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镜下即刻X线摄影的体位改善

膀胱镜下即刻X线摄影的体位改善

一、膀胱镜下逆行造影即时拍片的体位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冀明阳[1](2020)在《输尿管软镜联合大功率钬激光治疗≥2cm肾结石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最常见的疾病,全球约12%的人口受其影响,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内成年人尿石症的患病率约为6.5%,其中男性、农村地区、南方地区患者的患病率相对偏高。泌尿系结石复发率极高,其5年复发率可达50%。当前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治疗已走向微创化,如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硬镜碎石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多种微创手术方式。目前对于大于2cm的肾结石,国内外指南均推荐PCNL作为首选治疗方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可用于治疗<2 cm肾结石,已为指南推荐作为一线治疗手段。对于2cm以上结石的软镜治疗,由于普通钬激光光纤承载能量低,功率小,碎石效率慢,手术时间长,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高,因此存在争议。但有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泌尿外科医师尝试治疗2cm以上结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6年输尿管软镜术中国专家共识中已经指出,对于>2cm的肾结石,输尿管软镜术可作为一项替代治疗。新一代大功率钬激光在激光能量和光纤性能上都有很大提高,其光纤可承受更高能量,实现了大功率碎石,提高了碎石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因此,大功率钬激光为处理2~3cm甚至3cm以上肾结石提供了可行性。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大功率钬激光治疗≥2cm肾结石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软镜联合大功率钬激光治疗≥2cm肾结石的患者临床资料,收集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结石特征等一般资料;记录分析术后4周结石清石率、术后高热、术后石街形成、尿源性脓毒血症、结石成分分析等结局资料。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保留2位小数。结果:共筛选出患者资料99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30例;年龄16~70岁,平均(48.45±13.45)岁;单发结石85例,其中肾盂结石37例,肾上盏结石13例,肾中盏结石10例,肾下盏结石25例;多发肾结石14例;结石最大径20~39mm,平均(25.94±5.03)mm;其中2~3cm结石共78例、≥3cm结石共21例;结石CT值769~1960 Hu,平均(1261.26±262.08)Hu;手术时间30~110min,平均(72.02±25.78)min;术后住院时间2~7d,平均(4.46±2.31)d。术后结石清除率为84.84%(84/99),其中2~3cm组清石率88.46%(69/78),≥3cm组清石率71.43%(15/21)。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4%(4/99);2~3cm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3/78),其中术后输尿管石街形成1例,给予二次硬镜手术成功处理;术后高热2例,给予物理降温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3cm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1/21),其中尿源性脓毒血症1例,经抗感染休克治疗后好转出院,术后结石成分分析为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结石成分分析显示:草酸钙类结石(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89例,占90.90%;碳酸磷灰石及磷酸镁铵结石共计8例,占8.08%;尿酸结石2例,占2.02%。结论:1.输尿管软镜联合大功率钬激光治疗≥2cm肾结石是一种可行的、安全和高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对于2~3cm结石更安全、有效;2.输尿管软镜联合大功率钬激光碎石效率快,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3.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控制肾盂压力,防止术后严重感染的发生;其粉末化碎石,利于排石。

杜传策[2](2019)在《经尿道输尿管镜吸引碎石术中智能监控肾盂压力设备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技术分输尿管硬镜碎石,输尿管半硬镜碎石,输尿管软镜碎石三类,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重要方法。传统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中无法智能监测和控制肾盂内压,若肾盂内压过高,可导致液体外渗、尿源性脓毒症、肾破裂等不良事件,甚至危及生命。术中应用套石篮或异物钳取石存在效率不高等现象。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控肾盂内压十分必要,开发实时、灵敏、精确反映肾盂压力变化的智能测压及控制压力一体化系统,以保证灌注、负压吸引之间平衡,使肾盂内压始终保持在低压状态,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及效率。针对这一临床问题,我们拟研制出一种可以实时监控输尿管镜碎石术中肾盂压力、智能调控术中灌注及吸引的设备(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创新出智能监控肾盂内压的负压吸引下输尿管镜碎石术方式(智能控压输尿管镜吸引碎石),期望通过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将肾盂内压调节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因肾盂压力过高而发生相应并发症,碎石同时采取吸引取石以提高清石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对于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和科学理论研究都有重大意义。目的:研制出一种可以实时监控输尿管镜碎石术中肾盂压力、智能调控灌注及吸引的设备(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将其应用于负压吸引下输尿管镜碎石,以提高输尿管镜碎石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上尿路结石治疗技术的发展。方法: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研制医用具有智能灌注、吸引及监控肾盂压力的一体化设备(以下简称为: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与江西理工大学团队合作,研究并生产出具有智能灌注、吸引及监控肾盂压力的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第二部分: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应用于负压吸引下输尿管软镜镜检术中肾盂内压变化的动物实验研究将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设备应用于家猪,进行动物实验,了解平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测定实验对象肾盂内压力大小、变化特点,探索合适的肾盂压力控制值。用健康雌性家猪9头,共18只肾脏,根据不同灌注流量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肾脏):应用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进行负压吸引下输尿管软镜镜检,逆行置入输尿管吸引鞘至肾盂出口处。测压方式:1、F4输尿管导管逆行进入肾上盏并连接有创血压监护仪测定肾上盏压力值;2、输尿管吸引鞘测压通道接入三通管同时连接有创血压监护仪和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测定肾盂出口处压力值。软镜灌注通道及鞘吸引通道连接平台进行灌注和吸引,术中平台设定灌注流量、腔内压力控制值(-2mmHg)和腔内压力警戒值(30mmHg),通过平台的压力反馈技术和吸引设备,监测与控制肾盂压力。软镜进入肾上、中、下盏和肾盂分别灌注,每秒记录一次压力值。第三部分:智能监控腔内压力及负压吸引下输尿管镜碎石治疗L4水平以下输尿管大结石临床应用研究。对122例第4腰椎水平以下输尿管大体积结石患者进行手术对比研究,行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并随机分两组。试验组应用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和输尿管吸引鞘,行智能控压输尿管镜吸引碎石治疗共6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共60例。测定术前术后血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内毒素(BET)水平,测量术前结石CT值。对比术后结石清除率(SFR),发热例数,输尿管穿孔例数等。第四部分: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术治疗Guy’s评分ⅠⅡ级1.53cm肾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对Guy’s评分ⅠⅡ级,直径为1.53cm大小肾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其中59例患者行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术,58例行传统输尿管软镜碎石。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发热情况,血WBC计数,血C反应蛋白值,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及再次手术清石例数等。结果:第一部分:研制出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通过反复测试,研制出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在体外进行流量测试及离体猪肾模型,压力反馈测试及第三方设备检测等,发现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实际数据达到了设计要求,可精准设定肾盂内压报警值及自动停机的肾盂压力阈值,根据肾盂内压自动调节灌注与吸引,满足临床需要,且参数动态显示,操作便利。第二部分: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应用于负压吸引下输尿管软镜镜检术中肾盂内压变化的动物实验研究监护仪与平台测定的肾盂出口处压力值比较,不同灌注流量下监护仪肾盂出口处压力值和平台肾盂出口处压力值无差异。不同灌注流量下灌注不同部位时各组平台肾盂出口处压力值与肾上盏压力值比较。输尿管软镜在肾上、中、下盏分别灌注时,肾上盏与肾盂出口部压力值无显着差异,说明输尿管软镜不同灌注流量下灌注不同部位时,肾盂出口处压力值均可反映肾盂内实际压力。不同灌注流量下各组平台肾盂出口处压力值比较,不同灌注流量灌注,各组肾盂出口处压力值无显着差异,说明在不同灌注流量下肾盂出口处压力值较稳定。第三部分:智能监控腔内压力及负压吸引下输尿管镜碎石治疗L4水平以下输尿管大结石临床应用研究。两组均依期完成手术,试验组手术时间25.3±5.6min,清石率为100%,术后发热1例T38.2℃,术后输尿管狭窄例数0例;对照组手术时间47.2±9.8min,清石率为81.7%,术后发热7例,输尿管狭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手术时间、输尿管穿孔数,术后24小时血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内毒素(BET)、术后再次治疗数等均低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部分: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治疗Guy’s评分ⅠⅡ级1.53cm大小肾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传统输尿管软镜碎石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9.31±27.71min,明显长于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组的35.21±21.27min(P<0.05)。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组术后WBC 8.20±4.17×109/L,术后CRP 9.09+5.52mg/L,术后发热例数2例,均低于传统输尿管软镜碎石组(P<0.05)。传统输尿管软镜碎石组4周及12周后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56.9%、72.1%,低于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组的74.6%及91.5%(P<0.05)。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组有1例因结石残留而再次经历手术少于传统输尿管软镜碎石组的5例(P<0.05)。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组术后住院时间为3.15±1.320天,传统输尿管软镜碎石组3.78±2.476天,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研制出的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可靠、稳定,具有多功能模式。是个拥有主控单元、吸引装置、灌注装置、压力反馈等数个单元的一体化系统。可以实时、灵敏、精确反映局部压力变化并给予智能控制,以保证灌注、负压吸引之间平衡,使肾内压保持稳定在安全范围内,保证手术安全。应用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行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术治疗输尿管大体积结石、肾结石,避免碎石过程中“暴风雪”效应、减少结石移位,通过负压吸引清石,碎石可快速清除,控制肾盂内压,减少了细菌及内毒素的吸收,有效降低术中、术后感染的发生。具有手术效率高,残石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及出血少等优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谢京彤[3](2019)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热危险因素的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对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热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危险因素来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研究对象及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2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彩超、CT等检查确定有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均无严重心、脑、肺等器官严重合并症,均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及泌尿系肿瘤病史;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片等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结果。24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8.5±13.8岁,其中≥60岁者52例,<60岁者193例;结石最大直径≥20mm组181例,<20mm组64例;术前尿路感染157例,无尿路感染88例;糖尿病患者33例,无糖尿病组212例;手术时间≥100mim组97例,<100min组148例,尿液培养结果阳性54例,阴性191例。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结果245例患者共有66例在术后发热,发热率为26.9%,其中年龄大小、结石最大直径、术前尿路感染、糖尿病、手术时间及尿培养结果在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术前尿路感染、糖尿病、手术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OR>1,P<0.05)。结论高龄、结石体积大、术前尿路感染、糖尿病、手术时间长及尿液培养阳性是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热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尿路感染、糖尿病、手术时间长是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能有效降低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热的发生率。

戴玮[4](2018)在《输尿管镜碎石术斜卧截石位顺流冲洗对结石清除效果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评价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URL)斜卧截石位联合顺流冲洗在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UR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截石位逆流冲洗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试验组患者在截石位的基础上,将患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分别屈曲120°和150°摆放,再将手术床面整体调节至头高臀低25°斜卧改良截石位(简称斜卧截石位),并妥善固定。输尿管镜碎石前,先经导丝在结石上方置入5F单J管,然后将单J管与灌注泵连接固定行顺流冲洗。术中记录结石移位、手术时间、患者生命体征、输尿管穿孔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数据。术后3天行尿路平片(plain film of kidney-ureter-bladder,KUB)、B超检查,以确定有无结石残留;复查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观察生命体征、查血常规、尿常规等判定有无术后感染。术后40天复查B超,判定有无输尿管狭窄。结果研究中共退出12例,对照组退出8例,试验组退出4例。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URL。对照组发生结石移位至肾脏7例(21.9%),试验组发生结石移位至肾脏1例(2.8%),试验组患者结石移位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8.09±4.99)min;试验组手术时间为(57.19±6.94)min,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较为平稳,在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均未出现输尿管穿孔和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结石残留8例(25.0%),试验组结石残留1例(2.8%),试验组患者结石残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感染、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斜卧截石位联合顺流冲洗URL治疗输尿管结石,可防止结石向上移位,缩短手术时间,且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均安返病房,术后结石残留降低,未增加手术并发症,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了结石清除效果及手术效率,为防止结石残留提供了实践依据。

王奇[5](2018)在《肾盂癌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附52例病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自2009年到2013年我院泌尿外科所医治肾盂恶性肿瘤病人的资料,进一步改善我院肾盂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水平及患者预后。材料和方法:本次通过研究分析我院泌尿外科于2009年2月到2013年1月期间医治的全部经手术治疗并得到病理学诊断的52名肾盂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并进行随访。统计分析并比较各个病人的症状表现、诊断方法、病理特点、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收入研究的全部52名病人中,男性32人(62%,32/52),女性20人(38%,20/52),平均年龄为66.9岁(5092岁),其中6070岁的患者有21人(40%,21/52),7080岁的患者有14人(27%,14/52),80岁以上患者有5人(10%,5/52)。大部分病人入院首诊原因为肉眼血尿(39人,72%),病程为3天2年。除此之外,以腰疼为首诊原因的病人有7人,发热的病人有1人,日常查体经B超/CT发现的患者有4人,尿常规示镜下血尿的患者有1人。纳入研究的所有病人中,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病人有45人,其中阳性者15人(33%,15/45);行彩超检查的患者有50人,报告为肾盂乳头状肿瘤者有39人,报告为肾肿瘤者有3人,报告为结石者4人。行IVU检查30人,存在充盈缺损者12人。经CT/CTU扫描者有49人,报告为肾盂处占位者46人,报告为肾癌者3人。行双肾MRI/MRU者3人,均报告肾盂占位。52人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均为全麻。手术顺利,其中6人因操作困难由腔镜改为开放性手术。20名病人行开放性RNU+膀胱袖套状切除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有28人;2人保留肾单位手术;2人在切肾后,采用了TUR切除剩余输尿管及部分膀胱。术后病理报告移行细胞癌患者有50人,2人为鳞状细胞癌。根据WHO2004 UC恶性程度分级系统:低级别10人、高级别42人。根据2009年UICC的肾盂肿瘤的TNM分期法:T1 18人、T2 13人、T3 20人、T4 1人。术后共随访患者有52人(100%),随访时间即术后11个月71个月,平均为43个月,T12期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7.1%(27/31)、64.5%(20/31),分期为T34期的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28.6%(6/21)、14.3%(3/21)。结论:肉眼血尿是肾盂恶性肿瘤出现最多的临床症状。尿脱落细胞学是诊断上尿路肿瘤的常用方法,进行多次检查并改进癌细胞检测技术可明显提高其诊断阳性率。泌尿系彩超是泌尿系统肿瘤的初筛手段,其具有操作简便、实时、动态、价廉、重复性高、无创、应用广泛的优点,是肾盂肿瘤检查的首选方法。近年来电脑和CT检查等影像学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MDCTU已是诊断肾盂恶性肿瘤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RNU+膀胱袖套状切除术依然是根除肾盂恶性肿瘤的标准方法。选择开放手术或者腹腔镜手术,需结合术者操作经验以及患者术前全身状态、肿瘤分期和大小等情况。但是选择何种方案处理残留输尿管及膀胱仍然需要更多临床研究。肾盂恶性肿瘤分期、分级是影响患者结局的重要要素。总而言之,为提高肾盂癌病人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我们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相关疾病的知识宣传,重视肾盂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并加强术后随访。

熊祥华[6](2017)在《经脐三通道腹腔镜下Anderson-Hynes术式治疗小儿UPJ0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肾积水,是一种较多见的小儿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临床上有近90%的肾积水是由UPJ0(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引起的。小儿肾积水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方式应用最多的是Anderson-Hynes(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术式,该术式一经出现就立即成为了肾积水治疗的标准术式。开放肾盂离断式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一次性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而文献报道后腹腔镜术式治疗小儿肾积水的一次性成功率和开放术式相当。但后腹腔镜途径仍然存在着手术空间小、不太适用于治疗复杂或再次手术的肾积水患儿、术后手术瘢痕仍较明显的缺点。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腹三通道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积水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并比较其和后腹腔镜途径的优缺点,探讨该手术方式用于治疗由UPJ0引起的小儿肾积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中心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经超声、MRU检查确诊为由UPJ0引起的单侧重度肾积水患儿59例,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脐三通道腹腔镜途径34例),对照组(后腹腔镜途径25例)。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性别、手术年龄和患肾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有无更改手术方式、平均住院日、术前和术后的肾盂前后径、GFR(肾小球滤过率)等手术相关资料。并对两组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更改开放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状,无死亡病例,两组各有1例患儿术后复查提示再次梗阻,再次手术后未再出现梗阻,遂这2例患儿的数据采用的是第2次手术的数据。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肾盂前后径和肾小球滤过率两指标手术前后的数据做两样本配对样本t检验,各P值均小于0.05,表明两组组内手术前后有明显差异,两种途径手术疗效肯定。最后,分别将两组内数据差值差做两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指标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种手术途径治疗由UPJ0引起的小儿重度肾积水的疗效无显着差别,疗效相当。结论经脐三通道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手术疗效与后腹腔镜途径相当,而手术空间更大,对于二次或者多次手术的患儿优势更加明显,术后伤口瘢痕不明显,美容效果更佳,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范晓明[7](2017)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SIRS风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SIRS(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主要风险因素,探究相应防治措施,以指导降低术后SIRS发生率。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成功在我院泌尿外一科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Excel2007录入所有患者性别(男/女)、年龄(<60岁/≥60岁)、体重指数(BMI)(<25kg/m2、25.0029.99 kg/m2、≥30 kg/m2)、合并高血压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情况(是/否)、患侧泌尿系结石治疗史(有/无)、近期结石相关发热病史(有/无)、合并肾功能不全情况(是/否)、术前留置双J管(是/否)、术前尿路感染(是/否)、术前中段尿培养(阴性/阳性)、术前抗生素应用情况(预防性应用/治疗性应用)、使用软镜类型(组合式/电子式)、肾下盏结石(是/否)、结石最长径(<2cm/≥2cm)、手术时间(<90min/≥90min)、感染性结石情况(是/否),对所有因素按是否出现术后SIRS进行分类计数统计。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因素计数资料用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出现SIRS的有16例,发生率为15.1%,在单因素分析中,合并肾功能不全(P=0.008)、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P<0.001)、肾下盏结石(P=0.023)、结石最长径≥2cm(P=0.041)、手术时间≥90min(P=0.003)、感染性结石(P<0.001)为与术后SIRS发生相关的主要因素。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OR=4.702,95%CI:1.06320.801)(P=0.041)、手术时间≥90min(OR=10.854,95%CI:1.19998.282)(P=0.034)、感染性结石(OR=12.231,95%CI:1.233121.328)(P=0.032)为影响术后SI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显着增加术后SIRS发生风险。结论: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90min、感染性结石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显着增加术后SIRS发生风险。

黄毅[8](2014)在《EST联合LC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pen cholecystectomy+open choledocholithotomy T-tubedrainage, OC+OCHTD)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进行对比与分析,评价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择期手术的病例(64例)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所有患者术前无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均行B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检查证实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排除肝内胆管结石及肝内外胆管狭窄。其中21例行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43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OCHTD),比较二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成功率、一次结石清除率、术后镇痛药使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鸣音恢复时间(Peristaltic sound recovery timing, PSRT)、肛门排气时间(Anorectum exhaust timing, AET)、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术前及术后第3天,分别检验血常规及GPT、AKP、TBil、DBil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ST+LC组21例:平均手术时间(78.62±14.71)min,术中失血量(24.15±7.44)ml,手术成功率85.71%(18/21),一次结石清除率95.24%(20/21),术后镇痛药使用例数5例(23.8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38%(11/21),给予非手术治疗后均痊愈,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肠鸣音恢复时间(7.62±2.18)h,肛门排气时间(12.93±4.55)h,住院时间4~17d,平均住院天数(8.35±8.94)d,住院总费用(15072.55±12.41)元。OC+OCHTD组43例:平均手术时间(168.92±15.11)min,术中失血量(147.22±23.19)ml,手术成功率90.70%(39/43),一次结石清除率83.72%(36/43),术后镇痛药使用例数35例(81.4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79%(27/43),均给予对症治疗后痊愈,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肠鸣音恢复时间(23.71±9.52)h,肛门排气时间(64.83±10.19)h,住院时间7~24d,平均住院天数(16.75±5.52)d,住院总费用(21049.59±11.71)元。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着差异(P>0.05),而EST+LC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较OC+OCHTD组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OC+OCHTD组,一次结石清除率明显优于OC+OCHT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药使用例数和住院总费用均较OC+OCHTD组明显减少,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EST+LC组术后第3天WBC、GPT和GOT下降不明显,而AKP、r-GT、TBil和DBil下降显着,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与OC+OCHTD相比,具有以下优势:①无需全身麻醉、风险小、出血少、创伤小、疼痛轻;②术后并发症少,且EST+LC的并发症严重程度较轻,给予对症治疗后可更快恢复;③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④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有效率未见显着差异;⑤EST+LC手术费用略高于OC+OCHTD但住院总费用反而更低,综合经济学指标更加优化。综上所述, EST+LC可作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之一,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马艳[9](2013)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132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在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护理措施。结果 123例一次碎石成功,一次碎石成功率为93.6%。3例结石息肉包裹严重患者改开放手术,6例因术中结石移位至肾脏碎石失败。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尿,经过止血、对症处理后消失。术后3~5 d出院,恢复良好,随访3~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落实周密细致的护理措施以及必要的健康指导,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手段。

单锋芝[10](2011)在《肾功能不全患者经皮肾镜碎石疗效及耐受性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肾功能不全患者在经皮肾镜碎石(PCNL)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肌酐、血红蛋白和血生化的变化,记录清石率和并发症,来评估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PCNL治疗的疗效和耐受性,进一步探讨PCNL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对46例伴有肾功能不全的结石患者进行PCNL治疗。记录患者的术前准备,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测定患者入院时、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血肌酐的变化,衡量PCNL能否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测定患者术前、术后1天血红蛋白、血钾、肌酐和白蛋白的数值,比较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血生化的变化有无意义。使用SPSS12.0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需要血液透析,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后再行PCNL。46例患者中,术前血液透析13例,术前输血3例。双侧同时行PCNL19例,单侧PCNL对侧输尿管镜碎石16例,单侧PCNL对侧肾造瘘或二期处理9例。中止手术2例,结石进入输尿管1例,后行ESWL治愈,其余均无明显结石残留,清石率93.5%。术中或术后输血5例,术后发热6例,无气胸、结肠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患者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254.0±139.2)μmol/L ,(236.6±143.9)μmol/L和(209.46±144.4)μmol/L,与入院时血肌酐水平(591±567.7)μmol/L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大多数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改善,少部分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仍需要透析治疗。(3)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血红蛋白(术前114.9±20.8 g/L,术后105.3±12.6g/L)、血钾(术前4.2±0.6 mmol/L,术后4.0±0.4 mmol/L)、肌酐(术前320.3±118.7μmol/L,术后312.1±130.5μmol/L)和白蛋白(术前32.2±4.4g/L,术后31.6±2.6 g/L)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PCNL能改善肾功能不全结石患者的肾功能,对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生化影响很小,并发症少,清石率高,手术安全、效果良好。

二、膀胱镜下逆行造影即时拍片的体位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膀胱镜下逆行造影即时拍片的体位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输尿管软镜联合大功率钬激光治疗≥2cm肾结石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泌尿系结石治疗的现状与发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经尿道输尿管镜吸引碎石术中智能监控肾盂压力设备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
引言
第一部分:医用具有智能灌注、吸引及监控肾盂压力的设备研制
    1.1 医用具有智能灌注、吸引及监控肾盂压力设备的设计
        1.1.1 设计理念
        1.1.2 设计步骤及制定流程
        1.1.3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传感器与压力采集
        1.1.4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工作模式
        1.1.5 存读数据
        1.1.6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样机型号规格和技术规格
    1.2 材料与方法
        1.2.1 实验设备
        1.2.2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生理灌注模式体外测试
        1.2.3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体外肾盂压力反馈测试
        1.2.4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体外智能压力反馈测试
        1.2.5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委托第三方检测
        1.2.6 统计分析
    1.3 结果
        1.3.1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生理灌注模式体外测试
        1.3.2 灌注吸引自动模式下流量与压力测试
        1.3.3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体外智能压力反馈测试(报警及自动停机测试)
        1.3.4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委托第三方检测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部分: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应用于负压吸引下输尿管软镜检术中肾盂内压变化的动物实验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动物模型的建立
        2.1.4 术中肾内压力的测量
        2.1.5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监护仪肾盂出口处压力值与平台肾盂出口处压力值比较
        2.2.2 不同灌注流量下灌注不同部位时各组平台肾盂出口处压力值与肾上盏压力值比较
        2.2.3 不同灌注流量下各组平台肾盂出口处压力值比较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部分:智能监控腔内压力及负压吸引下输尿管镜碎石治疗L4水平以下输尿管大体积结石临床应用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主要试剂
        3.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3.1.3 试验分组
        3.1.4 检测方法
        3.1.5 试验用设备简介
        3.1.6 手术方法
        3.1.7 统计学处理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部分: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治疗Guy’s评分Ⅰ~Ⅱ级1.5~3cm肾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设备
        4.1.2 临床资料
        4.1.3 试验分组
        4.1.4 手术方法
        4.1.5 围手术期处理
        4.1.6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全文总结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综述 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热危险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一览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输尿管镜碎石术斜卧截石位顺流冲洗对结石清除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概念界定
    3 研究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和内容
    2 研究对象
    3 麻醉方式与仪器设备
    4 干预方法与步骤
    5 观察指标
    6 统计分析
    7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 结石移位情况的比较
    3 手术时间的比较
    4 术中生命体征的比较
    5 术中并发症的比较
    6 结石残留情况的比较
    7 肾功能的比较
    8 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1 斜卧截石位顺流冲洗对结石清除效果的影响
    2 斜卧截石位顺流冲洗对手术效率的影响
    3 斜卧截石位顺流冲洗的手术安全性评估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输尿管结石微创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简表
附录
论文相似性检索报告
致谢

(5)肾盂癌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附52例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经脐三通道腹腔镜下Anderson-Hynes术式治疗小儿UPJ0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病例资料和方法
    1.1 重度肾积水的界定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入院后影像学检查
第二章 手术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术中及术后处理
    2.3 术中及术后记录的手术相关指标
    2.4 术后随访及相关检查
    2.5 手术方法
        2.5.1 经脐三通道腹腔镜组(实验组)的手术方法
        2.5.2 后腹腔镜组(对照组)手术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发病率
    4.2 UPJO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理
        4.2.1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
        4.2.2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蠕动功能障碍
        4.2.3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瓣膜
        4.2.4 输尿管外部系带和粘连
        4.2.5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息肉
        4.2.6 异位血管压迫
    4.3 肾积水的诊断
        4.3.1 超声检查
        4.3.2 X线检查
        4.3.3 肾动态显像
        4.3.4 磁共振泌尿系水造影成像检查
    4.4 UPJO引起的肾积水的治疗
        4.4.1 保守药物治疗
        4.4.2 经皮肾穿刺造瘘
        4.4.3 手术治疗
        4.4.3.1 离断式肾盂成形术
        4.4.3.2 钬激光或丝状电极输尿管内切开术
        4.4.3.3 非离断式肾盂成形术
        4.4.3.4 球囊扩张术
    4.5 经脐三通道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的经验总结
        4.5.1 手术室术前准备
        4.5.2 手术通道的建立
        4.5.3 术区视野暴露
        4.5.4 双J管放置
        4.5.5 引流管放置
    4.6 经脐三通道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用于治疗UPJO的临床应用价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7)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SIRS风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输尿管软镜发展史
    2.2 输尿管软镜分类
    2.3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
    2.4 输尿管软镜技术发展前景及展望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2 手术方法
        3.2.1 术前准备
        3.2.2 手术步骤
        3.2.3 手术注意事项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8)EST联合LC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传统外科治疗
    2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现代微创外科治疗
    3 小结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临床观测项目
    4 疗效评价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临床观测项目
    2 疗效评价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1.3.2 术前准备
        1.3.3 术后一般护理
        1.3.4 留置导尿管护理
        1.3.5 留置双J管护理
        1.3.6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3.7 出院健康指导
2 结果
3 讨论

(10)肾功能不全患者经皮肾镜碎石疗效及耐受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膀胱镜下逆行造影即时拍片的体位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输尿管软镜联合大功率钬激光治疗≥2cm肾结石的疗效分析[D]. 冀明阳. 郑州大学, 2020(02)
  • [2]经尿道输尿管镜吸引碎石术中智能监控肾盂压力设备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D]. 杜传策. 南昌大学, 2019(01)
  • [3]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热危险因素的分析[D]. 谢京彤. 郑州大学, 2019(07)
  • [4]输尿管镜碎石术斜卧截石位顺流冲洗对结石清除效果的影响[D]. 戴玮. 苏州大学, 2018(04)
  • [5]肾盂癌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附52例病例报告[D]. 王奇.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6]经脐三通道腹腔镜下Anderson-Hynes术式治疗小儿UPJ0的应用价值[D]. 熊祥华.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7]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SIRS风险因素分析[D]. 范晓明. 吉林大学, 2017(10)
  • [8]EST联合LC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D]. 黄毅. 苏州大学, 2014(07)
  • [9]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马艳. 中华全科医学, 2013(07)
  • [10]肾功能不全患者经皮肾镜碎石疗效及耐受性评估[D]. 单锋芝. 泰山医学院, 2011(05)

标签:;  ;  ;  ;  ;  

膀胱镜下即刻X线摄影的体位改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