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发展——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初步体会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发展——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初步体会

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初步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何自力,李路遥[1](2022)在《习近平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与经济辩证统一理论是思想基础,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立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国家经济治理体系是重要抓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加强党的政治、制度、作风和能力建设是政治保证。该思想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重要行动指南。

赵儒煜,刘派,王媛玉[2](2022)在《中国长期增长的经济逻辑——经济机制探索的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达70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40余年,实现了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这是党的领导下全体劳动人民不断探索经济运行机制的结果。这一过程伴随着经济体制调整的不断尝试,伴随着对经济制度、经济机制与经济体制相互关系的逐步认识,并最终找到了适合经济发展的经济机制。中国经济运行的机制不同于任何一种传统或当代的西方经济范式,是我们从无数成功或失败的历史经验教训中淬取而来的、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运行原理。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自始至终都在社会主义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大目标下,遵循着需求第一性的原则,并在进入市场化阶段后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从而超越了传统理论范式的局限性,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市场管理模式与方法,讲出一个大国如何从落后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体的"中国故事",也讲出了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不能而新中国能实现长期稳定繁荣的经济机制。

张玉卓,姜辉,白永秀,赖德胜,刘友金[3](2021)在《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提出的"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为全面阐释、深入解读以上会议精神,本刊策划、编发本期笔谈,邀请五位知名学者,从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共同富裕、党的经济思想体系构建、理论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撰文,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重要历史经验,为深入理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提供有益的理论启示。

王灵桂,洪银兴,史丹,洪永淼,刘俏,周文[4](2021)在《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会议精神,《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策划了"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邀请经济学领域6位知名学者选择不同的视角,畅谈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以飨读者。

孟旭琼[5](2021)在《中国共产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历史考察与基本经验研究》文中认为

李阎[6](2021)在《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向度研究》文中提出

张琦[7](2021)在《“巴山轮会议”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范式转换》文中研究表明1985年9月2日至7日的"巴山轮会议",是在改革开放的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学术讨论会。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1984年,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仍以传统的苏联范式政治经济学为主,同时现代西方经济学再次传入中国,在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时期我国的主流宏观经济理论,仍是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巴山轮会议召开的大背景是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将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直接背景是1984年底到198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出现了过热的势头。此外,当时经济学界关于通货膨胀问题的争论也构成了"巴山轮会议"召开的知识背景。参加会议的外方专家,围绕"国家如何管理市场经济"及"经济转轨中的相关问题"作了充分的介绍和讨论,他们对中国当时正在采取的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和稳定经济政策表示赞赏。巴山轮会议之后,中国经济学界关于通货膨胀及宏观调控的争论仍在继续,但中国宏观经济的研究范式开始悄然转换,从传统苏联范式政治经济学逐步转向现代宏观经济学。贯穿整个改革开放进程的关于"保增长"与"反通胀"的争论,实质上是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关于"高速度"和"按比例"之争新的表现形式。

蔡昉,吕薇,洪永淼,政武经[8](202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笔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文中研究说明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十分重大而庄严的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本刊特邀部分经济学家撰写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谢康,肖静华[9](2022)在《面向国家需求的数字经济新问题、新特征与新规律》文中研究说明以中国经济治理体制为洞察数字经济新问题的视角,归纳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数字经济八大新问题,并基于新问题提炼出数字经济的三大新特征: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推动既有生产要素重新配置;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体系的结构适应性变革;数字化创新主要引领和支撑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革。数字经济是指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推动既有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引发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根本性变革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或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探讨驱动数字经济创新、数字经济运行和数字经济政策三个领域的八大新规律。

张申,程霖[10](2021)在《中国共产党经济现代化思想的演进:逻辑体系与理论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取得了经济现代化的巨大成就,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经济现代化思想。该思想的逻辑体系体现在前提、目标、战略和动力四个层面,并在发展变迁中,主要实现了三大理论创新:一是针对后发外生型农业大国的经济现代化,立足中国国情与历史阶段特征,首创性地做出了系统探索;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主张,并以此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拓展和深化;三是提出了一系列对世界经济现代化同样具有启发意义的思想要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须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开拓理论新境界。

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初步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初步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是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辩证统一规律的客观要求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根本立场
三、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四、完善国家经济治理体系是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抓手
五、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必须重视经济理论学习和创新
六、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保证

(2)中国长期增长的经济逻辑——经济机制探索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与理论思考
    (一)已有研究综述
    (二)关于经济机制本质的探讨
二、新中国70年经济机制探索历程
    (一)机制体制合一的阶段(1949—1978年)
    (二)改革体制以转变机制的阶段(1978—2002年)
    (三)体制稳定的市场管理阶段(2002年至今)
三、新中国经济机制探索的成就
    (一)经济机制与经济体制的区别与分离
    (二)经济机制与经济制度的辩证统一
    (三)经济机制与市场管理的有机结合
四、新中国经济机制探索的理论总结
    (一)经济活动中的需求第一性
    (二)中国实践证伪传统价格机制
    (三)市场供给管理具有必然性与科学性
    (四)技术推动下经济机制优越性更加显现
结论

(3)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辟中国道路和人类文明发展新境界
    一、 科技自立自强集中体现了中国道路百年历程的实践和历史逻辑
    二、 围绕新征程强国目标,构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点和制度体系
    三、 中国道路将在不断创造先进文明新形态中为人类全面发展作出新贡献
深刻认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一、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中深刻认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 从“先富”和“共富”的关系中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原则
    三、 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中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途径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中构建党的经济思想体系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中党的经济思想创新发展要点
        1.“第一次飞跃”中党的经济思想的创新发展
        2.“第二次飞跃”中党的经济思想的创新发展
        3.“第三次飞跃”中党的经济思想的创新发展
    二、 基于“三次飞跃”的中国共产党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
        1.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体系的主线
        2.中国共产党经济理论体系的阶段划分
        3.中国共产党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与逻辑结构
在回答时代之问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一、 新的时代之问
    二、 新的理论创新
    三、 新的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党领导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与理论创新
    一、 区域协调发展是党领导经济建设的重大时代课题
    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解题方案
    三、 党领导的伟大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4)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携手在新起点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一、“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二、新发展理念将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更大动力
    三、以“五个统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创新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贡献
    一、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四、工业现代化的创新驱动之路
坚守建设工业强国之初心、开创工业发展新道路
百年党史中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
    一、导言
    二、中国经济发展基本历史经验
        1. 始终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为中心
        2. 建立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3. 确认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将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
        4. 坚持渐进式改革方法论
        5. 不搞私有化,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6.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8. 发挥政府和市场调节“两只手”的作用,并保持两者的动态平衡
        9. 主动对外开放,大胆融入世界市场经济体系
        1 0. 坚持“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的新发展方式
    三、结论
碳中和与中国经济增长逻辑
    一、碳中和提出的战略意义与时代背景
    二、碳中和是新发展阶段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最大动能
    三、对碳中和认知的几个误区
    四、碳中和愿景下中国经济模式转型实施路径
    五、结语
用中国经验丰富和发展市场经济理论内涵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对标西方市场经济
    二、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三、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
    四、现代化高水平市场经济一定是坚持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

(7)“巴山轮会议”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范式转换(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范式
    (一)西方经济学的再次传入
    (二)传统宏观经济研究范式
二、“巴山轮会议”的背景
    (一)“巴山轮会议”的现实背景
    (二)“巴山轮会议”的知识背景
三、“巴山轮会议”的主要内容
    (一)国家如何管理市场经济
    (二)经济转轨中的相关问题
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范式转换
五、结束语

(8)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笔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共享生产率成果的中国方式
    一、共享生产率是目标和手段的统一
    二、初次分配需要发挥决定性作用
    三、再分配政策作用需与时俱进
    四、第三次分配是不可或缺的补充
我国创新体系的演进
    一、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科技体系(1949~1966年)
    二、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1.1978~1994年,培育和壮大创新主体,面向经济主战场,构建多层次科研与技术开发体系
        2.1995~2012年,系统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2013年至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三、展望未来:进一步提高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以方法创新促进中国经济理论创新
    一、中国经济实践是经济理论创新的“富矿”
    二、经济学实证研究范式
    三、以方法创新促进理论创新
    四、方法创新需要注意什么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五链”协同
    一、优化创新链
        1.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优化多方参与、多元投入格局
        2.在支持自由探索的同时,更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快在重点领域实现引领和突破,结合不同主体的优势特色,优化基础研究力量布局
        3.遵循基础研究规律,不断改进基础研究项目申请考核评价机制,探索科学研究机构组织体系创新
    二、升级产业链
        1.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驱动更多科技资源向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企业集聚,优化产学研融合创新机制,让科技创新更好服务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2.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入发展,促进数据要素利用提质加速增效
    三、稳定供应链
        1.围绕供应链中受制于人的“断点”集中攻关,推动全链条协同创新,进一步补链、强链和延链
        2.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牵引作用,推动自主创新技术迭代升级
        3.处理好科技自立自强和开放式创新的关系,善于通过非对称赶超战略形成均势制衡或颠覆性突破
    四、激活人才链
        1.探索推广“揭榜挂帅”,合理“设榜”、广泛“发榜”、有效“选帅”、大力“兑奖”,营造“英雄不问出处”的创新氛围
        2.优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趋势引育更多复合型人才
        3.为人才的创造性活动“松绑”,实现人尽其才
    五、畅通金融链
        1.进一步完善支持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2.要大力发展VC/PE,形成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利用新技术优化和改造传统金融服务

(9)面向国家需求的数字经济新问题、新特征与新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洞察视角与新问题的提炼
    (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洞察视角
    (二)中国情境的数字经济新问题证据链
    (三)数字经济新问题的内在结构关系
二、数字经济新特征与数字经济的内涵阐释
    (一)数字经济的新特征
        1. 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推动既有生产要素重新配置
        2. 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体系的结构适应性变革
        3. 数字化创新主要引领和支撑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革
    (二)数字经济的内涵阐释
三、亟待探讨的数字经济八大新规律
    (一)数字经济新规律的内在结构
    (二)驱动数字经济创新的新规律
        1. 数据要素推动要素市场重新配置的新规律
        2. 数据驱动的供给侧适应性改革的新规律
    (三)数字经济运行的新规律
        1. 数字经济创新市场机制的新规律
        2.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推动产业体系结构适应性变革的新规律
        3. 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融合创新的新规律
        4. 数字化创新主要引领和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规律
    (四)数字经济政策的新规律
        1. 数字经济适应性监管与治理的新规律
        2. 数字化改革政策作用于中国实践的新规律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10)中国共产党经济现代化思想的演进:逻辑体系与理论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一、经济现代化的前提确立: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资源整合的思想
    第一,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前提的思想。
    第二,以整合经济社会资源作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前提的思想。
二、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演进: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到小康社会、再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思想
    (一)工业化思想
    (二)四个现代化思想
    (三)小康社会思想
    (四)现代化经济体系思想
三、经济现代化的战略推进:从“两步走”、到“三步走”、到“新三步走”、再到“两个阶段安排”的思想
四、经济现代化的动力更新:改革与创新的思想
    (一)以改革推动经济现代化的思想
    (二)以创新推动经济现代化的思想
五、中国共产党经济现代化思想的理论创新
    (一)针对后发外生型农业大国,立足中国国情与历史阶段特征,首创性地形成了系统的、且发展的经济现代化思想体系
    (二)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主张,并且在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三)提出了一系列对世界经济现代化同样具有启发意义的思想要素,构成了对已有经济理论的突破和挑战
结 语

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初步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思想研究[J]. 何自力,李路遥.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2(01)
  • [2]中国长期增长的经济逻辑——经济机制探索的经验总结[J]. 赵儒煜,刘派,王媛玉. 齐鲁学刊, 2022(01)
  • [3]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J]. 张玉卓,姜辉,白永秀,赖德胜,刘友金. 经济管理, 2021(12)
  • [4]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J]. 王灵桂,洪银兴,史丹,洪永淼,刘俏,周文. 中国工业经济, 2021(12)
  • [5]中国共产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历史考察与基本经验研究[D]. 孟旭琼.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6]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向度研究[D]. 李阎. 河北大学, 2021
  • [7]“巴山轮会议”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范式转换[J]. 张琦.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21(06)
  • [8]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笔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J]. 蔡昉,吕薇,洪永淼,政武经.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1(11)
  • [9]面向国家需求的数字经济新问题、新特征与新规律[J]. 谢康,肖静华. 改革, 2022(01)
  • [10]中国共产党经济现代化思想的演进:逻辑体系与理论创新[J]. 张申,程霖. 中国经济问题, 2021(05)

标签:;  ;  ;  ;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发展——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初步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