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方案优化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方案优化

一、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方案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孙宏伟[1](2021)在《主裙楼建筑差异沉降控制技术新进展》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领域无论建设规模还是工程经验,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与此同时,推进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理论研究,工程实践成果斐然。结合工程实践案例,重点阐述差异沉降控制的理念、方法、技术、措施的新进展,包括主裙楼沉降差控制、主楼变调平方法、协同分析技术、成桩品质管控,其中的沉降差控制和变调平方法以工程概念为主导,协同分析技术和成桩品质管控是实现沉降控制的关键支撑。

张俊飞[2](2021)在《高层建筑采用砂卵石层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分析》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出现得越来越多,上部结构也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高层建筑相对于多层建筑物来说,上部结构的荷载较大,作用于基础上的压力也较大,一般的天然地基很难满足设计要求,所以,大多数高层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桩基础、桩筏基础等。桩基础已经成为我国高层建筑使用最多的基础形式,也逐渐地出现了一种“逢高层建筑必打桩”的现象,从目前的施工技术和安全性来看,桩基础无疑是最合适的。但是,从设计总原则要求来说,在进行基础方案的选择时尚应考虑经济合理性,应该结合当地岩土工程条件,对具体工程的地质条件和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首选一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浅基础形式,避免盲目采用桩基,以此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社会效益。本文针对九江地区浅部存在的砂卵石土,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将其作为高层建筑天然地基的可行性,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值、考虑裙楼作用的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和支护结构对于地基承载力的正面作用三个方面分别挖掘砂卵石土的地基承载潜力,以期为九江地区高层建筑工程项目采用非桩基提供理论技术依据和建议,克服“逢高层建筑必打桩”的局面。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通过收集和整理分析大量高层建筑基础设计选型的文献资料和工程资料,对高层建筑的基础选择条件进行分析,并统计九江市近些年部分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发现砂卵石地基承载力不足是限制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的最大障碍。承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承载力取值方法不妥,大多数采用的是原规范经验值或工程地质手册中经验值作为当地的所谓经验取值,没有进行现场载荷试验确认。(2)通过对九江岩土工程条件分析,一些区域浅部存在比较厚实的砂卵石土层,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但是,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中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其它省市,发现该砂卵石土层的地基承载力取值偏低。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成果分析,证明了这个问题的存在。由载荷试验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幅度提高,可达到180%以上的增幅。(3)从地基承载理论机理角度,针对高层建筑都带有裙楼的特点,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裙楼对主楼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有正面作用。因此,在进行地基承载力修正时应考虑裙楼镇压作用,并提出对于带裙房的高层建筑进行深度修正时关于基础埋置深度的取值建议。(4)基于大部分支护结构在建筑物建成之后仍存在于地下的事实,发现对于建筑物地基四周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可以在地基基础设计时可以考虑支护结构部分的作用。因此,从支护结构的作用机理入手,结合地基承载力理论,分析其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和贡献,以期能进一步增加高层建筑采用砂卵石土天然地基的可能性。(5)利用MIDAS/GTS NX有限元软件进一步分析支护结构作用对地基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排桩支护结构对地基承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筏形基础中心沉降在考虑支护结构作用后减少了5.72%,两条边的中心沉降分别减少了13.84%和8.94%,角部沉降减少了14.88%。(6)结合九江市近年来部分高层建筑在砂卵石土天然地基成功采用筏形基础的事实,亦充分证明砂卵石土作为高层建筑的天然地基使用是可行的,对于降低工程成本、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周边环境影响,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也印证了理论技术成果是切实可行的。

程露[3](2021)在《基于工程造价控制的房屋建筑类项目设计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阶段是决定项目开发成本、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键阶段。一般房屋建筑类项目中,材料、设备的费用约占建筑总造价的70%,这70%的费用都是通过材料的选用、建筑和结构型式的选择、设备选型等方式决定的。由此可以看出,在设计阶段通过方案比选对设计进行优化可大幅度降低建筑总造价。然而我国建筑设计相对保守,过于关注技术因素,常忽视经济优化,可能会导致较大的成本浪费。基于此,本文对基于工程造价控制的房屋建筑类项目设计优化进行了如下研究:第一,本研究通过文献勾选法识别出了房屋建筑类项目设计优化的三大重点方向,包括:结构设计、地基基础、地下车库;继而通过文献综述和文献勾选两种方法总结出了三大重点方向的11个设计优化要点,分别为:结构形式选择、结构布置优化、建筑平面设计优化、层高控制与优化、剪力墙结构优化、基础形式选择、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桩基础设计优化、地下车库柱网尺寸优化、地下车库楼盖结构及层高优化。第二,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对比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针对三大重点方向的11个设计优化要点进行逐一细致分析,分类别给出了具体一一对应的优化建议和方法。例如:在满足车位尺寸最小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单向经济性原理的车位布局和小柱网尺寸来降低单个车位和地下车库的造价。第三,在提出了具体设计优化建议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重点优化方向进行了举例说明。通过案例解析,本研究的成果能够适配房屋建筑类项目的设计优化工作。综上,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文献勾选、案例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房屋建筑类项目通过设计优化来节约项目造价的可操作性,并总结相关规律和方法,为实际工程中的项目设计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业主通过设计优化节约项目成本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

王帅[4](2021)在《天然地基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西安地区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对于一个正朝着超高层发展的城市,关于超高层基础设计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为后续相关建筑基础设计带来一定的不便。因此,针对西安地区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研究非常有必要。考虑到桩基础的承载特性是影响超高层建筑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本文依托西安某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采用数值模拟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超高层建筑群桩基础承受竖向和横向荷载的特性,得到了西安地区最合理的基础选型,为后续西安地区相关基础设计提供了参考。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分析西安地区某超高层建筑工程的现场单桩静载荷试验,分析了单桩竖向承载特性,并确定出单桩极限承载力;运用有限元模拟现场单桩静载荷试验,基于模拟与试验所得的极限承载力和Q-s曲线进行对比,发现模拟得到的结果与试验得到的结果相似,从而,验证了单桩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桩土参数选取的合理性,为群桩模型-桩筏基础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基于上述单桩极限承载力研究,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桩长、不同桩径所对应不同桩数下的9种群桩基础方案,运用有限元建立此9种布桩方案的群桩基础模型,模拟了同级荷载作用下超高层桩筏基础的承载特性。研究表明:大多数桩筏基础表现出中部大、边缘小的碟形沉降特点,验证了桩筏基础的群桩效应。(3)在上述9种布桩方案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不同因素对群桩基础沉降的影响,建立了 81组不同组合形式下的桩筏基础模型,通过变桩径、变桩长、变桩间距的单一控制变量法对桩筏基础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上部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适当增大桩径、桩长或桩间距会对群桩基础的极限承载力和差异沉降产生正向作用,但是当上述数值超过某一限值后,正向效应将不再显着;随后基于各模型的沉降结果,选出较为合理的基础布桩形式,并且结合变刚度调平理论,对合理的基础选型进行变桩长变桩间距调平调整桩筏基础刚度,研究得到当核心筒桩长为70m、桩间距3m,框架柱区桩长为60m、桩间距4m时的布桩方式,可以使桩筏基础的差异沉降达到最小且更加经济。(4)为研究超高层桩筏基础受横向荷载时的承载特性,建立了基于超高层横向荷载为主控因素的风荷载模型,得到相应超高层建筑在不同高度下的顺风向风压标准值,对风压标准值和建筑高度进行数值拟合,得到风压标准值的表征方程,进而得到实际建筑受风荷载时对基础产生的作用效应,结合上述研究内容中最合理的基础形式在竖向荷载和横向荷载共同作用下,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得出,桩筏基础水平位移值为1.5mm、倾斜角度为0.0002度,两者均小于允许值,从而,验证了此基础选型的稳定性以及选取的合理性。

程勋超[5](2021)在《大底盘上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协同沉降分析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建筑层数不断增高,越来越多的建筑选择采用复杂的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组合形式,如同一底板下存在天然地基、抗浮桩或抗浮锚杆、桩基础等多种地基和基础形式,同时上部结构形式也千差万别。为此,准确分析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和变形协调非常重要,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协同作用的分析方法日益显示出重要性。传统的单一建筑,在对建筑结构进行受力变形分析过程中,一般将其划分为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分别进行分析,现有求解结构变形的方法一般是针对每一部分单独计算,再合并获得结构总变形量。但应用这种求解方式计算大底盘上存在多栋不同高度的建筑结构时,会因为忽略结构与地基之间的协同作用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变形量不符,且随着不同建筑荷载差异的增加,计算偏差会非常大。针对这一问题,很多学者持续不断的开展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协同沉降分析方法的研究,进行较多协同分析计算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协同分析高度依赖计算机的计算能力,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大型复杂结构的协同设计和分析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手段。本文依托北京未来科技城A21地块大底盘上多栋建筑物沉降问题开展协同分析研究,探索将协同沉降分析结果在岩土工程设计优化中进行应用。获得工作结论如下:1、采用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协同沉降分析方法,将上部结构和基础底板的刚度作为主要因素来分析结构的协调变形作用,利用可靠的区域经验土体本构模型和沉降观测数据,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可较为准确的计算和预测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变形情况,其计算分析结果可以协助优化地基基础结构设计、后浇带浇筑时点确定、停止降水时间确定等。2、进行地基沉降预测和CFG桩复合地基设计时,采用按照后浇带分割块、按照规范规定的分层总和法计算求解时,因没有考虑地下室底板刚度对上部荷载的应力分布改变和沉降协同作用,会导致沉降计算结果普遍偏大;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大底盘上不同荷载结构协同沉降分析计算结果,可以有效优化CFG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案。3、通过对大底盘基础上的上部结构、基础、地基上中下三部分进行协同沉降计算,可以实现整个基础筏板沉降预测,精准展示出各区域沉降变形程度。本项目有限元协同沉降计算验证了结构设计分楼栋计算的地基基础方案设计的合理性,表明在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协同作用的情况下,项目制定的沉降控制方案是可行。4、通过多种方式分单体、整体等不同情况按照规范法计算后浇带两侧沉降差,与大底盘上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协同沉降分析结果相对照,结合设计筏板所能承受最大差异变形,分析建筑加荷和沉降实测数据变化趋势,确定了后浇带浇筑时间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场区短期水位预测,给出了停止工程降水的时间节点优化判断方法。

莫慧珊[6](2020)在《国内100-150米超高层公寓结构成本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整体实力的迅速发展,面对城市人口的剧增,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在近年呈现普遍趋势。方案设计阶段在建筑行业经济成本管理控制中对工程经济性控制起指导性、决定性作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受建筑高度、层高、环境因素影响,综合决定其需要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进行合理的承重、抗侧力构件布置,以实现具体项目落地的承载力、正常使用要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多因素综合决策行为。根据数据调研,在一二线城市内建设100-150米的超高层居住型公寓,交通效率高,符合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亦有效降低用地成本,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作为一种主流推广。现阶段针对国内100米以下的结构设计方法研究已较成熟,而对100-150米高度区间的超高层建筑结构成本影响因素缺乏系统性的研究,随着此类项目的普及,急需形成系统性的指导思维。方案阶段的规划布局与结构选型是一个多因素综合决策问题,结合已有的项目经验,应形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指导数据。运用合适的运筹学方法论对影响这种超高层公寓建筑结构设计的多种因素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获得有指导意义的数据,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工程价值。灰色系统理论能将客观的分散的信息集中处理,利用关联度概念进行各种问题的因素分析,找出影响性能指标的关键因素,具有较高的精度,适用于针对国内100-150米超高层居住型公寓结构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根据实际工程特点建立结构设计模型对主体结构成本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关键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展开为多个分析模型进行满足结构性能的定性分析,形成数据样本,然后利用得到的多组数据构建灰色关联度计算数学模型运用MATLAB进行计算,分析出各个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系数,得到影响国内100-150米超高层居住型公寓主体结构成本的关键因素及关键因素之间的敏感度排序,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分析结论。继而结合实际案例,对影响基础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首次针对某一特定使用功能,在某个建筑高度区间的超高层建筑,对影响结构成本的多个因素进行全面剖析,建立灰色系统模型分析出该类型建筑结构对所考虑的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对建筑结构初步设计阶段的方案决策有一定积极指导意义。

乐颖辉[7](2020)在《浅谈新时期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传统高层建筑在基础设计环节,因部分因素影响,引发强度和稳定性问题,无法保障全方位的工作效果。但是经过基础设计优化,新时期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有详细的强度、稳定性、规范性等执行工作标准,可有效健全工作现状,增强建筑结构的承载力与抗震性能。为找到最优的基础设计,本文重点分析新时期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工作要点,并提出对应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完善新时期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提供支持。

高文生,梅国雄,周同和,郑建国,李耀良,龚维明,孙宏伟,王涛[8](2020)在《基础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文中提出伴随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给基础工程技术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需求,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和新问题。建筑物对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资源的不可再生,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老旧城市密集区既有建筑基础加固改造不断提出新任务;传统的地基基础施工工艺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损害,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矛盾日益凸显。要满足城市发展需求,解决上述这些问题都需要地基基础持续技术创新。文章从基础工程理论与试验研究、设计与工程实践、施工技术与装备、检测技术、纠倾与改造等方面综述基础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情况。

陈乐[9](2020)在《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基础选型与可靠性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筑物的所有结构部分中基础最重要。上部结构的可靠性受基础可靠性的影响,选择合理的基础型式既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又能降低成本。规范要求地基基础的设计使用年限必须不能小于建筑物本身的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物建成后,要想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其本身必须具备足够的可靠性,从而基础的可靠性必须满足要求。通常确定基础型式大都以工程经验为主,这样很难做到最优化;目前对基础可靠性的研究很少并且未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本文结合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与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的模糊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进行优化选型及对基础可靠性进行分析,主要的成果如下:(1)在总结传统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后提出了从标度值与判断矩阵这两个方面对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并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2)结合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估,建立了基础优化选型的递阶层次模型,并将其应用在具体的工程实例中,并通过PLAXIS 3D 2013数值软件对优选出的基础型式进行数值分析,模拟结果证实了优选出的基础符合设计要求,从而证明了该优选模型的合理性。(3)首次建立了详细的基础可靠性分析模型,主要从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基础耐久性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且对各影响因素的子影响因素分别建立了详细隶属函数并给出对应的函数图像。(4)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建立的模型对其基础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与专业的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一致,从而证明了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基础的可靠性是可行的,从而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梁秒霞[10](2020)在《高层基础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处理措施》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社会发展速度非常快,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房屋的住宅环境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建筑行业的规模随着城市入住率的需求量增加而不断地扩大,这就需要建筑行业不断地进行创新,将建筑使用面积更为合理化和高效率的应用,可以将原来的多层建设逐渐的改变为高层建筑设计,这样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在不断创新的高层建筑中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安全性尤为重要,所以高层基础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际的使用性都是非常的重要的。因此,文章主要是围绕高层基础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处理措施进行讨论,可以让人们了解高层基础设计的相关问题,让人们的生活质量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同时也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方案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方案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主裙楼建筑差异沉降控制技术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主裙楼沉降差控制
    1.1 主楼地基类型
        1)天然地基方案
        2)人工地基方案
    1.2 加大裙房沉降的措施
    1.3 抗浮兼顾沉降控制
    1.4 沉降后浇带优化
        1)有无沉降后浇带
        2)提前浇筑
        3)取消设置
2 主楼变调平方法
3 协同分析技术
4 成桩品质管控
5 结语

(2)高层建筑采用砂卵石层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2.2 砂卵石土层的特性及应用现状
        1.2.3 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基本思路与问题
    2.1 概述
    2.2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重要性及选用原则
        2.2.1 建筑地基基础形式科学设计的重要性
        2.2.2 高层建筑基础选用的基本原则
    2.3 高层建筑基础特征与设计理论
        2.3.1 高层建筑常用基础类型特征
        2.3.2 天然地基基础选用设计步骤
        2.3.3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2.4 九江市高层建筑基础选用情况分析
        2.4.1 九江市区域概况
        2.4.2 九江市地层概况
        2.4.3 九江市高层建筑基础选用情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砂卵石地基承载力取值研究
    3.1 概述
    3.2 砂卵石土的概念及分类
    3.3 九江市砂卵石土承载力取值分析
        3.3.1 九江地区砂卵石土承载力统计
        3.3.2 其他地区规范中砂卵石土的取值
        3.3.3 动力触探试验取值对比
        3.3.4 地基承载力取值建议
    3.4 纺织大厦工程案例分析
        3.4.1 工程概况
        3.4.2 地形地貌与地层结构
        3.4.3 水文地质条件
    3.5 纺织大厦平板载荷试验
        3.5.1 试验设备
        3.5.2 试验过程
        3.5.3 荷载板检测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地基承载力的修正
    4.1 概述
    4.2 地基承载力修正的原理
        4.2.1 地基破坏形式
        4.2.2 承载力修正的实质
    4.3 一般建筑深度修正时基础埋深的取值
    4.4 高层建筑深度修正时基础埋深的取值
    4.5 纺织大厦工程天然地基可行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支护结构对基础选型的影响
    5.1 概述
    5.2 支护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5.3 支护结构的作用及破坏形式
        5.3.1 支护结构的作用
        5.3.2 支护结构的破坏形式
        5.3.3 规范中的支护结构破坏
    5.4 考虑支护结构作用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5.5 考虑支护结构的数值模拟
        5.5.1 软件概述
        5.5.2 本构模型的选取
        5.5.3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选取
        5.5.4 有无支护结构对沉降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础方案比选
    6.1 概述
    6.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及计算
        6.2.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
        6.2.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计算步骤
    6.3 有关基础形式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建立
        6.3.1 确定评价因素
        6.3.2 确定评价因素的量化分级
    6.4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6.5 确定评价因子的隶属度
    6.6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的计算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工作

(3)基于工程造价控制的房屋建筑类项目设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设项目造价管控的关键在设计
        1.1.2 设计常忽略经济分析与造价控制
        1.1.3 设计优化是造价控制的有效手段
    1.2 问题提出
        1.2.1 现实问题的提出
        1.2.2 科学问题的凝练
        1.2.3 关键问题的解构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研究
    2.1 房建项目设计优化重点
    2.2 建筑设计对造价的影响
        2.2.1 结构设计对房建项目造价的影响因素
        2.2.2 地基基础对房建项目造价的影响因素
        2.2.3 地下车库对房建项目造价的影响因素
    2.3 房建项目设计优化要点
    2.4 房建项目设计优化模型
    2.5 文献评述及研究启示
第三章 房屋建筑类项目结构设计优化研究
    3.1 常用结构形式选择
        3.1.1 结构主要形式
        3.1.2 结构形式选择
    3.2 结构布置设计优化
        3.2.1 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布置
        3.2.2 普通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布置
    3.3 建筑平面设计优化
        3.3.1 影响单体建筑的特征指数
        3.3.2 建筑平面布置的优化措施
    3.4 层高的控制与优化
        3.4.1 控制层高对造价的影响程度
        3.4.2 降低层高、保证净高的措施
    3.5 剪力墙结构优化措施
    3.6 结构选择案例分析
        3.6.1 工程概况
        3.6.2 多方案设计
        3.6.3 方案经济评价
        3.6.4 设计方案确定
第四章 房屋建筑类项目地基基础设计优化研究
    4.1 常用建筑基础形式的选择
    4.2 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方法
    4.3 桩基础工程设计优化分析
        4.3.1 桩基础工程设计现存问题
        4.3.2 桩基础工程设计优化方法
    4.4 桩基础设计优化案例分析
        4.4.1 工程概况
        4.4.2 多方案设计
        4.4.3 方案经济评价
        4.4.4 设计方案确定
第五章 房屋建筑类项目地下车库设计优化研究
    5.1 地下车库柱网尺寸优化
    5.2 地下车库楼盖结构优化
        5.2.1 地下车库各形式楼盖对比分析
        5.2.2 地下车库各形式楼盖造价分析
        5.2.3 地下车库三种楼盖经济性比较
    5.3 地下车库层高设计优化
        5.3.1 普通地下车库的层高标准
        5.3.2 地下车库层高对造价的影响
        5.3.3 地下车库层高设计控制要点
    5.4 地下车库设计优化案例分析
        5.4.1 工程概况
        5.4.2 多方案设计
        5.4.3 方案经济评价
        5.4.4 设计方案确定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创新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天然地基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主要目的及内容
        1.3.1 课题的主要目的
        1.3.2 课题的主要内容
2 超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
    2.1 超高层基础理论分析
        2.1.1 超高层基础与高层基础区别
        2.1.2 超高层及高层建筑的基础类型研究
    2.2 超高层建筑单桩基础受力性状研究
        2.2.1 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机理
        2.2.2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2.3 超高层群桩基础的受力性状理论研究
        2.3.1 超高层群桩基础的竖向受荷机理
        2.3.2 群桩效应
        2.3.3 超高层群桩破坏模式
        2.3.4 超高层群桩基础沉降计算理论以及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超高层单桩基础竖向承载力的有限元分析
    3.1 数值模拟有限元简述
    3.2 工程概况及试验结果分析
        3.2.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2.2 试桩参数设计
        3.2.3 单桩静载的主要试验设备
        3.2.4 加卸载方案以及沉降观测
    3.3 超高层单桩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单桩模型几何参数
        3.3.2 本构模型的选取
        3.3.3 桩土接触作用模拟
        3.3.4 边界条件以及网格划分
        3.3.5 初始地应力平衡
        3.3.6 单桩竖向承载特性的模拟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超高层群桩基础竖向承载特性分析
    4.1 工程实例中群桩基础的竖向承载特性分析
        4.1.1 依托工程的群桩基础建模
        4.1.2 群桩模型几何参数
        4.1.3 群桩模型弹性模量折减
        4.1.4 群桩模型的建立
        4.1.5 群桩竖向承载特性的模拟分析结果
    4.2 超高层群桩变桩径竖向承载特性研究
        4.2.1 变桩径群桩设计方案
        4.2.2 变桩径工况下的群桩有限元模型
    4.3 超高层群桩变桩长竖向承载力特性研究
        4.3.1 变桩长群桩设计方案
        4.3.2 变桩长工况下的群桩有限元模型
    4.4 超高层群桩变桩间距对竖向承载特性的研究
        4.4.1 变桩间距群桩设计方案
        4.4.2 变桩间距工况下的群桩有限元模型
    4.5 变刚度调平设计
        4.5.1 变刚度调平群桩设计方案
        4.5.2 变刚度调平工况下的群桩有限元模型
    4.6 本章小结
5 超高层桩筏基础横向受力稳定性研究
    5.1 横向力类型
    5.2 风荷载对超高层建筑的影响
        5.2.1 风荷载特点
    5.3 风荷载简化计算
        5.3.1 风荷载简化计算方法
        5.3.2 风荷载模型简化
        5.3.3 超高层建筑基础水平剪力与弯矩分布
    5.4 桩筏基础风荷载简化模型的建立
        5.4.1 超高层风荷载群桩基础参数
        5.4.2 桩筏基础受水平力的模型建立
        5.4.3 超高层桩筏基础受风重耦合效应的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5)大底盘上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协同沉降分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地基、基础沉降研究及工程控制
        1.2.1 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危害
        1.2.2 不均匀沉降的工程措施
    1.3 共同作用研究现状
        1.3.1 共同作用的基本理论
        1.3.2 共同作用的国外研究现状
        1.3.3 共同作用的国内研究现状
    1.4 共同作用理论的工程应用问题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筏板基础和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分析
    2.1 筏板设计方法
        2.1.1 筏板规范法计算的要求
        2.1.2 刚性板计算法
        2.1.3 弹性板计算法
    2.2 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
        2.2.1 CFG桩地基处理方法简介
        2.2.2 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2.2.3 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协同沉降分析
    3.1 MIDAS有限元计算方法
        3.1.1 MIDAS/GTS NX有限元软件简介
        3.1.2 MIDAS/GTS NX分析功能
        3.1.3 MIDAS/GTS NX操作流程
    3.2 项目概况
        3.2.1 工程地质条件
        3.2.1.1 场地岩土评价
        3.2.1.2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3.2.2 基础设计、地基处理设计方案
        3.2.2.1 基础设计方案概述
        3.2.2.2 地基处理设计方案
    3.3 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协同分析
        3.3.1 几何建模
        3.3.2 材料属性及网格划分
        3.3.3 计算参数选
        3.3.4 荷载、边界条件及工况划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基-基础-上部结构计算结果分析及应用
    4.1 沉降计算结果
        4.1.1 单体建筑规范法独立计算沉降计算结果
        4.1.2 协同分析沉降计算结果
        4.1.3 地基处理设计方案优化
        4.1.4 后浇带浇筑时点优化
        4.1.5 工程降水时间优化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国内100-150米超高层公寓结构成本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结构设计综合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性工作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主要特点及结构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2.1 国内100-150米高度居住型公寓的主要设计特点
        2.1.1 超高层公寓的设计特点
        2.1.2 本文主要分析平面模型的确定
    2.2 国内100-150米高度居住型公寓的结构体系选择
        2.2.1 超高层结构体系选型概述
        2.2.2 100-150米超高层公寓的结构体系选型
    2.3 国内100-150米高度居住型公寓的结构设计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2.3.1 建筑方案特征因素
        2.3.2 环境条件因素
        2.3.3 主要影响因素的初步判断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研究对象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
    3.1 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3.2 层次分析法
        3.2.1 层次分析法概述
        3.2.2 层次分析法在高层建筑选型决策中的应用
        3.2.3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和局限性
    3.3 BP神经网络分析法
        3.3.1 BP神经网络分析法概述
        3.3.2 BP神经网络法的特点和局限性
    3.4 模糊综合评判与模糊聚类
    3.5 灰色系统理论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3.5.1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3.5.2 灰色关联分析
    3.6 本文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
        3.6.1 关于研究对象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3.6.2 综合评价指标的确定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体结构成本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分析
    4.1 分析模型的建立
        4.1.1 基础分析模型概况
        4.1.2 材料强度概况
        4.1.3 结构分析的主要控制指标
    4.2 关于建筑高度变量的分析
        4.2.1 分析模型概况
        4.2.2 结构分析结果比较
        4.2.3 建筑高度变量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
    4.3 关于风荷载变量的分析
        4.3.1 分析模型概况
        4.3.2 结构分析结果比较
        4.3.3 风荷载变量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
    4.4 关于地震作用变量的分析
        4.4.1 分析模型概况
        4.4.2 结构分析结果比较
        4.4.3 地震作用变量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
    4.5 关于建筑层高变量的分析
        4.5.1 分析模型概况
        4.5.2 建筑层高变量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
    4.6 关于建筑体型变量的分析
        4.6.1 分析模型概况
        4.6.2 结构分析结果及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体结构成本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5.1 灰色关联度分析的主要步骤
    5.2 MATLAB程序简介
    5.3 国内100-150米高度居住型公寓结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5.4 以工程实例检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关于地基基础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
    6.1 项目案例
        6.1.1 项目概况
        6.1.2 工程地质概况
        6.1.3 130米高度区段高层建筑基础方案比选
        6.1.4 小结
    6.2 地基基础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6.2.1 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特点
        6.2.2 影响基础成本的主要因素
        6.2.3 地质条件因素
        6.2.4 特殊地质条件因素
        6.2.5 主体结构条件因素
        6.2.6 环境条件因素
        6.2.7 施工条件因素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浅谈新时期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新时期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工作要点
    2.1 延展性
    2.2 安全性
    2.3 耐久性
3 新时期高层建筑基础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关于高层建筑的沉降缝问题
    3.2 关于高层建筑的地基土结构问题
4 加强新时期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主要优化措施
    4.1 框架结构基础设计
    4.2 结构平面图设计
    4.3 内力分析
    4.5 提升材料使用率

(8)基础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国外基础工程技术研究综述
    1.1 特殊地质条件中深基础性能研究
    1.2 新桩型性能与施工的探索
    1.3 检测方法与结果分析的新尝试
    1.4 土-结构共同作用分析
    1.5 桩基础施工创新
    1.6 桩基抗震性能研究
    1.7 既有基础的再利用
2 国内基础工程理论与试验研究成果
    2.1 应力历史对地基设计参数的影响
    2.2 天然地基筏板基础内力分析
        2.2.1 阶梯方形基础的挠度及内立场的解答
        2.2.2 横观各向同性地基中正交各向异性薄板相互作用解析解
        2.2.3 关于浅基础板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2.3 复合锚杆基础抗浮技术
    2.4 桩基沉降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2.5 主裙连体建筑控制变形
    2.6 桩基抗震
    2.7 山区与岩溶地基基础
        2.7.1 山区与岩溶基础工程稳定性研究动态
        2.7.2 岩溶问题研究应用进展
        (1) 地基处理技术
        (2) 桩基础
        (3) 桩-筏基础
    2.8 黄土地区管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2.9 大直径桩
    2.10 组合截面桩
    2.11 能源桩
    2.12 预拌流态固化土技术
3 基础工程设计与工程实践
    3.1 沉降控制设计准则
    3.2 天然地基设计方案
        3.2.1 工程实例1[52]
        3.2.2 工程实例2
    3.3 桩筏基础设计方案
        3.3.1 工程实例3——上海中心大厦[53]
        3.3.2 工程实例4——北京中国尊大厦[54]
4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与设备
    4.1 旋挖桩技术
    4.2 沉井基础施工技术
    4.3 潜孔冲击高压旋喷桩(DJP工法)
    4.4 低净空施工
5 基础工程检测技术新进展
    5.1 静载试验技术
        5.1.1 堆载法
        5.1.2 锚桩法
        5.1.3 自平衡法
        5.1.4 光伏高桩基础静载检测技术
        5.1.5 水平推桩试验
    5.2 桩基内力测试技术
        5.2.1 滑动测微计
        5.2.2 光纤传感技术
6 地基基础纠倾与改造
7 结 论

(9)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基础选型与可靠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础选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基础可靠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结构可靠度理论
    2.1 概述
    2.2 结构功能函数
    2.3 可靠度与失效概率计算
    2.4 可靠度指标β计算方法
        2.4.1 中心点法(一次二阶距法)
        2.4.2 验算点法
        2.4.3 JC法
        2.4.4 蒙特卡罗法
        2.4.5 可靠度计算方法的优缺点评述
    2.5 结构可靠性评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础可靠性
    3.1 概述
    3.2 地基承载力可靠性
        3.2.1 确定地基承载力
        3.2.2 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
        3.2.3 地基承载力等级划分
    3.3 地基沉降可靠性
        3.3.1 地基沉降的产生及计算
        3.3.2 地基沉降等级划分
    3.4 基础耐久性
        3.4.1 概述
        3.4.2 混凝土碳化
        3.4.3 钢筋锈蚀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进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估
    4.1 概述
    4.2 模糊数学
        4.2.1 模糊数学产生与发展
        4.2.2 模糊集合
        4.2.3 隶属函数与隶属度
        4.2.4 常用的隶属函数
    4.3 传统的层次分析法
    4.4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4.4.1 概述
        4.4.2 标度值的改进
        4.4.3 比较判断矩阵的改进
    4.5 模糊综合评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础选型
    5.1 常用基础形式介绍
        5.1.1 概述
        5.1.2 浅基础
        5.1.3 深基础
        5.1.4 选型原则
    5.2 工程实例
        5.2.1 工程概况
        5.2.2 气候条件及地形地貌
        5.2.3 各土层特征
        5.2.4 水文地质条件
    5.3 递阶层次模型建立
    5.4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及计算各评价因素的权重
        5.4.1 确定专家权重
        5.4.2 确定准则层的比较判断矩阵及权重
        5.4.3 确定指标层的比较判断矩阵及权重
    5.5 模糊综合评价
    5.6 桩筏基础数值模拟
        5.6.1 PLAXIS3D2013 简介
        5.6.2 网格划分
        5.6.3 地基基础沉降云图及桩轴力图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础可靠性评定
    6.1 本工程基础的基本参数
    6.2 基础可靠性的递阶层次结构
    6.3 确定准则层比较判断矩阵及权重
    6.4 确定指标层比较判断矩阵及权重
    6.5 地基基础可靠性评估
        6.5.1 地基承载力相关指标的隶属函数建立及承载力可靠性评估
        6.5.2 地基沉降相关指标的隶属函数建立及沉降可靠性评估
        6.5.3 基础耐久性相关指标的隶属函数建立及耐久性评估
        6.5.4 地基稳定性相关指标的隶属函数建立及稳定性评估
        6.5.5 地基基础可靠性评估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10)高层基础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处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重要性
2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高层建筑外部形态的选择
    2.2 高层基础设计中裙楼设计
3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问题的有效处理措施
    3.1 高层建筑外部形态的择优选择
    3.2 优化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案
    3.3 重视环保问题
4 结束语

四、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方案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主裙楼建筑差异沉降控制技术新进展[J]. 孙宏伟.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1(13)
  • [2]高层建筑采用砂卵石层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分析[D]. 张俊飞. 南昌大学, 2021
  • [3]基于工程造价控制的房屋建筑类项目设计优化研究[D]. 程露.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4]天然地基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研究[D]. 王帅. 西安工业大学, 2021(02)
  • [5]大底盘上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协同沉降分析及应用[D]. 程勋超.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6]国内100-150米超高层公寓结构成本影响因素研究[D]. 莫慧珊.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7]浅谈新时期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优化研究[J]. 乐颖辉.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20(06)
  • [8]基础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J]. 高文生,梅国雄,周同和,郑建国,李耀良,龚维明,孙宏伟,王涛. 土木工程学报, 2020(06)
  • [9]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基础选型与可靠性分析研究[D]. 陈乐.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10]高层基础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处理措施[J]. 梁秒霞. 居舍, 2020(13)

标签:;  ;  ;  ;  ;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方案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