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抗生素杀虫剂对不同日龄小菜蛾幼虫的毒性及杀卵作用

四种抗生素杀虫剂对不同日龄小菜蛾幼虫的毒性及杀卵作用

一、4种抗生素类杀虫剂对小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和杀卵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立梅,左彤彤,邹建军,勾天兵,刘庆珍,陈越渠[1](2019)在《一株具有杀虫活性链霉菌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卤虫初筛和花布灯蛾幼虫复筛,从土壤中获得1株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链霉菌,编号为LKY208,为明确该菌株的生防效果及分类地位,采用叶片浸渍法、饲料染毒法、玻片浸渍法及常规浸虫法分别测定了其对花布灯蛾、美国白蛾、小菜蛾、菜青虫、亚洲玉米螟、二斑叶螨、马铃薯瓢虫、桃蚜8种农林害虫的杀虫活性;并对该菌株发酵液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通过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了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该菌株对8种试虫均有致死作用,杀虫谱广,其中对花布灯蛾的致死作用最强,48 h的校正死亡率达72.1%,菌株发酵液对温度耐受性强,在25~50℃杀虫活性稳定;pH 4~7范围内菌株杀虫活性较好,发酵液有较好的光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和菌株遗传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价值;经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LKY208为雷格链霉菌Streptomyces regensis,此乃国内外首次报道将链霉菌应用于花布灯蛾的防治。

蔡岳宏,何珊,张志林,史红安,胡娴,王永[2](2018)在《小菜蛾发生因素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更好了解蔬菜中小菜蛾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便于采用更科学的防治策略,本文对小菜蛾发生因素和绿色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小菜蛾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赵康[3](2018)在《小菜蛾对啶虫丙醚的抗性筛选以及田间抗性监测》文中研究指明啶虫丙醚(Pyridalyl)是一种新型杀虫剂,对鳞翅目昆虫如对小菜蛾(Lepidoptera:Plutellidae)等具有显着防效,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为了评价目前啶虫丙醚在中国对小菜蛾的防治现状并为揭示啶虫丙醚的作用机制提供信息。于2013-2017年对我国16个不同地理种群的小菜蛾对啶虫丙醚的敏感性进行了监测。同时,在实验室条件下筛选了抗啶虫丙醚的小菜蛾品系。利用室内以及田间获得的抗性品系,研究了小菜蛾对啶虫丙醚的交互抗性谱,并测定了不同增效剂对啶虫丙醚的增效作用,从而对其抗性机制做出预测。16个田间种群对啶虫丙醚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致死中浓度(LC50值)的范围为1.573-1652 ppm,并且呈现出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由此可见,我国南方田间小菜蛾种群对啶虫丙醚已经产生了较高的抗性,而我国中部地区以及北部地区小菜蛾对啶虫丙醚的抗性处于中等以及较低的水平。经过10代筛选,获得了对啶虫丙醚的抗性品系XY-PR。与敏感品系XY-PS相比,XY-PR品系对啶虫丙醚产生了 32倍抗性。XY-PR品系对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虫腈和氯虫苯甲酰胺没有交互抗性,但对氟虫腈存在40倍的交互抗性。而田间高抗种群ZL-PR对以上几种杀虫剂均存在高水平的交互抗性。这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小菜蛾很容易对啶虫丙醚产生抗性,单独使用啶虫丙醚连续筛选的小菜蛾品系很容易与氟虫腈产生交互抗性,所以这两种杀虫剂不建议同时使用。在XY-PR品系中,PBO对啶虫丙醚有5.8倍的增效作用,而DEM和TPP对啶虫丙醚没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ZL-PR品系中,PBO、DEM和TPP对啶虫丙醚均无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剂实验表明,XY-PR品系对啶虫丙醚的抗性可能与多功能氧化酶的解毒代谢能力增强相关,而田间抗性品系ZL-PR可能与XY-PR品系存在不同的抗性机制。

谭卓,朱峰,朱晓峰,杨传旭,王媛媛,段玉玺,刘晓宇,陈立杰[4](2017)在《委内瑞拉链霉菌Snea253杀线虫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Snea253发酵液中具有杀线虫活性的脂溶性化学成分,利用薄层层析、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离与纯化,以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为靶标进行活性跟踪,通过HRMS、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简称DBP)。进一步检测DBP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细菌的抑菌活性发现,该化合物对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也具有抑制作用。

孟令昱[5](2017)在《5种杀虫剂对朱红毛斑蛾的毒力及其体内酶系的影响》文中提出以榕树食叶害虫朱红毛斑蛾为研究对象,采用浸叶法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噻虫嗪和杀虫双对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毒力,并研究其对幼虫体内解毒酶、保护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噻虫嗪和杀虫双对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LC50与龄期和杀虫剂种类有关。其中,高效氯氰菊酯防效最好,1龄幼虫8hLC50为2.038 mg/L,2~6龄幼虫24hLC50为6.416~48.764 mg/L;阿维菌素次之,1龄幼虫8 h LC50为241.953 mg/L,2~6龄幼虫24hLC50为19.285~266.207mg/L;毒死蜱,噻虫嗪和杀虫双的毒力相对较差。朱红毛斑蛾4龄幼虫体内酶系的活力变化与酶的种类及酶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有关。其中,高效氯氰菊酯对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其他四种杀虫剂对其的影响较小。阿维菌素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起抑制作用,其他四种杀虫剂对GST活性起明显的促进作用。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起促进作用,阿维菌素和杀虫双对SOD活性起抑制作用。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和杀虫双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起促进作用,噻虫嗪对CAT活性起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高效氯氰菊酯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起到促进作用,阿维菌素、毒死蜱、噻虫嗪和杀虫双则对AChE活性起抑制作用。基于研究结果,建议防治朱红毛斑蛾幼虫时可在低龄幼虫期选择高效氯氰菊酯10 mg/L和阿维菌素25 mg/L交替施药,可起到较好防治效果且能有效预防其抗药性的产生。

纪桂霞[6](2017)在《药剂对3种金龟甲卵的致毒作用及机制探讨》文中提出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和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是国内金龟甲的优势种,其成虫和幼虫皆危害严重,对作物品质及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防治金龟甲的研究主要以防治幼虫和成虫为主,关于卵期防治的研究较少,而卵期防治可有效降低甚至避免蛴螬危害,并且目前对3种金龟甲卵缺乏系统性研究。因此,本文以铜绿丽金龟卵、暗黑鳃金龟卵和大黑鳃金龟卵为试验材料,明确三种金龟甲卵大小、形态及超微结构差异,观察比较其胚胎发育时期特点及差异;以铜绿丽金龟卵为代表,测定了几种药剂对不同时期卵的毒力,筛选出高效杀卵药剂,并比较了代表性药剂对3种金龟甲卵的毒力差异;观察了不同药剂LC90剂量下处理,3种金龟甲卵的死亡时期及症状的差异,并进一步测定了代表性药剂对3种金龟甲卵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最后,试验评价了药剂对铜绿金龟卵的持续杀卵效果及综合防效。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3种金龟甲卵形态观察,发现3种金龟甲卵大小差异显着,以1日龄卵差异最大,铜绿丽金龟卵<大黑鳃金龟卵<暗黑鳃金龟卵。通过电镜扫描发现,铜绿丽金龟1日龄卵卵壳表面无分泌物,卵壳微刻点呈瘤状,平滑且均匀分布。暗黑鳃金龟和大黑鳃金龟卵壳表面带有粘质分泌物,通过超声波清洗仪去除分泌物后,发现2种鳃金龟卵卵壳表面为网纹状结构,微刻点突起程度高于铜绿丽金龟卵。大黑鳃金龟网纹状结构呈六边形,构成网纹的微刻点较平缓,分布均匀;暗黑鳃金龟卵网纹结构呈不规则性,构成网纹的微刻点更加密集且无规则性。2、3种金龟甲卵胚胎发育表明,在25℃下铜绿丽金龟卵、大黑鳃金龟卵和暗黑鳃金龟卵卵期差异较大,卵期依次为9.95 d、12.85 d及10.10 d。3种金龟甲胚胎发育均分为5个阶段,胚盘胚带期、附肢分化期、胚动期、背合期和胚熟期。铜绿丽金龟卵胚动期较短,仅为1.05 d,附肢分化期较长,为2.95 d;大黑鳃金龟卵胚动期和背合期较短,其他阶段历期较长;而暗黑鳃金龟卵的5个阶段历期大致相同,在1.90-2.10 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3种金龟甲的卵均吸水膨大,其长径、短径和卵重不断增加。铜绿丽金龟、大黑鳃金龟和暗黑鳃金龟卵长径增加高峰期分别为背合期、附肢分化期和胚动期;短径变化高峰期分别为附肢分化期、胚动期和附肢分化期;卵重变化高峰期都为附肢分化期。3、以铜绿丽金龟卵为代表测定7种药剂对卵的毒力,筛选高效药剂,明确卵对药剂的敏感时期。结果发现蜕皮激素类似物虫酰肼、新烟碱类3种药剂对1日龄卵的毒力较高,明显高于对照药剂辛硫磷,其中以虫酰肼毒力最高,LC50为8.620 mg/kg,毒力是辛硫磷的9.27倍,噻虫胺、吡虫啉和噻虫嗪LC50分别为15.776 mg/kg、19.249 mg/kg和22.669 mg/kg;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腈效果最差,LC50超过200 mg/kg。虫酰肼及3种新烟碱类药剂均表现为对1日龄的毒力最高,对5日龄卵次之,对9日龄卵的毒力最低,而对照药剂辛硫磷在不同日龄的卵间毒力差异较小。4、代表性药剂对3种金龟甲卵的毒力存在差异。其中噻虫胺在铜绿金龟甲、大黑金龟甲、暗黑金龟甲卵之间毒力差异最大,顺序毒力比值为1:5.89:7.26,虫酰肼次之,辛硫磷差异最小。铜绿丽金龟卵对供试药剂的敏感性均高于大黑鳃金龟和暗黑鳃金龟,而后两者之间对药剂敏感性差异较小。5、对药剂LC90处理卵死亡症状观察发现,同种药剂对3种金龟甲卵的作用时期不同。虫酰肼处理后,铜绿丽金龟卵胚胎发育停止在胚动期,胚带仅为单面;而大黑和暗黑鳃金龟卵胚胎发育停止在背合期,胚带已延伸至背面。噻虫胺处理后,铜绿丽金龟卵胚胎发育停止在背合期,而大黑和暗黑鳃金龟卵死于胚熟期,卵内虫体几乎已形成,具有明显的上颚。辛硫磷处理后,3种金龟甲卵内胚胎发育均几乎已完成,胚带已首尾相接,且虫体明显具有红棕色上颚。此外,不同药剂对同种金龟甲卵的作用时期也不相同,虫酰肼和噻虫胺对金龟甲卵的作用时期早于辛硫磷药剂,其中虫酰肼作用时期最早,在胚动期至背合期。6、噻虫胺和辛硫磷对卵的酶活影响表明:噻虫胺处理金龟甲1日龄卵,对卵内羧酸酯酶(CarE)活性具有显着抑制作用、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具有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说明这两种代谢酶在金龟甲卵抵制噻虫胺引起的药剂胁迫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噻虫胺对铜绿丽金龟卵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显着高于对大黑和暗黑鳃金龟卵。处理5 d时,铜绿丽金龟卵羧酸酯酶活力的抑制率为63.42%,暗黑和大黑抑制率均低于30%;铜绿丽金龟卵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提高53.46%,而大黑和暗黑鳃金龟卵GSTs分别提高15.48%和17.00%。辛硫磷药剂对3种金龟甲卵内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影响不显着。药剂胁迫下,三种金龟甲卵内两种解毒酶的活性差异与三种金龟甲卵对药剂的敏感性差异呈现相同的趋势。7、3种药剂对铜绿丽金龟卵的持效性及对卵和幼虫的综合防效试验表明,虫酰肼、噻虫胺和辛硫磷处理卵的综合防效较好,但是持效性存在差异。药剂处理10 d接卵,3种药剂的综合防效均达90%以上;但处理30 d时,以噻虫胺的综合防效效果最好,有效成分33.33 mg/kg处理,综合防效仍达95.88%;虫酰肼效果次之,以有效成分33.33mg/kg处理20 d时综合防效为75.00%,此时辛硫磷效果最差,综合防效为53.12%。三种药剂处理后短期(10 d)内对卵和孵化的幼虫皆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噻虫胺的效果更稳定,且持效期更长。因此,噻虫胺用于金龟甲防治具有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朱峰[7](2016)在《链霉菌Snea253杀线虫活性产物的代谢调控及微生态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委内瑞拉链霉菌Snea253菌株具有杀线虫活性,但是其代谢产物可能是以难分离的水溶性氨基糖类化合物为主。因此,本研究从营养代谢调控和基因代谢调控的角度研究影响其活性物质产率的关键因子,为该生物杀线剂的研发和产业化奠定理论基础。同时,研究Snea253发酵液的施用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确定其环境安全性。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 Snea253碳氮源的营养代谢调控研究:利用Plackeet-Burman和Box-Benhnken试验设计方法,获得最佳的碳氮源营养培养基:4%可溶性淀粉,3%葡萄糖,3.5%花生饼粉,0.3%(NH4)2SO4,0.04%NaCl,0.02%K2HPO4,0.02%MgSO4·H2O,0.00125%FeSO4。营养代谢调控后的Snea253发酵液杀线虫活性为89.4%,比原始发酵液提高了26.3%。应用响应面法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确定其最优发酵条件:72 h种龄、5%接种量、初始pH值6.6、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5.25 d、摇床转速175 r/min和20%装液量。优化后的Snea253发酵液杀线虫活性为91.2%,比原始发酵液提高了29.7%。2. Snea253的基因代谢调控研究:利用RNA-Seq的De Novo方法研究了强毒株和弱毒菌株的转录组信息,筛选到两者间的差异表达基因3234个,其中2668个基因上调表达,566个基因下调表达。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析显示,共有2160个DEGs注释到45个GO条目。通过KEGG数据库比对分析,共有2796个DEGs基因注释到161个Pathway,主要参与代谢通路、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不同环境微生物代谢、核糖体以及淀粉和蔗糖代谢等通路。经过数据分析,筛选到了Snea253与碳氮代谢相关的8个基因,包括5个上调基因Unigene556All、Unigene609All、Unigene1016All、Unigene989All、Unigene1006All和3个下调基因Unigenel272All、Unigene1090All、CL20.Contig2All。结合Q-PCR试验验证了各基因的表达与RNA-Seq分析结果一致:与弱毒株相比,强毒株代谢调控相关基因上调最高的如Unigene556All上调了22.86倍,最低的如Unigene1006All也上调了3.48倍,而下调基因Unigenel272All、Unigene1090All和CL20.Contig2All则分别下调了2.32倍、1.40倍和1.38倍。利用链霉菌表达载体plBl39,通过PEG介导的方法,成功构建了过表达菌株Snea253-Unigene556和Snea253-CL20.Contig2,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比野生菌株提高1.68倍和2.16倍。3. Snea253处理对微生态生境中土壤线虫群落功能的影响:通过温室蔬菜的灌根试验发现,与对照相比,Snea253能够抑制土壤线虫的总数量、植物寄生线虫(PP)和食细菌线虫(BF)的数量,但抑制程度弱于阿维菌素处理,相反,捕食杂食性线虫(OP)数量显着增多。Snea253发酵液对植物寄生线虫(PP)和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防治效果略低于阿维菌素的防治效果,但能有效的使PP和根结线虫的数量持续保持在较低的水平。Snea253处理土壤线虫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多高于阿维菌素处理,而辛普森优势度指数(λ)多低于阿维菌素处理,说明,Snea253发酵液处理的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好于阿维菌素处理,优势种地位不突出、群落内物种数量分布较均匀。线虫区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Snea253处理的土壤样品主要分布在了B象限,说明土壤养分状况较好而且受干扰程度较小,食物网稳定成熟。4. Snea253处理对微生态生境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了Snea253处理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发现土壤细菌群落有12个优势门、9个优势科和11个优势的属;而土壤真菌群落有6个优势门、9优势科和12个优势的属。与阿维菌素处理区相比,Snea253处理使细菌的最大优势类群变形菌门、黄单胞菌科、罗思河小杆菌属Rhodanobacter的丰富度显着增加,且与对照差异不显着;同样显着增加了真菌最大优势门子囊菌门、优势科火丝菌科、优势属Pseudaleuria和火丝菌科未定属Pyronemataceae的丰富度,以及增加了子囊菌门Ascomycota、第二大优势科粪壳菌目未定科Sordariales、优势属粪壳菌目未定属Sordariales的丰富度,且多与对照差异不显着。Biolog-Eco数据分析显示Snea253处理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McIntosh均匀度指数(U)显着高于阿维菌素处理,且与对照差异不显着,说明Snea253处理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群落多样性好,具有较好的均匀度。结合Biolog和高通量测序分析,明确了Snea253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安全的,研究为Snea253的产业化利用提供了基础试验数据。

谭卓[8](2016)在《链霉菌Snea253代谢物中脂溶性活性物质的结构解析及杀线虫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以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为靶标,以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出的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Snea253菌株的发酵液为材料,对该菌株发酵液中脂溶性部分杀线虫活性物质进分离纯化与结构解析,并检测该产物的抑菌活性,同时初步研究了该菌株对线虫的作用机制,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链霉菌Snea253脂溶性活性代谢物的分离纯化:通过薄层层析、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以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为靶标进行活性跟踪,Snea253发酵液经离心、浓缩、醇沉、浓缩和萃取的操作步骤,获得褐色浆状的脂溶性粗提物。此粗提物经硅胶柱层析后获得3个流分:Snea253-Ⅰ(300mg)、 Snea253-Ⅱ(450mg)和Snea253-Ⅲ(400mg),其中仅Snea253-Ⅰ具有杀线虫活性。利用薄层层析分析Snea253-Ⅰ,发现有2个高含量组分,迁移率分别为Rf=0.24和Rf=0.49,间距相差较大,适宜用制备薄层层析继续进行分离纯化。活性组分Sne253-Ⅰ通过制备薄层层析进一步分离,得到2个组分Snea253-Ⅰ-1(150mg)和Snea253-Ⅰ-2 (45mg),活性测定表明Snea253-I-1有明显的杀线虫活性。HPLC检测其纯度可达95%以上,可以用于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仪器的测定。2.链霉菌Snea253脂溶性活性物质的结构解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RMS、1H NMR 和 13C NMR等现代波谱技术对TLC法分离出的纯品Snea253-Ⅰ-1进行了结构解析。由图谱可知其分子量为278,结合1H NMR和13C NMR解析出其分子式为C16H22O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英文名Dibutyl phthalate)推测其结构式为:3.链霉菌Snea253活性物质Snea253-Ⅰ-1的抑菌试验:对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茄腐镰孢(Fusarium solani)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等10余种真菌和细菌进行了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Snea253-Ⅰ-1仅对粉红聚端孢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4.链霉菌Snea253活性物质对线虫的作用机理初探:利用链霉菌Snea253发酵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发现能够抑制J2的行动能力,并且发酵液对J2具有毒杀作用,48 h的致死率为87.3%。同时链霉菌Snea253发酵液能够抑制J2的呼吸作用并且导致其体液渗漏,最终抑制J2的活性甚至死亡。

刘怡[9](2016)在《黑肾卷裙夜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文中指出黑肾卷裙夜蛾(Plecoptera oculata Moore),是一种食叶性害虫,寄主为南方珍贵阔叶树种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并对南岭黄檀(Dalbergia balansae Prain)、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 Willd)、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Lour.)Merr)、藤黄檀(Dallergia hancai Benth)也有一定危害。因为该种害虫随着近年降香黄檀成林引种而出现的一种害虫,所以国内外暂时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室内饲养观察,总结与分析了黑肾卷裙夜蛾的形态、生物学特性等问题;并通过不同黑肾卷裙夜蛾室内药效测定试验,筛选出合理的可供应用的药剂,并确定浓度,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然后通过视显微镜观察与电镜技术对黑肾卷裙夜蛾触角感器以及性腺体进行观察,确定该虫雌雄特征与触角感器分布、性腺体结构,为性信息素研究提供基础。主要结果如下:黑肾卷裙夜蛾幼虫共6龄:1龄幼虫为黄绿色,体表各节有多个黑色毛点,头壳宽度为0.29mm±0.03mm;2龄幼虫体色更趋近绿色,毛点不再清晰,头壳宽度为0.56mm±0.10mm;3龄幼虫为淡绿色,体表出现8条白色纵纹,分布于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位置,头壳宽度为1.00 mm±0.15mm;4龄幼虫为淡绿色,体表白色纵纹更加明显,体表略显白色,已经完全没有毛点痕迹,头壳宽度为1.52 mm±0.23mm;5龄幼虫为淡绿色,体表纵纹略显淡黄色,头壳宽度为1.98 mm±0.22mm;6龄幼虫为白绿色,有白色纵纹,头壳宽度为2.32 mm±0.24mm。雌雄蛹区分特征:雌蛹的第8腹节腹面有一纵裂,连接第7和9腹节,裂缝两侧有突起,裂缝最下端为产卵孔。雌蛹腹部第8、9和10节分节不明显。雄蛹第8腹节没有纵裂,而在第9腹节有纵裂,裂缝为生殖孔,裂缝两边均有瘤状突起,而腹部第8、9和10节分节明显。雄成虫腹部末端呈圆筒状;雌成虫腹部末端圆钳状。黑肾卷裙夜蛾成虫共有触角感器6种,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珊瑚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目最多,分为3类,雄虫2类雌虫1类;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B?hm氏鬃毛感器雌雄没有差别。珊瑚形感器只发现在雄虫。在培养温度为25℃±1℃,相对湿度75%±5%,光周期:14L︰10D条件下,黑肾卷裙夜蛾世代历期为41.64d±1.59d,其中卵、幼虫和蛹的历期分别为7.53d±0.40d、18.42d±0.41d和8.68d±0.58d,成虫寿命为7.02d±0.78d。黑肾卷裙夜蛾世代存活率为61.37%±0.80%,在幼虫期,各龄期成活率为:1龄91.23%±1.31%、2龄92.31%±0.76%、3龄90.67%±0.83%、4龄89.44%±0.53%、5龄90.02±1.12%、6龄88.47%±0.65%。越冬代约为120 d,该虫在广东地区1年发生78代,具世代重叠现象。对黑肾卷裙夜蛾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幼虫孵化全天均可发生,以下午傍晚居多。1龄幼虫只取食叶片叶肉部分,而2龄及以上虫龄的幼虫取食全叶,当叶片被食光后,幼虫会取食树枝的嫩皮。老熟幼虫入土化蛹。成虫羽化期一般持续6d7d,在第2天出现高峰初期,高峰期雄虫大量羽化。成虫在羽化后23日交尾,交配发生在22:00—04:00,高峰在02:00—04:00。交尾时间持续88min±16min(交尾最长时间可达120 min)。成虫交尾结束512 h后产卵,在同一分支上产卵34枚,多为散产。各药剂对于黑肾卷裙夜蛾防治效果较好的为:10%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0.18%阿维菌素·11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粉剂、8000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5%灭幼脲3号增强粉剂、200亿活孢子/g绿僵菌。并且10%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5000倍,0.18%阿维菌素·11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粉剂3000倍,8000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800倍,200亿活孢子/g绿僵菌5000倍,25%灭幼脲3号增强粉剂50倍杀虫效果对于浓度变化没有明显影响,可以作为应用中的配药参照。

辛天蓉[10](2015)在《朱砂叶螨对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胁迫的响应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隶属于蜱螨亚纲Acari、叶螨科Tetranychidae、叶螨属Tetranychus。该螨是植食性害螨,寄主广泛,为害各种花卉、豆类、棉花、蔬菜、桑树和果树等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一种世界性经济害螨。长期以来,杀虫剂在控制朱砂叶螨的为害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该螨对多种杀虫剂已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本文以朱砂叶螨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除虫脲对朱砂叶螨毒性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朱砂叶螨对除虫脲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通过克隆朱砂叶螨几丁质合成酶基因全长,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研究了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mRNA表达模式以及异源表达情况;综合上述研究结论,系统分析了朱砂叶螨对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除虫脲的响应机制,为理解昆虫(螨)对杀虫剂的反应机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除虫脲对朱砂叶螨的毒力以及亚致死效应研究除虫脲对朱砂叶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卵、幼螨、若螨和雌成螨)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5.83、16.37、18.54和24.77 mg/L。说明除虫脲对朱砂叶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均产生毒性,毒力大小依次为:卵>幼螨>若螨>雌成螨;除虫脲对朱砂叶螨卵的毒力最大,其毒力是雌成螨的1.57倍。使用亚致死剂量(LC10、LC20、LC30、LC40和LC50)的除虫脲分别处理卵、幼螨、若螨和雌成螨,可降低朱砂叶螨卵的孵化率,药剂浓度越大,卵的孵化率越低;而对于存活的卵所孵化出的幼螨的存活率也是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LC50处理组的幼螨的存活率仅为对照组的20.43%。当用除虫脲处理朱砂叶螨的幼螨和若螨后,其存活率随药剂剂量的增加而下降。除虫脲处理朱砂叶螨雌成螨后,对其寿命、产卵量及其所产卵的孵化率均有影响,低剂量(LC10、LC20和LC30)药剂对其平均每雌每日产卵量和平均总产卵量都有显着的刺激作用,在LC30处理组达到最高值;高剂量(LC40和LC50)下却呈现抑制作用;雌成螨平均寿命和产卵期随着除虫脲浓度的加大而逐渐缩短。对于雌成螨所产下的卵的孵化率,随除虫脲浓度加大,卵的孵化率逐渐降低。除虫脲对朱砂叶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均产生毒性,并可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影响。2、朱砂叶螨对除虫脲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研究随除虫脲浓度增加,朱砂叶螨不同螨态(卵、幼螨、若螨和雌成螨)中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在药剂处理组LC50时MDA含量达到最高值。无论在对照组还是各个除虫脲的药剂处理组,朱砂叶螨幼螨、若螨和雌成螨中MDA含量始终高于卵中。说明除虫脲对朱砂叶螨造成了氧化胁迫,并且导致了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朱砂叶螨不同螨态中SOD、CAT和POD活性总体表现为先被诱导激活而后被抑制的变化趋势。和对照组相比,随药剂除虫脲浓度的增加(从LC10、LC20到LC30),SOD和CAT活性逐渐增加,在LC30处理组活性达到最高;但浓度从LC40增加到LC50时,SOD活性呈现下降。朱砂叶螨不同螨态中SOD活性,若螨和雌成螨均高于卵和幼螨。随除虫脲药度的增加,朱砂叶螨不同螨态POD活性逐渐增加,在LC40药剂处理组活性达到最高。在不同螨态中POD活性大小为:卵<幼螨<若螨<雌成螨。随除虫脲浓度的增加,朱砂叶螨不同螨态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逐渐增加,在LC50药剂处理组活性达到最高值;GSTs活性在朱砂叶螨不同螨态中的变化趋势为:卵<幼螨<若螨<雌成螨。随除虫脲浓度的增加,朱砂叶螨不同螨态中机体总抗氧化活力T-AOC逐渐增加,高剂量处理组LC50的活性达到最大值。朱砂叶螨若螨和雌成螨中T-AOC始终高于卵和幼螨。除虫脲降低朱砂叶螨不同螨态的几丁质含量;朱砂叶螨不同螨态的LC50药剂处理组的几丁质含量最低。3、朱砂叶螨几丁质合成酶基因全长的克隆和序列的分析首次克隆获得朱砂叶螨几丁质合成酶基因1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TcCHS1,将此序列提交到NCBI中,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KM242062。TcCHS1的cDNA全长为4881 bp,包括198 bp的5’非翻译区,4425 bp的开放阅读框,258 bp的3’非翻译区,开放阅读框编码1474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168.35 ku,理论等电点为6.26。TcCHS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序列进行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17个跨膜螺旋,为典型的跨膜蛋白。推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存在3个结构域:结构域A、结构域B和结构域C。结构域A在几丁质合成酶的N端区,由606个氨基酸组成,包含10个跨膜螺旋。结构域B在几丁质合成酶的中心区,由大约299个氨基酸组成,包含EDR和QRRRW这两个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标签序列。结构域C(包含907~1 474个氨基酸)位于C端。预测其糖基化位点为5个,分别为NRTG、NLSD、NLST、NITF和NSSG。朱砂叶螨TcCHS1氨基酸序列中不存在信号肽,说明其编码的蛋白不属于分泌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TcCHS1与其它昆虫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在50%左右,与同属于叶螨科的二斑叶螨的氨基酸相似度最高(98%),与西方盲走螨的相似度为55%。在MEGA软件中基于邻接法(NJ)构建的分子系统进化树的结果也表明TcCHS1与其它昆虫的CHS1聚为一大支,并且和同属于叶螨科的二斑叶螨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4、朱砂叶螨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mRNA表达模式TcCHS1基因在朱砂叶螨的不同螨态(卵、幼螨、第1若螨、第2若螨、雌成螨和雄成螨)中均有表达,在卵和雌成螨中的表达量较高,在第2若螨的表达量最低。由此推测TcCHS1基因可能在朱砂叶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讨除虫脲对朱砂叶螨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影响,我们使用不同浓度的除虫脲分别处理朱砂叶螨的卵、幼螨、若螨和雌成螨后,以朱砂叶螨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运用荧光定量PCR手段检测了除虫脲对TcCHS1的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除虫脲引起不同螨态朱砂叶螨体内TcCHS1基因的表达量上调。在分子水平上,除虫脲可能作用于朱砂叶螨的几丁质合成酶基因。5、朱砂叶螨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原核表达研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HindⅢ的双酶切以及重组DNA技术成功构建朱砂叶螨几丁质合成酶基因基于pET-32a(+)的原核表达载体,并且采用SDS-PAGE电泳成功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朱砂叶螨TcCHS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特性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二、4种抗生素类杀虫剂对小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和杀卵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种抗生素类杀虫剂对小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和杀卵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一株具有杀虫活性链霉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土壤
        1.1.2 供试菌株
        1.1.3 供试虫源
        1.1.4 供试卤虫
        1.1.5 供试培养基
    1.2 试验方法
        1.2.1 土壤样品采集
        1.2.2 链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1.2.3 摇瓶发酵初筛杀虫活性菌株
        1.2.4 摇瓶发酵复筛杀虫活性菌株
        1.2.5 链霉菌LKY208发酵液杀虫谱的测定
        1.2.6 发酵液热稳定性测定
        1.2.7 发酵液pH稳定性测定
        1.2.8 发酵液光照稳定性测定
        1.2.9 发酵液耐贮性测定
        1.2.10 菌株遗传稳定性测定
        1.2.11 菌株鉴定
    1.3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链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2.2 摇瓶发酵初筛结果
    2.3 摇瓶发酵复筛结果
    2.4 链霉菌LKY208发酵液杀虫活性的测定
    2.5 链霉菌LKY208发酵液稳定性测定
        2.5.1 热稳定性测定
        2.5.2 pH稳定性测定
        2.5.3 光照稳定性测定
        2.5.4 耐贮性测定
        2.5.5 遗传稳定性测定
    2.6 菌株鉴定
        2.6.1 菌株LKY208形态学鉴定
        2.6.2 菌株LKY208的16S rRNA鉴定
3 结论与讨论

(2)小菜蛾发生因素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生因素
    1.1 寄主面积大, 食源丰富
    1.2 环境适宜
    1.3 小菜蛾防治方法及抗药性增强
2 小菜蛾的绿色防治技术
    2.1 加强虫害预报
    2.2 农业防治
    2.3 物理防治
        2.3.1 灯光诱杀
        2.3.2 色板诱杀技术
        2.3.3 性诱剂诱杀技术
        2.3.4 防虫网防治技术
    2.4 生物防治
        2.4.1 天敌防治
        2.4.2 生物农药防治
    2.5 低毒化学农药防治
3 展望

(3)小菜蛾对啶虫丙醚的抗性筛选以及田间抗性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小菜蛾的发生与为害
    2 小菜蛾的防治方法
        2.1 农业防治
        2.2 物理防治
        2.3 生物防治
        2.4 化学防治
    3 小菜蛾的抗性概况
        3.1 小菜蛾的抗性现状
        3.2 小菜蛾的抗性机理
    4 啶虫丙醚的研究概况
        4.1 啶虫丙醚简介
        4.2 啶虫丙醚中毒症状
        4.3 啶虫丙醚的作用机理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小菜蛾对啶虫丙醚的抗性监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药剂
        1.3 供试品系
        1.4 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1.5 抗性选育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杀虫剂抗性水平
        2.2 抗性筛选和抗性衰退
    3 讨论
第三章 小菜蛾抗啶虫丙醚品系的交互抗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系
        1.2 供试药剂
        1.3 室内毒力测试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3种增效剂对啶虫丙醚的增效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药剂
        1.3 增效剂活体增效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4)委内瑞拉链霉菌Snea253杀线虫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菌株
        1.1.2 供试病原菌
        1.1.3 培养基
        1.1.4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Snea253发酵液的制备
        1.2.2 杀线虫活性物质的分离
        1.2.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1.2.4 活性组分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活性检测
        1.2.5 Snea253活性组分的抑菌活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Snea253发酵液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2.2 Snea253杀线虫活性组分Snea253-Ⅰ-1的结构解析
        2.2.1 Snea253-Ⅰ-1的高分辨质谱检测
        2.2.2 Snea253-Ⅰ-1的核磁共振波谱检测结果
    2.3 Snea253-Ⅰ-1活性检测结果
        2.3.1 Snea253-Ⅰ-1杀线虫活性的检测结果
        2.3.2 Snea253-Ⅰ-1的抑菌活性
3 讨论

(5)5种杀虫剂对朱红毛斑蛾的毒力及其体内酶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榕树的研究概况
    1.2 朱红毛斑蛾的研究概况
        1.2.1 形态特征
        1.2.2 生物生态学特性
        1.2.3 危害与防治
    1.3 杀虫剂的应用及作用机制
        1.3.1 高效氯氰菊酯
        1.3.2 阿维菌素
        1.3.3 毒死蜱
        1.3.4 噻虫嗪
        1.3.5 杀虫双
    1.4 解毒酶、保护酶及乙酰胆碱酯酶的研究现状
        1.4.1 解毒酶
        1.4.2 保护酶
        1.4.3 昆虫乙酰胆碱酯酶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昆虫
        2.1.2 供试药剂
        2.1.3 供试化学试剂
        2.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杀虫剂对朱红毛斑蛾幼虫的毒力
        2.2.2 杀虫剂对朱红毛斑蛾体内酶系的影响
        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5种杀虫剂对朱红毛斑蛾幼虫的毒力测定
        3.1.1 5种杀虫剂对朱红毛斑蛾幼虫的防治效果
        3.1.2 5种杀虫剂对朱红毛斑蛾幼虫的毒力
        3.1.3 小结
    3.2 杀虫剂对朱红毛斑蛾体内酶系的影响
        3.2.1 杀虫剂对朱红毛斑蛾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3.2.2 杀虫剂对朱红毛斑蛾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2.3 杀虫剂对朱红毛斑蛾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3.2.4 小结
4 讨论
    4.1 杀虫剂对朱红毛斑蛾幼虫的毒力
    4.2 杀虫剂对朱红毛斑蛾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4.3 杀虫剂对朱红毛斑蛾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4.4 杀虫剂对朱红毛斑蛾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药剂对3种金龟甲卵的致毒作用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金龟甲的危害特点
    1.2 金龟甲综合防治
        1.2.1 金龟甲幼虫的防治
        1.2.2 金龟甲成虫防治
    1.3 金龟甲卵研究进展
        1.3.1 金龟甲卵胚胎发育
        1.3.2 金龟甲卵壳形态
        1.3.3 金龟甲卵药剂防治
    1.4 杀虫剂对昆虫生理指标的影响
    1.5 本研究立项依据及研究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虫源
    2.2 供试试剂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3种金龟甲卵形态及电镜扫描
        2.3.2 3种金龟甲卵胚胎发育
        2.3.3 药剂对卵的毒力测定
        2.3.3.1 药剂对3种金龟甲1日龄卵的毒力测定
        2.3.3.2 药剂对不同发育时期卵的毒力测定
        2.3.4 不同药剂对金龟卵的毒杀症状观察
        2.3.5 药剂处理 3 种金龟甲卵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2.3.5.1 酶原蛋白含量的测定
        2.3.5.2 对羧酸酯酶活性影响
        2.3.5.3 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影响的测定
        2.3.6 代表性药剂对铜绿丽金龟卵持效期和综合防效测定
        2.3.6.1 药剂对卵的持效期测定
        2.3.6.2 药剂处理卵的综合防效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3种金龟甲卵壳形态及超微结构观察
        3.1.1 3种金龟甲卵形态
        3.1.2 3种金龟甲卵电镜扫描
    3.2 3种金龟甲卵胚胎发育观察
        3.2.1 金龟甲胚胎发育特点及时期划分
        3.2.2 3种金龟甲卵胚胎发育历期
    3.3 药剂对3种金龟甲卵的毒力差异
        3.3.1 7种药剂对铜绿丽金龟1日龄卵的毒力测定
        3.3.2 不同发育时期卵对药剂的敏感性测定
        3.3.3 5种药剂对3种金龟甲卵毒力比较
    3.4 不同类型药剂对 3 种金龟甲卵的毒杀症状
    3.5 新烟碱药剂噻虫胺对3种金龟甲卵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5.1 噻虫胺对3种金龟甲卵羧酸酯酶影响
        3.5.2 噻虫胺对3种金龟甲卵谷胱甘肽-S-转移酶影响
    3.6 药剂对铜绿丽金龟卵持效期和综合防效测定
        3.6.1 药剂对卵的持效期
        3.6.2 药剂处理卵的综合防效
4 讨论
    4.1 药剂对3种金龟甲卵的毒力差异
    4.2 不同类型药剂对金龟甲卵致毒作用
    4.3 药剂对不同发育时期卵的杀卵作用
    4.4 新烟碱药剂卵期防治金龟甲的应用前景
5 结论
6 本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链霉菌Snea253杀线虫活性产物的代谢调控及微生态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植物线虫生防菌及微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1.1 设施蔬菜的发展及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研究进展
        1.1.1 我国设施蔬菜的发展概述
        1.1.2 根结线虫病害防治的研究进展
    1.2 委内瑞拉链霉菌的研究进展
        1.2.1 委内瑞拉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
        1.2.2 链霉菌营养代谢调控研究进展
        1.2.3 链霉菌代谢途径的基因调控研究进展
        1.2.4 次生代谢途径改造
    1.3 微生态生境中的生防菌功能研究进展
        1.3.1 生防菌对土壤线虫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
        1.3.2 生防菌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1.3.3 土壤线虫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链霉菌Snea253杀线虫活性产物的营养代谢调控研究
    2.1 材料
        2.1.1 供试菌种
        2.1.2 试验药剂
        2.1.3 试验仪器
        2.1.4 主要培养基
    2.2 试验方法
        2.2.1 菌种培养
        2.2.2 种子培养
        2.2.3 发酵培养
        2.2.4 Snea253生物活性检测
        2.2.5 培养基底物单因素试验设计
        2.2.6 营养源单因素浓度筛选试验
        2.2.7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
        2.2.8 最陡爬坡试验
        2.2.9 Box-Benhnken设计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营养源对Snea253菌株产杀线虫代谢物的影响
        2.3.2 单因素系列浓度对Snea253菌株杀线虫活性产物的影响
        2.3.3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结果
        2.3.4 最陡爬坡试验结果
        2.3.5 响应面分析法
        2.3.6 验证试验
    2.4 小结
第三章 响应面法优化生防菌Snea253的发酵条件研究
    3.1 材料
        3.1.1 供试菌种
        3.1.2 试验药剂
        3.1.3 试验仪器
        3.1.4 主要培养基
    3.2 试验方法
        3.2.1 菌种培养
        3.2.2 种子培养
        3.2.3 发酵培养
        3.2.4 Snea253生物活性检测
        3.2.5 发酵条件单因素试验设计
        3.2.6 发酵条件优化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Snea253发酵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3.3.2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
        3.3.3 最陡爬坡试验
        3.3.4 响应面分析法
        3.3.5 验证试验
    3.4 小结
第四章 RNA-Seq分析链霉菌Snea253杀线虫活性代谢产物的调控基因研究
    4.1 材料
        4.1.1 试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Total 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4.2.2 文库构建
        4.2.3 信息分析
        4.2.4 Q-PCR验证
    4.3 结果与分析
        4.3.1 RNA提取质量的检测
        4.3.2 转录组产量统计
        4.3.3 测序组装结果分析
        4.3.4 Unigene的功能注释
        4.3.5 差异表达基因
        4.3.6 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
        4.3.7 碳代谢相关的基因分析
        4.3.8 氮代谢相关的基因分析
        4.3.9 Q-PCR验证结果
    4.4 小结
第五章 Snea253代谢调控相关基因过表达菌株的构建
    5.1 材料
        5.1.1 菌种与质粒
        5.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5.2 试验方法
        5.2.1 引物设计
        5.2.2 链霉菌总DNA的提取
        5.2.3 构建pGEM-目的基因的载体
        5.2.4 表达载体pIB139-基因的构建
        5.2.5 链霉菌的原生质体的制备
        5.2.6 目的基因表达链霉菌株的获得
        5.2.7 目的基因的Q-PCR检测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总DNA的提取
        5.3.2 目的基因的扩增及载体pGEM-目的基因构建结果
        5.3.3 表达载体pIB139-目的基因的构建结果
        5.3.4 目的基因表达链霉菌的获得
        5.3.5 Q-PCR结果
    5.4 小结
第六章 链霉菌Snea253发酵液对微生态生境中土壤线虫多样性的影响
    6.1 材料
        6.1.1 试验药剂
        6.1.2 主要培养基
    6.2 试验方法
        6.2.1 试验地的选择及试验小区划分
        6.2.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6.2.3 Snea253发酵液制备
        6.2.4 土壤样品采集与灌根试验
        6.2.5 线虫的分离及鉴定
        6.2.6 线虫生态学指数及计算方法
        6.2.7 数据统计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试验田土壤的化学性质测定结果
        6.3.2 Snea253发酵液处理区的土壤线虫的鉴定及群落组成分析
        6.3.3 Snea253发酵液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6.3.4 Snea253发酵液对土壤线虫生态指数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链霉菌Snea253发酵液对微生态生境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7.1 材料
        7.1.1 试验药剂
        7.1.2 主要培养基
    7.2 试验方法
        7.2.1 试验地的选择及试验小区划分
        7.2.2 Snea253发酵液制备
        7.2.3 土壤样品采集与灌根试验
        7.2.4 高通量测序分析
        7.2.5 Biolog Eco分析
        7.2.6 数据统计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高通量测序分析东北温室土壤细菌的鉴定结果
        7.3.2 高通量测序分析东北温室土壤真菌的鉴定结果
        7.3.3 Biolog-Eco方法检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活性
        7.3.4 Snea253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Snea253碳氮源的营养代谢调控研究
    8.2 Snea253的基因代谢调控研究
    8.3 Snea253发酵液对东北温室微生态生境中土壤线虫群落功能的影响
    8.4 Snea253发酵液对东北温室微生态生境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
    8.5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图表统计

(8)链霉菌Snea253代谢物中脂溶性活性物质的结构解析及杀线虫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杀线虫抗生素及其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1.1 植物寄生线虫的危害及其防治
    1.2 杀线虫放线菌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1.3 链霉菌Snea253的研究进展
    1.4 抗生素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1.4.1 沉淀与结晶
        1.4.2 溶媒萃取法
        1.4.3 膜分离
        1.4.4 色谱技术
    1.5 问题与展望
第二章 链霉菌Snea253发酵液杀线虫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2.1 材料与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发酵液的预处理结果
        2.3.2 萃取法分离结果
        2.3.3 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结果
        2.3.4 薄层层析法分离结果
        2.3.5 杀线虫活性检测结果
    2.4 小结
第三章 链霉菌Snea253杀线虫活性物质的结构解析
    3.1 材料与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Snea253-Ⅰ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3.3.2 Snea253-Ⅰ-1高分辨质谱分析
        3.3.3 Snea253-Ⅰ-1核磁共振图谱解析
    3.4 小结
第四章 链霉菌Snea253活性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抑菌活性检测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链霉菌Snea253对南方根结线虫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设备
    5.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南方根结线虫中毒症状观察
        5.3.2 链霉菌Snea253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活动频率的影响
        5.3.3 链霉菌Snea253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呼吸作用的影响
        5.3.4 链霉菌Snea253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体液渗漏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链霉菌Snea253杀线虫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6.2 链霉菌Snea253杀线虫活性物质的结构解析
    6.3 链霉菌Snea253活性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抑菌活性检测
    6.4 链霉菌Snea253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6.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黑肾卷裙夜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虫源
    2.2 室内饲养
    2.3 试验方法
        2.3.1 形态特征观察
        2.3.2 生物学特性观察
        2.3.3 室内药效测定试验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虫态形态特征
    3.2 幼虫头宽和体长生长规律
    3.3 雌雄鉴别及生殖器超微结构
        3.3.1 蛹形态特征
        3.3.2 雌雄成虫外部形态特征及其超微结构
    3.4 触角感受器结构观察
        3.4.1 触角的形态
        3.4.2 触角感器的类型
    3.5 生物学特性
        3.5.1 生活史
        3.5.2 生活习性
    3.6 黑肾卷裙夜蛾幼虫室内药效药剂筛选试验
4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附录B: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其他论文

(10)朱砂叶螨对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胁迫的响应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朱砂叶螨的研究概况
        1.1 朱砂叶螨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1.2 朱砂叶螨的为害和防治
    2 昆虫抗氧化反应的研究
    3 昆虫几丁质及几丁质合成酶的研究概况
        3.1 昆虫几丁质的结构和功能
        3.2 昆虫几丁质的合成
        3.3 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研究
    4 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4.1 苯甲酰基脲类药剂用于害虫控制
        4.2 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研究概况
    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5.1 选题依据和意义
        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除虫脲对朱砂叶螨的毒力及亚致死效应研究
    第一节 除虫脲对朱砂叶螨的毒力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 除虫脲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朱砂叶螨对除虫脲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研究
    第一节 除虫脲胁迫对朱砂叶螨机体几丁质含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 朱砂叶螨对除虫脲胁迫的抗氧化反应研究
        1 主要仪器设备以及试剂(盒)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朱砂叶螨几丁质合成酶基因克隆及mRNA的表达模式
    第一节 朱砂叶螨几丁质合成酶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 TcCHS1在朱砂叶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mRNA表达特性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第三节 除虫脲对朱砂叶螨不同螨态TcCHS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 朱砂叶螨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原核表达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供试朱砂叶螨
        1.2 载体和菌株
        1.3 主要试剂
        1.4 常用储备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总RNA的提取、检测与cDNA的制备
        2.2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2.3 重组蛋白质的原核表达
    3 实验结果
        3.1 朱砂叶螨总RNA的提取
        3.2 目的基因扩增及载体构建
        3.3 重组蛋白表达分析
    4 分析讨论
第六章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1.1 明确了苯甲酰基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除虫脲对朱砂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1.2 分析了亚致死剂量的除虫脲胁迫下朱砂叶螨不同螨态的生理生化反应
        1.3 成功克隆获得朱砂叶螨几丁质合成酶基因全长
        1.4 解析了朱砂叶螨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mRNA表达模式
        1.5 成功构建了朱砂叶螨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异源表达载体
    2 本论文的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四、4种抗生素类杀虫剂对小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和杀卵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一株具有杀虫活性链霉菌的研究[J]. 李立梅,左彤彤,邹建军,勾天兵,刘庆珍,陈越渠. 植物保护, 2019(06)
  • [2]小菜蛾发生因素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 蔡岳宏,何珊,张志林,史红安,胡娴,王永.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8(06)
  • [3]小菜蛾对啶虫丙醚的抗性筛选以及田间抗性监测[D]. 赵康.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4]委内瑞拉链霉菌Snea253杀线虫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J]. 谭卓,朱峰,朱晓峰,杨传旭,王媛媛,段玉玺,刘晓宇,陈立杰.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1)
  • [5]5种杀虫剂对朱红毛斑蛾的毒力及其体内酶系的影响[D]. 孟令昱. 广西大学, 2017(02)
  • [6]药剂对3种金龟甲卵的致毒作用及机制探讨[D]. 纪桂霞. 山东农业大学, 2017(12)
  • [7]链霉菌Snea253杀线虫活性产物的代谢调控及微生态影响研究[D]. 朱峰. 沈阳农业大学, 2016(10)
  • [8]链霉菌Snea253代谢物中脂溶性活性物质的结构解析及杀线虫机理研究[D]. 谭卓.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2)
  • [9]黑肾卷裙夜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D]. 刘怡.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10]朱砂叶螨对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胁迫的响应及机制研究[D]. 辛天蓉. 南昌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四种抗生素杀虫剂对不同日龄小菜蛾幼虫的毒性及杀卵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