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健康小镇,推进两个文明建设

创建健康小镇,推进两个文明建设

一、创建卫生镇 推动两个文明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梅[1](2011)在《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社会建设理论概念的提出,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事业的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路的重大转变,以此为起点,中国进入了一个以社会建设带动整体建设、以社会改革带动整体改革的全面发展的崭新阶段。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概念被提出并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转变息息相关。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历经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与实践,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从“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从改善民生是为分享发展成果到把改善民生与经济增长紧密结合,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体现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进入公共管理时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建设的主体不应当是单一的,政府部门只是社会建设的责任主体,社会组织以及企业部门一起构成社会建设中的不可或缺的主体。当前在社会建设实践中,三大部门关系不十分明晰,特别突出的是政府力量很强大,社会组织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还不能有效的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发挥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在新时期社会建设中,政府、社会组织的角色应当合理定位,改革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使其成长为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主体力量,既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必经之路。改善和保障民生,是当代中国最为紧迫的问题。民生问题直接体现政府发展社会事业的能力与行为,反映一定时期国家和政府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也最能体现出执政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理念。目前改善民生要在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住房价格和社会保障问题、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改善民生,重在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由于社会制度与社会政策的失衡与短缺,我国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党和政府发展观的演变以及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为发展社会事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发展社会事业,主要从四方面着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改革财税体制,确保财政对发展社会事业的支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村民生:深化民生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急剧转型,使得社会结构处于失衡状态,突出表现为以占有大量资源为特征的强势群体和以拥有大量人口为特征的弱势群体的社会分野局面形成。不合理的阶级阶层结构,导致我国社会关系结构的重大变化。优化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理顺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呈现出五方面特点:一是阶层间差距拉大倾向,贫富差别悬殊;二是底层群体弱势化、边缘化倾向;三是中间阶层规模小,社会结构紧张显现;四是阶层固化倾向,底层向上流动渠道日益变窄;五是强势精英群体结盟倾向,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优化社会阶层结构:第一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阶层间差距;第二要努力发展经济,创造就业岗位,减少低收入群体的数量;第三要建立合理流动机制,积极打造中产阶级;第四要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制结构的变动和社会流动加剧三方面原因使得社区建设成为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基础。我国城市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社区自治组织不成熟,阻碍了社区自治的发展。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居民委员会承担了大量的行政事务,始终不能摆脱“政府的腿”的地位,使其自治功能无法发挥,导致居民对其认同感降低;二是社区社会组织发育不完善,影响社区服务业的发展。由于政社不分体制的根本原因,社区社会组织缺乏应有的独立地位,使其社会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三是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社区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参与意识、参与内容有限、参与率低、参与低效和参与的制度化程度低;四是法制化不健全,社区自治法律缺位;五是社区财力有限,影响社区建设的长远规划。推进社区建设,前提是要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明确政府和社区各自的职责;居民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要逐步推进直接选举和竞争选举,建立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制度化机制;要大力培育社区自治组织,以解决大政府负担过重的问题;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为中心,拓展社区服务的类型与机制。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以及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与需求,都客观上要求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与加强社会管理。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现象严重,社会管理责任主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社会管理协同、参与主体作用受到约束;社会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二元社会管理体制特征突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路径选择: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定位;以加强公共服务为基本思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打破事业单位一统天下的局面,积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公益服务;调整社会治理模式,促进公民社会协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城乡二元社会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张常山[2](2007)在《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户厕改造 显着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文中提出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天津市委、市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从解决好关系农民生产生活的卫生环境问题入手,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卫生部办公厅[3](2002)在《关于印发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规划的通知》文中提出

丁金龙[4](2002)在《当前农村改厕的难点和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说明

陈菊生[5](2000)在《创建卫生镇 推动两个文明建设》文中指出

苏州市爱卫办[6](2000)在《以思路创新开拓爱国卫生新路──苏州市举办第二次爱国卫生论文评审交流活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徐晓枫[7](2000)在《浅谈创建卫生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文中指出

张敏[8](2000)在《创建卫生镇对优化投资环境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

邢育健[9](2000)在《面向21世纪爱国卫生思路创新的探讨》文中指出

朱凤泉[10](2000)在《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 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文中研究表明

二、创建卫生镇 推动两个文明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建卫生镇 推动两个文明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社会建设命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框架
    四、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社会建设概念与内涵
    一、社会建设的概念
        (一) 从"社会"范畴的角度定义社会建设
        (二) 从社会系统的角度定义社会建设
        (三) 社会建设概念
    二、相关概念辨析
        (一)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二) 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三) 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
        (四) 社会建设与社会事业建设
    三、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 发展社会事业
        (二)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三)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四) 培育监管社会组织
        (五) 优化社会阶层结构
        (六) 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七) 加强社区建设
第二章 社会建设理论形成的历史进程及其重大意义
    一、社会建设理论形成过程
        (一) 毛泽东主张物质文明建设的思想
        (二) 邓小平倡导两个文明都要抓的建设理念
        (三) 江泽民提出三个文明共同建设的理念
        (四) 胡锦涛提出和谐社会全面发展的理念
    二、社会建设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 中国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二) 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的现实
        (三) 党的执政基础面临巨大挑战
        (四) 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
    三、社会建设理论形成的重要意义
        (一) 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二) 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和追求
        (三)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章 社会建设的目标及价值取向
    一、建国以来中国社会建设目标的历史演变
        (一) 实现四个现代化
        (二) 建设小康社会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 构建和谐社会
    二、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
        (一) 共同富裕
        (二) 以人为本
        (三) 公平正义
第四章 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发展社会组织,健全社会建设主体
    一、社会组织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一) "社会组织"新概念的提出及其实质
        (二)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组织的兴起与发展
        (三) 社会组织的分类
    二、社会组织成为社会建设主体的依据
        (一) 理论依据
        (二) 现实依据
    三、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一) 提供公共产品
        (二) 进行利益表达
        (三) 调整社会矛盾
        (四) 保护弱势群体
        (五) 提供就业机会
    四、社会组织主体作用不明显原因分析
        (一) 政社不分,自治程度不高
        (二) 定位不明,营利化倾向明显
        (三) 双重体制,管理混乱现象突出
        (四) 法制不全,社会公信力不高
    五、发展社会组织,培育社会建设主体力量
        (一) 政府要大力引导和推动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二) 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
        (三)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法律体系
        (四) 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
第五章 社会建设的战略重点: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 民生与民生问题
        (二) 社会事业与民生问题
        (三) 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二、改革30年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 教育事业发展成就
        (二)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
        (三) 就业与再就业取得进展
        (四) 居民的住房及生活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
        (五) 社会保障事业进展显着
        (六) 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工作成绩显着
    三、当前我国民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民生现状
        (二) 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四、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利条件
        (二) 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六章 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优化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关系
    一、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理论
        (一) 马克思与韦伯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理论
        (二) 社会学界关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理论
        (三) 社会阶层理论的目的和实质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一) 传统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二) 新社会阶层(群体)的兴起、形成及其社会特征
    三、当代社会阶层结构的特点
        (一) 阶层间差距拉大倾向,贫富差别悬殊
        (二) 底层群体弱势化、边缘化倾向
        (三) 中间阶层规模小,社会结构紧张显现
        (四) 阶层固化倾向,底层向上流动渠道日益变窄
        (五) 强势精英群体结盟倾向,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
    四:优化社会阶层结构,理顺社会关系
        (一)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阶层间差距
        (二) 创造就业岗位,减少低收入群体数量
        (三) 建立合理流动机制,积极打造中产阶层
        (四)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
第七章 社会建设的基础路径:加快社区建设,实现居民自治
    一、社区建设在我国的倡导与发展
        (一) 社区概念的引进
        (二) 社区内涵的延伸
        (三) 社区建设的倡导及发展
    二、社区建设成为社会建设基础路径的历史必然性
        (一) 市场经济发展
        (二) 所有制结构变动
        (三) 社会流动加剧
    三、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一) 社区建设现状及问题
        (二) 对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
    四、加快社区建设,实现居民自治
        (一) 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
        (二) 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三) 拓宽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途径
        (四) 拓展社区服务的类型与机制
        (五) 完善社区相关的法律制度
        (六) 政府要提供充足的社区建设资金
第八章 社会建设的根本保障:深化行政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一、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社会管理体制不断改革与创新
        (一) 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内涵
        (二)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必然性
    二、社会管理的国际经验
        (一) 当代西方社会管理的基本特征
        (二) 西方政府社会管理的社会化趋势与市场化趋势
    三、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面临挑战及问题
        (一) 社会管理改革取得的进展
        (二) 转型期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内容
        (三) 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
        (四) 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深化行政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一)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二) 打破事业单位垄断的局面
        (三) 调整社会治理模式
        (四) 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
        (五) 改革二元社会管理体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当前农村改厕的难点和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改厕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1.1 农民改厕意识差
    1.2 领导重视不够
    1.3 齐抓共管的机制尚未形成
    1.4 技术指导难以到位
    1.5 经费投入不足
2 农村改厕的对策探讨
    2.1 广泛宣传, 形成共识
    2.2 强化领导, 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2.3 制定优惠政策, 多渠道筹集资金
    2.4 加强培训, 建立一支技术骨干队伍
    2.5 依托载体, 典型引路, 全面推进
    2.6 明确部门职责, 密切配合, 共同推进

四、创建卫生镇 推动两个文明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D]. 杨晓梅. 兰州大学, 2011(10)
  • [2]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户厕改造 显着改善农村卫生环境[A]. 张常山. 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 2007
  • [3]关于印发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规划的通知[J]. 卫生部办公厅. 中国社区医师, 2002(07)
  • [4]当前农村改厕的难点和对策探讨[J]. 丁金龙. 江苏卫生保健, 2002(01)
  • [5]创建卫生镇 推动两个文明建设[J]. 陈菊生. 江苏卫生保健, 2000(S1)
  • [6]以思路创新开拓爱国卫生新路──苏州市举办第二次爱国卫生论文评审交流活动[J]. 苏州市爱卫办. 江苏卫生保健, 2000(S1)
  • [7]浅谈创建卫生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J]. 徐晓枫. 江苏卫生保健, 2000(S1)
  • [8]创建卫生镇对优化投资环境的作用[J]. 张敏. 江苏卫生保健, 2000(S1)
  • [9]面向21世纪爱国卫生思路创新的探讨[J]. 邢育健. 江苏卫生保健, 2000(S1)
  • [10]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 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J]. 朱凤泉. 江苏卫生保健, 2000(S1)

标签:;  ;  ;  ;  ;  

创建健康小镇,推进两个文明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