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3 和用户访问的授权检查

POP3 和用户访问的授权检查

一、POP3和用户访问的授权检查(论文文献综述)

李二强[1](2018)在《基于GIS和遥感影像的农业两区划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2017年4月10日,在国务院的指示下,我国将全面部署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简称“两区”)划定工作。“两区”划定的基础是明确到具体地块,通过明确的地块,在以区县为基础的前提下,建立各区县的数据库、电子地图等电子信息以及图、表等纸质材料,最后将成果汇总报告到国务院。为推动“两区”划定试点工作,于2017年6月10日四川省“两区”划定先期试点在都江堰灌区开展,通过长达4个月的试点,四川省“两区”划定工作中发现试点工作内容多、数据量大、人力投入成本高、情况复杂等问题。在新形势下“两区”划定工作将推广至四川省其他区县。随着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广及深化,在试点工作中暴露出以下不足和薄弱环节:一是“两区”基础信息量大,数据库标准不统一;二是“两区”电子地图上图入库难;三是“两区”划定公示图制作自动化低;四是“两区”相关的信息统计表汇总困难;五是“两区”划定工作外业实地勘察、调绘的情况复杂。目前,遥感影像已经成为国土及农业行业的重要数据源,其主要特点是“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本文探讨了在“两区”划定项目中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实现项目区域的准确把控、全域覆盖;GIS技术参考了《四川省“两区”划定数据库规范》的数据库标准以及GIS系统桌面端框架,结合“两区”划定基本功能需求,实现了“两区”划定项目的标准数据库建立、数据映射导入、数据分区管理、数据编辑、数据拓扑检查、公示图一键生成、WebGIS地图服务同步、外业调绘数据导入、自动报告导出的“两区”划定的桌面端GIS平台;利用企业级Web开发技术JAVA和WebGIS技术,基于面向接口的设计思想,实现了“两区”划定项目成果共享管理,权限控制以及角色分配,搭建了项目网络端GIS平台;最后利用移动GIS开发技术,实现了外业定位、数据加载、数据勾绘、数据编辑、数据结果导出的外业调绘GIS平台。通过桌面端、网络端以及移动端的三端平台联合搭建的“两区”划定系统,实现了“两区”划定项目的集成管理,以及在“两区”划定项目各阶段的分步应用,规范了“两区”划定项目管理流程,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实现对四川省“两区”划定项目试点眉山市东坡区的全域全过程覆盖,对促进眉山市东坡区的“两区”划定工作向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全国“两区”划定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

牛彪[2](2017)在《基于神经网络的应用异常数据流检测系统》文中提出异常数据流检测系统用于防止网络内部的用户泄漏企业的机密信息。传统的解决方案大多使用内容识别的方法来检测机密信息的泄漏,但是这种方法不能检测加密后的文件。有研究使用信息流分析的方法来预防机密信息流向用户的外部存储设备或者网络,但是这需要修改应用程序或者需要底层硬件的支持,不适用于当前已有的系统。总的来说,当前已有的检测方法适用性较差,存在数据泄漏的风险。基于神经网络的异常数据流检测系统使用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来识别用户网络操作之间的时序关系,探测用户的异常行为模式来预防机密信息的泄漏,达到了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报率。系统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探测阶段。在学习阶段,保存用户的应用层数据为历史流量库,并以双向链表的形式组织起来,便于对历史流量的添加和删除。在探测阶段,通过为应用层协议构建应用层代理,并且使用中间人拦截方法处理SSL协议加密后的连接,成功地获取了应用层数据。然后基于历史流量库来提取应用层数据的特征向量,并由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对特征向量进行探测,来发现用户的数据泄漏行为。对系统分别从功能和性能两个方面进行了测试。在功能方面,系统能够高效率地拦截应用层协议和SSL协议加密后的应用层协议的数据,并对发生数据泄漏的连接进行正确地阻断。同时,在对CERT数据集中的HTTP流量和SMTP流量的探测上,分别达到了87.27%和84.81%的检测率,以及12.37%和1.87%的误报率。在性能方面,由于多线程下对历史流量库的访问成为一个瓶颈,导致了较大的性能损耗。

曹龙江[3](2015)在《网络数据流量模拟系统的研究和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剧增及对网络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大,网络互联设备的转发速率也越来越大,网络安全事件和威胁层出不穷,基于网络数据分析的网络防病毒、网络数据内容审计、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数据处理系统面临着巨大挑战,因而对这些网络安全数据处理系统的测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决网络安全数据处理系统的测试问题,我们需要考虑生成模拟网络流量来测试这些系统。当前很多流量生成工具或软件可以产生大流量的网络数据流,但难以构造大流量特定内容的应用协议流量,不能很好满足基于内容检测的网络安全设备的测试要求。本文所提出的网络数据流量模拟系统,能够模拟用户上网的PPPoE或IPoE方式连接互联网的接入方式、模拟IPv4和IPv6网络互访的应用场景,可以模拟用户访问特定网络应用,产生HTTP、FTP、SMTP、POP3、 IMAP、DNS等典型应用协议的大流量完整数据流量,并且能够构造含有特定内容的网络数据。实现的系统还可以通过隧道、翻译或代理技术实现IPv4和IPv6互通,产生IPv4和IPv6网络数据流量。本论文通过实际部署测试环境,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完成了对网络数据流量模拟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测试,系统能正确生成含特定内容的HTTP、FTP、SMTP、POP3、IMAP、DNS等协议数据流量。

韩颖[4](2014)在《邮件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电子邮件是—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是因特网上最大、最主要的一项应用。利用电子邮件系统,用户可以实现用低价格、高效快速的手段,实现和全球每一个地区的用户进行沟通。由于它的实用性、高性能及对计算机和通信方面的要求较低,利用电子邮件来交互信息,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联络的重要方式。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和通信服务质量的提高,邮件系统实现了对电子信函、文件数字、图像和数字化语音等各类型的信息的传送。与此同时,用户可方便的获得很多免费的新闻信息、各种专题邮件信息,实现快速高效的信息检索,其广泛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电子邮件是在因特网及所有其他的局域网络系统间直接面向每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系统,其数据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是每个人,所以极大地满足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沟通的需求。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邮件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过程。首先简单介绍了电子邮件系统的历史和其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了当今电子邮件技术的发展水平,并进一步提出本文将开展的工作;接着对电子邮件结构、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简单邮件传输协议与邮局协议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电子邮件的地址格式和邮件的格式,以及用户代理、邮件传输代理、邮件投递的程序和邮件的传输及其读取协议;然后重点介绍了邮件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分析了SMTP服务器和POP3服务器,对邮件服务器的总体设计提出了方案,并进行具体SMTP服务器及POP3服务器设计的实现,域名系统访问函数的实现,以及邮件投递函数的实现;最后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邮件服务器的测试同时指出本论文的不足与可改进之处,对邮件服务器进行技术分析,安全性技术分析,并论述了邮件系统的发展趋势。因特网上的电子邮件是通过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来传送的,简单邮件传输协议主要是规范发送方与接送方之间的对话过程。用户要想从邮件服务器上取回信件则多采用邮局协议,它提供了从邮箱中获取邮件的一组标准机制。本课题所设计的邮件服务器支持简单邮件传输协议与邮局协议。

马迎,张丹东,范桢[5](2014)在《浅谈域名服务在提升高校网络访问中的几点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在多出口的高校网络中,提升校内外用户的网络使用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网站及邮箱的访问速度、保障邮件可靠送达、减少垃圾邮件数量及调整网络出口流量等。中国人民大学通过在域名服务系统中进行相应的设计与实施,简单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董震[6](2013)在《基于web的武义职校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目前电脑技术应用到办公领域的重要成果,在越来越多的单位中出现。近年来,办公自动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网络办公系统的出现,使单位内部信息的传递加速,能更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减少非必要的浪费:比如在纸张,人力往返时间成本投入等。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可以轻易实现共享信息,能共同修改同一文档,开展网络办公等工作等。目前武义职校随着发展正需要一个有效的,符合本校特定要求的OA系统。本论文主要针对武义职校的实际需求自主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OA系统。论文首先探讨了OA系统的发展历程,介绍了OA系统在学校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比较分析了搭建OA系统的现有技术。本文根据武义职校为对象设计的OA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功能模块:信息公告、公文管理、日程安排、通讯录、Email、文件传送、教师档案、教务信息、总务资产以及系统管理等。各功能模块在前后台的功能相对独立。一些基本的读、写和个人操作在前台完成。教职工通过登陆该OA系统,根据自身的权限来使用本系统完成相应权限的操作,管理员可以做一些系统的维护和信息审核,拥有对前台的信息数据进行删改统计的权限。本论文详细描述了武义职校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系统基于Browser/Server的架构模式,网站开发语言运用微软的ASP.NET+C#,系统数据库以SQLSERVER2005为平台,主要在visual studio2008环境下开发,以Web Server作为服务器端来实现武义职校OA系统的基本功能。在OA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系统的雏形通过吸收借鉴目前比较成熟的办公模型,然后针对武义职校教职员工的意见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建立。在OA系统开发使用的一年多来,针对使用中出现的错误经反复修改调试,最终造就了这个符合武义职校教师办公需求的本土化办公系统。论文中还讲述了武义职校在线办公系统所使用的软件和硬件配置,用户可视化界面的设计以及办公系统的安全防范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目前此在线办公系统的功能基本能满足武义职校在网络办公方面的需要。目前该系统已经稳定在校园内使用一年多,教职工的办公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全面提高,日常使用无故障证明该OA系统具备一定可靠度。最后,总结论文撰写过程中本人所做的工作,并对武义职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做出预测和展望。

项光亮[7](2013)在《公安局域网邮件过滤网关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电子邮件是整个网络间以至所有其他网络系统中直接面向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系统,它的数据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是人,所以极大地满足了大量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需求。电子邮件是互联网的一项重要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邮件已成为Internet用户最常用的通信联络方式之一,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电子邮件的防毒迫在眉睫,邮件过滤网关硬件专有系统的开发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本课题基于POP3协议的邮件过滤网关的研究,满足了温州市公安局邮件系统的需求,实现了实用价值。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遵循客户-服务器模式。每份电子邮件的发送都要涉及到发送方与接收方,发送方构成客户端,而接收方构成服务器,服务器含有众多用户的电子邮箱。发送方通过邮件客户端程序,将制作好的电子邮件向邮局服务器(SMTP服务器)发送。SMTP服务器识别接收方的电子邮件地址,并向POP3邮件服务器发送消息。POP3电子邮件服务器只将消息储存于接收方的电子邮箱中,并且以一定形式通知接收方查看新邮件。接收方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程序连接到电子邮件服务器时,就能查看电子邮件服务器所发出的消息,点击后接收和查看新的电子邮件。本文分析了邮件过滤技术发展状况,从客户的需求角度出发,分析了对基于POP3协议的邮件过滤网关的研究的可行性。设计了支持POP3协议的子模块及其相应的功能,并对其进行编码测试。在编码过程中详细描述了其中的难点和关键技术。最后,对邮件过滤网关提出了进一步的设想,提出了集群和负载均衡技术的实现方法。

程超[8](2013)在《基于Kerberos协议和DES加密算法的电子邮件服务认证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电子邮件以其快速、便捷、有效、可信的特点,成为现代社会信息沟通重要方式。但电子邮件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常发生电子邮件信息泄密、欺诈或携带木马病毒的事件。这些事件已严重威胁到电子邮件服务器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服务,对用户形成了极大的信息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很有必要通过研究电子邮件传输过程中的脆弱性和威胁点,来有效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本文通过对Kerberos协议和DES加密算法的研究,在深入分析电子邮件传输过程和Kerberos协议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一种新的Kerberos协议实现的模型算法,并通过将这种新的Kerberos协议模型算法导入电子邮件传输过程中,确保电子邮件在传输信息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研究Kerberos协议内容要求及其实现方法,提出并实现了一个新的Kerberos算法。在该算法模型中加入时间戳和有效期管控因子,以保证在电子邮件服务过程中的信息不被冒用或抵赖否认。2.研究并实现了Kerberos认证过程中信息流的加解密模块。通过对比分析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优缺点,选择已经过国际安全性验证的DES算法作为实现认证过程中信息流加解密模块的算法。3.研究Kerberos数据输入输出的格式规范化设计问题,提出通过采用ASN.1基本编码规则中的TLV格式来对本文中所要加密的数据信息流进行格式化处理,以消除在加解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4.研究基于Kerberos协议和DES加密算法的电子邮件服务认证模拟实现的过程,主要包括身份认证阶段的流程实现、票据授权阶段流程实现和电子邮件服务阶段流程实现等过程。本文最终设计出一个新的Kerberos协议算法实现模型,成功将其应用到了电子邮件系统进行身份认证及票据授权,并通过DES加解密算法对身份认证及通信数据进行加解密,圆满完成了本文所要达成的目标。

田珂[9](2012)在《面向骨干网的邮件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邮件识别,也称为邮件协议流量分析,是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加强网络管控,保证电子邮件通信领域安全的基础。当前大流量数据链路的邮件识别主要面临带宽过高、垃圾邮件泛滥、传统的端口识别和关键字识别方法无法满足应用要求等挑战。近年来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虽然从统计与模型、报文深度处理等方面研究邮件识别的问题,但是从整体而言各种邮件识别设备在准确性、可扩展性、鲁棒性和性能等方面仍然无法满足要求。本文以骨干网络数据流量的邮件识别为目标,在研究了当前各种邮件识别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骨干网络数据流量带宽高、类型复杂、并发流量众多等特点,采用以硬件为主软件为辅的方式,提出了在FPGA硬件平台上设计邮件识别系统的方法,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提出了一种面向骨干链路的邮件识别框架,该框架的硬件部分主要由五元组提取模块、正则表达式模块、采样模块、TCAM控制模块和报文转发模块构成,软件部分由多核处理器模块和邮件深度服务器模块构成。五元组提取模块从IP报文头中提取出五元组规则送往TCAM控制模块进行二次识别;正则表达式模块识别出邮件协议之后将邮件协议的五元组规则配置到TCAM的表项当中。TCAM控制模块对输入进来的五元组规则进行二次识别,同时接受正则表达式模块和多核处理器模块送来的邮件服务地址规则对其中的规则库进行更新。邮件深度服务器根据相应的命令对识别出的邮件协议进行分析还原。(2)针对端口识别和关键字识别方法导致的漏识别和误识别问题,论文采用FPGA与TCAM相结合的方法对可能的邮件协议的五元组规则进行二次识别。TCAM控制模块对输入进来的五元组规则根据相应的命令进行第一次查表匹配;根据第一次识别出的协议类型拼上五元组规则按照相应的命令进行第二次查表匹配,根据两次匹配的结果就可以识别出邮件协议。TCAM二次识别避免了端口识别方法中出现的离散端口和范围端口问题,此外,TCAM中的规则库可以及时得到更新从而提高了匹配的速度和准确性,满足了骨干链路线速处理的需求。(3)由于通用处理器的性能已经无法满足网络流量的快速发展,为了克服软件自身存在的不足,最大程度满足骨干网络线速处理的需求,邮件识别系统采用了基于报文采样与TCAM快速匹配、多核处理器精确识别、正则表达式快速识别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及时、快速识别出可能的邮件协议。(4)论文在相应的实验环境中利用邮件识别系统从大流量数据链路中成功识别出了POP3协议、SMTP协议、及IMAP协议。此外,与传统的协议栈还原邮件协议相比,在相同的数据流量下邮件识别系统从识别到还原邮件协议的时间几乎减少了一半,这说明系统提高了识别邮件协议的速率。最后通过对POP3协议的识别得出了系统的吞吐量达到了7.6G,所有实验结论充分证明论文在FPGA上设计的邮件识别系统能够从骨干网络中准确、快速识别出邮件协议。

刘畅[10](2012)在《资源访问控制网关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企业信息化的普及和深入不仅为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提升了企业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起一些支撑业务运营的业务系统,由于企业的发展,新的业务系统还在建立。但由于缺少总体规划,用户身份识别过程复杂、业务系统账号管理混乱、缺少集中的权限控制、用户行为审计困难等安全问题显得日益严峻,给企业的运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资源访问控制网关的设计与实现,使业务系统管理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对业务系统及其用户进行统一管理,包括集中身份认证、集中账号管理、集中用户授权、集中操作行为审计、业务系统之间的单点登录,从技术上保证业务系统安全策略的实施。首先,本文从企业内部业务系统运营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对用户身份认证、业务系统账号管理和授权、用户行为审计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资源访问控制网关的建设。资源访问控制网关面向BS架构的业务系统、网络设备、Windows主机系统、Linux主机系统,以用户名/口令和PMI为基础,提供统一的用户身份管理、用户身份认证、资源访问控制、用户行为审计和业务系统之间的单点单录。其次,对资源访问控制网关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总体方案设计。最后,对用户身份认证、资源账号收集和用户操作会话审计等主要模块的实现进行描述。通过本文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为解决“信息孤岛”和业务系统中账号、认证、授权和审计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此平台的部署,实现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促进业务集成,整合已建应用,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开发成本,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提供了个参考方案。

二、POP3和用户访问的授权检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OP3和用户访问的授权检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IS和遥感影像的农业两区划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GIS在农业上的研究现状
        1.2.2 GIS开发平台的研究现状
        1.2.3 “两区”划定系统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两区”划定项目流程
    2.1 “两区”划定的指导思想
    2.2 “两区”划定概述
        2.2.1 “两区”划定工作内容
        2.2.2 “两区”划定原则
        2.2.3 “两区”上图入库
        2.2.4 “两区”成果建档立册
        2.2.5 “两区”信息精准化管理
    2.3 “两区”划定流程
    2.4 “两区”管护
    2.5 基于无人机的“两区”划定项目监管流程概述
        2.5.1 无人机影像预处理
        2.5.2 无人机遥感影像在“两区”划定项目中的应用流程
    2.6 系统整体业务分步流程
        2.6.1 “两区”数据映射导入
        2.6.2 “两区”地块、片块椭球面积计算
        2.6.3 “两区”图件生成与发布
        2.6.4 “两区”成果一键导表
        2.6.5 “两区”外业调绘与数据导入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需求调研
        3.1.1 市级政府部门需求调研
        3.1.2 乡镇政府部门需求调研
        3.1.3 “两区”划定工作人员需求调研
        3.1.4 “两区”试点项目区调研
    3.2 系统功能需求
        3.2.1 桌面端功能需求
        3.2.2 网络端功能需求
        3.2.3 移动端功能需求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关键技术
    4.1 ArcGIS二次开发技术
        4.1.1 ArcGISEngine
        4.1.2 ArcGISServer技术
    4.2 移动GIS技术
    4.3 Web开发分层架构设计
        4.3.1 分层架构原理
        4.3.2 面向接口编程
        4.3.3 基于JavaWebMVC和EF框架三层架构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总体设计
    5.1 系统开发环境配置
    5.2 系统功能设计
    5.3 系统总体设计
    5.4 数据库设计
        5.4.1 空间数据库设计
        5.4.2 非空间数据库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实现
    6.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
    6.2 眉山市东坡区“两区”划定管理信息平台
        6.2.1 管理信息平台主要解决难题
        6.2.2 管理信息平台开发结构图
        6.2.3 管理信息平台技术流程
    6.3 眉山市东坡区“两区”电子政务平台
        6.3.1 电子政务平台主要解决关键问题
        6.3.2 电子政务平台开发结构图
        6.3.3 系统数据库关系图
        6.3.4 图片服务数据准备及发布流程
        6.3.5 电子政务平台技术流程
    6.4 眉山市东坡区“两区”外业调绘平台
        6.4.1 外业调绘平台主要解决关键问题
        6.4.2 外业调绘平台开发结构图
        6.4.3 外业调绘平台技术流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应用
    7.1 “两区”划定管理信息平台
        7.1.1 平台主界面
        7.1.2 “两区”入库管理系统主界面
        7.1.3 “两区”数据入库展示
        7.1.4 “两区”数据编辑
        7.1.5 “两区”面积计算
        7.1.6 “两区”公示图制作
        7.1.7 “两区”图件导出
        7.1.8 “两区”拓扑检查与坐标转换
    7.2 “两区”划定电子政务平台
        7.2.1 电子政务前台界面
        7.2.2 电子政务后台界面
        7.2.3 “两区”地图数据查询
        7.2.4 电子政务平台空间信息管理
        7.2.5 电子政务平台非空间信息管理
        7.2.6 电子政务平台补贴管理
    7.3 “两区”划定外业调绘平台
        7.3.1 平台主界面
        7.3.2 GPS设置
        7.3.3 图层管理
        7.3.4 外业调绘
    7.4 本章小节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参加项目及成果

(2)基于神经网络的应用异常数据流检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基于LSTM人工神经网络的异常数据流检测方法
    2.1 LSTM人工神经网络结构
    2.2 HTTP流量的特征选择
    2.3 邮件流量的特征选择
    2.4 LSTM人工神经网络的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LADFD异常数据流检测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的设计思想
    3.2 系统架构
    3.3 系统子模块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LADFD异常数据流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实现
    4.1 协议解析模块的具体实现
    4.2 SSL协议加密数据的还原
    4.3 特征提取模块的具体实现
    4.4 基于LSTM的异常检测模块的具体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系统功能测试
    5.2 系统性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网络数据流量模拟系统的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工作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网络数据流量模拟系统介绍
    2.1 常用流量生成工具
        2.1.1 企业级流量生成工具
        2.1.1.1 BreakingPoint介绍
        2.1.1.2 SmartBits介绍
        2.1.1.3 NIDSbench介绍
        2.1.2 实验室级流量生成工具
    2.2 流量模型简介
        2.2.1 传统网络流量模型
        2.2.2 自相似网络流量模型
        2.2.3 网络流量新发展模型
    2.3 流量生成系统比较
        2.3.1 基于FPGA
        2.3.2 基于网络处理器(NP)
        2.3.3 基于软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数据流量模拟系统研究与实现
    3.1 相关技术介绍
        3.1.1 PPPoE协议
        3.1.2 IPv4/IPv6互访技术
    3.2 应用协议流量分析
        3.2.1 HTTP流量
        3.2.2 FTP流量
        3.2.3 SMTP/POP3/IMAP流量
        3.2.4 DNS流量
    3.3 系统总体设计
        3.3.1 系统功能介绍
        3.3.2 系统模块设计
        3.3.2.1 特定内容配置解析模块
        3.3.2.2 用户模拟平台模块
        3.3.2.3 IPv4/IPv6互访模块
        3.3.2.4 其他模块
        3.3.3 系统工作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数据流量模拟系统实验测试
    4.1 测试环境
    4.2 测试工具
        4.2.1 Wireshark
        4.2.2 Sniffer Portable
        4.2.3 Netflow
    4.3 功能测试
        4.3.1 协议验证测试
        4.3.2 特定内容测试
    4.4 性能测试
    4.5 测试问题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邮件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子邮件的历史背景
    1.2 电子邮件的系统现状
    1.3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电子邮件的构成和协议
    2.1 电子邮件的格式
        2.1.1 邮件的地址格式
        2.1.2 邮件的标准格式
    2.2 邮件客户端的结构
        2.2.1 用户代理接口
        2.2.2 邮件传输代理软件
        2.2.3 基本工作流程
    2.3 电子邮件的相关协议
        2.3.1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2.3.2 读取邮件相关协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邮件服务器总体设计
    3.1 相关技术
        3.1.1 C++简介和 SQL Server 数据库
        3.1.2 POP3 服务器上的用户名和密码的验证
        3.1.3 安全性技术分析
    3.2 邮件服务器的总体设计
        3.2.1 用户数据库
        3.2.2 数据库的访问
        3.2.3 SMTP 服务器的设计
        3.2.4 POP3 服务器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邮件服务器的实现与测试
    4.1 相关功能
        4.1.1 SMTP 服务器
        4.1.2 POP3 服务器
        4.1.3 邮件投递服务程序
        4.1.4 域名系统访问函数的实现
        4.1.5 邮件投递函数的实现
    4.2 系统测试
        4.2.1 客户端测试
        4.2.2 邮件服务器程序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浅谈域名服务在提升高校网络访问中的几点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域名服务器部署架构
二、DNS在网络访问中的几点应用
    1.对学校主页等重要应用做域名劫持
        (1)校外用户访问主页步骤
        (2)校内用户访问主页步骤
    2.DNS在邮件服务的域名解析中的使用及作用
        (1)提高用户邮件访问速度的感知
        (2)提高邮件接收性
        ①教育网用户解析出来的地址:
        ②公网用户解析出来的地址:
        (3)依据邮件安全策略要求,提高邮件的可达性,减少被当作垃圾邮件的可能
    3.DNS在出口访问的引导作用
    4.保障用户的外网域名访问的健壮性

(6)基于web的武义职校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学校 OA 系统的需求概况
    1.3 学校 OA 系统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OA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2.1 ASP.NET 技术概述
    2.2 ADO.NET 介绍
        2.2.1 ADO.NET 与 ASP.NET 的关系
        2.2.2 ADO.NET 访问数据库
    2.3 C/S 模式与 B/S 模式
    2.4 ASP.NET 的编程语言 C#介绍
    2.5 SQL SERVER[14]简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A 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
    3.2 系统的总体设计
        3.2.1 系统的设计原则
        3.2.2 系统的设计目标
        3.2.3 系统功能结构
    3.3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3.3.1 系统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3.3.2 系统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公文管理子模块设计与实现
        4.1.1 发文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4.1.2 收文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4.2 个人办公子模块
        4.2.1 电子邮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2.2 通讯录
        4.2.3 个人文档
    4.3 总务管理子模块
        4.3.1 资产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4.3.2 学校图书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4.4 教务管理子模块
        4.4.1 学生信息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4.4.2 选课及分数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5 教师人事档案子模块
        4.5.1 验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5.2 基本档案管理页的设计与实现
    4.6 系统后台管理子模块
        4.6.1 公告的发布的设计与实现
        4.6.2 处室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4.7 系统的部分用户界面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系统的调试应用环境
        5.1.1 系统的软件配置
        5.1.2 系统的硬件配置
        5.1.3 系统的安全配置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公文管理子模块相关源码
    附件二、个人办公子模块相关源码
    附件三、总务管理子模块相关源码
    附件四、教务管理子模块相关源码
    附件五、教师人事档案子模块相关源码

(7)公安局域网邮件过滤网关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本课题的背景和研究范围
    1.2 邮件过滤技术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本课题相关意义
    1.4 电子邮件协议
        1.4.1 TCP/IP 基本结构
        1.4.2 简单邮件传输控制协议的基本结构
        1.4.3 邮件用户代理协议(Mail User Agent Protocols)
    1.5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论文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第二章 电子邮件的原理及有关协议分析
    2.1 电子邮件原理
    2.2 电子邮件结构
    2.3 POP3 协议——RFC 1939
        2.3.1 POP3 邮件服务器的安装
        2.3.2 注册电子邮件帐户
        2.3.3 设置邮件系统客户端
        2.3.4 “更新”状态
    2.4 MIME 协议
    2.5 网关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邮件过滤网关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3.1 守护进程
    3.2 多线程的 TCP 并发服务器
    3.3 套接口操作超时的处理方法
    3.4 信息汇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邮件过滤网关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4.1 过滤网关的位置与设计目标
        4.1.1 公安网概况
        4.1.2 邮件过滤网关在网络中的位置
        4.1.3 过滤网关的设计目标
    4.2 系统环境的选择
        4.2.1 如何选择操作系统
        4.2.2 如何选择数据库
        4.2.3 如何选择编程语言
    4.3 过滤网关的流程、框架与功能模块
        4.3.1 过滤网关的流程
        4.3.2 过滤网关的框架
        4.3.3 主要模块的设计
    4.4 邮件解包
    4.5 邮件过滤
        4.5.1 实时黑名单过滤技术
        4.5.2 敏感词过滤
        4.5.3 病毒过滤与扫描
        4.5.4 创建贝叶斯算法过滤器
    4.6 邮件发送
        4.6.1 SMTP 模型
        4.6.2 SMTP 过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品测试、应用及进一步展望
    5.1 软件设计方法学
    5.2 软件测试环境与实现
    5.3 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5.4 解决问题后的有关测试结果
    5.5 过滤网关特点与应用
    5.6 产品功能的进一步设想
        5.6.1 负载均衡的定义及优点
        5.6.2 负载均衡技术的任务及实现结构
    5.7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Kerberos协议和DES加密算法的电子邮件服务认证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当前身份认证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 背景知识
    2.1 KERBEROS 协议简介
        2.1.1 KERBEROS 协议原理
        2.1.2 认证过程安全性分析
    2.2 邮件服务器工作模式
    2.3 WINSOCK 编程
        2.3.1 WINSOCK 的基本概念
        2.3.2 WINSOCK 网络编程原理
第三章 KERBEROS 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
    3.1 在邮件系统中加载 KERBEROS 协议必要性分析
    3.2 设计一个 KERBEROS 认证服务的初步设想
    3.3 KERBEROS 认证服务的具体设计
        3.3.1 加载认证端
        3.3.2 消除用户密钥明文传输安全隐患
        3.3.3 服务票据的安全性设计
        3.3.4 过程完善设计
第四章 邮件服务 KERBEROS 化的模拟实现
    4.1 系统主要模块分析
        4.1.1 加解密模块
        4.1.1.1 密码体制的构成与分类
        4.1.1.2 对称密钥密码技术
        4.1.1.3 DES 算法
        4.1.1.4 DES 模块集成
        4.1.2 数据格式规范化模块
    4.2 实现流程
        4.2.1 身份认证阶段流程
        4.2.2 票据授权阶段流程
        4.2.3 邮件服务阶段流程
    4.3 系统运行结果
第五章 结论
    5.1 系统存在的问题
    5.2 相关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面向骨干网的邮件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
    1.4 实验内容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邮件协议识别方法
    2.1 邮件协议通信原理
        2.1.1 POP3 协议
        2.1.2 SMTP 协议
        2.1.3 IMAP 协议
    2.2 目前的邮件协议识别方式
        2.2.1 网络体系结构
        2.2.2 协议识别系统
        2.2.3 目前邮件协议识别方式存在的问题
        2.2.4 邮件协议二次识别的思想
    2.3 正则表达式识别
    2.4 FPGA 综述
        2.4.1 FPGA 的特点及结构
        2.4.2 基于 FPGA 的单字符匹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邮件识别系统实现方案
    3.1 设计概述
    3.2 系统架构
    3.3 系统功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邮件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五元组模块的实现
    4.2 正则表达式模块的实现
    4.3 采样模块的实现
    4.4 TCAM 控制模块的实现
    4.5 报文转发模块实现
    4.6 邮件识别系统识别 SSL 协议
    4.7 系统实现总结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正则表达式并行匹配的实现
    5.1 HTTP 正则表达式的并行匹配
    5.2 FTP 正则表达式的并行匹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验证与实验
    6.1 实验环境
    6.2 功能验证
        6.2.1 识别 SMTP 协议
        6.2.2 识别 POP3 协议
        6.2.3 识别 IMAP 协议
    6.3 性能分析
        6.3.1 识别速率
        6.3.2 吞吐量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本文总结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习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资源访问控制网关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任务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资源访问控制网关简介
    2.1 资源访问控制网关结构
    2.2 资源访问控制网关的技术和开发框架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需求范围
        3.1.1 功能性需求
        3.1.2 非功能性需求
        3.1.3 质量要求
    3.2 总体设计
    3.3 系统体系结构
    3.4 系统部署图
    3.5 数据库设计
    3.6 功能设计
        3.6.1 系统模块构成
        3.6.2 协议代理功能设计
        3.6.3 会话缓存服务功能设计
        3.6.4 用户上线存储服务功能设计
        3.6.5 用户平台功能设计
        3.6.6 账号管理功能设计
        3.6.7 身份认证服务功能设计
        3.6.8 审计管理功能设计
        3.6.9 管理维护助能设计
    3.7 非助能性设计
        3.7.1 高可用性设计
        3.7.2 安全性设计
        3.7.3 性能设计
        3.7.4 接口设计
    3.8 小结
第四章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 协议代理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
    4.2 会话缓存服务详细设计与实现
        4.2.1 类设计
        4.2.2 数据储存设计
    4.3 用户上线存储服务详细设计与实现
        4.3.1 类设计
        4.3.2 数据储存设计
    4.4 用户身份认证详细设计与实现
        4.4.1 界面设计与实现
        4.4.2 控制类的设计与实现
        4.4.3 服务类设计与实现
        4.4.4 数据操作类设计与实现
    4.5 用户平台详细设计与实现
        4.5.1 界面设计与实现
        4.5.2 控制类的设计与实现
        4.5.3 服务类的设计与实现
        4.5.4 数据操作类的设计与实现
    4.6 账号管理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
        4.6.1 界面设计与实现
        4.6.2 控制类设计与实现
        4.6.3 服务类设计与实现
    4.7 审计管理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
        4.7.1 界面设计与实现
        4.7.2 控制类设计与实现
        4.7.3 服务类设计与实现
        4.7.4 数据操作类设计与实现
    4.8 管理维护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
        4.8.1 界面设计与实现
        4.8.2 控制类设计与实现
        4.8.3 服务类设计与实现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系统运行情况
    5.3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POP3和用户访问的授权检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IS和遥感影像的农业两区划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二强.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2]基于神经网络的应用异常数据流检测系统[D]. 牛彪.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3)
  • [3]网络数据流量模拟系统的研究和实现[D]. 曹龙江. 北京邮电大学, 2015(08)
  • [4]邮件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D]. 韩颖. 吉林大学, 2014(09)
  • [5]浅谈域名服务在提升高校网络访问中的几点应用[J]. 马迎,张丹东,范桢.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08)
  • [6]基于web的武义职校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董震.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 [7]公安局域网邮件过滤网关的研究与应用[D]. 项光亮.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8]基于Kerberos协议和DES加密算法的电子邮件服务认证的设计与实现[D]. 程超.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9]面向骨干网的邮件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田珂.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01)
  • [10]资源访问控制网关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畅.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POP3 和用户访问的授权检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