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食其力的乌克兰经济

自食其力的乌克兰经济

一、自我吞噬的乌克兰经济(论文文献综述)

赵建波[1](2021)在《民族国家叙事下国家认同问题研究》文中提出

齐艳[2](2020)在《当代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研究》文中提出从古希腊的描述地理学到18世纪意大利维柯《新科学》的“诗性地理”,再到德国康德的《自然地理学》,西方“文学地理学”的概念在反复推敲中得以明晰。此后,文学地理学的多元性和空间性取代了原本单一以时间为依据的目的论,文学地理学逐渐转换为文学地理学批评。文学地理学批评在广义上描述包含理论、方法与批评实践三个部分,在发展中逐渐构建出了体系化的文学文本研究模式,成为了当今文学批评的热点和新方法。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十分关注地理学科意义上文学的价值与功用。随着20世纪地理学“文化转向”与人文科学“空间转向”的相互交叉融合,地理空间进而渗透到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内容、实践中去。值得强调的是,虽然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在理论研究与文本批评实践之间不甚平衡,对于具体文学地理现象的研究远多于理论方法的探讨,但是它对现代人生存空间状态的关注,文学与地理空间互动关系的探讨以及概念范畴的阐释、理论体系的建构、基本方法的探索都在多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经历了理论探求、学科构建和批评实践的丰富和发展过程。本文旨在结合理论方法与文本实践,探究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方法与实践三个部分是如何更好地结合的,从而为中国当代文学地理学和文学地理学批评研究更好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价值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本文的切入点,交代了论文的结构框架与写作逻辑。第一部分主要对“西方文学地理学”概念的演变进行历史脉络的梳理以及明确其各自理论内涵。首先通过对文学与地理关系的梳理与阐释,明确在当代社会语境下“文学地理”的复杂理论内涵,厘清了西方“文学与地理”关系的流变与发展。其次,通过对维柯、孟德斯鸠、海德格尔、斯达尔夫人、柯罗等人相关理论进行阐释,分析文学与地理关系的结合对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发展的影响作用。再次,通过分析以乔纳森·贝特、劳伦斯·布伊尔为代表的西方生态批评理论,探讨生态批评对文学地理学批评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对“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概念进行界定,辨析其与生态批评的异同,彰显其独特的理论建树。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当代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重要概念的研究。即通过对地理环境、地方、地理景观、地理空间、地理叙事等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体系的基础范畴的梳理和深入分析,特别是对“地方关注”理论内涵进行了阐述。论文在明确各范畴的理论内涵的基础上考察其在“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中的角色与作用,进一步廓清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概念范畴,并界定、辨析与之相似概念的异同,论述这些概念在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建构过程中所起到的基础支撑作用。第三部分主要考察当代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四大基本方法,即“地理中心”“多重聚焦”“共感性”“地层学视角”。正是基于这四种基本方法,法国利摩日大学教授波特兰·韦斯特法尔建构起了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体系雏形。之后,美国学者罗伯特·泰利将韦斯特法尔的代表作《地理批评》翻译成英文,并在其着作《空间性》中结合自身研究成果对该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化和发展。本章重点从“作者中心”到“地理中心”,从“主体凝视”到“多重聚焦”,从“单一感官”到“共感性”,从“单项化的空间表现”到“多维地层学视角”这四大转向的维度来阐述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基本方法。第四部分主要考察的是当代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另一重要研究理论“文学地图”催生出的两种研究方法,这也是文学与地理学两大学科交叉形成的最突出的理论与实践融合点。同时,重点梳理了在文学地图理论影响下两大代表流派——以美国罗伯特·泰利为代表的“文学制图”和以法国弗兰克·莫莱蒂为代表的“文学绘图”所主张的理论内涵、概念外延及表现形态。第五部分是对当代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批评实践进行考察。波特兰·韦斯特法尔作为地理批评的代表人物,他运用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与四大基本方法对众多文学文本中的地理空间进行了解读实践。本章重点分析了韦斯特法尔从都市空间的结构与重组的角度对巴黎的城市空间的文本解读实践方式,以期通过分析寻找文学文本中虚构的和真实世界的调和与发展。此外,本章还对罗伯特·泰利运用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从文学地图的技巧与手法角度解读19世纪美国经典文学的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探索文学地理学批评作为一种可以操作的批评方式如何对文学作品、文学作家、文学现象、地理空间等进行批评实践分析,以此说明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方法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第六部分主要通过简要分析中国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理论建构、方法研究、实践探索现状的同时关注中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的交融与发展,重点阐述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从多维度、多层次方面对中国文学地理学批评带来的创新性影响,对中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融合发展的前景从学科层面、技术层面和媒介层面进行逻辑阐述。在结语中,论文通过对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总结梳理,提炼出文学地理学批评在文学研究、地理批评、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所引起的反思与启示,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对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与相关实践文本的再梳理,在对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先行的特点与中国文学地理学批评实证为主的特点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与论述后,论文认为,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这种有着深刻的哲学理论基础、科学的理论建构体系、多国学者丰富的批评实践的跨学科文学批评形式,无论从精神内质、思维路径还是理论范式方面,都对中国当代文学地理学领域的学科知识拓展、理论范式研究、学科体系建构、动态发展前景有着积极的借鉴和推动意义,值得持续深入的关注和研究下去。

罗纳德·F.英格尔哈特,叶娟丽[3](2019)在《人工智能时代呼唤新的政治联盟》文中指出近30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下降与普遍的收入不均,一般被归咎于服务外包、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兴起和移民的大量涌入。实际上,这些都只是暂时性的问题,发达社会即将面临的长期问题是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从体力到脑力的全面挤压。人工智能的发展如果任由市场主导,其经济增长的收益将全部被输送到占人口极少数的知识精英手中,从而导致更多的人面临失业与生存危机。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必须结成新的政治联盟,强化政府干预,科学规划人工智能的发展,重新分配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日益丰富的社会资源,在个人活力与社会公平之间保持适当平衡。

梁飞[4](2012)在《高兹资本主义核电技术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文中研究说明高兹是法国当代左翼生态政治思想家,他以法国发展核电技术为例,从技术、经济、生态和安全方面对资本主义使用的核电技术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他指出核电技术是"资本的圈套",符合资本主义积累逻辑,是资本主义专制的政治选择,社会生态重建的基本前提是工具转换。高兹的核电批判理论为我们审视目前的能源发展战略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他对节约能源以及采用新技术发展新型能源的思考,对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价值。

杨凯[5](2011)在《教宗约翰·保罗二世对世界政治事务的积极介入及其原因》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罗马天主教会与世俗世界一直在纷争与合作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当代,作为天主教会灵魂人物的教宗,其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宗教信仰、社会慈善和道德伦理层面,更扩展到到世界政治领域,约翰·保罗二世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他秉持坚定的基督信仰与政治理念,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教会的社会资源,积极介入人权、民主与和平等各类世界政治事务,特别是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纵横捭阖,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究其原委,主要由3个因素所决定:首先是教会的核心利益所系及教宗的岗位职责所在;其次是教宗个人的人生经历与政治理念所使;再则是教宗拥有的行动资源和社会关系所助。教会的核心利益与教宗的岗位职责是教宗保罗二世在国际政治舞台扮演积极角色的结构原因,教宗的人生经历与政治理念是保罗二世相对于前任而言,更愿意主动地介入国际政治事务的个人原因,而教宗所掌握的内外部资源则是他能够发挥更大影响力的行动保障。这3方面因素决定了保罗二世必定而且能够在世界政治舞台扮演积极角色,甚至发挥关键作用。

骆以军[6](2010)在《经验匮乏者笔记》文中指出词条1我记得十多年前在影展看了部奇士劳斯基的《爱情影片》,至今仍对那简洁有力的说故事本领念念不忘。故事本身非常简单(近乎通俗剧或极短篇):大雪封罩的城市,一幢老旧公寓其中一间住着一个和祖

洛仁·戈尔德纳,车艳秋,房广顺[7](2009)在《虚拟资本和罗莎·卢森堡帝国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文中认为

韩红梅[8](2004)在《俄罗斯外交思潮与外交政策》文中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俄罗斯能否实现其大国复兴的战略目标,最直接的表现还是其对外战略的有效性,而对外战略的制定归根到底都与大西洋主义、斯拉夫主义以及欧亚主义这三大外交思潮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不仅影响过去两个世纪俄罗斯社会的发展,对21世纪的社会发展也不可低估。 本文主要从俄罗斯当前的国情入手,通过对三大外交思潮的系统分析,给“俄罗斯思想”进行合理的定位,即以新欧亚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大西洋主义、斯拉夫主义中的强国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主张东西方并重的一种理念。在这个结论的基础上,再通过三大外交思潮在俄罗斯社会发展轨迹的深入剖析,发现这些主流思想在不同的时期对俄罗斯的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俄罗斯信仰危机导致大西洋主义思想的产生,斯拉夫主义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欧亚主义是对大西洋主义和斯拉夫主义两种思潮比较后的新的选择。 在新世纪,在制定合理的外交策略、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扞卫国家利益方面,“俄罗斯思想”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刘元琪[9](2002)在《自我吞噬的乌克兰经济》文中研究说明荷兰《欧亚研究》总第53卷第6期(2001年9月号)刊登了米切尔·埃尔曼评汉斯·范·佐恩着《关于独立的乌克兰的政治经济学》(Hans van Zo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dependent Ukraine)一书的书评,书评主要内容如下。

李静杰[10](1997)在《俄罗斯关于“文明选择”的争论》文中提出俄罗斯正处于历史性大变革时期。伴随这场变革的是席卷全国的大辩论。辩论的内容涉及俄罗斯选择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从更深层次看,还有俄罗斯民族国家的“属性”和文明的归属问题。本文介绍了俄罗斯当前面临的问题和选择,以及在这场辩论中出现的几大派别——欧洲——大西洋主义、现代“斯拉夫主义”、新“欧亚主义”和它们产生的历史渊源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主张

二、自我吞噬的乌克兰经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我吞噬的乌克兰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2)当代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说明
    二、选题意义
    三、当代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第一章 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的产生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文学地理观
        二、近代西方文学地理观
        三、当代“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正式诞生
    第二节 当代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发展
        一、生态文学批评对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推动
        二、西方地理批评学派与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发展
第二章 当代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概念范畴
    第一节 地理环境
        一、地理环境的历史流变
        二、自然地理环境
        三、地理环境决定论
        四、文学地理环境
    第二节 地方与地理景观
        一、自然科学对地方与地理景观的描述
        二、人本主义地理学中的地方与景观
        三、文学地理学批评中的地方和景观
    第三节 地理空间
        一、自然科学中的地理空间
        二、空间哲学中的地理空间
        三、文学地理学批评中的地理空间
第三章 当代西方文学地理批评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地理中心”
        一、“虚构人物”视角下的自身与他者
        二、作为研究中心的“地方”
        三、“地理中心”方法中的动态空间
    第二节 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地层学视角”
        一、传统时空体的研究视角观念
        二、从多层空间分析走向地层学分析
        三、地层学视角开辟新空间
    第三节 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多重聚焦”
        一、“凝视”的本质与价值
        二、“主体凝视”的主体与客体
        三、“多重聚焦”的基本模式
    第四节 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共感性方法
        一、早期的感官理论
        二、文学地理学感知方式的整合诉求
        三、复合感知模式下的“共感性”批评
        四、《香水》文本中的共感性研究向度
第四章 当代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文学地图”理论
    第一节 西方“文学地图”理论溯源
        一、从附属形态走向独立形态的西方文学地图
        二、多元呈现的西方文学地图
    第二节 弗兰克·莫莱蒂的“文学绘图”方法
        一、弗兰克·莫莱蒂的“文学绘图”概念
        二、文学地图的绘制及应用
    第三节 罗伯特·泰利的“文学制图”方法
        一、文学制图的概念
        二、罗伯特·泰利“文学制图”的应用
        三、罗伯特·泰利的“文学制图”与“小说叙事”
第五章 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文本解读实践
    第一节 都市空间的解构与重组——以巴黎城市空间解读为例
        一、多重感官下空间的真实与虚拟界限
        二、“地方”与文学文本
        二、地方的建构要素
        三、文本分析中的空间与新现实主义
    第二节 文学地图的技巧与手法——以解读19世纪美国经典文学为例
        一、文学制图与文学创作
        二、地方精神与文学空间的绘制——以《白鲸》为例
        三、文学制图的重叠
第六章 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对中国当代文学地理学的意义
    第一节 当代中西文学地理学的交融与发展
        一、作为边缘学科的文学地理学
        二、与文学史学科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
        三、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方向的文学地理学
        四、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新文学地理学批评
    第二节 中西文学地理学批评的融合发展新趋势
        一、学科层面融合发展
        二、技术层面融合发展
        三、媒介层面融合发展
        四、中西合璧——国际化融合的文学地理学批评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高兹资本主义核电技术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兹的核电批判理论
    (一) 核电技术是“资本的圈套”
        1.“核电取代石油可以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是错误的
        2.“核电是唯一能够替代石油的能源”的论断, 不符合事实
        3.“核电技术可以摆脱能源危机”是自欺欺人
    (二) 核电技术受资本主义政治逻辑支配
        1.技术选择上的独裁主义
        2.全核社会是一个技术专制社会
    (三) 核电技术隐含着巨大的生态风险和安全隐患
        1.核电生产的核风险
        2.核废料运输和储存的核风险
        3.核事故始终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四) 技术转换是社会生态重建的基本前提
二、高兹核电技术批判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
    (二) 把节约放在能源发展战略首位
    (三) 可再生能源是发展方向

(5)教宗约翰·保罗二世对世界政治事务的积极介入及其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核心问题及其研究价值
    二、相关文献述评
    三、研究方案设计
第一章 保罗二世对当代世界政治事务的积极介入
    第一节 保罗二世积极介入的全球性政治议题
    第二节 保罗二世积极介入世界政治事务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宗积极介入世界政治事务之结构原因:教会的核心利益与教宗的岗位职责
    第一节 自相矛盾的政治言行背后的利益考量
    第二节 教会的核心利益与其对世界政治事务的积极介入
    第三节 教宗的岗位职责与其对世界政治事务的积极介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教宗积极介入世界政治事务之个人原因:教宗的人生经历与政治理念
    第一节 宗教市场上的理性行为者
    第二节 政治心理学视角下的保罗二世的个性
    第三节 保罗二世的人生经历对其介入世界政治事务的影响
    第四节 保罗二世的政治理念对其介入世界政治事务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宗积极介入世界政治事务之行动资源:教宗依靠的内外部资源
    第一节 教宗掌握的教会内部资源有利于教宗对世界政治事务的介入
    第二节 教宗可用的教会外部资源有利于教宗对世界政治事务的介入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6)经验匮乏者笔记(论文提纲范文)

词条1
    我记得
词条2
    意志
词条3
    骗局
词条4
    贵族
词条5
    压抑的母亲或不压抑的
词条6
    找一张纸
词条7
    八百万种死法
词条8
    冰壁
词条9
    复古
词条10
    餐桌
词条11
    脸
词条12
    饥饿
词条13
    等待
词条14
    河流
词条15
    坠落
词条16
    动物
词条17
    旅人随身书
词条18
    给下一轮太平盛世小说家的驾驶人手册
词条19
    偷法宝
词条20
    我的左手
词条21
    时间在后来会赠予我们什么
词条22
    小书店
词条23
    浑沌人生
词条24
    活着像一支驼队
词条25
    绿帽子

(7)虚拟资本和罗莎·卢森堡帝国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列宁与卢森堡的争论
帝国主义依然存在
卢森堡理论的意义
对卢森堡理论的发展

(8)俄罗斯外交思潮与外交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俄罗斯外交思潮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俄罗斯大国情结的激发
    第二节 俄罗斯在社会转型中的思想混乱
第二章 俄罗斯外交思潮的演变
    第一节 欧洲-大西洋主义
    第二节 现代斯拉夫主义
    第三节 新欧亚主义
    第四节 俄罗斯思想
第三章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实践分析
    第一节 外交思潮与叶利钦时代的外交政策
    第二节 外交思潮与普京时代的外交政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自我吞噬的乌克兰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 [1]民族国家叙事下国家认同问题研究[D]. 赵建波. 山东大学, 2021
  • [2]当代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研究[D]. 齐艳.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3]人工智能时代呼唤新的政治联盟[J]. 罗纳德·F.英格尔哈特,叶娟丽.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19(11)
  • [4]高兹资本主义核电技术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梁飞. 学术探索, 2012(01)
  • [5]教宗约翰·保罗二世对世界政治事务的积极介入及其原因[D]. 杨凯. 暨南大学, 2011(10)
  • [6]经验匮乏者笔记[J]. 骆以军. 延河, 2010(11)
  • [7]虚拟资本和罗莎·卢森堡帝国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J]. 洛仁·戈尔德纳,车艳秋,房广顺. 国外理论动态, 2009(01)
  • [8]俄罗斯外交思潮与外交政策[D]. 韩红梅. 南京师范大学, 2004(01)
  • [9]自我吞噬的乌克兰经济[J]. 刘元琪. 国外理论动态, 2002(01)
  • [10]俄罗斯关于“文明选择”的争论[J]. 李静杰. 太平洋学报, 1997(02)

标签:;  ;  ;  ;  ;  

自食其力的乌克兰经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