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儿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帽儿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一、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涂洪润[1](2020)在《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文中研究说明分析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不仅可以了解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及利用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该区域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同时通过研究叠彩区野生药用植物区系,丰富了本地区植物区系资料,揭示了同邻近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关系,探讨了该区药用植物区系的性质及起源,对于寻找新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中药区划和深化对有关区系地理问题的认识等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基于实地踏查,通过文献查阅、市场及访问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等工作,对叠彩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了解了叠彩区药用植物的组成特点,分析了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生长型和生活型、特有种和珍稀濒危物种、外来种和栽培种、药用特征等内容,并研究了该地区野生维管植物区系的数量组成、地理成分以及与相邻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叠彩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中的问题,以期为叠彩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传承与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叠彩区药用植物是广西药用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药用植物640种,隶属于154科467属。野生药用植物则是本区域内药用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72.34%。本地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463种,隶属于131科340属。野生药用植物科的组成以单种科(含1种)和寡种科(含2-5种)为主;属的组成以单种属(含1种)和寡种属(含2-4种)为主。科内种和属内种的数量结构表明野生药用植物有明显的优势科和优势属现象。2.根据叠彩区药用植物生长型和生活型的划分结果可知:本地区药用植物生长型以一、二年生和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为主,共有313种,占总种数的48.91%,最少的为藤本植物有69种。本地区药用植物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有264种,占总种数的41.25%,最少的为地面芽植物有50种。3.叠彩区内属于我国特有和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分布较少。属我国特有药用植物33种,隶属于24科28属,其中,广西的特有种3种,隶属于3科3属。珍稀濒危药用植物13种,隶属于12科12属。本地区药用植物中属于外来和栽的程度并结合相关文献将其划分为6个入侵等级。药用植物中属栽培类有117种,隶属于60科107属。4.叠彩区640种药用植物按入药部位的不同可划分为11类,其中以全草类入药的最多,共有215种,占总种数33.59%;其次是根类,有203种,占总种数31.72%。以全草类、根类为主要的药用部位,对药用植物有较大损害甚至具有毁灭性。按药用部位的药性可划分为5类,其中平性类的药用植物种类最多,有209种,占总种数32.66%,所占比例最少的是热性类药用植物。一个药用部位可能有两个以上的药味,按药用部位药味的不同,叠彩区药用植物药味可划分为7种类型,其中以苦味药最多,有318种,占总种数49.69%,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咸味药。叠彩区药用植物功效类型多样,可分为21类,其中以清热药最多,有265种,占总种数41.41%。5.叠彩区野生药用植物区系成分复杂,表现为热带分布为主且呈现向温带过渡的趋势。从科的区系类型看,叠彩区药用植物131科共有9个分布区类型及6个变型。其中热带科69科,占非世界性科总数的81.17%,在本地区分布的科内占绝对优势。从属的区系类型看,叠彩区药用植物340个属可划分为12种分布区类型及16个变型,其中热带性质的属有180属,占非世界性属总数的63.38%。从科和属级水平看,热带成分占有明显的优势,表明本研究区的药用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这也符合叠彩区药用植物区系处于华南植物区系所呈现出的典型中亚热带气候。其中,热带分布以泛热带广布为主,表明本地区缺少典型的热带分布类型,而温带分布中北温带典型分布有36属,占总属数的12.67%,表明温带分布的属在本地区分布分化良好,如松属(Pinus)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本地区大面积自然分布,所以本地区植物区系主要为热带性向温带性过渡的类型。6.本地区药用植物的单种属(含1个种)较多,但特有程度低,植物区系有一定的古老性和独特性。药用植物属的组成以单种属为主,单种属内的很多属都是起源于温带和中国特有分布的原始类群,说明了本地区地理区系起源具有一定的古老性,这也符合叠彩区所属的桂林热带岩溶发育历史和地质地貌的特点。这些单种属和特有属在本地区分布广泛,一些属内种甚至成为本地区植被演替过程中的建群种或关键种,它们经过长时间的发育进化已经完全适应了岩溶石山地区的亚热带气候,并向热带气候过渡,最终演变为热带性分布。本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特有程度低,没有特有科的分布,特有种中中国特有分布仅有两种,但东亚及中国特有分布属共28属,这表明本地区的药用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独特性。7.叠彩区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特征的比较表明,其与临桂区、恭城瑶族自明显的纬向地带性,随纬度的升高,药用植物区系的热带性质逐渐减弱。根据R/T值的大小结合植物区系谱分析可知:从全局来看,影响某一地区药用植物区系分布类型的主要因素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地貌变迁;从局部地区来看,纬向地带性、异质性生境、地形地貌特征等因素导致了水热条件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地区药用植物的分布类型。

邹春玉[2](2018)在《广西资源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利用历史久远。为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务院总体部署了在全国开展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其中,资源县是2014年广西第二批启动的普查试点。本研究是资源县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重要内容,重点是对资源县药用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全面揭示了解资源县域内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为资源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药用植物产业化规划提供依据,也为国家层面上的中药资源评估提供基础资料。在综合整理资源县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成果以及资源县近30年来药用植物的调查研究资料基础上,本研究采用了样线法、样方法等调查方法,在不同季节对资源县药用植物进行野外调查、采集,并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县域内药用植物利用情况,包括常用药材种类、市场收购量、药效及使用方法等。通过室内整理外业调查获取的丰富的标本、照片、物种GPS定位、传统知识等第一手资料,对资源县药用植物进行了编目,分析了药用植物种类组成、药用部位和药用功效,评估了县域内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储量和目前市场需求量等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利用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资源县药用植物共1367种(隶属于217科816属)。其中,资源县药用裸子植物有19种(隶属于9科15属),药用蕨类植物有125种(隶属于37科71属),药用被子植物有1223种(隶属于171科730属)。发现植物新种1种,广西植物新记录属1属,广西植物新记录3种。对比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记录的892种药用植物,本次调查为资源县新增药用植物487种。2、对资源县药用植物从优势科属、药用性状、药用部位以及功效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资源县药用植物有16个优势科,5个优势属。这16个优势科包含532了药用植物种,5个优势属则含了62种。资源县药用植物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共有717种,乔木类药用植物最少,仅有127种。资源县1367种药用植物中,有1203种野生药用植物是常用药材,其主要利用的药用部位是根类和全草。清热解毒类和消肿止痛类药用植物是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药材。3、资源县药用植物中,有隶属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划定的国家重点调查物种97种(隶属于65科89属),有珍稀濒危药用植物46种(隶属于14科35属),包含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41种,其中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7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6种。根据资源县药用植物现状,结合IUCN红色名录标准进行评估,建议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薄叶阴地蕨(Botrychium daucifolium)、心叶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reticulatum)、石蕨(Pyrrosia angustissima)、抱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大钻(Kadsura coccinea)湖南淫羊藿(Epimedium hunanense)、三枝九叶草(Epimedium sagittatum)、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subsp.australis)、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翼蛇莲(Hemsleya dipterygia)、紫背天葵(Begonia fimbristipula)、细柱五加(Eleutherococcus nodiflorus)、紫花前胡(Angelica decursiva)、南岭前胡(Peucedanum longshengense)、朱砂根(Ardisia crenata)、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灵香草(Lysimachia foenum-graecum)、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独脚金(Striga asiatica)、中华锥花(Gomphostemma chinense)、小花蜘蛛抱蛋(Aspidistra minutiflora)、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药百合(Lilium speciosum var.gloriosoides)、中国白丝草(Chionographis chinensis)、野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小金梅草(Hypoxis aurea)等34种(隶属于23科32属)列为资源县重点保护药用植物。

张刚[3](2018)在《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回归自然的扩散与生境选择研究》文中认为白颈长尾雉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也是CITES附录Ⅰ物种、IUCN近危物种以及我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该雉数量较少,分布较为狭窄,确定的分布点有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贵州和湖北9个省份。白颈长尾雉是地栖性鸟类,不善飞翔,对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长期以来,人类大量活动的干扰、非法捕猎以及生境的破坏是白颈长尾雉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很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大白颈长尾雉的保护和恢复种群的力度。将物种野化训练之后放归到历史分布点是拯救濒危物种的方法之一。2016年11月8日,我们对广西师范大学野生濒危雉类繁育基地人工饲养的74只(25♂49♀)佩戴彩色脚环(♂蓝色♀红色),在白颈长尾雉的历史分布区——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野化训练,使白颈长尾雉适应猫儿山的气候、生存环境,获得取食及躲避天敌的能力。在释放前一周对22只白颈长尾雉佩戴无线电发射器,在释放后进行跟踪定位,研究其扩散行为。通过释放经过野化训练的白颈长尾雉,以期复壮野外白颈长尾雉种群,保护该物种的生物多样。白颈长尾雉野化放归研究对保护和挽救这一濒危雉类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我国其他濒危雉类的保护和拯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在2016年11月到2017年4月期间,利用望远镜对白颈长尾雉在野化期间的行为进行观察研究;采用直接观察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利用无线电遥测跟踪设备、GPS、罗盘、望远镜、等设备,对野化放归的白颈长尾雉种群扩散和栖息地选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对白颈长尾雉的跟踪过程中,在扩散区域内共设置了4条样线,在栖息地分析时对白颈长尾雉稳定分布的区域共设置了12个实验样方和20个对照样方,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对猫儿山白颈长尾雉及其他野生动物保护的建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释放到网棚时有84.9%的个体出现惊飞现象;全部雄性个体出现惊飞现象,52%的雌性个体出现惊飞现象。2.白颈长尾雉的取食方式有4种,包括啄食、刨食、跳跃取食、追逐取食;野化训练期间白颈长尾雉取食的植物性食物有10科16种,取食部位有植物的果实,嫩芽,叶子等,其中蔷薇科植物占取食植物总数的37.5%;动物性食物有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共4个目。野化训练期间死亡17只,死亡率为23.3%。3.野化训练之后放归的白颈长尾雉经过扩散后稳定分布于距释放点1km以内的区域;扩散最远的距释放点直线距离3km,最近的为200m;扩散面积为5.11km2。4.通过对白颈长尾雉的跟踪和对死亡个体的解剖,发现白颈长尾雉扩散过程中取食的植物性食物有10科16种,动物性食物有鳞翅目和鞘翅目2个目的昆虫。5.通过对放归的白颈长尾雉的调查,结果显示存活率为33.3%,并且存活个体良好。6.白颈长尾雉通常选择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作为栖息地,通过对白颈长尾雉栖息地样方与对照样方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乔木盖度、灌木盖度、竹盖度、距水源距离、距公路距离共5个因素对白颈长尾雉栖息地选择影响比较明显,而乔木数量、草本盖度、海拔、以及坡度共4个因素对白颈长尾雉栖息地选择影响不明显。7.研究发现,白颈长尾雉选择栖息地的样方乔木数量为9.94±1.30棵,乔木盖度为80.312%±21.56%,灌木盖度为44.19%±3.69%,竹盖度为28.58%±8.88%,草本盖度为47.5%±31.52%,海拔为1111.688m±60.67m,坡度为15.93°±9.64°,距水源距离为10 m±3.29m,距公路距离为215m±91.25m。

毛春凤[4](2018)在《广西王岗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资源调查与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广西王岗山自然保护区于2015年7月获得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北热带季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为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王岗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他自然资源面临的已有或潜在威胁较多,主要为旅游活动、周边社区生产生活、人工林种植等。根据目前的资料,对王岗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基础性研究是空白的,而研究王岗山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可揭示该地区陆生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规律,分析动物地理区划特征,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广西王岗山自然保护区的陆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开展调查,并运用G-F指数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得知:(1)王岗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资源丰富,共记录陆生脊椎动物193种,隶属于4纲22目75科149属,其中哺乳类动物18种,隶属于6目12科16属;鸟类动物122种,隶属于13目44科87属;爬行类动物39种,隶属于2目13科36属;两栖类动物14种,隶属于1目6科10属。(2)王岗山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广西重点保护动物59种,部分物种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保护区内的凤头鹰、松雀鹰、红隼等鹰形目、隼形目和鸮形目猛禽,均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位于食物链顶端,取食蛙、蛇、鱼及鸟类等,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很重要,保护这些物种意义重大。(3)王岗山自然保护区已发现的陆生脊椎动物中,列入CITIS附录Ⅰ的野生动物1种,列入CITIS附录Ⅱ的野生动物23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极危等级的物种3种,濒危10种,易危10种,近危11种。保护区内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均由于受到栖息地破坏、人为猎捕等威胁而持续衰退,一些物种如平胸龟、三线闭壳龟、中国豪猪、赤麂、小麂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其种群数量非常稀少,几乎在保护区内由于人为猎捕和栖息地破坏而带来灭绝的危险。调查期间保护区灌丛农区的生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烧荒耕种,或者种植一些经济林,人为活动干扰程度大,对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是不利的。因此,加强生境的保护刻不容缓,保护生境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濒危物种。(4)王岗山自然保护区193种陆生脊椎动物的地理区系组成复杂,其中东洋界物种有152种,古北界物种35种,广布物种6种,分别占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物种总数的78.76%、18.13%、3.11%。东洋界中华南区代表成分122种,华中区代表成分29种,广布华南华中西南区1种。王岗山保护区动物区系以东洋界华南区为主,还有少数的华中区代表种及古北界物种,体现出该保护区内南北各区动物相互渗透的特点,以及保护区野生动物区系成分和演化历史的复杂性。将王岗山保护区的哺乳类动物区系与大明山保护区比较,鸟类动物区系与弄岗、邦亮和大明山保护区比较,两栖爬行类与十万大山、弄岗、岑王老山、龙滩、元宝山和猫儿山保护区比较,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结果表明,王岗山保护区哺乳类与大明山保护区为周缘关系,鸟类与邦亮和大明山保护区为密切关系,两栖爬行类与十万大山和弄岗保护区为密切关系。(5)应用G-F指数测度王岗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并分别与大明山保护区的哺乳类,弄岗、邦亮和大明山保护区的鸟类,十万大山、弄岗、岑王老山、龙滩、元宝山和猫儿山保护区的两栖爬行类进行比较:王岗山哺乳类物种数量比大明山保护区少,物种多样性程度较低;四个保护区中,王岗山鸟类物种数最少,G-F指数也最低,但是均在0.7以上,物种多样性均较丰富;七个保护区中,龙滩保护区两栖类G-F指数最低(0.01),十万大山保护区最高(0.57),王岗山保护区与龙滩保护区接近(0.06),两栖类物种多样性程度偏低;而猫儿山保护区爬行类G-F指数最低(0.29),龙滩保护区最高(0.62),其他5个保护区均接近龙滩保护区,爬行类物种多样性程度均较高。王岗山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为爬行动物,再者为两栖动物,最后为哺乳动物。122种鸟类中,候鸟45种,占保护区鸟类物种总数的36.89%,其中夏候鸟23种,占保护区鸟类总数的18.85%,冬候鸟22种,占18.03%。王岗山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候鸟在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息点之一。通过对王岗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资源进行调查,掌握了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资源的基础数据,为保护区生态系统和脊椎动物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基础性的研究数据。结合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的濒危情况和保护现状,提出了合理的保护建议。

贾桂康,秦玉凤[5](2017)在《岑王老山樟科植物资源初步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樟科植物是一个较大的木本植物科,是被子植物的基本类群之一。通过对岑王老山樟科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其种类繁多,是常绿阔叶林中的一个关键主导类群,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此外,樟科植物的经济价值很高,不仅是优良的绿化树种,还是工业、化妆品业、药用原料的来源。因此,对樟科植物资源的调查有利于该地区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田丰[6](2016)在《桂林湿地高等植物区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湿地退化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包括湿地围垦和基建占用在内的人类活动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湿地质量逐渐下降,退化湿地的恢复已经成为近年来湿地研究的热点。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选择适用的湿地植物是退化湿地恢复的关键途径。湿地植物区系的研究可为生态恢复中工程物种的选择、群落合理配置和恢复指标的确立等提供科学依据,是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基础。在收集前人研究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际调查,对桂林湿地高等植物的区系组成、性质和湿地植物资源进行了分析,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种类组成:经过调查统计,桂林境内共有湿地高等植物118科277属545种。其中,野生种类111科246属488种,包括苔藓植物27科33属52种,蕨类植物13科16属23种,种子植物71科197属413种;生活型上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生态类型上以湿生种类居多,其次是水生种类。湿地外来植物有57种,包括一些经济栽培种类、园林观赏种类。2.区系地理成分:桂林湿地中出现的蕨类植物种类较少,在科级和属级水平,均是以热带成分占优势。野生种子植物种类居多,科一级以世界分布科为主,其次是热带分本科,具有明显的广布性;其中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Poaceae)、蓼科(Polygonace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荨麻科(Urticaceae)、菊科(Asteraceae)、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伞形科(Apiaceae)、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等 1 1科为优势科。属一级以热带分布属为主,其次是温带分布属,二者的比例是1.75:1;属的组成上较为分散,以含1-5种的少种属占绝对优势,含种类较多的属有蓼属(Pollygonuum)、莎草属(Cyperus)、眼子菜属(Potamogeton)、梅花草属(Parnassia)、凤仙花属(Impatiens)、母草属(Lindernia)、狸藻属(Utricularia)、飘拂草属(Fimbristylis)等。3.特有现象:桂林湿地中发现中国特有分布属有4属,分别是水松属(Glyptostrobus)、裸蒴属(Gymnotheca)、血水草属(Eomecon)和虾须草属(Sheareria),中国特有种有42种,其中广西特有种有5种。无中国特有科和广西特有属。4.保护植物:桂林湿地高等植物中共有12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列为受危等级,其中濒危(EN)等级3种,极危(CR)等级2种。根据实际调查,建议将大茨藻(Najas marina)、莕菜(Nymphoidespehata)、水蕹(Aponogeton lakhonensis)等12种物种也列入本区重点保护的植物名录。5.植物资源:桂林湿地高等植物中共有各类资源植物300多种,含种类较多的有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其中的一些种类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可应用于园林观赏或作为湿地生态恢复中的工程物种。6.广西湿地植物新资料: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泽蕃椒属(Deinostema)和单月苔属(Monosolenium)2 个广西新记录属,小花水毛茛(Batrachium bungei var.micra nthum)、有腺泽蕃椒(Deinostema 单月苔(Monosolenium tenerum)、水蕴草(Egeria densa)等4个广西新记录种。

巫文香[7](2014)在《广西湿地植物种类及区系特征研究》文中认为植物区系的研究对植物系统进化和分类起着发展作用,对植物生态学、环境科学、植物资源的研究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广西湿地高等植物的研究虽然已有一段历史,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并没有对其进行物种多样性编目,也没有收集现有种类的凭证标本,建立专门湿地植物标本库。对广西湿地高等植物进行种类及区系特征分析、相关凭证标本的采集、物种多样性编目的编写就是产生于这种背景下。此外,本文还对广西湿地高等植物中的特有种、外来种和珍稀濒危种进行进一步梳理;对广西湿地高等植物地理分布进行划分;对广西湿地高等植物资源现状进行进一步系统的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广硒湿地的有效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①依据文献鉴定湿地植物种类,确定外来种和珍稀濒危种,区分区系地理成分。②野外调查采集并制作凭证标本。③使用ExceI2010和SPSS 13.0 for Windows软件处理数据。④借鉴国内其他标本馆中馆藏的广西湿地高等植物标本完善物种多样性编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类组成:广西湿地高等植物种类丰富,部分种类是外来种。现已知901种,隶属158科403属,其中苔藓植物95种,隶属24科44属;蕨类植物55种,隶属25科36属;种子植物751种,隶属109科323属。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5种,隶属2科4属;被子植物746种107科319属(单子叶325种,隶属34科122属;双子叶421种,隶属73科197属)。蕨类植物外来种1种;种子植物外来种55种,隶属30科41属。苔藓植物种类相对少,其科数、属数、种数分别占中国苔藓植物总数的19.20%,7.69%和约2.75%。蕨类植物种类较少,其科数、属数、种数分别占广西蕨类植物总数的44.64%,23.23%和4.07%;占中国蕨类植物总数的39.68%,15.45%,约2.08%。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其科数、属数、种数分别占广西种子植物总数的22.10%,9.48%,9.34%;占中国种子植物总数的28.89%,9.15%,约2.42%。2.种类组成结构:广西湿地高等植物种类组成结构以含属数1属的科、含种数1种的科和含种数1种的属为主要结构,世界性多型科和多型属的种类较多。①科水平上,科组成以含属数1属的科和含种数1种的科为主;其中,含属数1属的科、含属数2-4属的科、含属数5-9属的科、含属数10-19属的科、含属数20属以上的科分别有100科、39科、13科、3科、3科,分别占总科数的63.29%、24.68%、8.23%、1.90%和1.90%;含种数1种的科、含种数2-9种的科、含种数10-19种的科、含种数20-49种的科、含种数50种以上的科可分别有61科、77科、14科、4科、2科,分别占总科数的38.61%、48.73%、8.86%、2.53%和1.27%。苔藓植物的优势科为丛藓科(Pottiaceae)、金发藓科(Polytrichaceae)和柳叶藓科(Amblystegiaceae);蕨类植物优势科为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口蹄盖蕨科(Athyriaceae);种子植物优势科为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Poaceae)、蓼科(Polygonaceae)、荨麻科(Urticace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和菊科(Compositae)。②属水平上,属组成以含种数1种的属为主,其中含种数1种的属、2-4种的属、5-9种的属、10种以上的属分别有247属、113属、35属、8属,分别占总属数的61.29%、28.04%、8.68%和1.99%。③种水平上,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生态类群以湿生植物为主。从生活型方面看,多年生草本共有463种,占总种数的51.39%,其中蕨类49种,占总种数的5.44%;种子414种,占总种数的45.95%。从植物生态类群方面看,湿生植物共有457种,占总种数的50.72%,其中苔藓植物69种,占总种数的7.66%;蕨类植物43种,占总种数的4.77%;种子植物345种,占总种数的38.29%。其中红树植物有17种(真红树植物11种,半红树植物6种),隶属12科1 7属,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分布在防城港,角果木(Ceriops tagal)文献见分布在北海和防城港,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分布在北海和钦州,其余种类广西北部湾3个沿海城市均有分布。从全球范围看,在广西湿地种子植物中,多型科、多型属分别是科组成、属组成的主要类型,而单型科、单种属的比例非常少。3.区系地理成分:广西湿地野生高等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多样,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有8个类型、5个亚型,其中热带分布科有55科,占76.39%;温带分布科有17科,占23.61%。属的分布区有13个类型,14个亚型和7个变体。其中热带分布属185属,占69.81%;温带分布属74属,占27.92%;中国特有分布属6属;占2.26%。说明广西湿地野生高等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主要以热带成分为主,热带成分属在广西湿地比较常见,如半边莲属(Lobelia)、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稻属(Oiyza)、李氏禾属(Leersia)。世界分布科54科、世界分布属66属,分别占总科、属的42.86%和19.94%,其中蓼属(Polygonum)、金鱼藻属(Ceratophyllum)、莎草属(Cyperus)、眼子菜属(Potamogeton)、香蒲属(Typha)、早熟禾属(Poa)、浮萍属(Lemna)的种类在广西湿地的分布面积较大,并常常作为建群种,可见世界分布成分在本区的湿地植物占有一定的位置。4.特有现象:广西湿地高等植物特有种类少,现己知广西湿地分布的东亚特有属有7属如泥胡菜属(Hemistepta)等;东亚特有种或主要分布种7种如细叶水团花(Adina rubella)等。中国特有分布属有6属,如水松属(Glyptostrobus)等;中国特有种有11种如动蕊花(Kinostemon ornatum)等。广西特有种有12种如广西隐棒花(Cryptocoryne kwangsiensis)等。5.与周边省联系:广西湿地高等植物的区系与周边省联系密切,同为优势科有禾本科、莎草科和蓼科等,广西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湿地植物区系与云南、贵州起源统一。从地理成分看,广西湿地高等植物区系在我国具代表性,广西区古特有属和新特有属共存,使广西成为中国特有属种的中心地区之一6.地理分布:广西湿地高等植物地理分布可以分为6个分布区,分别为桂东北湿地植物区、桂西北湿地植物区、桂中湿地植物区、桂西南湿地植物区、桂东南湿地植物区和桂南湿地植物区。7.资源开发利用:广西湿地高等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功能多样化、蕴藏量丰富,可分为经济植物资源、环境保护资源和植物种质资源。广西湿地高等植物资源中,部分是珍稀濒危资源,现已知重点保护植物19种,其中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3种,隶属3科3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3种,隶属10科12属;此外还有广西重点保护植物3种,隶属3科3属。并发现一些种类如广西隐棒花在广西分布面积小,易受破坏。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发现有过度开发利用、污染日益加重和引种导致入侵等问题,建议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申请全球环境基金(GEF)保护广西乃至全国湿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研究具有的创新之处:①对广西湿地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编目。编目以2011年-2014年野外植物调查中采集的3139号标本为基础,并引用国内其他标本馆馆藏标本信息。②采集广西湿地高等植物标本,弥补了广西目前没有专门建立湿地植物标本的不足,为日后相关研究学者留下凭证标本。所采集的标本现存放于广西师范大学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湿地生态研究室。③更新广西湿地高等植物种类最新信息。通过野外科学调查和文献统计,现已知广西湿地高等植物901种。④分析一些广西分布面积小,易受破坏的湿地植物种类,建议加强保该物种。⑤对广西湿地高等植物资源进行较为系统而具体的归类,并为目前湿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供相关部门学者参考。

王献溥,于顺利,方伟伟[8](2012)在《广西猫儿山保护区建设生物圈保护区试验示范的主要途径》文中提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打算在其成员中选择若干个进行试验示范,以期推动整个网络的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广西猫儿山保护区无论在地理位置、生物多样性和管理能力上都具备较好的条件,适于选为试验示范点。本文就拟简要地介绍一下它的基本情况,探讨如何才能将之建为生物圈保护区试验示范点,供有关方面参考。

谢彦军[9](2012)在《广西北部湾海岸带维管植物区系地理与植物资源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应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及文献资料统计分析了处于广西北部湾海岸带野生维管植物区系的数量组成、地理成分以及与相邻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并统计分析了广西北部湾海岸带野生植物资源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其结果如下:1.广西北部湾海岸带维管植物区系组成丰富多样,地理成分复杂,植物区系较古老,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有维管植物1029种,隶属于185科,616属。其中,本土野生的维管植物有168科,527属,888种;入侵植物22科,42属,47种;栽培植物53科,76属,94种。在本土野生植物中,蕨类植物24科,31属,45种;裸子植物4科,5属,8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111科,396属,676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29科,95属,159种。说明该区域维管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较丰富,多样性比较高。在该区野生维管植物科、属的数量统计和种的生活型统计中,该区域单种科(在该区域仅含1种的科)和寡种科(在该区域含2-4种的科)、单种属(在该区域仅含1种的属)和寡种属(在该区域含2-4种的属)具明显优势,大科、大属不明显,但分布于该区域的大科、大属所含有多的属和种,为该区域的优势种,是该区域植物区系复杂性和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在种生活型的统计中,该区维管植物生活型多样,以常绿乔木和藤本植物为主,说明该植物区系组成复杂多样。对该区野生维管植物科、属地理成分的统计分析,该区科的分布型有8种类型,5种变型,其中热带分布的科103科,占总科数的84.44%,在热带分布中,属于泛热带分布的科有65科,占总科数的53.28%;该区属的分布型可以划分为13种分布类型,16种变型,属于热带成分的有431属,占总属数的81.78%,在热带成分中,泛热带分布的有160属,占总属数的30.36%。充分说明该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以泛热带植物区系为主,具有明显的热带分布性质。通过对该区与邻近地区R/T值和植物区系谱的比较分析,其同广东雷州九龙山和海南的植物区系关系较为密切,皆属于古热带植物区系,区系古老,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纬度、地质地貌、气候等特征相近的地区植物区系关系较为相近。对该区维管植物特有性统计表明该区维管植物的特有程度不高,其原因可能由于该区长期植被的破坏,该区原生常绿季雨林已破坏。其在科级及以上分类单位未发现中国特有分布,在属一级,仅有杉木属(Cunninghamia)和水松属(Glyptostrobus),在种一级上发现分布于该区域的中国特有种共有74种,隶属于39科、57属。其中蕨类植物有2种,隶属于1科、1属,被子植物有72种,隶属于38科56属。而属于广西特有的种仅有6种,隶属于5科、5属,占广西的特有植物的0.69%。在该区维管植物的调查中,发现了该区域未有记录的16种植物,其中有1个中国新记录种,7个广西新记录属,和15个广西新记录种,这些新记录植物皆分布于邻近植物区系中,部分是已是严重影响邻近区域植物区系多样性的外来种。2.对广西北部湾海岸带野生维管植物按已知用途的资源植物进行分类统计,将其划分为药用植物(394种)、材用植物(86种)、纤维植物(84种)、蛋白质植物(61种)、淀粉植物(26种)、油脂植物(87种)、维生素植物(11种)、糖和非糖甜味剂植物(6种)、色素植物(4种)、芳香植物(35种)、鞣质植物(54种)、树脂和树胶植物(18种)、园林花卉植物(160种)、蜜源植物(58种)及其他资源植物;在其他资源植物中,防风固沙类植物(22种)、抗污染类植物(11种)、绿肥类植物(7种)、饲料类植物(62种)、指示植物(5种)。各种类型植物资源的种类众多,多样性较高,但各种类型植物资源的资源蕴藏量很少,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小,部分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如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粘木(Ixonanthes reticulate)、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等已经处于濒危状态。3.广西北部湾海岸带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较多,对该区已有记录为珍稀濒危保护的植物进行统计,属于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共有43种,占广西北部湾海岸带野生维管植物的4.84%,属于国家一级的重点保护植物的有2种,为水松和膝柄木;国家二级保护的重点植物有11种,为黑桫椤、水蕨、樟树(Cinnamomum hupehanum)、崖藤(Albertisia laurifolia)、土沉香、显脉金花茶、格木、降香(Dalbergia odorifera)、花榈木(Ormosia henryi)、、紫荆木(Madhuca pasquieri)、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国家三级保护的重点植物有5种,为长叶竹柏(Nageia fleuryi)、香子含笑(Michelia gioii)、锯叶竹节树(Carallia diphopetala)、粘木、见血封喉。并对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未记录为珍稀濒危保护的野生维管植物进行了初步的评估,共有26种维管植物建议在广西北部湾海岸带区域应该重点保护,其隶属于23科25属。

杨主泉[10](2010)在《广西越城岭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的建议》文中提出[目的]调查广西越城岭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并对其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查阅、市场调研及标本鉴定,对广西越城岭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广西越城岭地区药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201科752属1 424种。其中,蕨类植物36科61属106种,裸子植物7科10属15种,被子植物153科673属1 285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0种。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按药用部位进行分类,将越城岭地区的药用植物分为8个类型;按用途进行分类,将越城岭地区的药用植物分为17个类型;其中10种药用植物蕴藏量大并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针对药用植物资源现状,提出广西越城岭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和保护广西越城岭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二、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药用植物的研究
        1.1.1 药用植物的概念
        1.1.2 药用植物的分类
        1.1.3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现状
    1.2 药用植物区系的研究
        1.2.1 区系概念
        1.2.2 区系研究对象及内容
        1.2.3 国外研究进展
        1.2.4 国内研究进展
        1.2.5 广西地区研究概况
        1.2.6 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区系研究概况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和拟解决关键问题
        1.4.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2 拟解决关键问题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
        2.1.4 水文
        2.1.5 土壤
        2.1.6 植物资源
    2.2 社会概况
        2.2.1 人文概况
        2.2.2 社会经济概况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调查方法
        3.1.1 文献查阅
        3.1.2 野外调查
        3.1.3 访问调查
        3.1.4 室内整理
    3.2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3.2.1 种类组成特征
        3.2.2 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第4章 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特征
    4.1 种类组成
        4.1.1 野生药用植物科的组成
        4.1.2 野生药用植物属的组成
    4.2 药用植物种的生长型和生活型
        4.2.1 药用植物种的生长型
        4.2.2 药用植物种的生活型
    4.3 特有药用植物和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4.3.1 特有药用植物
        4.3.2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4.4 外来种和栽培种
        4.4.1 外来种
        4.4.2 栽培种
    4.5 药用资源的特征
        4.5.1 药用部位分析
        4.5.2 药用植物的性味分析
        4.5.3 药用功效类型多样性分析
    4.6 讨论
第5章 叠彩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5.1 科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5.1.1 世界广布型
        5.1.2 热带分布型
        5.1.3 温带分布型
    5.2 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5.3 区系成分特点
        5.3.1 药用植物科的特点
        5.3.2 药用植物属的特点
    5.4 叠彩区药用植物特有现象
    5.5 与邻近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的比较研究
        5.5.1 R/T值比较
        5.5.2 区系谱比较
    5.6 讨论
        5.6.1 叠彩区药用植物分布区类型特征
        5.6.2 不同比较方法的对比
        5.6.3 与邻近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比较
第6章 叠彩区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6.1 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6.2 可持续利用策略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特征
        7.1.2 叠彩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7.2 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叠彩区药用植物名录
附录2:叠彩区部分重点调查药用植物照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广西资源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概况
    1.2 广西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1.3 资源县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1.4 药用植物资源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资源县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水文
        2.1.4 植被类型
    2.2 民族概况
第三章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2 研究内容
    3.3 创新性分析
    3.4 拟解决关键问题
    3.5 调查方法
        3.5.1 文献查阅
        3.5.2 野外调查
        3.5.3 访问调查
        3.5.4 室内整理
第四章 资源县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与特征
    4.1 资源县药用植物种类多样性
        4.1.1 科的组成特点
        4.1.2 属的组成特点
    4.2 资源县药用植物生活型组成
    4.3 资源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分析
    4.4 资源县药用植物药用部位多样性分析
    4.5 资源县药用植物药用功效类型多样性分析
第五章 资源县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
    5.1 调查方法
        5.1.1 资源踏查
        5.1.2 样地调查
    5.2 调查结果
    5.3 调查结果分析
第六章 资源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多样性
    6.1 资源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6.2 建议列入资源县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名录
第七章 资源县植物新资料
    7.1 新物种
    7.2 新记录属
    7.3 新记录种
第八章 资源县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中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8.1 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8.2 发展对策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资源县药用植物名录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科研成果
致谢

(3)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回归自然的扩散与生境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全球雉类现状
    1.2 中国特有雉类现状
        1.2.1 中国雉类特有种分布状态
    1.3 广西长尾雉属鸟类概况
    1.4 白颈长尾雉概况
    1.5 白颈长尾雉研究进展
    1.6 濒危物种的再引入研究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候特点
    2.3 水文特点
    2.4 土壤特点
    2.5 植被分布
    2.6 动物资源
第3章 白颈长尾雉的野化研究
    引言
    3.1 实验地点和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初入野化网棚
        3.2.2 取食方式
        3.2.3 食物种类及喜好程度
        3.2.4 野化期间的存活状况
    3.3 讨论
        3.3.1 野化的重要性
        3.3.2 野化适应性
第4章 白颈长尾雉的扩散研究
    引言
    4.1 研究方法
        4.1.1 数据收集
        4.1.2 数据处理
    4.2 结果
        4.2.1 放归时的行为
        4.2.2 扩散的方式和方向
    4.3 扩散的分布状况
    4.4 扩散的面积
    4.5 扩散距离
    4.6 扩散过程的食性
    4.7 扩散过程的生存状况
    4.8 讨论
        4.8.1 放归时的行为
        4.8.2 扩散方式、距离、面积和分布
        4.8.3 扩散过程中的食性
        4.8.4 生存状况
第5章 栖息地选择
    引言
    5.1 研究方法
    5.2 研究结果
        5.2.1 栖息地植被类型
        5.2.2 栖息地植物区系
        5.2.3 栖息地特征
    5.3 讨论
        5.3.1 栖息地植被特征
        5.3.2 栖息地植物区系
        5.3.3 影响栖息地选择因素
第6章 结束语
    6.1 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6.2 保护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广西王岗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资源调查与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外动物多样性研究
    1.3 国内动物多样性研究
    1.4 广西自然保护区概况
    1.5 广西动物多样性研究
    1.6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章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和范围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
        2.1.4 水文
        2.1.5 土壤
        2.1.6 植被
        2.1.7 社会经济状况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调查方法
        2.3.2 物种鉴定方法
        2.3.3 物种多样性分析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物种组成及分布
        3.1.1 哺乳类
        3.1.2 鸟类
        3.1.3 爬行类
        3.1.4 两栖类
    3.2 区系组成及分析
        3.2.1 哺乳类及鸟类区系组成
        3.2.2 两栖爬行类区系组成
        3.2.3 动物区系组成基本特点
    3.3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3.3.1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3.3.2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3.3.3 其它濒危野生动物
        3.3.4 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第四章 广西王岗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分析与比较
    4.1 物种多样性
    4.2 与广西其他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比较
        4.2.1 哺乳类比较
        4.2.2 鸟类比较
        4.2.3 两栖爬行类比较
    4.3 讨论
        4.3.1 生物多样性
        4.3.2 动物区系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保护区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照片及说明
致谢

(5)岑王老山樟科植物资源初步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3. 樟科植物区系分析
    3.1 区系基本组成
        3.1.1 物种组成
        3.1.2 丰富度
        3.1.3 生活型
    3.2 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3.2.1 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3.2.2 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4. 樟科植物资源分析
    4.1 食用植物资源
    4.2 工业用植物资源
        4.2.1 木材类
        4.2.2 香料植物类
        4.2.3 油脂植物类
    4.3 保护和改造环境用植物资源
        4.3.1 水土保持植物类
        4.3.2 观赏植物类
        4.3.3 抗污染植物类
    4.4 植物种质资源
    4.5 药用植物资源
        4.5.1 中草药类
        4.5.2 农药植物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1) 积极开展人工育种和栽培
        (2) 加强对樟科植物资源的保护, 以维持其可持续发展
        (3) 注重开展观赏、药用等方面的开发利用
        (4) 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经济

(6)桂林湿地高等植物区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湿地定义
    1.2 湿地分类
    1.3 湿地植物
        1.3.1 湿地植物的定义与类型划分
        1.3.2 桂林湿地高等植物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桂林湿地自然概况
    2.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2 桂林湿地的主要类型及植物
        2.2.1 河流湿地
        2.2.2 湖泊湿地
        2.2.3 沼泽湿地
        2.2.4 水利型湿地
        2.2.5 生产型人工湿地
第3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方法
        3.2.2 研究方案流程
第4章 桂林湿地高等植物的区系特征
    4.1 种类组成
        4.1.1 外来种
        4.1.2 野生种类
    4.2 蕨类植物区系特征
        4.2.1 科、属的组成
        4.2.2 科、属的区系成分
    4.3 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4.3.1 科的组成与分析
        4.3.2 科的区系成分
        4.3.3 属的组成与分析
        4.3.4 属的区系成分
        4.3.5 区系组成特点
    4.4 桂林湿地植物中的广西新记录植物
    4.5 桂林湿地高等植物在广西的地位
第5章 桂林湿地高等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5.1 湿地与湿地植物的保护
        5.1.1 外来种的入侵与防治
        5.1.2 水质的污染与治理
        5.1.3 重点保护植物与引种
    5.2 湿地植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5.2.1 药用植物
        5.2.2 环境保护类植物
        5.2.3 园林植物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广西湿地植物种类及区系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湿地及其功能
    1.2 湿地植物及其类型
    1.3 湿地植物资源
    1.4 国内外湿地及其植物研究动态
    1.5 广西湿地植物研究概况
    1.6 研究的题目及其研究意义
第2章 广西湿地自然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土壤状况
    2.4 水文状况
    2.5 气候状况
第3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 研究内容和预期结果
        3.1.1 研究内容
        3.1.2 预期结果
    3.2 研究方法
        3.2.1 技术路线
        3.2.2 数据分析
    3.3 研究路线及实施情况
第4章 广西湿地高等植物种类组成特征
    4.1 湿地苔藓植物种类组成
        4.1.1 科的组成
        4.1.1.1 优势科
        4.1.2 属的组成
        4.1.3 种的组成
    4.2 湿地蕨类植物种类组成
        4.2.1 科的组成
        4.2.1.1 优势科
        4.2.2 属的组成
        4.2.3 种的组成
        4.2.3.1 外来种
        4.2.3.2 野生种
    4.3 湿地种子植物种类组成
        4.3.1 科的组成
        4.3.1.1 优势科
        4.3.2 属的组成
        4.3.3 种的组成
        4.3.3.1 红树植物
        4.3.3.2 外来种
        4.3.3.3 野生种
    4.4 种类组成特点
第5章 广西湿地高等植物区系特征
    5.1 湿地蕨类植物区系成分
        5.1.1 科的区系成分
        5.1.2 属的区系成分
        5.1.3 种的区系成分
    5.2 湿地种子植物区系成分
        5.2.1 科的区系成分
        5.2.2 属的区系成分
        5.2.3 种的区系成分
    5.3 区系成分特点
第6章 广西湿地高等植物与周边省的联系及在中国的地位
    6.1 与周边省的联系
        6.1.1 科水平
        6.1.2 属水平
    6.2 在中国的地位
第7章 广西湿地高等植物特有现象
    7.1 东亚特有
    7.2 中国特有
    7.3 广西特有
第8章 广西湿地高等植物地理分布区
    8.1 桂东北湿地植物区
    8.2 桂西北湿地植物区
    8.3 桂中湿地植物区
    8.4 桂西南湿地植物区
    8.5 桂东南湿地植物区
    8.6 桂南湿地植物区
    8.7 广西各地分布
第9章 广西湿地高等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9.1 湿地植物资源
        9.1.1 资源分类
        9.1.1.1 经济植物资源
        9.1.1.2 环境保护资源
        9.1.1.3 植物种质资源
        9.1.2 资源特点
    9.2 重点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
    9.3 资源利用问题及其保护建议
        9.3.1 利用问题
        9.3.2 保护建议
第10章 广西湿地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
    10.1 编写说明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第11章 总结
    11.1 主要结果
    11.2 创新之处
    11.3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术活动及论文
附录2 论文资助
致谢

(8)广西猫儿山保护区建设生物圈保护区试验示范的主要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保护区管理类型的定位
2 健全保护区的管理体制
3 完善保护区功能区域的划分
4 建立生态系统综合定位研究试验站
5 建立教育培训和生态旅游服务中心
6 创建有发展前景的生物多样性产业
    6.1 建立材用和城镇绿化树种苗木和花卉生产基地
    6.2 建立药用植物生产基地
    6.3 扩大果园种植面积
    6.4 加强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
    6.5 扩大茶树种植面积
    6.6 扩大油茶种植面积
    6.7 建立野生菌生产基地
    6.8 建立养蜂业生产基地
    6.9 建立野生经济动物饲养基地
7 完善生态旅游建设体系
    7.1 完善现有从高寨至越城岭山顶公路沿线景点的建
    7.2 建立从保护区管理处同仁至龙塘江沟谷休闲度假
    7.3 发展观光农业, 建立农家乐庄园
    7.4 推动旅游部门建立生态旅游线
    7.5 完善基本设施
    7.6 制定生态旅游指南
8 建立民族文化村
9 加强国内外合作和交流
1 0 创办职业高中, 培养人才

(9)广西北部湾海岸带维管植物区系地理与植物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综述
        1.1.1 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内涵及内容
        1.1.2 国外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进展
        1.1.3 国内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进展
    1.2 野生植物资源研究的综述
        1.2.1 植物资源的概念
        1.2.2 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研究及现状
    1.3 研究区域概况
        1.3.1 研究区域的界定
        1.3.2 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1.3.3 研究区域植物的调查概况
        1.3.4 研究区域的植被概况
2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1.1 研究的目的
        2.1.2 研究的意义
    2.2 研究方法
3 广西北部湾海岸带维管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3.1 植物区系的数量组成
        3.1.1 科的数量统计与分析
        3.1.1.1 科内种的数量统计分析
        3.1.1.2 科内属的数量统计分析
        3.1.1.3 优势科的统计分析
        3.1.2 属的数量统计与分析
        3.1.3 种的生活型统计与分析
    3.2 维管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统计分析
        3.2.1 科的地理成分统计与分析
        3.2.2 属的地理成分统计与分析
    3.3 广西北部湾海岸带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比较
        3.3.1 R/T值分析
        3.3.2 区系谱分析
    3.4 广西北部湾海岸带特有现象
    3.5 广西北部湾海岸带维管植物新资料
        3.5.1 中国新记录种
        3.5.2 广西新记录属
        3.5.3 广西新记录种
4 广西北部湾海岸带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4.1 野生植物资源分述
        4.1.1 药用植物类
        4.1.2 材用植物类
        4.1.3 纤维植物类
        4.1.4 蛋白植物类
        4.1.5 淀粉植物类
        4.1.6 油脂植物类
        4.1.7 维生素植物类
        4.1.8 糖和非糖甜味剂植物类
        4.1.9 植物色素类
        4.1.10 芳香油植物类
        4.1.11 鞣质植物类
        4.1.12 树脂和树胶植物类
        4.1.13 园林花卉植物类
        4.1.14 蜜源植物类
        4.1.15 其他资源植物
    4.2 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
5 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植物的保护
    5.1 广西北部湾海岸带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种类
    5.2 在广西北部湾海岸带建议加强重点保护的植物
    5.3 致危原因及保护措施
        5.3.1 致危原因
        5.3.2 保护措施
6 总结与讨论
    6.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6.1.1 区系地理的研究成果
        6.1.2 植物资源的研究成果
        6.1.3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成果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本土野生维管植物名录
附录2:广西北部湾海岸带外来入侵植物名录
附录3: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栽培植物名录
撰写及发表的主要论文
致谢

四、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D]. 涂洪润.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2]广西资源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D]. 邹春玉. 广西师范大学, 2018(01)
  • [3]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回归自然的扩散与生境选择研究[D]. 张刚. 广西师范大学, 2018(01)
  • [4]广西王岗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资源调查与多样性分析[D]. 毛春凤. 广西大学, 2018(01)
  • [5]岑王老山樟科植物资源初步调查[J]. 贾桂康,秦玉凤. 百色学院学报, 2017(04)
  • [6]桂林湿地高等植物区系研究[D]. 田丰. 广西师范大学, 2016(05)
  • [7]广西湿地植物种类及区系特征研究[D]. 巫文香. 广西师范大学, 2014(08)
  • [8]广西猫儿山保护区建设生物圈保护区试验示范的主要途径[J]. 王献溥,于顺利,方伟伟. 北京农业, 2012(36)
  • [9]广西北部湾海岸带维管植物区系地理与植物资源研究[D]. 谢彦军. 广西师范大学, 2012(11)
  • [10]广西越城岭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的建议[J]. 杨主泉.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4)

标签:;  ;  ;  ;  ;  

帽儿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