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芳烃市场(1月7日)

亚太芳烃市场(1月7日)

一、亚太芳烃市场(1月7日)(论文文献综述)

翁旋龙[1](2020)在《WTI、Brent原油价格联动性动态分析及其在配对交易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从原始价格时间序列和价差时间序列两个角度分析WTI原油(西德克萨斯轻质中间基原油)和Brent原油(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的联动性。静态时间序列分析表明,WTI原油和Brent原油的期货价格呈高度正相关,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价差序列的Hurst指数为0.39小于0.5,即价差的时间序列长期具有均值回复的性质,表明WTI原油和Brent原油的期货价格变化紧密联系、价差波动稳定,从而说明原油市场具有“全球化”特征。本文运用窗口长度为180天、移动长度为一天的滑动窗口动态分析发现,原油市场既存在同步波动的时段,也存在独立波动的时段,展现出短暂的“区域化”特征:在同步波动的时段,WTI原油和Brent原油期货价格的动态相关系数大于0.8,高度相关;动态Hurst指数时间序列在0.34附近波动,表明价差序列是均值回复的。在独立波动的时段,WTI原油和Brent原油期货价格为弱相关,动态Hurst指数是在0.5附近波动,表明价差序列是随机的。通过进一步分析价差序列的Hurst指数和多重分形的动态变化,分别确定了2007年8月7日和2010年6月11日为WTI原油和Brent原油价差的结构变化点和结构崩溃点。根据WTI原油和Brent原油联动性动态分析,从WTI原油和Brent原油的动态相关性、动态格兰杰因果关系以及动态Hurst指数三个角度来构造动态联动性配对套利策略的交易信号,若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则把这个时间点作为开仓信号:1)动态相关系数小于0.89;2)动态格兰杰检验显示单向因果关系;3)动态Hurst指数大于0.38。结果表明动态联动性配对套利策略表现要优于基于传统协整理论的配对套利策略,动态联动性配对套利策略的累计收益比基于传统协整理论的配对套利策略高出83770美金。

侯永新[2](2019)在《X炼厂连续重整项目风险管理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石化项目加速发展,特别是国家7大石化产业基地的布局,掀起了新一轮石化建设的高潮,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用世界眼光、一流标准,着力打造全球领先的现代化石化产业基地。特别是随着国家新的“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对照行业安全环保日益提高的标准,提高石化项目科学化管理水平,有效应对来自于技术、环境、管理等方面的风险,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作为国内第一家大型中外合资石化企业,X炼厂开创了中国能源行业对外合资合作的先河,也树立了国内炼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150万吨/年连续重整项目的建设,历经波折,决策过程中的艰难,项目拆分、组合、再拆分,地区安全环保的压力越来越大,对石化企业建设项目的容忍度一降再降,技术条件极为苛刻,管理难度突出,成为该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本论文从业主的视野和角度,以连续重整项目的建设为研究对象,结合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概念,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工具,从技术风险、环境风险、管理风险等三个方面,系统分析该项目存在风险因素,研究问题成因,并针对性提出消减风险的对策,以及改进炼化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本论文通过对大型石化项目典型案例的研究,特别是从投资者和业主角度,分析总结形成的风险管理思路做法和成功经验,对于目前国内新一轮石化产业大发展、大建设,特别是大型石化项目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王昱[3](2018)在《大数据技术在提高重整汽油收率方面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茂名石化10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工况,通过采取优化原料、操作条件等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汽油产量,但与期望值仍有差距。结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工业大数据分析项目,本论文进行了基于大数据技术提高催化重整汽油收率的相关研究和生产实践等工作。论文依托工业分析(大数据)技术平台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以重整装置实时数据库、LIMS、MES、HSE等系统九类数据为基础,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中的相关性算法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数据挖掘,考察相关性而忽略因果性,单纯通过基于数据层面的分析,尝试寻找提高汽油收率的潜在因素。通过对装置运行数据的挖掘,发现汽提塔重沸炉F602支路流量等操作变量与汽油收率具有强的正相关性。在通过工业验证基础上,工业优化实施。取得良好效果:提高汽提塔重沸炉F602支路流量6t/h后,汽油收率提高0.14%0.42%。该措施提高了分馏效果,减少了不发生重整反应的C5以下组分进入反应器,从而提高实际重整进料,提高生产能力,达到提高汽油产量的目的。实现了挖潜增效,年增加效益698.43万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马静,马金案[4](2016)在《文莱:2015年回顾与2016年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观2015年,文莱继续保持多年来的发展格局,政治社会保持稳定;外交继续按照既定的对外政策进行对外活动;在经济方面,由于受到国际油价一再下跌的影响,全年经济出现向下滑行的趋势。展望2016年,文莱仍然继续保持2015年格局,如果国际油价出现继续下跌的趋势,文莱经济难以出现增长趋势。

莫北[5](2016)在《技术引来聚变效应——我国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走出去”正逢其时》文中研究说明每年"两会"的热点备受业界关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提出,我国先进的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走出去"条件成熟,应向国外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大力推介,将其打造成继高铁与核电之后的第三张"国家名片"。这个议案受到了业内"两会"代表、委员支持。代表、委员建议:"石化企业和装备制

马静,马金案[6](2015)在《文莱:2014年回顾与2015年展望》文中提出2014年,文莱政治社会继续保持稳定;经济平稳发展;对外关系主要在东盟活动,同时力所能及地参加国际上的一些外交活动。2015年,文莱将继续保持多年的平稳发展趋势。

洪定一[7](2014)在《2013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进展回顾与展望》文中指出综述了我国石化行业2013年在高油价和经济减速条件下取得的一系列进展。一是全年石化行业运行态势平稳向好,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两位数增加,炼油平稳,乙烯向好,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石化产业实现利润大幅增加。二是2013年石化生产取得良好业绩,原油加工量达到4.786亿吨,同比增加3.3%;生产成品油2.96亿吨,同比增长4.4%;乙烯产量1623万吨,增长8.5%,丙烯产量为1460万吨,年均增速11%;生产合成树脂5837万吨,增长11%;生产合成橡胶409万吨,增长6.3%,生产合成纤维3739万吨,同比增长7.1%;生产化肥7154万吨,同比增长4.9%。三是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取得新进展,原油加工能力保持世界第二,乙烯生产保持世界第二,芳烃产业链位列世界一流,三大合成材料生产位列前茅,大型炼油乙烯一体化装置首次实现"四年一修"。四是产业转型与产品升级取得新进展,现代煤化工顺利融入石油化工生产体系,国产生物航空煤油获得适航通行证。五是石化技术进步取得新进展,200万吨/年高能效(SHEER)加氢成套技术开发获得成功,200万吨/年液相循环加氢装置生产出总硫含量为3mg/kg的精制柴油,第二代S-Zorb技术开发成功,将建成15套装置,首次采用拥有我国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烯技术建成的武汉石化80万吨/年大乙烯装置顺利投产,乙烯关键装备丙烯制冷压缩机组和CBL-R裂解炉双双取得突破,开发自主产权60万吨/年大型联合芳烃技术取得成功并在海南建成装置,节能二代苯乙烯技术开发成功,首套12万吨/年装置在巴陵石化运行,茂金属气相法耐热聚乙烯(PE-RT)管材料实现了工业生产并通过产品认证,我国首套3万吨/年溴化丁基橡胶生产装置在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建成,甲醇制芳烃流化床技术万吨级工业试验取得成功。六是高油价下石化产业降本增效模式取得新进展,我国石化产业采取降本增效措施,改进原油资源获取机制初见成效,调整装置结构,提高加工较低成本原油的能力,开展炼油全流程优化工程,提高渣油使用价值,渣油加工按效益分配,加大化工轻油的非油替代力度,降低乙烯原料成本。同时,也对2013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包括我国炼油产业显现产能过剩,需要爱护和坚持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石化运行模式,消除尾气排放、治理雾霾天气仍存软肋,页岩气重振美国石化产业对我国的启示以及PX焦虑事件折射出石化科普的重要及企业的责任。文章还分析了进入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逐步缓慢向好,国际油价走势受美国经济数据提振保持高位振荡,我国经济将持续稳步发展,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与上年持平或略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这些宏观因素为包括成品油、乙烯、丙烯、芳烃、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在内的石化产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催促石化产业加快向能源化工的转型进程。我国石化产业在2014年的实际运行中,将依托这些重要基础,遵循着重本质安全、重视节能减排、推行绿色低碳、加快结构调整的理念;继续创新运用行之有效的高油价下石化产业降本增效模式和经验,持续攻坚克难,克服产能过剩,决胜市场竞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新业绩;在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产品结构向基础加高端转变方面取得新进展;在践行可持续发展、加快原料结构向能源化工转变方面取得新突破。总之,石化产业2014年呈更加积极复苏态势几成定局,石化产业必将继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支柱产业应有的贡献。

肖艳[8](2014)在《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的典范,中国已经跨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令所有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羡慕;随着中国出口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中国与世界主要贸易伙伴继续保持着密切的交往,与此同时,中国与亚太、非洲、拉丁美洲的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也日益紧密。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以及增长速度仍表现强劲,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社会普遍加大了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许。如何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充分表达中国强烈的发展意愿的同时尊重其他发展中国国家的利益考量,从而实现中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是本文研究的中心。本文就中国与其他143个中低收入国家的货物贸易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商品贸易额及商品贸易结构的特征;其次对中国与非洲国家间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概括;然后分析了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投资状况和投资结构,结合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现行合作机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构建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的战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下:第一章是陈述了该课题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列出了本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分别就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文献综述,文献回顾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新殖民主义研究、中低收入国家贸易研究、中非合作研究、中亚合作研究、中南美洲研究、优惠贸易安排研究;在众多学者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列明了该课题研究将涉及的研究方法,为下一步论文的写作明确了方向。第二章就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界定进行了分类,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中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和部分小岛国成为其构成的主体;本课题研究目标体依据世界银行的收入标准划分标准,而收入划分标准随时间的推移呈现一定的波动。其次,就基本社会属性中的人口、地理面积、贫困状况、医疗服务、生育率、国民受教育情况、政体特征以及与台湾的邦交情况分别进行了概括总结,发现其共性和差异性;然后,就自然资源方面分析了七个领域的属性特征: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土地、森林、矿产;最后,就基本经济属性进行了概括总结: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状况(公路、铁路、港口、航空)、通讯设施、电力及能源供应、GDP变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状况、债务情况分别作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整理和概括说明,详细数据见附录,大量的分析对中国与这些国家可能的合作领域进行了初步的梳理。第三章首先分析了其商品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最近60年的时间内,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出口在世界出口市场中的份额变化趋势,并非持续上升,而是出现了明显的筑底反弹过程,底部区域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90年代初期间,进口则出现了与出口非常类似的状况;除去金砖五国后,出口和进口在全球的平均占比普遍在9%-27%间波动,中低收入国家的在全球贸易中的参与度仍然极低;从出口商品结构看,制造业产品出口和食品出口对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比较重要;从进口结构发现同为新兴经济体的金砖国家在对于基础原材料的需求上是不尽相同的,金砖国家在全球的采购市场面临来自外界的竞争远远高于内部的竞争,内部合作的可能性极大。其次,就商品贸易的出口和进口区域结构特征分别进行了总结概括,地理远近的因素在出口目的地的选择上具有显着的影响,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进口来源国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阿拉伯国家间由于有共同的宗教背景使得该类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比较密切;第三,就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总额变动和结构特征分别进行的分析总结;第四,就吸引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从而建立起对中低收入国家经贸发展现状的整体认识。第四章就中国与亚洲区、非洲区、中南美洲区、欧洲区、非洲区、小岛国中的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贸易额变化情况和贸易商品结构情况作了细致的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在大量的数据汇总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出口商品类型比较广泛,工业制成品出口满足了其他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中国自中低收入国家进口的商品结构中矿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进口占比较高。第五章由于全球在服务贸易的统计上还处于不完善的状况,故服务贸易的国别数据严重匮乏,将中国与非洲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状况进行梳理总结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基本可反映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间的服务贸易的特点;非洲服务贸易在全球服务贸易整体中的占比较低,中国服务贸易仍然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在高层次的服务贸易上中国出口能力略胜非洲国家;中非间服务贸易合作的现状和特征是:传统服务贸易稳步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快速起步;中非服务合作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中非间服务贸易规模较小、中国对非相关服务贸易严重依赖中国的单方面扶持、中医药服务贸易方面的推广面临障碍;最后就中非服务贸易合作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第六章首先就中国2011年对外投资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概括:投资流量再创新高、对大洋洲、非洲、欧洲投资快速增长,对北美洲投资略有下降、大部分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地方企业对外投资活跃、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领域不断扩大;然后基于中国对全球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的数据,就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投资的产业分布进行了梳理,主要对电力、矿业、农业、银行业、制造业这五大行业的投资详细分析了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投资的产业趋势和规模;根据世界贸发会议公布的数据资料预测不断上升的中低收入国家投资吸引力和潜能排名变化,为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创造新的方向和市场。第七章就目前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经贸合作机制及特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多哈回合中国融入以G20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形成集团化谈判机制;中国已启动多区域条件下对中低收入国家经贸合作机制的布局建设;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自贸区建设以税率优惠和贸易便利化为主;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货物贸易开放灵活性较高;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服务贸易协议的开放程度较高;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的长期援助成为关系发展的纽带。探讨了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经贸合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自贸区建设满足了中国对资源性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高度需求;中国面临亚太区域经贸合作机制重叠交叉复杂性增加的困局;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机制覆盖范围小、常态机制缺乏;中国与欧洲区中低收入国家合作机制被欧洲发达国家的贸易给惠政策冲淡;中国与金砖国家合作制度化机制缺乏;中国与金钻中低收入国家经贸合作机制严重匮乏;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间发展战略规划仍未列入中国经贸发展的中心;故加强机制化建设应成为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第八章就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的制定背景,经贸合作新战略的目标和原则进行了阐述,最后就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的政策选择谈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加快制定以发展为目标促进LMI自主发展能力提升的中长期战略纲要,从制度层面建立政府间、高层间定期长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加快制定和实施对LMI国家的新贸易优惠安排时间表,加快制定对LMI国家投资的产业指导目录,加强我国相关部门间会商制定对LMI国家投资的社会责任指南,构建促进LMI国家政府能力建设以及政府间的合作保障体系,为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的早日达成贡献力量。第九章明确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第一,明晰中国在各区域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的重点产业的明晰,相关项目的整合与推进,以实现和提升中国在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实际作用和参与度。第二,规划中国依赖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以实现基本生产物资储备和物资保障的战略布局。第三,如何激励地方政府在国家的战略布局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力拓展与发展程度相关的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特色产业领域的合作,以提升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开放度和经济实力。

金正九[9](2011)在《东北亚海域环境污染防治的国际合作》文中研究表明东北亚各国几乎都与海洋相连,海洋对于各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各国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海洋环境恶化等问题,面对急剧恶化的海洋环境以及海洋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副作用,各国开始反思并积极着手制订防治海洋污染的政策和法规。虽然这些努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然没有彻底解决海洋环境持续恶化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要解决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仅靠个别国家的努力是不行的,只有通过多边或双边及其他合适的方式进行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地控制、预防、减少、以至于消除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东北亚地区海洋污染防治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克服利益冲突,制定表现为各国之间的协调一致的国际环境法规则。本文拟从东北亚海域污染防治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当前东北亚海域沿岸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四个国家的海洋环境污染现状、各国的海洋政策及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国内法律制度,分析目前各国间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情况,提出为了更加有效地防治东北亚地区海洋环境的污染,应当制定东北亚海洋环境保护公约,并加强东北亚各国间的国际合作,以期能够控制东北亚海域持续恶化的海洋环境,实现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中国国内系统的研究东北亚海域的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相关资料比较少,本文收集了大量的各国的相关学术论文,结合国际海洋学、国际政治学、海洋管理学等理论,采用归纳整理、理论联系实际等多种方法力争使该论文达到一定的学术标准。具体内容如下:首先,阐述了海洋环境污染的一般理论以及污染防治的相关国际法规定。其次,分析了东北亚海域沿岸各国海洋污染的现状以及各国的立法情况。再次,论证和剖析了东北亚海域沿岸各国海洋环境保护的双边合作、多边合作以及目前国际合作所面临的局限性。最后,对东北亚海域环境污染防治立法论及国际合作进行了展望。探讨了制定东北亚海域环境保护公约的可行性以及加强东北亚地区各国间的国际合作的具体措施。

张式军[10](2009)在《2009年中国环境法治大事记(上)》文中研究说明一月1月5日,中国环境报创刊25周年纪念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2008年度国内、国际十大环境新闻,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出席并讲话,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倪岳峰出席了会议。同日,环境保护部发布通知,征集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方案的意见。1月8日,环境保护部党组扩大会议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会议在京召开,环

二、亚太芳烃市场(1月7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亚太芳烃市场(1月7日)(论文提纲范文)

(1)WTI、Brent原油价格联动性动态分析及其在配对交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WTI原油与Brent原油的联动性研究现状
    2.2 金融领域分形理论研究现状
    2.3 统计套利——配对交易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概况
    3.1 原油期货市场特征
    3.2 原油期货市场的作用
    3.3 世界主要原油期货品种
        3.3.1 Brent原油
        3.3.2 WTI原油
    3.4 原油期货价格差异的原因
    3.5 原油期货市场非线性的原因
第四章 基本理论和方法
    4.1 原油期货市场价格联动理论基础
        4.1.1 原油期货市场间价格联动的定义
        4.1.2 经济全球化理论——原油市场全球化
        4.1.3 市场整合理论
        4.1.4 无套利均衡理论
        4.1.5 信息传递与波动溢出效应理论
    4.2 分形理论
        4.2.1 分形的定义
        4.2.2 Hurst指数
        4.2.3 去趋势波动分析
        4.2.4 自适应分形分析
    4.3 统计套利
        4.3.1 统计套利定义
        4.3.2 统计套利原理——均值回归
        4.3.3 配对交易
第五章 WTI原油和Brent原油联动性实证分析
    5.1 数据来源及基本分析
        5.1.1 数据来源
        5.1.2 基本分析
    5.2 Brent原油和WTI原油期货价格相关性分析
        5.2.1 WTI原油和Brent原油期货价格整体相关性
        5.2.2 WTI原油和Brent原油期货价格动态相关系数分析
    5.3 WTI原油和Brent原油期货价格格兰杰因果检验
        5.3.1 静态WTI原油和Brent原油期货价格格兰杰因果检验
        5.3.2 WTI原油和Brent原油期货价格动态格兰杰因果检验
    5.4 Brent原油和WTI原油期货价差的分形分析
        5.4.1 静态Brent原油和WTI原油期货价差Hurst分析
        5.4.2 动态Brent原油和WTI原油期货价差Hurst分析
第六章 动态联动性配对交易
    6.1 配对交易策略设计
    6.2 配对交易的实证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X炼厂连续重整项目风险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
    1.2 研究设计
        1.2.1 研究对象
        1.2.2 调研设计
        1.2.3 调研方法
    1.3 内容与结构
2 案例介绍
    2.1 X炼厂基本情况
    2.2 150万吨/年连续重整项目基本情况
    2.3 项目遇到的主要风险
        2.3.1 技术选择难度大
        2.3.2 行业和地区安全形势的挑战
        2.3.3 股东决策及现场管理问题集中
3 案例分析
    3.1 理论依据
        3.1.1 项目风险管理概况
        3.1.2 全生命周期理论
        3.1.3 风险管理的过程分析
        3.1.4 风险管理的计划实施
        3.1.5 风险识别及分析的工具、方法
    3.2 案例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3.2.1 项目技术风险因素分析
        3.2.2 项目环境风险因素分析
        3.2.3 项目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3.3 案例主要风险因素评价
4 风险管控解决方案
    4.1 技术风险的对策
        4.1.1 确定适宜的工艺路线
        4.1.2 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案
        4.1.3 选择先进的工艺技术
        4.1.4 合理划分设计工作界面
        4.1.5 提前明确长周期设备分类管理思路
    4.2 环境风险的对策
        4.2.1 积极争取行政审批手续
        4.2.2 提前对接项目验收事宜
        4.2.3 合理规避总承包商履约风险
        4.2.4 及时跟踪外部市场资源的变化
        4.2.5 做到依法合规建设
    4.3 管理风险的对策
        4.3.1 积极推动股东方形成一致意见
        4.3.2 建立适宜的项目组织形式
        4.3.3 合理利用外部人力资源
        4.3.4 加强四大要素的风险管控
5 保障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大数据技术在提高重整汽油收率方面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石化行业汽油增产技术现状
        1.2.2 石化行业催化重整现状
        1.2.3 大数据技术应用现状
    1.3 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挑战
    1.4 研究目标、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创新点
    1.5 论文内容组织
第二章 工业分析(大数据)技术平台建设
    2.1 大数据技术
        2.1.1 大数据的定义
        2.1.2 大数据分析技术
        2.1.3 大数据应用平台(工具)
    2.2 建设目标
    2.3 建设内容
    2.4 平台的技术特点
    2.5 数据存储架构
    2.6 技术体系架构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重整数据挖掘
    3.1 茂名石化连续重整装置工艺技术
    3.2 催化重整汽油收率的优化技术
    3.3 重整装置数据的收集整理
    3.4 基于相关性分析算法的寻优模型
    3.5 重整汽油收率的相关性分析
    3.6 提高汽油收率的潜在因素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业验证过程及结果
    4.1 工业验证的目的
    4.2 工业验证的方法及原则
    4.3 工业验证的环境
    4.4 短期验证过程及结果
        4.4.1 E604 管程出口温度TI6024 的验证情况
        4.4.1.1 瞬时值验证
        4.4.1.2 平均值验证
        4.4.1.3 MES数据验证
        4.4.2 F602 出口支管温度TI6027C的验证情况
        4.4.2.1 瞬时值验证
        4.4.2.2 平均值验证
        4.4.2.3 MES数据验证
        4.4.3 F602 出口温度调节TC6028 的验证情况
        4.4.3.1 瞬时值验证
        4.4.3.2 平均值验证
        4.4.3.3 MES数据验证
        4.4.4 T601 汽提塔底温度TI6026 的验证情况
        4.4.4.1 瞬时值验证
        4.4.4.2 平均值验证
        4.4.4.3 MES数据验证
        4.4.5 F602 重沸炉支路流量调节FIC6011A验证情况
        4.4.5.1 瞬时值验证
        4.4.5.2 平均值验证
        4.4.5.3 MES数据验证
        4.4.6 短期验证结果
    4.5 长期验证过程及结果
        4.5.1 F602 重沸炉支路流量调节FIC6011A的长期验证情况
        4.5.1.1 瞬时值验证
        4.5.1.2 MES数据验证
        4.5.1.3 流程模拟验证
        4.5.2 长期验证结果
    4.6 综合验证结果及机理分析
        4.6.1 综合验证结果
        4.6.2 机理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优化方案及实施效果分析
    5.1 实际应用场景
    5.2 实施方案
    5.3 实施效果
    5.4 实施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100 万吨/年连续重整预加氢单元流程总貌图
    附录2:石脑油加氢单元工艺流程
    附录3:100 万吨/年连续重整单元流程总貌图
    附录4:重整单元工艺流程
    附录5:总物料平衡表
    附录6:石脑油加氢单元主要工艺指标
    附录7:重整单元主要工艺指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文莱:2015年回顾与2016年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治社会继续保持稳定
    (一)改组内阁
    (二)加强反贪污的立法和教育
    (三)加强对非法入境外国人的执法工作
    (四)重视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以保证社会稳定
二、受到国际油价影响,文莱经济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三、对外关系:继续按照既定的对外政策,重点参与区域重大外交活动
    (一)重点参与区域重大外交活动
        1. 主要参与在马来西亚举办的东盟系列会议
        2. 与东盟各国加强友好合作关系
    (二)重视与美国、日本等大国的关系
    (三)文莱与中国的关系
        1. 双方领导人继续保持密切联系
        2. 两国地方政府通过互访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3. 两国积极开展各个领域的合作
        (1)经济贸易合作
        (2)继续进行有效的经济合作
        (3)两国继续扩大文化、教育交流合作
        (4)开展军事交流合作
四、2016年展望

(6)文莱:2014年回顾与2015年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 政治社会
    (一)文莱独立 30 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 政治上建立了属于文莱的国体政体
        2. 外交上独立自主
        3. 以石油为支柱的经济发展迅速
        4. 人民生活富裕
    (二)2014 年正式实施《伊斯兰刑法 》,坚定不移地扞卫国家核心价值
二、经济:多元化产业经济发展,油气产业比例下降
    (一)多元化产业经济发展,油气产业比例下降
    (二)财政金融稳健发展
    (三)采取一些有力措施来保障经济的平稳发展
三、对外关系:重点参与东盟活动,积极参加国际上一些重大外交活动
    (一)参加在缅甸举办的东盟系列会议
    (二)文莱与中国的交往与合作继续得到发展
        1. 两国高层领导人继续保持密切交往关系
        2. 各个领域继续进行友好交往与合作
四、2015年展望
资料来源:

(8)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新殖民主义研究
        1.2.2 中低收入国家贸易研究
        1.2.3 中非合作研究
        1.2.4 中亚合作研究
        1.2.5 中南美洲研究
        1.2.6 优惠贸易安排研究
        1.2.7 文献综述小结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思路及创新
    1.5 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界定和发展现状
    2.1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界定
        2.1.1 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上中等收入国家
        2.1.2 最不发达国家
        2.1.3 内陆国家
        2.1.4 小岛国
    2.2 收入划分标准的历史回顾
    2.3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基本社会属性特征
        2.3.1 人口特征
        2.3.2 地理面积特征
        2.3.3 贫困特征
        2.3.4 基本医疗服务特征
        2.3.5 国民教育特征
        2.3.6 政体特征
        2.3.7 与台湾之外交关系
    2.4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基本资源属性特征
        2.4.1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原油资源属性特征
        2.4.2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天然气资源属性特征
        2.4.3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煤炭资源属性特征
        2.4.4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属性特征
        2.4.5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土地资源属性特征
        2.4.6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森林资源属性特征
        2.4.7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属性特征
    2.5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基本经济属性特征
        2.5.1 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状况
        2.5.2 铁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状况
        2.5.3 港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状况
        2.5.4 航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状况
        2.5.5 通讯基础设施状况
        2.5.6 电力及能源供应结构状况
        2.5.7 各项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2.5.8 货物和服务贸易贸易增长状况
        2.5.9 债务情况
    2.6 关于数据的说明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和投资中的地位
    3.1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3.1.1 商品贸易整体情况
        3.1.2 商品贸易出口结构特征
        3.1.3 商品贸易进口结构特征
        3.1.4 商品贸易的出口区域结构特征
        3.1.5 商品贸易的进口区域结构特征
        3.1.6 服务贸易总额情况
        3.1.7 服务贸易结构情况
    3.2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投资中的地位
        3.2.1 对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回顾
        3.2.2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回顾
        3.2.3 2010 年世界投资新动向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贸易状况
    4.1 中国与亚洲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
        4.1.1 中国与东亚国家
        4.1.2 中国与西亚国家
        4.1.3 中国与南亚国家
        4.1.4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
        4.1.5 中国与中亚国家
    4.2 中国与非洲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
        4.2.1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关系的新发展
        4.2.2 中国与东部非洲国家
        4.2.3 中国与西部非洲国家
        4.2.4 中国与南部非洲国家
        4.2.5 中国与北部非洲国家
        4.2.6 中国与中部非洲国家
    4.3 中国与欧洲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
        4.3.1 中国与欧洲中低收入国家的贸易状况
        4.3.2 中国与欧洲中低收入国家贸易的国别分析
    4.4 中国与中南美洲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
        4.4.1 中国与中南美洲中低收入国家贸易状况
        4.4.2 中国与中南美洲中低收入国家贸易的国别分析
    4.5 中国与中低收入小岛国的贸易状况
        4.5.1 中国与中低收入小岛国贸易状况概括
        4.5.2 中国与主要中低收入小岛国贸易的国别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非服务贸易的现状和策略选择
    5.1 非洲服务贸易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极端状况
    5.2 中国服务贸易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的状况未改变
    5.3 中非服务贸易合作现状
        5.3.1 传统服务贸易稳步发展
        5.3.2 现代服务贸易快速起步
        5.3.3 中非服务合作中的问题
    5.4 中非服务贸易合作的策略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对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投资
    6.1 2011 年中国对外投资状况
        6.1.1 投资流量再创新高
        6.1.2 对大洋洲、非洲、欧洲投资快速增长,对北美洲投资略有下降
        6.1.3 大部分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
        6.1.4 地方企业对外投资活跃
        6.1.5 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
        6.1.6 投资领域不断扩大
    6.2 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
        6.2.1 全球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特征
        6.2.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特征
        6.2.3 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特征
    6.3 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的分行业发展状况
        6.3.1 电力行业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
        6.3.2 矿业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
        6.3.3 农业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
        6.3.4 银行业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
        6.3.5 制造业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
    6.4 中低收入国家投资吸引力和潜能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目前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合作机制及特点
    7.1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经贸合作机制及特点
        7.1.1 多哈回合中国融入以 G20 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形成集团化谈判机制
        7.1.2 中国已启动与中低收入国家自贸区建设的经贸合作机制布局
        7.1.3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自贸区建设以税率优惠和贸易便利化为中心
        7.1.4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货物贸易开放灵活性较高
        7.1.5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服务贸易协议开放程度较高
        7.1.6 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的长期援助成为关系发展的纽带
    7.2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经贸合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7.2.1 自贸区建设满足中国对资源性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高度需求
        7.2.2 中国面临亚太区域经贸合作机制重叠交叉复杂性增加的困局
        7.2.3 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机制覆盖范围小、常态机制缺乏
        7.2.4 中国与欧洲区中低收入国家合作机制被欧洲发达国家给惠政策冲淡
        7.2.5 中国与金砖国家间合作机制存在制度化缺陷
        7.2.6 中国较金钻中低收入国家对外经贸合作机制显着匮乏
        7.2.7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间发展规划仍未列入中国战略发展之中心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及实施
    8.1 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的制定背景
        8.1.1 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模式渐失去经济增长之拉动力
        8.1.2 低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缓慢,亚洲周边国家争抢低端制造业的转移
        8.1.3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受阻,实现当地就业目标难度依旧、
        8.1.4 中国低端制造业强大的出口竞争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意愿增强
        8.1.5 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市场引人关注
    8.2 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的目标
        8.2.1 确保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8.2.2 确保中国经济转型的加速推进
        8.2.3 确保中国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8.2.4 确保中国对外投资的稳步推进
        8.2.5 确保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8.3 中国与总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的原则
        8.3.1 坚持与树立世界大国形象相结合
        8.3.2 坚持以互利共赢作为合作的基本出发点
        8.3.3 坚持与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相结合
        8.3.4 坚持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协调
        8.3.5 坚持以更新劳动密集型产业维护就业稳定相结合
    8.4 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的政策选择
        8.4.1 加快制定以发展为目标促进 LMI 自主发展能力提升的中长期战略纲要
        8.4.2 从制度层面建立政府间、高层间定期长效的沟通交流机制
        8.4.3 加快制定和实施对 LMI 国家的新贸易优惠安排时间表
        8.4.4 加快制定对 LMI 国家投资的产业指导目录
        8.4.5 加强我国相关部门间会商制定对 LMI 国家投资的社会责任指南
        8.4.6 构建促进 LMI 国家政府能力建设以及政府间的合作保障体系
        8.4.7 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的达成并积极推进更广泛的贸易自由化
        8.4.8 建设面向国企和民企的公开平等的投资绿色通道和保障机制
        8.4.9 分类指导过剩产能在 LMI 国家的全产业再造
        8.4.10 推进服务业对外合作交流营造有利于是制造业发展的空间和环境
        8.4.11 优化对 LMI 国家援助下的人才培养结构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东北亚海域环境污染防治的国际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东北亚海洋污染防治国际合作的基本法律问题研究
    1.1 基本概念界定
        1.1.1 东北亚
        1.1.2 海洋环境污染及类型
        1.1.3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
        1.1.4 国际法意义上的国际合作
    1.2 东北亚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分析
        1.2.1 东北亚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
        1.2.2 造成东北亚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
    1.3 东北亚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1.3.1 国际合作是东北亚各国履行海洋环境保护义务的方式
        1.3.2 国际合作是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的必然要求
        1.3.3 国际合作是协调各方利益冲突和维护环境安全的手段
        1.3.4 东北亚海域自身特性的需要
    1.4 东北亚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国际合作的基础和原则
        1.4.1 东北亚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国际合作的基础
        1.4.2 东北亚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国际合作原则
第2章 东北亚沿岸各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立法
    2.1 东北亚沿岸各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国内立法
        2.1.1 中国
        2.1.2 韩国
        2.1.3 日本
        2.1.4 俄罗斯
        2.1.5 东北亚各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立法的异同点
    2.2 东北亚各国加入的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国际公约
        2.2.1 概述
        2.2.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2.3 其他的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第3章 东北亚各国有关海洋污染防治国际合作现状
    3.1 东北亚各国有关海洋污染防治国际合作概况
    3.2 东北亚各国有关海洋污染防治国际合作机制
        3.2.1 东北亚各国间的双边合作现状
        3.2.2 东北亚各国间的多边合作现状
    3.3 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合作体制不完善
        3.3.2 政治、经济因素导致的合作障碍
        3.3.3 缺乏统一的海洋环境保护体系
        3.3.4 缺乏财政保障手段
        3.3.5 公众意识和公众参与的缺失
第4章 东北亚各国海洋污染防治国际合作模式探讨
    4.1 国际上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国际合作模式分析及借鉴
        4.1.1 波罗的海区域模式
        4.1.2 北海-东北大西洋区域模式
        4.1.3 地中海区域模式
    4.2 东北亚各国海洋污染防治国际合作模式的选择
第5章 东北亚各国海洋污染防治国际合作的架构
    5.1 东北亚各国海洋污染防治国际合作的法律依据
        5.1.1 东北亚海洋环境保护公约的订立
        5.1.2 东北亚海洋环境保护公约的内容
    5.2 执行机构
    5.3 合作的内容
        5.3.1 陆源污染以及大气污染引起的海洋污染
        5.3.2 船舶引起的海洋污染
        5.3.3 海洋倾废及海上焚烧引起的海洋污染
        5.3.4 海底开发引起的海洋污染
    5.4 纠纷的解决
    5.5 信息平台
    5.6 提高环境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5.7 扩大公众的参与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四、亚太芳烃市场(1月7日)(论文参考文献)

  • [1]WTI、Brent原油价格联动性动态分析及其在配对交易中的应用[D]. 翁旋龙. 广西大学, 2020(07)
  • [2]X炼厂连续重整项目风险管理案例研究[D]. 侯永新.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3]大数据技术在提高重整汽油收率方面的应用[D]. 王昱.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4]文莱:2015年回顾与2016年展望[J]. 马静,马金案. 东南亚纵横, 2016(02)
  • [5]技术引来聚变效应——我国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走出去”正逢其时[J]. 莫北. 中国石油企业, 2016(03)
  • [6]文莱:2014年回顾与2015年展望[J]. 马静,马金案. 东南亚纵横, 2015(03)
  • [7]2013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进展回顾与展望[J]. 洪定一. 化工进展, 2014(07)
  • [8]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研究[D]. 肖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12)
  • [9]东北亚海域环境污染防治的国际合作[D]. 金正九. 大连海事大学, 2011(09)
  • [10]2009年中国环境法治大事记(上)[J]. 张式军. 中国环境法治, 2009(00)

标签:;  ;  ;  ;  ;  

亚太芳烃市场(1月7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