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力度

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力度

一、加大工作力度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论文文献综述)

胡鑫[1](2021)在《出口农产品生产者道德风险分析 ——基于寿光市农户无公害农药使用意愿的调查》文中指出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舌尖上的安全”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对于农产品来说,其安全性大都来源于产品生产过程中,比如是使用了违规高毒农药还是使用了无公害农药,是否按照农产品生产的规范进行生产。现如今,农药在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一方面可以预防农作物的病虫害,提高作物的产量,但是另外一方面,部分农户为了获取短期的高额收益,受到利益的驱使使用违规农药,发生道德风险,长此以往不利于农产品行业健康发展,也会影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为了避免农产品安全问题发生,需要采取果断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并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本文在大量阅读其他学者文献的基础上整理了前人对于农户道德风险的研究成果,发现研究者对于农户道德风险的分析研究缺乏具体的细化研究,尤其是从农户角度出发对于农产品的研究未能聚焦到某一因素上,未能形成以农药为切入点对于道德风险的深入研究分析。因此本文以无公害农药使用意愿为切入点,通过对寿光市生产出口农产品的农户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研究所需数据,希望通过详细的数据收集并且对于数据进行筛选分析之后,能够把握影响生产出口农产品农户的无公害用药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而对于防范农户道德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文章整体的研究思路,提出本研究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然后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为农户的行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在梳理国内外研究者对于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目前现有的研究存在的不足同时对于文献进行综合评述,针对研究现状发现问题,从而选择从影响无公害农药使用意愿作为切入点对农户道德风险做出分析。其次,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出口农产品生产者,对我国近些年部分可食用农产品的出口现状以及可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在了解现实情形的前提下,对于农户道德风险发生原因进行理论性分析,通过专家走访等形式来构建和确认影响无公害农药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体系。再次,根据专家意见以及生活实际,对调查问卷进行设计,依据相关原则、简洁原则以及方便原则,保证问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筛选,于200份问卷中保留183份有效数据,对有效数据进行效度信度分析,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再对收集到的样本特征进行描述,从农户的个人特征、政府特征、市场特征及非正式制度特征四个方面对农户的农药使用行为进行分析,根据前期专家访谈等形式确定的影响因素来做出相应的13个假设,所做出的假设都是符合逻辑以及符合生活实际的,结合相关理论,做好前期回归分析的准备。再利用OLS、Logit、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选择13个影响因素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将农户的参与调查农户的年龄、性别、家庭人数、农户种植年限以及农户风险偏好作为控制变量放入模型,根据前文假设依次进行回归分析,并对符合预期的回归结果进行分析描述,对于与预期不符的回归结果做出相应解释。最后通过实证回归结果,结合国外对于农药以及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的相关经验,提出防范农户道德风险,提升农户无公害农药使用意愿的对策,主要为:1.开展培训,加强对于农户的教育。2.加大政府补贴,保障农民收入。3.加大政策宣传,加强行业监管。4.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防范提供理论依据。

李晓静[2](2021)在《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绿色生产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然而当前,绿色生产面临着产品“优质不优价”、消费者信任关系缺失、制度激励不足等现实困境,使得农户进行绿色生产的动力不足,也成为限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物流体系的完善,农村电商变成了绿色消费的重要引擎,实现了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有效衔接,提升了绿色农产品的贸易效率。与此同时,来自消费端的绿色需求和农产品质量信息,通过数据共享机制,反馈到生产端,不仅为农户提供了新的盈利点,而且会推动农户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但就现实而言,农村电商依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电子商务渗透到农村地区仍需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且受电商意识不足、销售经验匮乏等因素的制约,农户参与电商难度较大,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能否通过农村电商传递给生产者,进而影响农户转变生产方式已成为学术界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何种因素影响了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参与电商是否会影响猕猴桃种植户的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是否会促进猕猴桃种植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进而推动其绿色生产转型?其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又是什么?此外,参与电商是否能进一步提升猕猴桃种植户的绿色生产绩效?上述问题的回答,对政府出台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相关政策,吸引猕猴桃种植户积极参与电商销售,促进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提高猕猴桃产品质量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农户行为、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农业技术采纳等理论为指导,基于陕西省、四川省1036户猕猴桃种植户的调研数据,对样本区域内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现状及绿色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BFG两步法、内生转换模型、中介效应模型、Tobit模型及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等多种数理模型和实证分析方法,考察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绿色生产转型、绿色生产绩效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驱动其实施绿色生产行为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样本区域中,参与电商的猕猴桃种植户有398户,未参与电商的猕猴桃种植户有638户。在参与电商的猕猴桃种植户中,有70户参与平台电商模式,有328户参与社交电商模式,在638个未参与电商的猕猴桃种植户中,有494户猕猴桃种植户希望能够通过参与电商渠道销售猕猴桃,可见猕猴桃种植户普遍参与电商销售的意愿较高,但实际参与电商销售行为的总体水平较低。不同猕猴桃种植户的绿色生产技术认知存在明显差异,且政府对推动种植户采纳不同绿色生产技术的支持力度也存在明显差异。此外,有机肥施用技术、套袋技术、无公害农药使用技术在猕猴桃种植户样本中均得到了较高程度的采纳,但物理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种植户采纳率较低。从参与电商决策、参与电商模式及参与电商程度三个维度挖掘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的内在动力。研究结果显示加入合作社、接受农技培训次数较多、家中有村干部、互联网获取信息频繁能够促进猕猴桃种植户参与平台电商模式;户主年龄越小、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家中劳动力人数越多、经营规模越小、种植专业化程度越高、人情往来支出较大、亲戚好友数量较多、对电商政策感知高、有网购经历、村庄有快递点能够促进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社交电商模式。(2)从绿色农产品价格感知、销量感知、消费者认可感知、政府支持感知、风险感知五个维度分析参与电商决策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电商决策能够提升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且五个分维度均通过显着性检验;从参与电商模式来看,平台电商模式和社交电商模式均能促进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而分维度中部分变量不显着;在398户参与电商的猕猴桃种植户中,随着参与电商程度的加深,猕猴桃种植户对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有所提升,从分维度看,参与电商程度越高,猕猴桃种植户对销量、消费者认可、政府支持的信心均有所增强。(3)实证检验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发现,对猕猴桃种植户而言,绿色生产技术的重要性依次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套袋技术>无公害农药使用技术>有机肥施用技术。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有显着促进作用,参与电商的猕猴桃种植户倘若未参与电商,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为62.07%;参与电商后,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增加到65.99%,增长率为6.32%。不同参与电商模式的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有差异,采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交电商模式>平台电商模式>传统销售模式。参与电商程度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也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从机理分析看,参与电商通过经济激励、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产品标准化、消费者正向激励四条传导机制促进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另外,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信息资本等资源禀赋均在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中发挥重要作用。(4)根据猕猴桃种植户的生产指标特性,可以将猕猴桃种植户生产方式划分为绿色生产方式和传统生产方式两类,绿色生产方式的有机肥施用率、生物农药使用率、节水灌溉设备使用率、物理防治技术投入、包装物回收率均显着高于传统生产方式。就参与电商促进猕猴桃种植户转变生产方式而言,参与平台电商模式的转变概率大于参与社交电商模式的转变概率,且两者均大于参与传统销售模式的转变概率。参与电商程度对不同生产方式下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5)通过检验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绩效的影响发现,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效益和绿色生产效率均有显着提升作用。就绿色生产效益而言,在控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异质性后,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家庭年收入、猕猴桃收入、家庭人均收入、每亩猕猴桃收入均有重要的提升作用,平台电商模式的收入效应大于社交电商模式的收入效应,且两者均大于传统销售模式的收入效应。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在参与电商与猕猴桃种植户收入之间发挥重要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介于9.62%~11.18%之间,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在参与电商与猕猴桃总收入之间的中介作用最大。就绿色生产效率而言,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平均值仅为63.92%,参与电商会促进猕猴桃种植户的生产技术效率,且平台电商模式下猕猴桃种植户生产技术效率更高。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在参与电商与猕猴桃种植户生产技术效率之间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绿色生产转型;增强电商政策宣传,提高电商参与意识;适度引导电商参与,注重电商多元发展;优化平台监督机制,打通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绿色生产管理,优化产品交易环境;增强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市场竞争能力。

黄丽萍[3](2020)在《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的大环境下,作为食品安全重要保障措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显得极为迫切。在福建省,园艺产品产值占比70%以上,在农产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施园艺产品标准化是福建省园艺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促进了资源合理、有效、充分的利用,对于增强福建省园艺产品国内与国际竞争力、保障人民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立足于园艺产品在“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调研、走访座谈与案例分析等方式分析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调查国内外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国内和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1)总结介绍了ISO、CAC、FAO等国际主要涉种植业标准化机构;(2)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有机产品发展概况为例,分析发达国家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情况;(3)梳理了中国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历程;(4)以山东、浙江、江苏等省份为例分析国内园艺产品标准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概况;(5)梳理了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2.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1)无公害园艺农产品在福建省农产品认证中占比最高,随着行业发展,有望成为市场准入标准;(2)绿色园艺产品认证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表明园艺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3)由于有机农产品认证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虽有统一国家标准,但监管不到位,导致市场较为混乱,福建省通过农业行政部门严格认证的有机园艺产品相对较少;(4)福建省地理标志园艺产品登记保护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得到各级政府重视,成为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重要途径。3.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1)为生态农业建设开辟了新路子;(2)促进了省、市、县三级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形成;(3)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一品一码”的建成。4.遴选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典型案例,分析类型企业在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1)提高经济效益;(2)促进生态保护;(3)促进生产技术水平提高;(4)促进生产装备水平提高;(5)促进产品质量提升;(6)促进产业发展、产业链延伸;(7)提高品牌知名度。5.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提出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对园艺产品质量认证重视度不够;(2)园艺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不够;(3)从业人员职业技术知识水平不高;(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5)园艺产品相关标准具有局限性,修订不及时。6.针对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1)高度重视园艺产品质量认证;(2)培育园艺产品品牌,推动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3)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知识技能水平;(4)进一步加强扶持力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5)提高园艺产品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的效率。

忻州市人民政府[4](2020)在《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忻政发[2020]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现将《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1月10日(此件公开发布)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忻州——黄土丘陵、农牧交错、高原风光、千古文化。虽立地条件艰苦,但产业特色明显,享有中国杂粮之都、特优名品之乡等美名。特色产业基地、园区经济和农业的聚集功能不断提升,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新型产业链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邱继丰[5](2019)在《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菜篮子”工程是保障蔬菜供给重大的民生问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发展现代蔬菜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农村两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发挥蔬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重要作用,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深入推进蔬菜种植的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培育蔬菜生产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大力加快蔬菜产业的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加快促进蔬菜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朝阳区位于长春市中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基础条件雄厚,发展优质高效蔬菜产业对促进朝阳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扩大就业和保障城市新鲜蔬菜产品供给有重要意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供给侧改革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为研究课题,通过查阅朝阳区农业农村局、地方志以及各镇农业站、办、所相关资料,运用农业产业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梳理了目前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新时期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结果如下:1.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农村实用人才、农业技术推广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2)蔬菜种植结构单一,设施菜田需进一步发展(3)合作社发展尚不成熟(4)农资、蔬菜质量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5)缺少龙头企业带动,蔬菜加工附加值不高(6)蔬菜标准园内设施蔬菜发展进程缓慢。2.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对策为了使朝阳区蔬菜生产真正做到巩固优势、补齐短板,发挥朝阳区在长春市及周边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特色蔬菜产业,做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针对这些问题科学进行了合理分析和综合研判,提出促进朝阳区发展高标准蔬菜产业建议:(1)因地制宜,改善菜地基础设施条件;(2)充分利用水源保护地优势,顺势发展观光农业;(3)保证蔬菜标准园高质量建设,确立服务城市的新定位;(4)鼓励发展形成蔬菜生产的专业合作社;(5)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升菜农素质;(6)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加快产业发展进程;(7)加强生产监管,确保无公害蔬菜发展;(8)培育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9)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实现多元品种供应城市。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蔬菜产业是保障蔬菜供给的重大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智慧园艺、设施园艺的发展,朝阳区将更加凸显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加快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蔬菜产业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作用。

姜健[6](2019)在《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发生与防范研究 ——基于蔬菜种植户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正在由温饱型向享受型升级,对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偏好绿色、有机等安全蔬菜。在蔬菜市场中,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蔬菜种植户(简称“菜农”,下同)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即使认识到使用不安全农药、超量使用农药、不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等违规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但受利益驱使仍然可能存在上述行为,进而发生道德风险(Moral Hazard)。菜农使用农药发生道德风险,导致安全蔬菜有效供给不足,直接影响我国蔬菜质量安全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使得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新鲜、优质的农产品,减少无效、有害的农产品供给,是我国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方向。因此,厘清菜农“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机理,找到影响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显着因素,提出防范、规避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针对性措施,就成为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发生与防范研究”为题,对菜农农药使用行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超量使用农药、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三个层面了解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现状,探讨菜农农药使用过程中道德风险发生的内在机理,找寻影响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发生的因素,在借鉴国外农药管理经验和国内外其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提高菜农农药使用水平,降低蔬菜农药残留,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和博弈论(Game Theory)等相关理论,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利用辽宁省396户菜农的调查数据,测度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发生状况,分析验证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发生的作用机理,从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超量使用农药、不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等三个层面对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针对性措施,为政府规范菜农施药行为,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共分九章,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六部分:(1)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理论分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阐释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发生机理,认为菜农是否发生道德风险取决于菜农农药使用的预期总效用,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发生会受到菜农个体特征、种植特征、政府规制特征、市场主体特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视角分析政府规制与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作用关系,发现政府检测频率与政府处罚严厉程度是影响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非合作单次博弈及多次重复博弈的视角,分析市场主体与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作用关系,发现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市场中信息的有效传递、消费者的信息甄别水平、绿色安全蔬菜能否高价销售以及邻里效应等是影响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视角分析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与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作用关系,发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菜农发生道德风险有约束作用,扩大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监督范围对于防范菜农道德风险的发生具有正向作用。通过理论分析,构建政府、市场、组织共同防范菜农道德风险的理论框架。(2)菜农道德风险的测度。对396名样本菜农的个体特征、经营特征、政府规制特征、市场特征、农合合作经济组织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开发量表并运用因子分析降维的方法测度菜农农药认知能力;测量菜农农药使用行为;基于菜农农药使用认知能力与农药使用行为的交互分析,测度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发生状况。结果显示:使用不安全农药的148名样本菜农中,有80名样本菜农对不安全农药的危害性有认知能力,发生了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超量使用农药的152名样本菜农中,有84名样本菜农对超量使用农药的危害有认知能力,发生了超量使用农药道德风险;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的160名样本菜农中,有65名样本菜农对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危害有认知能力,发生了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道德风险。(3)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影响因素。基于期望效用理论构建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分析框架,提出两条研究假设;利用二元Logit模型与OLS回归模型对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在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的模型参数估计中,风险类型、价格影响、合作组织、售前检测、宣传培训与农药补贴对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发生均在1%水平上显着。具体来说,菜农的风险类型在1%水平上显着影响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的发生;家庭经济条件越不好的菜农,其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菜农是否加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市场价格因素分别在1%和5%水平上显着影响菜农发生道德风险;政府售前检测、宣传培训、农药补贴与政府处罚程度等因素,也分别在1%和5%水平上对菜农发生道德风险具有显着的约束力;而销售合同与种植监管对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影响不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4)菜农超量使用农药道德风险影响因素。通过构建损害控制(damage-abatement)模型建立菜农超量使用农药的道德风险分析框架,提出四条研究假设;利用OLS回归模型和Probit回归模型对农药的作用和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农药投入对蔬菜产值影响的参数估计中,农药投入在1%水平上正向显着影响菜农的蔬菜种植收益;在菜农超量使用农药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的模型参数估计中,价格影响、产量影响、邻里效应、合作组织、销售合同、售前检测、处罚程度及风险类型对菜农超量使用农药道德风险的影响均在1%水平上显着。具体来说,市场收益保证是影响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显着因素;产量影响与价格影响均在1%水平上显着影响菜农超量使用农药道德风险的发生;售前检测及违规处罚程度因素可以降低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是否加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及销售合同分别在1%和5%水平上负向影响菜农道德风险的发生;而宣传培训与种植监管对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影响并不显着。(5)菜农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道德风险影响因素。构建菜农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道德风险分析框架,提出四条研究假设;利用Logit模型与OLS回归模型对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菜农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的模型参数估计中,价格影响与风险类型对菜农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道德风险的影响均在1%水平上显着。具体来说,政府规制中的售前检测与宣传培训分别在10%和5%水平上显着影响道德风险的发生;销售合同、种植监管及处罚程度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邻里效应显着影响菜农道德风险的发生;价格影响因素在1%和5%水平上显着影响菜农道德风险的发生;是否加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5%和10%水平上负向影响菜农道德风险的发生。(6)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防范。基于上述发现,以防范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为目的,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从经济、社会、法律三个视角提出规范菜农农药使用行为的政策重点,并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对策建议:第一,政府应加强农药零售商监控体系及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农药残留检测力度,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供技术指导,普及农户生产行为诚信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第二,市场方面,菜农应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完善蔬菜市场体系,加强蔬菜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带动能力。第三,提高菜农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加强对组织成员的管理和监督。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第一,研究视角上,本研究将消费者和蔬菜生产者纳入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从菜农农药使用行为中使用不安全农药、超量使用农药、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三个层面,对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作用机理进行阐释和验证,拓展了对农户行为研究的视角,是对已有文献的有效补充,因而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二,研究内容上,本研究从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超量使用农药、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三个层面分析菜农的道德风险问题,分别涵括蔬菜生产中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阶段,而以往对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产中的研究,本研究内容更加全面;本研究不仅阐释了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影响因素,还从经济、社会、法律三个视角确定了防范菜农道德风险的政策重点,从政府、市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三个层面提出了防范菜农道德风险的具体措施,内容也更为系统;本研究以菜农对使用农药产生后果的认知及发生的行为将菜农分类,对菜农的认知与农药使用行为进行交互分析,以菜农对违规用药行为的危害性是否认知,在使用农药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使用不安全农药、超量使用农药、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行为作为依据,测度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常雪艳[7](2017)在《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建议》文中认为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部,县内光热资源丰富,光照时间充足,灌溉水资源多以祁连山融化的冰川雪水和地下水为主,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产业初具规模,已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雏形。虽然近几年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连作障碍比较严重,农户在种植蔬菜时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有机肥使用量较少,加之降水偏少,灌溉量不足,蒸发量大,干旱严重等问题造成土壤盐渍化,引起蔬菜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同时存在农户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及时,了解不全面,种植盲目性较大,种植结构安排不合理等问题,而永昌县地处甘肃中部,物流运输不完善,冷储能力不足,使农户在蔬菜上市时出现销售难的问题。地方监测体系的不完善,集约化种植的程度低,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诸多隐患。面对永昌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域进行研究,提出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对策和建议:(1)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有机肥具有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效果。经研究发现,使用有机肥可使蔬菜产量增加20%30%,并能提前37天促使蔬菜成熟,可以显着改善农产品品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效。合理搭配使用有机肥、化肥和农药,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减少氮肥追施量,提倡追施叶面肥,科学施肥,提高无公害蔬菜产量。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发可降解农药,保障无公害蔬菜品质,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2)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加强政府引导,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减少农户种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示范,提高引领作用,建设高标准的无公害蔬菜示范种植园区,提高蔬菜产品产量以及产品品质。做大产业规模,向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和集约化发展,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3)建立支撑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收入。优先在无公害蔬菜集中生产区实施蔬菜肥水一体化、道路硬化和渠系建设改造等配套工程。成立蔬菜产业协会,进一步提高无公害蔬菜种植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对农户的种植技术培训力度,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种植户,提高无公害蔬菜种植水平。(4)发展优势品牌,完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以优势品牌为主导,改善种植结构和无公害蔬菜种植体系,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提高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完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建立冷链存储设施。建设以主要乡镇蔬菜市场为龙头,乡镇农贸市场为中心,微型产地市场为依托的蔬菜产销网络,大力推动农户超市对接、电子商务以及定点直销等销售方式,建立蔬菜储存、初步加工、精品包装、运输销售一体化的营销体系。

季爱兰[8](2017)在《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可持续推进对策分析》文中指出阐述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柯铭华[9](2016)在《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产品质量问题是制约农业发展和农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问题,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判定农产品质量优劣的方法是通过对产品开展检验,而产品检验的依据是产品标准;农产品出口的验货依据也大部分按照国际标准。如果能规范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加工企业的行为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尤其是按无公害标准组织种植或养殖,就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从而降低农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概率。基于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以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作为切入点,对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开展调查分析;采用灰色模型预测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分析农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实证研究四类特色农产品案例;根据上述研究,构建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以期在标准化视域丰富区域农产品质量管理理论。本研究以政府、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为主体,以标准化视域下的福建特色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理论进行评述。主要包括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等内容。包括分析对农业标准化原理、信息不对称理论、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理论、灰色系统理论、环境外部性理论应用及其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第二,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以及农产品生产各阶段质量标准化管理分析。第三,对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现状开展分析。主要包括: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对生产资源基础、生产现状、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及其成因、对质量管理成效及其管理问题开展分析。第四,对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包括: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的调查分析,并计算出五类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普及率数值,综合分析得出福建特色农产品的综合标准化普及率是47%,其中茶叶、蔬菜、水产品、水果、食用菌的标准化普及率分别是:38.81%、30.12%、45.55%、30.15和35.75%。第五,对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进行预测。主要包括:以灰色模型预测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并对预测结果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到2019年,福建特色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均为2014年的1.3倍左右,产值也逐步提升,各方面预测数据都向好,福建省发展特色农业潜力较大,而且发展的态势较为稳健;二是在分析期内,其中农业标准化水平发展指数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标准覆盖率等重要指标亦取得明显提升;三是在分析期内,福建省内导致农产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还在,比如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率不高,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大但发展不平衡。五类农产品中蔬菜的未来产量和价格都上不去,扣除物价因素,甚至可能倒退,由于蔬菜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集约性较差,因此质量受控能力弱,造成该产业竞争力弱且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茶叶和食用菌整体向好,水果种植面积在萎缩,水产品的质量趋势显示质量走势不乐观。第六,开展案例研究,主要包括: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南靖双孢蘑菇标准化示范区的做法与经验;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标准化视域的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通过对上述4个案例的研究得到启示第七,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构建,主要包括:理顺政府管理机构,整合政府管理队伍;完善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落实标准化管理机制;强化政策扶持与财政资金补贴保障;构建特色农产品信息平台;强化政府监管责任,消除负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加强生产者方面的质量管理;完善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排查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风险点。

唐雪源,侯铁成,王宝殿[10](2015)在《黑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是全国率先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省份之一。2003年实行地方认证向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转换,至今历经10余年的发展。黑龙江省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开发上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也存在影响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不利因素。为促进黑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采取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加强理论研究和队伍建设、建立基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制等一系列措施。

二、加大工作力度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大工作力度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论文提纲范文)

(1)出口农产品生产者道德风险分析 ——基于寿光市农户无公害农药使用意愿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术语界定
        1.3.2 关于农户道德风险的文献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论文的创新点
        1.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我国出口农产品现状及道德风险原因分析
    2.1 相关理论
    2.2 我国部分农产品出口交易规模
    2.3 我国农产品生产及出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3.1 国际贸易壁垒问题
        2.3.2 我国出口农产品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
    2.4 产生农产品道德风险的原因分析
第3章 农产品生产者道德风险影响因素体系的构建
    3.1 农产品生产者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3.1.1 农户自身及市场方面分析
        3.1.2 非正式制度方面分析
    3.2 农产品生产者道德风险影响因素体系构建与确认
        3.2.1 关于农产品生产者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维度的文献梳理
        3.2.2 影响因素的选取
        3.2.3 基于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
第4章 样本描述统计与无公害农药使用意愿的测度
    4.1 问卷设计
    4.2 数据来源和数据获取
    4.3 样本描述统计分析
        4.3.1 个体特征
        4.3.2 家庭特征
        4.3.3 经营特征
        4.3.4 政府规制、国际市场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特征
        4.3.5 非正式制度特征
    4.4 出口农产品农户无公害农药使用意愿的测度
第5章 无公害农药使用意愿实证分析
    5.1 信度效度检验分析
    5.2 变量选择
    5.3 模型选择与参数估计
        5.3.1 模型选择
        5.3.2 农户使用无公害农药的模型参数估计
第6章 出口农产品生产者使用农药道德风险的防范
    6.1 开展培训教育,改善教育状况
    6.2 加大政府补贴,保障农民收入
    6.3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多方监管
    6.4 发展合作组织,完善组织功能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涉农电商的相关研究
        1.3.2 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研究
        1.3.3 农户绿色生产转型的研究
        1.3.4 农户绿色生产绩效的研究
        1.3.5 农村电商对农户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
        1.3.6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影响机理分析
    2.1 相关概念
        2.1.1 生鲜农产品
        2.1.2 猕猴桃种植户
        2.1.3 涉农电商
        2.1.4 农产品电商模式
        2.1.5 绿色生产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交易成本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 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理论
    2.3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
        2.3.1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的影响分析
        2.3.2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
        2.3.3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分析
        2.3.4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绩效的影响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样本区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现状分析
        3.1.1 世界及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
        3.1.2 中国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商的发展历程分析
        3.1.3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3.1.4 样本区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现状
        3.1.5 参与电商与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的相关关系推断
    3.2 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3.2.2 计量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3.2.3 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决策的影响因素
        3.2.4 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模式的影响因素
        3.2.5 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程度的影响因素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的影响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2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4.2.1 计量模型设定
        4.2.2 变量选取和描述性统计
    4.3 参与电商决策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的影响分析
    4.4 参与电商模式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的差异分析
    4.5 参与电商程度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的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2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5.2.1 计量模型设定
        5.2.2 变量选取和描述性统计
    5.3 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度量
    5.4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分析
        5.4.1 参与电商决策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
        5.4.2 参与电商模式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
        5.4.3 参与电商程度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
    5.5 作用机制检验:中介效应分析
    5.6 异质性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2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6.2.1 计量模型设定
        6.2.2 变量选取和描述性统计
    6.3 猕猴桃种植户生产方式判定
        6.3.1 猕猴桃种植户生产方式数目的确定
        6.3.2 样本属于潜在类别的概率分析
        6.3.3 两类猕猴桃种植户生产方式的特征分析
    6.4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分析
        6.4.1 参与电商决策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分析
        6.4.2 参与电商模式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分析
        6.4.3 参与电商程度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分析
    6.5 内生性检验
        6.5.1 参与电商决策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影响的内生性检验
        6.5.2 参与电商模式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影响的内生性检验
        6.5.3 参与电商程度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影响的内生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绩效的影响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7.1.1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效益的影响
        7.1.2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
    7.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7.2.1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7.2.2 模型设定
    7.3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效益的影响
        7.3.1 参与电商决策、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对收入的影响
        7.3.2 参与电商模式、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对收入的影响
        7.3.3 参与电商程度、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对收入的影响
        7.3.4 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在参与电商影响收入中的中介作用
    7.4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
        7.4.1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
        7.4.2 参与电商决策对生产效率影响中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中介作用
        7.4.3 参与电商模式对生产效率影响中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中介作用
        7.4.4 参与电商程度对生产效率影响中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中介作用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猕猴桃种植户基本特征
        8.1.2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的影响
        8.1.3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
        8.1.4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
        8.1.5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绩效的影响
    8.2 政策建议
        8.2.1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绿色生产转型
        8.2.2 加强电商政策宣传,提高电商参与意识
        8.2.3 适度引导电商参与,注重电商多元发展
        8.2.4 优化平台监督机制,打通信息披露机制
        8.2.5 完善绿色生产监管,优化产品交易环境
        8.2.6 增强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市场竞争能力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调查背景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标准与园艺产品标准
        2.2 标准化与园艺产品标准化
        2.3 无公害农产品定义
        2.4 绿色食品定义
        2.5 有机产品定义
        2.6 农产品地理标志定义
        2.7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定义
    3 调查目的、内容及方法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1 国际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1.1 国际主要涉种植业的标准化组织介绍
        1.2 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2 国内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2.1 我国标准化发展历程
        2.2 我国园艺产品标准化概况
    3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发展历程
        3.1 盲目发展阶段
        3.2 萌芽阶段
        3.3 逐步提升阶段
        3.4 快速提升阶段
第三章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调查
    1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情况调查方案
        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1.2 调查方法
        1.3 调查内容
    2 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1.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2 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状
    2 福建省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2.1 绿色食品认证
        2.2 福建省绿色食品认证现状
    3 福建省有机产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3.1 有机农产品认证
        3.2 福建省有机产品认证现状
    4 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准化体系现状
        4.1 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4.2 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情况
    5 福建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体系现状
    6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第四章 典型案例分析
    1 无公害农产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1.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1.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成效
        1.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2 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2.1 绿色食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2.2 绿色标准化生产成效
        2.3 绿色食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 有机产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3.1 有机产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3.2 有机标准化生产的成效
        3.3 有机标准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行业协会主导型)
        4.1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主要做法
        4.2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总体成效
        4.3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标准化生产中存在问题
    5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政府主导型)
    6 各类型标准化生产模式的特点
第五章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的建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对朝阳区的启示
        1.2.1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特点及经验
        1.2.2 国内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经验
        1.2.3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经验对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启示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蔬菜产业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
        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3.1 朝阳区发展蔬菜产业的基础条件
        3.1.1 区位优越
        3.1.2 生态优势
        3.1.3 基础优势
        3.1.4 政策优势
    3.2 蔬菜标准园的建设
        3.2.1 园区建设情况
        3.2.2 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3.2.3 园区生产基本情况
        3.2.4 创建工作的保障措施
    3.3 千顷蔬菜基地建设
        3.3.1 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3.3.2 基本原则
        3.3.3 建设规模
        3.3.4 重点项目及工程建设标准
        3.3.5 蔬菜基地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渠道
        3.3.6 蔬菜基地项目效益
        3.3.7 保障措施
    3.4 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情况
        3.4.1 示范区基本情况
        3.4.2 示范区建设进展
        3.4.3 主要实施办法
    3.5 朝阳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
        3.5.1 农药使用
        3.5.2 肥料使用
        3.5.3 全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3.5.4 无公害蔬菜重点建设项目
    3.6 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采摘园的发展
        3.6.1 蔬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基本情况
        3.6.2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产业中的分布情况
        3.6.3 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财政扶持情况
    3.7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3.7.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变化情况
        3.7.2 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
        3.7.3 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果
第四章 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4.1.1 农村实用人才水平偏低
        4.1.2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困难较多
        4.1.3 蔬菜种植结构单一,设施菜田需进一步发展
        4.1.4 蔬菜加工附加值不高
        4.1.5 蔬菜标准园内设施蔬菜发展进程缓慢
        4.1.6 质量监管不到位
        4.1.7 合作社发展尚不成熟
    4.2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不科学
        4.2.2 农户的菜田生产方法过于粗放
        4.2.3 企业发展不足
        4.2.4 蔬菜的深加工程度不够
        4.2.5 蔬菜标准园内设施蔬菜发展进程缓慢的原因
        4.2.6 质量监管机构不完善、人员缺乏
        4.2.7 合作社缺乏强劲的运营机制
第五章 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5.1 进一步改善菜地基础设施条件
        5.1.1 因地制宜,加快模块化蔬菜基地建设
        5.1.2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初步形成蔬菜市场
        5.1.3 大力提升抗灾减灾的能力
    5.2 充分利用水源保护地优势,顺势发展观光农业
        5.2.1 鼓励发展家庭农场
        5.2.2 结合农业观光发展采摘园
        5.2.3 开发旅游项目,注重参与蔬菜生产项目的设置
    5.3 保证蔬菜标准园高质量建设,确立服务城市的新定位
        5.3.1 保证蔬菜园区的建设用地
        5.3.2 避开城市近郊,菜田向中远郊发展
        5.3.3 加大机械化水平,进行标准园建设
    5.4 鼓励发展形成蔬菜生产的专业合作社
    5.5 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升菜农素质
        5.5.1 注重选拔科技示范户
        5.5.2 选拔培育科技指导员
        5.5.3 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
        5.5.4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年轻职业菜农
    5.6 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加快产业发展进程
        5.6.1 关注温室大棚质量的提升
        5.6.2 改善提高大棚的基础功能
        5.6.3 引导菜农走出高投入、高产出的误区
    5.7 加强生产监管,确保无公害蔬菜发展
        5.7.1 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监管,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5.7.2 推行市场准入机制
        5.7.3 加强法律宣传,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5.8 培育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
        5.8.1 落实优惠政策,培育自己的龙头企业品牌
        5.8.2 依托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
    5.9 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实现多元品种供应城市
        5.9.1 调整蔬菜种植的品种结构,倡导菜田精细化管理
        5.9.2 倡导农户对菜田精细化管理
        5.9.3 建立农民蔬菜直销市场,减少中间环节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发生与防范研究 ——基于蔬菜种植户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概念界定
        1.3.1 研究方法
        1.3.2 概念界定
    1.4 分析框架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相关研究
    2.2 道德风险的相关研究
    2.3 政府规制、市场主体、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2.3.1 政府规制对农户行为的影响
        2.3.2 市场主体对农户行为的影响
        2.3.3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行为的影响
    2.4 文献述评
第三章 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理论分析
    3.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发生机理
    3.2 政府规制与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作用关系
        3.2.1 政府规制与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博弈分析
        3.2.2 政府规制对菜农道德风险激励、约束作用
    3.3 市场主体与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作用关系
        3.3.1 市场主体与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博弈分析
        3.3.2 市场主体对菜农道德风险的激励、约束作用
    3.4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与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作用关系
        3.4.1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与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博弈分析
        3.4.2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菜农道德风险的激励、约束作用
    3.5 理论框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样本描述统计与菜农道德风险的测度
    4.1 问卷设计
        4.1.1 调查问卷设计的思路
        4.1.2 调查问卷设计依据
    4.2 数据来源
    4.3 样本描述统计分析
        4.3.1 个体特征
        4.3.2 经营特征
        4.3.3 政府规制、市场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特征
    4.4 菜农道德风险的测度
        4.4.1 菜农农药使用的认知状况
        4.4.2 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状况
        4.4.3 菜农超量使用农药道德风险状况
        4.4.4 菜农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道德风险状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
    5.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5.2 变量选择与交互分析
        5.2.1 变量选择
        5.2.2 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的交互分析
    5.3 模型选择与参数估计
        5.3.1 模型选择
        5.3.2 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的模型参数估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菜农超量使用农药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
    6.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6.2 变量选择与交互分析
        6.2.1 变量选择
        6.2.2 菜农超量使用农药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的交互分析
    6.3 模型选择与参数估计
        6.3.1 模型选择
        6.3.2 农药作用检验的模型参数估计
        6.3.3 菜农超量使用农药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的模型参数估计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菜农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
    7.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7.2 变量选择与交互分析
        7.2.1 变量选择
        7.2.2 菜农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的交互分析
    7.3 模型选择与参数估计
        7.3.1 模型选择
        7.3.2 菜农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影响因素的模型估计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防范
    8.1 国外农药使用管理的经验借鉴
        8.1.1 美国农药使用管理的经验借鉴
        8.1.2 日本农药使用管理的经验借鉴
        8.1.3 欧盟农药使用管理的经验借鉴
        8.1.4 经验总结
    8.2 农药使用道德风险防范的政策重点
        8.2.1 经济视角
        8.2.2 社会视角
        8.2.3 法律视角
    8.3 农药使用道德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8.3.1 政府方面
        8.3.2 市场方面
        8.3.3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方面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7)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无公害蔬菜的定义
        1.1.2 无公害蔬菜的分类
    1.2 无公害蔬菜发展状况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国内蔬菜生产发展的趋势
2 影响蔬菜质量的主要因素
    2.1 种子
    2.2 土壤
    2.3 肥料
    2.4 农药
    2.5 灌溉用水
3 永昌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
    3.1 永昌县蔬菜生产变革
    3.2 永昌县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产业的优势
        3.2.1 气候冷凉
        3.2.2 有机肥源充足
        3.2.3 水质优,灌溉便利
        3.2.4 季节优势
        3.2.5 劳动力优势
4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4.1 研究内容及方法
    4.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3 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
    4.4 调查问卷样表
    4.5 技术路线
5 调查结果
    5.1 永昌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5.1.1 生产规模显着增大
        5.1.2 试验示范点建设不断创新
        5.1.3 特色产品主导作用明显
    5.2 永昌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2.1 连茬种植情况严重
        5.2.2 化肥施用过量,有机肥施用较少
        5.2.3 降水偏少,灌溉量不足,干旱严重
        5.2.4 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及时,种植盲目性大
        5.2.5 物流运输不完善,仓储能力不足
        5.2.6 地方监测体系不完善,集约化程度低
6 调查结论
7 永昌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方案及建议
    7.1 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施肥及施药方案
        7.1.1 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
        7.1.2 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发可降解农药
        7.1.3 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实行轮作倒茬
    7.2 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政策性建议
        7.2.1 建立信息平台,加强引导,合理安排种植结构
        7.2.2 建立支撑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收入
        7.2.3 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体系,提升产业优势
        7.2.4 发展优势品牌,完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
    7.3 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8)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可持续推进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
2 存在问题
    2.1 生产主体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较低
    2.2 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效益没有得到充分显现
    2.3 工作力量上的问题
    2.4 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3 发展思路与措施
    3.1 确立目标,发挥优势,稳步扩大
    3.2 强化监管,建立健全诚信体系管理长效机制
    3.3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3.4 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工作
    3.5 综合施策,着力推进产业化发展

(9)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R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产品质量管理
        1.1.2 中国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管理
        1.1.3 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是福建农业管理的核心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农业标准化与生产效益分析研究
        1.3.2 农产品质量管理信息不对称研究
        1.3.3 农产品质量管理问题的农残研究
        1.3.4 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技术壁垒研究
        1.3.5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政府规制研究
        1.3.6 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对策研究
        1.3.7 农产品质量问题的调查研究模型
        1.3.8 文献评述
    1.4 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界定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研究对象界定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总体思路与逻辑框架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法
        1.6.2 实地调查
        1.6.3 案例研究法
        1.6.4 灰色预测模型分析法
        1.6.5 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法
    1.7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7.1 论文可能的创新
        1.7.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理论分析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1.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2 灰色系统理论
        2.2.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2.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3 农业标准化原理
        2.3.1 原理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3.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4 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理论
        2.4.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4.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5 环境外部性理论
        2.5.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5.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
    3.1 标准的基本分类
        3.1.1 农业标准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3.1.2 标准的分类、制定与使用
        3.1.3 标准的综合效应
    3.2 农业标准化基本联系
        3.2.1 农业标准化学科的独立性与联系性
        3.2.2 标准化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
        3.2.3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产品标准的关系
        3.2.4 农业标准化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3.2.5 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
    3.3 农产品生产各阶段标准化管理分析
        3.3.1 农产品产前标准化管理分析
        3.3.2 农产品产中标准化管理分析
        3.3.3 农产品产后标准化管理分析
    3.4 无公害标准与农产品质量管理
        3.4.1 无公害标准关键点控制
        3.4.2 无公害全程质量管理
        3.4.3 无公害生产过程追溯
    3.5 无公害标准用药要求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4.1 福建特色农产品的资源基础分析
        4.1.1 土地资源
        4.1.2 气候资源
        4.1.3 水资源
        4.1.4 林业资源
        4.1.5 海洋资源
        4.1.6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4.1.7 福建特色农产品资源
    4.2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现状分析
        4.2.1 生产面积
        4.2.2 单位面积产量
        4.2.3 农产品单位价格
        4.2.4 农产品产值
    4.3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成效
        4.3.1 政府管理方面
        4.3.2 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
        4.3.3 检验体系建设方面
        4.3.4 农产品规模化组织生产方面
    4.4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现状
        4.4.1 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
        4.4.2 食品添加剂含量超标问题
        4.4.3 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问题
        4.4.4 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问题
        4.4.5 特色农产品假冒伪劣问题
    4.5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成因
        4.5.1 政府管理规制问题
        4.5.2 农业投入品持续大量投入
        4.5.3 农产品标准化普及率较低
        4.5.4 特色农产品信息不对称
        4.5.5 食品添加剂违规超标添加
        4.5.6 标准化主体利益驱动不足
        4.5.7 小微食品企业的质量隐患
    4.6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4.6.1 生产者质量管理方面
        4.6.2 企业质量管理方面
        4.6.3 消费者信息不对称方面
        4.6.4 政府部门监管方面
        4.6.5 法律法规执行方面
        4.6.6 检测体系建设方面
        4.6.7 农业标准化管理方面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与分析
    5.1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方案设计
        5.1.1 标准化生产项目简介
        5.1.2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的指标设计
    5.2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与数据处理
        5.2.1 调查目的
        5.2.2 调查对象
        5.2.3 调查方法与内容
        5.2.4 调查数据处理
    5.3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结果与分析
        5.3.1 茶叶
        5.3.2 蔬菜
        5.3.3 水产品
        5.3.4 水果
        5.3.5 食用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与质量趋势预测研究
    6.1 生产趋势预测
        6.1.1 指标选取与预测模型选择
        6.1.2 生产趋势预测
    6.2 质量趋势预测
        6.2.1 指标选取与预测模型选择
        6.2.2 趋势预测
    6.3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与质量趋势比较分析
        6.3.1 茶叶比较分析
        6.3.2 水产品比较分析
        6.3.3 食用菌比较分析
        6.3.4 水果比较分析
        6.3.5 蔬菜比较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案例实证研究
    7.1 标准化视域下南靖双孢蘑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经验与启示
        7.1.1 南靖双孢蘑菇基本概况
        7.1.2 南靖双孢蘑菇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7.1.3 主要启示
    7.2 标准化视域下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7.2.1 平和蜜柚基本概况
        7.2.2 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7.2.3 主要启示
    7.3 标准化视域下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7.3.1 龙海青葱国家级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基本概况
        7.3.2 标准化视域下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做法与经验
        7.3.3 主要启示
    7.4 标准化视域下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7.4.1 平和白芽奇兰茶基本概况
        7.4.2 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7.4.3 主要启示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建议
    8.1 推进特色农产品实施标准化的机制
        8.1.1 农产品市场准入倒逼机制
        8.1.2 农产品出口标准导向机制
        8.1.3 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机制
        8.1.4 无公害标准认证奖励机制
        8.1.5 食品标准备案程序简化机制
        8.1.6 标准化的国际交流常态化机制
    8.2 推进政府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
        8.2.1 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
        8.2.2 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
        8.2.3 实施质量认证监督管理
        8.2.4 监督管理农产品全程质量
        8.2.5 强化日常监督抽查与巡查
        8.2.6 保障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
        8.2.7 建立质量奖励和财政优惠政策
        8.2.8 引导规模经营提升标准化普及率
        8.2.9 加强种植和加工标准技术培训
        8.2.10 完善政府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8.3 推进生产者管理的策略
        8.3.1 生产许可制度引导食品企业实现正外部性
        8.3.2 依法落实生产者和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8.3.3 加强对在建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的巡查力度
    8.4 推进信息平台建设的策略
        8.4.1 加强生产企业信用平台建设
        8.4.2 构建农产品可追溯管理机制
    8.5 整合政府监管机构与监管队伍
        8.5.1 整合监管机构
        8.5.2 整合监管队伍
第九章 结论
    9.1 主要结论
    9.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10)黑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黑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现状
二、黑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有益经验
三、影响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不利因素
四、黑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建议

四、加大工作力度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论文参考文献)

  • [1]出口农产品生产者道德风险分析 ——基于寿光市农户无公害农药使用意愿的调查[D]. 胡鑫.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2]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D]. 李晓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D]. 黄丽萍.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4]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J]. 忻州市人民政府. 忻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02)
  • [5]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邱继丰. 吉林大学, 2019(03)
  • [6]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发生与防范研究 ——基于蔬菜种植户的调查[D]. 姜健. 沈阳农业大学, 2019
  • [7]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建议[D]. 常雪艳. 甘肃农业大学, 2017(01)
  • [8]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可持续推进对策分析[J]. 季爱兰.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1)
  • [9]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 柯铭华.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5)
  • [10]黑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状及对策[J]. 唐雪源,侯铁成,王宝殿.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4)

标签:;  ;  ;  ;  ;  

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力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