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创新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中国技术创新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一、中国技术创新系统的国际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艳,柴彦威[1](2022)在《转向企划—活动系统研究的时间地理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生态综合世界观和人地互动过程与复杂性的系统研究是时间地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核心,也是行为地理学关于空间—行为互动理论构建的关键问题。企划和活动的地方秩序嵌套是新时间地理学的最新发展。论文围绕企划—活动系统及其变化、企划交织下的活动系统与社会互动、企划实现过程中活动的地方秩序构建等3个方面对时间地理学理论发展和研究前沿进行综述,系统梳理时间地理学在交通出行、城市与区域规划、地理学、康复医疗与健康、资源能源利用等领域的跨学科应用。未来呼吁更多学者关注时间地理学,积极开展跨学科应用和时间地理学创新应用的国际比较研究,将时间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创新并发展中国城市研究的行为范式,丰富和完善中国城市的空间—行为互动理论,为中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田贤鹏,徐林[2](2022)在《面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前沿学科布局:战略图景与政策取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沿学科布局是助力科技创新的基础保障,也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为优化前沿学科布局,世界各国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政策文本比较分析美、英、德三国前沿学科布局的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政策工具,并进一步考察其共性基础和个性特征。结果发现:致力于通过前沿学科布局来占领科技创新制高点是美、英、德三国的共性基础,其中,围绕国家安全、人工智能的相关学科布局是战略重点。从差异看,美国在前沿学科布局上更加全面并强调对科技创新的全面领导,英国注重保持关键产业与核心技术的创新活力与领先优势,德国则着力维护其在欧洲以至全球的工业领先地位,而且各国在推进过程中选择了差异化的政策工具。基于国际比较,主要有4点启示:坚持规划先行、提升前沿学科布局的前瞻性;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科技创新与学科布局的契合度;注重重点突破,强化学科布局对于关键技术的支撑力;推动交叉融合,推动基于跨学科的知识生产创新。

周南南,于文洁[3](2021)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农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测度与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未来一个时期内的重要发展战略。基于此背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成为助力新发展格局的先行者。本文旨在分析2000—2014年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农业各小类别以及2015—2018年中国农业整体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变化情况,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构建多国投入产出模型,计算投入产出系数,结果显示:在国际比较中,中国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落后于瑞士、挪威和法国等国家。总体看,中国农业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虽然参与程度不断上升,但上升幅度并不大,还有一定上升空间。由于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低、农业技术含量低、农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度低等,中国农业全球价值链存在"参与程度高,分工地位低"的问题,这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理念和思路,着力深化农产品对外开放、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和科技化及促进农产品流通业发展。

黄群慧,倪红福[4](2021)在《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分析——兼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经济循环的概念逻辑视角阐述"新发展格局",进而构建了基于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国际国内循环测度指标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国际循环GDP分解新方法,并利用WIOD数据进行了实证测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从最终品的国内最终需求率和中间品的本国供给率看,还是从全球价值链GDP分解来看,各方面指标都表明中国国内经济循环的依赖程度在90%上下。从国际比较角度看,依赖于国内循环的GDP占比中国排在第5位,这些都说明了如果单纯基于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新增经济流量看,在数量上国内经济循环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但是,并不能由此认为新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内涵是畅通经济循环,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仅仅体现为中国经济国内循环量在整体经济循环量中占比高、中国的GDP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内经济循环,而是主要体现为以国内高水平自主创新为主驱动经济循环畅通无阻、以持续扩大国内需求为主不断做大经济流量、以发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相关政策建议:要着力扩大消费以调整内需结构,实现内需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建设统一开放有序的国内大市场,要积极扩大开放水平、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要加快自主创新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创新驱动下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徐毅,何丰伦[5](2021)在《探索长期增长与不平等:英语学界对全球经济大分流的量化研究》文中指出2000年以来,量化15—19世纪各国长期增长与不平等的"全球经济大分流"研究成为英语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围绕"全球经济大分流"问题,英语学界不仅出现了各种量化全球经济长期增长与不平等的专题数据库和综合数据库,而且在全球经济大分流的起源、阶段、表现和原因等问题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解释体系。这些新的数据库和理论体系不仅重新认识了现代经济增长的起源、阶段、表现、机制、路径与原因等问题,还厘清了当今全球经济不平等体系的历史根源。梳理、分析和研究这20年英语学界全球经济大分流的研究脉络,总结其发展特征与趋势,对于开拓中国视野的全球经济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马会君,杜人淮[6](2021)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可视化分析》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以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研究热点。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辅以文献计量法,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2017年—2021年6月之间收录的548篇CSSCI文献,对文献特征、研究方法和研究热点趋势等内容进行认真归纳。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成果在2018年及之后的年度激增;期刊来源分布比较离散,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期刊群体;作者、研究机构相互之间合作联系较少,尚未形成显着聚集效应;研究热点比较聚焦,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拓展。学者们围绕逻辑起点、理论内涵、制约因素、驱动力量、实现途径、指标体系与测度、制度基础和国际比较等方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下一步可以从夯实理论基础、丰富时代内涵、完善评价体系、推进成果转化、加强国际比较等方面继续深化。

袁梦飞[7](2021)在《强化中小学STEM教育 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基于美国《中小学STEM教育》报告的分析和启示》文中提出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人才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教育保持国家竞争力是世界各国都关心的重要课题。美国早已将STEM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小学STEM教育是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及相关行业就业的基础。

涂正革[8](2021)在《《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研发效率:测度方法、国际比较及影响因素》评介》文中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中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举措;"十三五"期间,中国提出要加速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十四五"期间,中国又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无论是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还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都依赖于核心技术的进步和升级。

肖翔,丁洋洋,王思纯[9](2021)在《金融科技发展指数的国际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金融科技已成为各国各地区金融竞争和资源布局的焦点领域。为掌握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情况,构建了包含金融科技市场主体、金融科技业务发展、金融科技应用水平、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科技监管体系等5大领域共计30个具体指标的金融科技发展指标体系,以二十国集团19个相关成员国为例(为便于比较,未列入欧盟数据),编制了二十国集团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对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二十国集团不同国家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国家金融科技发展总体好于新兴市场国家,中国金融科技总体发展较为领先,但在数字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科技监管体系等方面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最后,结合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实际与国际经验,秉持"扬长补短"的原则,从完善金融科技政策监管、提升金融科技产业竞争力、优化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加强数字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提出建议。

刘宝存,高益民[10](2021)在《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学科的转型》文中认为1995年,为了适应学科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更名为"国际与比教育研究所",进入新的转型发展时期,并于2009年更名为"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研究院拓展了研究领域,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型,促进了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强化了社会服务,推动了比较教育文化学派建设。这不但实现了转型发展,而且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二、中国技术创新系统的国际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技术创新系统的国际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转向企划—活动系统研究的时间地理学(论文提纲范文)

1 企划—活动系统及其变化
    1.1 企划—活动系统的整体性
    1.2 长短期行为互动与生活方式调整
2 企划交织下的活动系统与社会互动
    2.1 家庭企划—活动系统
    2.2 工作企划—活动系统
3 企划实现过程中活动的地方秩序构建
    3.1 不同尺度的活动的地方秩序构建
    3.2 失败的企划
4 时间地理学的挑战与展望
    4.1 跨学科应用推动理论创新
    4.2 时间地理学创新应用的国际比较
    4.3 中国本土化创新应用

(2)面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前沿学科布局:战略图景与政策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一)文献综述
    (二)分析框架
三、方法与资料选择
    (一)方法说明
    (二)资料选择
四、战略图景:面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前沿学科布局政策考察
    (一)前沿学科布局的相关政策目标比较
    (二)前沿学科布局的相关政策内容分析
    (三)前沿学科布局的相关政策工具选择
五、政策取向:面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前沿学科布局逻辑分析
    (一)美、英、德三国前沿学科布局的共性特征
    (二)美、英、德三国前沿学科布局的个性差异
六、政策启示:基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前沿学科布局方略
    (一)规划先行:置学科于教育与科技的双重规划之中,提升政策前瞻性和延展性
    (二)科教联动: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促进科技创新与学科布局的协同共进
    (三)重点突破:基于新科技革命机遇和挑战,强化学科布局对于关键技术的支撑引领
    (四)交叉融合:推动跨学科的科技创新探索,构建具有世界共识、中国特色的学科话语体系

(3)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农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测度与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3 测算方法
    3.1 多国投入产出表
    3.2 总出口的价值增值分解
    3.3 全球价值链测度指标的构建
        3.3.1 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
        3.3.2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
        3.3.3 数据来源
4 农业出口现状及结果分析
    4.1 中国农业出口现状
    4.2 中国农业总出口价值增值分析
    4.3 中国农业整体分析
    4.4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农业国际比较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农业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农业价值链强度。
        第二,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增加农业价值链的长度。
        第三,完善农产品流通业的建设,拓展农业价值链宽度。

(4)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分析——兼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循环测度:分别以需求和供给端为逻辑起点
    (一)经济学中循环概念及分析逻辑
    (二)国内大循环
        1. 本国生产产品的国内需求情况
        2. 本国使用中间投入品的国内供给情况
    (三)国际循环
        1. 国外需求端
        2. 国外供给端
三、中国GDP国内国际循环分解与国际比较
    (一)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国际循环分解方法
    (二)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GDP分解结果
        1. 中国GDP的国内和国际循环分解
        2. 主要国家(地区)的GDP分解的国际比较
        3. 中国制造行业的国内和国际循环分解及国际比较
四、从经济循环测度结果看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
    (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深刻内涵:质变和量变分析视角
    (二)如何把握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和关键内涵
五、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分析——兼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附录

(5)探索长期增长与不平等:英语学界对全球经济大分流的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研究各国现代经济增长到探讨全球经济大分流
二、从全球经济史专题数据库到全球经济史综合数据库
三、全球经济大分流的起源、阶段、表现与原因
四、启发与思考

(6)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二、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特征分析
    (一)年度发文量
    (二)发文期刊来源分析
三、研究方法分析
    (一)规范研究
    (二)实证研究
四、研究热点与趋势
    (一)研究热点
    (二)演进趋势
五、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逻辑起点
    (二)理论内涵
    (三)制约因素
    (四)驱动力量
    (五)实现路径
    (六)评价体系与水平测度
    (七)制度基础等
    (八)国际比较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展望
        1.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2.丰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
        3.完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与测度
        4.加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际比较
        5.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的转化

(7)强化中小学STEM教育 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基于美国《中小学STEM教育》报告的分析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主题、具体指标和数据来源
?内容和要点
    学生在数学和科学中的学习表现
    数学和科学教师
    高中结束后向高等教育或就业的过渡
    STEM在线教育,以及受COVID-19疫情的影响
?小结和启示

(9)金融科技发展指数的国际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与指数构建方法
    (一)指标体系建立
    (二)指标无量纲化
    (三)指标权重确定
    (四)研究对象分组
三、金融科技发展指数的总体分析
四、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分领域分析
    (一)金融科技市场主体
    (二)金融科技业务发展
    (三)金融科技应用水平
    (四)数字金融基础设施
    (五)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1. 进一步完善金融科技政策监管
        2. 着力提升金融科技产业竞争力
        3. 不断优化数字金融基础设施
        4. 持续加强数字金融消费者保护
五、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10)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学科的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一、拓展研究领域,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一)研究对象国的增加
    (二)国际组织研究
    (三)国际教育与发展教育问题研究
二、推动研究范式转型,提升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一)分析单位的转变
    (二)研究方法多样化与前沿性理论视角和概念框架的运用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
    (一)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组织,扩大中国话语权
    (二)召开大型国际会议,推动国际学术交流
    (三)开展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
    (四)建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推进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
四、强化社会服务,打造高端教育智库
    (一)积极开展咨政建言
    (二)服务区域教育创新和学校教育改革
    (三)促进比较教育成果的大众传播
五、加强方法论研究,建设比较教育的中国学派

四、中国技术创新系统的国际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转向企划—活动系统研究的时间地理学[J]. 张艳,柴彦威. 地理科学进展, 2022
  • [2]面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前沿学科布局:战略图景与政策取向[J]. 田贤鹏,徐林. 重庆高教研究, 2022
  • [3]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农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测度与提升研究[J]. 周南南,于文洁. 世界农业, 2021(12)
  • [4]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分析——兼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J]. 黄群慧,倪红福. 管理世界, 2021
  • [5]探索长期增长与不平等:英语学界对全球经济大分流的量化研究[J]. 徐毅,何丰伦. 史学理论研究, 2021(06)
  • [6]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可视化分析[J]. 马会君,杜人淮.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06)
  • [7]强化中小学STEM教育 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基于美国《中小学STEM教育》报告的分析和启示[J]. 袁梦飞. 中国科技教育, 2021(11)
  • [8]《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研发效率:测度方法、国际比较及影响因素》评介[J]. 涂正革. 社会科学动态, 2021(10)
  • [9]金融科技发展指数的国际比较研究[J]. 肖翔,丁洋洋,王思纯.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21(10)
  • [10]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学科的转型[J]. 刘宝存,高益民. 比较教育研究, 2021(09)

标签:;  ;  ;  ;  ;  

中国技术创新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