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造纸用无机矿物颜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造纸用无机矿物颜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一、中国造纸无机矿物颜料发展现状及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韩化蕊[1](2021)在《出土彩绘石质佛造像表面沉积结壳的清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渐深入,彩绘石质佛造像大量出土,是研究佛教发展、佛教艺术和石刻造像工艺等方面的重要实物材料。受埋藏环境影响,石质佛造像表面广泛产生了质地坚硬的沉积结壳,沉积结壳的成分结构与造像石材相似,并且由于胶结材料老化降解,彩绘贴金装饰在埋藏环境中变得疏松脆弱,加大了沉积结壳的清洗难度。基于上述现状,本文从文物材质及沉积结壳形成机理入手,引入聚乙烯胺(PVAm)凝胶清洗材料进行酸性清洗,并且对构建出土石质文物清洗工作的量化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本研究以河北临漳邺城遗址和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彩绘石造像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多种分析检测方法,调查分析了文物本体材料和沉积结壳的成分及结构,根据文献记载与模拟实验,探究了彩绘的制作工艺。结合埋藏环境土壤中钙镁盐及湿度等影响因素,探究了沉积结壳的形成机理。这不仅为文物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更为清洗研究提供了基础。基于以上研究,清洗材料需要能够有针对性地清洗沉积结壳,并且不损害包括彩绘装饰层在内的文物本体的要求,化学清洗法可以针对沉积结壳选择清洗剂。通过清洗带有沉积结壳的采集石块样品,初步筛选出了效果良好的弱酸清洗剂。结果显示,乙酸在清洗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表现均优于其他清洗剂。进一步调节清洗剂的浓度与酸碱度,在模拟石块样品上进行了清洗实验,测试清洗效率与模拟样品表面形貌变化,得出了清洗规律。由于沉积结壳主要物相与石材本体相似,均为方解石与白云石,形成机理表明,沉积结壳内部具有与石材相似的晶体结构,因此通过分析乙酸在清洗过程中,测试对大理石(含白云石)、汉白玉(含方解石、白云石)、石灰石(含方解石)3种石块样品,清洗效率的差异,可以得出乙酸对沉积结壳的清洗效果。清洗经过主要有化学清洗作用与物理清洗作用,化学清洗作用是弱酸溶解沉积结壳从而去除,物理清洗作用是由于清洗剂的渗透性,破坏石材结构导致表面晶体脱落,并且在清洗过程中,物理作用的影响要大于化学作用。为了有效控制清洗剂的渗透与扩散,减小清洗剂物理清洗作用对文物的损害,引入了 PVAm凝胶材料。筛选实验结果表明,PVAm凝胶的可去除性,流变性都适合于在雕刻石质文物的凹凸表面进行局部清洗,并且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仍然能保持凝胶态,可以用于酸性清洗。进一步对PVAm凝胶的结构、酸碱度、粘度、对清洗剂渗透的控制性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机理与规律。结果表示,PVAm凝胶的化学结构会随溶液的酸碱度不同而改变,从而影响凝胶的可剥离性,其中弱酸性的凝胶更好去除。PVAm凝胶的酸碱度会和酸液一致,并且PVAm凝胶与溶液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能够维持在文物表面,达到局部清洗的目的。添加PVAm凝胶后明显减弱了清洗剂的渗透性及扩散性,使清洗反应能够维持在局部表层,提高了清洗的控制性。此外,还探究了 PVAm凝胶与乙酸复合清洗材料的化学结构及清洗机理。通过使用水解于不同浓度及酸碱度乙酸的PVAm凝胶,在模拟样品上进行清洗实验,评估了清洗效率、模拟样品表面形貌及色度改变、模拟样品孔隙率和吸水率等水理特征改变,得到PVAm凝胶清洗材料的最佳配比,明确了清洗工艺。并且,在小块文物上实施的清洗实验,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最后,为了探索文物保护工作的标准化研究,尝试构建了出土石质文物清洗工作评价体系。该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构成权数,结合灰色聚类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是一套可以量化评分的评价体系。此套体系在河北临漳邺城佛造像的清洗工作评价中应用,结果表示该体系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出清洗工作的总体效果,可以指出清洗方法中具体的不足之处,并且能够在清洗方法的选择上提供参考。

董发勤,谭道永,王进明,徐龙华,李旭娟,丁文金,胡志波,黄腾[2](2021)在《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前景下的应用矿物学进展(2011—2020)》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冶金-工艺矿物学和矿物原料加工、新型工业矿物和岩石(宝石)、特种功能矿物材料、仿生矿物材料、生物矿物学、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矿物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矿山及周边土壤污染修复8个领域综述了近十年应用矿物学研究进展,总结归纳了这些领域的相关重大进展,并提出了应用矿物学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7个重要发展方向。

耿毅[3](2020)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化学工程融合课程的开发研究 ——以《制造多彩的世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化学工程融合课程是在STEM教育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研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本文依据化学工程流程,结合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发融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历史、艺术、人文等学科知识的项目课程——《制造多彩的世界》。课程的开发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以“国画传统颜料制作”为研究载体,从工程、科学、人文角度,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研究中,通过实际课堂教学对课程进行实践,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价。本研究得到的结论有:(1)系统训练的工程思维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工程思维的训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的更加全面。(2)真实有意义的课题项目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下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多元化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改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单一模式评价方式,融入教学过程中多种评价方式,全方位评价学生综合素质。(4)多融合角度下的学习,对学生不仅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能对综合素养进行全面培养。

高林琼[4](2020)在《抗战胜利后中华化学工业学会的化学普及工作 ——基于《化学世界》的考察》文中研究说明化学工业直接影响着国防建设、农业建设以及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等多方面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当代技术与产业的发展革新。近代化学工业在我国起步于晚清洋务运动期间,后来随化学科学在我国的发展以及近代工业在我国的发展,化学工业在民国时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出现大量的民族化工业,奠定了我国化工业发展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化学工业会学术组织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国首个化学工业学术组织——中华化学工业会于1922年创立,由中国留学生组织发起创立,该学会聚集了国内大量的化工方面专业人才,不仅促进了民国时期高等化学教育体系的形成,还培养了大批化学工业人才,为化工学科和化工业的建制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中华化学工业会除创办会刊《化学工业》外,于1946年创办了《化学世界》,是国内较早的普及化学、化工知识的重要期刊。本文以《化学世界》所载材料为基础和线索,对抗战胜利后中华化学工业会的化学普及工作进行历史调查,运用文献考证、比较分析以及个案分析进行研究,梳理了中华化学工业会及其会刊《化学世界》的创立及发展历程,对《化学世界》中有关该学会的各类活动以及普及化学、化工业知识的资料进行梳理和解读,论述中华化学工业会在普及化学、化工知识和技术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查阅大量研究文献,梳理论述了国内学术界对中华化学工业会研究的现状以及对《化学世界》研究的现状,指出学术界在对1946-1952年这个时段和对《化学世界》研究的缺失,阐述了对这时段及其杂志研究的学术意义,同时介绍了本文研究的思路及创新之处。(2)对中华化学工业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历史调查和梳理,并对该学会会刊的发展情况、年会的开展情况以及抗战胜利前后国内化学、化工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近代化学、化工业在民国时期整体发展状况,为本文的专题研究提供了历史背景。(3)对《化学世界》的创办与发展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着重对《化学世界》所载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并对其中所载活动与事件进行追踪调查,梳理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化学工业会的化学普及工作。在科普活动方面,包括化学工业新闻的传播、开设化工讲座、翻译外国化工文献等方面;在学术研究方面,《化学世界》成为促进学者交流学习的平台,刊载了学会成员大量化学化工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化学化工实践上,学会成员为化工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咨询,不仅组织化工学者参与实践学习,还协助化工企业开展了多次化工展览活动,有效促进了科研与实践的结合,体现了中华化学工业会对化工产业经济建设方面的贡献。(4)通过《化学世界》对中华化学工业学会在战后经济建设中所工作的考察,发现中华化学工业会所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民国时期高等化学教育体系的构建、化学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为近代化学工业的建制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会对化工科研方面的突出成果较少,但学会成员在会刊上发表的化工类文章对于化学知识的普及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化工学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李佳佳[5](2019)在《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认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复合灰浆是指以石灰为基料,糯米、桐油、蛋清、糖、猪血等有机材料作为添加物,复合而成的有机-无机复合灰浆,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胶凝材料。本工作对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文献记载情况、工艺保存情况、有机物使用、应用历史和应用原因等内容进行研究,旨在对中国古代传统复合灰浆进行深入认知。主要内容和成果包括:传统复合灰浆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利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对发表时间截至2018年的传统复合灰浆研究与应用的相关论文进行收集整理,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年份、作者、机构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国内国外传统复合灰浆的研究状况,明确了使用有机添加物的传统复合灰浆是中国古代灰浆的重要特点。传统复合灰浆的古文献整理和研究。通过“中国基本古籍库”数据库,对记载了复合灰浆的古代文献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搜集,对记载内容进行分析释读。首次较全面地整理了糯米灰浆、桐油灰浆、蛋清灰浆、糖水灰浆、血料灰浆以及复配灰浆的出现时间、建筑类型和评价,明确北宋时期的文献中最先出现了复合灰浆的记载。现存灰浆工艺调查。通过对浙江省内代表性的传统石灰生产土窑和石灰浆生产作坊的调研,记录石灰的烧制、消化和陈化过程的全部工序,采访相关工人以及老泥工,初步摸清了传统灰浆工艺的遗存现状。古代建筑遗址实地调查及取样分析。以四处古代建筑遗址为例进行了考察调研和灰浆取样,将本实验室在过去几年中159处遗迹的378个古代灰浆样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汇总。根据调研情况和检测结果,提出建设传统复合灰浆数据库的设想,并进行了设计和初步测试。检测结果汇总统计分析。将化学分析法检出的含有有机物的96处古建筑和遗址的219个灰浆样本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对现存古建筑中传统复合灰浆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并与文献记载情况进行对比,首次对中国古代复合灰浆的应用年代、地区和建筑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传统复合灰浆的应用历史研究。根据传统复合灰浆古文献记载、有机物检测结果、以及其他考古发现和研究,首次梳理了中国古代有机元机复合灰浆的应用发展历史,明确了复合灰浆的出现时间(油脂、蛋白质:不晚于战国时期;淀粉:不晚于东汉;糖:不晚于五代;血:不晚于元末),认为宋代和明代是复合灰浆发展史上的两次高峰,并在清代因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和新材料冲击等原因而衰弱。探讨传统复合灰浆的应用原因。本研究表明,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发明与使用与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相关,农林业的发展为复合灰浆的发明和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糯米、蛋清、糖、猪血、桐油等材料自身具备的粘性、防水性等容易认知的特性,为其成为灰浆添加物的试验材料增加了合理性。现代研究也表明,有机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改善灰浆的粘结性能,拓展灰浆的应用范围。其次,传统复合灰浆的发展与中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发展以及厚葬文化、等级性等建筑思想相一致,并且是实现建筑的装饰功能和体现艺术审美的重要材料。此外,古代其它技术工艺中同类有机物的使用可能对复合灰浆的使用与发展产生影响。最后,传统复合灰浆符合中国传统自然观中的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实用理念和调和的思想,并在使用中被赋予了“忠”、“孝”等社会意义,这些文化思想也促进了传统复合灰浆的应用与发展。

温巧燕[6](2019)在《馆藏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应用研究 ——以温州博物馆为例》文中认为目前,国家对文物预防性保护日渐重视,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正由理念迈向实践。作为博物馆的重要收藏门类,纸质文物兼具珍贵性、脆弱性和敏感性的特点。如何从博物馆的实际出发,应用预防性保护手段保存和保护纸质文物,阻止或减缓文物因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病害,有效延长文物的寿命,是研究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采用监测分析和数据对比进行综合研究。本文基于对温州博物馆所藏纸质文物及其保存环境的深度调查结果,分析纸质文物的受损原因,针对其中的环境因素,依托文物保护专业科研机构在博物馆环境监测与调控方面的技术成果,针对性地开展以远程实时监测评估文物保存环境为前提、以调控微环境为手段的预防性保护应用,并在实践中对文物预防性保护手段应用前后的文物环境进行比对、分析、总结,提出关于建立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长效机制和适度性、针对性原则的思考,通过展望“互联网+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前景,进一步充实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应用对策,从而使更多的纸质文物可以得到更有效地保存、保护和传承。

何秋菊[7](2019)在《古书画施胶剂的作用机理及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的研发》文中指出中国古书画是一种重要的传统艺术门类,我国各博物馆以及民间都有大量藏品。由于书法绘画的载体材料纸张纤维之间存在大量的孔隙,书写绘画时易于晕散走墨,影响到书写绘画的效果。因此,古人常用胶料和明矾配制成胶矾水,对纸张施胶提高其疏水性,胶矾水也常用于古书画修复固色。然而,明矾在潮湿环境中易水解,产生的酸会加速纸张纤维素水解老化,导致古书画不易耐久保存。本文在对胶矾水的疏水性、固色机理认知的基础上,探讨了胶矾水应用的科学内涵,有针对性的“趋利避害”,研发出性能优异的书画修复保护新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胶矾水熟化宣纸以及固色机理研究。通过胶料固化性能实验、墨滴晕散实验、书写效果模拟实验研究胶与矾在熟化宣纸时各自的作用。采用均匀试验研究胶矾水体系中提高宣纸疏水性的主导因素。利用Ferron逐时络合分光光谱、高场27Al核磁共振波谱(27Al-NMR)研究了明矾水解后的铝形态、与胶料混合施胶时铝形态分布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测试宣纸施胶后的化学键合状况(包括明矾与胶料、纤维),利用ATR-FTIR去卷积、二阶导数曲线拟合分析明胶二级结构的变化,以期研究明胶和明矾的协同作用。利用色度、色牢度及微观孔隙变化探讨胶矾水固色的科学内涵。研究表明,明矾在熟化宣纸时起到了促干剂、软化剂及施胶助留剂的作用。明胶对胶矾水疏水性发挥主导作用,明矾促使明胶蛋白质二级结构无规则卷曲增多,使蛋白质构象结构更加疏松,导致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增加。明矾的水解产物主要为单核铝Al(H2O)63+(Al1)、AlSO4+和多核铝[Al30O8(OH)56(H2O)24]18+(Al30);结合ATR-FTIR分析结果可知,与明胶混合后降低的各正价态单核铝、多核铝与明胶微粒中羟基(-OH)或羧基(-COOH)产生了键合,形成了网状络合物,提高宣纸疏水性。固色时,明矾促使胶料均匀沉淀、包裹在带负电的颜料颗粒表面,填补颜料颗粒表面孔隙,减少光散射现象,使颜料亮度增加。(二)不同老化环境明矾对宣纸酸化的影响。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研究了高温(105℃)、湿热(50℃,85%RH)以及不同湿度(44%85%RH)环境老化前后,明矾处理宣纸纤维分子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变化及明矾对宣纸填料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建议:高温老化、湿热老化的明矾含量阈值分别为0.5%和0.1%,常温下引起宣纸酸化的湿度阈值为55%,明矾含量阈值为0.6%。湿热老化后施加胶矾水的宣纸纤维部分表面出现皱缩,当明矾浓度超过4%后纤维出现扭曲和断裂。施加明矾后宣纸纤维素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明矾促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均减少,相对应灰分含量增加。明矾析出的酸促使了纤维素糖苷键发生分解,溶解宣纸碱性填料碳酸钙。(三)书画修复中不同熟度豆浆水的应用效果及机理研究。首次将8-苯胺基-1-萘磺酸(ANS)荧光探针法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等生物学方法应用到文物保护研究中,研究考察了不同熟度的豆浆水处理宣纸前后的表面疏水性,并探讨了大豆蛋白加热前后的差异条带。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对差异条带进行了蛋白鉴定,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去卷积、二阶导数曲线拟合分析不同加热温度豆浆水大豆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加热消失的两条条带蛋白分别为球蛋白Glycinin G3亚基及糖蛋白凝集素Lectin亚基,80℃豆浆水的疏水性最大,随着温度从25℃上升到80℃,大豆蛋白β-sheet结构由41.14%增加到48.87%,β-sheet结构含量与表面疏水性呈正相关。加热温度80℃,加热时间不超过30min的豆浆水适用于书画修复过程中的纸张施胶。(四)纸张施胶及颜料加固的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的研发。通过研究宣纸施胶前后pH值、色度、疏水性及力学性能等指标的变化,筛选出天然动植物施胶材料和最有潜力的施胶沉淀剂。结果表明,明胶处理宣纸呈现中性,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施胶沉淀剂中,聚合氯化铝多核铝Alb含量相对较高,其中多核铝[AlO4Al12(OH)24(H2O)12]7+(Al13)具有较高的阳离子电荷和反应活性,对明胶也具有促干剂作用,可和胶料产生键合,形成网状络合物,适合替代明矾作为施胶沉淀剂。确定以酸溶法制备pH值接近7.0的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五)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的应用及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中多核铝Alb(可促进施胶的有效成分)含量超过80%;施胶沉淀剂与明胶混合物在宣纸施胶后的pH值大于7,湿热老化28天后依然呈弱碱性,提高了纸张的疏水性能与力学强度;对重彩画颜料的固色效果良好、无晕染。该研究实现了传统技术的优化和提升,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的研发将改善古书画的酸化问题,对书画纸张文物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李嘉欣[8](2019)在《韩城大禹庙藻井画底画的回贴修复研究》文中提出纸质文物自古一直作为记录文字、颜色与形状的介质,它为历代学者研究色彩、颜料以及美的价值与历史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它具有易碎、柔软的特点,将其保存至今已实属不易,更不用提纸张上所记载的信息的储存。纸质文物在保存过程中,因纸张本身成分中的纤维素极易受到光照、酸性环境、氧气以及空气中的杂质分子所影响而发生变黄、脆化等现象,最终导致纸质文物本身以及所记载的信息模糊不清,甚至极有可能强度严重降低到破碎、粉化的程度。本论文针对韩城大禹庙藻井画由于纸张酸化、胶料降解而导致的剥离和起翘情况,研制适用于纸质文物回贴的胶粘剂。由于纸张本身比较轻薄、脆弱,故而对用于纸质文物回贴的胶粘剂要求更加严格,因此本论文从研制一种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较好的耐水性以及耐老化性的胶粘剂的方向开展整篇论文,主要从以下五个角度阐述:(1)简要介绍了近年来用于文物回贴的胶粘剂,胶粘剂分为无机和有机胶粘剂,无机包含了磷酸盐和硅酸盐类胶粘剂,而有机则包括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类等胶粘剂。经过查阅文献对各种胶粘剂充分地了解,发现每一种胶粘剂,无论无机还是有机类,虽然都有各自的优点,但也有由于物质本身的结构无法避免的缺点,例如:无机胶粘剂有优异的透气性、透水性,但颜色一般较深,质量也较重,完全固化温度一般要求较高;有机胶粘剂粘结强度效果明显,常为无色透明的状态,但易在光与热的作用下发生变黄、脱粘的现象。因此,复合型胶粘剂在文物修复领域越来越受欢迎。(2)参考相应的文献与文物保护原则,初步确定主要粘结成分为水性聚氨酯,但由于其耐水性、耐老化性较差,故结合资料选择有良好的耐候性的水性氟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在研制胶粘剂使参考粘结强度、接触角、微观形貌以及红外谱图等数据分别对水性聚氨酯与水性氟的浓度进行最优筛选,最后再对研制的胶粘剂进行性能表征,数据表明研制的胶粘剂有优异的耐热性、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3)对胶粘剂的耐候性与耐老化性进行评估。通过将胶粘剂浸泡在水以及同样浓度的酸碱溶液中,记录浸泡期间胶膜各自的重量变化来分析胶膜的耐候性,对三种情况下各自的质量变化率作对比,进一步确定胶膜在水与酸碱中耐候性的不同。对胶粘剂进行干热、湿热、紫外和冻融四种老化,通过测试各种老化期间胶粘剂的粘结强度、微观形貌、色差以及红外光谱,更详细地分析在老化之后胶粘剂的力学性能、宏观表现以及分子结构的变化。粘结强度的数据在老化之后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结果;微观形貌变化不明显,胶膜表面依旧光滑;色差则表现出了轻微的改变,但均小于3,对文物的原状并没有显着改变;从红外光谱可以得出,分子结构没有发生改变,只是紫外老化下的胶粘剂特征吸收峰强度变弱,但并没有消失或者产生新的吸收峰。(4)对从韩城大禹庙采集的样品碎片进行充分的研究:首先,只有通过对纸张纤维、填料、颜料和胶料进行分析,来具体地了解文物本体,才能为胶粘剂的选择与研制做好提前的准备。同时,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不仅可以确定本体具体的组成,同时还可以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推理与分析能力,并且为后期的藻井画仿真复制作充分的准备。(5)将胶粘剂用于藻井画的修复工程中,在应用过程中,胶粘剂对文物的原貌影响甚微,不违背文物保护原则,且跟踪测试中修复后的藻井画性能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对藻井画进行仿真复制的效果显示,不仅画面无限接近原画,还有利于藻井画的保存。

刘梦雨[9](2019)在《清代官修匠作则例所见彩画作颜料研究》文中提出清代匠作则例记载了种类繁多的彩画作颜料,但其中大量名目都难以索解,致使研究者对清代彩画颜料的认知长期局限于当代彩画匠师的经验性知识,而针对彩画实物的科学检测结果也无从与清代文献记载印证。在清代的匠作知识体系中,官式彩画应当使用哪些颜料?营造工程中实际使用了哪些颜料?为什么选择使用这些颜料?它们对建筑彩画的最终面貌有何影响?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本文以清代官式彩画颜料为研究对象,以匠作则例为核心文献材料,首先考释颜料名实,在此基础上,还原清代官式建筑彩画的材料构成,并厘清每种颜料的贸易来源与应用状况,以及颜料在营造活动中的流通过程。研究基于二重证据法展开,所使用的主要实物材料,是1978-2018年间针对清代建筑彩画及相关彩绘文物的科技考古数据,共统计文物案例127个(其中笔者分析案例33个)。文献材料则以52种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和清代官修政书为主,同时结合海关档案、税则等中外贸易史料,解决有关进口颜料的问题。在遴选相关匠作则例并完成文献学基础工作之后,本文分别统计了清代匠作则例和清代档案史料中出现的颜料名目,以及科学检测案例所见清代彩绘颜料种类。通过比对上述两份清单,结合其他文献史料,解决了天青、梅花青、紫艳青、硇砂绿、洋青、鱼子金等20余种颜料的名实对应问题;进而对30余种颜料的性状、来源、应用范围等信息作了尽可能详实的考证,以对既有认识作出修正和补充。进口颜料在清代中国的来源、贸易与应用,是本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利用大量贸易档案、笔记等一手材料,梳理出清代中国进出口颜料贸易的整体图景,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smalt、人造群青、巴黎绿、普鲁士蓝等几种最重要的进口颜料展开深入研究,详细考证了每种颜料进入中国的渠道与时间,中文名称演变与确立的过程,并逐一厘清其应用范围、使用方式及贸易状况。研究发现,清代皇家营建活动中颜料的流通与使用,要依次经历采办-贮存-支领-制备-施用-奏销几个环节,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规范。清中期以来,进口颜料在建筑彩画中的应用不断增加,至清晚期已占据压倒性优势。以成本较低的进口颜料来替代则例规定的昂贵物料,逐渐成为普遍的变通做法,但始终未曾见载于官修则例。颜料的选择,是技术、经济、文化各方面因素博弈的结果,这一选择又会影响建筑彩画的最终样貌。因此,仅从文化角度解释建筑彩画的用色问题是不够的,颜料在物质层面的影响及其背后的经济和技术因素,同样值得研究者关注。

陈晓琳,金玉红[10](2018)在《纸质文物上的无机材料分析》文中指出纸质文物属有机质类文物,并包含一些无机材料,造纸过程和纸张加工通常加入碳酸钙、滑石粉、明矾、矿物颜料等材料。本文梳理了纸质文物中的无机材料来源及成分,纸质文物中无机材料的现代技术分析方法进行了汇总和比较,为纸质文物分析提供技术方法参考。

二、中国造纸无机矿物颜料发展现状及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造纸无机矿物颜料发展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出土彩绘石质佛造像表面沉积结壳的清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出土彩绘石质佛造像的基本情况
        2.1.1 出土彩绘石质文物的埋藏原因及价值
        2.1.2 出土彩绘石质文物代表性遗址
        2.1.3 出土彩绘石质文物常见本体材料
    2.2 石质文物沉积结壳的成因及清洗研究
        2.2.1 结壳的成分结构及成因
        2.2.2 结壳的清洗方法
        2.2.3 出土石质文物清洗评价体系
    2.3 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创新性、研究方法
        2.3.1 选题意义
        2.3.2 研究内容
        2.3.3 选题创新性
        2.3.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 出土彩绘石质佛造像保存现状及沉积结壳研究
    3.1 分析方法与测试条件
        3.1.1 表面信息观察
        3.1.2 无机材料的成分与结构分析
        3.1.3 有机胶结材料成分与结构分析
        3.1.4 埋藏土壤中离子组成分析
    3.2 出土彩绘石质佛造像材质分析
        3.2.1 造像石材
        3.2.2 造像彩绘颜料
        3.2.3 造像彩绘胶结材料
        3.2.4 造像彩绘工艺探讨
    3.3 出土彩绘石质佛造像表面沉积结壳及形成机理讨论
        3.3.1 造像病害情况
        3.3.2 沉积结壳成分及结构
        3.3.3 沉积结壳形成环境
        3.3.4 沉积结壳形成机理讨论
    3.4 小结
4 沉积结壳清洗材料研究
    4.1 清洗剂研究
        4.1.1 实验材料方法及测试仪器条件
        4.1.2 清洗剂初筛
        4.1.3 清洗剂清洗效率
        4.1.4 清洗剂对样块表面影响
    4.2 凝胶研究
        4.2.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4.2.2 凝胶筛选
        4.2.3 PVAm凝胶清洗材料化学结构
        4.2.4 PVAm凝胶清洗材料粘度
        4.2.5 PVAm凝胶清洗材料酸碱度
        4.2.6 PVAm凝胶清洗材料中溶液渗透性
        4.2.7 PVAm凝胶清洗材料清洗机理
    4.3 小结
5 PVAm凝胶材料清洗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5.1.1 模拟样品制备材料
        5.1.2 模拟样品制备方法
    5.2 PVAm凝胶材料清洗效率
    5.3 PVAm凝胶材料清洗的表面影响
        5.3.1 表面形貌
        5.3.2 表面色差
    5.4 PVAm凝胶材料清洗的水理结构影响
        5.4.1 孔隙率
        5.4.2 吸水率
    5.5 文物清洗案例
        5.5.1 清洗经过
        5.5.2 清洗效果
    5.6 小结
6 出土石质文物清洗评价体系研究
    6.1 出土石质文物清洗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6.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6.1.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6.1.3 评价体系中指标含义
    6.2 出土石质文物清洗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6.2.1 层次分析赋权
        6.2.2 模糊灰色聚类
        6.2.3 等级评分依据
    6.3 出土石质文物清洗评价实例
        6.3.1 评分来源
        6.3.2 模糊灰色聚类
        6.3.3 评价结果分析
    6.4 出土石质文物清洗评价体系分析
    6.5 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附录一: 出土石质文物清洗效果评分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前景下的应用矿物学进展(2011—2020)(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冶金-工艺矿物学和矿物原料加工
    1.1 冶金矿物学
    1.2 工艺矿物学
    1.3 矿物原料加工
2 新型工业矿物和岩石(宝石)
3 特种功能矿物材料
    3.1 超强矿物(复合)材料
    3.2 超绝热储热矿物(复合)材料
    3.3 超导矿物材料
4 仿生矿物材料
    4.1 仿生矿物结构工程材料
    4.2 仿生矿物功能材料
        4.2.1 仿贝壳多功能材料
        4.2.2 半球形人工视网膜结构多功能材料
        4.2.3 人体纳米羟基磷灰石多功能材料
5 生物矿物学
    (1)生物合成矿物。
    (2)生物分子调控矿物生长。
    (3)生物诱导结晶与溶解。
    (4)生物模板自组装矿化。
6 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
    6.1 文物成分鉴定及检测
    6.2 文物加固
    6.3 文物表面清洁
    6.4 文物抗风化及耐腐蚀
    6.5 自然岩溶景观修复保育
7 矿物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8 矿山及周边土壤污染修复
    8.1 矿山废水污染治理
    8.2 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
9 展望

(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化学工程融合课程的开发研究 ——以《制造多彩的世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0.1 研究问题的提出
    0.2 研究背景
        (一) 国外科学教育的发展
        (二) 国内科学教育的发展
        (三) 科学与人文的结合
    0.3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0.4 研究目的
    0.5 研究思路
    0.6 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行动研究法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文献研究
    1.1 核心概念界定
        1.1.1 融合课程
        1.1.2 项目式学习
        1.1.3 课程开发
        1.1.4 工程素养
    1.2 有关文献数量的分析
    1.3 综合课程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项目式学习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国外研究进展
        1.4.2 国内研究进展
    1.5 工程素养国内外研究
        1.5.1 国外研究进展
        1.5.2 国内研究进展(基础教育中的工程教育即STEM教育)
第二章 理论依据
    2.1 科学本质观
    2.2 问题解决理论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 人本主义理论
第三章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化学工程融合课程的建构
    3.1 课程开发主题的确立
    3.2 课程开发目标
    3.3 课程开发设计思路
    3.4 课程开发内容的选择
    3.5 课程的编排设计
    3.6 课程的学习评价
        3.6.1 形成性评价
        3.6.2 总结性评价
第四章 开发课程的内容分析
    4.1 结合已有认知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1.1 项目背景对兴趣的激发
        4.1.2 人文历史对知识的拓展
    4.2 通过工程师引导学习,加强工程素养的培养
        4.2.1 了解工程师工作,明确问题
        4.2.2 设计工程,体验工程师之路
    4.3 “做中学、读中悟、写中思”,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4.3.1 实验方案探索
        4.3.2 颜料调查研究
    4.4 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注重以评促教
        4.4.1 学生之间总结交流评价
        4.4.2 学生学习总评价表
第五章 课程的实践与评价
    5.1 课程实施对象
    5.2 课程实践过程
        5.2.1 学生课上的直观表现
        5.2.2 课程设计任务完成情况
    5.3 课程评价
        5.3.1 学生的评价
        5.3.2 同行研究生的评价
        5.3.3 在职教师评价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1.1 系统训练的工程思维使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6.1.2 真实有意义的项目课程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6.1.3 多元的评价促进学生改善了学习方式
        6.1.4 多融合角度学习让学生体会更加深入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4)抗战胜利后中华化学工业学会的化学普及工作 ——基于《化学世界》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对中华化学工业会的研究
        1.3.2 对《化学世界》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1.5.3 创新之处
2 中华化学工业会及其会刊的发展历程
    2.1 中华化学工业会的创立与发展
    2.2 中华化学工业会会刊的创办与发展
        2.2.1 早期创刊阶段(1923-1925年)
        2.2.2 战前顺利发展阶段(1929-1936年)
        2.2.3 抗战期间的艰难阶段(1937-1945年)
        2.2.4 抗战胜利后维持阶段(1946-1952年)
    2.3 中华化学工业会的学术年会状况
        2.3.1 学会初期的年会
        2.3.2 北伐胜利后至抗战前的年会状况
        2.3.3 抗战期间年会状况
        2.3.4 抗战胜利后的年会状况
    2.4 抗战时期与抗战胜利后中国化学、化工状况
        2.4.1 抗战时期化学研究情况
        2.4.2 抗日战争时期化学研究成果
        2.4.3 抗战胜利后的化学研究概况
3 抗战胜利后中华化学工业会对化学化工知识的普及
    3.1 《化学世界》的创办及发展
    3.2 《化学世界》中化学、化工知识普及的内容
        3.2.1 介绍普及化工知识与技术
        3.2.2 开辟化工知识的专门讲座:讲座的专题性
        3.2.3 翻译外国化工着作,引进化工技术
        3.2.4 国外化工业发展概括与新技术的介绍
        3.2.5 介绍化学化工史知识
    3.3 小结
4 从《化学世界》看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状况
    4.1 《化学世界》对战前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状况的总结
    4.2 《化学世界》对大陆地区化工企业及其技术的报道和介绍
    4.3 《化学世界》对台湾地区化工企业及其技术的报道和介绍
    4.4 小结
5 中华化学工业会战后服务于中国化工业发展
    5.1 普及农业化工知识与技术,促进农业发展
    5.2 普及材料知识与技术,促进材料工业的发展
    5.3 普及“医药新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认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传统灰浆的定义
        1.1.1 石灰
        1.1.2 骨料
        1.1.3 添加剂——夹杂物和添加物
    1.2 传统复合灰浆的定义与组成
        1.2.1 石灰——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基料
        1.2.2 有机材料——中国传统复合灰浆中的添加物
        1.2.3 古建筑营造中复合灰浆的配比与用途
    1.3 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早期应用
    1.4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本章参考文献
2 传统复合灰浆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1 文献计量学
        2.1.1 文献计量学简介
        2.1.2 本次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2.1.3 文献分析检索规则
    2.2 国内传统复合灰浆研究现状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1数据库
        2.2.1 文献类型及年份分析
        2.2.2 发文作者及机构分析
        2.2.3 文章被引用次数分析
    2.3 国际传统灰浆研究现状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
        2.3.1 文献年份分析
        2.3.2 论文收录情况及期刊分析
        2.3.3 发文作者及机构分析
        2.3.4 文章被引用次数和影响因子分析
    2.4 传统复合灰浆的研究内容分析
        2.4.1 有机添加物的检测方法
        2.4.2 有机添加物的作用和机理
        2.4.3 改性复合灰浆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2.5 国内外传统复合灰浆研究差异
    2.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3 传统复合灰浆的古文献记载研究
    3.1 糯米灰浆
        3.1.1 糯米灰浆在城墙及炮台建造中的应用
        3.1.2 糯米灰浆在墓葬建造中的应用
        3.1.3 糯米灰浆在水利工程建造中的应用
    3.2 桐油灰浆
        3.2.1 桐油灰浆在造船中的应用
        3.2.2 桐油灰浆在墓葬建造中的应用
        3.2.3 桐油灰浆在涂抹墙面方面的作用
        3.2.4 桐油灰浆在水利建筑中的作用
    3.3 蛋清灰浆
    3.4 糖水灰浆
    3.5 血料灰浆
    3.6 植物汁类灰浆
        3.6.1 树汁的应用
        3.6.2 藤汁的应用
    3.7 两种及以上有机物复配灰浆
        3.7.1 糯米桐油复配灰浆
        3.7.2 糯米与汁类的复配灰浆
    3.8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4 传统灰浆工艺调研
    4.1 传统石灰烧制的文献记载
    4.2 传统石灰烧制工艺调研
        4.2.1 浙江省石灰资源概况
        4.2.2 传统石灰烧制工艺的现场调研
        4.2.3 石灰烧制工人访谈
    4.3 传统石灰消化与陈化工艺调研
        4.3.1 传统石灰消化和陈化技术
        4.3.2 传统石灰消化及陈化过程的现场调研
        4.3.3 工人访谈
    4.4 现存民居灰浆制作工艺调研
    4.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5 古代建筑及遗址实地调查及取样分析
    5.1 古代建筑及遗址实地调查取样
        5.1.1 浙江衢州明代城墙
        5.1.2 浙江温州古城墙遗址
        5.1.3 浙江浦江龙德寺塔
        5.1.4 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群
    5.2 灰浆样本的有机物分析
        5.2.1 古建筑灰浆样本来源及类型
        5.2.2 检测方法和步骤
        5.2.3 检测结果
    5.3 传统复合灰浆数据库的建立研究
        5.3.1 数据库设计目的
        5.3.2 数据库收录内容
        5.3.3 数据库展示内容和检索平台设计
        5.3.4 数据库平台初步测试
    5.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6 有机物检测结果的汇总分析
    6.1 年代分布
        6.1.1 淀粉
        6.1.2 油脂
        6.1.3 蛋白质
        6.1.4 糖类
        6.1.5 血
        6.1.6 含有两种及以上有机物的样本
    6.2 地域分布
        6.2.1 淀粉
        6.2.2 油脂
        6.2.3 蛋白质
        6.2.4 糖类
        6.2.5 血
        6.2.6 含有两种及以上有机物的灰浆样本
    6.3 建筑类型分析
        6.3.1 检出各类有机物的建筑类型统计
        6.3.2 民间建筑
        6.3.3 长城、城墙
        6.3.4 塔
        6.3.5 官方建筑
        6.3.6 墓葬
        6.3.7 寺观建筑
        6.3.8 水利工程
        6.3.9 船
        6.3.10 其它
    6.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7 传统复合灰桨的应用历史研究
    7.1 传统复合灰浆的出现
        7.1.1 文字记载之前的灰浆样本检测结果分析
        7.1.2 各类有机添加物的最早应用
    7.2 第一个发展高峰——宋代
        7.2.1 宋代传统复合灰浆的文献分析
        7.2.2 宋代灰浆样本检测结果
        7.2.3 宋代传统复合灰浆发展情况
    7.3 第二个发展高峰——明代
        7.3.1 明代传统复合灰浆的文献分析
        7.3.2 明代灰浆样本检测结果
        7.3.3 明代传统复合灰桨的发展情况
    7.4 传统复合灰桨的衰落
        7.4.1 清代灰浆样本检测结果
        7.4.2 清代复合灰浆的文献分析
        7.4.3 衰落原因分析
        7.4.4 衰弱情况分析
    7.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8 传统复合灰浆的应用原因探究
    8.1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8.1.1 木构架的主体地位
        8.1.2 农、林、渔、牧业物产丰富
        8.1.3 中国的火山分布及喷发记录
    8.2 有机添加物的性能与作用
    8.3 古代建筑的发展对传统灰浆应用的影响
        8.3.1 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对传统灰浆应用的影响
        8.3.2 建筑类型对传统灰浆应用的影响
        8.3.3 建筑装饰艺术中传统复合灰浆的应用
    8.4 其他工艺中有机物的应用
        8.4.1 传统彩绘工艺中有机材料的应用
        8.4.2 造船工艺中有机材料的应用
        8.4.3 造纸工艺中有机材料的应用
        8.4.4 其他工艺中有机材料的应用
    8.5 传统复合灰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
        8.5.1 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实用理念
        8.5.2 调和思想
        8.5.3 传统复合灰浆衍生的忠、孝等社会文化意义
    8.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附录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致谢

(6)馆藏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应用研究 ——以温州博物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当前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现状
        1.2.1 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
        1.2.2 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实地调查
        1.3.2 文献查阅
        1.3.3 监测分析
        1.3.4 数据比对
        1.3.5 综合研究
2 温州博物馆纸质文物病害调查
    2.1 纸质文物数量和类型
    2.2 纸质文物存放条件和方法
    2.3 纸张病害
    2.4 纸张病害抽样调查
3 温州博物馆纸质文物病害成因分析
    3.1 影响纸质文物的内部因素
        3.1.1 纸张内部结构
        3.1.2 写印材料
    3.2 影响纸质文物的环境因素
        3.2.1 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纸质文物的影响
        3.2.2 光辐射对纸质文物的影响
        3.2.3 有害气体和粉尘对纸质文物的影响
        3.2.4 有害生物对纸质文物的影响
    3.3 影响纸质文物的人为因素
        3.2.1 历史受损
        3.2.2 病害入库
        3.2.3 保管不善
        3.2.4 经费困难
4 温州博物馆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应用
    4.1 搭建馆藏纸质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监测平台
        4.1.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监测平台介绍
        4.1.2 温州博物馆纸质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监测平台应用
    4.2 实施馆藏纸质文物微环境调控
        4.2.1 温湿度控制
        4.2.2 控制光辐射
        4.2.3 控制有害气体
        4.2.4 控制有害生物
    4.3 配置纸质文物无酸纸囊匣
5 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应用的思考与展望
    5.1 建立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长效机制
        5.1.1 强化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
        5.1.2 健全文物预防性保护制度
        5.1.3 确定文物环境监控岗位职责
        5.1.4 完善文物环境调控评估机制
        5.1.5 保障文物环境监控可持续性实施
    5.2 中小博物馆开展预防性保护的原则
        5.2.1 针对性原则
        5.2.2 适度性原则
    5.3 “互联网+”时代下的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
        5.3.1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文物与文物环境的便捷管理
        5.3.2 利用5G通讯技术实现对纸质文物的高效数字化保护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7)古书画施胶剂的作用机理及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纸张施胶技术发展史
        1.2.1 中国不同时代施胶剂的种类及工艺
        1.2.2 中国造纸术和施胶技术的国际传播与发展
    1.3 纸张施胶原理及常用施胶剂
        1.3.1 施胶原理
        1.3.2 纸张常用施胶剂
    1.4 施胶沉淀剂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胶矾水熟化宣纸以及固色机理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1.2 溶液及样品的制备
        2.1.3 测试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明矾对胶料固化性能的影响
        2.2.2 明胶与明矾对墨滴晕散面积的影响
        2.2.3 疏水性主导因素研究
        2.2.4 明胶与明矾对书写效果的影响
        2.2.5 Ferron逐时络合分光光度法测量铝的聚合形态
        2.2.6 高场27Al-NMR分析铝离子的化学存在形态
        2.2.7 ATR-FTIR法进行红外吸收光谱研究
        2.2.8 ATR-FTIR法研究明矾对明胶二级结构的影响
        2.2.9 颜料固色色度分析
        2.2.10 耐磨擦及耐洗色牢度
        2.2.11 SEM法研究微观形貌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老化环境明矾对宣纸酸化的影响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高温老化明矾对宣纸的影响
        3.2.2 湿热老化明矾对宣纸的影响
        3.2.3 不同湿度老化明矾对宣纸的影响
        3.2.4 明矾对宣纸微观形貌的影响
        3.2.5 明矾对宣纸纤维分子结构的影响
        3.2.6 明矾对宣纸填料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熟度豆浆水在宣纸施胶中的应用效果及机理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仪器与材料
        4.1.2 样品制备
        4.1.3 老化实验方法
        4.1.4 测试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酸碱度测试
        4.2.2 抗墨滴晕散性能测试
        4.2.3 热老化前后的色差及力学性能变化
        4.2.4 固色效果
        4.2.5 微观形貌分析结果
        4.2.6 表面疏水性研究
        4.2.7 蛋白质热变性研究
        4.2.8 红外光谱特性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的研发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5.1.2 样品制备
        5.1.3 老化实验
        5.1.4 测试方法
        5.1.5 pH调节剂的筛选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胶料的筛选
        5.2.2 施胶沉淀剂的筛选
        5.2.3 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的制备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6.1 实验部分
        6.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6.1.2 样品制备
        6.1.3 湿热老化实验
        6.1.4 应用效果测试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中性施胶沉淀剂有效成分分析
        6.2.2 抗墨滴晕散性能
        6.2.3 固色效果分析
        6.2.4 微观形貌观察
        6.2.5 化学键合状况分析
        6.2.6 湿热老化性能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8)韩城大禹庙藻井画底画的回贴修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藻井画的简介
        1.2.1 古代造纸纤维原料
        1.2.2 造纸填料
        1.2.3 常用矿物颜料
        1.2.4 胶结物
    1.3 胶粘剂的分类以及研究进展
        1.3.1 无机胶粘剂
        1.3.2 有机胶粘剂
        1.3.3 复合型胶粘剂
    1.4 用于文物保护的胶粘剂要求
        1.4.1 保护原貌,修旧如旧
        1.4.2 力学性能
        1.4.3 黏度
        1.4.4 稳定性
    1.5 研究思路和方案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案
第2章 纸质文物回贴的胶粘剂研制
    2.1 引言
    2.2 实验药品和仪器
    2.3 实验部分
        2.3.1 水性聚氨酯的样品制备与手段
        2.3.2 水性氟测试的样品制备与手段
        2.3.3 胶粘剂测试的样品制备与手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水性聚氨酯浓度的影响
        2.4.2 水性氟浓度的影响
        2.4.3 胶粘剂的配比优化
        2.4.4 胶粘剂的性能表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胶粘剂的耐候性和耐久性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药品和仪器
    3.3 实验部分
        3.3.1 胶粘剂的耐候性测试
        3.3.2 胶粘剂的耐久性测试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胶粘剂的耐候性能
        3.4.2 胶粘剂的耐久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藻井画本体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用品和仪器
        4.2.1 实验药品及耗材
        4.2.2 实验设备
    4.3 文物本体分析
        4.3.1 纤维分析
        4.3.2 填料分析
        4.3.3 颜料分析
        4.3.4 胶料分析
    4.4 纸张酸度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胶粘剂在回贴工程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药品
        5.2.2 实验设备
        5.2.3 实验耗材
        5.2.4 实验步骤
    5.3 修复以及跟踪测试效果
        5.3.1 预加固效果
        5.3.2 脱酸效果
        5.3.3 回贴效果
        5.3.4 pH跟踪测试
    5.4 藻井画的仿真复制
        5.4.1 色差测试
        5.4.2 耐久性测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清代官修匠作则例所见彩画作颜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为什么研究颜料史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清代匠作则例相关研究
        1.3.2 清代官式彩画相关研究
        1.3.3 中国古代颜料史相关研究
        1.3.4 西方古代颜料史相关研究
        1.3.5 其他相关研究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4.1 建立文献与实证相结合的颜料史研究框架
        1.4.2 考释匠作知识体系下清代彩画颜料的名实问题
        1.4.3 弥补清代官式彩画材料及工艺的认识之不足
        1.4.4 揭示西方进口颜料进入中国的传播过程
        1.4.5 推进清代匠作则例的文献学研究
    1.5 研究方法与材料
        1.5.1 “纸上之材料”:彩画颜料相关文献
        1.5.2 “地下之材料”:清代彩画及彩绘文物中的颜料遗存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的文献学研究
    2.1 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文献述要
        2.1.1 对“匠作则例”与“营造则例”概念的再反思
        2.1.2 文献学基础工作之一:整理与汇释
        2.1.3 文献学基础工作之二:编目与提要
    2.2 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的编纂体例与编修方式
        2.2.1 画作工料类
        2.2.2 物料价值类
        2.2.3 具体工程类
    2.3 几种重要则例的衍生源流辨析
        2.3.1 工程做法/内庭工程做法
        2.3.2 九卿议定物料价值
        2.3.3 工部现行则例四种
        2.3.4 圆明园、万寿山、内庭三处汇同则例
    2.4 清代彩画作相关文献中的颜料名目
        2.4.1 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中的颜料名目统计
        2.4.2 清代档案史料中的彩画颜料名目统计
        2.4.3 彩画作颜料名目的年代分布状况
    2.5 小结
第3章 现代科学视野中的清代彩画颜料
    3.1 古代颜料的科学分析:方法、意义及局限性
        3.1.1 古代颜料的实验室分析方法
        3.1.2 对实验室工作的反思:数据的意义与局限性
    3.2 名与实:东西方颜料命名体系及其对接
        3.2.1 颜料的命名方式及其意义
        3.2.2 东西方颜料命名体系的沟通
    3.3 科学分析所见清代彩绘颜料数据统计:1978-2018
        3.3.1 蓝色系颜料
        3.3.2 绿色系颜料
        3.3.3 红色系颜料
        3.3.4 黄色系颜料
        3.3.5 白色系颜料
        3.3.6 黑色系颜料
        3.3.7 金属质颜料
        3.3.8 胶料及辅料
    3.4 小结
第4章 清代官式彩画颜料:基于双重证据的颜料名实考
    4.1 天然矿物颜料
        4.1.1 石青/天青
        4.1.2 梅花青/南梅花青
        4.1.3 青金石/天然群青/紫艳青
        4.1.4 朱砂/银朱
        4.1.5 箭头砂/箭头朱砂
        4.1.6 马牙砂/马齿砂
        4.1.7 水花朱
        4.1.8 红土/片红土/南片红土/铁红
        4.1.9 陀僧/密陀僧
        4.1.10 包金土/土黄/黄土
        4.1.11 无名异/土子
        4.1.12 云母
    4.2 有机质颜料
        4.2.1 靛蓝/广靛花/靛水/煮蓝/蓝靛
        4.2.2 洋蓝
        4.2.3 黄栌木/黄芦木/黄卢木
        4.2.4 烟子/南烟子/松烟/烟炱
        4.2.5 墨/香墨/徽墨/松墨
        4.2.6 紫胶/紫矿/胭脂虫红
        4.2.7 五倍子/五棓子/乌棓子
        4.2.8 紫粉
    4.3 合成颜料
        4.3.1 铜绿/锅巴绿/氯铜矿
        4.3.2 铜青
        4.3.3 硇砂大绿/硇砂二绿/硇砂三绿/硇砂枝条绿
        4.3.4 西绿
        4.3.5 黄丹/漳丹/淘丹/铅丹
        4.3.6 定粉/官粉/铅粉/铅白
        4.3.7 洋青/大青
        4.3.8 人造群青/佛头青/人造绀青
        4.3.9 普鲁士蓝/洋靛
        4.3.10 巴黎绿/漆绿
    4.4 金属质颜料
        4.4.1 黄金/红金/赤金/大赤金/大赤/田赤
        4.4.2 黄飞金/红飞金
        4.4.3 黄泥金/红泥金
        4.4.4 鱼子金
        4.4.5 银箔/银粉
    4.5 胶料和辅料
        4.5.1 水胶/广胶
        4.5.2 贴金油
        4.5.3 青粉/土粉
        4.5.4 轻粉
        4.5.5 松香
        4.5.6 硇砂/硵砂/黑卤砂
        4.5.7 剉草/锉草
        4.5.8 油艌灰
    4.6 小结
第5章 彩画颜料的生产与贸易版图:1644-1902
    5.1 从胭脂红到洋青:西方颜料进入中国
        5.1.1 贸易档案中的颜料进口数据
        5.1.2 宫廷与民间对西洋颜料的接纳
    5.2 清前期的颜料贸易:以广州和东印度公司为中心
        5.2.1 粤海关、十三行与西洋颜料
        5.2.2 广州外销画中的颜料
        5.2.3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对华颜料贸易(1635-1834)
    5.3 1840年以来的颜料贸易:通商条约、海关与沿岸贸易
        5.3.1 19世纪欧洲的对华颜料贸易
        5.3.2 19世纪美国的对华颜料贸易
        5.3.3 近代进出口颜料贸易路线与重要集散地
    5.4 几种重要的进口颜料:来源、贸易与应用
        5.4.1“取彼水晶,和以回青”:Smalt
        5.4.2 再造青金石:人造群青(Synthetic Ultramarine)
        5.4.3 来自德国的“中国蓝”: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
        5.4.4 危险的绿色:巴黎绿(Emerald Green)
        5.4.5 从“各作泥腊”到“呀囒米”:胭脂虫红(Cochineal)
    5.5 清朝与亚洲国家之间的颜料贸易
        5.5.1 与日本间的颜料贸易
        5.5.2 与朝鲜间的颜料贸易
        5.5.3 与琉球间的颜料贸易
        5.5.4 与东南亚诸国间的颜料贸易
    5.6 小结
第6章 清代营造活动中彩画颜料的流通与使用
    6.1 彩画颜料的流通
        6.1.1 颜料的采买
        6.1.2 颜料的贮存
        6.1.3 颜料的支取与奏销
    6.2 彩画颜料的制备
        6.2.1 天然矿物颜料
        6.2.2 人工合成颜料
    6.3 彩画颜料的施用
        6.3.1 单色做法
        6.3.2 调色做法
        6.3.3 混色做法
        6.3.4 衬色做法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清代官式彩画颜料使用状况:历时性综述
    7.2 颜料对建筑彩画及营建活动的影响
    7.3 匠作则例对清代建筑史研究的意义
    7.4 结语:颜料的身份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与彩画作颜料相关的匠作则例目录(52 种)
附录B 清代匠作则例所见建筑彩画颜料名目统计
附录C 清代档案史料所见建筑彩画颜料名目统计
附录D 实物分析检测所见清代彩绘颜料统计(1978-2018)
附录E 清代物料价值则例中所见颜料价值统计
附录F 清代彩画作未刊则例补遗
    F-1 内庭大木石瓦搭土油裱画作现行则例
    F-2 工部现行用工料则例
    F-3 工部核定则例
    F-4 钦定工部续增则例
    F-5 崇陵工程做法册
附录G 工部与内廷画作则例用料对比
附录H 清代贸易文献中颜料类商品税则辑录
    H-1 酌定奉天通省粮货价值册
    H-2 1858 年中英协定税则
    H-3 1902 年中英协定税则
    H-4 1844 年中美协定税则
    H-5 1844 年中法协定税则
    H-6 1858 年中法协定税则
    H-7 1903 年厦门内地税关税目
    H-8 1903 年重订苏省水卡捐章
    H-9 《粤海关志》税则
    H-10 常税则例
附录I 《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1635-1834)》中颜料贸易信息辑录
附录J 《中国旧海关档案》中进出口颜料贸易信息辑录(1859-1871)
附录K 几种重要进口颜料的海关贸易数据统计
    K-1 Smalt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59-1902)
    K-2 人造群青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59-1902)
    K-3 普鲁士蓝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59-1902)
    K-4 胭脂红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59-1902)
    K-5 巴黎绿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94-1902)
附录L Winterthur馆藏中国清代外销画的颜料XRF分析数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中国造纸无机矿物颜料发展现状及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出土彩绘石质佛造像表面沉积结壳的清洗研究[D]. 韩化蕊.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2]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前景下的应用矿物学进展(2011—2020)[J]. 董发勤,谭道永,王进明,徐龙华,李旭娟,丁文金,胡志波,黄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1(02)
  • [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化学工程融合课程的开发研究 ——以《制造多彩的世界》为例[D]. 耿毅. 苏州大学, 2020(02)
  • [4]抗战胜利后中华化学工业学会的化学普及工作 ——基于《化学世界》的考察[D]. 高林琼. 东华大学, 2020(01)
  • [5]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认识研究[D]. 李佳佳. 浙江大学, 2019(03)
  • [6]馆藏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应用研究 ——以温州博物馆为例[D]. 温巧燕. 浙江大学, 2019(03)
  • [7]古书画施胶剂的作用机理及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的研发[D]. 何秋菊. 西北大学, 2019(01)
  • [8]韩城大禹庙藻井画底画的回贴修复研究[D]. 李嘉欣.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9]清代官修匠作则例所见彩画作颜料研究[D]. 刘梦雨. 清华大学, 2019(02)
  • [10]纸质文物上的无机材料分析[J]. 陈晓琳,金玉红.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18(00)

标签:;  ;  ;  ;  ;  

我国造纸用无机矿物颜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