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评价中必须处理的五种关系

成果评价中必须处理的五种关系

一、成果评价必须处理好的五个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吴邦銮,郑强,张春花[1](2021)在《关于提高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用性的思考——以北京大兴区采育镇为例》文中认为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我国"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最基层的强调面向实施和可操作性的总体规划,其规划成果是否"能用好用管用"是衡量其规划编制工作成败的核心评判标准。本文结合北京市新一轮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研判提高规划实用性的重点方向,认为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传导落实上位市县(区)规划、提供全覆盖的基础性乡村发展引导和管控要求、明确边界和责权以支持提升村镇基层治理能力、完善区域协调互促发展格局、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弹性,并提出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需要处理好"上"与"下"、"村"与"镇"、"条"与"块"、"内"与"外"、"近期"与"远期"五个关系,提高规划实用性,更好地肩负起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责任和使命。

余慧娟,宋佳欣[2](2021)在《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劳动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努力开创劳动教育新局面——访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文中指出10月21日,四川成都。芙蓉花开,丹桂飘香。天府新区5100亩沃野成了孩子们的劳动乐园;地处中心城区只有20亩地的石笋街小学独具匠心,在屋顶打造出一座3000平方米生机盎然的空中农场;视频中,全国各地一批跨学科跨场域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教育课程涌现出来……劳动教育的内容、途径、方式都有了惊人的拓展和创新,让人脑洞大开。

石秀秀[3](2021)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荣[4](2020)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九大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明确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发展中,转化为社会大众的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建设,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树立中华文化自信的坚强支撑。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基本内涵与意义、内在机理与整体方略设计、外化实践路径三大方面展开了具体论述。文章主要从价值原则、价值规范与价值理想三个层次出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进行了创新性解释,形成了合理完备的三维系统理论建构。同时,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由知向行的过程中,本研究还构建起了“知”、“情”、“信”、“行”四位一体的大众认同和转化的整体方略设计与理论模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大众认同提供了思想支撑与理论依据。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基本内涵与意义方面,本研究从中国社会、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方位出发,阐释清楚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重大意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认同等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出其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文章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需要从价值原则、价值规范以及价值理想三重维度重点着力,引导社会大众遵循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从国家、社会与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规范来推动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与目标。在实现逻辑与内在机理方面,本研究以当代大学生为例剖析了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现状,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方面存在的认知、情感、信仰等问题,探索促进大众由知向行的整体方略设计。文章认为,要在认清当下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基本现状与挑战的前提下,从“知”、“情”、“信”、“行”四个方面着手,才能真正地从认知转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普遍认同。文章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大众认同需要在知上着力,强化价值认知;要在情上内化,激发情感共鸣;要在信上笃定,锤炼坚强意志;要在行上磨砺,融入生活实践,努力化解社会大众对价值认同的疑惑与挑战,不断引领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强基固本、培根铸魂作用。在具体的外化实施路径方面,本研究从教育体系、文化根基、舆论传播、制度保障四方面出发,设计了促进社会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认同的整体方略。文章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教育需要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上下足功夫,从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到社会化再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推动形成全学段、全方位、全覆盖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认同教育体系。同时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发掘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大众认同的文化根基,形成以文化人的育人体系。文章提出,在舆论传播过程中,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与舆论宣传的同频共振,突出榜样典型的示范引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推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官方与民间的互促传播,真正构筑起智媒体时代社会主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舆论传播新格局。同时,要凸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制度设计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大众认同的辩证统一高度,通过制度化的形式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实现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认同。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接受与认同,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其精神涵养与灵魂塑造的作用,才能不断地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与思想引领力,才能让中华文明在世界文化激荡的长河中挺起精神脊梁。

顾天勇[5](2020)在《雅安市名山区政府行政效能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行政效能建设是指各级机关在价值取向的指引下,开展权力制约、能力建设、效能评估、激励问责等工作,促进政府效率、效益和效果全面提升的综合性工作。近年来,县级政府行政效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发展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对县级政府行政效能建设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当前提升行政效能是是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是单一制的国家,以某个县区为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因此进行雅安市名山区政府行政效能建设研究对提升县级政府的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政府行政效能建设的概念和理论,奠定全文理论基础。梳理了雅安市名山区政府行政效能建设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行政效能建设的价值取向得到较好践行、行政权力的制约逐步深化、政府能力水平逐步提升、效能评估纵深推进、激励问责体系逐步健全完善。本文用定性研究法梳理了雅安市名山区政府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践行价值取向还不到位、行政权力制约还有待规范、能力建设还不适应发展要求、效能评估质量水平不高、激励和问责不匹配。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政府行政效能的目标定位不明确、行政权力的边界不清晰、能力建设制度衔接不顺畅、效能评估体系缺位、激励问责机制不健全。本文用比较分析法梳理了国内相关县(区)开展政府效能建设的经验及启示。在此基础上,对应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第一,坚守效能政府价值取向;第二,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第三,强化政府能力建设;第四,提升行政效能评估水平;第五,营造良好效能建设环境。本文通过对雅安市名山区政府效能建设进行了详细研究,对雅安市名山区政府更好履行职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其它县级政府行政效能建设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张晓容[6](2020)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社区党建的历史和现实研究 ——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社区党建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党建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与形势任务要求相比,当前城市社区党建还存在不适应的情况,引领社区治理的作用发挥不突出,社区党组织的弱化、虚化和边缘化,社区党员队伍能力素质不强等问题,逐渐成为中共加强基层党建中需要破解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要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城市建设和发展,就必须强化城市社区党建的引领作用,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为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要在推动城市治理中展现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破解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所要面对的新问题,需要结合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从理论解析和实践探索层面上进行探究。伴随居委会到社区的变化,城市基层党建也从居委会党建进入社区党建的阶段。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许多新情况,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分化,大量人口向城市流动,利益矛盾逐渐增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党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要随之扩大等等。这些问题考验着城市社区党组织的能力水平,给城市社区党建带来了新的挑战。以城市社区党建科学化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更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有鉴于此,我们需从理论溯源、探索历程、经验总结和路径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在理论溯源方面,在厘清社区、社区组织、城市社区组织、城市社区党建、城市社区党组织等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思想进行系统梳理,为新时代中共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奠定理论根基。同时,对不同时期中共城市基层党建的探索历程进行系统梳理,从中汲取所蕴含的理论智慧和历史经验。在现状分析方面,以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为导引,全面介绍福州“133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调查研究和现场访谈,对存在的困境和成因进行分析,进而以前瞻性视角探索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路径方法。研究基于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既注重对中共在不同时期加强基层党建经验得失的历史梳理,又基于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展开理论分析,试图实现历史与逻辑、理论研究与实证探索相统一,旨在探寻新时代中共城市社区党建的现实路径,实现城市社区党建与城市社区治理深度相融合,引领社区善治。提升城市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政治意义上,以历史思维审视在探索城市建设历程中的曲折与成就,必然能够自觉增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同感。在实践层面,这一工程需要以建构城市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新格局为目标,以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为核心,以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为重点,以协调社区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关系为基础,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筑牢根基,进而为中共城市社区党建提供创新思路与合力效应。

杨文婷[7](2020)在《淮安市B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研究》文中认为国库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已有20年的历史了,初期我国各地实行的是传统国库分散支付制度,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需求,直到2001年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印发关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试点部署,这一部署正是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始端。国库集中支付这一崭新支付方式能够将财政资金留在国库集中支付,盘活了存量资金,大大提高了资金支付的效率,减少了层层下拨的中间环节,规范了支付行为。本研究从B镇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地观摩和文献查阅的方式对B镇实行的国库集中支付进行全方位的研究,B镇在改革前开设的账户较多,每个账户有独立的支付工具,且每开一笔支票都是通过手写并通过操作密码器密码的方式完成支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所有的资金归于零余额账户中支付,且电子无纸化支付方式极大地提高资金支付的效率和降低了现金支付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比如错汇。在研究B镇国库集中支付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甲区前期试点乡镇实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共性问题:预算编制不合理、财政人员素质不高、支付系统不稳定和监督力度不强硬等问题。因此,B镇国库集中支付今后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善:一是明确乡镇预算管理对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的预算编制制度,做到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报表和会计核算方式方法三个统一,实现乡镇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的规范管理;二是以信息化为抓手,强化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提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安全性,助力支付平台高效运行;三是做好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并协调代理银行高效高质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相关人员业务素质;四是建立并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管机制,完善预算监督链条,构建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加大对财政资金运行的监督力度。

胡潇涵[8](2020)在《习近平关于干部担当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指出干部队伍建设是推动国家发展的组织保障,也是国家公信力、执行力的外在体现,我们党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培养造就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并提出了新时代好干部的五个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表明敢于担责、勇于承担是新时代干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2019年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都把“担当”列入其中,在《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把“持续强化担当尽责意识”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明确目标。可以说,干部担当意识的增强、担当能力的培养、担当作为的保障、担当失职的问责等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极为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习近平关于干部担当的重要论述为研究主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跨学科研究法等,从研究对象的形成渊源、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实践要领、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等几个方面对习近平关于干部担当的重要论述作出了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析。本文主要分为五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起、研究的思路结构并对本文所涉及主要概念进行界定,规定了本研究的适用范围,同时通过文献分析,找出了相关主题研究的热点和内容,对当前的研究状况进行评述,从中确定了本研究的价值。第二章:习近平关于干部担当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和时代背景。主要分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担当思想、中国共产党主要代表的担当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担当思想等理论来源,以及新时代所面临的历史使命、任务、考验的时代背景。第三章:习近平关于干部担当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主要分析了习近平所强调的关于干部担当的重要性、具体标准和激发广大干部勇于担当的重要举措。第四章:习近平关于干部担当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第五章:习近平关于干部担当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主要分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最后的结语部分,总结全文的研究内容,并对研究和结论的不足之处做出反思。

郝铁川,竺常赟[9](2019)在《试论习近平同志关于人大理论和工作的新阐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人大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创新。在人大理论创新方面,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做到四个"必须"等新观点。在人大工作实践创新方面,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做好人大工作需要处理和把握好五个关系等15项新观点。与以往中国共产党人的法律思想相比,习近平同志更加强调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更加重视提高立法质量、立法与改革的统一,更加重视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中的廉政建设,更加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的打通、桥梁作用,更加重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宪制责任的履行,更加重视人大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创新。

董春香[10](2019)在《“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以H大学为例》文中提出教师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母机,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教师队伍的水平,培养一批让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中小学教师,教育部先后实施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卓越中学教师培养则是我国“卓越教师计划”当中重要的一部分,本研究中探讨的“本硕一体化”的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既符合卓越计划实施中要求“遵循不同类别教师的培养规律”的指导原则,也有利于推动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创新,进一步落实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本研究在梳理和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厘清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内涵并介绍了“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分析了“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的主要构成及构建基础。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主要依据,因此,本研究首先对案例高校H大学的培养方案文本进行分析,再结合对32位学生访谈对象的访谈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对收集到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在卓越中学教师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也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该模式在课程安排、协同培养机制实施、配套管理落实及质量评估体系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之处;主要是受社会因素、主体因素、机制因素和保障因素等影响,制约了“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在坚持发展性原则、理论与实践融合原则和权责分明的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人才培养定位目标更精准、设置结构更加优化、内容更精化的课程体系、坚持深入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建立更加规范的过程管理体系和更完备的人才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来优化“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并努力通过获取相关政策制度支持、经费支持和联盟发展平台支持为其发展和变革提供动力和保障,以进一步促进卓越型中学教师人才培养。

二、成果评价必须处理好的五个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果评价必须处理好的五个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提高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用性的思考——以北京大兴区采育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提高乡镇总规实用性的重点方向研判
    1.1 传导落实上位市县(区)规划
    1.2 提供全覆盖的基础性乡村发展引导和管控要求
    1.3 明确边界和责权以支持提升村镇基层治理能力
    1.4 完善区域协调互促发展格局
    1.5 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弹性
2 提高乡镇总规实用性的建议
    2.1 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科学制定规划指标及实施方案
    2.2 处理好“村”与“镇”的关系,强化乡村地区的规划引导与管控
    2.3 处理好“条”与“块”的关系,保障多部门协同实施规划
    2.4 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完善区域协调格局
    2.5 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强化近期实施和弹性应对远期需求
3 结论与讨论

(2)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劳动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努力开创劳动教育新局面——访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论文提纲范文)

九成以上被调查学生拥有积极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成效逐步显现
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处理好五个关系,准确把握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认同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意义与作用研究
        (四)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主体的研究
        (五)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机制与形成机理研究
        (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现路径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与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与难点
        (一)研究的创新
        (二)研究的难点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内涵与意义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建构与基本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与形成过程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维系统理论建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核心要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概念解析与基本内涵
        一、大众、认同及价值观认同的概念解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发展和过程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重要意义
        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价值根基
        二、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现代化的内在必然要求
        三、世界文化激荡中挺起精神脊梁的坚强支撑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内在机理与逻辑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四个维度
        一、以全面认知为前提基础
        二、以情感认同为内生动力
        三、以坚定信仰为明确方向
        四、以外化行为为最终目标
    第二节 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主要问题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不足与偏差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不够
        三、市场经济与西方思潮冲击下的价值观信仰弱化
        四、助益价值观认同的机制不够完善
        五、网络与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
    第三节 促进大众由知转行的整体方略设计
        一、在知上着力,强化价值认知
        二、在情上内化,激发情感共鸣
        三、在信上笃定,锤炼坚强意志
        四、在行上磨砺,融入生活实践
第三章 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教育体系
    第一节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挑战
        二、学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社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阻力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教育体系
        一、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教育体系
        二、建立分众化的全覆盖教育体系
        三、健全大中小学阶段衔接的全过程教育体系
    第三节 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教育对策
        一、应对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挑战的对策
        二、应对学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
        三、应对社会教育过程中出现阻力的对策
第四章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文化根基
    第一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基本立场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实践路径
    第二节 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重要基础
        一、革命文化的重要内涵和主体内容
        二、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及其独特功能
        三、以革命文化为载体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有效路径
    第三节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化育功能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促进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艺的培根铸魂作用
        三、拓展文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有效途径
第五章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舆论传播格局
    第一节 构筑理论与舆论宣传同频共振格局
        一、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实力
        二、提升教育传播队伍素质
        三、打造媒体联动传播矩阵
    第二节 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良好舆论环境
        一、突出榜样示范引领,激励大众效仿认同
        二、优化舆论引导传播,增进大众情感认同
        三、促进认同建构实践,引导大众自觉参与
    第三节 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传播路径
        一、推进党政主导与民间互动共促结合
        二、综合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载体
        三、凸显新媒体在大众传播中的独特优势
第六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制度保障
    第一节 价值观与社会制度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价值观与社会制度的同构性
        二、价值观与社会制度的差异性
        三、价值观与社会制度的互动性
    第二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制度建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制度建设的目标理想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制度建设的内在灵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制度建设的评价标准
    第三节 以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制度建设目标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制度建设途径
        三、推进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多重机制建设
结语
附录1: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证调查报告
附录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现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5)雅安市名山区政府行政效能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论文创新点
2.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政府
        2.1.2 行政效能建设
    2.2 理论基础
        2.2.1 行政组织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多元公共行政理论
    2.3 政府行政效能建设的主要内容
        2.3.1 价值取向
        2.3.2 权力制约
        2.3.3 能力建设
        2.3.4 效能评估
        2.3.5 激励问责
3.雅安市名山区政府行政效能建设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雅安市名山区基本情况
    3.2 雅安市名山区政府行政效能建设成效
        3.2.1 行政效能建设的价值取向得到较好践行
        3.2.2 行政权力的制约逐步深化
        3.2.3 政府能力建设水平逐步提升
        3.2.4 效能评估纵深推进
        3.2.5 激励问责体系逐步健全完善
    3.3 雅安市名山区政府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
        3.3.1 践行价值取向还不到位
        3.3.2 行政权力制约还有待规范
        3.3.3 能力建设还不适应发展要求
        3.3.4 效能评估质量水平不高
        3.3.5 激励和问责不匹配
    3.4 雅安市名山区政府效能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政府行政效能的目标定位不明确
        3.4.2 行政权力的边界不清晰
        3.4.3 能力建设制度衔接不顺畅
        3.4.4 效能评估体系缺位
        3.4.5 激励问责机制不健全
4.国内政府效能建设的代表性举措借鉴及其启示
    4.1 行政效能建设代表性案例
        4.1.1 苏州昆山市政府效能建设
        4.1.2 深圳市福田区政府效能建设
        4.1.3 福建省晋江市政府效能建设
    4.2 对县级政府效能建设的启示
        4.2.1 重视价值取向的引领作用
        4.2.2 注重限制政府公权力
        4.2.3 注重持续提升政府能力
        4.2.4 重视政府效能的评估反馈
5.雅安市名山区政府行政效能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坚守效能政府价值取向
        5.1.1 强化效能建设顶层设计
        5.1.2 完善内部运行制度机制
        5.1.3 持之以恒抓好效能建设
    5.2 加强行政权力制约
        5.2.1 保持核心公共政策稳定性
        5.2.2 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
        5.2.3 提升市场监管水平
        5.2.4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5.3 强化政府能力建设
        5.3.1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5.3.2 提高决策能力水平
        5.3.3 抓好电子政务建设
    5.4 提升行政效能评估水平
        5.4.1 健全内部评估制度
        5.4.2 深化完善外部评估
        5.4.3 拓展评估范围领域
    5.5 营造良好的效能建设环境
        5.5.1 强化政府行政行为监督
        5.5.2 营造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
6.研究结论和建议
    6.1 研究结论与展望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社区党建的历史和现实研究 ——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城市社区党建的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城市社区组织的内涵界定
        一、城市社区的概念及其类型
        二、城市社区组织的概念及其类型
    第二节 城市社区党建的内涵界定
        一、城市社区党建的概念诠释
        二、城市社区党建的逻辑边界
        三、城市社区党建的功能定位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思想阐释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形式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制度
    第二节 列宁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想阐述
        一、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设置
        二、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动方式
        三、党的基层组织的队伍建设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社区党建的发展历程及历史经验
    第一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城市基层党建的探索实践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基层党建的新场域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城市基层党建的摸索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城市基层党建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城市社区党建的探索实践
        一、改革开放起步和全面展开时期城市社区党建的探索实践
        二、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城市社区党建的探索尝试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城市社区党建的新阶段
    第三节 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新进展新挑战
        一、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创新推进
        二、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基本特征
        三、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现实挑战与存在问题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社区党建的历史经验
        一、必须始终发挥全面领导作用,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二、必须强化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不断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
        三、必须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破解党组织“三化”问题
        四、必须适应社会结构阶层变迁,持续创新组织设置方式
        五、必须以社区党建为基础,构建城市大党建格局
        六、必须突出社区党建引领功能,提高社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第四章 城市社区党建的福州实践
    第一节 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一、完善党的组织设置
        二、强化党支部堡垒作用
        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四、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
        五、加强党内制度建设
    第二节 党的十八大前的实践探索:福州市鼓楼区“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
        一、强化一个领导
        二、建设三支队伍
        三、健全五项机制
    第三节 新时代的实践探索:“13335”军门社区工作法
        一、坚持党建引领
        二、健全三项机制
        三、搭建三个平台
        四、强化三项保障
        五、打造“五在社区”
    第四节 福州市鼓楼区社区党建的实证调查
        一、设计思路与样本分析
        二、调查现状
        三、成因分析
第五章 新时代加强城市社区党建的对策思考
    第一节 以城市基层治理基层党建新格局推进社区党建新发展
        一、从破解城市基层治理新难题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二、从扩大城市基层党建覆盖面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三、从增强城市基层党建系统性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第二节 以协调社区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关系推进社区党建新发展
        一、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
        二、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治理中的自治作用
        三、提升社区工作服务站专业水平
        四、增强社会组织参与主体性
        五、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
    第三节 以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推进社区党建新发展
        一、正确认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定位
        二、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党员职责
        三、严肃社区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
        四、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第四节 以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推进社区党建新发展
        一、区域化统筹整合服务资源
        二、精细化项目拓展服务内涵
        三、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四、系统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结语
附录1 福州市鼓楼区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问卷调查(社区居民)
附录2 福州市鼓楼区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淮安市B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综述分析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乡镇国库
        2.1.2 国库集中支付
        2.1.3 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财政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制度创新理论
3 B镇应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现状分析
    3.1 B镇应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背景概况和成效
        3.1.1 B镇应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背景
        3.1.2 B镇国库集中支付概况
        3.1.3 B镇应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成效
    3.2 B镇应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问题分析
        3.2.1 B镇预核算管理存在不规范现象
        3.2.2 财会及银行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3.2.3 基于用友财务软件的支付系统问题
        3.2.4 财务监督体系未能真正发挥实效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认识不到位
        3.3.2 改革后对财务处理提出更高要求
        3.3.3 传统分散支付制度的影响较难去除
        3.3.4 对财会及银行工作人员的培训缺乏重视
        3.3.5 国库集中相关系统的稳定性待提升
4 国内其他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经验借鉴
    4.1 国内其他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举措
        4.1.1 涟水县朱码镇: 基于五权不变促改革
        4.1.2 桐乡市乌镇镇: 软硬兼施多方促改革
        4.1.3 宁海县西店镇: 强化规范化操作促改革
    4.2 应对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经验借鉴
        4.2.1 思想上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高度重视
        4.2.2 行动上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4.2.3 配置上需按照国库集中支付要求优化
        4.2.4 监督上要形成各监督部门的联合机制
5 B镇应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策分析
    5.1 加强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工作规范化管理
        5.1.1 强化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编制
        5.1.2 规范操作国库集中支付支出流程
        5.1.3 规范乡镇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
    5.2 以信息化为抓手助力支付平台高效运行
        5.2.1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财务信息系统
        5.2.2 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
        5.2.3 提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
    5.3 打造国库集中支付高素质财会队伍
        5.3.1 提高国库集中支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5.3.2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轮岗制度
        5.3.3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财会人员绩效考核
    5.4 强化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监督力度
        5.4.1 加强财政资金支付过程的动态监督
        5.4.2 建立财政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
        5.4.3 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的外部监督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8)习近平关于干部担当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的思路
        1.2.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干部
        1.3.2 担当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干部担当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
    2.1 习近平关于干部担当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
        2.1.1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担当思想
        2.1.2 中国共产党主要代表的担当思想
        2.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担当思想
    2.2 习近平关于干部担当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
        2.2.1 新的历史使命召唤担当
        2.2.2 新的历史任务需要担当
        2.2.3 新的历史考验要求担当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干部担当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3.1 关于干部担当的重要性
        3.1.1 敢于担当,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3.1.2 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
        3.1.3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3.2 关于干部担当的具体标准
        3.2.1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
        3.2.2 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
        3.2.3 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
        3.2.4 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
        3.2.5 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3.3 关于激励干部勇于担当的重要举措
        3.4.1 自身努力与组织培养相结合提升干部担当的自觉性
        3.4.2 真抓实干促使干部担当由精神自觉到行动自觉的转化
        3.4.3 内外联动完善体制打造崇尚担当的优良政治生态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干部担当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
    4.1 党性与人民性的内在统一
    4.2 目标引领与问题导向的相互融合
    4.3 正向激励与容错机制的相互补充
第五章 习近平关于干部担当重要论述的意义
    5.1 习近平关于干部担当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
        5.1.1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5.1.2 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价值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5.1.3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与完善
    5.2 习近平关于干部担当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5.2.1 对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的切实补充
        5.2.2 对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指导
        5.2.3 对激励干部勇于担当的实践导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试论习近平同志关于人大理论和工作的新阐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阐述
    1.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做到四个“必须”
二、习近平同志关于做好人大工作的新论述
    1.做好人大工作需要处理和把握好五个关系
    2.党要适时提出立法建议,领导立法工作,这是立法工作的政治原则
    3.以提高立法质量为中心,坚持依法立法、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
    4.要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防止部门和地方立法谋私,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5.要通过立法引导、规范改革
    6.做好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
    7.地方立法要有特色
    8.要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
    9.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
    1 0.人大代表中要保证基本群众代表占一定的比例
    1 1.要加强对人大代表选举工作的监督
    1 2.人大代表要增强政治观念、法治观念、群众观念
    1 3.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
    1 4.认真履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制责任
    1 5.要加强立法人才队伍建设
三、习近平同志关于人大理论和工作新论述的特点
    1.更加强调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
    2.更加重视提高立法质量、立法与改革的统一
    3.更加重视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中的廉政建设
    4.更加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的打通、桥梁作用
    5.更加重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宪制责任的履行
    6.更加重视人大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创新

(10)“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以H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振兴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
        2.基础教育发展对卓越教师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卓越教师相关的研究
        2.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
        3.“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
        4.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概述
    (一)核心概念厘定
        1.卓越教师
        2.人才培养模式
        3.本硕一体化
    (二)“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解读
        1.“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内涵
        2.“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
        3.“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成
    (三)“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基础
        1.理论基础
        2.现实基础
三、“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
    (一)基于H大学培养方案文本的分析
        1.培养目标:指向卓越化的研究型中学教师
        2.课程设置:重视“理—实”结合
        3.培养机制:协同培养+全面指导
        4.过程管理:小班细致化管理
    (二)基于H大学实际调查的分析
        1.调查设计与实施
        2.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3.“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4.“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的优化
    (一)优化原则
        1.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原则
        2.坚持发展性原则
        3.坚持权责分明的合作原则
    (二)“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1.目标定位:德为先,教为本,研为翼
        2.课程体系:优化结构,精化内容
        3.培养机制:深入融合
        4.配套管理:建立规范管理体系
        5.质量评估:建立健全人才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三)“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实施保障
        1.政策制度保障
        2.经费投入保障
        3.发展平台保障
五、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成果评价必须处理好的五个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提高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用性的思考——以北京大兴区采育镇为例[J]. 吴邦銮,郑强,张春花. 小城镇建设, 2021(11)
  • [2]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劳动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努力开创劳动教育新局面——访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J]. 余慧娟,宋佳欣. 人民教育, 2021(21)
  •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重要论述研究[D]. 石秀秀. 中国地质大学, 2021
  •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研究[D]. 王荣. 东南大学, 2020(01)
  • [5]雅安市名山区政府行政效能建设研究[D]. 顾天勇.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6]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社区党建的历史和现实研究 ——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D]. 张晓容.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7]淮安市B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研究[D]. 杨文婷.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8]习近平关于干部担当的重要论述研究[D]. 胡潇涵.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20(08)
  • [9]试论习近平同志关于人大理论和工作的新阐述[J]. 郝铁川,竺常赟. 学习与探索, 2019(08)
  • [10]“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以H大学为例[D]. 董春香. 河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成果评价中必须处理的五种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