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理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

《化学教学理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

一、《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韦寿莲,王赵志,谢春生[1](2021)在《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文中研究说明中学化学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等师范化学教育体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对化学师范生培养实验教学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教学实践情况,通过更新实验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成绩评价,加强对化学师范生实验操作演示、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谢亮[2](2021)在《化学师范生PCK的发展研究 ——基于化学教学论课程》文中研究说明师范生PCK的发展是其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发展师范生PCK是师范生培养的核心任务。化学教学论课程是化学师范生PCK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化学教学论课程来研究师范生PCK的发展情况,旨在发现师范生化学教学论课程后其PCK的发展情况,从而为促进师范生PCK发展提出建议,并为后续师范生培养的相关选修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以及职后新手教师PCK的发展起点提供参考。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师范生PCK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学取向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知识、评价知识以及教学策略知识,并根据师范生学习特点对这些PCK要素的内涵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研究构建了师范生PCK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全面评价刻画师范生PCK发展情况,本研究基于PCK评价指标体系,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从认知发展、应用发展以及结构发展三个不同视角,对师范生经过化学教学论课程学习的PCK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为了评价师范生PCK认知发展情况,本研究开发了李克特量表式PCK测查问卷,经过因素分析,成功萃取出包括全部PCK要素的6个因子(其中教学策略知识分为两个因子:一般教学策略知识和化学特定内容主题教学策略知识);分析显示本研究开发的PCK测查问卷的信效度较高;研究运用该PCK测查问卷选择4个教学班的师范生(有效样本为246名师范生),测查了师范生在课程学习前后对自身PCK的认知情况。测查结果表明,师范生PCK的认知发展较好。课程学习之后,师范生自我评价对PCK五个维度——教学取向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知识、评价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的认知均较课程学习之前有了显着提升,这为后续师范生PCK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其次,本研究对师范生PCK各要素在具体教学设计中的表现水平进行了划分,选择一个教学班(有效样本53人),进一步结合学生深入访谈,对师范生在课程学习前后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评分,并应用Rasch模型对师范生PCK应用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师范生PCK的应用水平得到有效发展,但发展不够均衡,课程学习之前,师范生PCK整体处于1水平,师范生不具有或具有很少的PCK,课程之后,师范生PCK整体处于2水平,师范生具有基本的PCK,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运用PCK各要素到教学设计中。师范生PCK要素发展不够均衡,其中教学策略知识和课程知识发展较好,教学取向知识、学生知识以及评价知识发展不够完善。此外,各二级维度要素发展也不均衡。再次,本研究采用PCK地图工具,选择8名师范生,对师范生的PCK各要素的结构、关联及特点进行了深描分析。研究发现,师范生PCK的结构关联基本建立,但关联的稳定性和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教学策略知识和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最强,稳定性也最好,师范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此外,学生知识与这两个要素间的关联也较强,表现为师范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因素。然而,评价知识和教学取向知识与其它要素之间的关联较弱,而且不稳定;教学取向知识和评价知识是师范生发展的难点,师范生在不同内容主题中的教学取向差异较大,表现不稳定,师范生对于取向知识的掌握尚处于机械模仿应用阶段。此外,师范生在评价知识方面表现明显薄弱,评价维度主要是知识维度,且评价次数少,评价方法单一。基于研究发现与结论,论文对师范生PCK的发展以及当前师范院校的化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提出了建议。最后,论文对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周林美[3](2021)在《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实验的比较研究 ——基于化学方法论和化学教学论视角》文中认为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化学实验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的研究也就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教材作为课程标准的实体,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研究化学教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课程标准,体会化学核心素养在教材上的体现。分析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可以全面地认识化学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要求。化学实验是近代化学得以建立的基础,是化学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本研究以化学方法论和化学教学论为指导,以2017版课标对应的人教版、鲁科版教材为研究范围,以化学实验的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定量、定性地分析教材中实验的类型、蕴含的化学方法论、化学教学论思想。通过分析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所蕴含的方法论和教学论思想,帮助一线教师认识教材实验,理解教材编写的逻辑和理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为一线教师用好新教材提供参考,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两个版本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实验内容各有特色。人教版教材更关注基本化学方法的传递和教学;鲁科版更关注培养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也更显性化地呈现化学方法论的思维路线。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两个版本教材也各有优势,殊途同归。

谢亮,姜言霞[4](2021)在《化学师范生PCK的发展研究——基于化学教学论课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化学教学论课程来研究师范生PCK的发展情况。数据主要来源于师范生的教学设计及访谈,使用PCK地图作为分析工具。研究发现,经过课程教学,师范生在教学设计中主动表现出的可被识别的PCK片段数量明显增多。师范生PCK各要素均得到有效发展,但发展不够均衡,教学策略知识发展最好,课程知识和学生知识发展不够完善,教学取向知识和学生评价知识发展相对薄弱。此外,师范生PCK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基本建立,但关联的稳定性和强度存在一定差异。

黄红梅,严海林,吴暾艳,冉鸣[5](2020)在《基于信息技术的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认为在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过程中,为及时、充分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加强学生间的反思交流,课题组在现有化学仿真实验平台辅助教学论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手机微信平台和化学仿真实验平台,针对实验操作和实验教学等2方面设计并制作了教学微视频,构建了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实践效果表明:该模式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分层教学需求,提高了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的教学效果,具有实践价值。

高成[6](2019)在《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在面对自己所教的化学学科的具体主题时,不是直接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将自己所理解的学科课程知识经过课前的系统思考变成教学设计,之后再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将学科课程知识以最有利于学生理解的知识表征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最核心的知识即为美国斯坦福大学舒尔曼(Shulman)教授在1986年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写为PCK),与此同时,教师也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进一步建构起自我新的PCK理解。针对某具体主题PCK应包括关于该主题的课程知识;关于该主题的学生知识;关于该主题教学策略与表征的知识及关于该主题教学评价的知识。PCK作为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是区分学科专家与学科教师的核心标志,也是体现教师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其专业性如何的一种具体体现。尽管PCK对于教学活动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然而从PCK概念化30余年来,人们对PCK的本体论认识还远远没有达成共识,如对PCK内涵到底是什么?当人们以相同的概念表达不同思想的时候,自然会给理论研究带来混乱。人们在一致认同PCK作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这一共识基础上,对于PCK是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建构起的这一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探查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是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建构起来的这一问题。为此,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研究法及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梳理了PCK相关本体论及与PCK建构相关的理论,提出本研究所坚持的PCK本体论基本立场及智能实践取现PCK建构的理论框架;调查了新手与经验型化学教师具体化学主题“溶液的组成”PCK现状,通过分析个案化学教师PCK建构的过程、影响因素及实质,进而提出促进化学教师PCK建构的策略与条件保障。全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提出研究问题的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等;第二部分学科教学知识(PCK)意蕴及建构的理论探讨,奠定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三、四部分的实证研究为第五部分PCK建构对策研究提供依据,也为第六部分PCK建构的条件保障提供启示。具体内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导论。教师作为知识转化者,其自身所拥有的PCK对教学效果好坏至关重要。基于作者本人作为化学教学论教师身份的现实遭遇;PCK理论作为研究框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化学教师PCK建构对有效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的考量,提出PCK是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建构起来的这一问。对该问题的求解,有着理论与现实上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将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及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学科教学知识(PCK)意蕴及建构的理论探讨。学者们在理解PCK内涵上有两种方式,其一为通过对PCK的上位概念进行“属”的确定,然后对PCK的本质进行高度的抽象概括的方式来给PCK下一个概念性定义。其二为通过界定PCK系统内的具体要素来给PCK下个操作性定义。造成对于PCK要素不统一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学者们对于PCK系统自身所含要素,及影响PCK系统的环境要素并未加以区分。对于PCK的结构,学者们也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构建,其一为基于系统论的视角对PCK结构内的各个要素进行排列与组合;其二为从过程论的视角提出PCK是由哪些知识或影响因素转变为其自身的。我们认为过程论PCK结构模型本质上是PCK历时态的表征,而系统方法论的PCK结构模型是PCK共时态的表征。教师PCK共时态的系统结构观,体现出PCK静态结构观的层面,而教师PCK历时态的结构观体现出PCK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整合、建构的动态结构观的层面。鉴于教师PCK在课前、课中、课后其PCK的具有形态是区别的,因此,对其结构进行分析也应采取系统论与过程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至于PCK的类型只要依据分类标准不同,则类型也是多样化的。PCK作为一种知识其自身所独有的,以区别于其他知识种类所具有的性质才是PCK的特性。依此来看,我们认为PCK的最核心特性体现在其自身所具有的转化性、主题专属性两方面。由于PCK类型与性质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我们对于PCK的测量应明确是对何种形态及阶段的PCK进行测量,针对不同类型与形态的PCK,也应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对PCK进行测量,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全面捕捉到PCK。此外,基于知识转化阶段论的视野来审视PCK建构,我们提出了智能实践取向PCK建构的理论框架:对于教师而言,针对某一具体教学主题,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整合了教师课前所宣称的PCK各个要素,同时综合了教师其他知识、情感、技能、技巧等要素,在教学实践动态过程中经过不断反思与实践建构而成的实践性教学智慧。当这种实践性智慧展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则认为教师使用的PCK即为智能实践取向的PCK。智能实践取向PCK重在强调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智慧及完成教学任务时所展现出的强大的教学能力,同时强调该取向的PCK必须经历教师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才能逐渐建构起来。智能实践取向PCK,是综合了早期舒尔曼所认为的PCK静态结构观与科克伦(Cochran)所提出的学科学科教学知晓(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即PCKg)动态结构观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解PCK的概念框架。第三部分中学化学教师PCK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修订后的PCK内容表征(Content Representation)调查问卷及教师自编教学设计对新手与经验型化学教师“溶液的组成”PCK进行调查。以内容分析法对问卷调查表进行分析新手与经验型化学教师PCK四大要素的现状情况,并对两类教师PCK四大要素的共性与差异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对两位优秀化学个案教师PCK建构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优秀化学教师PCK建构过程的个案研究发现:PCK建构过程分为搜索与提取;理解与内化;统整与外化;表征与实施;反思与升华五个阶段。提出了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PCK建构的实质体现在:学科教学知识(PCK)各要素在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的体现;学科教学知识(PCK)中对课程要素的深刻理解是PCK建构的关键;学科教学知识(PCK)与其他各要素的统整是PCK成功建构的保证;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是静态与动态PCK不断相互转化的过程。第五部分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策略。基于PCK四大要素,提出教学计划与设计策略有:在教学预设阶段可以通过深入理解化学课程知识:进行化学深度教学设计;遵循学生学习化学的最核心规律:依据三重表征理论进行教学设计;运用化学教学的一般教学策略:采用三线合一策略进行进行教学设计;开展真实情境下的化学学习评价:落实STSE真实情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表征与实施策略:可以利用多样化教学表征方式开展化学教学;以生命化理念实施师生交往活动;洞察学生课堂变化,凝练教学机智实现PCK建构。教学监控与反思策略:以现代教育理念来推进中学化学PCK建构;以增强实验教学反思能力来促进中学化学PCK建构;以产生新的教学构想并持续践行与改进来加速PCK建构。第六部分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条件保障。PCK建构的条件保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形塑基于PCK视角下的教学反思自觉;提升教师自我知识管理能力;形成以PCK框架指导下的学校教研文化;明晰学科教学论教师身份职责;加强PCK资源库及其他相关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

王仕琪[7](2019)在《职前教师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体现了化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同时“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针对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提出了几条可行的途径。其中非常重要且并未经过系统研究的一条途径是“化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从化学学科知识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而内容的结构化则是实现这种转化的关健”。因此,研究围绕“教学内容结构化”,主要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1)内容结构化三种形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职前教师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现状如何?(3)提高职前化学教师内容结构化的策略有哪些?(4)职前化学教师内容结构化策略的有效性如何?在收集内容结构化三种形式的相关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中学阶段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为调查内容,对16级职前化学教师教学内容结构化的现状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中职前化学教师表现出来的忽视概念间的关系、不重视概念间的层级联系、没有认识思路,或以顺序性思路为主等问题,提出了四种教学策略:引发认知冲突、提供学习工具(概念图、价类二维元素图、Prezi演示软件)、实施教学设计、重视学习反思。为验证这些策略的有效性,采取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实验班进行实践,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介绍内容结构化的理论、提供案例学习工具、指导职前化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内容结构化、评价反思贯穿始终。实践效果表明,这些策略是有效的;实验班的职前化学教师与对照班相比在教学设计时更加具有内容结构化的意识。

张晶[8](2019)在《共享发展理念下“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构建及实践研究 ——以N大学化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共享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教育坚持共享发展的大背景,结合N校化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现状,采用本科生与研究生共同组建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师教育课程学习,促使化学师范生全员参与、全程培养、全面发展,旨在构建共享发展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以解决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技能培养不均衡及不全面、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概述。对论文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意义和方法、研究思路和内容等进行概述,总结了目前关于共享发展理念下的教育、本硕互动学习以及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研究的现状。第二部分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对“共享发展理念”“本硕互动”“教学技能培养”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概述了“建构主义理论”“导生制”“Barnes的AERP模式”等相关研究理论,为进一步研究共享发展理念下的“本硕互动”学习模式打好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共享发展理念下“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构建。阐述了模式构建的思路,并对相关要素进行了分析,依托课程分析所培养的化学教学技能。通过对指导思想、模式程序、模式流程及模式评价等四方面进行研究,完成了“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构建。第四部分“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实施与评价。阐述了教师教育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按照模式流程实施的过程,运用个人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对“本硕互动”学习模式进行评价。第五部分结论与展望。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得出研究结论并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对“本硕互动”学习模式在化学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和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等多方面实践研究进行展望。结合实际教学环境,将研究生与本科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进行共享,构建并实践“本硕互动”学习模式,两者在教师教育课程依托下,通过互动学习既解决了化学教师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为完善教师教育课程提供了基础,并且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锻炼提供了支持和平台。“本硕互动”学习模式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在师范生培养、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等方面有良好运用效果,期望能够为师范生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张婧,郑路宽,李明雪,韩秋霞[9](2018)在《高师院校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课程,然而现在该课程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结合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该课程的不足之处,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激发高师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高师生的创新能力,使高师生提高实验教学素养,以后成为优秀的中学化学教师。

陈思静,肖琦[10](2018)在《师范院校“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认为"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承载着提高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的责任。因此,针对"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的特点,本论文在剖析了该课程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该课程教学的一些改进建议,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的改进。希望能为提高高等师范院校的"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的效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
    2.1 紧密联系化学新课改实际,更新实验内容体系
    2.2 教学方法改革
        2.2.1 重视师范生备课讲课能力的培养
        2.2.2 重视师范生实验操作演示技能的培养
        2.2.3 重视师范生实验探索能力的培养
    2.3 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3 结语

(2)化学师范生PCK的发展研究 ——基于化学教学论课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国家对教师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发展师范生PCK是师范生培养的核心任务
    1.3 化学教学论课程学习是化学师范生PCK发展的重要途径
2 文献综述
    2.1 PCK内涵的发展
    2.2 PCK结构的演变
    2.3 PCK的表征和测查方法
    2.4 PCK发展研究
    2.5 已有的研究启示
3 研究计划
    3.1 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方法
4 研究理论建构
    4.1 PCK的构成要素及内涵界定
    4.2 PCK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化学教学论课程设置
5 师范生PCK认知发展研究
    5.1 PCK量表的编制
    5.2 测查对象
    5.3 测查结果分析
6 师范生PCK应用发展研究
    6.1 PCK表现水平的划分
    6.2 测查对象
    6.3 评分方法及评分者一致性检验
    6.4 测查的信效度检验
    6.5 测查结果分析
7 师范生PCK的结构发展探查
    7.1 研究对象
    7.2 PCK地图分析工具及分析过程
    7.3 测查结果分析
8 结论、建议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教学建议
    8.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PCK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PCK地图编码
研究生学期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实验的比较研究 ——基于化学方法论和化学教学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框架
    1.6 研究方法
2 关键概念和理论依据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3 文献综述
    3.1 高中化学教材研究
    3.2 高中教材中实验部分的研究
    3.3 研究的核心问题
4 教材研究维度的确立
    4.1 教材研究维度的确立依据
    4.2 教材研究维度的确立
5 人教版和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实验内容的比较分析
    5.1 分析过程与互评信度检验
    5.2 两版教材实验数量的整体比较分析
    5.3 基于化学方法论视角的分析
    5.4 基于化学教学论视角的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教学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教材典型素材示例
    附录2 常见仪器的使用原始数据
致谢

(4)化学师范生PCK的发展研究——基于化学教学论课程(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理论框架
    2.3 研究方法
3 师范生PCK发展情况具体分析
    3.1 师范生PCK片段数量分析
    3.2 师范生PCK各要素的频次分析
4 结果与讨论
    4.1 师范生PCK要素明显丰富
    4.2 PCK各要素的关联显着加强
    4.3 教学策略知识和课程知识关联表现最好
    4.4 课程知识和学生知识均明显缺失二级维度要素
    4.5 科学教学取向知识和评价知识是师范生发展的难点
5 研究结论与反思
    5.1 师范生在教学中主动表现出的PCK片段数量明显增加
    5.2 师范生PCK各要素均得到有效发展,但发展不够均衡
    5.3 师范生PCK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基本建立,但关联的稳定性和强度存在一定差异

(5)基于信息技术的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我校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2 “手机微信平台”与“化学仿真实验平台”的实验教学功能
3 “手机微信”和“化学仿真实验平台”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3.1 实验教学模式建构
    3.2 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3.3 实验教学范式探索
        3.3.1 实验操作训练范式
        (1)视频示范-仿真训练
        (2)学生操作-教师辅导
        (3)课后反思-实践探索
        3.3.2 实验教学训练范式
        (1)学生表达-教师辅导
        (2)视频示范-学生反思
        (3)学生表达-实践交流
4 实践效果
    4.1 教师层面
    4.2 学生层面
5 结语

(6)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一)化学学科教学论教师身份的“我”在现实中的遭遇
        (二)基于PCK理论框架开展各类相关研究现状
        (三)化学教师PCK建构是有效化学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文献综述
        (一)化学学科教学知识识(PCK)的相关研究
        (二)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相关研究
    五、核心概念界定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二)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学科教学知识(PCK)意蕴及建构的理论探讨
    一、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意蕴解读
        (一)PCK的内涵与要素
        (二)PCK的结构与类型
        (三)PCK的特性、性质与检测
        (四)本研究对PCK本体论所持有的基本立场
    二、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理论探讨
        (一)知识转化阶段论视野下的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
        (二)智能实践取向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基本立场
第二章 中学化学教师PCK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设计
        (一)PCK现状调查所秉持的研究方法论
        (二)研究工具开发与调查对象选择
        (三)数据分析与编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新手型化学教师PCK现状分析
        (二)经验型化学教师PCK现状分析
        (三)新手与经验型化学教师PCK的共性与差异
第三章 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基本过程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取向的定位:质化个案研究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三)资料收集过程与方法
        (四)资料分析框架
        (五)研究效度
    二、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阶段
        (一)搜索与提取阶段
        (二)理解与内化阶段
        (三)统整与外化阶段
        (四)表征与实施阶段
        (五)反思与升华阶段
    三、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实质
        (一)学科教学知识(PCK)各要素在认知过程高级阶段的体现
        (二)学科教学知识(PCK)中对课程要素的深刻理解是PCK建构的关键
        (三)学科教学知识(PCK)与其他各要素的统整是PCK成功建构的保证
        (四)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是静态与动态PCK不断相互转化的过程
第四章 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策略
    一、教学计划与设计策略
        (一)深入理解化学课程知识:进行化学深度教学设计前提
        (二)遵循学生学习化学的最核心规律:依据三重表征理论指导化学教学设计
        (三)运用化学教学的一般教学策略:采用三线合一策略进行化学教学设计
        (四)开展真实情境下的化学学习评价:落实STSE真实情境下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表征与实施策略
        (一)利用多样化教学表征方式开展化学教学
        (二)以生命化理念实施师生交往活动
        (三)洞察课堂情境变化,凝练教学机智实现PCK建构
    三、教学监控与反思策略
        (一)以现代教育理念来推进中学化学PCK建构
        (二)以增强实验教学反思能力来促进中学化学PCK建构
        (三)以产生新的教学构想并持续践行与改进来加速PCK建构
第五章 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条件保障
    一、形塑基于PCK视角下的教学反思自觉
    二、提升教师自我PCK知识管理能力
    三、建设以PCK框架指导下的学校教研文化
    四、明晰学科教学论教师身份职责
    五、加强PCK资源库及其他相关教学资源建设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职前教师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对教师发展的要求
        1.1.2 新课程理念对教师发展的要求
        1.1.3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内容结构化的要求
    1.2 研究意义
        1.2.1 能够为教师教育研究提供数据
        1.2.2 能够为新课程改革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2.3 能够促进职前化学教师内容结构化的发展
        1.2.4 能够为化学教师教学内容结构化发展提供借鉴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对比研究法
    1.5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内容结构化的研究
        2.1.1 国外有关内容结构化的研究
        2.1.2 国内有关内容结构化的研究
    2.2 化学反应的研究
    2.3 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3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3.1 理论基础
        3.1.1 认知结构理论
        3.1.2 结构教学理论
        3.1.3 有意义学习理论
    3.2 相关概念
        3.2.1 化学教学内容及组织
        3.2.2 结构化
        3.2.3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3.2.4 职前化学教师
    3.3 教学内容结构化的理论建构
        3.3.1 三种形式内容结构化的关系
        3.3.2 内容结构化教学设计模型及流程建构
4 职前化学教师教学内容结构化现状调查
    4.1 调查目的
    4.2 研究对象
        4.2.1 测试对象的选择
        4.2.2 测试内容的选择
    4.3 调查工具
        4.3.1 工具设计
        4.3.2 题目设计
        4.3.3 赋分标准
        4.3.4 工具修订
    4.4 研究实施
        4.4.1 试测阶段
        4.4.2 正式测试
    4.5 结果与分析
        4.5.1 整体结果与分析
        4.5.2 具体结果及分析
5 职前化学教师教学内容结构化策略研究
    5.1 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动机
    5.2 提供学习工具,帮助结构形成
        5.2.1 概念图
        5.2.2 价类二维元素图
        5.2.3 Prezi演示软件
    5.3 实施教学设计,帮助结构优化
    5.4 重视学习反思,帮助结构完善
6 职前化学教师教学内容结构化实践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对象
    6.3 研究的理论构想
    6.4 题目设计
    6.5 实践过程
    6.6 研究结果分析
        6.6.1 实验班纵向内容结构化情况对比与分析
        6.6.2 实验班教学设计中内容结构化情况
        6.6.3 实验班与对照班内容结构化情况横向对比与分析
    6.7 总结与思考
7 结论、反思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反思
    7.3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8)共享发展理念下“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构建及实践研究 ——以N大学化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概述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教育大环境影响下的教学改革
        1.1.2 基于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1.1.3 基于教育资源整合利用的优势所在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有助于优化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
        1.3.2 有助于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的设计
        1.3.3 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综合教学能力
        1.3.4 有助于帮助师范生全面职业规划
    1.4 研究综述
        1.4.1 关于共享发展理念下教育的文献研究
        1.4.2 关于“本硕互动”学习的文献研究
        1.4.3 关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文献研究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共享发展理念
        2.1.2 本硕互动
        2.1.3 教学技能培养
    2.2 相关理论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导生制
        2.2.3 Barnes的AERP模式
第三章 共享发展理念下“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构建
    3.1 相关要素分析
        3.1.1 主体要素分析
        3.1.2 共享要素分析
        3.1.3 技能要素分析
    3.2 依托课程分析
        3.2.1 《中学化学专题教学设计与实践》课程中化学教学技能培养
        3.2.2 《化学微格教学》课程中化学教学技能培养
        3.2.3 《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中化学教学技能培养
        3.2.4 《化学教育科研方法》课程中化学教学技能培养
    3.3 “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构建
        3.3.1 指导思想
        3.3.2 模式程序
        3.3.3 模式流程
        3.3.4 模式评价
第四章 “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实施与评价
    4.1 教师教育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实施
        4.1.1 《中学化学专题教学设计与实践》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实施
        4.1.2 《化学微格教学》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实施
        4.1.3 《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实施
        4.1.4 《化学教育科研方法》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实施
    4.2 教师教育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评价
        4.2.1 《中学化学专题教学设计与实践》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评价
        4.2.2 《化学微格教学》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评价
        4.2.3 《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评价
        4.2.4 《化学教育科研方法》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评价
    4.3 教育实习过程中,教学技能实践评价
        4.3.1 实习生问卷分析
        4.3.2 指导老师访谈问卷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9)高师院校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1.1 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加强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的教学
    1.2 高师院校开展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的重要意义
2 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内容
    2.2 教学模式
    2.3 学生学习态度
    2.4 课程评价
3 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
    3.2 教学模式的改革
        3.2.1 学生讲解、演示实验
        3.2.2 学生改进、创新实验
        3.2.3 加强课外交流、学习
    3.3 评价方式的改革
4 结语

(10)师范院校“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化学教学论实验”改革建议
    (一) 教学内容改革
    (二)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1. 将实验探究融入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
        2. 将“试误法”与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相结合
        3. 重视演示实验教学的训练
    (三) 作业模式的改革
三结语

四、《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 韦寿莲,王赵志,谢春生. 广东化工, 2021(16)
  • [2]化学师范生PCK的发展研究 ——基于化学教学论课程[D]. 谢亮.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实验的比较研究 ——基于化学方法论和化学教学论视角[D]. 周林美.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4]化学师范生PCK的发展研究——基于化学教学论课程[J]. 谢亮,姜言霞.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06)
  • [5]基于信息技术的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黄红梅,严海林,吴暾艳,冉鸣.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20)
  • [6]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研究[D]. 高成. 西南大学, 2019(05)
  • [7]职前教师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的实践研究[D]. 王仕琪.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8]共享发展理念下“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构建及实践研究 ——以N大学化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为例[D]. 张晶. 宁夏大学, 2019(02)
  • [9]高师院校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J]. 张婧,郑路宽,李明雪,韩秋霞. 广州化工, 2018(20)
  • [10]师范院校“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陈思静,肖琦. 教育现代化, 2018(28)

标签:;  ;  ;  ;  ;  

《化学教学理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