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TS大型局域网解决方案

UMTS大型局域网解决方案

一、UMTS 大本地网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杨定楚,蔡庆宇,祝琳[1](2017)在《中国联通LTE无线网容量解决方案探讨》文中提出随着2I2C用户的发展和LTE流量猛增,LTE无线网利用率不断攀升,容量问题成为LTE无线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首先,在分析2I2C用户发展和无线资源利用率增长现状基础上,介绍了载波聚合、扇区分裂、微站吸热、256QAM、4×4MIMO和非授权频段部署LTE的技术特点,最后对上述容量解决方案提出了部署建议和利弊分析。

陈维俊[2](2016)在《4G LTE无线网络组网及维护》文中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老旧的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手机上网等移动通信中的数据传输的需求,于是4G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其高速率及高带宽用于满足用户越来越平凡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而LTE技术俗称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也就是所说的4G技术,它是由3GPP组织定制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3GPP所提出的整体4G解决方案为无线接入技术LTE加上核心网络架构EPC,而整体网络体系的名称实际为EPS,由于LTE名称使用起来更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宣传推广更加方便,目前面向普通用户的宣传统一使用LTE来称呼整个系统。而实际运营中的4G系统有FDD-LTE与TDD-LTE两种,FDD-LTE与TDD-LTE其实是双工方式的不同,这两类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其中TDD-LTE技术是我们国家大力推广发展的技术。本文首先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的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且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始讲起,通过对历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单介绍来了解4G技术的由来及发展前景、研究意义,接着第二章会对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先会从4G的无线接入技术开始讲起:TDD-LTE、FDD-LTE。接着是4G技术的核心网部分,新老核心网的对比、同网融合运行及升级替换等。第三章节会介绍浙江移动公司现网的本地网无线侧情况,从GSM、TD-SCDMA、TDD-LTE现网的融合组网情况说起,再到现网的组网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网中LTE建设中需要考虑问题,如LTE网络质量规划、LTE网络覆盖问题、LTE网络容量归属、LTE网络的功率控制及干扰等问题,最后讨论未来LTE网络的发展方向及前景。第四章会介绍浙江移动公司4G下的EPC核心网的组建,现网中2G/3G与4G核心网的融合,接入4G后一些业务处理上的变化及EPC核心网的一些功能上的改进与改变。4G网络下的传输网的介绍,先会从最基础的传输技术开始讲起,初步介绍现在已经成熟使用的传输技术及新发展起来的技术,如早期成熟的SDH技术以及从3G时段开始慢慢普及的PTN技术。以及当接入网速率提高后传输网如何提供高带宽的保证及对应4G网络特性的传输网相应的改造。第五章将会介绍4G网络下的语音解决方案:作为全IP的数据网络下对语音通信的几种解决方案,及CSFB、单卡双待、VoLTE这几种方案之间的相互对比,最后找出4G网络各阶段合适的语音解决方案。最后一章将会分析4G网络今后的发展方向,各大运营商如何建设才能最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同时考虑下一代移动通信的会有那些技术提升和革新。

谢滨,陈强均[3](2015)在《农村区域U900广覆盖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介绍UMTS 900规划设计要点,对农村区域UMTS 900广覆盖规划进行研究。并结合实例进行仿真验证,对中国联通WCDMA网络广覆盖给出部署建议。

彭伟峰[4](2011)在《传输网络故障对WCDMA移动网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WCDMA网络作为业界最成熟的3G制式,是当前世界上采用的国家及地区最广泛的,用户数量最多,产业链最为成熟、网络部署最为广泛、终端种类最丰富的一种3G标准,目前已有超过254个WCDMA运营商在110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WCDMA网络,3G商用市场份额超过80%。本文在概述了WCDMA网络结构以及传输网络结构现状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首先结合一些典型案例,描述了传输网络故障对WCDMA移动网络造成的影响,同时讨论了如何通过传输网络优化减少故障的办法,分别从传输网络网络结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通路组织、同步系统、网管系统以及传输设备、传输光缆保护等方面展开细致探讨,最后总结提升承载WCDMA移动业务的传输网络安全性的方法。通过本论文的相关技术的研究,使我们对影响WCDMA移动网络的传输网络故障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相关传输网络维护工作质量将得到有效的提升。

刘志英[5](2011)在《太原联通WCDMA核心网方案设计与工程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移动通信发展日新月异,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后,3G技术被推上历史舞台,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人们除通话以外,可以方便地访问互联网。中国联通诞生于中国电信改革之际,经历了从步移动GSM后尘,到唯一一家综合性运营商,到第一家CDMA运营商,2009年与网通融合后获得WCDMA牌照,3G建设成为各运营商2009年的首要任务,核心网规模将达354万户,无线容量将达55905Erl。因此,进行必要的规划建设与维护优化的探讨具有很现实的重要性。本文首先从绍W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开始,详细讲述了UTRAN的结构、功能、UTRAN的接口Iub、Iur、Iu,详细讲述了核心网CS域的组成,以及它们的接口协议模型和核心网的版本3GPP R99、R4、R5版本的网络体系结构,介绍了R4版本的核心网网元功能实体,介绍了R5版本核心网结构。各版本有其发展的基础和特点,在核心网版本的选择上,应从提供的业务能力和未来演进趋势来选择,WCDMA移动核心网络演进呈现如下三种趋势:网络结构分层化,网络承载呈现IP化,分组域在网络演进过程中保持了设备形态和设备功能的稳定性、延续性,提供了设备平滑演进的基础。WCDMA R4版本核心网的信令网分成两个部分,可采用TDM承载和IP承载。接下来,结合太原联通WCDMA网络发展要求,介绍WCDMA网络规划设计,就核心网CS域的设计原则进行了说明,介绍了太原WCDMA网络设计总体结构:网元分配、话路网网络组织、信令网网络组织、以及核心网备份冗灾方案。在理论指导和设计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核心网研究设计。在核心网工程实践的过程中,研究了主要网元的建设方案,讨论了WCDMA网络优化的新挑战、新趋势、新特点,并结合网络建成初期常见的网络问题进行优化探讨。通过WCDMA核心网的网络规划、工程实践和网络优化,对WCDMA的理论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在太原WCDMA核心网的建设和优化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在工程实践中积累了建设和优化经验。

王芳芳[6](2010)在《WLAN技术在合肥联通网络中的应用》文中提出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是一种短距离的无线接入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低价、开放式互联网接入方式和高速的数据业务,WLAN的发展代表了宽带接入技术的无线化,移动化,IP化。随着宽带无线接入网络的不断发展,近年来,WLAN相关产品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家庭所使用。本文通过介绍WLAN、3G的协议体系,特别是,重点对WLAN与3G网络融合的方式以及异构网络的切换予以详细的阐述,结合合肥联通WLAN当前的应用现状,给出了WLAN网络设计要求及建设的步骤,对未来网络中WLAN与3G融合和演进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应用设想。本文对各运营商、企业和个人进行WLAN与3G技术的学习以及进行网络搭建、网络配置有很好的指导和参考作用。本文以移动IP技术为理论基础,研究适用于实际的合理的融合模式,根据网络的演进趋势,设计核心网结构,选取相应的接入技术构成完整的网络体系,并且在通过仿真验证系统性能的同时逐步实现结构的完善。

沈文光[7](2010)在《广东移动2G网络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探讨》文中指出中国移动核心网IP化改造是促进中国移动核心网络演进、面向网络扁平化目标迈进的关键一步,革命性的网络架构变革决定了网络维护、网络规划以及网络优化等技术的更新,如何实现统筹规划,充分利用IP承载及现有传输资源的前提下,全面推进软交换IP化的改造、建设与维护成为广东移动面临的课题。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在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包括话务或信令组网问题、如何承载现有业务问题、如何实现平稳过渡问题,以及改造后工P网络质量与话音质量的关联程度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软交换IP化相关文献,研究集团公司的指导建议并结合广东移动网络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进行广东移动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形成包括组网、设备、路由、信令等改造原则,根据此原则进行广东移动IP化改造实践;通过建立测试场景,对基于工P承载的CS域性能进行评估以验证改造后的网络话音质量以及性能指标;最后通过IP化改造工程的研究成果提出今后IP化网络规划、维护、优化的建议。通过一系列的改造工程实践证明,在软交换设备工P化改造中提出的保持现网稳定性、业务继承性、遵循“就近入IP,就远出工P”、“站点接入”等几大原则,是符合广东移动IP化改造的目标要求。在此过程中确定的IP化网络设备、路由、信令等组网方案保证了广东移动工P化改造顺利进行;最后,通过在IP承载上建立多个测试模型,研究出包括IP承载方式对语音质量的影响、IP承载网的质量变化对语音质量的影响,并建立IP网络损伤程度与话音质量客户感知模型。提出软交换IP化网络维护所需关注的KPI指标并纳入软交换的统计管理规范中,提取了软交换中语音关键性能指标:IP包的抖动、丢包率、SIGTRAN Qos等作为软交换运维指标,纳入软交换网络健康检查工作中。本论文通过研究软交换网络技术,结合广东移动现网结构,探讨出软交换IP化改造的原则、方法与手段,为今后GSM网络软交换设备IP承载语音的改造工作以及IP承载语音后的网络规划、建设、维护和运营等提供参考。

谭旺生[8](2010)在《本地网MSC N+1容灾备份方案的实现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GSM核心网中软交换架构设备的出现,加速了GSM核心网大容量节点的普及。为了避免可能随之带来的更高的网络风险,大容量核心网设备容灾十分必要。在核心网升级到软交换后,各运营商都有大量的TDM设备退网,存在巨大的利用价值。本文将研究如何利用退网TDM设备,建设成为本地网的MSC N+1容灾备份系统,并分析MSC N+1容灾备份系统的实际效果及应用情况。“本地网MSC N+1容灾备份方案”主要通过提前在BSC与容灾MSC之间布放备份A口电路,达到A口双物理连接;在容灾MSC、现网BSC中提前定义容灾备份全部数据;应急操作时“仅需修改BSC的MSC归属即可完成A口割接”,快速恢复故障网元的全部业务。成功实现了“1分钟割接1个BSC”。对比其它类型的核心网容灾方案,“本地网MSC N+1容灾备份方案”有着“响应速度快”、“成本极低”、“部署快速”等优点,且仅需利旧退网TDM资源即可进行部署。

李娜[9](2010)在《软交换技术在WCDMA核心网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现有的以窄带方式提供的单一语音服务GSM网络,对于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移动多媒体服务的需求与日剧增。这种情况下,3G成为大家热切期望的目标。3G系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个人移动终端多媒体通信,并且使更多的人享受到通信的乐趣。WCDMA作为由GSM网络演进而来的3G系统,技术最为成熟,应用也最为广泛。而软交换系统是构建在以IP为中心,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综合网络平台,在3G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本文所研究的WCDMA系统方案采用R4网络技术,其核心网包含电路域和分组域两部分。电路域部分较第二代网络变化很大,将传统MSC分为了MSC Server和MGW,实现了信令控制和电路承载的分离,同时相关接口也发生了变化;分组域部分则继承GSM GPRS网络的基础设施,基本没有变化。故本文的重点在于核心网元MSCServe和MGW的系统原理。论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课题的背景,分析了当下软交换及WCDMA的发展状况、研究该课题的意义和重要性。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软交换技术及其在WCDMA核心网中的应用。这一部分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一分别介绍了WCDMA核心网和移动软交换技术。其二着重介绍软交换技术在WCDMA核心网中的应用,并以R4结构为主,在全面介绍WCDMA核心网的基础上,介绍了R4核心网的网络结构、基本组成和各网元间的接口功能。论文的第三部分以天津联通软交换核心网建设项目为例,介绍了整个项目中中兴软交换端局及关口局的新建工程,包括开局的软硬件调测、系统的整体测试以及故障处理等。论文最后对整个课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张威[10](2010)在《内蒙古联通WCDMA网络规划》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5月24日,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正式宣布我国六大电信运营商将整合为三家。2009年1月7日下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出了3张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中国移动获TD-SCDMA,中国电信获CDMA2000,中国联通获WCDMA,标志着我国电信业正式进入了3G时代。作为制式之一的WCDMA网络,在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建网,所以中国联通加大了WCDMA网络建设的力度,并于2008年底开始进行WCDMA网络建设的相关准备工作。网络规划决定了网络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网络建成后的网络水平。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论证,编制出一套可操作的网络规划和建设指导原则。在WCDMA网络建设项目中,做好网络的设计规划工作,是整个网络建设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介绍移动网络技术,分析WCDMA网络的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研究WCDMA网络建网策略,制定出内蒙古联通WCDMA网络的预规划。本次预规划包括了WCDMA网络的各种建网类型:核心网、室外宏站、室内分布、高铁覆盖、FEMTO等。本文还对内蒙古联通建设WCDMA网络所进行的网络规划的课题,进行需求整理,收集GSM网络现网站点等各类数据,按照方案设计指导原则,总结归纳勘察设计规划要求,最后编制出内蒙古联通WCDMA网络规划。它所涉及的各种建网思路和规划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特别适用于内蒙古联通WCDMA的网络建设指导。本文对WCDMA网络建设工程实施者具有工程指导的作用,同时更针对内蒙古联通WCDMA网络建设工程具有工作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二、UMTS 大本地网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MTS 大本地网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联通LTE无线网容量解决方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LTE无线网现状分析
    1.1 2I2C用户发展情况
    1.2 LTE无线网利用率分析
2 LTE无线网容量解决方案
    2.1 载波聚合
        2.1.1 LTE-FDD与1800MHz带内载波聚合
        2.1.2 LTE-FDD与2 100 MHz带间载波聚合
        2.1.3 LTE-FDD与TDD-LTE载波聚合[3]
    2.2 LTE-FDD扇区分裂[4]
    2.3 微站吸热解决容量需求
    2.4 4.5G新技术的应用
        2.4.1 升级256QAM[11]
        2.4.2 引入4×4 MIMO
    2.5 非授权频段部署LTE方案[12-13]
3 LTE无线网容量解决方案选择建议
4 结束语

(2)4G LTE无线网络组网及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1.2.1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1.2.2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1.2.3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1.2.4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架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4G技术
    2.1 LTE本地网技术
        2.1.1 LTE产生背景
        2.1.2 LTE技术介绍
        2.1.3 TD LTE与FDD LTE
        2.1.4 全球LTE的发展状况
        2.1.5 本章小结
    2.2 4G核心网EPC
        2.2.1 EPC简要介绍
        2.2.2 EPC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浙江移动本地网无线组网分析
    3.1 组网现状
    3.2 GSM、TD、LTE融合现状
    3.3 LTE发展方向
        3.3.1 LTE网络质量规划
        3.3.2 LTE的网络覆盖
        3.3.3 LTE无线网络容量规划
        3.3.4 LTE网络的功率控制和干扰分析
    3.4 浙江移动4G无线网络维护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浙江移动4G核心网与传输网分析
    4.1 浙江公司4G网络下的核心网
        4.1.1 4G核心网EPC
        4.1.2 EPC网络下的智能化增强
        4.1.3 EPC网络下的计费方式
    4.2 浙江移动传输网介绍
        4.2.1 4G下的传输网支持
        4.2.2 PTN介绍
        4.2.3 PTN组网与业务模型
        4.2.4 LTE下的PTN保护方案
        4.2.5 LTE的传输配置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4G技术下的语音业务解决方案
    5.1 CSFB方案
    5.2 单卡双待方案
    5.3 VoLTE解决方案
    5.4 三方案对比
第六章 展望与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农村区域U900广覆盖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U900广覆盖规划设计要点
    2.1 网络结构分析
    2.2 业务量分析
    2.3 存量终端分析
3 U900广覆盖规划实例
    3.1 规划实例
    3.2 仿真验证
4 结束语

(4)传输网络故障对WCDMA移动网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本文研究内容和背景
    1.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安排
第二章 WCDMA系统结构介绍
    2.1 概述
    2.2 UTRAN的基本结构
    2.3 核心网络基本结构
第三章 传输网络现状介绍
    3.1 SDH基本概念
    3.2 SDH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3 SDH网络的基本网络拓扑
    3.4 SDH网络的整体层次结构
        3.4.1 SDH的组网原则
        3.4.2 我国SDH网络结构
    3.5 MSTP技术
    3.6 OTN技术
    3.7 PTN技术
    3.8 ASON技术
    3.9 传输网络的演进
    3.10 承载WCDMA移动业务光网络的演进
        3.10.1 WCDMA传送和IP化对承载网的要求
        3.10.2 城域核心层承载解决方案
        3.10.3 汇聚接入层承载需求和解决方案
第四章 传输网络故障对WCDMA移动网络的影响
    4.1 承载WCDMA移动业务光传输网络的特点
        4.1.1 承载WCDMA移动网络传输网络结构划分
        4.1.2 承载WCDMA移动业务的光传输络特点
        4.1.3 WCDMA网络与传输相关的主要接口种类
        4.1.4 承载WCDMA移动业务核心传输网的特点
        4.1.5 承载WCDMA移动业务的接入传输网的特点
    4.2 传输网络故障对WCDMA移动网络影响归纳
    4.3 传输网络故障对WCDMA网络话务网影响典型案例分析
    4.4 传输网络故障对WCDMA网络数据业务的影响
第五章 承载WCDMA移动业务传输网络优化的思路
    5.1 传输网优化的必要性
    5.2 目前传输网络的特点
    5.3 传输网络优化问题的提出
    5.4 传输网络评估优化的原则
    5.5 传输网络结构的优化
        5.5.1 核心层网络的优化
        5.5.2 汇聚层网络的优化
        5.5.3 接入层网络的优化
        5.5.4 光层面建设(本地传输WDM/OTN系统)
        5.5.5 电层面建设(本地传输SDH/ASON系统)
        5.5.6 网络优化的实施建议
    5.6 提升承载WCDMA移动业务的传输网络安全性的方法
        5.6.1 传输网络故障对WCDMA移动业务影响的总结
        5.6.2 隐患排查实战的成果
        5.6.3 网络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5.6.4 解决措施及建议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太原联通WCDMA核心网方案设计与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论文选题意义
        1.1.1 移动技术发展
        1.1.2 论文选题意义
    1.2 论文研究内容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WCOMA系统的网络结构
    2.1 WCDMA介绍
    2.2. UTRAN的结构
        2.2.1 UMTS系统结构
        2.2.2 UTRAN的结构
        2.2.3 UTRAN的功能
    2.3 UTRAN的接口及协议
        2.3.1 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
        2.3.2 lub接口及协议
        2.3.3 lur接口及协议
        2.3.4 lu接口及协议
    2.4 WCDMA核心网络概述
        2.4.1 核心网络
        2.4.2 核心网络版本的选择
        2.4.3 核心网络的演进
    2.5 WCDMA信令网概述
        2.5.1 WCDMA信令网的网络结构
        2.5.2 R4版本信令网的规划与设计
第三章 太原联通WCDMA核心网络总体设计
    3.1 太原联通WCDMA网络发展需求分析
        3.1.1 太原联通WCDMA网络发展分析
        3.1.2 太原联通WCDMA网业务发展分析
        3.1.3 太原联通WCDMA网络性能目标分析
    3.2 太原联通WCDMA核心网络设计原则与方法
        3.2.1 核心网络设计原则和内容
        3.2.2 核心网络规划与设计流程
        3.2.3 核心网络电路域(CS)的设计
        3.2.4 核心网络数据域(PS)的设计
        3.2.5 核心网络组网原则
    3.3 太原WCDMA网络核心网总体设计
        3.3.1 联通太原WCDMA系统版本选择
        3.3.2 核心网建设方案选择
        3.3.3 话路网组织
        3.3.4 信令网组织
        3.3.5 网络备份安全方案
第四章 太原联通WCDMA网络核心网CS域工程实践
    4.1.设备选型和局址选择
    4.2.核心网网元建设
        4.2.1 MSC Server建设
        4.2.2 MGW建设
        4.2.3 HLR建设
        4.2.4 中继电路及信令链路建设
        4.2.5 核心网电路域IP地址分配
第五章 太原联通WCDMA网络测试与优化
    5.1 太原联通WCDMA网络运行测试情况
        5.1.1 太原联通WCDMA网络运行测试统计
    5.2 3G时代移动网络优化需求变化分析
        5.2.1 3G网络优化面临挑战
        5.2.2 3G网络优化新趋势
    5.3 3G网络优化内容
        5.3.1 3G网络优化工作内容
        5.3.2 3G网络优化的关键环节
    5.4 3G网络优化案例
        5.4.1 关于PS异系统间切换成功率差问题的优化
        5.4.2 西门子HLR下的预付费用户漫游无法拨打长途电话问题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WLAN技术在合肥联通网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论文背景
    1.2 WLAN标准的演进
    1.3 WLAN的技术优势
    1.4 3G的演进和WCDMA通信系统结构
        1.4.1 3G技术演进
        1.4.2 WCDMA通信系统结构
    1.5 WLAN与3G的融合优势
        1.5.1 WLAN与3G对比
        1.5.2 WLAN与3G互通性的建议
第二章 移动IPv6介绍及切换性能分析
    2.1 移动IP的工作原理
        2.1.1 移动IP与GTP协议比较
        2.1.2 IP层移动管理技术
    2.2 切换技术分析
    2.3 切换性能分析
        2.2.1 切换延迟分析
        2.2.2 切换丢包率分析
第三章 合肥联通WLAN组网方案
    3.1 WLAN业务网络介绍
    3.2 合肥联通无线接入网现状
        3.2.1 传输网络现状
        3.2.2 无线网络现状
    3.3 合肥联通WLAN组网方案
    3.4 新长城酒店WLAN规划设计
        3.4.1 新长城酒店覆盖施工
        3.4.2 供电方式
        3.4.3 设备投资成本
        3.4.4 热点区域现场环境
        3.4.5 设备选型
        3.4.6 对AP进行勘点设计,频率分配
        3.4.7 覆盖规划
第四章 3G与WLAN网络融合方案的探讨
    4.1 3G与WLAN融合的互操作情景模式
    4.2 3G与WLAN融合情景分析
    4.3 3G与WLAN互联的实施方案
        4.3.1 3GPP系统外融合
        4.3.2 3GPP核心处的融合方案
        4.3.3 无线接入网络处的融合方案
    4.4 WLAN和3G网络融合的建设方案
    4.5 两网融合的计费流程
        4.5.1 计费流程
    4.6 两网的热点组网方案讨论
第五章 异构网络之间的切换及业务调度策略
    5.1 系统外融合(基于移动IP的切换策略)
    5.2 基于紧耦合和松耦合的切换策略
        5.2.1 紧耦合(无线接入网络融合)
        5.2.2 松耦合(核心处的融合方式)
    5.3 切换策略的对比
    5.4 异构网络之间的业务垂直调度策略
        5.4.1 不分层的WLAN与UMTS之间的切换
        5.4.2 分层的WLAN与UMTS之间的切换
第六章 异构网络中的QoS保障
    6.1 QoS安全保障-认证系统
        6.1.1 融合网络EAP-AKA认证流程
        6.1.2 EAP-AKA认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2 基于TLS的认证协议在融合网络中的应用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广东移动2G网络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现阶段移动网络发展现状
    1.3 研究的方法和目的
第二章 移动软交换IP化技术知识
    2.1 软交换基本概念
    2.2 移动软交换结构
        2.2.1 体系结构
        2.2.2 主要网元设备
    2.3 移动软交换协议
        2.3.1 BICC协议
        2.3.2 H.248协议
        2.3.3 SIGTRAN协议
        2.3.4 NB UP协议
第三章 广东移动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总体建设要求
    3.1 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要求
        3.1.1 软交换设备的IP化改造技术要求
        3.1.2 软交换设备的IP化改造原则
    3.2 软交换设备IP化网络及路由组织原则
        3.2.1 本地网网络IP化改造网络及路由组织
        3.2.2 长途网IP化改造原则
    3.3 信令改造原则
        3.3.1 BSSAP信令
        3.3.2 MAP/CAP信令
    3.4 站点接入原则
        3.4.1 站点接入基本原则
        3.4.2 IP地址规划与分配原则
        3.4.3 站点可靠性原则
第四章 广东公司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工程实施
    4.1 广东省现有网络建设情况
        4.1.1 广东省现有2G网络建设情况
    4.2 广东省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工程实施方案
        4.2.1 软交换设备网元IP化改造方案
        4.2.2 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组网方案
        4.2.3 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实施步骤
        4.2.4 对IP专用承载网的需求
        4.2.5 业务资源的需求
    4.3 改造工程工作计划及时间进度安排
第五章 基于IP承载的CS域性能评估
    5.1 IP承载方式对语音质量的影响
        5.1.1 测试CASE设计
        5.1.2 测试结论
    5.2 IP承载网的质量变化对话音质量的影响
        5.2.1 测试环境设计
        5.2.2 测试结论
    5.3 建立IP网络损伤程度与话音质量客户感知的模型
        5.3.1 IP网络丢包模型
        5.3.2 IP网络时延抖动模型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8)本地网MSC N+1容灾备份方案的实现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作者主要研究工作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核心网容灾备份技术的现状
    2.1 传统GSM核心网应急技术
    2.2 软交换核心网容灾方技术
        2.2.1 MSC Pool容灾技术
        2.2.2 双归属容灾技术
        2.2.3 冷备份容灾
    2.3 各种容灾技术的对比
第三章 本地网MSC N+1容灾备份方案的实现原理
    3.1 MSC N+1容灾备份方案概述
    3.2 方案可行性评估
        3.2.1 A接口信令协议分析
        3.2.2 容灾MSC资源分析
    3.3 MSC N+1容灾备份方案的验证
第四章 本地网MSC N+1容灾备份方案的实施部署
    4.1 本地网情况
        4.1.1 核心网情况
        4.1.2 无线网情况
    4.2 实施方案概述
    4.3 核心网资源调整方案
        4.3.1 容灾MSC硬件资源情况
        4.3.2 爱立信BSC资源情况
        4.3.3 华为BSC资源情况
        4.3.4 交换设备调整方案
    4.4 传送网资源提供
    4.5 项目化实施步骤
    4.6 实施方案总结
        4.6.1 方案的部署前提
        4.6.2 "本地网MSC N+1容灾备份"的配置原则
        4.6.3 "本地网MSC N+1容灾备份"的推广
第五章 本地网MSC N+1容灾备份方案的总结与应用
    5.1 MSC N+1容灾备份方案的实际效果
    5.2 MSC N+1容灾备份方案的应用范围
    5.3 与其它容灾技术比较
        5.3.1 对比传统GSM核心网容灾技术
        5.3.2 对比软交换核心网容灾技术
    5.4 方案总结
    5.5 MSC N+1容灾系统维护规范
        5.5.1 "本地网MSC N+1容灾备份"的后续维护要求
        5.5.2 MSC N+1容灾备份数据制作范例
        5.5.3 MSC N+1容灾备份应急预案操作指导手册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9)软交换技术在WCDMA核心网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生期间的工作
        1.2.1 本人工作
        1.2.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核心网演进
    2.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2.2 核心网标准化过程
        2.2.1 核心网"家族"的概念
        2.2.2 2G向3G移动通信系统演进
    2.3 UMTS系统概述
    2.4 下一代网络NGN
        2.4.1 下一代网络介绍
        2.4.2 软交换和NGN
第三章 UMTS网络结构
    3.1 3GPP标准的特点
        3.1.1 R99版本的特点
        3.1.2 R4版本的特点
        3.1.3 R5版本的特点
        3.1.4 R6版本的特点
    3.2 UMTS R99网络结构
    3.3 UMTS R4网络结构
    3.4 UMTS R5网络结构
第四章 UMTS核心网关键技术
    4.1 R4核心网组网
    4.2 大区组网
    4.3 TrFO技术
        4.3.1 概述
        4.3.2 TrFO呼叫建立过程
        4.3.3 TrFO的实现对网络的要求
        4.3.4 TrFO与TFO的区别
    4.4 双归属实现原理
        4.4.1 主备式双归属组网
        4.4.2 互助式双归属
    4.5 Iu/A-Flex技术
        4.5.1 概述
        4.5.2 Iu/A-Flex实现
第五章 组网方式
    5.1 概述
    5.2 组网方式
        5.2.1 作为VMSC/GMSC Server组网
        5.2.2 作为TMSC Server组网
        5.2.3 作为MGCF组网
    5.3 大区组网方式
    5.4 双归属组网方式
第六章 天津联通移动核心网软交换项目的设计与实现
    6.1 天津联通新建移动软交换总体思路
        6.1.1 概述
        6.1.2 话路设计方案
        6.1.3 信令设计方案
    6.2 天津联通移动软交换项目的实现及测试
        6.2.1 割接的准备工作
        6.2.2 系统实现步骤
        6.2.3 系统测试
    6.3 软交换项目改造后天津联通网元现状
        6.3.1 软交换端局现状
        6.3.2 改造后网络现状
        6.3.3 改造后资源利用情况
    6.4 改造后网络组织及设备能力评估
    6.5 天津联通移动核心网近期发展思路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10)内蒙古联通WCDMA网络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作者主要研究工作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移动通信发展概述
    2.1 移动通信发展简述
    2.2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
        2.2.1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应用
        2.2.2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过程
        2.2.3 三大主流标准的技术比较
第三章 WCDMA系统概述
    3.1 UMTS系统网络结构
        3.1.1 UMTS网络子系统的划分
        3.1.2 UMTS R99网络基本构成
        3.1.3 UMTS R99向全IP的演进
    3.2 UMTS R99网络结构
        3.2.1 基于R99的基本网络结构
    3.3 基于R4的UMTS网络
        3.3.1 概述
        3.3.2 网元实体
        3.3.3 R4阶段小结
    3.4 基于R5的UMTS网络
        3.4.1 概述
        3.4.2 网元实体
        3.4.3 R5阶段小结
    3.5 HSDPA介绍
        3.5.1 物理层技术
        3.5.2 信道结构
        3.5.3 其他影响
    3.6 W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
    3.7 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3.7.1 RAKE接收
        3.7.2 多用户检测
        3.7.3 智能天线
        3.7.4 无线资源管理技术
第四章 内蒙古联通WCDMA建网策略
    4.1 地区概况
        4.1.1 地理情况
        4.1.2 经济情况
    4.2 无线网
    4.3 核心网
    4.4 高速铁路的建设原则
    4.5 FEMTO的建设原则
第五章 内蒙古联通WCDMA网络预规划
    5.1 网络规划目标
        5.1.1 容量目标
        5.1.2 地市分类及区域划分
    5.2 基本建设思路
        5.2.1 话务量及其参数的调查取定
        5.2.2 MSC SERVER的设置原则
        5.2.3 WCDMA端局设置方案
        5.2.4 MGW需求
        5.2.5 HLR建设方案
        5.2.6 长途汇接局建设方案
        5.2.7 STP的设置方案
        5.2.8 智能网建设方案
        5.2.9 IP承载网的设置方案
        5.2.10 电路域传输需求
        5.2.11 SGSN/GGSN建设方案
        5.2.12 时间同步
    5.3 载波使用原则
    5.4 覆盖目标
    5.5 基站设置方案
    5.6 室内分布系统工程建设规模
    5.7 基站建设规模汇总
    5.8 OMC-R建设方案
    5.9 干扰协调
    5.10 内蒙古高铁概况
        5.10.1 高铁(内蒙吉殴)沿线两边网络覆盖现状
        5.10.3 高铁规划建设目标
        5.10.4 高铁覆盖规翔方案及建设规模
        5.10.5 车站室内分布系统建设规模
        5.10.6 电源配套系统规划方案
    5.11 FEMTO的建设规划
        5.11.1 业务预测及业务模型
        5.11.2 核心网网络规划
        5.11.3 无线网络规划
        5.11.4 组网方案及接口
        5.11.5 FEMTO网络组织图
        5.11.6 资源需求
第六章 WCDMA市场的发展前景
    6.1 通信市场及业务发展分析
        6.1.1 市场发展情况
        6.1.2 内蒙古自治区移动通信市场分析
        6.1.3 内蒙古联通市场发展情况
    6.2 3G业务需求
        6.2.1 3G发展概况
        6.2.2 市场竞争的需求
    6.3 内蒙古联通3G环境分析
        6.3.1 内蒙联通WCDMA网络市场定位及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四、UMTS 大本地网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联通LTE无线网容量解决方案探讨[J]. 杨定楚,蔡庆宇,祝琳. 邮电设计技术, 2017(12)
  • [2]4G LTE无线网络组网及维护[D]. 陈维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6(01)
  • [3]农村区域U900广覆盖规划设计研究[J]. 谢滨,陈强均.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15(06)
  • [4]传输网络故障对WCDMA移动网络的影响[D]. 彭伟峰.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6)
  • [5]太原联通WCDMA核心网方案设计与工程实践[D]. 刘志英.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9)
  • [6]WLAN技术在合肥联通网络中的应用[D]. 王芳芳.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7]广东移动2G网络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探讨[D]. 沈文光.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8]本地网MSC N+1容灾备份方案的实现与应用[D]. 谭旺生.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9]软交换技术在WCDMA核心网中的研究与应用[D]. 李娜.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10]内蒙古联通WCDMA网络规划[D]. 张威.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UMTS大型局域网解决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