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畜禽饲料

良好的畜禽饲料

一、畜禽喂发芽饲料好(论文文献综述)

贺婷婷[1](2021)在《不同青贮调制技术对油莎豆茎叶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莎豆以其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经济效益好的特点,成为防风固沙体系中的优势资源,尤其是地上茎叶富含蛋白和糖分,可作为上乘的饲草用,调制干草容易造成牧草营养成分的大量损耗,而青贮能在最大程度保留牧草营养成分的前提下满足牧草的季节性调度,油莎豆茎叶因其纤维素含量较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油莎豆茎叶单一青贮效果并不理想,通过不同青贮组合促进发酵以提高油莎豆茎叶青贮品质,同时因地制宜采用当地适宜作物与其混贮改变单贮的劣势,通过混合青贮进一步挖掘油莎豆茎叶的饲用价值。目的:探究不同处理油莎豆茎叶青贮的效果;对油莎豆茎叶青贮饲用价值及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挑选出对油莎豆茎叶青贮发酵最佳的组合,以期达到油莎豆茎叶作为饲草的最大化利用,为合理利用油莎豆资源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方法:采用袋装青贮技术,通过设置不同添加剂(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不同添加比例(3%、6%、9%、12%、15%)的残次油莎豆粉以及二者混合添加制作油莎豆茎叶青贮,同时设置2个比例(3﹕7和5﹕5)将全株玉米、饲用油菜与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动态监测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并在发酵完成时开袋测定有氧稳定性,对油莎豆茎叶青贮品质进行全面评价。结果:(1)植物乳杆菌和纤维素酶能显着提高青贮饲料品质,延长其有氧稳定时间。发酵第60 d,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组pH值为5.97,NDF和ADF含量显着降低(P<0.05),有氧稳定时间最长,达115 h,试验结果表明二者混合添加效果优于单一添加植物乳杆菌。(2)随残次油莎豆粉比例的增加,青贮饲料品质显着提高,发酵第60 d,T4(12%)和T5(15%)处理的pH值分别降至4.69、4.73,显着低于其它处理(P<0.05),T5(15%)的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数量为8.27 lg cfu/g,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T5(15%)有氧稳定性最高,达133 h,比油莎豆茎叶单贮高58 h。(3)添加剂与残次油莎豆粉共同促进了青贮饲料pH值的下降,在同比例残次油莎豆粉的油莎豆青贮中,混合添加剂处理的青贮品质优于单一添加剂处理,青贮完成时,H6的WSC含量(17.49%)显着高于其余处理(P<0.05),其有氧稳定时间最长,高达141 h,显着高于其余处理(P<0.05)。(4)混合青贮混合比例为5﹕5时青贮品质优于3﹕7,且全株玉米优于饲用油菜。发酵第60 d,全株玉米组M2(5﹕5)处理pH值最低,为3.86,M1(3﹕7)处理次之,为4.11。M2处理有氧稳定时间最长,高达144 h,显着高于其余处理(P<0.05)。结论:添加植物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可改善油莎豆茎叶青贮品质,且混合添加植物乳杆菌和纤维素酶较单一添加植物乳杆菌或纤维素酶青贮效果好;添加残次油莎豆粉可提高油莎豆茎叶青贮品质,当添加比例达到12%时,油莎豆茎叶青贮效果最优;两种添加剂和残次油莎豆粉混合添加可进一步优化油莎豆茎叶青贮品质,以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12%残次油莎豆粉青贮品质最优;同时,混合青贮可进一步提高油莎豆茎叶青贮品质,全株玉米与油莎豆茎叶混合(5﹕5)处理优于同饲用油菜混贮(5﹕5)。

陈加晋[2](2019)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饲料科技近代化研究》文中提出饲料是畜禽营养最主要的来源,是畜牧业存续与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上半叶(1900-1949年)是中国饲料产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渡期,也是中国现代饲料科技的奠基期,时间虽短,但意义极为重大。中国饲料科技近代化的实质是西方饲料科技对中国传统饲料科技体系的改造、重构与升级。中国传统饲料科技体系完整、富有特色,具体表现为:不拘一格的饲料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饲料处理与因物制宜的饲喂方法。该体系的最大困境在于饲料供应不足与认知匮乏,前者导致大家畜饲养业衰落与畜禽种质退化;后者表现为饲料视角与顶层设计的匮乏,此两者是饲料科技近代化的使命与动力来源。在19世纪末西方近代饲料知识初传中国时,饲料学“学科交叉”的特性就已见端倪。进入20世纪初,西方饲料科技的传入活动发展至新的阶段,不仅传入形式更多、规模更大,而且最主要的特征是出现以饲料作为探讨或研究对象的西方饲料科技“专文”。西方饲料科技的传入彻底开启了中国饲料科技近代化进程,这一进程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发展期、波动式上升期、近代化顶峰期、动荡式衰落期。饲料科学的初步建制化是农业化学、畜牧学、植物学、作物学,甚至理学等多学科共同引领与推动的结果。在农业化学领域,饲料学率先实现从科目课程到机构建制的突破;在畜牧学领域,饲料学一般被纳入到“饲养学”和“畜产学”体系内,并逐渐形成以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西北农学院、中央畜牧实验所为代表的饲料科教重镇。在建制化进程中,饲料学本身也出现两大变化,一是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融合,二是牧草学的分化与半独立发展。当今饲料科学最为基本的两大建制,即饲料学、动物营养学合并组成二级学科与牧草学独立设为一级学科即可溯源于此。学理研究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饲料科技的主要工作与成就。以1900年中国第一篇饲料学专文《重要饲料之成分及消化量》为标志,学界先贤开始由“畜禽”视角向“饲料”视角转变,并逐渐构建以“饲料”为研究对象,以饲养试验、化学分析、栽培试验为基本研究法的饲料科学体系。“科学调查”往往是科研第一步,除农学与畜牧学人外,植物学人与“乡村建设派”也都是饲料科学调查的主要力量。20世纪30年代,官方与学界共同发起西北地区的牧草考察热潮,多个科学领域与社会力量合流参与其中。“饲料营养研究”是饲料领域最基础与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先贤在深入认知“营养成分”基础上,对“营养价值”“营养与机体关系”方面颇多探讨。“牧草研究”是一支较独立的研究方向,以栽培试验为主,研究主体多在北方草原区,南方以中央农业实验所为代表。在解决现实生产问题的迫切需求与实用性思维的主导下,饲料配合成果的转化一直被视作20世纪上半叶饲料学界的重要命题之一,总体上处于成果转化的“准备”与“尝试”阶段。饲料配合成果转化的准备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应用为导向的相关基础研究;二是西方饲养标准的引进与自主制定,此过程反映出中国饲料学界事实上选择了美国道路。饲料配合成果转化的尝试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着力宣传配合理念与推广饲料配方,尤值得肯定的是,鸡的饲料理念已开始下沉至生产端;二是由少数学人、团体或机构开展的饲料配合指导与培训工作。从有限的史料中能窥探出,饲料配合成果的转化以养鸡业最为成功。20世纪上半叶中国饲料科技近代化有效解决了传统饲料科技曾面临的困境。一方面,饲料供应环节得到了明显优化,通过统计发现已利用到的饲料至少有12个大类、53个亚类、295种,基于农学家视角统计出以玉米、麸皮、米糠、小麦等为首的30种畜禽常用饲料,通俗地说,即畜禽“能吃的”变多了,“常吃的”变好了。另一方面,学界、政界与生产界对饲料的认知与观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革新。此外,可能更为重要的是,20世纪上半叶是现代饲料科技与饲料工业不可缺少的奠基期,没有此五十年的摸索与实践,也就没有当今饲料科技的高速发展与的饲料工业体系的快速壮大。当然,这一近代化进程也存在至少三方面的问题,即学界对传统过分的否定、政府仍处于相当程度的缺位状态、农民基本处于失位状态等。见微知着,20世纪中国饲料科技的近代化正是中国畜牧科技乃至整个科学体系近代化的缩影。鸡饲料领域拥有超过一半比例的专文,与远超其他畜种的关注度和理论水平,反映了近代中国以鸡为首的畜牧业结构与生产状况。粗糙的近代科学理论体系的另一面往往是广阔的学科外延,这为新兴交叉学科的出现与发展提供土壤与空间。此外,囿于时局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客观局限,尤其是中国科技的近代化深受经济原则所桎梏,科技若超出成本原则必然导致推广无力,所以本时期的饲料科技虽然取得了诸多开拓性的贡献,大多仍处于形而上的理论探讨阶段,推广与应用发展的不足显而易见。但正如庄周所言“始生之物,其形必丑”,以上短板与不足并不能掩盖本时期饲料科技发展所取得的开拓之绩与奠基之功。

葛雯[3](2018)在《明清时期畜禽饲料及其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饲料作为畜禽的营养来源,是其生长的重要条件。自人类开始圈养畜禽,饲料便应运而生,人们积极探索各类饲料,并在长期实践中优化饲料的加工处理、保存及利用方式,饲料系统因而不断完善。明清时期,畜禽饲料迎来发展迅速的阶段,这主要归因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畜牧业、农学的发展都为其提供了机遇。明清时期饲料的种类迅速增加,人们大力开辟畜禽饲料资源,只要无毒无害且能够饱腹都可作为畜禽的食物。与此同时,饲料加工方式有了较大的发展,首先,人们不再拘泥于过往单一的饲料处理方式,更加普遍的利用发酵法来处理常见的青饲料;其次,饲料配方的应用更加广泛,人们根据畜禽所需的营养将不同饲料进行搭配,促进了畜禽饲料品种的增加。这对于饲料适口性的改良、营养的均衡作出了贡献。明清时期的饲料利用方式呈现多元化,喂饲畜禽作为饲料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在这一时期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人们逐渐抛却将畜禽作为工具使用的想法,开始提倡与畜禽“互惠互利,力求共赢”的相处模式。农家为实现这一想法,积极探索着自身、环境、科学与畜禽饲料的关系,将畜禽饲料的利用与肥料的使用结合起来,实现了生产资源使用率的优化,创造了古代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同时,农民与学者创造性的将中草药加入畜禽饲料中,使得饲料在能够让畜禽饱腹的同时,兼具预防疾病、促进生长的作用,由此畜禽饲料的利用对该时期兽医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明清时期,畜禽饲料的利用方式上更加灵活多变,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充分代表了古代劳动者们的智慧。而畜禽饲料在明清时期所取得的发展亦带来极为显着的影响。人们在自然环境的制约下,根据现有的资源积极筛选合适的畜禽品种,形成富有时代特点的畜牧产业结构。以经济为出发点进行的畜禽养殖带动了家庭畜牧业的发展,也使得这一时期的畜牧技术有较大提高。

赵伟[4](2017)在《“三喂”解决畜禽维生素缺乏问题》文中研究说明一、喂发芽饲料一般用发芽的大麦、燕麦、绿豆等,因其富含胡萝卜索及B族维生素,给幼畜禽和泌乳的奶畜及种公畜饲喂,效果明显。制作方法:以大麦为例。先用水淘洗大麦,清除尘土、杂质和瘪粒,以免发芽过程中发生腐烂。然后把淘净的大麦粒等放在缸内用清水泡24小时

肖传辉[5](2010)在《冬季畜禽宜补喂发芽饲料》文中研究说明冬季长时间舍饲,青饲料短缺,光照不足,畜禽多因体内缺乏维生素发生代谢机能紊乱、生长发育停滞、抗病力减退,甚至诱发疾病和死亡。为防止畜禽冬季缺乏维生A素,农户可自制维生素补充饲料——发芽饲料。其制作技术及使用方法如下。

屈文[6](2009)在《冬春发芽饲料喂畜禽效果好》文中提出冬季和早春,青绿饲料缺乏,光照不足,畜禽的维生素来源短缺。缺乏维生素不仅不利于畜禽生产性能的发挥,而且会引起畜禽机体代谢紊乱,抗病力下降。

董宝国[7](2009)在《冬春畜禽可补喂发芽饲料》文中指出冬春长时间舍饲,青饲料短缺,光照不足,畜禽多因体内缺乏维生素发生代谢机能紊乱、生长发育停滞、抗病力减退,甚至诱发疾病和死亡。为防止畜禽冬春季节缺乏维生素,农户可自制维生素补充饲料——发芽饲料,其制作技术及使用方法如下:

高春奇[8](2007)在《冬春畜禽喂发芽饲料好》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冬春长时间舍饲,青绿饲料短缺,光照不足,畜禽体内多缺乏维生素,会引起畜禽代谢机能紊乱,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甚至诱发痢疾和导致死亡。为防止畜禽冬春缺乏维生素,养殖户可利用各种谷类食物自制发芽饲料作为维生素添加剂。

凡人[9](2003)在《饲料博览》文中研究说明 米糠俗称"青糠"、"全脂米糠",系糙米加工过程中脱除的果皮层及胚芽等混合物,亦混有少量稻壳、碎米等。米糠含粗蛋白质11.5%~14.5%,含油脂10%~18%(其中含有丰富的天然维生素E)。米糠富含维生素B,但维生素A、C、D较少。米糠中的锰、钾、镁、硅含量较丰富。米糠是农家养猪习惯使用的好饲料,但传统的用法也有不尽合理之处,宜稍加改进。适量米糠所含脂肪大多属不饱和脂肪酸,用量超过日粮的30%时,猪肉品质将受影响,并会产生低质软脂肉,还会引起皮炎。种猪喂量过多,会使体况过肥,降低繁殖性能。米糠中植酸盐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高达9%~14.5%,不利于蛋白质消化和动物生长,用量过多会引起仔猪

张世岗,裴风[10](2003)在《冬春要防畜禽维生素缺乏症》文中指出 冬春季节,青绿饲料缺乏,各种畜禽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这类物质在各种畜禽机体中需要量虽很少,但它是维持家畜家禽有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须的有机化合物。缺乏时,畜禽生长发育受阻,生产力降低,甚至发生病症。 那么,冬春季节畜禽喂那些饲料可预防维生素缺乏症呢?维生素在饲料中的含量,因饲料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在黄色玉米中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元)很多,但白色玉米则含量很少。青草在幼嫩时期含胡萝卜素很多,但在成熟干枯之后则很少。一般说来,优良的干青草、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胡萝卜、红心地瓜

二、畜禽喂发芽饲料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畜禽喂发芽饲料好(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青贮调制技术对油莎豆茎叶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2.1 油莎豆的生物学特性
        2.2 油莎豆的利用价值
        2.3 牧草青贮的优势
        2.4 添加剂在青贮领域的应用
        2.5 混合青贮饲料的研究
    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植物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对油莎豆茎叶青贮品质、有氧稳定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与试验设计
        1.2 样品的采集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添加剂油莎豆茎叶青贮的感官评价
        2.2 不同添加剂油莎豆茎叶青贮营养品质的动态变化
        2.3 不同添加剂油莎豆茎叶青贮相对饲喂价值
        2.4 不同添加剂油莎豆茎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
        2.5 不同添加剂油莎豆茎叶青贮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
        2.6 不同添加剂油莎豆茎叶青贮有氧稳定性分析
        2.7 不同添加剂对油莎豆茎叶青贮品质的综合评价
        3 讨论
        3.1 不同添加剂对油莎豆茎叶青贮感官品质的影响
        3.2 不同添加剂对油莎豆茎叶青贮营养品质的影响
        3.3 不同添加剂对油莎豆茎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3.4 不同添加剂对油莎豆茎叶青贮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5 不同添加剂对油莎豆茎叶青贮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二 添加残次油莎豆粉对油莎豆茎叶青贮品质、有氧稳定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的感官评价
        2.2 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营养品质的动态变化
        2.3 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相对饲喂价值
        2.4 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
        2.5 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
        2.6 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有氧稳定性分析
        2.7 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的综合评价
        3 讨论
        3.1 添加残次油莎豆粉对油莎豆茎叶青贮感官品质的影响
        3.2 添加残次油莎豆粉对油莎豆茎叶青贮营养品质的影响
        3.3 添加残次油莎豆粉对油莎豆茎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3.4 添加残次油莎豆粉对油莎豆茎叶青贮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5 添加残次油莎豆粉对油莎豆茎叶青贮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三 添加剂与残次油莎豆粉对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品质、有氧稳定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剂与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的感官评价
        2.2 添加剂与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营养品质的动态变化
        2.3 添加剂与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相对饲喂价值
        2.4 添加剂与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
        2.5 添加剂与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混合青贮品质的交互作用
        2.6 添加剂与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
        2.7 添加剂与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混合青贮有氧稳定性分析
        2.8 添加剂与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品质的综合评价
        3 讨论
        3.1 添加剂对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感官品质的影响
        3.2 添加剂对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营养品质的影响
        3.3 添加剂对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3.4 添加剂对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5 添加剂对残次油莎豆粉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四 全株玉米、饲用油菜与油莎豆茎叶混贮品质、有氧稳定性及微生物数量的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株玉米、饲用油菜和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的感官评价
        2.2 全株玉米、饲用油菜与油莎豆茎叶混贮营养品质的动态变化
        2.3 全株玉米、饲用油菜与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相对饲喂价值
        2.4 全株玉米、饲用油菜与油莎豆茎叶混贮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
        2.5 全株玉米、饲用油菜与油莎豆茎叶混贮品质的交互作用
        2.6 全株玉米、饲用油菜与油莎豆茎叶混贮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
        2.7 全株玉米、饲用油菜与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有氧稳定性分析
        2.8 全株玉米、饲用油菜与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品质的综合评价
        3.讨论
        3.1 全株玉米、饲用油菜对油莎豆茎叶青贮感官品质的影响
        3.2 全株玉米、饲用油菜对油莎豆茎叶青贮营养品质的影响
        3.3 全株玉米、饲用油菜对油莎豆茎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3.4 全株玉米、饲用油菜对油莎豆茎叶青贮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5 全株玉米、饲用油菜对油莎豆茎叶青贮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4.小结
第三章 结论和创新点
    1 结论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饲料科技近代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依据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况
    三、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四、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五、创新之处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传统下的危机:20世纪之前的中国饲料科技体系
    第一节 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饲料科技体系
        一、饲料资源开发
        二、饲料处理技术
        三、喂饲方法
    第二节 中国传统饲料科技面临的困境
        一、饲料供应不足与“人畜争粮”矛盾
        二、应有认知不足致饲料理念与顶层设计的匮乏
第二章 “未见之新智”: 19~20世纪西方饲料科技的传入
    第一节 19世纪中后期西方饲料科技的初传
        一、第一批接触西方饲料科技的出洋人员
        二、《农学报》对西方饲料知识的初载
    第二节 20世纪上半叶西方饲料科技的集中传入
        一、专门以饲料为对象的科技译文
        二、西方饲料科技译着
        三、留学生派遣与饲料科学奠基者的形成
        四、延请西方饲料学相关专家人才
    第三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饲料科技近代化的历史分期
        一、1900~1925年: 初步发展期
        二、1926~1933年: 波动式上升期
        三、1934~1937年: 近代化顶峰期
        四、1938~1949年: 动荡式衰落期
第三章 学科与机构: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饲料科学的初步建制化
    第一节 多学科引领下的饲料学
        一、从常设科目到肇建机构: 农业化学系统中的饲料学建制化
        二、专业课程与科教重镇: 畜牧学系统中的饲料学建制化
        三、应用植物与饲料作物学: 植物学与作物学系统中的饲料学建制化
    第二节 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融合
        一、以营养为纽带: 从饲料学到动物营养学
        二、以畜禽为视角: 动物营养学中的饲料学
    第三节 牧草学学科的分化与半独立发展
        一、始于科学上的分化
        二、20世纪10-20年代: 中小学课程知识的分化
        三、20世纪30-40年代初: “振兴西北畜牧”战略下的牧草学热
        四、20世纪40年代: 牧草学独立建制的出现
第四章 学理研究: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饲料科技的主要工作与成就
    第一节 饲料科学调查研究
        一、植物学家率先开展的饲草资源调查与采集活动
        二、“乡村建设派”开展的饲料生产与消费调查
        三、农业与畜牧学者开展的饲料科学调查
        四、西北地区的牧草资源考察热潮
    第二节 饲料营养研究
        一、饲料营养成分研究
        二、饲料营养价值研究
        三、饲料养分与畜禽机体关系研究
    第三节 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一、新饲料资源的开发研究
        二、旧饲料资源的利用研究
    第四节 牧草栽培与利用研究
        一、牧草引种与栽培
        二、牧草营养、保藏、育种及配合饲喂
第五章 从学界到生产界: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饲料配合成果的转化
    第一节 成果转化的准备(一): 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研究
        一、营养的“贵贱”之分
        二、饲料的“种类”之别
        三、配合的要点要素
    第二节 成果转化的准备(二): 西方饲养标准的引进
        一、西方饲养标准的制定与发展变迁
        二、从Wolff到莫利逊: 学人选择与西方饲养标准的引进
        三、从解读补充到自主制定: 西方饲养标准的本土化之路
    第三节 成果转化的尝试(一): 以报刊媒介为主要推广阵地
        一、饲料配合理念的推广
        二、饲料配方的推广
    第四节 成果转化的尝试(二): 配合指导与培训工作
        一、学人开展的配合指导工作
        二、机构团体开展的培训工作
第六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饲料科技近代化的作用与问题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饲料科技近代化的作用
        一、畜牧业饲料供应环节的优化——基于相关定量统计
        二、学、政与生产界对饲料的再认知与观念的革新
        三、中国现代饲料科技体系与饲料工业的奠基阶段
    第二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饲料科技近代化存在的问题
        一、“西化”路径下中国传统饲料科技遭到过分否定
        二、政府仍处于相当程度的缺位状态
        三、农民群体基本处于失位状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3)明清时期畜禽饲料及其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四、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五、创新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明清时期饲料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明清以前畜禽饲料种类、加工与利用
        一、本土及引进的畜禽饲料品种
        二、饲草栽培和草场保护
        三、畜禽饲料的加工与利用情况
    第二节 明清经济与农学的发展
        一、明清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二、明清农、牧业结构的调整
        三、明清农学的发展
第二章 明清时期畜禽饲料的种类及加工技术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畜禽饲料种类
        一、明清时期常用畜禽饲料品种概况
        二、明清时期畜禽饲料的分类
    第二节 明清畜禽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
        一、饲料的加工处理方式
        二、饲草的收割与贮存
        三、饲料配方的调制
第三章 明清时期畜禽饲料的利用方式
    第一节 深入精细的饲料喂用方法
        一、牲畜饲料的“标准化”利用
        二、家禽饲料的“肥育”利用法
    第二节 “肥一饲”循环利用方式
        一、产生原因
        二、“肥—饲”循环模式种类
    第三节 中草药在畜禽饲料中的利用
第四章 明清时期畜禽饲料的利用特点及影响
    第一节 明清时期畜禽饲料的利用特点
        一、注重经济效益
        二、关注时令变化
        三、重视畜禽福利
        四、合理分配资源
    第二节 明清时期畜禽饲料发展的影响
        一、调整了明清畜牧产业结构
        二、改善了明清畜禽产品质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三喂”解决畜禽维生素缺乏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喂发芽饲料
二、喂发酵饲料
三、喂松针饲料

(6)冬春发芽饲料喂畜禽效果好(论文提纲范文)

1、发芽饲料的营养特点。
2、发芽饲料的制作方法。
3、发芽饲料的利用方法。

(8)冬春畜禽喂发芽饲料好(论文提纲范文)

1. 制作方法
2. 使用方法

四、畜禽喂发芽饲料好(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青贮调制技术对油莎豆茎叶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D]. 贺婷婷.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饲料科技近代化研究[D]. 陈加晋.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3]明清时期畜禽饲料及其利用研究[D]. 葛雯.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4]“三喂”解决畜禽维生素缺乏问题[J]. 赵伟. 农村新技术, 2017(06)
  • [5]冬季畜禽宜补喂发芽饲料[J]. 肖传辉. 农家科技, 2010(12)
  • [6]冬春发芽饲料喂畜禽效果好[J]. 屈文. 技术与市场, 2009(10)
  • [7]冬春畜禽可补喂发芽饲料[J]. 董宝国. 农民文摘, 2009(02)
  • [8]冬春畜禽喂发芽饲料好[J]. 高春奇. 科学种养, 2007(02)
  • [9]饲料博览[J]. 凡人. 北方牧业, 2003(07)
  • [10]冬春要防畜禽维生素缺乏症[J]. 张世岗,裴风. 养殖与饲料, 2003(02)

标签:;  ;  ;  ;  ;  

良好的畜禽饲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