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医学院学报》总目录,卷。 2004年26期1-6号

《潍坊医学院学报》总目录,卷。 2004年26期1-6号

一、《潍坊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26卷第1~6期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石永云[1](2016)在《CD44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癌有着最高致死率,75%的患者在诊断时己进入肿瘤晚期(Ⅲ-Ⅳ期)。对于卵巢癌的治疗,目前临床上的主流方案是肿瘤细胞减灭术辅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但是仍有60-80%的病人复发,如果发展到卵巢癌晚期阶段,平均只有16-22个月的生存期,5年生存率仅30%左右。导致卵巢癌治疗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在化疗过程中肿瘤细胞产生了耐药性。最近关于小分子类化合物以及靶向的药物用于卵巢癌的临床试验研究仍在继续,但是卵巢癌患者的整体预后并未得到改善。在获得相关的肿瘤基因组图谱的情况下,对于卵巢癌研究,多数学者仍主要致力于研究表观遗传学以及基因组的变化在卵巢癌临床预后中产生的作用,对于肿瘤复发产生的机理以及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耐药性的研究尚不清楚,因此使卵巢癌的治疗效果进展缓慢。由于肿瘤的生长、复发和转移的特点与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十分相像,因此,有学者提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我们重新认识肿瘤的本质和起源,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觉角度和方向。近年来,研究人员为寻找卵巢癌治疗的新途径,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肿瘤干细胞上,借鉴其它实体瘤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开辟了卵巢癌治疗的新方法。对于卵巢癌的研究,目前主要借鉴其它癌症相关领域研究的经验进行干细胞标记蛋白的选择,主要采用 CD44、CD133、CD90、CD117、CD24、ALDH1、以及 EPCAM 等作为标记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探寻针对性的标记蛋白尤其重要,对卵巢癌干细胞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多项研究认为肿瘤干细胞以及其表达的特异分子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CD44就是其中一个热点研究。CD44基因位于人类的11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全长约为50kb,并由20个高度保守的外显子构成。CD44为分布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上均可表达。有研究证实,CD44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最新研究发现,肿瘤干细胞表达的CD44分子与肿瘤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目的:从卵巢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筛选标记的CD44+细胞,对CD44+细胞进行初步的干细胞特性的鉴定,通过体外与体内实验,分析CD44+卵巢癌细胞的sphere形成能力,自身更新能力及分化和致癌能力,并进一步验证其对顺铂的耐药性,分析CD44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1、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分析卵巢癌细胞系SKOV3、A2780、ES2、IGROV1、OC3中CD44+细胞的比例,分选CD44+和CD44-细胞,验证其在HG-DMEM/10%FBS培养基培养后再次分化亚群的能力;通过无血清悬浮培养法检测CD44+和CD44-细胞sphere形成能力以及传代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SKOV3 sphere对CD44的富集作用;流式细胞法分选CD44+和CD44-细胞,将两种细胞按梯度接种于NOD/SCID小鼠皮下,观察其体内成瘤速度,再将瘤体中分选出的两群细胞接种到小鼠体内,观察成瘤情况;流式细胞法分析移植瘤中的CD44+细胞比例,验证CD44+和CD44-细胞在体内的分化能力。2、收集、分离卵巢癌患者癌组织和腹水中癌细胞,流式细胞法检测原代癌细胞中CD44+的比例。建立原代癌细胞sphere培养方法,检测原代CD44+和CD44-细胞的sphere形成和传代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SKOV3 sphere对CD44的富集作用。流式细胞法分选CD44+和CD44-细胞,将两种细胞按梯度接种于NOD/SCID小鼠皮下,观察成瘤速度以及两者的成瘤率和瘤体大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小鼠成瘤后,再分选出两群细胞并接种到小鼠体内,再次观察成瘤情况,流式细胞法检测移植瘤中CD44+的比例,检测CD44+和CD44-细胞在体内的分化能力。3、MTT法检测SKOV3和ES2细胞系中CD44+和CD44-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流式细胞法检测不同浓度顺铂对SKOV3/CD44+细胞产生的富集作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化疗药物顺铂对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CD44+细胞的富集作用;建立NOD/SCID小鼠卵巢癌移植瘤模型,验证顺铂化疗对于移植瘤中CD44+细胞的富集作用。结果:1、五种卵巢癌细胞系中均有少量的CD44+细胞群,比率在0.4%-2%。CD44+细胞亚群可分化出CD44-细胞,CD44-细胞却不能分化出CD44+细胞。CD44+细胞形成的sphere多于CD44-细胞,并且CD44+细胞形成的Sphere能够在体外最少传四代,而CD44-细胞不能进行传代。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分析均发现SKOV3 sphere上CD44+细胞明显高于贴壁SKOV3细胞;体内实验发现CD44+细胞比CD44-细胞的成瘤能力强,CD44+细胞移植瘤能够在小鼠体内连续传递,后者的移植瘤则无法传递。HE染色体显示,CD44+细胞移植瘤与二代移植瘤组织学类型相同,表明CD44+细胞在体内具有分化能力。2、原代卵巢癌癌组织中的CD44+细胞可以形成sphere,并可连续传代,体内实验发现CD44+细胞较CD44-细胞具有更强的成瘤能力。3、与CD44-细胞相比,CD44+细胞对顺铂有更强的耐药性;不同浓度的顺铂作用后SKOV3细胞总数下降,但CD44的阳性率升高。体内实验发现,顺铂化疗后CD44+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动物实验发现,顺铂化疗后小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但移植瘤中的CD44阳性率增高,表明顺铂对于CD44+细胞具有富集作用,CD44+细胞对顺铂具有耐药性。结论:1、CD44+细胞在5种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稳定在0.4%-2%,符合干细胞的比例。CD44+细胞群具有体内外分化能力、sphere形成能力、自身更新能力等肿瘤干细胞的特点。该类细胞有更强的致瘤性,并可在小鼠体内连续传代。2、卵巢癌患者的原代癌细胞中可以分离出CD44+细胞群,该细胞群具有体内分化能力、sphere形成能力以及自我更新能力等CSC特点。原代癌细胞中的CD44+细胞有更强的成瘤能力,可在体内进行连续传代。3、卵巢癌细胞系、原代卵巢癌细胞、以及动物实验均证实顺铂对CD44+细胞有富集作用。

薛春红[2](2015)在《一穴多针和普通针刺治疗突聋的临床疗效对比》文中认为研究目的一穴多针和普通针刺治疗突聋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意义突发性耳聋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和顽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本病我科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其中医方面除口服中药外,还常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有资料表明,一穴多针刺法治疗某些疾病如坐骨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效果良好,认为一穴多针能加强对经络、腧穴的刺激强度,使针感产生得快而明显,出针后针感保持时间长,但用于治疗突聋的报道较少。鉴于此,结合我科针灸前辈及导师多年治疗耳聋的临床经验,我们对病程较长的患者进行研究,希望为突聋的治疗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耳聋患者生活质量,为耳聋患者造福。研究方法采用对照实验设计方案。研究对象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将病程大于等于10天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入选本课题。按就诊时间顺序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名患者分为实验组(一穴多针综合方案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综合方案组),两组皆为三种疗法共用,不同之处为实验组听宫、听会、耳门、翳风主穴皆使用一穴多针刺法,本课题为一穴三针刺法。三种治疗方法如下:(1)20m1舒血宁+血塞通400mg+环磷腺苷葡胺120mg注射液,静滴14天,每天一次。(2)辨证用药:(风热侵袭--银翘散加减;肝火上扰--龙胆泻肝汤加减;痰火郁结-清气化痰丸加减;气滞血瘀--通窍活血汤加减;肾精亏损--耳聋左慈丸或肾气丸加减;气血亏虚--归脾汤加减)(3)针刺:主穴:听宫、耳门、听会、翳风;配穴:风池,中渚、外关、合谷;伴眩晕加百会、率谷;伴耳鸣加太冲(实证),太溪(虚证)。分别观察两组治疗2周后情况。采用国内国际公认的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标准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在突聋的治疗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耳聋程度等方面都具有可比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疗效、眩晕症状改善情况、耳鸣症状改善情况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内无眩晕患者预后较伴眩晕者疗效好,其无耳鸣患者疗效优于伴耳鸣者。结论(1)一穴多针治疗突聋疗效优于普通针刺;(2)病程对疗效的影响具有显着意义;(3)实验组内突发性聋伴眩晕症状者疗效较无眩晕患者差;(4)耳聋程度与疗效有一定联系;(5)年龄与耳聋疗效存在相关性;(6)实验组内突发性聋伴耳鸣症状者疗效较无耳鸣患者要差。

李楠[3](2014)在《民国时期(1912-1949)中药文献及其学术考察与研究》文中指出民国时期(1912-1949)是传统本草向现代中药学过渡的关键时期,在中药学术发展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民国学者“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在继承传统本草学术基础上,融汇吸纳现代科学知识、技术与方法,并开展中药科学研究,推动中药学术发展,更为现代中药学奠定基础。民国时期留下了大量中药文献,为我们研究该阶段中药学术发展提供宝贵资料,目前民国中药文献的价值越来越为学术界所关注,并已在文献保护与整理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但相关研究尚显不足,一方面,还未发现以民国期刊内刊载的中药论文为对象的研究;另一方面,亦未发现民国中药着作与中药论文相结合,从整体角度探索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研究。本研究基于民国时期中药文献展开,以民国时期中药着作与期刊中药论文为基础,通过对相关文献内容的梳理,结合民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分析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特色与影响,为当前中药学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目录学、版本学、计量文献学、口述与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同时参考历史学研究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这些文献,分析其具体内容中表现出的学术思想与特点,探讨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脉络及其规律。研究对象以民国时期中药着作、期刊中药论文为主,具体选择标准如下:着作选择标准:①成书时间为1912-1949年之间;②内容或部分内容与中药相关;③铅印本、石印本、油印本、稿本、抄本等各种版本,不论是否正式出版均纳入研究之列;④出版地区为中国大陆;⑤中文着作。期刊中药论文选择标准:①论文发表时间为1912-1949年之间;②内容或部分内容与中药相关;③期刊检索范围包括中医药期刊与其他期刊两部分,其他期刊主要包括药学期刊、西医相关期刊及各科研机构连续发行的研究报告等;④期刊发行地区为中国大陆;⑤中文论文。文献搜集方法:首先利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民国时期总书目》、《中文期刊大词典》、《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以及中药史、中药文献方面着作,等获取民国时期中药着作与刊载中药论文的期刊线索;其次以民国、中药、国药、汉药、本草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网络数据库查阅相关论文,获取资料及相关线索;第三,以民国、中药、本草、汉药为关键词,在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主要图书馆网站查询馆藏图书与期刊目录;第四,根据搜集的线索展开实地调研工作,查阅原始资料,对于重要内容通过抄录、复印、拍照等方式加以保存。文献分析方法:对获得的资料,根据文献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整理与分析方案。中药着作整理与分析:①对搜集的中药着作进行编目,核实着作名称、作者、出版者、成书年代、出版时间、版本情况、馆藏信息等内容;②阅读着作内容,撰写图书简介;③根据着作内容的学术特点进行分类;④横向比较不同类别图书间的差异,归纳民国时期中药图书的共性,分析不同类别图书的个性特征;纵向比较该类着作在不同历史时期间的差异,结合时代背景,探讨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分析其对现代中药学术产生的影响。期刊中药论文整理与分析:①阅读论文内容,提炼作者主要学术观点;②根据内容与学术观点,对搜集到的中药论文进行分类;③总结民国时期中药论文的主要学术观点与特色。结合中药着作与期刊中药论文,从整体角度分析两者在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全面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民国以前本草学术发展的特点及民国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探索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影响因素、整体脉络、学术特点及其对现代中药学术的影响。在本研究调研过程中,共阅览民国时期中药着作182种,其中各图书馆藏原本161种,《中国本草全书》收录的民国中药着作影印本21种;调研过程中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未着录着作26种,着录信息有误的着作31种。阅览期刊50种,其中中医药期刊45种,研究报告2种,西医药期刊3种,全文阅览中药论文400余篇,浏览并纳入统计分析论文1000余篇。论文正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对民国以前的“本草”,民国时期的“本草”、“中药”、“国药”、“汉药”,以及现代“中药”等概念加以辨析,同时介绍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民国以前本草学术发展”,从“本草学术主流”与“本草学术分支”对民国以前本草学术发展的脉络进行简要梳理,总结本草学术发展特点。第三部分为“民国时期中药文献概述”,分为“民国时期的中药着作”、“民国时期的期刊中药论文”、“民国时期中药文献的计量分析”三节。“民国时期的中药着作”按文献的内容特点分为“综合类中药着作”、“临床应用类中药着作”、“专题研究类中药着作”、“辞典类中药着作”、“教材类中药着作”、“科普类中药着作”、“生药研究类中药着作”等七类,简要介绍每类着作的总体特点及代表性着作的学术特色。“民国时期的期刊中药论文”则首先介绍收录中药论文的相关期刊简要情况,重点分析民国时期中药论文的内容特点,并将其分为“中药学术发展”、“中药临床应用”、“中药知识整理”、“中药科学研究”、“中药专题研究”等五类。“民国时期中药文献的计量分析”则以调研资料为基础,对纳入研究的中药着作数量、馆藏情况、类别、成书年代以及十种主要中医药期刊内中药论文的发表比例、中药论文的分类构成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求反映民国时期中药着作与期刊中药论文的大致情况。第四部分为“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民国时期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文化思想以及科学引进等因素对中药学术发展的影响。第五部分为“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探析”,分析民国时期中药着作与期刊中药论文在学术发展中的作用及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主要特点。通过上述五部分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三点结论:一、民国时期中药着作与期刊中药论文,作为文献载体,忠实地记录下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历程,同时作为当时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也为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取得新的发展,通过着作编排体例、形式等变化得到体现,并最终以中药着作的形式系统地展现出民国时期中药学术的总体框架;着作与期刊的流通,促进了中药学术的交流,期刊中药论文的出现,则使学术交流与争鸣更为活跃;科普着作与论文则很好地促进了中药知识普及,使更多的社会民众了解并认可中药。二、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众多因素影响,其中“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甚为深远。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总体特征为,在继承传统本草学术的基础上,通过融汇吸纳现代科学知识、技术、方法,发展中药学术。具体表现为“发扬传统”、“复古求新”、“中药科学化”三种倾向,其中“发扬传统”在民国中药学术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复古求新”则通过回溯中药学术源流,正本清源,提供新的探索思路;“中药科学化”是民国中药学术发展的新风向。三、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对今天中药学术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中药辞典、中药科普着作等,在今天仍是中药着作的重要形式,在中药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药教材的编写与中药学校教育的开展,更与当前的中药教育模式密切相关;中药临床应用的深入探索,为现代“临床中药学”奠定基础;科学研究的开展则为中药学术发展提供新思路,并从民国时期的萌芽,逐渐发展为中药资源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等众多研究领域及其分支学科。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促进中药学术发展仍是摆在每一位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民国时期的许多学术思想颇具启发意义,因而有必要深入研究,为当前的中药学术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借鉴。

李莹[4](2013)在《滋肾安神汤治疗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滋肾安神汤对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围绝经期其他相关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门诊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采取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脱落2例)。治疗组给予滋肾安神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甜梦胶囊治疗。应用SPIEGEL量表、PSQI量表评分、Kupperman评分量表等临床量表,分别就失眠程度、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围绝经期临床症状等,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滋肾安神汤对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PSQI量表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等成份均有显着改善;对PSQI量表总积分、有效率等也有显着改善;且与甜梦胶囊对照组比较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有明显优势2、滋肾安神汤对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Kupperman量表中,潮热汗出、失眠、烦躁易怒、忧郁多疑、乏力、头痛、性交困难、关节肌痛、皮肤异常感等临床症状均具有显着改善;且与甜梦胶囊对照组比较在乏力、关节肌痛、忧郁多疑等方面有明显优势3、滋肾安神汤对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总体疗效、失眠程度均有显着改善,且效果优于甜梦胶囊对照组结论:1、滋肾安神汤在改善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失眠症状上,临床疗效确切,效果显着2、滋肾安神汤在改善围绝经期症状(潮热汗出、失眠、烦躁易怒、忧郁多疑、乏力、头痛、性交困难、关节肌痛、皮肤异常感)方面也有很好的疗效。

王树华,蔡维生[5](2012)在《医事法学专业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重大问题》文中提出为了培养兼具医学知识和法学知识的复合型医事法学人才,已有40余所院校设置医事法学专业。为了该朝阳专业的完善与发展,众多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该专业的教学却存在许多未解难题,毕业生的质量受到极大质疑。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现有的研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三个重大问题:从感性出发研究医事法学专业的教育,缺乏数据支撑;在象牙塔内研究教育问题,缺乏与社会的联系;研究局限于学者、教师视角,缺乏毕业生对本专业回顾性的思考与批判。

包华音[6](2012)在《中药壁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中药壁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收集到的壁虎药材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文献综述、生药学研究、定性定量分析、指纹图谱构建和药效学研究,以期建立动物类中药壁虎的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1.本草考证与国内外文献综述——大量查阅历代本草和现代文献,从名称、品种、产地、生境、药用部位、采收加工、炮制、性味归经等方面对中药壁虎进行本草考证,从动物资源、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药壁虎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2.生药学研究——应用动物分类学知识对收集到的10个产地的壁虎药材进行品种鉴定,并从外部形态、大小、色泽、气味等方面进行药材性状分析,利用粉末显微鉴别技术和有效部位薄层色谱鉴别技术对药材进行生药学鉴定。3.含量测定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壁虎药材蛋白质的提取工艺,利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不同产地壁虎药材中可溶性总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壁虎药材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利用苯酚—硫酸法对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测定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粗脂含量,并采用铝蓝比色法对药材中的磷脂含量进行测定。4.常规检查项目测定——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规定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的壁虎药材进行了全面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测定分析。5.指纹图谱研究——利用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建立壁虎药材不同部位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利用溴化钾压片法对药材粉末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分析;利用紫外谱线组法对药材进行紫外光谱测定分析,建立壁虎药材的紫外谱线指纹图谱;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优选壁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条件,建立壁虎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6.药效学研究——提取壁虎药材的多肽和多糖成分,并分别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用MTT法检测壁虎多肽和多糖成分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1.经鉴定本研究应用的壁虎药材均来源于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 Guenther),不同产地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基本相似,产地间的细微差异可能与壁虎的生活环境、养殖方式、药材加工方法等因素有关。2.建立了壁虎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与检测指标。3.优选出壁虎药材蛋白提取工艺:pH值为12,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50℃,超声提取时间为80min。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明显差异,因此,蛋白含量可以作为药材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4.优选出壁虎药材多糖提取工艺:超声提取时间为20min,溶剂量为30倍,醇沉浓度为90%。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多糖含量有较大差异,因此,多糖含量可以作为药材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5.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粗脂和总磷脂含量有明显差异,提示药材质量存在差异。6.根据常规检查项目的测定结果,提出了壁虎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含量的质量评价参考标准。经实验探讨,确定了壁虎药材醇浸出物测定的乙醇浓度为70%。7.建立了壁虎药材的红外光谱与紫外谱线组指纹图谱。8.建立了壁虎药材不同部位的蛋白质指纹图谱。9.建立了壁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标定了8个共有特征指纹峰。10.药效学研究表明,壁虎药材多肽和多糖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11.建立了壁虎药材的质量控制规范(草案),并做出起草说明。结论中药壁虎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药材未载入《中国药典》,也没有部颁质量标准,目前还未见对其进行相关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报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对壁虎药材的现代化研究和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课题首次从药材性状、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别、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指纹图谱建立、常规项目检查、药效学研究等方面对壁虎药材的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评价指标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建立了壁虎药材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红外和紫外光谱指纹图谱、HPLC指纹图谱,并提出了质量评价标准(草案),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奠定了基础。

宋明玉[7](2011)在《论医事法学专业教育的完善》文中认为随着法治建设和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纠纷成为尖锐的社会问题,社会迫切需要懂法懂医的专业人才来解决医患矛盾。医事法学专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然而,医事法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医事法学专业建设体系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根据医事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从医事法学专业的教育现状出发,解剖目前医事法学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内在的深层原因,从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探讨完善医事法学专业教育教学的对策途径,以期有利于医事法学专业建设和医法复合人才的培养。本文第一部分概述现阶段医事法学专业的教育情况,分析医事法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剖析教育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完善医事法学专业建设。本文第二部分论述医事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提出医事法学专业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加强复合教育理念的意义和方法。本文第三部分从专业基本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构建的角度,提出改善医事法学专业基本建设和构建科学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本文第四部分论述医事法学的教学方法的完善和培养模式的借鉴。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促进医事法学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刘伟[8](2011)在《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系统总结分析护理教育等相关状况的基础上,探寻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方法:文献挖掘;比较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规律趋势;通过对11所中医药院校802份调查问卷以及6所院校中医护理相关教学计划的分析,认为应围绕四年制本科主流层次,构建特色突出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结论:提出了六位一体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从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保障体系建设、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新的观点,为构建新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策略支撑。

康晓洁[9](2011)在《细胞角蛋白19和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在4NQO诱发大鼠舌黏膜癌变中的表达》文中提出目的:口腔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5%,居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约90%以上为鳞状细胞癌,5年生存率在50%左右。一般认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多由口腔癌前病变发展而来,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目前提高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标志物检测成为一项肿瘤诊断的新手段,对于早期诊断有着独特的作用,成为了肿瘤学中备受关注的新领域。目前尚未找到一种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指标,选择一些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某一肿瘤,将优于单一指标的检测。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19是构成细胞骨架的一种酸性多肽,是分子量最小的细胞角蛋白,主要表达于单层上皮的上皮细胞,也散在表达于复层鳞状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在多种癌组织中检测到CK19的异常表达,认为其可作为早期诊断癌的辅助指标。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口腔鳞癌组织恶性程度越高,CK19表达越强,随癌变程度加重CK19表达增加,其也可作为诊断OSCC分化程度的辅助指标。肿瘤是一种增殖失控和分化紊乱的疾病,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受到阻断都有可能抑制肿瘤的发展。已有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和转化细胞普遍存在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GJIC)的缺陷。多数肿瘤细胞中GJIC功能降低或丧失,连接蛋白胞内表达或不表达,而恢复GJIC可以抑制肿瘤生长,GJIC已成为研究肿瘤预防与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众多学者们认为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GJIC功能缺陷或丧失使始发癌变细胞失去周围正常细胞的生长调控而无限生长,最终发展成肿瘤。在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 Cx)家族中Cx43分布最为广泛,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x43蛋白在多种正常组织中高表达,但在相应的癌组织中出现表达下调、异位表达甚或表达缺失。GJIC缺陷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与口腔黏膜癌变的相关性的研究资料较少。本实验利用4-亚基硝氧喹啉(4-nitroquinoline-1-oxide,4NQO)诱导SD大鼠的口腔黏膜癌变,获取正常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癌各阶段的舌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K19、Cx43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各阶段的动态变化,分析CK19、Cx43与口腔黏膜癌变的关系,判断CK19与Cx43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是否有相关性。方法:58只雄性SD大鼠,7周龄,体重200±10g,SD大鼠和饲料购自泸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58只SD大鼠同室随机3-4只分装到内有垫料的塑料盒内饲养,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5±5%,光照为12L:12D。实验组48只大鼠使用常规饲料喂养,饮用水中加入4NQO(40ppm)诱癌,第9、12、18、22周分批处死,取舌体组织;对照组10只大鼠使用常规饲料喂养,饮自来水,第22周处死,取舌体组织。用4%的中性甲醛固定液固定,石蜡包埋,做4μm厚的连续切片,由两位有经验的病理医师对HE染色切片进行病理诊断。用兔抗大鼠CK19(M259)多克隆抗体及兔抗大鼠Cx43(S369)多克隆抗体,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结果:1.在大鼠正常舌黏膜组织中,CK19阳性染色的细胞散在分布于黏膜基底层,基底上层不表达;随着大鼠舌黏膜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CK19表达于黏膜基底上层;在OSCC组织中,CK19阳性染色细胞分布在黏膜各层,浸润到黏膜下组织的癌细胞也呈阳性染色。2.CK19表达强度的变化在正常舌黏膜、轻度上皮异常增生、中度上皮异常增生、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口腔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3/10)、50.00%(7/14)、58.33%(7/12)、80.00%(8/10)、91.67%(11/12),经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随着病变程度加重,CK19表达强度增强,阳性率增加。3.在正常舌黏膜中Cx43蛋白主要表达于大鼠舌黏膜上皮细胞的胞膜上,上皮的基底层、棘层和颗粒层呈阳性染色,角质层未见表达;随着大鼠舌黏膜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Cx43的表达明显下降;在OSCC组织中,Cx43阳性染色分布于癌细胞胞浆以及鳞癌组织中的角化珠内。4.Cx43表达强度的变化在正常舌黏膜、轻度上皮异常增生、中度上皮异常增生、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口腔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10/10)、85.71%(12/14)、66.67%(8/12)、40.00%(4/10)、33.33%(4/12),经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正常舌黏膜、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鳞癌组织中Cx43表达随着病变程度增加而显着降低。结论:1.4NQO诱发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CK19蛋白表达水平随病变程度加重显着升高,提示CK19与口腔上皮细胞的癌变有关;CK19的异常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OSCC的辅助指标之一。2.4NQO诱发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Cx43蛋白表达水平随病变程度加重显着下降,提示Cx43表达异常参与了口腔黏膜的癌变过程;Cx43表达下降是口腔黏膜癌变的早期事件。3.在大鼠舌黏膜癌变发展中,CK19与Cx4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CK19和Cx43的联合检测对OSCC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OSCC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王丽[10](2010)在《半夏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与毒性影响因素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进行半夏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研究与评价,探讨混淆品、产地、炮制、提取工艺和配伍等中药固有因素对半夏毒性的影响,为锁定毒性物质基础和今后建立相关安全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酸性染料比色法和HPLC对半夏毒性相关物质基础含量进行测定,运用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半夏混淆品、产地、炮制、提取工艺和配伍等中药固有因素对毒性大小影响;同时采用小鼠单次灌胃给药方法,进行半夏常用水提组分和毒性富集物的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检查药后血清ALT、AST等肝功能指标,计算肝体比值,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药材混淆品、产地、炮制、提取工艺和配伍等中药固有因素对半夏毒性大小和相关物质基础含量均有影响,并且通过探讨毒性大小与相关物质基础间相关性,初步锁定半夏总生物碱为半夏毒性作用部位。小鼠单次灌胃62.5g·kg-1半夏水提组分、1.63g·kg-1半夏总生物碱富集物可产生不同程度肝损伤,两者的血清ALT、AST值高峰分别出现在药后4h、2h,持续时间分别至药后8h、48h;半夏水提组分在53.1-62.5g·kg-1剂量、半夏总生物碱富集物在0.67 g·kg-1~1.63 g·kg-1剂量均可使血清ALT、AST值显着升高,对肝组织产生不同程度损伤,且呈现一定的“量—毒”关系。结论:通过系统探讨半夏混淆品、产地、炮制、提取工艺和配伍等因素对毒性大小与相关物质基础含量的影响,初步锁定总生物碱部位是半夏毒性作用物质基础;小鼠单次灌胃半夏水提组分和总生物碱富集物一定剂量,均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显示明显的“量-时-毒”关系。本研究为确定半夏毒性成分,阐明毒性作用靶点、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为减少半夏临床不良反应,优化生产工艺,控制生产质量提供中药毒理学依据,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应用半夏奠定基础。

二、《潍坊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26卷第1~6期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潍坊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26卷第1~6期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CD44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卵巢癌细胞系中CD44+细胞干细胞特性的鉴定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原代卵巢癌中CD44+细胞干细胞特性的鉴定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铂类化疗药对卵巢癌CD44+细胞的富集作用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2)一穴多针和普通针刺治疗突聋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理论基础
    2.1 现代医学对突聋的认识
        2.1.1 突聋概述
        2.1.2 现代医学对突聋病因的认识
        2.1.3 现代医学对突聋治疗的认识
    2.2 祖国医学对暴聋的认识
        2.2.1 古代对暴聋病因病机的认识
        2.2.2 古代对暴聋治疗方法的认识
        2.2.3 近代中医治疗暴聋主要进展
    2.3 针灸治疗突聋的进展
        2.3.1 针灸治疗耳聋的历史源流
        2.3.2 现代医家关于突聋的针灸治疗
    2.4 耳与经络的关系
    2.5 有关“一穴多针”治疗的认识
        2.5.1 “一穴多针”疗法的历史渊源
        2.5.2 “一穴多针”刺法介绍
        2.5.3 一穴多针立题依据
3 临床研究
    3.1 临床资料
        3.1.1 一般资料
        3.1.2 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
        3.1.4 排除标准
        3.1.5 退出(脱落)病例标准
        3.1.6 分级分度标准
        3.1.7 疗效评定标准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设计
        3.2.2 药物与剂量及方法
        3.2.3 针刺选穴
        3.2.4 实验仪器
        3.2.5 技术路线
        3.2.6 关键技术及可行性
    3.3 实验结果
        3.3.1 疗前两组比较
        3.3.2 两组疗效比较
        3.3.3 听力损失程度、年龄、病程与疗效
4 讨论
    4.1 针灸治疗突聋的机理研究
    4.2 耳前三穴深刺与浅刺的选择及安全性
    4.3 文献关于突聋预后影响因素的探讨
        4.3.1 病程因素
        4.3.2 疗前耳聋严重程度
        4.3.3 伴随眩晕、耳鸣等症状
        4.3.4 年龄影响
        4.3.5 其他影响因素
    4.4 关于突聋发病率及自愈问题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一)
综述
    参考文献(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3)民国时期(1912-1949)中药文献及其学术考察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 民国中药文献研宄概况
    参考文献
1 前言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民国时期以前“本草”的概念
        1.1.2 民国时期“本草”、“汉药”、“国药”、“中药”的概念
        1.1.3 小结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资料搜集方法
        1.3.3 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
2 民国以前本草学术发展
    2.1 本草学术主流
    2.2 本草学术分支
    2.3 小结
3 民国时期中药文献概述
    3.1 民国时期的中药着作
        3.1.1 综合类中药着作
        3.1.2 临床应用类中药着作
        3.1.3 专题研究类中药着作
        3.1.4 辞典类中药着作
        3.1.5 教材类中药着作
        3.1.6 科普类中药着作
        3.1.7 生药研究类中药着作
    3.2 民国时期的期刊中药论文
        3.2.1 收录中药论文的期刊简介
        3.2.2 民国时期期刊中药论文的内容
    3.3 民国时期中药文献的计量分析
        3.3.1 民国时期中药着作的计量分析
        3.3.2 民国时期期刊中药论文的计量分析
4 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影响因素
    4.1 社会环境对中药学术之影响
    4.2 文化思想对中药学术之影响
    4.3 科技引进对中药学术之影响
    4.4 经济因素对中药学术之影响
5 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探析
    5.1 民国时期中药着作与期刊中药论文在学术发展中的作用
        5.1.1 民国时期中药着作在学术发展中的作用
        5.1.2 民国时期期刊中药论文在学术发展中的作用
        5.1.3 民国时期中药着作与期刊中药论文在形式上的结合
    5.2 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5.3 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新进展
        5.3.1 中药基原考订
        5.3.2 中药实验研究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4)滋肾安神汤治疗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理论研究
        1.1 围绝经综合征及失眠症的概念及诊断
        1.2 围绝经期失眠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围绝经期失眠的治疗
    2 现代医学理论研究
        2.1 现代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2.3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治疗现状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剔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数据采集
        1.5 数据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滋肾安神汤对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PSQI量表评分的影响
        2.2 滋肾安神汤对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Kupperman量表评分的影响
        2.3 滋肾安神汤对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总体疗效的影响
        2.4 滋肾安神汤对失眠程度的影响
讨论
    1 立项依据
    2 方义分析
        2.1 组方释义
        2.2 药物功效
        2.3 现代药理研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附件

(5)医事法学专业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重大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事法学专业教学研究的现状
    (一) 关于建立医事法学专业必要性的研究
    (二) 关于医事法学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三) 关于医事法学专业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
    (四) 关于医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
二、医事法学专业教学研究存在的重大问题
    (一) 从感性出发研究医事法学教育, 缺乏数据支撑, 而这些数据又是至关重要
    (二) 在象牙塔内研究医事法学专业的教育问题, 与社会脱节
    (三) 研究局限于学者、教师视角, 缺乏毕业生对本专业回顾性的思考与批判
三、结语

(6)中药壁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国内外文献综述
    1 本草考证
        1.1 名称考证
        1.2 品种考证
        1.3 产地、生境考证
        1.4 药用部位考证
        1.5 采收加工与炮制考证
        1.6 性味归经考证
    2 动物资源研究
    3 生药学研究
        3.1 性状鉴别
        3.2 显微鉴别
        3.3 理化鉴别
    4 化学成分研究
        4.1 蛋白类成分
        4.2 脂肪类成分
        4.3 多糖
        4.4 微量元素
        4.5 其他
    5 药理作用
        5.1 抗肿瘤作用
        5.2 抗炎作用
        5.3 降血压作用
        5.4 抗血栓形成和改善组织血液供应的作用
        5.5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5.6 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5.7 抗菌作用
        5.8 毒副作用
    6 临床应用
        6.1 治疗肿瘤
        6.2 治疗溃疡、瘘管和窦道
        6.3 治疗结核
        6.4 治疗乳癖
        6.5 治疗动脉硬化闭塞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6.6 治疗疼痛
        6.7 治疗蝎、蜂螫伤
    7 小结
第二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性状与显微鉴别研究
    1 性状鉴别
        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小结
    2 显微鉴别
        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3 小结
第三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1.1 仪器
        1.2 材料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石油醚提取物薄层色谱鉴别
        2.2 95%乙醇提取物薄层色谱鉴别
        2.3 70%乙醇提取物薄层色谱鉴别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药材的预处理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 精密度试验
        2.4 蛋白质提取方式的选择
        2.5 可溶性蛋白超声提取单因素考察
        2.6 蛋白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优选
        2.7 重复性试验
        2.8 稳定性试验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2.10 不同产地样品蛋白质含量测定
    3 小结与讨论
第五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多糖含量测定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 精密度试验
        2.3 药材的预处理
        2.4 多糖提取方式的比较
        2.5 多糖超声提取单因素考察
        2.6 多糖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优选
        2.7 稳定性试验
        2.8 重复性试验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2.10 不同产地样品多糖含量测定
    3 小结与讨论
第六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脂类物质研究
    1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中粗脂含量的测定
        1.1 仪器、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小结
    2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中磷脂含量的测定
        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3 小结
第七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常规检查项目研究
    1 水分测定
        1.1 仪器、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小结
    2 灰分分析
        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2.2 测定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小结
    3 浸出物分析
        3.1 仪器、材料与试剂
        3.2 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测定
        3.3 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测定
        3.4 挥发性醚浸出物含量的测定
        3.5 讨论
第八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材料
    2 PAGE法筛选壁虎药材蛋白质提取条件
        2.1 蛋白质的提取
        2.2 不同提取方法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3 不同溶剂提取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 不同产地不同部位壁虎药材蛋白质PAGE指纹图谱的建立
        3.1 壁虎药材全体的PAGE指纹图谱
        3.2 壁虎药材体部的PAGE指纹图谱
        3.3 壁虎药材尾部的PAGE指纹图谱
    4 小结
第九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1.1 仪器
        1.2 材料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光谱条件
        2.2 样品处理
        2.3 压片
        2.4 测定方法
        2.5 方法学考察
        2.6 样品测定
        2.7 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图谱
        3.2 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
        3.3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红外光谱指纹区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十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紫外光谱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1.1 仪器
        1.2 材料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溶液的制备
        2.2 仪器条件
        2.3 供试液稀释倍数的确定
        2.4 紫外吸收光谱范围的考察
        2.5 方法学考察
        2.6 样品测定
        2.7 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
        2.8 测定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十一部分 中药壁虎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试剂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制备条件的筛选
        2.2 色谱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2.3 HPLC色谱条件的建立
        2.4 HPLC指纹图谱系统适用性实验
        2.5 壁虎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2.6 山东产壁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
        2.7 安徽产壁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
        2.8 河北产壁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
        2.9 聚类分析
    3 总结与讨论
        3.1 研究方法建立的依据
        3.2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选择依据
        3.3 色谱条件的选择依据
        3.4 创新点
        3.5 展望
第十二部分 无蹼壁虎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1 仪器、试剂和细胞株
        1.1 仪器
        1.2 试剂
        1.3 细胞株
    2 实验方法
        2.1 壁虎药材多肽成分的制备
        2.2 壁虎药材多糖成分的制备
        2.3 细胞培养
        2.4 接种
        2.5 加药及培养
        2.6 细胞存活率的检测(MTT法)
    3 实验结果
        3.1 药物浓度对bel-7402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3.2 药物浓度对MCF-7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4 小结与讨论
第十三部分 壁虎药材质量控制规范(草案)及起草说明
    壁虎药材质量控制规范(草案)
    壁虎药材质量控制规范(草案)起草说明
第十四部分 创新性分析
第十五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7)论医事法学专业教育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医事法学专业概述
    (一) 医事法学教育的发展状况
        1、我国医事法学教育状况
        2、国外医事法学教育状况
    (二) 医事法学专业设置的意义
        1、医事法学专业的学科意义
        2、医事法学专业的社会意义
    (三) 医事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医事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2、医事法学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二、医事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的改进
    (一) 明确培养目标
    (二) 加强复合教育理念
三、医事法学专业基本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善
    (一) 医事法学专业基本建设
        1、统一学制学位
        2、改进设施、规范教材
        3、充实师资队伍
        4、完善实践教育
    (二) 优化课程设置,构建课程体系
        1、合理的课程设置
        2、科学的课程安排
四、医事法学专业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的深化
    (一) 教学方法的完善、多样化
        1、一般教育方法的应用
        2、其他教育方法的借鉴
    (二) 医事法学专业培养模式的改进
        1、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借鉴和引入
        2、联合办学模式的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古近代中国护理思想及教育研究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
        一、中医护理学溯源
        二、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三、中医护理学在中医学的地位与作用
        四、中医护理教育与中医教育
    第二节 中国传统护理思想研究
        一、"医乃仁术"的护理道德观
        二、"未病先治"的预防护理观
        三、"天人合一"的整体护理观
        四、"相因相宜"的辨证护理观
        五、"形神共养"的情志护理观
        六、"阴阳中和"的和谐护理观
    第三节 中国古代护理教育探析
        一、先秦中医护理教育
        二、师承式中医护理教育
        三、官办式中医护理教育
    第四节 近代护理教育探寻
        一、中国近代护理事业的发展
        二、中国近代护理教育的发展
        三、近代护理教育的特征
第二章 现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外护理教育模式的比较
        一、培养层次比较
        二、培养目标比较
        三、课程体系比较
        四、教学方法比较
        五、教育评价比较
        六、思考与对策
    第二节 国内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一、国内现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二、国内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三、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构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是为适应医学模式的变革发展规律
        二、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是保持中医护理特色优势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成为推动学科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三章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质量控制
        四、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二、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问卷调查结果与中医护理课程设置现状的文献分析结果
    讨论
        一、问卷调查部分
        二、文献分析部分
第四章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
    第一节 模式构建相关概念界定
        一、培养模式
        二、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
        四、课程结构
        五、课程内容
        六、实践教学
        七、教育评价
    第二节 模式构建基本思路和主要原则
        一、基本思路
        二、主要原则
    第三节 模式框架设计
        一、框架构想
        二、具体内涵
    第四节 模式的具体构建
        一、培养目标确立
        二、课程体系建设
        三、实训体系建设
        四、保障体系建设
        五、评价体系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论文摘要

(9)细胞角蛋白19和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在4NQO诱发大鼠舌黏膜癌变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 细胞角蛋白19和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在4NQO诱发大鼠舌黏膜癌变中的表达
    1.1 中文摘要
    1.2 英文摘要
    1.3 前言
    1.4 材料与方法
    1.5 结果
    1.6 讨论
    1.7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2 致谢
3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与口腔黏膜癌变的关系(综述)
    参考文献
4 附录

(10)半夏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与毒性影响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与半夏毒性相关的文献研究综述
    1 历代古籍对半夏毒性的记载
    2 半夏毒性的现代研究
        2.1 与半夏毒性相关的化学成分研究
        2.2 与半夏毒性相关的炮制减毒研究
        2.3 与半夏毒性相关的配伍减毒研究
        2.4 与半夏毒性相关的毒理学研究
        2.5 与半夏毒性相关的临床不良反应报道
    3 小结
第二部分 半夏毒性相关物质基础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材
        1.2 仪器与试剂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总有机酸含量测定
        2.2 琥珀酸含量测定
        2.3 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2.4 麻黄碱含量测定
        2.5 鸟苷含量测定
    3 结论
第三部分 半夏不同组分的物质基础含测与急性毒性比较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药材
        1.2 仪器与试剂
        1.3 受试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受试药物制备
        2.2 含量测定方法
        2.3 急性毒性实验
    3 实验结果
        3.1 含量测定结果
        3.2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四部分 半夏毒性大小与相关物质基础含量的影响因素探讨
    1 混淆品对半夏毒性大小与相关物质基础含量的影响
        1.1 试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与结果
        1.3 小结
    2 产地对半夏毒性大小与相关物质基础含量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3 小结
    3 炮制对半夏毒性大小与相关物质基础含量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3 小结
    4 配伍对半夏急性毒性与相关物质基础含量的影响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与结果
        4.3 小结
    5 提取工艺对半夏急性毒性与相关物质基础含量的影响研究
        5.1 试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与结果
        5.3 小结
    6 不同毒性富集物对小鼠急性毒性与相关物质基础含量影响
        6.1 试验材料
        6.2 实验方法与结果
        6.3 小结
第五部分 半夏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药材
        1.2 仪器与试剂
        1.3 受试动物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半夏不同组分单次灌胃肝毒性“时-毒”关系研究
        2.2 半夏单次灌胃肝毒性“量-毒”关系研究
    3 小结
第六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参加科研课题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四、《潍坊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26卷第1~6期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CD44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 石永云. 安徽医科大学, 2016(12)
  • [2]一穴多针和普通针刺治疗突聋的临床疗效对比[D]. 薛春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5)
  • [3]民国时期(1912-1949)中药文献及其学术考察与研究[D]. 李楠.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4]滋肾安神汤治疗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观察[D]. 李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5]医事法学专业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重大问题[J]. 王树华,蔡维生. 中国卫生法制, 2012(06)
  • [6]中药壁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 包华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2)
  • [7]论医事法学专业教育的完善[D]. 宋明玉. 首都师范大学, 2011(08)
  • [8]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 刘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9]细胞角蛋白19和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在4NQO诱发大鼠舌黏膜癌变中的表达[D]. 康晓洁. 泸州医学院, 2011(08)
  • [10]半夏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与毒性影响因素探讨[D]. 王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2)

标签:;  ;  ;  

《潍坊医学院学报》总目录,卷。 2004年26期1-6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