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慧助你远行

商业智慧助你远行

一、商业智慧助你远行(论文文献综述)

海风[1](2021)在《《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文中指出自先秦之后,很多文人多以“诗言志”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诗人言志,并不是以无力乏味的语言为主,而是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思妇诗是男性文人来书写闺中妇女的产物,由于政治的黑暗,游学的游子看到自己心心念念的仕途离自己越来越远,满腹牢骚的内心与向君王表达忠心的情绪错综交杂,在这种情况下,温柔贤良,痴情忠贞的思妇便成为了他们直抒胸臆的寄托。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是梳理出《古诗十九首》中描写女性形象的诗,主要将诗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类:痴女,怨女和商女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三类女性形象在同一社会大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共性与个性。深入展开分析整首诗以及诗中的女性形象,从而表现出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女性意识的变化以及特点。第二个部分主要着眼于《古诗十九首》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渊源,《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吸收了乐府民歌的营养,在表现手法上接受了《诗经》、《楚辞》的现实主义色彩,以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所处的特殊阶段,《古诗十九首》从创作动机到内容感情到艺术品味,都散发着时代的光辉。第三个部分主要讨论《古诗十九首》流传千古的永恒艺术魅力,更侧重于对《古诗十九首》女性形象描写的艺术魅力的分析,主要从《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艺术和抒情艺术入手,诗中的女性形象所表达的情感是几千年来我国文人的精神内核,是我国文化的根基和底蕴,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其艺术手法所带来的巧妙韵味。最后是写《古诗十九首》中女性意识的文学意义,分为两个方面,对建安文学的影响,以及对后世女性文人创作的影响。对建安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曹氏家族上,在对后世女性文学的影响主要是从鱼玄机和李清照的作品逐一进行分析。总之,《古诗十九首》中“女性视角”的书写,以自然、清晰、简练、生动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它开创了女性自我意识和话语权的先例,为后世作家创作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养分,表达方法朴实、含蓄、真实。它没有新的华丽的语言,却耐人回味。

林佳怡[2](2020)在《生活体验类慢综艺的形态构成与价值呈现》文中提出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渐渐迷失在市场化和多元化的社会中,为了生活和梦想而不断奔波,快步调生活所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让现代人对其所处的现状极为不满。与此同时,荧幕中能体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美好生活的“慢综艺”和倡导“体验人生”、“享受生活”理念的“生活体验类慢综艺”,作为一种独特的综艺节目形态,活跃在多个电视频道及网络平台。本文把国内生活体验类慢综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图表分析等多种方法,以“慢”元素为基础,归纳国内外的“慢文化”、“慢电视”和“慢综艺”对生活体验类慢综艺的影响,根据节目核心内容“接受、输出、传播”的这一过程,结合市场消费下受众的动态情绪与内在需求,在多平台的传播与融合中探究节目的实践价值。文章重点分析了生活体验类慢综艺的结构形态,归纳了其在叙事层面和视听呈现上的主要特点,结合生活体验类慢综艺的典型案例,从生活、旅行、经营、改造等多个角度分析了节目的优势、不足以及可改进之处,并在这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同类型节目的成功之道,扬长避短,为本文研究对象提出更多创新性建议。生活体验类慢综艺在“互联网+”、IP大热、泛娱乐化的现实背景中不断发展,本文结合其特有的“商业属性”,进一步分析了节目的表达方式和表现价值,为今后慢综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陆露琳[3](2018)在《政务微博语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政务微博语篇是政府机构用于实现政务公开、官民互动的一系列连续句子或语段所构成的语言整体。政务微博语篇研究应该是政务微博语言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目前学界对政务微博语篇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政务微博语篇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比较法、定量分析法和跨学科研究法对其特征与类型、衔接与连贯、言语行为加以分析。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概述了政务微博语篇相关研究现状,指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语料来源。正文部分是对政务微博语篇的研究过程,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在界定政务微博语篇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政务微博语篇与其他微博语篇的对比,探析其语言使用规范、语篇结构类型复杂多样、语篇内容政治化的特点;通过政务微博语篇与公文语篇的对比,探析其语篇口语化、语篇篇幅较短以及语篇交互性强的特点。最后我们从语篇模式类型和语篇功能两个角度对政务微博语篇进行分类。第二章综合分析了政务微博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用主位推进理论分析了政务微博语篇中的结构性衔接,从语篇语法学的角度归纳了政务微博语篇的非结构性衔接,而后探析了政务微博语篇的篇际衔接,最后从语篇语义学的角度总结了影响政务微博语篇连贯的因素。第三章从语篇语用学的角度对政务微博言语行为进行分析,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探究了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主体以及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特征,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语部分对本文探讨的内容进行总结,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不足之处。

李进[4](2018)在《《注维摩诘经》性空哲学研究》文中提出佛教诞生于公元前六到五世纪的印度,一般认为在东汉(公元一世纪左右)传入我国。在译介、文本翻译的历史过程中,由当时文人附笔于我国固有的谦抑、节制、坚韧、淡泊的道德-行动观,表达出一种敬畏世界、尊重人生的哲学取向。以最初佛经翻译、研究为起点,事实上已然奠定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历史预期,进而造成对中国佛教必然历史轨迹的印象。在魏晋南北朝,在佛典更大规模传入、翻译的前提下,我国佛学通过与玄学的相互模仿、吸收、“格义”形成最初的中国佛教、中国佛学。在民族精神的不断艰辛自我更始中,伴随“西学”(印度佛学及其相应经典)东渐的助力(经典更大规模的翻译),在隋唐,臻于鼎盛,形成中国佛教宗派。《注维摩诘经》是南北朝关河旧学时期承载中观般若学的一部重要文本。是由鸠摩罗什法师、僧肇、道生、道融等人集体撰着而成,针对当时由什法师翻译的新版《维摩诘经》逐句、逐段做注释解读。可以认为这一文本是当时关河译经团队的集体作品,他们对中观思想的理解而后融汇、发挥皆可历历可见于这一文本中。我们的研究就围绕《注维摩诘经》展开。大乘中观学派,发起于龙树菩萨,由《中论》所表述一种实在辨证论,而证成缘起性空法。依托缘起性空的“本体”认识,中观学派发展出不二中道论,并且以菩萨理想的构建或强调,超越阿罗汉理想,超越“旧”声闻乘的哲学认识,形成大乘中观学派的,菩萨论的,性空中道-不二论哲学。《维摩诘经》就是在这一学术流变的背景中产生的卓越大乘经典,因其论理的独特性——居士的,在世的,修而不修,不修之修,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国内针对《维摩诘经》的研究,主要都是依托什译本来进行。我们的研究之所以取《注维摩诘经》来展开针对《维摩诘经》般若、中道、性空、不二哲学的研究,是因为《注维摩诘经》为其人所译,又由其人所注,是关河译经团队最“亲炙”的一个文本。这一文本保存了关河时期,什肇师徒针对中观经典的理解与解读,而集于一处。关河旧学的经典翻译与传承,是佛教中国化的初步,也是接下来三论、天台诸宗,乃至禅宗得以展开的话语范式与重要基础(之一)。我们的研究着眼于,以性空论为“本体”理解展开的菩萨不二论的内涵及其可能的若干种哲学后果,最终说明或者意图展开一种性空本体意义的纯粹实践论,并且尝试探讨其来由与原理。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有三节,首先介绍我们研究的目的与一般特征;接下来,考虑到南北朝关河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民族融合对后世隋唐佛教兴盛的历史影响,我们尝试论述一种异教精神在历史上的兴起及其作用。这里的“异教”-精神,主要意味着佛教这一外来宗教,以其哲学的深度与精神的稳固性而形成一种异质于“儒教”的精神与社会实在,而对中国历史发生的影响。第三节是文献综述。第二章首先对《注维摩诘经》做了概括的阐述,以不可思议法(三昧、神足)、菩萨不二论作为本经的主旨,并进行初步的论述。同时提出以性空论为依托的不二论无论在譬喻的角度还是教理意义上,都包含着一种三乘归一(无尽法门皆是我法门)的意图。因为性空缘起法,是中观学派的核心思想,所以我们在论文这一部分专门讨论了龙树菩萨《中论》所阐述的中观性空论,它的论证过程,哲学史上的同道等等。接下来我们讨论了,大乘宗派所倡言的诠释原则——四依法——以及这种诠释原则包含的本体(纯粹实践、纯粹活动)意义。我们的研究本身亦是一种哲学诠释,所以大乘四依原则也可以作为我们针对《注维摩诘经》的研究方法论来看。第二章的最后我们讨论了本经净土思想的性空内涵——众生-菩萨的不二结构。论文的第三到第六章,按照经文的品序,依托经文以及什肇师徒的注解,深入讨论不可思议法、性空原理、菩萨不二行(论)的哲学内涵,并最终归结为一种性空本体的,因此不二方便的,纯粹实践论。因本体——性空,而形成认识——空观,进而达成纯粹实践的可能——主、客、关系三体皆空,名法、言说亦空。这样的体系内涵及其指向,在康德哲学、海德格尔生存“本体论”中都能找到相通、相近的思想轨辙,所以我们会有所借鉴,对比而谈。在中国哲学中,无论“三体三时”而空,还是直心(纯粹)而行,同样也包含着与菩萨不二论相通的思想,我们也会加以提炼,对比研究。第七章是论文的总结部分,回顾了《注维摩诘经》性空哲学原理与大乘诠释原则。再根据我们的研究,希图还原一类自在、先天意义的、日常普见的自足概念。

曾丽容[5](2016)在《藏地巫术研究》文中认为巫术虽然难以定义,但作为一种“役使鬼神之力”不仅仅在“前佛教时期”而且在近现代的藏族地区都一直存在并对其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发挥作用。探讨藏地巫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研究藏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藏族历史研究中对其早期文明来源的研究仍然非常薄弱。藏文典籍对其史前时期常常以神话传说而代之,而后世的史籍则大书特书佛教的兴旺发达史。同时,苯教研究者则用苯教涵盖整个藏族发展的历史,把整个藏地史前文明统统归入苯教的早期发展阶段,却并未认真考虑古代西藏的“苯”与后期系统化宗教——苯教中的“苯”已经变化。巫术作为人类早期精神和实践活动的产物,在青藏高原早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研究古代藏人的巫术,实际是对青藏高原早期文明的一个探讨。藏地巫术研究目的之二便是对现代藏文化性质有一个清醒认识,而这乃是本研究工作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从巫术文化史这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藏族历史,理解藏族文明的构成因素,才能真正推翻藏族文化在佛、苯以外皆为虚无的观点。本文将分上下两篇来讨论藏地巫术:上篇是藏地巫术简史;下篇是藏地巫术文本研究。上篇着力于梳理巫术在青藏高原的发展变迁史,包括三章:第一章、藏地早期巫术及其发展;第二章、吐蕃王朝时期藏地巫术的成熟与衰落;第三章、后吐蕃时期藏地巫术及巫师。下篇对不同时期藏文文本进行翻译和分析,通过这些材料进一步展现巫术在藏地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并以此作为上篇关于藏地巫术历史叙述的实证解读。下篇包括三章:第四章、藏地早期占卜文书研究;第五章、吐蕃王朝时期藏地巫术仪式文书研究;第六章、后吐蕃时期藏地巫术及巫仪文本研究。最后是全文的结论。从巫术文化现象入手,利用新材料全面梳理巫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变迁历程,并试图找到推动其发展的内外动因,这是对藏族历史的一种新诠释。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活动,藏地巫术以超自然观念为基础,以人力、物力的大量消耗为表现形式,在人与神互动之中展示的则是人的需求。它是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等客观物质条件的一面镜子,不仅表达个体的实际物质需求,而且表达整个群体的政治诉求。通过对巫术表现形态、内在规律和发展动力等内容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藏人视为神奇的技术之详情,理解其从古至今的精神世界,更能通过巫术文化史这面镜子了解藏族历史的变迁。在藏地巫术的发展历程中,既能看到汉文化和印度文化对藏文化的深刻影响,也能看到藏传佛教和苯教体系中对古代藏地传统文化的继承,更能看清今人对古代藏族历史解读中普遍存在的误解误读现象。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藏人社会生活的需求是巫术产生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之一。正是对超越人类力量的向往,也正是为了满足人类本身的欲求,巫术应运而生且适应时代的需求而不断发展变化。第二,文化交流是藏地巫术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动因,它为藏地巫术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和内容。虽然藏族社会中佛教的影响有目共睹,但是汉文化对青藏高原的影响则更为深刻而且长久。地处多种文明交汇之地,从古象雄对各种外来文明的吸收创新和对其周边地区的传播影响开始,藏文化中既吸收了大量其他文化的因子也为亚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第三,地区政治需求是影响藏地巫术发展因素中最为醒目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是青藏高原的政治环境和政治需求直接而且有效地决定了巫术在藏地发展变迁的主旋律。本文从巫术文化史这个新的视角,在传统藏汉文史料和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大量运用前人未曾使用的藏文原始材料来分析论证藏地巫术发展的历史。这些材料作为论证的基本依据之一,具体而真实,故而结论不是笔者主观的推测,也不是人云亦云,每个观点都有其确实的文本依据。花费大量时间来解读古今藏文文献,并对不同时期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对藏地巫术史作一个较为完整的梳理,并探究推动藏地巫术变迁的内外动因,这是笔者要完成的主要工作。虽然传统佛苯两家典籍中,对历史的叙述都有偏颇和不实之处,但是不同时期典籍文献的对比分析则能还原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这是本文的难点,其实也是本文的要点。

邓贤[6](2016)在《五百年来一大千》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少年生死劫1民国五年(1916年)初夏的一天,艳阳普照满眼苍翠,重庆求精中学17岁的天才少年张正权与同学行走在山川如画的返乡小道上,如同置身一座绵延百里的风景画廊。但是不久他们这种好心情就被子弹击碎了——张正权也就是未

王手[7](2016)在《洗马桥》文中认为1元宵节快要到的时候,五马街一带就慢慢地热闹起来了。五马街是瓯地唯一一条可以举办集市的街路,周边四通八达,前面是水仓巷、府前街、四顾桥,后面是打铁巷和状元里,左边是乘凉桥,右边是洗马桥,正因为交错着几条道,这里才被政府定下来做集市,好集散方便。集市是

谢子卿[8](2016)在《中国礼仪之争和路易十四的法国(1640-1710):中国天主教史钩沉》文中认为中国礼仪之争是中国天主教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明清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本文以法国为切入点,深度探讨法国在中国礼仪之争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两点:第一,1692年康熙帝解禁天主教后中国天主教传教发展顺利,但为何罗马教廷会在18世纪初决定禁止中国礼仪,这其中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历史叙事尚有重大空缺,因此本文的目标就是完善中国礼仪之争的历史叙事,这其中礼仪之争在法国的发展是关键和重点。第二,通过研究中国礼仪之争和法国的关系,从中西关系史和中法对比的角度重新理解中国天主教传教史,重新审视天主教传入中国对于中国融入早期全球化过程的意义和重要性。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法国传教士和法国的传教团体参与中国礼仪之争的具体过程。这其中包括:第一位进入中国传教的罗历山神父;巴黎外方传教会的创始人陆方济,他将巴黎外方传教会带入中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士阎当,他是中国礼仪之争的主要当事人;巴黎外方传教会在17世纪末取代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成为中国礼仪的主要反对者;法国耶稣会士李明神父和郭弼恩神父支持中国礼仪,他们的着作在法国接受审查,由此法国成为中国礼仪之争的主战场。2.法国各界介入中国礼仪之争。其中,杨森派反对中国礼仪,他们亦是耶稣会一贯反对者。巴黎大主教诺阿耶、莫城主教波絮埃亦反对中国礼仪,康布雷大主教费讷隆同情耶稣会,反对过激处理礼仪问题。路易十四的忏悔神父拉雪兹神父支持耶稣会,曼特侬夫人亦同样牵涉入内。索邦大学在1700年审查中国礼仪,由此中国礼仪之争在法国和欧洲成为焦点话题,罗马教廷随机决定禁止中国礼仪。由此可知,礼仪之争在法国是中国礼仪之争历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耶稣会在解释适应政策的时候,承认中国的历史可能比《圣经》历史久远,承认中国文明可能优于基督教文明,因此不被当时基督教世界的核心价值观所接受,是造成各方反对中国礼仪的一大原因。4.法国教会内部的权力斗争、传教团体间权力斗争、法国和葡萄牙在远东的国家利益冲突等等,都是导致礼仪之争矛盾被激化的重要原因。从中可以看到民族国家的地位上升,传教团体依附国家,而罗马教廷的地位下降。5.通过礼仪之争在法国的研究,可见西学东渐对于中国的影响和汉学西进对法国的影响大相径庭。法国人积极讨论中国礼仪之争,法国汉学也随之起步,并且影响到启蒙运动。而康熙年间,中国教徒中的文人数量锐减,中国人对于西学的兴趣在降低。以中国礼仪之争为切入点,探讨明末清初东西交往对于双方的影响,并且从全球化的角度审视东西方历史发展道路上的不同变数。6.有关中国礼仪之争法语原始文献的翻译,为中国天主教研究提供更多的基础史料。

汤南南[9](2016)在《从传统型乡愁到超越型乡愁 ——现代乡愁的嬗变及艺术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愁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中国农耕社会的传统型乡愁往往源于离家出走,空间上的阻隔,直接造成了人与故土的割裂。空间的变换所引发的乡愁,在一些文人墨客笔下,上升为对自然景致物象所引发的乡愁,继而意识到人与天地生宇宙关系,联想到自身归返生命故里的自然本性。笔者分析了这一乡愁的成因、表达行为和引发机制,进而表明传统型乡愁的特点和文化内涵。传统型乡愁源于离家出走,包括戍边、宦游、学游、商旅与内乱等原因,从书、土、树、井四个方面分析其表达机制,以时、空、景、物四点对其引发机制归类。传统型乡愁包含社会人伦情怀的强调、理想与精神寄托、诗学特性及悲愁审美、天地宇宙精神与生命的时空意识等文化内涵。现代型乡愁由现代性引发,进步的理念带来的线性的时间观、信息、资本和人的全球化,重塑了人们的时空观。时空边界的消弭,令现代人生活的世界成为一个没有边界、难以确立自身定位的世界,乡愁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现代病”。本研究从政治、经济、文化不同角度对现代型乡愁展开阐释,以文学、当代艺术创作和建筑景观为例证,分析乡愁的各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只缘身在此山中、少小离家老大回、衣锦还乡、今宵酒醒何处、吾心安处是故乡、处处是家乡、我就是你们所有人的故乡、桃花源就是我的故乡、虚拟的乡愁这九种不从层次的乡愁观。经过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反思和西方乡愁理论的梳理,本研究提出超越时空、超越具体事物的“泛乡愁”概念,即超越型乡愁,并尝试在这个研究基础上进行艺术实践。笔者认为,存在多样化的乡愁,跨文化、跨国界的乡愁,以及跨时空的乡愁。可以借用庄子的“无相化”美学观,对“泛乡愁”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总之,乡愁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想象行为和精神性的情感投射,其本身可以视为一个精神上的探索性领域,一个审美世界的虚构。在如今的全球化、现代化的语境中,乡愁应具有更开放性的阐释空间和视角,而不是生硬地去恢复原有的生活面貌。乡愁所建构的想象应融入更广泛历史语境与文化空间,把全世界、全人类的历史、知识、文化作为自己的“故乡”。跨越个人的情感维度,将乡愁最为全人类群体的文化、传统、身份认同作为共有的记忆,它仍是反应社会现实的镜子,却不再为人们的个体意识所映照,是一个泛化的乡愁观。

杜卫东,周新京[10](2014)在《江河水(下)》文中研究指明第三部:抗命第16章久别重逢非少年1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猝然之间,丁薇薇站在了江河面前。这天早晨一上班,江河叫来总会计师章江,让他和沈奕巍联系,尽快拨款改造贮木场水塔。章江笑问,局里的账面上刚有点钱,在手心里还没捂热呢,就要划走?江河学着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里瓦西里的口吻说,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他很尊重章江,这位年过五旬的总会计师办事有板有眼,为人又厚道正派,像邻家大哥,和他谈话,内心每每很放松。章江站起身:"好,我马上去办。你呀,好人呐!"

二、商业智慧助你远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业智慧助你远行(论文提纲范文)

(1)《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古诗十九首》中女性形象解析
    第一节 痴女形象
    第二节 怨女形象
    第三节 商女形象
第二章 《古诗十九首》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渊源
    第一节 对《诗经》的女性形象的继承发展
    第二节 对《楚辞》女性形象的继承发展
    第三节 对乐府诗女性形象的继承发展
第三章 《古诗十九首》女性形象的塑造艺术
    第一节 短语长情的语言艺术
    第二节 细致入微的抒情艺术
第四章 《古诗十九首》中女性意识的文学意义
    第一节 建安五言诗对于《古诗十九首》主题的继承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对后世女性文人作品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生活体验类慢综艺的形态构成与价值呈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选题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三 研究方法与论文创新
第1章 “慢”元素调和下的“慢综艺”
    1.1 慢元素的来源
        1.1.1 慢文化:“慢”综艺的发酵源
        1.1.2 慢电视:“慢”综艺的领路人
    1.2 慢综艺的定义与分类
    1.3 生活体验类慢综艺的形态概况
第2章 生活体验类慢综艺的内容构建
    2.1 市场消费下受众动态的情绪与需求
    2.2 内容形态的核心表达
        2.2.1 不同情感的真实表达
        2.2.2 别样视角的真实呈现
        2.2.3 客观环境的真实记录
    2.3 多平台的融合与传播
第3章 生活体验类慢综艺的结构形态
    3.1 生活体验类慢综艺的叙事形态
        3.1.1 生活化的弱性叙事
        3.1.2 多领域的艺术叙事
        3.1.3 多元化的时间叙事
    3.2 生活体验类慢综艺的视听呈现
        3.2.1 富有情绪的色彩与特效
        3.2.2 层次丰富的景别与冲突
        3.2.3 深入人心的音响与音乐
        3.2.4 流畅自然的剪辑与节奏
第4章 生活体验类慢综艺的典型案例
    4.1 生活体验类慢综艺的发展走向——“成功”是成功之母
        4.1.1 “生活”比想象的还要简单:《三时三餐》、《向往的生活》
        4.1.2 “旅行”本该是心灵的漫步:《相约未知地带——贵州篇》、《远游48小时》
        4.1.3 “经营”是一首情感哲理诗:《咖啡之友》、《小姐姐的花店》
        4.1.4 “改造”出属于自己的故事:《超级全能改造王》、《漂亮的房子》
    4.2 生活体验类慢综艺的问题与现状
        4.2.1 “返璞归真”的艰难处境
        4.2.2 “爆款扎堆”的失真现状
第5章 生活体验类“慢”综艺的价值呈现
    5.1 慢综艺与“慢”理念:重新思考节目的表达方式
    5.2 慢综艺与“慢”心境:寻求国内本土的内核价值
    5.3 慢综艺与“慢”生活:打破情感和文化的障碍
结论
参考节目
参考文献
致谢

(3)政务微博语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依据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语篇研究现状
        (二)政务微博研究现状
        (三)政务微博语篇研究现状
    三、创新之处
        (一)研究语料新
        (二)研究角度新
    四、研究方法
        (一)比较法
        (二)定量分析法
        (三)跨学科研究法
    五、研究语料及来源
        (一)语料的界定
        (二)语料的来源
第一章 政务微博语篇的特征与类型
    一、政务微博语篇相关概念界定
        (一)语篇
        (二)政务微博
        (三)政务微博语篇
    二、政务微博语篇的特征
        (一)政务微博语篇与其他微博语篇的区别
        (二)政务微博语篇与公文语篇的区别
    三、政务微博语篇的类型
        (一)按语篇模式类型分
        (二)按语篇功能类型分
    小结
第二章 政务微博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一、政务微博语篇的衔接
        (一)政务微博语篇的篇内衔接
        (二)政务微博语篇的篇际衔接
    二、政务微博语篇的连贯
        (一)政务微博语篇连贯的外部条件
        (二)政务微博语篇衔接保证语篇的连贯
    小结
第三章 政务微博语篇的言语行为分析
    一、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一)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二)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三)存在的问题
    二、政务微博言语行为主体
        (一)政务微博的说话者
        (二)政务微博的听话者
        (三)政务微博的核查者
        (四)政务微博的驱动者
    三、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
        (一)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概述
        (二)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三)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对比分析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注维摩诘经》性空哲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我们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1.2 历史的转角—“异教精神”及其作用
        1.2.1 精神起于历史活动
        1.2.2 异族?异教?
        1.2.3 关河旧学对异教精神内涵的充实
    1.3 文献综述
2 对本经核心论点的先期阐释并佛国品第一内容的考量
    2.1 概述
        2.1.1 本经的主旨与特点
        2.1.2 三乘归一
        2.1.3 菩萨特征初探
    2.2 性空论基本原理的探讨与介绍
        2.2.1 性空论为不二论前提
        2.2.2 中观性空原理
        2.2.3 性空余波
    2.3 佛教诠释学的一般原则—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2.3.1 诠释可能的基础—真理自明
        2.3.2 闻者有异为诠释的必然原因
        2.3.3 一些诠释原理的举例说明
    2.4 众生-菩萨、佛土-净土
        2.4.1 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
        2.4.2 直心及其观照的应物而形
    2.5 关河旧学中的理论转向与佛教中国化初步
3 菩萨论—模范菩萨维摩诘居士—以方便品第二为例
    3.1 维摩诘菩萨现实成就的中观不二考量
    3.2 对“方便”的诠释与解读
        3.2.1 方便作为一种训练、教化
        3.2.2 方便说法的根底植於时空当下
    3.3 身、法身
        3.3.1 身体-欲望结构及其不二
        3.3.2 法身的诠释解读
    3.4 对菩萨理想的哲学诠释
        3.4.1 辩证身份中的真实-直心
        3.4.2 以此在-存在概念来辨析菩萨论的存在内涵
4 菩萨不二论的进一步展开(第三到第五品)
    4.1 旧理念的革新义(弟子品第三)
        4.1.1 概述
        4.1.2 声闻乘代表人物被摧折
        4.1.3 不二论法的其它几类情况
    4.2 由菩萨转述不二论(菩萨品第四)
    4.3 大士当下的在场说法(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4.3.1 初见论法
        4.3.2 居士对法空的直陈
5 不可思议法的理论与现实展开(第六到第九品)
    5.1 性空为(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品第六)
        5.1.1 不可思议法的二元状态
        5.1.2 二元的辩证
        5.1.3 不可思议性空法的理解与接受
    5.2 观众生品第七不二论题简析
    5.3 空的沉默(佛道品第八)
        5.3.1 佛道的真实所在
        5.3.2 文殊菩萨的方便说法
    5.4 学人之间的相互讨论与问疾场景的说法总结(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6 神迹的扩大、佛陀的印可、经典的推广(第十到第十四品)
    6.1 香积佛品第十
    6.2 菩萨行品第十一
    6.3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6.4 法供养品第十三
    6.5 嘱累品第十四
7 总结论述
    7.1 性空哲学的回顾
        7.1.1 性空论与诠释原则
        7.1.2 空无之别
        7.1.3 性空-荒诞?
    7.2 余论
        7.2.1 四句义论辩的借鉴
        7.2.2 回归到一般意义—自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在学期间取得的成果

(5)藏地巫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关于巫术及本研究所涵盖的范围
        1 、巫术的定义
        2 、本研究中巫术所涵盖的范围及研究思路和内容
    二、国内外关于藏地巫术的研究概况
        1 、占卜术
        2 、巫术仪式
    三、本文的选题意义、创新点、难点和研究方法
上篇 藏地巫术简史
    第一章 早期巫术及其发展
        一、早期巫术的概况
        1 、“天赤七王”与古代巫术的平稳发展
        2 、止贡赞普与古代巫术的大发展
        小结
        二、青藏高原早期巫术的几个关键概念
        1 、关于“苯”
        2 、关于“德乌”
        3 、关于“仲”
        4 、关于“赤”和“恰”
        小结
    第二章 吐蕃时期巫术的成熟与衰落——兼论古代藏地巫术与苯教之关系
        一、巫术的多样化、仪式化和巫师的专业化发展
        1 、外来文化的传入带来巫术的仪式化和多样化发展
        2、政治需求推动巫师的专业化、仪式化和大型化发展
        二、剪不断理还乱的“巫”与“苯”
        1、古代巫术之“苯”与后期苯教之“苯”的关系
        2、苯教以古代巫术为基础,是在外来文化促进下发展而成的体系化宗教
        小结
    第三章 后吐蕃时期巫术及巫师
        一、藏传佛教和苯教对古代巫术的吸收和改造
        1、藏传佛教对古代巫术的吸收
        2、苯教与佛教相互认同之争与内在本质的同一
        3、苯教是对古代巫术的规范、整理和提高
        二、藏传佛教僧人的“神力”——藏地巫术的新天地
        1、预示休咎祸福,禳灾治病,“起死回生”等等各类神迹
        2、降魔歼敌,在战争中助战施法
        三、民间巫术的碎片化与民间巫师的边缘化
        1、民间巫术技艺匮乏
        2、民间巫师“技不如人”
        3、民间巫师地位不保
        4、民间巫师成分复杂
        四、地方政府体系中的专职“神巫”及其“代言”活动
        1、“神巫”的驻地及形象
        2、“神巫”职能与地位
        3、清朝中央政府对“神巫”活动的控制
        小结
下篇 藏地巫术文本研究
    第四章 早期占卜文书研究
        一、早期占卜文书的概况
        二、敦煌藏文占卜文书分析
        1、骰子卜
        2、金钱卜
        3、羊胛骨卜、鸟卜及其他
        小结
    第五章 吐蕃时期巫术仪式文书研究
        一、吐蕃王朝时期的巫术仪式及巫师
        1 、古代的巫术仪式
        2 、吐蕃王朝时期的巫师
        二、吐蕃王朝时期王室大型殡葬仪式
        1 、吐蕃丧葬仪式葬礼的缘起
        2 、葬礼的功能
        3 、葬礼的过程
        4 、葬礼中献祭的动物
        小结
    第六章 后吐蕃时期占卜术及巫仪文本研究
        一、敦煌文书中已有,且现代藏族也经常使用的占卜术
        1 、骰子卜
        2 、鸟卜
        二、敦煌文书中虽未提及,但是现代藏人正在使用的占卜术
        1 、圆光占卜
        2 、绳结占卜
        小结
        三、后吐蕃时期佛苯典籍中的巫术仪式
        1 、关于祛邪除魔仪式中的“堆”和“侣”
        2 、关于“垛”、“解”
        3 、仪式的其他重要内容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6)五百年来一大千(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少年生死劫
    1
    2
    3
    4
第二章百日强盗
    1
    2
    3
    4
第三章扶桑东渡
    1
    2
    3
    4
    5
第四章百日和尚
    1
    2
    3
    4
    5
    6
第五章拜师学艺
    1
    2
    3
    4
    5
第六章英雄莫问来路
    1
    2
    3
    4
    5
第七章天生我才
    1
    2
    3
    4
    5
第八章迷途知返
    1
    2
    3
    4
    5
    6
第九章红颜知己
    1
    2
    3
    4
    5
    6
第十章京华烟云
    1
    2
    3
    4
    5
第十一章莫使金樽空对月
    1
    2
    3
    4
    5
第十二章长兄如父
    1
    2
    3
    4
    5
第十三章崭露头角
    1
    2
    3
    4
    5
第十四章天地吾师
    1
    2
    3
    4
    5
第十五章身陷囹圄
    1
    2
    3
    4
    5
第十六章虎口脱险
    1
    2
    3
    4
    5
第十七章千里跋涉
    1
    2
    3
    4
    5
第十八章兄弟情深
    1
    2
    3
    4
第十九章青城悟道
    1
    2
    3
    4
    5
第二十章善子之死
    1
    2
    3
    4
    5
第二十一章大漠探幽
    1
    2
    3
    4
    5
    6
第二十二章敦煌面壁
    1
    2
    3
    4
    5
第二十三章大师归来
    1
    2
    3
    4
    5
第二十六章东张西毕
    3
    4
    5
第三十章人生绝唱
    2
    3
第三十一章尾声:五百年来第一人
    1
后记 我为什么要写张大千

(8)中国礼仪之争和路易十四的法国(1640-1710):中国天主教史钩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中国礼仪之争历史的基本线索
    1.2 近年来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研究的文献综述
    1.3 中国礼仪之争研究中的困境和问题意识
    1.4 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法国介入中国礼仪之争的历史背景
    1.5 研究中国礼仪之争和法国关系的意义
    1.6 法文原始文献的初步探索
第2章 中国礼仪问题初入法国
    2.1 中国礼仪问题初入法国
        2.1.1 17 世纪初法国人对于中国和中国宗教的认识
        2.1.2 第一位入华法国传教士耶稣会士罗历山神父
    2.2 杨森主义和中国礼仪问题
        2.2.1 帕斯卡反对中国礼仪
        2.2.2 阿诺德反对中国礼仪
        2.2.3 耶稣会在法国的“道德败坏”和在华传教适应政策的联系
    本章小结
第3章 17 世纪下半叶法国传教士入华
    3.1 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成立和入华始末
        3.1.1 罗历山神父、教廷传信部以及远东的宗座代牧制
        3.1.2 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成立
        3.1.3 陆方济的第一次和第二次远东之行
        3.1.4 陆方济的第三次远东之行和入华始末
    3.2 巴黎外方传教会和葡萄牙保教权的争斗
        3.2.1 巴黎外方传教会帮助法国进行海外扩张
        3.2.2 远东传教士向宗座代牧宣誓的问题
    3.3 17 世纪法国耶稣会士入华
        3.3.1 17 世纪末法国耶稣会士入华过程
        3.3.2 葡萄牙耶稣会士和法国耶稣会的内讧
        3.3.3 法国耶稣会士和巴黎外方传教会在暹罗的合作与冲突
    本章小结
第4章 巴黎外方传教会和法国耶稣会士将中国礼仪问题带入法国
    4.1 巴黎外方传教会和中国礼仪问题
        4.1.1 巴黎外方传教会初入中国的困境
        4.1.2 巴黎外方传教会的福建宗座代牧阎当代牧主教发布《阎当训令》
        4.1.3 巴黎外方传教会全力支持阎当向罗马教廷申诉中国礼仪问题
    4.2 十七世纪末法国耶稣会士将中国礼仪问题带入法国
        4.2.1 17 世纪末中国和中国礼仪问题在法国的传播
        4.2.2 柏应理神父《中国哲学家孔子》和礼仪问题在法国的转向
        4.2.3 李明神父《中国近事报道》和郭弼恩神父《1692 年康熙宽容天主教传教诏令史》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礼仪问题在1700年的法国达到最高潮
    5.1 十七世纪末法国耶稣会在中国礼仪问题上的支持者
        5.1.1 1700 年法国耶稣会士在宫廷的地位和拉雪兹神父对礼仪问题的态度
        5.1.2 费讷隆和耶稣会的亲密关系
        5.1.3 费讷隆的西方中心主义思想
    5.2 十七世纪末法国耶稣会在中国礼仪问题上的反对者
        5.2.1 曼特侬夫人反对中国礼仪
        5.2.2 巴黎大主教诺阿耶反对中国礼仪
        5.2.3 莫城主教波絮埃反对中国礼仪的观点和现实因素
        5.2.4 巴黎外方传教会向罗马教廷申诉中国礼仪问题的过程
    5.3 中国礼仪问题在1700年的法国被谴责
        5.3.1 波絮埃等人1700年全国教士大会上提出中国礼仪问题
        5.3.2 波絮埃等人试图让巴黎大学神学院审查中国礼仪问题
        5.3.3 巴黎大学神学院审查中国礼仪问题过程的三个问题
        5.3.4 巴黎大学神学院审查中国礼仪问题的辩论要点
    本章小结
第6章 尾声:中国礼仪问题传回中国
    6.1 1704 年罗马教廷禁止中国礼仪的过程
    6.2 多罗出使中国失败的经过
第7章 结论
    7.1 法国在中国礼仪之争历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7.2 中国礼仪问题争论的三个层面
    7.3 从中国礼仪之争和法国的关系看待明清之际东西方不同的发展方向
中国礼仪之争文献(一):《阎当主教训令》
    译者按
    阎当阁下的训令,索邦大学博士,中国福建省宗座代牧
    提交至圣职业部的问题集 由教宗英诺森十二世确定训令中所有条款
中国礼仪之争文献(二):阎当主教1699年 1 月11日致信夏尔莫的信
    译者按
    致读者
    阎当主教1699年1月11日致信夏尔莫的信 1700年4月抵达巴黎 此信揭示李明神父关于中国古代宗教观之谬论
中国礼仪之争文献(三):法国耶稣会士郭弼恩神父《1692 年康熙宽容天主教传教诏令史》译文
    译者按
    上卷
    下卷
中国礼仪之争文献(四)《一位索邦大学博士的日记》(节译)
    译者按
    编者M.A.Gazier导读(节选)
    1700 年日记
中国礼仪之争文献(五):《维基百科法文条目:杨森主义(Jansénisme)》
    译者按
    1.杨森主义的定义问题
    2.杨森主义的起源
        2.1 特兰托会议中的圣宠问题
        2.2 法国的奥古斯丁主义:圣西昂和阿诺德家族(Les Arnauld)
    3.在法国发生关于《奥古斯丁》的论战
    4.五个命题
    5.杨森派和莫利纳派的论战
    6.帕斯卡与外乡人运动
    7.杨森派在政治上的对立
    8.教会大和解时期
    9.大和解时期结束后的新迫害
    10.《论上帝独子》和大申诉时期
    11.杨森运动的普及
    12.高等法院中的杨森派
        12.1 杨森派和高等法院的联合
        12.2 18 世纪高等法院暴动中杨森派的因素
    13.杨森主义和法国大革命
        13.1 杨森派在《教会公民组织法》中扮演的角色
        13.2 杨森派被明显夸大的历史角色
    14.法国之外的杨森派
        14.1 鲁汶
        14.2 荷兰
        14.3 意大利
    15. 19 世纪的杨森主义?
主要人物事件编年表
参考文献
    一.外文档案和报刊索引
    二. 外文原始文献和研究专着
    三.古籍和原始文献
    四.中文译着、中文研究专着以及学位论文
    五.中文期刊、集刊以及论文集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从传统型乡愁到超越型乡愁 ——现代乡愁的嬗变及艺术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选题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综述
    3、研究范围与对象界定
    4、研究思路步骤及方法
第二章 传统型乡愁
    1、传统乡愁的多维度分析
    2、传统乡愁的表达机制
    3、传统乡愁的引发机制
    4、传统乡愁的文化内涵
第三章 现代型乡愁
    1、乡愁的现代性源流
    2、全球化语境下的乡愁变迁
    3、修复型乡愁和反思型乡愁
第四章 现代乡愁的多维分析
    1、集体记忆与体制化的乡愁
    2、消费社会与商品化的乡愁
    3、迁徙、离散与文化乡愁
    4、不同维度的乡愁观
第五章 超越型乡愁
    1、乡愁的客体泛化与个人认同
    2、泛乡愁的意象和表达机制
    3、泛乡愁观念下的艺术创作
第六章 现代艺术与乡愁
    1、现代性与现代艺术
    2、主体与他者的辩证法
    3、艺术家的地理及精神图谱
结论
后记(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商业智慧助你远行(论文参考文献)

  • [1]《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 海风. 北方民族大学, 2021(09)
  • [2]生活体验类慢综艺的形态构成与价值呈现[D]. 林佳怡.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政务微博语篇研究[D]. 陆露琳. 江苏师范大学, 2018(12)
  • [4]《注维摩诘经》性空哲学研究[D]. 李进. 浙江大学, 2018(05)
  • [5]藏地巫术研究[D]. 曾丽容.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4)
  • [6]五百年来一大千[J]. 邓贤. 当代, 2016(04)
  • [7]洗马桥[J]. 王手. 作家, 2016(07)
  • [8]中国礼仪之争和路易十四的法国(1640-1710):中国天主教史钩沉[D]. 谢子卿.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8)
  • [9]从传统型乡愁到超越型乡愁 ——现代乡愁的嬗变及艺术实践[D]. 汤南南. 中国美术学院, 2016(02)
  • [10]江河水(下)[J]. 杜卫东,周新京. 中国作家, 2014(15)

标签:;  ;  ;  ;  ;  

商业智慧助你远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