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木工机床的结构计算(4)

第1讲:木工机床的结构计算(4)

一、第一讲 木工机床的结构计算(4)(论文文献综述)

姚微超[1](2020)在《人工林小径级珍贵材家具产品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珍贵树种木材因其优良的品质和美学价值受到人们喜爱,广泛应用于家具、室内装饰装修及工艺品生产等领域。但天然大径级珍贵木材资源匮乏,不能满足家具产品的生产需求。因此,利用人工林小径级珍贵材进行家具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提高其利用率和附加值,对于缓解天然珍贵材资源紧张的现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论文以人工林小径级珍贵材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研究小径级珍贵材物性与家具设计关联性基础上,提出小径级珍贵材家具产品设计策略,并开展了三种不同风格的家具产品设计实践以及小径级水曲柳新中式风格家具产品的应用研究,进而综合视觉美感、功能需求、生产工艺多维度实现家具产品的增值,以此验证设计策略的可行性。主要的结论如下:(1)从人工林珍贵材的径级大小与家具零部件形态设计、旋曲性能与家具整体形态设计、肌理特征与家具材质搭配设计,提出了小径级珍贵材物性与家具造型设计的关联性;从大幅面拼板形式与结构、曲直线型的榫卯结构、各种连接件的接合,提出了小径级珍贵材物性与家具结构设计的关联性;从较小径级与花格装饰、弯曲性能与线型装饰、边角原料与寄木细工,提出了小径级珍贵材物性与家具装饰设计的关联性。(2)小径级珍贵材家具产品设计应满足“增值”与“绿色”设计理念,遵循“凸显材质、协调统一、经济实用”的设计原则;以“部件表现、系列组合”的美感塑造、“功能提出、实现方式”的功能开发以及“时代性、民族性、品牌性”的文化融合为设计方法;以“调研—定义—研发报告—评审反馈—生产加工”为设计流程。(3)从“风格特征、人群定位、材料选择、设计方案、设计做法及效果”五个方面,开展了新中式、美式和简约三种风格的小径级珍贵材家具产品设计实践。(4)以小径级水曲柳新中式风格家具设计方案为例,从“材料、造型、结构、构件”四个维度进行家具产品的设计优化,并制定了加工生产中“备料”、“机加工”及“涂装”的工艺流程与操作规程,对比说明使用大、小径级材前后的效果。经企业成本核算可知,利用小径级珍贵材制造家具产品,原材料成本减少14%左右,人工和生产成本有所增加,但家具产品总成本减少了4.9%~6.9%。

周林[2](2020)在《五斗柜家具倾覆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五斗柜因其储物能力强等实用性优势,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家具用品之一。然而,不合理的设计易导致五斗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也频繁出现五斗柜倾翻压住幼童致死的新闻。为了有效帮助家具企业提升五斗柜产品的稳定性,本课题以某款典型五斗柜为研究对象,对其抗倾覆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通过文献查找、网络、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市面常见五斗柜进行风格款式、结构方面的归纳总结;并对常见生活场景中的五斗柜进行分步、整体受力分析,得到五斗柜保持稳态的力学方程;针对五斗柜相对地面无前倾角、有前倾角两种状态,建立五斗柜倾覆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模型得出:五斗柜抗倾覆能力主要取决于自身重力及其重心位置;再通过重心组合法与参数化建模得到五斗柜相对地面无前倾角时的动态重心坐标公式,并以物理悬吊法进行了验证;基于此,结合旋转矩阵,求解得出五斗柜有前倾角时的动态重心坐标公式。根据五斗柜的抗倾覆稳定性方程,设置影响系数K以评估五斗柜自身各变量对其抗倾覆能力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选取特征点拟合得到:(1)无前倾角状态下,抽屉拉开总长度对五斗柜的稳定性影响系数K=0.03;无前倾角、抽屉全部拉开状态下,柜身质量、柜身重心x坐标、抽屉质量、抽屉重心x坐标、抽屉最大拉开长度的影响系数K分别为2.30、-4.02、0.23、0.16、-0.16;(2)有前倾角状态下,前倾角对五斗柜的稳定性影响系数K=-4.3;有前倾角、抽屉全部拉开状态下,柜身质量、柜身重心坐标、抽屉质量、抽屉重心坐标、抽屉最大拉开长度的影响系数K分别为0.22、-1.30、0.05、0.03、-0.04。基于五斗柜的稳定性理论分析,根据国标规定的四种测试条件,采用ADAMS对其进行运动仿真,验证了本文建立的斗柜模型符合国标稳定性要求。通过比较分析运动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得出各变量的影响系数误差小于6%,仿真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基于理论分析与ADAMS仿真试验,开展了五斗柜抗倾覆稳定性的物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无前倾角状态下,各变量影响系数分别为-0.03、2.24、-4.13、0.23、0.17、-0.16,平均偏差小于7%。有前倾角状态下,各变量影响系数分别为4.27、0.22、-1.4、0.06、0.04、-0.04,平均偏差小于8%。平均偏差均较小,实验结果基本契合理论推导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课题所提出的五斗柜自身变量对其稳定性影响规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郭珊珊[3](2019)在《自卸车车体轻量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对于自卸车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顾客要求,汽车企业将轻量化设计作为核心技术。目前自卸车轻量化设计多只对单一结构进行优化,本文对车厢与车架同时进行轻量化研究。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型号自卸车进行车厢与车架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自卸车车厢模型并对不同工况进行仿真分析。选用SolidWorks对某型号自卸车进行车厢建模,采用ANSYS Workbench对车厢静、动态工况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出车厢各工况下的应力分布与变形云图。根据分析出的结果对车厢的强度、刚度综合评估,得出自卸车车厢满足正常工作要求。仿真的结果为车厢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2)自卸车车架仿真和疲劳寿命分析。首先,建模后选择对车架损害程度较大的两种工况进行仿真分析,由仿真结果知强度、刚度均满足正常工作要求。其次,对车架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出一阶固有频率为14.5Hz,低于外部激励。最后,为保证车架具有一定的抗疲劳特性,采用nCode Design-Life对车架进行了疲劳寿命验证。根据疲劳寿命云图知疲劳寿命最小为3.0?106次,符合安全寿命105要求。为后期对自卸车车架优化设计,提供比较的依据。(3)车厢轻量化设计。针对自卸车车厢进行结构优化,选用U形截面车厢,同时对优化后的车厢进行静态与动态工况分析,得出了强度、刚度均满足工作要求。最后,对优化后的车厢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出一阶固有频率高于外部激励。优化后车厢静态、动态性能均满足工作要求。(4)车架轻量化设计。选用两种方案对车架进行优化设计。方案一:选用新型材料高强度钢A610L,根据薄壳理论对原车架板厚进行优化处理;方案二:采用变密度法对车架进行拓扑优化。根据优化结果对车架重新建模,并在不同工况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优化后车架强度、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此外,完成了车架的谐响应分析,得出优化后车架的一阶频率为27Hz,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46.34%。最后,对车架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得出优化后车架寿命为2.083?106次,比优化前寿命减少了30.57%。本文对自卸车进行整体建模,并采用多种方法对车体优化设计。保证自卸车在正常工作的基础上,满足寿命要求,同时,达到降低车体重量的目的。自卸车车厢、车架轻量化后,质量分别降低了8.397%、9.465%,优化结果显着。本文的研究结果能有效减轻自卸车自重,提高运载能力,也解决了尾气排放量大,燃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对后期进行自卸车轻量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田始军[4](2018)在《基于多级管状线圈冲击加载装置的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由于粉末冶金制品在机械零部件中占有很大比例,许多粉末冶金技术不断的涌现出来,如爆炸烧结技术高速压制技术和电磁成形技术等,但是这些现代高能率粉末压制技术的冲击加载机理与传统的粉末压制技术有很大不同,因而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在粉末压制的过程中,金属粉末冲击压制的加载装置虽然能够压实粉末,但冲头质量大能量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导致产生加载速度不够大,无法获得更高致密度粉末制品,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更高效的加载装置变得尤为重要。而且目前在设计粉末压制装置中,有限元仿真技术因其快捷高效的优点而成为优化机械装置重要手段。本文结合高能率粉末压制技术和电磁推进技术,设计出一种基于多级管状线圈的冲击加载装置,以提高轴向冲击力和压制速度为目的,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加载装置的仿真模型,对通电管状线圈产生的磁场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各项参数对加载装置的电磁力的影响,优化设计管状线圈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的结构。为金属粉末冲击压制装置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首先,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管状线圈的电磁冲击压制成形装置,建立了管状线圈轴向加载装置的数值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开展了结构参数对电磁冲击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获得了相关的位移—电磁力特性曲线,运用MATLAB进行加载速度的分析。断磁环的相对位置、长度和厚度与轴向电磁力的大小有直接关系;线圈最佳高径比为2.12时,加载装置的冲芯加载速度最大;铁芯线圈差值比为-0.27时,产生的轴向电磁冲击力最大,且铁芯质量相对较小。其次,将管状线圈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探讨尺寸和加载电流对加载装置的电磁力和速度的影响。管状线圈轴向冲击加载装置产生电磁力大小随着尺寸增大而增长,由于电流加载电流不变而最终达到最大值;管状线圈轴向冲击加载装置产生电磁力随着通入电流密度增大而增大,由于磁饱和的影响而达到最大值;将管状线圈轴向冲击加载装置设计成单级形式,通入直流电源的500A的直流电流,能够产生23m/s加载速度。接着,由于粉末冲击压制过程需要获得高的初速度,采用单级管状线圈轴向冲击加载装置获得高速比较困难,且加载距离比较短,因而设计了一种多级管状线圈冲击加载装置,利用Ansoft Maxwell电磁仿真软件建立线圈驱动的有限元模型,先进行对比分析了单级线圈和多级线圈对电磁力影响,接着探讨了线圈截面形状对不同位置铁芯电磁力的影响,最后研究了线圈级数对电磁力影响的规律。管状线圈轴向冲击加载装置应采用多级管状线圈驱动的形式加速,且在驱动线圈同侧设置断磁环,不仅延长加速行程,提高加载效率,也能改变磁力线的流转回路,增大了铁芯的电磁力和加载速度;管状线圈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的驱动线圈采用正方形截面形状的管状线圈,能够对运动铁芯产生较大的电磁力,使其加速到更大的加载速度。然后,探讨了级间距、壳的厚度、级间距中断磁环、线圈同侧断磁环角度和长度等结构参数对装置电磁力的影响,并应用正交试验与仿真相互结合的方法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两级线圈之间的耦合作用影响电磁感应效率,当级间距为铁芯长度的1.22倍时,耦合作用趋于零,而继续增大间距会导致装置尺寸的增加;获得级间距与壳的厚度最佳比值,当壳的厚度为级间距的0.3倍时,铁芯的电磁力最大,这为具体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指导;断磁环是有用的,明确了断磁环的位置,两级线圈间距中加入断磁环,对铁芯产生的轴向电磁力大小影响不大,故不需要加入,而管状线圈内侧加入断磁环明显改善磁路,当断磁环长度与线圈高度一致时,产生的电磁力最大。为多级管状线圈冲击加载装置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最后,设计出六级管状线圈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结构,构建装置系统,研究电流、电压和线圈阻值等电参数对其电磁力的影响,计算加载装置产生的电磁力和加载速度。增大电压或电流和减小线圈的阻值,可以获得更大的电磁力和加载速度,当产生电磁饱和时,进一步增大电压或电流和减小线圈的阻值是无意义的;多级管状线圈加载装置设计成六级,加速距离为1.1m,通入500A的电流可以获得48m/s高的加载速度。

程昀[5](2017)在《考虑人为过失对高支模支架影响的安全控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随之不断地发展与进步。高支模支架体系正是随着建筑行业发展而形成的技术手段之一。近年来大型工程中高支模支架工程的应用不断增多,高支模支架体系也不断地发展与完善。然而高支模支架事故频频发生。总结高支模支架事故发现,人为过失是导致高支模支架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考虑人为过失对高支模支架影响的安全控制研究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本文的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对近年多起高支模事故分析与总结,得出人为过失因素是影响高支模支架安全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总结了目前主要存在的影响高支模支架安全的人为过失问题;(2)通过对高支模支架人为过失的研究,总结选取了16种常见人为过失,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人为过失的结构层次体系,分析了各人为过失对高支模支架安全性影响的权重大小;(3)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考虑人为过失影响因素的高支模支架有限元模型。采用屈曲分析的方法,得到不同人为过失影响下的高支模支架一阶屈曲荷载临界值。通过模拟,分析主要的人为过失影响因素对高支模支架安全控制的影响。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层次分析法中结果,研究人为过失对高支模支架安全控制的影响程度;(4)依据前述研究结果,结合BIM技术的特点,构建了基于BIM技术的高支模支架人为过失安全控制体系、高支模支架工程总体安全控制体系。对考虑人为过失对高支模支架影响的安全控制对策提出了建议。

李虎[6](2017)在《三维轴对称边界积分方程的高精度算法》文中研究说明科学与工程问题中的大量数学模型都归结于求解域是旋转体的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这类问题称为轴对称问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通过边界元方法把这类问题转化为轴对称的边界积分方程,利用机械求积法系统讨论了轴对称弹性静力学边界积分方程、轴对称达西边界积分方程、轴对称非线性Laplace边界积分方程和轴对称泊松边界积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取得的成果如下:1、研究了轴对称弹性静力学方程带Dirichlet边值条件的数值解法。通过单层位势理论,利用轴对称弹性静力学方程的基本解,把弹性静力学方程转化为带有对数弱奇异核的第一类边界积分方程。由于轴对称问题的边界大部分是非光滑的,所以边界积分方程的解在角点处具有奇异性,利用三角周期变换消除了解在角点处的奇性。利用Lyness和Sidi的弱奇异求积公式,结和中矩形数值积分公式,构造了求解具有弱奇异核的第一类边界积分方程的机械求积法。利用Anselone的聚紧收敛理论证明了数值解的存在性和收敛性,还证明了数值解的误差具有(?38)(6)的收敛阶。2、研究了轴对称达西方程带Dirichlet边值条件的数值解法。利用单层位势理论及空间坐标变换,将轴对称达西方程转化为第一类的带有对数弱奇异核的边界积分方程。为了提高数值解的精度,利用三角周期变换消除边界积分方程的解在角点处的奇性。利用机械求积法求解第一类的弱奇异的边界积分方程,得到解的误差具有奇数阶的多参数渐近展开式,其给出了数值解的精度为(?38)(6)。利用分裂外推算法消去误差展开式中的低阶项得到高阶项,提高数值解的收敛阶。聚紧理论证明了机械求积法的收敛性。3、研究了轴对称非线性Laplace方程的数值解法。利用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和轴对称Laplace方程的基本解,将具有非线性边值条件的轴对称Laplace方程转化为轴对称的非线性边界积分方程,该积分方程具有弱奇异核。利用机械求积法和牛顿迭代法求解非线性的边界积分方程,得到数值解的误差具有奇数阶的单参数渐近展开式,其给出了数值解的精度为(?3)。利用外推算法提高数值解的收敛精度阶为(?5)。利用Stepleman定理证明了非线性近似方程解的存在性和稳定性。4、研究了轴对称泊松方程带Dirichlet边值条件的数值解法。利用轴对称泊松方程的特解,轴对称泊松方程可以导出轴对称Laplace方程,利用单层位势理论,将导出方程转化为第一类的带有对数弱奇异核的边界积分方程。利用三角变换消除解在角点处的奇性,利用机械求积法离散边界积分方程,得到数值解的误差具有奇数阶的多参数渐近展开式,其给出了数值解的精度为(?38)(6)。通过分裂外推算法消去展开式中的低阶项得到高阶项提高数值解的精度为(?58)(6)。多个数值算例验证了我们的理论分析。

李涉[7](2016)在《风电机组行星齿轮机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风电机组中的行星齿轮箱是一个关键的传动结构,正常情况下,风电机组的叶片的转速是非常低的,只能经由齿轮副的增速作用来达到目的,所以也将它的齿轮箱称作增速箱,其主要作用是将风力带动下的风电机组叶片所产生的机械能传到发电机以使其达到发电时所需的转速。在一些特殊气象状况的影响下,风电机组非常容易产生故障,机舱的结构导致风电机组没有牢固的机座基础,整个传动系的扭转振动与动力匹配的因素就会反映在薄弱环节即增速箱上。因此,急需加强对增速箱的研究,提高对其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工作的重视。本文主要针对风电机组增速箱的行星齿轮机构开展故障诊断的研究。文中详细介绍了行星齿轮机构故障诊断算法的研究,在时域分析部分主要运用了基于改进的振动分离信号的高级时域状态指标算法。在频域部分主要采用边频带方法以及频域统计类指标进行分析。本研究还完成了风电机组行星齿轮机构模拟实验台的设计与搭建、对实验台的整体结构进行了介绍,并针对此实验台设计了硬件测试系统。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软件系统依据理论算法编写,实现了算法的整个流程。软件系统主要分为数据采集、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数据存储与查看等模块。最后设计了行星齿轮机构故障模拟实验并进行了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初步证明了本文所采用算法的优势,所编写的软件系统的可靠,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张鼎[8](2016)在《中国古建筑石牌坊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及修复加固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精华的浓缩,也是中国传统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融合的重要典范,更是古代人民智慧与勤劳的象征,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的古老文化在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多方面的传承与发展。牌坊,是一种由单排或多排立柱与横向额枋等构件通过榫卯连接而成的开敞式标志性古建筑。牌坊作为起源很早的古建筑,其出现的时间可以回溯到秦汉以前,至明清而达极盛。牌坊种类繁多,石牌坊因其修建材料为石材,自身重量大,体积大,雕刻气势磅礴,独显厚重雄浑的气息,虽历经上千年仍能基本保存完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由于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建筑居多,古建筑的科学研究方面多限于古木结构,古代石牌坊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古代石牌坊结构的发展历史以及众多牌坊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对石牌坊结构的各组成构件的结构形式以及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和总结。具体为分别对石牌坊结构的平面布置,石牌坊的结构体系,石牌坊的斗拱、夹杆石、雀替,榫卯连接,进行了具体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石牌坊在整体布置、外观装饰、构件制作、节点连接等方面都模仿了古代木牌坊的建造方法,但是由于石材重量大,不易进行榫卯连接以及构件制作难度较大,对斗拱多进行可视部分的雕刻,因而石牌坊的斗拱在吸收地震能耗,对建筑屋盖所起的减震作用较古代木牌坊差。并且石牌坊石柱与横向额枋的连接较木结构也有一些区别。通过以天台山石牌坊为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en对石牌坊模型进行地震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研究,通过在构件节点连接处加入具有六个方向变刚度的弹簧来对石牌坊结构的榫卯节点进行简化,并参考大量相关资料和学术论文对模拟榫卯节点的弹簧刚度系数进行修正。通过利用模态分析、反应谱法分析研究,得出石牌坊的主楼框架比较稳固,次楼额枋与主楼石柱的连接欠牢固,并得出了夹杆石对石柱起到了一定的侧向支撑作用,对整个石牌坊结构的稳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还进行了时程分析研究,通过对石牌坊有限元模型分别输入7度多遇地震和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EL-centro波、Taft波以及人工波,得出石牌坊结构的整体及节点破坏,提出需要进行修复加固的部位。通过有限元模型对天台山石牌坊结构地震作用下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以及对天台山石牌坊结构的破坏现状的考察,在遵循古建筑修缮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古建筑自身特点和修复加固的特殊方法,对石牌坊的修缮方案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为今后古石牌坊结构的修缮保护提供一个思考角度,并对仿古石牌坊的结构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蒋琎[9](2015)在《600kW冷却器传热效率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单位GDP能耗相比其他发达国家高达三倍之多,节能减排对于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关重要。作为能源行业节能减排最重要设备之一的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实现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流体温度满足工厂生产要求的一种设备,同时它也是一种降低能源消耗的关键设备。随着能源行业对换热器的冷却容量要求越来越大,如何提升单位体积换热器的冷却容量,即提升换热效率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对换热效率的研究有助于企业生产出高效、紧凑的换热器以满足实际的换热需求。本文所研究的F型和P型换热器用于HVDC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中变压器油的冷却,它包括风机、换热管和翅片三大部分,其中风机的直径增大、转速提高都会直接提升换热量,但同时会带来噪声问题。为了在不增加电机转速和油泵功率的情况下达到600kW以上的换热量要求,就需要提高冷却器的换热量,必须对换热效率的提升进行研究。从热阻的组成比例来看,空气和翅片间的热阻占冷却器所有热阻约70%左右,这就使得翅片传热效率的提升变得非常重要。本文基于边界层理论、湍流模型等流体力学理论基础,在Gambit软件中对本单位开发的不同表面形式六款翅片的截面形状建立二维模型;并运用仿真软件Fluent对这些翅片进行了数值模拟与仿真对比研究,得到迎面风速、风压降和换热系数之间的变化规律;采用j/f1/2、j/f两种综合评价准则对六种翅片的综合传热性能进行评价;以分段性能研究方法对不同翅片的局部流动换热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不同翅片压降、换热性能产生差异的原因。数值模拟分析得到结论为:开窗片和桥片的压力降最高、换热系数最大,平片的换热系数最低而压降最小,金字塔形麻点片的综合性能最优。最后,利用实验系统验证了波纹片和麻点片的阻力特性及换热系数变化规律,并对采用麻点片的P型冷却器进行了600kW的冷却容量型式试验。P型冷却器采用综合评价系数最高的金字塔形麻点翅片,在风机噪声、泵功与原来采用平直翅片的F型冷却器维持一致的情况下,冷却容量相比于后者约提高了15%左右,从而为600kW冷却器提供了解决方案。

许立江[10](2013)在《适用加工欧式实木窗的新型四面木工刨床的研发》文中提出随着欧式实木窗逐步进入国内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对生产高档欧式实木窗的木工机械设备需求逐渐升温。目前国内欧式实木窗生产厂家使用的设备主要分两类:一类加工主机是进口木窗专用加工中心,在一台主机上加工实木窗的主要部件。优点是自动化程度和加工精度高,缺点是设备价格和使用维护费用高。另一类加工主机是通用木工机械,窗框的纵向加工选用木工四面刨床,窗框两端的横向加工选用木工立式铣床。优点是设备价格和使用维护费用低,缺点是因为加工量大,窗框的纵向加工不能一次完成,加工效率降低。同时工件上面与送料辊接触面积变小,依靠送料辊与工件上面摩擦产生的进给力变小,容易产生送料不畅、停顿、次品、废品率上升。本文所研发的设备在窗框的纵向加工时具有一次加工完成的能力,且在添加附件的后实现窗框两端的横向加工。目前国内市场还没有类似功能的木工四面刨床,在高档欧式实木窗需求量逐渐增加的背景下,适用加工欧式实木窗新型四面木工刨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在分析现有木工四面刨床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上,依据木工四面刨床的加工原理,结合欧式实木窗加工工艺研发了适用加工欧式实木窗新型四面木工刨床,该刨床的设计包括机身、前工作台及导板、进给机构、切削机构、气动压紧装置、压紧装置升降机构。和电气控制部分,其中下水平主轴设计预切削装置切削出工件的加工基准依靠小导板导向,使工件加工前不需要粗加工的工序。左右垂直主轴设计使用了快换液压夹紧换刀装置,节省因为窗框形状多而多次换刀调整的时间,提高加工质量,与木窗专用加工中心的数控垂直主轴相比节省成本。通过实验与计算,左右垂直主轴切削功率的选择比通用四面木工刨床更大的切削功率,来适应欧式实木窗窗框的加工。第二上水平主轴增加锯片与劈刀,在加工窗框的同时把玻璃压条加工好。左垂直主轴的吸尘罩及压紧装置可以快速更换,左垂直主轴可以降到工作平面以下,增加附件的基础上可以做窗框端的横向加工。进给机构选用变频器与变频电机控制进给速度,电气部分包括整体电气控制和实现元件的选择及其数字显示部分的设计。

二、第一讲 木工机床的结构计算(4)(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一讲 木工机床的结构计算(4)(论文提纲范文)

(1)人工林小径级珍贵材家具产品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小径材的材性研究现状
        1.3.2 小径材的应用研究现状
        1.3.3 小径材利用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小径级珍贵材物性与家具设计的关联性研究
    2.1 人工林小径级珍贵材的物性分析
        2.1.1 小径材的定义、特征及加工性能
        2.1.2 常见人工林小径级珍贵材的特性
    2.2 小径级珍贵材物性与家具造型设计
        2.2.1 径级大小与家具零部件形态设计
        2.2.2 旋曲性能与家具整体形态设计
        2.2.3 肌理特征与家具材质搭配设计
    2.3 小径级珍贵材物性与家具结构设计
        2.3.1 大幅面拼板形式与结构
        2.3.2 曲直线型的榫卯结构
        2.3.3 各种连接件的接合
    2.4 小径级珍贵材物性与家具装饰设计
        2.4.1 较小径级与花格装饰
        2.4.2 弯曲性能与线型装饰
        2.4.3 边角原料与寄木细工
    2.5 小结
3 小径级珍贵材家具产品设计策略与设计实践
    3.1 小径级珍贵材家具产品设计策略
        3.1.1 小径级珍贵材家具设计理念
        3.1.2 小径级珍贵材家具设计原则
        3.1.3 小径级珍贵材家具设计方法
        3.1.4 小径级珍贵材家具设计流程
    3.2 小径级珍贵材新中式风格家具产品设计实践
        3.2.1 新中式家具的内涵和风格特征
        3.2.2 新中式风格卧室家具设计背景
        3.2.3 小径级珍贵材新中式风格家具设计思路
        3.2.4 小径级水曲柳新中式风格家具设计方案
        3.2.5 小结
    3.3 小径级珍贵材其他风格家具产品设计实践
        3.3.1 小径级柚木美式风格家具设计方案
        3.3.2 小径级榉木简约风格家具设计方案
    3.4 小结
4 小径级水曲柳新中式风格家具产品的应用研究
    4.1 小径级水曲柳新中式家具产品设计优化
        4.1.1 评审反馈
        4.1.2 优化方案
    4.2 小径级水曲柳新中式家具产品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
        4.2.1 企业现有生产工艺技术现状分析及改进
        4.2.2 备料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
        4.2.3 机加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
        4.2.4 涂装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
    4.3 小径级水曲柳新中式家具产品生产成本核算
        4.3.1 主材用量核算
        4.3.2 完全成本核算
    4.4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建议
        5.3.1 研究局限
        5.3.2 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双人床三视图
附录B 床头柜三视图
附录C 衣柜三视图
附录D 六屉柜三视图
附录E 衣帽架三视图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1
导师简介2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2)五斗柜家具倾覆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柜类家具稳定性相关标准
        1.2.2 柜类家具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1.5 课题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五斗柜常见特性及使用场景
    2.1 五斗柜常见风格样式
    2.2 五斗柜常见用料
    2.3 五斗柜结构形式
        2.3.1 柜身部件
        2.3.2 抽屉部件
        2.3.3 脚架
    2.4 五斗柜常见使用场景受力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典型五斗柜家具稳定性分析
    3.1 五斗柜倾覆原因分析
    3.2 五斗柜基本倾覆模型建立
        3.2.1 无前倾角状态倾覆模型分析
        3.2.2 有前倾角状态倾覆模型分析
    3.3 研究对象五斗柜结构分析
    3.4 五斗柜重心位置确定
        3.4.1 SolidWorks软件介绍
        3.4.2 参数化建模原则
        3.4.3 零部件参数化建模
        3.4.4 五斗柜各部件重心位置计算
        3.4.5 整柜重心位置计算
    3.5 影响斗柜稳定性的变量分析
        3.5.1 五斗柜稳定性影响系数
        3.5.2 无前倾角状态变量分析
        3.5.3 有前倾角状态变量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典型五斗柜稳定性仿真分析
    4.1 ADAMS运动仿真基本思路
    4.2 国标情景稳定性仿真分析
        4.2.1 国标情景仿真验证具体步骤
        4.2.2 国标情景试验条件
    4.3 空载五斗柜静态加载仿真验证
        4.3.1 无前倾角状态静态加载仿真验证
        4.3.2 有前倾角状态静态加载仿真验证
    4.4 变量对五斗柜稳定性影响的仿真分析
        4.4.1 无前倾角柜体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4.4.2 有前倾角柜体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五斗柜倾覆稳定性物理实验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1 依照国标要求稳定性试验结果
        5.2.2 空载五斗柜静态加载试验结果
        5.2.3 变量对斗柜稳定性影响试验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3)自卸车车体轻量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研究基础
    2.1 自卸车概述
        2.1.1 自卸车车厢介绍
        2.1.2 自卸车车架介绍
    2.2 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2.2.1 线性静力学问题
        2.2.2 结构动力学问题
        2.2.3 软件介绍
        2.2.4 有限元分析过程
    2.3 轻量化方法
        2.3.1 结构优化
        2.3.2 新材料应用
        2.3.3 新的加工工艺
    2.4 本章小结
3 自卸车车厢有限元分析
    3.1 自卸车整体模型建立
        3.1.1 车厢三维模型建立
        3.1.2 车厢结构介绍
    3.2 车厢有限元模型建立
        3.2.1 模型简化
        3.2.2 确定材料属性
        3.2.3 网格划分
    3.3 强度校核
    3.4 车厢工况选取
        3.4.1 车厢静态分析
        3.4.2 车厢动态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自卸车车架有限元分析
    4.1 车架有限元模型建立
        4.1.1 自卸车底座三维实体建模
        4.1.2 模型简化
        4.1.3 模型导入与材料选取
        4.1.4 车架网格划分
    4.2 载荷与工况分析
        4.2.1 车架载荷分析
        4.2.2 车架工况分析
    4.3 模态分析
    4.4 基于nCode车架疲劳寿命分析
        4.4.1 疲劳的基本特点
        4.4.2 影响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
        4.4.3 疲劳分析的基本步骤
        4.4.4 车架疲劳寿命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轻量化设计
    5.1 车厢形状设计
        5.1.1 U型车厢模型建立
        5.1.2 材料属性及网格划分
        5.1.3 U形车厢工况分析
        5.1.4 车厢模态分析
        5.1.5 谐响应分析
    5.2 车架高强度钢替代轻量化方案
        5.2.1 高强度钢等效替代
        5.2.2 车架高强度钢替代结果分析
    5.3 车架拓扑优化
        5.3.1 拓扑优化分析
        5.3.2 优化后模型的建立
        5.3.3 优化后工况分析
        5.3.4 优化后车架模态分析
        5.3.5 优化车架谐响应分析
        5.3.6 优化后疲劳寿命分析
    5.4 轻量化后结果对比
        5.4.1 车厢轻量化前后对比
        5.4.2 车架轻量化前后对比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基于多级管状线圈冲击加载装置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高能率粉末压制
        1.2.1 爆炸烧结技术
        1.2.2 高速压制技术
        1.2.3 电磁成形技术
        1.2.4 小结
    1.3 电磁推进技术
        1.3.1 直线电机
        1.3.2 电磁弹射装置
        1.3.3 电磁炮
        1.3.4 小结
    1.4 有限元仿真软件的电磁仿真应用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单级管状线圈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结构优化
    2.1 结构原理分析
        2.1.1 基本结构
        2.1.2 工作原理
    2.2 磁场理论分析
        2.2.1 管状线圈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磁场分布
        2.2.2 管状线圈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的静磁力计算
        2.2.3 电磁吸力分析
    2.3 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
        2.3.1 创建几何模型
        2.3.2 定义材料属性
        2.3.3 划分网格
        2.3.4 施加边界条件和载荷
        2.3.5 求解计算
    2.4 加载装置仿真结果与分析
        2.4.1 断磁环位置仿真结果与分析
        2.4.2 断磁环角度仿真结果与分析
        2.4.3 断磁环长度仿真结果与分析
        2.4.4 断磁环厚度仿真结果与分析
        2.4.5 线圈高径比仿真结果与分析
        2.4.6 铁芯线圈长度差值比仿真结果与分析
        2.4.7 线圈高度与间隙重合比例仿真结果与分析
    2.5 实例优化对比
    2.6 本章小结
3 单级管状线圈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的电磁力与速度分析
    3.1 装置模型尺寸对电磁力影响分析
    3.2 电流对装置电磁力影响分析
    3.3 单级管状线圈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的速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多级管状线圈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的有限元分析
    4.1 结构及工作原理
    4.2 Ansoft Maxwell 有限元模拟
        4.2.1 有限元仿真软件介绍
        4.2.2 加载装置有限元仿真过程
    4.3 单级线圈和多级线圈的影响对比
        4.3.1 单级和多级线圈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4.3.2 有限元结果分析
    4.4 不同截面形状线圈驱动状的仿真分析
        4.4.1 线圈截面形状的分析
        4.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4.3 不同截面形状线圈驱动的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
        4.4.4 最佳线圈截面形状的进一步确定和验证
    4.5 线圈级数对电磁力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多级管状线圈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的结构影响因素
    5.1 结构参数的影响分析
        5.1.1 级间距的影响
        5.1.2 壳的厚度的影响
        5.1.3 级间距中断磁环的影响
        5.1.4 管状线圈同侧断磁环的影响
    5.2 多级管状线圈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5.2.1 正交试验表设计
        5.2.2 试验方案和试验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多级管状线圈冲击加载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6.1 加载装置结构参数尺寸的推导计算
    6.2 多级管状线圈冲击加载装置的电参数影响分析
        6.2.1 静态磁场下电流和电流密度对电磁力的影响
        6.2.2 瞬态磁场下电压和线圈的匝数对电磁力的影响
    6.3 加载装置的电磁力和速度分析计算
    6.4 装置系统的构建
    6.5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和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研究成果
致谢

(5)考虑人为过失对高支模支架影响的安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1.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支模支架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高支模支架人为过失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高支模支架施工安全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高支模支架事故中的人为过失及支架安全现状分析
    2.1 高支模支架事故的总结与分析
        2.1.1 高支模事故的总结
        2.1.2 人为过失在事故中的分析与探讨
    2.2 高支模支架安全施工的现状与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层次分析法分析人为过失对高支模支架安全控制的影响
    3.1 人为过失的简介及其在高支模支架施工中的分类
    3.2 层次分析法在高支模支架人为过失研究中的应用
    3.3 高支模支架人为过失的安全控制分析
        3.3.1 人为过失的结构模型层次构建
        3.3.2 层次分析法对人为过失的安全评价
    3.4 结果处理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值模拟分析人为过失对高支模支架安全控制的影响
    4.1 有限元法在高支模支架工程中的应用
        4.1.1 有限元法与ANSYS
        4.1.2 高支模支架中ANSYS的应用
    4.2 高支模支架工程实例中ANSYS模型的建立
        4.2.1 高支模支架工程实例
        4.2.2 高支模支架在ANSYS中模型的建立
    4.3 高支模支架中人为过失的数值模拟分析
        4.3.1 人为过失数值模拟的评判准则建立
        4.3.2 人为过失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4.4 数值模拟与层次分析法的对比分析
        4.4.1 两种方法对比分析的意义
        4.4.2 层次分析法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虑人为过失对高支模支架影响的安全控制体系的建立
    5.1 高支模支架与BIM技术
        5.1.1 BIM技术简介
        5.1.2 BIM技术在高支模工程中的应用
    5.2 基于BIM技术考虑人为过失对高支模影响的安全控制
    5.3 构建考虑人为过失影响的高支模支架安全控制体系
        5.3.1 考虑人为过失对高支模支架影响安全控制体系
        5.3.2 整个高支模工程的安全控制体系
    5.4 考虑人为过失影响的高支模支架安全控制的建议
        5.4.1 整体高支模工程安全控制的把握
        5.4.2 考虑人为过失对高支模支架影响的安全控制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三维轴对称边界积分方程的高精度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边界元方法的发展
    1.2 边界积分方程的归化
    1.3 轴对称边界积分方程的归化
        1.3.1 轴对称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
        1.3.2 轴对称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
    1.4 轴对称边界积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1.4.1 投影法
        1.4.2 机械求积法
        1.4.3 机械求积法与投影法的比较
    1.5 加速收敛方法
        1.5.1 外推算法
        1.5.2 分裂外推算法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7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轴对称弹性静力学方程的高精度算法
    2.1 轴对称弹性静力学方程
    2.2 轴对称弹性静力学方程的边界积分方程
    2.3 机械求积法
    2.4 误差分析
    2.5 数值算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轴对称达西方程的高精度算法
    3.1 轴对称达西方程
    3.2 轴对称达西方程的边界积分方程
    3.3 奇异性分析
    3.4 机械求积法
    3.5 分裂外推算法
    3.6 数值算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轴对称非线性Laplace方程的高精度算法
    4.1 轴对称非线性Laplace方程
    4.2 机械求积法
    4.3 牛顿迭代法与外推
    4.4 数值算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轴对称泊松方程的高精度算法
    5.1 轴对称泊松方程
    5.2 奇异性分析
    5.3 机械求积法
    5.4 分裂外推算法
    5.5 数值算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风电机组行星齿轮机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算法研究现状
        1.3.2. 故障诊断系统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风电机组行星齿轮机构结构及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2.1. 风电机组结构
    2.2. 风电机组行星齿轮机构结构及运行特点
    2.3. 风电机组行星齿轮机构故障诊断难点
    2.4. 风电机组行星齿轮箱振动传递路径
    2.5. 风电机组行星齿轮常见故障类型
    2.6. 基于改进的振动分离信号的高级时域状态指标算法研究
        2.6.1. 时域同步平均
        2.6.2. 振动信号分离
        2.6.3. 信号变换
        2.6.4. 时域状态指标
        2.6.5. 与原始算法的不同和算法的改进总结
    2.7. 边频带分析及频域状态指标
        2.7.1. 特征频率分析
        2.7.2. 边频带模式分析
        2.7.3. 频域状态指标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故障模拟实验台及硬件测试系统的搭建
    3.1. 实验台的结构及参数
        3.1.1. 整体介绍
        3.1.2. 各模块介绍
    3.2. 硬件测试系统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测试系统设计
    4.1. 整体介绍
    4.2. 数据采集
    4.3. 时域分析主程序
    4.4. 频域分析主程序
    4.5. 数据存储与查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5.1. 实验相关参数计算
    5.2. 试验参数设定
        5.2.1. 模拟故障设定
        5.2.2. 通道信息
        5.2.3. 数据采集方案
    5.3. 时域分析
        5.3.1. 时域波形分析
        5.3.2. 时域状态指标分析
    5.4. 频域分析
        5.4.1. 频谱分析
        5.4.2. 频域状态指标分析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中国古建筑石牌坊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及修复加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古建筑牌坊结构的发展历程
        1.1.2 中国古建筑牌坊结构的分类
        1.1.3 古建筑牌坊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古建筑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古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2.3 古建筑的抗震分析方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途径及技术路线
2 天台山石牌坊结构特点及抗震力学性能
    2.1 天台山石牌坊结构布置
    2.2 天台山石牌坊结构体系
        2.2.1 天台山石牌坊的屋盖
        2.2.2 天台山石牌坊的匾额
        2.2.3 天台山石牌坊的额枋
        2.2.4 天台山石牌坊的石柱
        2.2.5 天台山石牌坊的基座
    2.3 天台山石牌坊斗拱、夹杆石、雀替构件
        2.3.1 天台山石牌坊斗拱构件
        2.3.2 天台山石牌坊夹杆石构件
        2.3.3 天台山石牌坊雀替构件
    2.4 榫卯节点的种类及破坏形态
        2.4.1 榫卯节点的种类
        2.4.2 榫卯节点的破坏形态
    2.5 本章小结
3 天台山石牌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 有限元理论与有限元软件
        3.1.1 有限元分析理论介绍
        3.1.2 MIDAS/Gen有限元软件概况
    3.2 天台山石牌坊工程概况
    3.3 天台山石牌坊有限元分析计算步骤
    3.4 本章小结
4 天台山石牌坊结构动力分析
    4.1 天台山石牌坊结构模态分析
        4.1.1 模态分析基本概念及理论
        4.1.2 模态分析结果
    4.2 天台山石牌坊结构反应谱法分析
        4.2.1 反应谱法分析基本理论
        4.2.2 多自由度体系基本理论
        4.2.3 水平地震作用
        4.2.4 反应谱法分析结果
    4.3 天台山石牌坊结构时程分析
        4.3.1 时程分析基本概念及理论
        4.3.2 地震波的选取及调整
        4.3.3 时程分析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天台山石牌坊结构修复与加固研究
    5.1 古建筑修复与加固的重要性
    5.2 古建筑修复与加固基本原则
    5.3 古建筑修复与加固的特点
    5.4 天台山石牌坊结构破坏现状
    5.5 天台山石牌坊结构修复加固方案
        5.5.1 破坏部位的修复加固方案
        5.5.2 其他修缮保护措施
    5.6 修复加固注意事项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9)600kW冷却器传热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强化传热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F型冷却器工作原理及其问题
    2.1 F型冷却器结构及工艺
        2.1.1 冷却器结构简介
        2.1.2 胀管及胀接工艺
    2.2 F型冷却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
        2.2.1 冷却器工作原理
        2.2.2 冷却器应用场合
    2.3 F型冷却器存在的问题
        2.3.1 F型冷却器问题描述
        2.3.2 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翅片建模
    3.1 传热基本理论概述
        3.1.1 传热类型
        3.1.2 对流传热强化方法
        3.1.3 湍流模型简介
        3.1.4 边界层理论
    3.2 翅片建模
        3.2.1 数学模型
        3.2.2 翅片物理模型的建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翅片的强化传热仿真及其选型
    4.1 数值计算软件简介
    4.2 翅片模型前处理
        4.2.1 Fluent流体计算模型设置
        4.2.2 边界条件
        4.2.3 网格划分
    4.3 假设条件
    4.4 翅片传热仿真结果与分析
        4.4.1 迎面风速对压降的影响
        4.4.2 迎面风速对换热系数的影响
        4.4.3 翅片换热性能的综合评价
        4.4.4 翅片的分段性能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验证
    5.1 实验方法简介
    5.2 芯体对比实验结果
    5.3 冷却器冷却容量测定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谢辞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适用加工欧式实木窗的新型四面木工刨床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欧式实木窗概述
    1.2 欧式实木窗的结构和生产工艺
        1.2.1 欧式实木窗的结构种类
        1.2.2 欧式实木窗的生产工艺
    1.3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适用于加工欧式实木窗四面木工刨床的整体设计
    2.1 床身的设计
    2.2 前工作台及前导板的设计
        2.2.1 前工作台的设计
        2.2.2 前导板及小导板的设计
    2.3 压紧装置的设计
        2.3.1 侧压紧装置的设计
        2.3.2 上压紧装置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切削机构的设计
    3.1 垂直主轴的设计
    3.2 水平主轴的设计
    3.3 主轴临界转速的校核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进给机构的设计
    4.1 进给电动机的选择
    4.2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4.3 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4.3.1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4.3.2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验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横向加工窗框附件的设计
    5.1 横向加工窗框附件的原理与实现
    5.2 横向加工窗框附件的使用
    5.3 横向加工窗框附件的意义
第6章 电气系统的设计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其它科研成果

四、第一讲 木工机床的结构计算(4)(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工林小径级珍贵材家具产品设计与应用研究[D]. 姚微超.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 [2]五斗柜家具倾覆稳定性研究[D]. 周林.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3]自卸车车体轻量化设计[D]. 郭珊珊.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9)
  • [4]基于多级管状线圈冲击加载装置的分析与研究[D]. 田始军. 宁波大学, 2018(06)
  • [5]考虑人为过失对高支模支架影响的安全控制研究[D]. 程昀. 安徽工业大学, 2017(01)
  • [6]三维轴对称边界积分方程的高精度算法[D]. 李虎. 电子科技大学, 2017(01)
  • [7]风电机组行星齿轮机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 李涉. 广州大学, 2016(03)
  • [8]中国古建筑石牌坊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及修复加固研究[D]. 张鼎. 西华大学, 2016(05)
  • [9]600kW冷却器传热效率研究[D]. 蒋琎.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10]适用加工欧式实木窗的新型四面木工刨床的研发[D]. 许立江. 齐鲁工业大学, 2013(09)

标签:;  ;  ;  ;  

第1讲:木工机床的结构计算(4)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