. 试剂与耗材
        3. 试验仪器
    第二节 试验内容和方法
        1. 《中国药典》和黄芪破壁饮片省标(2011版)均有的指标
        2. 本课题拟新增的含量测定指标(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
    第三节 试验结果
        1. 黄芪破壁饮片外观性状观察结果
        2. 黄芪破壁饮片显微结构
        3. 黄芪破壁饮片水分测定结果
        4. 黄芪破壁饮片总灰分测定结果
        5. 浸出物检查
        6. 黄芪破壁饮片薄层鉴定结果
        7. 黄芪破壁饮片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结果
        8. 黄芪破壁饮片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黄芪破壁饮片粉体性质研究
    第一节 试验材料
        1. 试验样品
        2. 试剂与耗材
        3. 试验仪器
    第二节 试验内容和方法
        1. 黄芪破壁饮片粒径分布测定方法考察
        2. 黄芪破壁饮片密度测定方法考察
        3. 黄芪破壁饮片比表面积测定方法考察
        4. 黄芪破壁饮片流动性测定方法重复性考察
        5. 黄芪破壁饮片色度测定方法考察
    第三节 试验结果
        1. 黄芪破壁饮片粒径及粒度分布考察/测定结果
        2. 黄芪破壁饮片密度测定结果
        3. 黄芪破壁饮片比表面积方法考察及测定结果
        4. 黄芪破壁饮片休止角测定结果
        5. 黄芪破壁饮片色度测定结果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黄芪破壁饮片外源安全性指标研究
    第一节 试验材料
        1. 试验样品
        2. 试剂与耗材
        3. 试验仪器
    第二节 试验内容和方法
        1. 5种重金属测定方法学考察
        2. 1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学考察
        3. 黄曲霉毒素测定方法学考察
        4.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
        5. 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查
    第三节 试验结果
        1. 重金属残留方法学考察及测定结果
        2. 有机氯农药残留测定方法学考察及测定结果
        3. 黄曲霉毒素测定方法学考察及测定结果
        4. 微生物限度检测结果
        5. 二氧化硫量检测结果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黄芪破壁饮片真伪、均匀性和批间均一性评价研究
    第一节 试验样品
        1. 试验样品
        2. 试剂和耗材
        3. 试验仪器
    第二节 试验内容和方法
        1. HPLC指纹图谱技术用于批间均一性研究
        2. DNA条形码技术用于真伪鉴别研究
        3. 近红外技术用于批内均匀性评价研究
    第三节 试验结果
        1. HPLC指纹图谱方法研究
        2. DNA条形码研究结果
        3. 近红外技术检查混合均匀性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黄芪破壁饮片质量标准提高后的质量标准(草案)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4)热带铝复合材料的复合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药品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
        1.1.1 药品包装材料分类
        1.1.2 药品包装材料性能要求
        1.1.3 药品包装材料和包装手段发展趋势
    1.2 云南名博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1.2.1 名博包装企业优势
        1.2.2 产品优势
    1.3 热带铝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背景
    1.5 研究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软包装复合工艺与企业调研
    2.1 复合包装材料的原理
        2.1.1 软包装复合材料界面的作用机理
        2.1.2 软包装复合材料的机理过程
    2.2 复合包装材料生产工艺技术
        2.2.1 层合复合工艺
        2.2.2 涂布复合工艺
        2.2.3 共挤出复合工艺
        2.2.4 真空镀膜工艺
    2.3 铝基塑料复合工艺研究
    2.4 产品工艺与实验设备综述
        2.4.1 工艺介绍
        2.4.2 生产设备介绍
        2.4.3 检测设备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工艺方案研究与实现
    3.1 新型热带铝结构
    3.2 新型热带铝构成方案研究
    3.3 新型热带铝的选材
    3.4 胶粘剂
        3.4.1 药品包装对胶粘剂的基本要求
        3.4.2 应用较多的粘合剂
        3.4.3 药品包装用胶粘剂发展趋势
    3.5 新型热带铝复合方案
    3.6 干式复合工艺及实验过程
        3.6.1 张力控制
        3.6.2 干燥控制
        3.6.3 涂胶系统控制
        3.6.4 复合系统
        3.6.5 熟化控制
    3.7 涂布热封层
    3.8 实验注意与技术要求
        3.8.1 实验注意
        3.8.2 技术要求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数据及处理
    4.1 物理检测
        4.1.1 电晕面检测
        4.1.2 铝箔厚度
        4.1.4 剥离强度
        4.1.5 热合强度
    4.2 化学与卫生学检测
        4.2.1 阻隔性能检测
        4.2.2 溶出物试验检测
        4.2.3 微生物试验检查
    4.3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5)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累积途径及固体分散体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测定
        1 材料与试剂
        2 试验设备
        3 研究气相色谱条件
        4 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测定
        5 讨论
        6 小结
    第二章 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及关键酶基因的筛选
        1 动物
        2 林蛙输卵管样本的转录物组测序分析
        3 小结
    第三章 哈蟆油表达量的测定
        1 材料与试剂
        2 试验设备
        3 试验动物
        4 中国林蛙解剖
        5 哈蟆油RNA的提取
        6 哈蟆油总RNA反转录为cDNA
        7 内参基因的选择和引物设计
        8 哈蟆油cDNA实时荧光定量测定
        9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的成型工艺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哈蟆油滴丸的质量标准
        4 小结
    第五章 哈蟆油滴丸免疫实验验证
        1 材料
        2 试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结论
    1 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变化规律
    2 哈蟆油的转录组测序
    3 哈蟆油表达量变化
    4 采用固定分散体技术制备哈蟆油滴丸
    5 哈蟆油滴丸免疫实验验证
本文创新点
    1 中国林蛙安全度过冬眠期机制
    2 在美国Genbank上传基因序列
    3 从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控制哈蟆油质量
    4 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将哈蟆油制备成滴丸剂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普瑞巴林原料药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文献综述概况
第二章 药物基本性质和工艺介绍
    1.1 药品名称
    1.2 理化性质
    1.3 工艺流程介绍
        1.3.1 基本的合成路线
        1.3.2 工艺操作步骤
第三章 原料药的质量研究和控制
    1.1 普瑞巴林原料药的杂质研究
    1.2 成品-普瑞巴林原料药的杂质研究和分析
    1.3 普瑞巴林原料药的其他质量属性研究
    1.4 普瑞巴林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开发
    1.1 A-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普瑞巴林的杂质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瑞巴林的异构体纯度
    1.3 顶空气相色谱方法检测普瑞巴林中残留溶剂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瑞巴林的含量
    1.5 普瑞巴林微生物限度
第五章 分析方法的验证
    1.1 HPLC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
    1.2 异构体检测方法验证报告
    1.3 GC残留溶剂分析方法验证报告
    1.4 HPLC含量分析方法验证报告
第六章 原料药的稳定性研究
    1.1 影响因素试验及破坏性试验
    1.2 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附录
    1.1 普瑞巴林有关物质定量限、检测限溶液的HPLC图谱(图Y-01~Y-09)
    1.2 普瑞巴林有关物质稳定性的HPLC图谱(图Y-10~Y-18)
    1.3 普瑞巴林有关物质专属性的HPLC图谱(图Y-19~Y-23)
    1.4 普瑞巴林有关物质方法精密度的HPLC图谱(图Y-24~Y-30)
    1.5 普瑞巴林有关物质线性的HPLC图谱(图Y-31~Y-46)
    1.6 普瑞巴林有关物质中间精密度的HPLC图谱(图Y-47~Y-64)
    1.7 普瑞巴林有关物质耐用性的HPLC图谱(图Y-65~Y-76)

(7)醋酸去氨加压素原料药合成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醋酸去氨加压素的研究历史
        1.2.2 醋酸去氨加压素的药理机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醋酸去氨加压素原料合成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仪器及设备
        2.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与结果
        2.3.1 合成工艺路线及合成方法的选择
        2.3.2 工艺路线图
        2.3.3 详细反应步骤
        2.3.4 原料的合成工艺研究
        2.3.5 工艺中二废处理方案
        2.3.6 结构确证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醋酸去氨加压素原料质量标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1 仪器及设备
        3.2.2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与结果
        3.3.1 性状
        3.3.2 鉴别
        3.3.3 有关物质
        3.3.4 含量测定
        3.3.5 残留溶剂
        3.3.6 细菌内毒素
        3.3.7 三氟乙酸
        3.3.8 微生物检查
        3.3.9 重金属
        3.3.10 砷盐
        3.3.11 高分子聚合物
    3.4 本章小结
4 醋酸去氨加压素原料稳定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1 仪器及设备
        4.2.2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与结果
        4.3.1 考察项目
        4.3.2 影响因素试验
        4.3.3 加速试验
        4.3.4 长期试验
    4.4 本章小结
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8)薰衣草精油的真伪优劣鉴别及其谱—效关系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现状
        1.1.1 熏衣草的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1.1.2 薰衣草精油的真伪优劣鉴别现状
        1.1.3 薰衣草精油的药理活性研究现状
        1.1.4 中药指纹图谱及中药谱-效关系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薰衣草精油GC-MS化学成分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2 实验样品
    2.2 实验内容
        2.2.1 样品配制
        2.2.2 GC-MS联用技术条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薰衣草精油化学成分分析
        2.3.2 薰衣草精油的主成分分析
        2.3.3 薰衣草精油的聚类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薰衣草精油指纹图谱建立及分析
    3.1 实验器材及材料
    3.2 实验方法和内容
        3.2.1 GC色谱条件
        3.2.2 方法学考察
        3.2.3 样品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方法学考察结果
        3.3.2 真实薰衣草精油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3.3.3 穗花薰衣草精油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3.3.4 醒目薰衣草精油指纹图谱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3.3.5 三个品种薰衣草精油指纹图谱对比及相似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薰衣草精油中人工添加成分的GC鉴别探讨
    4.1 实验仪器与试药
        4.1.1 实验药材
        4.1.2 样品配制
    4.2 实验方法和内容
    4.3 方法学考察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加入人工合成化合物的薰衣草精油鉴别
        4.4.2 加入不挥发性的基础油的薰衣草精油鉴别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薰衣草精油体外抑菌作用探究
    5.1 实验材料和仪器
        5.1.1 药物与试剂
        5.1.2 实验仪器
        5.1.3 菌株
        5.1.4 培养基
    5.2 实验内容
        5.2.1 薰衣草精油对真菌的抑制作用
        5.2.2 薰衣草精油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薰衣草精油对真菌抑制作用试验结果
        5.3.2 薰衣草精油对细菌抑制作用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薰衣草精油镇静、镇痛作用探究
    6.1 实验仪器和试剂
        6.1.1 实验仪器
        6.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6.1.3 实验动物
    6.2 实验内容
        6.2.1 薰衣草精油镇静实验
        6.2.2 薰衣草精油镇痛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3.1 薰衣草精油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6.3.2 小鼠热板实验结果
        6.3.3 小鼠扭体实验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抑菌作用的薰衣草精油谱-效关系探究
    7.1 数据来源
    7.2 实验内容
    7.3 结果与讨论
        7.3.1 相关分析法
        7.3.2 多元回归分析法
    7.4 本章小结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藿香、牛至对产ESBLs大肠杆菌耐药性抑制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产ESBLs大肠杆菌的ESBLs测定、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二部分: 产ESBLs大肠杆菌的ESBLs基因分型的研究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三部分: 藿香、牛至对产ESBLs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作用研究
    一 藿香、牛至的成分提取及鉴定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结果
    二 藿香、牛至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结果
    三 藿香、牛至活性成分对产ESBLs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抑制作用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技术路线图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四、气相色谱仪鉴别大肠埃希菌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红参粉炮制规范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 董坤园.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1)
  • [2]药用黄原胶的制备及质量研究[D]. 王希艳. 齐鲁工业大学, 2019(02)
  • [3]黄芪破壁饮片质量标准提升研究[D]. 王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热带铝复合材料的复合工艺研究[D]. 廖帅.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5]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累积途径及固体分散体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D]. 孙敬蒙.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普瑞巴林原料药质量研究[D]. 冯裕. 浙江大学, 2018(04)
  • [7]醋酸去氨加压素原料药合成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刘昕.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8(12)
  • [8]薰衣草精油的真伪优劣鉴别及其谱—效关系初步研究[D]. 邓榕榕. 广东药科大学, 2017(02)
  • [9]藿香、牛至对产ESBLs大肠杆菌耐药性抑制作用的研究[D]. 宫海燕.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5)
  • [10]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规程(2014年版)第一批质量标准的公告[J].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4(39)

标签:;  ;  ;  ;  ;  

气相色谱法鉴定大肠杆菌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