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确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

国家确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

一、国家确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论文文献综述)

韩瑜,张爱玲,潘飞,杨永胜,方廷东[1](2020)在《剑指沉疴开新局 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综治大文章——安徽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三年攻坚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策划人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一些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暴露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仍有诸多安全生产基础性、源头性、瓶颈性问题亟待解决。作为安徽省传统产业之一,历经四十年的变革发展,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已进入"破瓶颈、解难题"的关键时期。但产业布局不合理、产能工艺落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2020)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晋政办发[2020]4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已经省委、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2020年5月30日(此件公开发布)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要求,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安委[2020]3号),结合实际,制定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总方案及两个专题实施方案、11个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潘科[3](2020)在《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控制性要素。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路径,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等进入湖泊、海洋的通道。漳河是我国华北地区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支流,是山西、河南、河北三省边界地区的重要水源地,担负着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供水任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特别以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经济部门对砂子等基础建筑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漳河河砂滥采乱采现象愈演愈烈。河道中砂石是缓冲河道水流、涵养水源以及保护堤防的重要屏障。长期采砂加剧了河水对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冲刷,在洪水期加大了堤防等防洪工程被冲毁的危险,对漳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从根源上彻底解决漳河非法采砂问题,从而保护漳河堤防安全和水源地地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漳河非法采砂产生的内在机制,指出漳河非法采砂是一种低效的砂石资源配置活动,受到市场经济价格机制调节,根源在于砂石供需关系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本文运用治理理论,指出要综合运用市场和政府手段,从河砂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侧发力,化解漳河河砂供需关系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从而彻底解决漳河非法采砂问题。

王思成[4](2020)在《风险治理导向下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滨海城市兼具高经济贡献度与高风险敏感度,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有赖于对复杂且多样化“城市病”风险的源头管控。而当前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偏重空间与设施的被动应灾,缺乏动态风险治理技术支撑,导致防灾能力认知不清、“平灾结合”缺失、多规衔接困难等现实矛盾,工程性综合防灾体系亟待引入精细化风险治理思路进行拓展与完善。论文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智慧技术的滨海大城市安全策略与综合防灾措施研究》(13&ZD162)的支撑下,以安全风险治理为导向,探究滨海城市传统综合防灾规划体系的重构路径。全文按“发现问题--聚焦困难--寻找办法--应用反馈”的思路展开,在风险治理与防灾规划两大重要领域之间,构建耦合风险识别、评估与管控体系的综合防灾规划研究框架,将风险治理技术的应用,由规划前期分析,拓展到从编制到实施的全过程。通过理论探索、规划溯源、路径细化,辨析滨海城市安全风险机理特征,论证综合防灾规划困境及其重构路径,组建融合多元主体的风险评估系统,提出差异性防灾空间规划策略,达到摸清滨海城市安全风险底数、准确全面风险评估、提高综合防灾效率的目的。在风险治理理论探索层面。运用灾害链式效应分析方法,从物质型灾害和风险治理行为的“双视角”建立了滨海城市安全风险机理整体认知路径。由传统物质灾变能量的正向传递转为风险治理行为的反作用力研究,创建了风险治理子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出风险治理行为在应对物质型灾害“汇集-迸发”式的灾变能量正向传导时,具有“圈层结构”的逐级互馈特征,认为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必须依此机理特征,形成多层级的防灾空间体系。嫁接风险管理学产品供应链的风险度量方法,构建了适用于滨海城市的灾害链式效应风险评估框架,认为综合防灾规划体系的重构,必须以全生命周期风险治理为目标,通过风险评估耦合风险治理技术与防灾空间体系,丰富了多学科交叉下的综合防灾规划理论内涵。在综合防灾规划溯源层面。论文通过纵向多灾种防灾技术演进分析,横向多部门防灾规划类比,认为现状综合防灾能力认知不清是导致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困境的根源。紧扣所有防灾规划均以最低防灾基础设施投资,换来最优防灾减灾效果的本质诉求,移植经济地理空间计量模型,首次提出运用综合防灾效率评价,规范并统一综合防灾能力认知方法。通过量化防灾成本、灾害产出、风险环境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得到影响我国滨海城市综合防灾效率提升的5个核心驱动变量,依此制定韧性短板补齐对策。通过对滨海城市安全风险机理与综合防灾效率的研究,得到风险治理技术与防灾空间规划的响应机制。分别从多维度风险评估系统的拓展性重构,多层级防灾空间治理的完善性重构,形成传统综合防灾规划体系融合“全过程”风险治理技术的重构路径,为当前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困境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在规划路径细化层面。突破传统综合防灾规划静态、单向的风险评估定式,细化“多维度”风险评估指标框架:通过多元主体的灾害链式效应分析,认为灾变能量在政府、公众与物质空间环境间,存在领域、时间与影响维度的衍生关系,逐项建立了集成灾害属性、政府治理、居民参与等多元主体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与评判标准,为综合防灾规划提供了理性数据支撑。改变防灾设施均等化配置或减灾措施趋同化集合的规划方式,细化“多层级”空间治理体系内容:通过多维度风险评估系统的组建,认为治理差异性是滨海城市防灾空间规划的关键点,针对不同空间层级的主导型灾害风险及其灾害链网络结构特征,分级划定风险管控与防灾规划的重点内容,最大程度地发挥防灾基建与管理投入的效用,提高综合防灾规划效率。以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风险治理为目标,细化“全过程”综合防灾规划流程:认为耦合风险监测、评估、管控机制的综合防灾规划,必须具备风险情报搜集与分析、风险控制与防灾空间布局、风险应急处置与规划实施三个阶段。完整呈现了风险治理导向下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体系的重构路径。通过天津市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的应用反馈,表明本文“全过程”风险治理、“多维度”风险评估、“多层级”风险管控的规划路径,有利于提升滨海城市整体韧性,可为其他城市开展安全风险治理,建设综合防灾体系提供研究范例。

温陈伟[5](2020)在《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指出村级工业园是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资源、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形成、发展、演变的工业体。然而,由于村级工业园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产业形态处于低端,安全隐患突出,企业管理模式混乱,企业负责人意识单薄,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安全培训不到位。同时,政府在村级工业园的安全管理中,相应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如村级工业园管理制度不完善、执法监管体系不完善、各镇街属地管理管理责任不到位、安全管理机构人员流动性大、政府执法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不足、部门对村级工业园的安全管理站位不够高、部门联动机制不完善以及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为了使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与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相匹配、与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与推进安全发展要求相协调,佛山市高明区需全面推动政府安全管理水平,规范村级工业园区实行一村(居)一策,加强对工艺技术落后、安全隐患问题突出企业埋汰,通过拆除重建,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引入增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对部分愿意实施提升改造的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形成一批高品质创新产业园区载体,引进安全管理模式、技术先进的企业,提升土地利用效能,形成最大化产出。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获得对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提升对策。研究发现:(1)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政府行为受四方面影响。这四方面影响包括执法监管体系、属地管理责任、部门联动机制、应急救援体系等4大方面。这4项原因可进一步细化为20项影响。(2)影响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因素不同。根据政府行为理论、安全管理学等理论,本文对比参照政府考核标准研究政府在村级工业园的安全管理中,政府的行为是否发挥到很好的作用,有效达到安全管理目标。(3)基于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政府行为受综合因素影响角度,通过完善执法监管体系、加强属地管理责任、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应急救援体系等对策,以此提升政府在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水平。

翟磊[6](2020)在《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离不开基层视角;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离不开基层实践。基层是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根基之所在,是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活力源头之所在,也是法治国家建设的薄弱环节之所在。作为最基层一级政府,乡镇政府是国家权力和政府权威的地方代表,承担着落实国家意志,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重大责任。乡镇政府能否秉公用权、依法行政,直接影响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进程和法治国家建设的整体水平。本文以乡镇(街道)政府为基层法治建设的主要行动者,以基层政府权力为考察对象,立足于乡镇政府权力运行的过程,剖析我国乡镇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法治现状与法治问题,旨在构建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制度框架。本文以“山西洪洞封灶禁煤”“上海市违法群租治理”为例,提出我国乡镇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价值目标悖论和主体角色悖论。在价值目标层面,基层政府权力运行存在“合法性”与“有效性”的价值冲突,合法性和有效性之间存在张力。在主体角色层面,基层政府既是推动基层法治建设的核心力量,同时稍不注意,也往往成为破坏法治建设的关键主体。本文研究重点是聚焦规范约束基层政府权力运行过程,力争在理论上提出实现基层政府权力运行合法性和有效性统一的方案。在规范实证分析基础上,本文认为,基层政府权力存在执行性、非完整性和裁量性;在社会实证分析基础上,基层政府权力运行一定程度上存在滥作为、不作为与慢作为的异化现象。基层政府力异化现象背后,是权力配置失衡、权力行使公共性缺失、权力监督弱化的制度根源以及法律工具主义和行政特权观念的思想根源。聚焦以上问题,本文尝试构建基层政府权力配置、权力行使和权力监督法治化的三维制度架构,为基层政府权力运行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价值统一提供实现路径。权力配置法治化是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先决条件。为破解基层政府“职权与责任”“财权与事权”“人事权与工作任务”的权力配置失衡问题,“强镇扩权”改革试图回应基层政府的权力需求,提高乡镇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同时,“强镇扩权”改革也存在合法性质疑与有效性困境。本文认为,区县政府与乡镇基层政府权力关系重构应当着眼于结构性改革,为乡镇政府权力配置提供系统完整的法治化路径。乡镇基层政府权力配置法治化须遵循“功能适当原则”“职权法定原则”和“权责一致原则”;以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基层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实现基层政府权力配置法治化的关键是探索制定专门《乡镇政府组织法》。以中央立法形式对乡镇法律地位、组织机构、职权范围、区县与乡镇分权原则、区县与乡镇行政关系、区县与乡镇财权关系、乡镇政府人员编制、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集中行使行政许可权等权力配置核心条款加以明确规定,最终实现基层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化。权力行使法治化是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关键环节。基层乡镇政府权力行使具有非独立性、非常规性和责任主导性等现实特征,面临“运动式运行”“压力型运行”和“权责失调型运行”的法治困境。推进基层政府行政规范、行政决策与行政执法的制度建设是破解基层政府权力行使法治困境,实现基层政府权力行使法治化的关键。通过限定“红头文件”规范内容、加强程序规制、建构实施后评估机制以实现基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治化;通过健全决策程序机制、建构跟踪评估机制、建立责任倒查机制以推进基层政府行政决策行为的法治化;通过理顺行政执法体制、优化行政执法资源、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健全执法协调联动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以实现基层政府行政执法行为的法治化。权力监督法治化是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重要保障。基层乡镇政府权力运行存在违反法律规范的“硬腐败”,以及不作为、慢作为和懒政懈怠等“软腐败”现象。实现权力监督的法治化,重点是要将权力运行的廉洁性监督与效能监督结合起来,构建权力运行协同监督制度体系。针对基层政府权力运行廉洁性监督,通过实行“垂直管理制”“任期制”“交流制”“高配制”来完善基层纪检监察监督制度;通过扩大信息公开范围、规范信息公开流程、打造信息公开平台来完善基层政府信息公开机制;通过权责清单制度、分工制约制度、任职限制制度、重大事项申报与公开制度以加强对基层党政“一把手”的监督。针对基层权力运行效能性监督,重点是要回应绩效考核指标内容科学性与考核基础信息失真问题,以及考核过程中基层政府博弈与投机问题,通过基层绩效考核的公众参与机制、建立绩效考核的适度激励与适度问责机制、提升基层政府的法治考核权重,完善基层政府绩效考核与效能监督制度。展望我国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未来前景,本文秉持“法治现实主义”立场,主张践行基层法治建设的渐进式改革与发展之路。基层法治建设需要正视法治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张力。在推进基层法治过程中,既要旗帜鲜明批判“法治虚无主义”,也要警惕“法治浪漫主义”。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背景下,基层法治建设势在必行,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进程等不得。同时,法治也不是万能的,世界上也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层法治建设模式,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也急不得。本文认为,要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背景、秉持法治现实主义的渐进改革立场,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基层法治建设之路,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

逄淑玲[7](2020)在《基层政府协同执行机制研究 ——以青岛Y街道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新公共管理运动带来的部门分割、协调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西方国家进行了“整体性治理”,通过跨部门合作等促进政府横向纵向的协调,学术界也掀起了相关的研究浪潮,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8次行政体制改革,“大部制”越来越成为其中的主旋律,但部门间协同执行力不足、碎片化严重的问题仍然存在。在此背景下,基层政府越来越对领导小组产生路径依赖,领导小组在政治运作中起到了促进政策执行的作用,而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缺乏相应的解释。本文受协同治理经典模型SFIC模型的启发,吸收前人协同执行、协同治理、领导小组等相关研究成果,以SFIC模型为基础模型,辅之以青岛Y街道的田野调查,试图构建新的协同执行模型来解释基层政府中存在的协同执行行为。本文认为领导小组实现了“协同执行”,从而促进了基层政府的政策执行。具体地,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田野研究法,基于青岛Y街道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的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构建协同执行模型并对基层政府的协同执行机制进行分析。协同执行模型分为协同动因、协同机制、协同过程和协同结果四个部分,协同结果进一步反馈给协同机制和协同过程,组成一个连续的高度迭代的过程。协同动因,笔者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进行协同动因分析,环境因素引起领导对协同执行事项的重视并将其放在中心工作地位,实行党政同责,而在实际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单部门面临多重困境无法有效地进行政策执行,这些都促成了协同执行的进行。协同机制,是通过依托领导权威和现有政府体系,建立四个机制来保障协同执行的合法性和效率。协同执行,笔者将协同执行过程分为事项认定、方案规划、协同决策和协同执行以及协同评价五个阶段,事项认定属于“关门模式”,方案规划是在以“任务清单”的方式进行,协同决策的做出主要在党政联席会上做出以及协同执行实质是各方进行的精确的“靶向执行”。最后,协同结果的输出,主要是协同评价和对前面过程的反馈,包括协同成效和执行缺口两个部分。

忻州市人民政府[8](2019)在《忻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监管工作职责规定(试行)的通知》文中提出忻政发[2019]2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忻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现将《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监管工作职责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19年9月30日(此件公开发布)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监管工作职责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李科宏[9](2019)在《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成熟度及监督演化博弈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我国目前己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在建里程和运营里程最多的国家,极大的改善了人民出行质量,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高速铁路是我国铁路近年来跨越式发展的成果,管理体制也处于摸索阶段,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安全管理既有过去的属性特点,也出现了以往不曾有的新状况和新课题。因此,高铁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变得愈发重要。为规范和加强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出台了一系列铁路安全管理及监督相关的法律条文。相关单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出台,细化和完善了具体办法和措施,为初步建立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我国高铁投产运营后往往采取委托运输管理模式开展生产经营,在高铁运营安全监督系统中,国家铁路局安全监管、高铁公司安全监督检查和高铁委托单位安全生产之间存在复杂的博弈关系,所以理清系统中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研究优化的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对于提升高铁安全管理水平和确保高铁运营安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针对高速铁路复杂的运营安全管理及监督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深化对高铁运营安全管理规律的认识和经济有效地预防高铁运营安全事故为目标,对高铁运营安全管理及监督体系展开以下研究:(1)针对高铁运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评价问题,论文构建了高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成熟度评价体系建议模型,该模型包括属性和水平两个维度,可以使高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各个项点和要素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表述,并有助于高铁运营安全管理水平的客观评价;在建议模型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安全管理成熟度进行定量计算的方法,避免了单一评价方法存在的局限性,能更加全面、系统和直观的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该模型及评价方法便于使铁路企业更好的比较自身以及行业整体或其他同类企业的成熟度水平,有利于企业制定合适的安全管理成熟度提升策略,并实现客观评价与监督,从而提高高铁的安全风险管理水平。(2)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安全监督与管理体制特点,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对高铁运营安全监督系统存在的动态博弈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存在国家铁路局,高铁公司和委托路局三方的系统演化博弈模型以及从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内部的角度提出了存在高铁公司及其三个委托路局四方的多委托方监督演化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演化博弈理论推导和数学证明,对以上两种模型的系统演化博弈均衡点进行求解,并分析复杂博弈模型在各利益相关方之间是否存在演化稳定策略,得到了系统博弈各方进行决策的稳定状态。(3)针对高铁运营安全监督系统各方演化博弈过程中表现出长期性、周期性和多重反馈等动态复杂特征。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复杂系统模型结构进行分析和子系统分解,分别建立了高铁运营安全监督系统演化博弈和多委托方监督演化博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高铁运营安全监督系统中博弈演化的反馈结构与行为,将演化博弈理论与系统动力学仿真相结合,研究分析了这两类复杂博弈模型在各利益相关方的长期动态博弈过程中是否存在演化稳定策略,并对以上两种模型的系统演化博弈均衡点进行稳定性仿真验证。(4)为使国家铁路局,高铁公司,委托路局等多方博弈达到最优的控制状态。本文针对我国高铁运营安全监督系统的考核奖惩工作制度,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基于系统静态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对其进行逐步优化,提出了动态奖励,动态奖惩和优化动态奖惩三个模型;通过对多委托方监督静态演化博弈模型进行优化,提出了多委托方监督动态演化博弈模型。通过使用演化博弈理论与系统动力学仿真相结合对上述模型进行优化分析,使系统中各方在长期博弈过程中达到了理想的平衡状态,从而为我国高铁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高铁运营安全监督系统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并为提高高铁运营安全监督检查的效果以及监管机制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进一步完善高铁委托运输管理制度。

李靖雯[10](2019)在《政府部门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以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2011年财政部重新修订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以来,我国每年都会出台相应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政策制度。现在整体上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同时根据各单位不同的履职项目,也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绩效管理的核心在于确保预算资源被用于正确的事业、确保预算资金被正确地使用、强化支出责任,促进绩效目标实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随着我国的绩效工作逐步展开,对于专项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也日益开展起来。然而,我国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我国对于这部分的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这部分工作的问题、难点、突破口、解决方式等,对于案例选取上也较多的选择了以省、市为单位进行分析整体的绩效评价工作情况。对于专项财政支出、具体某项绩效评价项目的研究很少,因此实际指导意义不强。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还需要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前人的研究结论以及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本文以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为研究对象,以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全流程工作为切入点,运用文献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研宄方法对专项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在文献分析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具体情况进行了详尽分析。针对我国专项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方面进行了文献分析。认为我国国内的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还在延续,绩效评价思想还未深入人心,绩效评价工作模板化广泛化严重且未具备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等情况。同时也通过文献分析对我国这方面的工作的展开和推进得到了一定的启示。其次本文以X区财政局为研究对象,在简要介绍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的基本情况、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实施的必要性、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基础工作过程及取得的成果与应用上,通过分析目前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在政策支持、标准制定、指标设计、体系构建、具体执行与监督以及反馈与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其次,结合国内外对专项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对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项目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借鉴也能为专项财政资金上提出理论性的参考。最后,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的浪潮下,我国政府部门的管理理念和水平也在不断的进步和提升,这种情况下良好运作就需要改进和加强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本文借助对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项目的现状的研究与分析,发现X区财政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存在评价指标设置不完善、专项财政支出不规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支出执行率虚增、项目产出效益薄弱、绩效评价结果反映事实情况程度低,很可能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绩效评价工作未嵌入到安全生产项目支出的各个环节、绩效评价管理人力组织架构薄弱、项目管理不严谨等原因造成的。X区财政局还需从制度体系建设、评价指标合理化设计、专项财政支出全流程绩效管理、数据分析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加强。

二、国家确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确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1)剑指沉疴开新局 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综治大文章——安徽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三年攻坚记(论文提纲范文)

全覆盖无遗漏三年部署终结“谈危色变”时代
    吹响综合治理“集结号”
    端稳精准发力“瞄准镜”
    擦亮风险管控“探照灯”
    装上科技创新“驱动器”
    开启安全保障“辅助键”
安庆:化工之城的美丽“蝶变”
    直击老化工基地“痛点”
    敢于先试先行蹚出新路子
    对外借力对内发力促监管
滁州:全面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制度和组织建设为治理工作提供支撑保障
    摸排调研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情况
    盯紧重大危险源这个牛鼻子
    以化工园区规划和条件准入强化源头管控
    以排查、检查倒逼企业安全生产
    安全监管方式创新和能力提高是保证
广德:重灾区的完美“逆袭”
    曾经的危险化学品监管“困难户”
    紧扣实际打造特色亮点
    构建快速有效的应急保障体系
宣城宣州:牢牢管控安全生产风险
    两次报警提示下隐患得到整改
    安全风险预警更加主动
    源头治理夯实危化监管基础
    创新危化安全监管机制
    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险
    提升高危险化学品应急管理能力
广信农化:多措并举加强安全管理
    盯紧安全责任落实,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以安全培训为抓手,提高全员安全生产能力
    强化外协准入管理,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利用科技支撑,加强风险管控
    凝聚安全文化,构建本质安全
安利新材料:以责任落实构筑安全防线
    完善制度,规范生产操作规程
    健全组织架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科技创新,提高设备安全水平
    隐患排查,强化安全生产过程控制
    全员参与,探索安全管理新模式
    应急投入,强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3)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3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 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思路
        3 技术路线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与不足
        1 研究方法
        2 创新与不足
二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1 砂石及采砂
        2 采砂管理和采砂治理
        3 非法采砂
    (二) 理论基础
        1 治理理论
        2 公共物品理论
三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现状
    (一) 漳河砂资源状况
        1 漳河概况
        2 采砂情况
    (二)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情况
        1 采砂危害
        2 治理情况
四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现存问题
        1 非采现象难以杜绝
        2 采砂管理理念落后
        3 采砂执法力量薄弱
        4 采砂管制滋生腐败
    (二) 原因分析
        1 市场需求催生非采
        2 忽视市场公民作用
        3 采砂治理投入不足
        4 政府监管引发寻租
五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对策
    (一) 稳定砂石供需关系
        1 推进砂石需求侧改革
        2 推进砂石供给侧改革
    (二) 引入采砂治理理念
        1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2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3 两种制度绩效比较
        4 充分发挥公共作用
    (三) 加大采砂治理投入
        1 安排采砂治理水政执法专项经费
        2 安排采砂治理水政执法专项编制
        3 安排采砂治理水政执法专项设备
    (四) 加强渉砂腐败监督
        1 发挥党内监督作用
        2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3 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4 发挥法律监督作用
六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风险治理导向下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新型城镇化发展成熟期的城市病治理短板
        1.1.2 滨海城市经济贡献与多灾风险的现实矛盾
        1.1.3 重大改革机遇期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调适
        1.1.4 城市安全危机演变下的风险治理应用创新
        1.1.5 重大课题项目支撑与研究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与价值
    1.3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1.3.1 有关风险治理的核心概念界定
        1.3.2 滨海城市安全风险范围界定
        1.3.3 滨海城市灾害链与综合防灾规划内涵
        1.3.4 论文研究的时空范围划定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核心研究方法
        1.4.3 整体研究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动态综述
    2.1 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理论体系梳理
        2.1.1 风险管理与城市治理的同源关系
        2.1.2 灾害学与生命线系统的共生机制
        2.1.3 安全城市与韧性城市的协同适灾
    2.2 风险治理与防灾减灾关联性研究综述
        2.2.1 国内外风险治理研究存在防灾热点
        2.2.2 国内外防灾减灾研究偏重单灾治理
        2.2.3 二者耦合的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纽带
    2.3 风险治理导向下的综合防灾规划研究启示
        2.3.1 主体多元化:从风险管理到风险治理
        2.3.2 治理立体化:从减灾工程到防灾体系
        2.3.3 措施精细化:从灾前评估到动态管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滨海城市安全风险系统机理特征辨析
    3.1 滨海城市整体灾害链式效应的互馈机理
        3.1.1 物质灾害与管理危机的海洋特性
        3.1.2 空间是灾害链延伸的核心载体
        3.1.3 物质与管理灾害链的互馈关系
        3.1.4 全生命周期风险治理的断链减灾
    3.2 风险治理行为反作用的系统动力学建模
        3.2.1 风险系统之模糊开放与逐级互馈
        3.2.2 治理行为之因果回路与反向驱动
    3.3 滨海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框架的构建
        3.3.1 灾害链式效应动态风险评估模式
        3.3.2 灾害信息集成综合风险评估框架
    3.4 滨海城市安全风险治理特征的解析
        3.4.1 要素治理的“复合”与“多维”特性
        3.4.2 网络治理的“长链”与“双刃”特性
        3.4.3 综合治理的多元化与全过程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困境及治理响应
    4.1 综合防灾规划困境识别与矛盾梳理
        4.1.1 整体认知错位导致规划实施低效
        4.1.2 纵向防灾能力与设防标准冲突
        4.1.3 横向多种规划间难以相互衔接
    4.2 综合防灾效率评价与规划困境破解
        4.2.1 综合防灾效率时空演进下认知防灾能力
        4.2.2 综合防灾效率导向下补齐韧性治理短板
    4.3 综合防灾规划与风险治理响应机制
        4.3.1 风险治理耦合空间规划的必要性
        4.3.2 综合防灾规划系统响应的可行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耦合“全过程”风险治理的综合防灾规划路径
    5.1 滨海城市传统综合防灾规划体系重构路径
        5.1.1 规划内容与方法的并行重构
        5.1.2 规划目标与定位的治理解构
    5.2 全过程风险治理下的综合防灾规划流程设计
        5.2.1 耦合事前风险分析的规划准备阶段
        5.2.2 注重事中风险防控的规划编制阶段
        5.2.3 兼顾事后风险救治的规划实施与更新
    5.3 规划路径拓展之“多维度”风险评估系统
        5.3.1 领域-时间-影响维度评估要素构成
        5.3.2 灾害-政府-公众维度多元评估主体
        5.3.3 是非-分级-连续维度四级评判标准
    5.4 规划路径完善之“多层级”空间治理方法
        5.4.1 宏观层风险治理等级与空间层次划分
        5.4.2 中观层“双向度”风险防控空间格局构建
        5.4.3 微观层风险模拟与防灾行动可视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多元主体性的“多维度”风险评估路径
    6.1 滨海城市多元治理主体的风险评估路径生成
    6.2 灾害属性维度的风险评估指标细化
        6.2.1 聚合城镇化影响的自然灾害指标
        6.2.2 安全生产要素论的事故灾难指标
        6.2.3 公共卫生标准化的应急能力指标
        6.2.4 社会安全保障力的风险预警指标
    6.3 政府治理维度的风险评估指标甄选
        6.3.1 影响维度下的风险治理效能指标
        6.3.2 政府风险治理效能评判标准细分
        6.3.3 政府安全风险综合治理效能评定
    6.4 公众参与维度的风险评估指标提炼
        6.4.1 面向居民空间安全感的核心指标
        6.4.2 融入居民调查的核心指标再精炼
        6.4.3 滨海城市居民综合安全感指数评定
    6.5 链接多维度评估与多层级防灾的行动计划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治理差异性的“多层级”空间防灾路径
    7.1 区域风险源监控及整体韧性治理
        7.1.1 区域风险分级之“一表一系统”区划
        7.1.2 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的韧性治理
        7.1.3 生命线系统工程的互联共享
    7.2 城区可接受风险标准与防灾空间治理
        7.2.1 城区防灾基准之可接受风险标准
        7.2.2 “耐灾”结构导向的避难疏散体系优化
        7.2.3 对标防灾空间分区的减灾措施优选
        7.2.4 PADHI防灾设施选址与规划决策
    7.3 社区居民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可视化治理
        7.3.1 社区设施适宜性之防灾生活圈
        7.3.2 风险源登记导向的社区风险地图
        7.3.3 对标全景可视化的防灾体验馆设计
    7.4 建筑物敏感度评价及防灾细部治理
        7.4.1 建筑物外部敏感度之易损性整治
        7.4.2 灾时仿真模拟导向的安全疏散路径
        7.4.3 对标功能差异性的内部防灾能力提升
    7.5 防灾救灾联动应急管理响应方案
        7.5.1 RBS/M分级的多风险动态管控响应
        7.5.2 责权事权下的多部门联动救灾响应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风险治理导向下的综合防灾规划实证
    8.1 天津市中心城区既有灾害风险环境特征识别
        8.1.1 海陆过渡下的八类主导自然灾害
        8.1.2 双城互动下的四类主体事故灾难
        8.1.3 既有风险评估偏重单向风险分级
        8.1.4 兼顾治理“核心-基础”划定研究范围
    8.2 针对城区主导型灾害的“多维度”风险评估
        8.2.1 灾害属性具备灾源防控与分级治理条件
        8.2.2 政府治理存在专项防灾与系统实现短板
        8.2.3 居民安全呈现生态与避难疏散供给不足
    8.3 响应风险评估结果的“多层级”防灾空间治理
        8.3.1 “源-流-汇”指数导向的生态韧性规划
        8.3.2 动态风险治理导向的专项防灾响应
        8.3.3 避难短缺-疏散过量矛盾下的治理优化
        8.3.4 “三元”耦合导向的防灾空间治理系统实现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论文创新点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滨海城市安全风险治理子系统动力学模型
    附录B:滨海城市自然灾害综合防灾能力与空间脆弱性指标详解
    附录C:滨海城市居民综合安全感调查问卷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及研究
        1.3.2 国外文献及研究
        1.3.3 研究现状综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5.3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工业园区与村级工业园区
        2.1.2 安全管理概述
        2.1.3 安全管理的任务
        2.1.4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2.1.5 安全隐患
    2.2 理论基础
        2.2.1 政府行为研究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海因里斯法则
        2.2.4 安全管理3E原则
        2.2.5 本质安全化
第三章 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现状分析
    3.1 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发展现状
        3.1.1 佛山市高明区概况
        3.1.2 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基本情况
    3.2 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分布情况
    3.3 高明区村级工业园企业行业分析
    3.4 推动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的基本措施
        3.4.1 机构设置
        3.4.2 各部门、各镇街开展村级工业园工作情况
        3.4.3 村级工业园日常监管方面
    3.5 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考核评分情况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阻力分析
    4.1 执法监管体系不完善
        4.1.1 机构不健全,监管人员业务不熟悉
        4.1.2 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
        4.1.3 部门关系不协调,未能形成联合执法机制
        4.1.4 安全生产监管职能不明晰
        4.1.5 法律法规建设不适应
    4.2 属地管理责任不到位
        4.2.1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4.2.2 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4.3 职能部门联动机制不完善
        4.3.1 执行联动机制的相关立法不完善
        4.3.2 有协助义务的单位缺乏协助执行的意识和积极性
        4.3.3 参与执行联动部门的法定义务缺乏制度性保障
        4.3.4 参与联动部门担忧秘密隐私泄露
    4.4 应急救援体系不到位
        4.4.1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
        4.4.2 相关企业主体责任
        4.4.3 应急演练
        4.4.4 应急救援保障
        4.4.5 应急预案救援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经验借鉴
    5.1 国内经验介绍
        5.1.1 佛山市顺德区村级工业园
        5.1.2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工业园
        5.1.3 广州市花都区村级工业园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提升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政府行为若干建议
    6.1 合理设定标准,完善执法监管体系
        6.1.1 合理设定验收标准,加大违法处理力度,保持整治效果
        6.1.2 建立督察考核机制,实施安全生产绩效考评机制
        6.1.3 同步改革、大胆创新,加强未来谋划与配套设施支持
    6.2 强化组织领导和建立领导挂点示范项目机制,加强属地管理责任
        6.2.1 坚持“计划指引、示范先行、政府统筹”的方针
        6.2.2 建立领导挂点示范项目机制,加强属地管理责任
    6.3 加强部门信息数据连接、建立部门联动的协商和宣传机制
        6.3.1 在前期摸底调查基础上,做好信息化管理
        6.3.2 重视事故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建立安全生产明白卡制度
        6.3.3 建立部门联动的协商和宣传机制
    6.4 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强化应急救援体系
        6.4.1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规范应急预案管理
        6.4.2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熟悉应急救援训练
        6.4.3 加强实时事故信息报送,加强应急救援训练
    6.5 安全生产验收标准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基层法治离我们有多远?
    二、基层治理的法治悖论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四、基本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限定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方向
    第一节 基层政府的职能与职权
        一、基层政府职能与职权的规范分析
        二、基层政府职权的法律特征
    第二节 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现状分析
        一、基层政府失灵与政府权力异化
        二、基层政府权力运行异化之根源
    第三节 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价值塑造
        一、基层政府治理的理念误区与极端倾向
        二、合法性: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价值底线
        三、有效性: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价值重塑
        四、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三维架构
第三章 基层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化
    第一节 基层政府权力配置失衡及其解决路径
        一、问题意识:纵向权力配置失衡
        二、制度性根源:法定职权与管理的错位
        三、关于基层乡镇政府地位的理论主张
    第二节 强镇扩权:基层政府赋权改革探索与反思
        一、改革历程与实践样本
        二、行政性分权:强镇扩权改革的路径反思
    第三节 基层政府赋权的法治化路径
        一、确立基层政府权力配置的基本原则
        二、明确基层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目标:建设基层服务型政府
        三、健全基层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保障
第四章 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法治化
    第一节 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实践图景——以上海群租治理为例
        一、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现实——群租治理的真实场景
        二、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依据——群租治理的政策推进
        三、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过程——群租治理中的街镇角色
    第二节 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现实特征
        一、基层政府权力的“运动式运行”困境
        二、基层政府权力的“压力型运行”困境
        三、基层政府权力的“失调型运行”困境
    第三节 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法治化建构
        一、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法治框架
        二、基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法治化
        三、基层政府行政决策的法治化
        四、基层政府行政执法的法治化
第五章 基层政府权力监督的法治化
    第一节 基层政府权力腐败的表象与根源
        一、基层政府权力腐败:硬腐败与软腐败
        二、基层政府权力廉政监督与效能监督的统一
    第二节 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廉洁性监督
        一、基层政府权力腐败的危害性
        二、基层政府权力运行腐败的根源分析
        三、价值导向:从事后惩戒转向事前预防
        四、基层政府权力监督的制度化构建
    第三节 基层政府权力效能监督的法治化
        一、基层政府效能监督的实证分析:以2019年D区街镇考核为例
        二、基层政府效能监督的法治困境
        三、基层政府效能监督法治化的改进路径
第六章 余论: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 基层政府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法治虚无主义批判
        一、基层治理中法治虚无主义的新变异
        二、基层法治虚无主义的形态与后果
    第二节 警惕基层政府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法治浪漫主义
        一、法治浪漫主义思潮的形成
        二、法治浪漫主义的迷惑性与危害性
    第三节 坚持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法治现实主义
        一、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背景
        二、秉持法治现实主义的渐进改革立场
        三、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渐进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兼怀人生四十

(7)基层政府协同执行机制研究 ——以青岛Y街道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关于政策执行模式的研究
        1.3.2 关于协同执行的研究
        1.3.3 关于领导小组的研究
        1.3.4 总体述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田野研究法
        1.4.3 扎根理论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青岛市Y街道的田野研究
    2.1 Y街道总体概况
    2.2 Y街道调研方法
    2.3 Y街道领导小组概况
    2.4 Y街道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
第3章 协同执行模型构建及协同执行动因分析
    3.1 协同执行模型构建
        3.1.1 基础模型:SFIC模型
        3.1.2 协同执行模型
    3.2 协同执行动因分析
        3.2.1 协同动因模型构建
        3.2.2 环境因素
        3.2.3 注意力分配
        3.2.4 单部门困境
第4章 基层政府协同执行机制、过程、结果
    4.1 基层政府协同执行机制
        4.1.1 信任机制
        4.1.2 责任机制
        4.1.3 协调机制
        4.1.4 激励机制
    4.2 基层政府协同执行过程
        4.2.1 事项认定——“关门模式”
        4.2.2 方案规划——任务清单
        4.2.3 协同决策——党政联席
        4.2.4 协同执行——靶向执行
    4.3 基层政府协同执行结果
        4.3.1 协同成效
        4.3.2 “执行缺口”
第5章 结论、推广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模型的理论适用与政策推广
        5.2.1 协同执行模型的理论适用
        5.2.2 协同执行模型的政策推广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5.3.1 研究不足
        5.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访谈提纲
    B 部分田野日志
    C 部分访谈记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成熟度及监督演化博弈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成熟度理论研究
        1.2.2 安全评价体系和方法研究
        1.2.3 铁路安全管理体制研究
        1.2.4 高铁委托运输管理模式研究
        1.2.5 博弈理论结合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
    1.3 论文的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论文结构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综合评价理论
        2.1.1 传统综合评价方法
        2.1.2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
    2.2 传统与演化博弈理论
        2.2.1 传统博弈分析的局限性与演化博弈理论的产生
        2.2.2 相关概念和基础知识
        2.2.3 演化博弈的复制动态、演化稳定策略及演化均衡模型
        2.2.4 演化博弈模型的均衡稳定性判别方法
        2.2.5 传统与演化博弈理论中的假设比较
    2.3 系统动力学理论
        2.3.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3.2 系统动力学建模基础
        2.3.3 系统动力学模拟仿真
        2.3.4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基本步骤
第3章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管理体系成熟度模型及评价方法研究
    3.1 中国高铁运营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
        3.1.1 属性维度
        3.1.2 水平维度
    3.2 中国高铁运营安全管理成熟度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3.2.1 评价指标体系、等级特征及估值范围
        3.2.2 要素层和单元层安全管理成熟度评价
    3.3 案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铁运营安全监督博弈演化模型研究
    4.1 高铁运营安全监督系统现状
    4.2 高铁运营安全监督系统静态演化博弈模型
        4.2.1 模型描述及建立
        4.2.2 模型求解与分析
        4.2.3 模型稳定性证明
    4.3 高铁运营安全多委托方监督静态演化博弈模型
        4.3.1 模型描述及建立
        4.3.2 模型求解与分析
        4.3.3 模型稳定性证明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铁运营安全监督博弈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5.1 建模目的及系统边界确定
    5.2 高铁运营安全监督系统静态演化博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5.2.1 系统模型结构分析
        5.2.2 模型仿真及稳定性分析
    5.3 高铁运营安全多委托方监督静态演化博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5.3.1 系统模型结构分析
        5.3.2 模型仿真及稳定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铁运营安全监督系统奖惩机制优化研究
    6.1 高铁运营安全监督系统动态演化博弈模型
        6.1.1 动态奖励模型求解及稳定性证明
        6.1.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动态奖励模型仿真及稳定性分析
        6.1.3 动态奖惩模型求解及稳定性证明
        6.1.4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动态奖惩模型仿真及稳定性分析
        6.1.5 优化动态奖惩模型求解及稳定性证明
        6.1.6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优化动态奖惩模型仿真及稳定性分析
    6.2 高铁运营安全多委托方监督动态演化博弈模型
        6.2.1 动态奖惩模型求解及稳定性证明
        6.2.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动态奖惩模型仿真及稳定性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成熟度等级定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发表论文
    2.科研活动

(10)政府部门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以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实践意义
        1.1.2 学术价值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部门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理论的研究
        1.2.2 关于政府部门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
        1.2.3 关于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本文的框架
2.政府部门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的理论概述
    2.1 相关理论概述
        2.1.1 财政支出
        2.1.2 专项财政支出
        2.1.3 部门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2.2 部门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重点
        2.2.1 部门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框架设计
        2.2.2 部门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过程
        2.2.3 部门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2.3 部门绩效评价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2.3.1 公共财政理论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3.3 新公共管理理论
3.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案例介绍
    3.1 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基本情况
        3.1.1 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基本情况概述
        3.1.2 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资金实施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3.2 X财政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3.2.1 绩效评价指标与分值设立原则
        3.2.2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3.3 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过程
        3.3.1 绩效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3.3.2 绩效评价的组织架构
        3.3.3 绩效评价实施过程
    3.4 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与应用
        3.4.1 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概述
        3.4.2 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4.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4.1.1 评价指标设计的科学设置及量化问题
        4.1.2 专项财政支出管理不规范
        4.1.3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支出执行率虚增
        4.1.4 专项资金产出效益薄弱
        4.1.5 绩效评价结果反映事实情况程度低
    4.2 原因分析
        4.2.1 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缺乏完善的组织制度建设
        4.2.2 绩效评价工作未嵌入到安全生产专项支出的各个环节
        4.2.3 绩效评价管理人力组织架构薄弱
        4.2.4 专项资金资料管理不善,绩效评价数据难以核查
5.完善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对策
    5.1 加强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建设
        5.1.1 建立完善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制度
        5.1.2 实现专项财政支出全流程绩效评价管理
        5.1.3 建立绩效评价工作组织体系,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5.2 完善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5.2.1 确定绩效评价标准与原则
        5.2.2 合理设置可测量的绩效指标
        5.2.3 完善各项绩效指标间的分配关系
    5.3 加强绩效评价过程中的数据的有效性
        5.3.1 加强资金支出档案管理,建立评价工作数据库
        5.3.2 灵活运用多种绩效评价方式
        5.3.3 引入第三方机构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国家确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剑指沉疴开新局 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综治大文章——安徽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三年攻坚记[J]. 韩瑜,张爱玲,潘飞,杨永胜,方廷东. 中国安全生产, 2020(08)
  • [2]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J].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06)
  • [3]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研究[D]. 潘科.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4]风险治理导向下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路径研究[D]. 王思成. 天津大学, 2020(01)
  • [5]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温陈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问题研究[D]. 翟磊.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7]基层政府协同执行机制研究 ——以青岛Y街道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为例[D]. 逄淑玲.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忻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监管工作职责规定(试行)的通知[J]. 忻州市人民政府. 忻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9(04)
  • [9]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成熟度及监督演化博弈模型研究[D]. 李科宏.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2)
  • [10]政府部门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以X区财政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为例[D]. 李靖雯.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国家确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