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氰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有机氰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一、有机氰废水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杨婷[1](2018)在《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稳定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是一种新型绿色溶剂,在水和空气中稳定性好、离子迁移率高、不易挥发等,可代替传统支撑液膜中的有机膜载体,通过改变膜液相组成,制备成新型离子液体支撑液膜(SILMs)。该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综合了离子液体等优点和传统支撑液膜的高选择性、节能、高效的分离性能等特点。将其应用于含氰废水和苯酚废水的传质分离过程中,探讨不同膜液组成以及相关条件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阐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稳定性的主要机理,从而为高性能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制备及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1)以[Bmim]PF6为膜载体,煤油为膜溶剂,聚偏氟乙烯基膜(PVDF)为支撑体膜,分别采用常温浸渍法和N2加压法制备离子液体支撑液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CA)等检测手段发现,常温浸渍法所制备的离子液体支撑液膜表面更均匀。制膜过程中,膜溶剂和PVDF支撑体膜并未破坏[Bmim]PF6的结构,并且所制备的离子液体支撑液膜保持疏水性。(2)交流阻抗法从微观角度表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在含氰废水中膜液流失主要是由膜液HLB值(亲疏水性平衡值)过大造成。以及pH值测量法和称重法从宏观角度表明,膜液中添加体积浓度为10%Tween80时,膜液的损失率高达79.68%,膜液几乎完全流失。三种方法相互佐证,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即膜液HLB值越大(>10),膜液越容易流失于相邻水相中。膜液乳化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膜液流失的联系最为紧密,渗透压机理、溶解性机理不是离子液体支撑液膜膜液流失的主要机理。离子液体的氢键结构与疏水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氰化物的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离子液体支撑液膜氰化物的去除率高达95.27%。(3)在苯酚萃取分离过程中,离子液体体积浓度分别为10%、30%、50%和100%时,离子液体的浓度越高,膜液越容易流失,这是由于离子液体浓度的增加,其在有机废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更容易发生。膜液乳化应为离子液体支撑液膜膜液流失的主要机理,控制膜液的HLB值的大小,可以提高该体系中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稳定性。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膜液对苯酚的去除率最高仅约为63%,苯酚的去除率仅由其在膜液相中的溶解度或者扩散控制,属于单纯迁移。(4)液膜使用前后的接触角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体积浓度为10%时,随着液膜萃取时间的延长,支撑体膜的润湿作用会对膜液相的流失产生重要的影响。膜液中添加体积浓度10%的Tween80时,使用后的膜液的接触角小于90°,膜液有疏水性变为亲水性。从膜液的电阻值和电容值的变化速率,以及膜液在膜孔中的受力情况可知,膜液相的流失速率呈现先快后慢的阶段性特征。

刘妮娜[2](2017)在《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处理含氰废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氰化物具有很好的络合能力,因此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中。然而氰化物是剧毒物质,对人体及生态环境有毒害作用,可使细胞失去活性,引起组织窒息,因此氰化废水的处理在环境保护中受到普遍重视。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绿色溶剂,具有化学稳定性好、不易挥发、离子迁移率高等特性,可代替传统有机试剂作为膜溶液制备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用于处理含氰废水。针对某黄金冶炼厂含氰废水治理难题,本论文通过在聚偏氟乙烯基膜(PVDF)中填充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制备“填充型”离子液体支撑液膜(SILMs),研究了含氰废水在离子液体支撑液膜中的传输分离过程,考察了膜浸泡时间、原料液中总氰初始浓度、原料液p H、解析相Na OH浓度、反应温度对总氰传输的影响,确定总氰传输过程最优条件。考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渗透系数及原料液中总氰浓度变化,研究了萃取条件对传输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实时监测和分析总氰传质过程中膜液流失行为,研究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在应用中的稳定性。(1)以聚偏氟乙烯膜为支撑基膜,煤油为膜溶剂,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为离子液体,采用浸渍法制备填充型离子液体支撑液膜,通过计算考察了不同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膜固容量及膜损失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CA)等表征方法考察了膜表面及断面形态、膜润湿性等性能,从而制备性能较好的离子液体支撑液膜。(2)考察膜浸泡时间、原料液中总氰初始浓度、原料液p H、解析相Na OH浓度及反应温度对总氰传输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总氰去除率。最优的传输分离条件为:膜浸泡时间为1h、原料液浓度为312.24mg/L、原料液p H为4、解析相Na OH溶液浓度为3%及反应温度为25℃。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总氰去除率可达95.31%,萃取效率良好。(3)考察了膜浸泡时间、原料液浓度、原料液p H、解析相Na OH浓度及反应温度对总氰传输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渗透系数及原料液中总氰浓度变化,从而确定不同反应时间下总氰的传输速率。(4)建立了交流阻抗法研究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稳定性的方法。通过测定体系电阻或电容的变化,可实时连续地监测离子液体支撑液膜中膜液流失情况,进而说明了液膜的稳定性。传质过程中,膜孔中膜液不断流失,其电阻值也不断降低,膜液流失到相邻水相中则溶液电阻不断增加。膜液损失初始阶段,由于支撑液膜表面的离子液体很容易在搅拌条件下脱落,因而流失速度较快;达到中间阶段,膜孔中已有大部分离子液体流失,膜电阻值大幅度降低;当达到穿透阶段,膜孔中的离子液体几乎全部流失,水相溶液浸入膜孔,支撑基体被穿透,即支撑液膜失效。因此,采用交流阻抗谱法可较好地实时监测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状态,进而表示膜液流失过程。

王冰[3](2014)在《湿式氧化法处理丙烯腈废水的反应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丙烯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单体,在ABS塑料、丁腈橡胶、腈纶纤维和合成树脂等化工产品制造领域应用广泛。大量的丙烯腈废水排放不仅引起水资源的污染,还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由于常规的处理工艺已经不能达到要求,因此探索并建立有针对性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及可行性方案是处理丙烯腈废水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采用湿式氧化技术处理丙烯腈废水,通过对反应现象及机理的研究,以期为实验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考察湿式氧化工艺处理丙烯腈废水的主要操作条件:如反应温度、过氧量、丙烯腈浓度和反应时间,研究各反应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丙烯腈浓度为500mg/L、反应时间5min、反应温度240℃以及过氧量3。过氧量是影响丙烯腈废水处理效果的最关键因素。采用经验模型,得出丙烯腈废水的湿式氧化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处理高浓度丙烯腈废水时,得到如下结果:⑴在模拟废水的体积为240mL,过氧量为2.0的条件下,反应时间由5min增加到25min,COD去除率从69.13%增大到89.13%。⑵在反应时间为15min,过氧量为2,模拟废水的体积为240mL的条件下,温度从493K提高到573K,COD的去除率从67.03%提高到88.21%。⑶在反应温度为513K,模拟废水的体积为240mL条件下,过氧量由1增加到3时,COD去除率从72.57%提高到84.97%。⑷在反应温度为513K,过氧量为2,模拟废水的体积为240mL的条件下,COD的去除率从78.19%提高到90.52%。采用湿式氧化法处理高浓度丙烯腈废水,通过考察催化剂种类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得出非均相催化剂氧化铜对丙烯腈废水湿式氧化的处理效果最佳。添加氧化铜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反应温度、过氧量、反应时间及催化剂浓度等条件,探索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丙烯腈浓度为3000mg/L,反应时间为15min,过氧量为2,反应温度为513K,催化剂的投加量为0.9g,COD的去除率为94.01%。

杨珣,周青龄[4](2011)在《电镀含氰废水处理实用工艺技术现状及展望》文中认为电镀废水中含氰废水的排放,对环境会造成巨大的危害。介绍了含氰废水的来源,阐述目前国内常采用的各种含氰废水物理或化学处理技术,并对其方法优劣进行比较,希望能对工程设计起指导作用;同时对未来含氰废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李金春子[5](2011)在《丙烯腈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特征污染物转化规律》文中认为丙烯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化工产品生产领域中应用广泛,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水质复杂,目前缺乏关于丙烯腈废水特征污染物组成的详尽报道,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丙烯腈废水有效处理。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丙烯腈废水的常规水质指标以及特征污染物组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A/O/O考察了生物法对丙烯腈废水的降解效果,同时分析了特征污染物在A/O/O各段的生物转化规律,并讨论了抑制硝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和硝化反应与碱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对丙烯腈废水生物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对丙烯腈废水特征污染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类型为吡啶类、酰胺类、有机酸类、酚类、腈类、嘧啶、吡唑及一些杂环类物质;利用液相色谱测出丙烯腈废水中含量较高的特征污染物为3-氰基吡啶、烟酰胺、烟酸、丙烯腈、丙烯酸、A物质和B物质。在A/O/O工艺中,缺氧段3-氰基吡啶、丙烯腈和B物质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1.2%、100%和51.3%;在曝气1段烟酰胺、烟酸和丙烯酸以及残留的3-氰基吡啶和B物质的去除率均为100%,只有A物质在A/O段出水中得到积累;在曝气2段A物质可以被完全降解。在进水COD浓度为962-2037mg/L,pH值为6.90-9.80,NH4+-N浓度为46.8-151mg/L,N03--N浓度为213-425mg/L的情况下,A/O工艺出水COD去除率最高可达到78%,pH值为8.2左右,NH4+-N浓度为215-420mg/L,N03--N去除率在96%以上;曝气2段出水COD去除率最高可提高到82%,pH值为6.0左右,NH4+-N浓度降低至100mg/L左右,N03--N浓度增加到200mg/L左右。A/O/O工艺中曝气1段硝化反应受到抑制的原因可能是A物质在曝气1段的积累,A物质在曝气2段得到降解后,曝气2段硝化反应得到恢复,但由于碱度不足,硝化反应进行不彻底。

李建勃,蔡德耀,刘书敏,秦彪[6](2009)在《含氰废水化学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文中提出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介绍几种常见的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碱性氯化法、硫酸亚铁法、过氧化氢法、臭氧处理法、加热水解法和电解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提出建议与意见,指出含氰废水处理技术将向"零排放"方向发展。

彭鸽威,闫光绪,郭绍辉,许双双,杨双春,陈春茂[7](2008)在《丙烯腈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介绍了丙烯腈生产工艺、国内外生产情况及丙烯腈生产废水污染物来源。对目前丙烯腈生产废水处理技术及实际工业污水处理现状进行了评述,提出先基础研究后有针对性探索处理方法组合的思路,以期为切实可行地、环境友好地处理丙烯腈生产废水提供参考。

胡红旗,聂伟琴,朱玉峰[8](2007)在《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提出文章分析了物化法、氧化法、电解法、生物法、高温水解法和焚烧法等常用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的原理及特点。介绍了一种新型含氰废水处理方法——辐射法,阐述了其特点及应用情况,同时指出了工业化处理含氰废水的发展方向。

薛勇,聂伟琴,朱玉峰[9](2007)在《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考察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了一些典型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含氰废水处理方法-辐射法,同时指出了工业化处理含氰废水的发展方向.

蔡晓东,郑帼[10](2006)在《腈纶废水处理的问题和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干法腈纶废水的产生及其特点以及它的处理研究现状的描述,得出了腈纶废水的处理引起国内环保工作者注意的结论。然后对国内外腈纶生产废水处理方法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目前国内已工业化应用的腈纶废水处理技术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详尽描述了腈纶废水处理的问题、对策和研究现状。最后指出高浓度有机氰废水处理技术应朝着高效节能、资源化的方向发展,以推动我国含氰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有机氰废水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机氰废水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含氰废水和苯酚废水处理现状
        1.1.1 含氰废水处理现状
        1.1.2 苯酚废水处理现状
    1.2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制备与应用
        1.2.1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基本概念
        1.2.2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制备方法
        1.2.3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1.3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1.3.1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1.3.2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稳定性的研究方法
        1.3.3 改善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稳定性的方法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制备及性能表征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制备
        2.2.1 支撑体的选择
        2.2.2 离子液体的选择
        2.2.3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制备
    2.3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性能表征
        2.3.1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表面形态分析
        2.3.2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光电子能谱分析
        2.3.3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润湿性
    2.4 本章小结
3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在含氰废水中稳定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装置与方法
    3.3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在含氰废水中的稳定性行为分析
        3.3.1 膜溶剂溶解性对膜液流失的影响
        3.3.2 载体浓度对膜液流失的影响
        3.3.3 不同膜溶剂对膜液流失的影响
        3.3.4 盐浓度对膜液流失的影响
        3.3.5 膜液相HLB值对膜液流失的影响
    3.4 膜液相流失过程
    3.5 本章小结
4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在苯酚废水中稳定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装置与方法
    4.3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在苯酚废水中的稳定性行为分析
        4.3.1 膜溶剂溶解性对膜液流失的影响
        4.3.2 载体浓度对膜液流失的影响
        4.3.3 不同膜溶剂对膜液流失的影响
        4.3.4 盐浓度对膜液流失的影响
        4.3.5 膜液相HLB值对膜液流失的影响
    4.4 膜液相流失的主要机理
        4.4.1 支撑体膜被润湿
        4.4.2 膜液乳化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2)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处理含氰废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含氰废水处理方法
        1.1.1 物理法
        1.1.2 化学法
        1.1.3 生化法
    1.2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分离技术
        1.2.1 离子液体
        1.2.2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分离技术
        1.2.3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制备
        1.2.4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稳定性
        1.2.5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应用
    1.3 研究意义与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2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制备及性能表征
    2.1 实验试剂
    2.2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制备
        2.2.1 离子液体的选择
        2.2.2 支撑底膜的选择
        2.2.3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制备
    2.3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性能表征
        2.3.1 支撑液膜离子液体损失率的测定
        2.3.2 支撑基膜中离子液体固容量的测定
        2.3.3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形貌表征
        2.3.4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表面润湿性测定
    2.4 本章小结
3 总氰在离子液体支撑液膜中的传输研究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装置及步骤
        3.2.1 实验装置
        3.2.2 实验步骤
        3.2.3 总氰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膜浸泡时间对支撑液膜中总氰传输的影响
        3.3.2 原料液浓度对支撑液膜中总氰传输的影响
        3.3.3 原料液pH对支撑液膜中总氰传输的影响
        3.3.4 解析相浓度对支撑液膜中总氰传输的影响
        3.3.5 温度对支撑液膜中总氰传输的影响
        3.3.6 搅拌时间对支撑液膜中总氰传输的影响
        3.3.7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重复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总氰在离子液体支撑液膜中的动力学传质过程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理
        4.1.2 实验装置及步骤
        4.1.3 渗透系数的测定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膜浸泡时间对总氰传输的影响
        4.2.2 原料液浓度对总氰传输的影响
        4.2.3 原料液pH对总氰传输的影响
        4.2.4 解析相浓度对总氰传输的影响
        4.2.5 搅拌温度对总氰传输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交流阻抗法研究处理含氰废水SILMs不稳定行为
    5.1 实验仪器与试剂
    5.2 实验原理
    5.3 实验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负载电压对支撑液膜传输过程的影响
        5.4.2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不同流失阶段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湿式氧化法处理丙烯腈废水的反应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1.1 引言
    1.2 丙烯腈性质及用途
        1.2.1 物理性质
        1.2.2 化学性质
        1.2.3 丙烯腈用途
        1.2.4 国内外丙烯腈的产能和需求
        1.2.5 丙烯腈的生产工艺
        1.2.6 丙烯腈生产废水的来源及主要污染物
    1.3 丙烯腈废水特点及危害
        1.3.1 丙烯腈废水特点
        1.3.2 危害
    1.4 丙烯腈废水处理技术
        1.4.1 物化法
        1.4.2 化学法
        1.4.3 生物法
        1.4.4 组合处理工艺
    1.5 国内外湿式氧化技术研究现状
        1.5.1 湿式氧化技术简介
        1.5.2 湿式氧化技术特点
        1.5.3 湿式氧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5.4 湿式氧化的反应机理
        1.5.5 湿式氧化去除含氰化合物反应机理
        1.5.6 湿式氧化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1.6 课题的内容与意义
        1.6.1 课题的意义
        1.6.2 课题的内容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装置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装置
    2.2 实验方法和分析方法
        2.2.1 实验方法
        2.2.2 分析方法
第三章 实验分析与讨论
    3.1 湿式氧化处理丙烯腈废水
        3.1.1 引言
        3.1.2 低浓度废水的单因素实验研究
        3.1.3 高浓度废水的单因素实验研究
        3.1.4 正交试验研究
        3.1.5 反应动力学研究
    3.2 催化湿式氧化处理丙烯腈废水的研究
        3.2.1 引言
        3.2.2 不同种类催化剂对丙烯腈废水的处理效果
        3.2.3 丙烯腈废水催化湿式氧化单因素实验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4)电镀含氰废水处理实用工艺技术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各种处理方法简述
2 常用处理技术
    2.1 加酸曝气法
    2.2 络盐法
    2.3 臭氧处理法
    2.4 过氧化氢法
        2.4.1 碱性条件
        2.4.2 酸性条件
    2.5 碱性氯化处理法
    2.6 食盐电解法
3 含氰废水生物处理方法的应用进展
4 结语与展望

(5)丙烯腈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特征污染物转化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丙烯腈及其生产工艺概述
        1.2.1 丙烯腈的性质和用途
        1.2.2 丙烯腈的产能和需求
        1.2.3 丙烯腈的生产方法
        1.2.4 丙烯氨氧化生产工艺
    1.3 丙烯腈废水危害
    1.4 丙烯腈废水处理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化学氧化法
        1.4.2 物化法
        1.4.3 生物法
        1.4.4 其他处理方法
        1.4.5 组合处理工艺
    1.5 课题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装置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仪器设备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用水及污泥来源
    2.2 实验装置
        2.2.1 连续实验装置
        2.2.2 持续曝气实验装置
    2.3 测定分析方法
        2.3.1 常规指标测定方法
        2.3.2 特征污染物富集方法
        2.3.3 特征污染物测定条件
        2.3.4 标准曲线
        2.3.5 标准物质HPLC图
第3章 丙烯腈废水水质及特征污染物分析
    3.1 水质特征
    3.2 特征污染物
    3.3 特征污染物的产生过程解析
        3.3.1 3-氰基吡啶的产生过程
        3.3.2 烟酰胺和烟酸的产生过程
        3.3.3 丙烯酸的产生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A/O/O工艺处理丙烯腈废水效果
    4.1 反应器启动
    4.2 A/O工艺处理效果
        4.2.1 缺氧段处理效果
        4.2.2 曝气1段处理效果
        4.2.3 A/O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
        4.2.4 A/O工艺对NH_4~+-N和NO_3~--N的去除效果
    4.3 A/O/O工艺处理效果
        4.3.1 曝气2段处理效果
        4.3.2 A/O/O对COD的去除效果
    4.4 持续曝气实验处理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生物处理过程中特征污染物变化规律
    5.1 A/O/O 工艺各段特征污染物的降解效果
    5.2 持续曝气实验过程中特征污染物降解效果
    5.3 抑制硝化反应的特征污染物
    5.4 肖化反应与碱度的定量关系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含氰废水化学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含氰废水的化学处理方法
    1.1 碱性氯化法
        1.1.1 局部氧化法破氰工艺
        1.1.2 完全氧化法破氰工艺
    1.2 硫酸亚铁法
    1.3 过氧化氢法
        1.3.1 碱性条件
        1.3.2 酸性条件
    1.4 臭氧处理法
    1.5 加热水解法
    1.6 电解法
2 含氰废水化学处理方法的应用进展
3 建议

(7)丙烯腈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丙烯腈生产工艺及其废水来源
    1.1 丙烯腈主要生产工艺
    1.2 丙烯腈生产废水来源及其主要污染物
2 丙烯腈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2.1 焚烧法
    2.2 加压水解—生化处理法
    2.3 湿式催化氧化法
3 丙烯腈废水的其他处理方法研究
4 结语

(8)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含氰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
    1.1 物化法
        1.1.1 活性炭吸附法
        1.1.2 精馏法
    1.2 氧化法
        1.2.1 超临界水氧化法
        1.2.2 湿式氧化法
        1.2.3 芬顿试剂氧化法
    1.3 电解法
        1.3.1 流态化电极电解法
        1.3.2 辉光放电电解法
    1.4 生物法
        1.4.1 微生物处理法
        1.4.2 膜生物反应器法
    1.5 高温水解法
    1.6 焚烧法
2 一种含氰废水处理的新方法——辐射法
    2.1 辐射法的原理
    2.2 辐射法的应用
3 结束语

(9)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含氰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
    1.1 物化法
        1.1.1 活性炭吸附法
        1.1.2 精馏法
    1.2 氧化法
        1.2.1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法
        1.2.2 湿式氧化法
        1.2.3 芬顿试剂氧化法
    1.3 电解法
        1.3.1 流态化电极电解法
        1.3.2 辉光放电电解法
    1.4 生物法
        1.4.1 微生物处理法
        1.4.2 膜生物反应器
    1.5 高温水解法
    1.6 焚烧法
2 含氰废水处理的新方法
3 结 论

四、有机氰废水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稳定性的研究[D]. 杨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12)
  • [2]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处理含氰废水研究[D]. 刘妮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2)
  • [3]湿式氧化法处理丙烯腈废水的反应特性研究[D]. 王冰. 东北石油大学, 2014(02)
  • [4]电镀含氰废水处理实用工艺技术现状及展望[J]. 杨珣,周青龄.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1(01)
  • [5]丙烯腈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特征污染物转化规律[D]. 李金春子.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06)
  • [6]含氰废水化学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李建勃,蔡德耀,刘书敏,秦彪. 能源与环境, 2009(04)
  • [7]丙烯腈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彭鸽威,闫光绪,郭绍辉,许双双,杨双春,陈春茂. 合成纤维, 2008(02)
  • [8]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胡红旗,聂伟琴,朱玉峰.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07(04)
  • [9]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薛勇,聂伟琴,朱玉峰.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07(04)
  • [10]腈纶废水处理的问题和研究现状[J]. 蔡晓东,郑帼. 工业水处理, 2006(03)

标签:;  ;  

有机氰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