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格秋海棠组织培养外植体再生体系建立关键技术研究

丽格秋海棠组织培养外植体再生体系建立关键技术研究

一、丽格海棠组织培养外植体再生体系建立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墨[1](2021)在《丽格海棠高频快繁体系建立及根系生长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朱慧[2](2020)在《泡桐快速繁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泡桐(Paulownia fortunei)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泡桐属(Paulownia)植物,是经济价值高的速生树种,集材用、药用、观赏于一体,用途广泛。本文以泡桐幼嫩茎段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快繁技术,开展泡桐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培养基和激素配比的筛选以及移栽基质的选择试验,以建立泡桐诱导效果好、成活率高的组织快繁技术体系,对泡桐优良性状的保持、组培苗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测定泡桐继代增殖和生根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揭示影响泡桐继代增殖和生根的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处理上,外植体应选择较为生长旺盛的当年生幼嫩、粗壮、中下部的茎段;最佳的消毒方式为:75%酒精消毒25 s后再用0.1%升汞消毒10 min,这种处理方案泡桐诱导率可以达到86.67%,污染率为30.22%,褐化率为12.89%。2.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基质对泡桐初芽诱导的影响后发现最适合泡桐初始芽诱导的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初始芽诱导以MS+6-BA 1.5mg/L+NAA 0.2 mg/L组合效果最好,诱导率为91.17%,褐化率为8.31%。3.泡桐继代增殖培养效果最好的培养基与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为MS+6-BA 1.5 mg/L+NAA 0.2 mg/L,增殖系数可达4.16。在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生理活性相应发生变化,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增殖初期缓慢增加,在增殖后期增加速度加快;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降-升-降”的变化趋势;POD酶活性和SOD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先增加后减小,并且在培养21d时酶活性达到峰值。4.泡桐生根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1/2 MS+IBA 0.2 mg/L+NAA 0.2mg/L。泡桐在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均随生根时间的延长发生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为先减少后增加,变化趋势一致,在生根第4 d时为最低值;POD酶活性和SOD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在生根第4 d时酶活性达到峰值。5.不同移栽基质对比试验中,移栽基质为黄心土∶椰糠∶河沙=1∶2∶2时,经过30天的培养泡桐移栽成活率最高可达98.89%,栽培30 d苗高为8.17 cm,基茎达到3.69 mm。综合分析可知,泡桐组织培养中最佳方案为:应选择泡桐较为粗壮的当年生幼嫩枝条作为外植体,取材部位为枝条中下部,在75%酒精消毒25 s后再用0.1%升汞消毒10 min可达到很好的灭菌效果;初始芽诱导效果最好的组合为MS+6-BA 1.5 mg/L+NAA 0.2 mg/L;继代增殖的最优培养基与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为MS+6-BA 1.5 mg/L+NAA 0.2 mg/L,以30 d作为一个继代周期;生根效果最佳的培养基为1/2 MS+IBA 0.2 mg/L+NAA 0.2 mg/L;最佳的移栽基质为黄心土∶椰糠∶河沙=1∶2∶2。

热娜古丽·吐鲁洪[3](2020)在《红叶海棠组织培养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该论文主要探讨了红叶海棠组织培养关键技术,主要研究红叶海棠外植体的取材时间、消毒时间、外植体种类和大小、激素配比对外植体诱导、不定芽增殖和生根苗的影响、炼苗方式与苗成活率的关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红叶海棠植物组织培养体系,为今后的开发利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⑴红叶海棠外植体的获取和诱导中,选取组织培养常用的表面消毒剂75%乙醇和内生菌消毒的2%NaClO、20%H2O2和0.1%HgCl2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灭菌试验,这三种消毒剂中整体效果的强到弱依次为2%NaClO>20%H2O2>0.1%HgCl2,红叶海棠外植体消毒的最好方法为:75%乙醇消毒10s+2%NaClO消毒14 min(加两滴吐温)。取材时间的研究中,污染率和褐化率从4月份到10月份逐渐升高,因此得出其中污染率、褐化率低,存活率又高的只有4月份、5月份、6月份,这期间红叶海棠外植体取材较好的季节。在植物激素不同浓度配比对红叶海棠外植体的诱导中最佳培养基配比为MS+6-BA1.0 mg/L+NAA0.3 mg/L,发芽率达到85%,愈伤组织和分化芽的生长量较多。在外植体种类和长度对红叶海棠外植体诱导影响的研究时,外植体种类中半木质化茎段的诱导率最佳,红叶海棠的茎段组织培养中选取长度为1.5 cm的半木质化茎段时诱导率高,生长势良好。⑵红叶海棠的继代增殖中,植物激素不同浓度最佳配比为MS+6-BA1.5mg/L+IBA0.05 mg/L,在这培养基中分化出来的芽生长势健壮,增殖快些,出芽率高达90%。AC不同浓度最佳配比为1.0 g/L,有助于促进芽的增殖。GA3不同浓度最佳配比为1.0 mg/L,有助于苗木的伸长生长。⑶红叶海棠的生根培养中,基本培养基及植物激素浓度组合的最佳配比为1/2MS+IBA0.5 mg/L。在此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接种时苗木生长势优良,生根数量多。AC浓度对生根苗的研究中得出1.0 g/L为最佳,苗木粗、生根数多。⑷红叶海棠组培苗移栽研究中,不开瓶口自然光3 d+开瓶口室内3 d的处理是红叶海棠组培苗移栽的最佳炼苗处理方法,成活率高达80%,苗木健壮。在不同的覆盖物对组培苗移栽的影响中,使用玻璃烧杯覆盖时移栽成活率高达76.67%。在不同的移栽基质研究中,以腐殖土+珍珠岩(1:1)配比的基质是最佳栽培基质。

梁峥,贾民隆,张雨,李永平,王云山,曹冬梅[4](2020)在《丽格海棠的组培快繁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丽格海棠(Begonia×hiemalis)‘Barkos’品种嫩叶为试材,进行组培快繁关键技术的探讨。结果表明,最佳的外植体消毒方法是用0.05%NaClO浸泡10 min流水冲洗30 min,重复上述步骤2次后经Hg Cl2处理8 min。消毒外植体在培养基1/2MS+1 mg/L 6-BA+0.5 mg/L NAA中,能够迅速诱导出大量优质的不定芽。使用正交实验方法统计分析不定芽增殖培养条件,得到以不定芽数量和高度为指标的最优增殖培养基为1/2MS+1 mg/L 6-BA+0.5 mg/L NAA+150 mg/L肌醇,以继代系数为指标的最优培养条件为1/2MS+0.5 mg/L 6-BA+0.5 mg/L NAA+150 mg/L肌醇。将高度达到3 cm左右的幼苗转入1/2MS+0.5 mg/L NAA培养基中生根率可达97.2%。

于非[5](2019)在《丽格海棠外植体组织培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丽格海棠的叶片、叶柄和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适宜丽格海棠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不同部位外植体不定芽分生的最佳培养基、继代增殖的培养基和组培苗的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外植体不定芽的再生率:叶片>茎段>叶柄,叶片的最佳培养基为:MS+1mg/L TDZ+0.1mg/L 2,4-D或MS+1mg/L 6-BA+0.1mg/L TDZ,叶柄的最佳培养基为:MS+1mg/L 6-BA+0.1mg/L TDZ,茎段的最佳培养基:MS+1mg/L TDZ+0.1mg/L 2,4-D或MS+1mg/L 6-BA+0.1mg/L TDZ;不定芽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mg/L 6-BA+0~0.1 mg/L NAA;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比为MS+0.1~0.3mg/L IBA。

胡燕梅,向鹏飞,李凯鹏[6](2018)在《丽格海棠叶片快速繁殖技术的优化》文中提出为了建立丽格海棠的快速繁殖体系,以丽格海棠叶片为外植体对其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MS为不定芽分化的适宜基本培养基,分化率达到100%,分化系数达到10. 8;1. 0 mg/L 6-BA+0. 2 mg/L NAA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有效不定芽分化系数达到6. 8;液体培养基利于不定芽芽团有效芽的形成;1/2 MS+0. 1 mg/L NAA适于诱导不定根的形成;试管苗在炼苗基质上生长20 d的成活率可以达到50%。

王禹,于非,谭巍,刘万达[7](2017)在《丽格海棠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以丽格海棠品种巴克斯(Barkos)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光照强度和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丽格海棠叶片的最佳不定芽再生培养基为MS+1mg/L TDZ+0.1mg/L 2,4-D或MS+1mg/L 6-BA+0.1mg/L TDZ,给予40d弱光培养可促进不定芽再生,再生率可达88.3%;不定芽最佳增殖培养基为2mg/L 6-BA+00.1mg/L NAA,组培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10.3mg/L IBA。

曾佑炜,李进进,吕镇城[8](2015)在《丽格海棠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组织培养方法,筛选丽格海棠不定芽诱导、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丽格海棠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丽格海棠叶片、叶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继代及生根培养。[结果]MS+6-BA 1.0 mg/L+NAA 0.2 mg/L+腺嘌呤8 mg/L是诱导叶片愈伤组织培养的最佳激素配比;MS+6-BA 0.5 mg/L+NAA 0.2 mg/L+腺嘌呤8 mg/L是诱导叶柄的最佳激素配比;MS+6-BA 0.5 mg/L+NAA 0.4 mg/L+2,4-D 0.1 mg/L是诱导茎段愈伤组织培养的最佳激素配比;MS+6-BA 1.0 mg/L+IBA 0.2mg/L是诱导丽格海棠继代培养的最佳激素配比;1/2MS+IBA 0.1 mg/L+NAA 0.1 mg/L是诱导丽格海棠生根培养的最佳激素配比,叶片更适宜应用于组织培养。[结论]为丽格海棠织培养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曹芳凤[9](2014)在《牛耳秋海棠的组培快繁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牛耳秋海棠的叶片作为外植体材料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试验围绕牛耳秋海棠外植体材料的处理与灭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不定芽的增殖与壮苗,试管苗的生根与移栽等几方面开展,采用单因素或双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方法,集中研究了0.1%升汞灭菌时间的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和配比的选择、活性炭质量浓度的选择、移栽基质的选择等多方面的问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牛耳秋海棠组培快繁体系,为其开发利用和种质资源保护及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牛耳秋海棠的叶片对于0.1%升汞消毒时间的选择比较严格,时间不足会提高外植体的污染率,时间过长影响外植体的存活。以75%酒精灭菌8s,0.1%升汞灭菌67min为最佳灭菌方法。(2)牛耳秋海棠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0.51mg/L+NAA0.1mg/L。此培养基上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率达85.42%87.08%。(3)牛耳秋海棠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宜培养基是MS+6-BA1mg/L+NAA0.1mg/L。此培养基上外植体出芽极多,增殖迅速,芽体健壮,增殖倍数高达42.43。(4)添加一定质量浓度活性炭的培养基有利于牛耳秋海棠的壮苗,以1g/L的浓度为好。(5)诱导牛耳秋海棠试管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NAA0.3mg/L。此培养基上的试管苗生根数量多,速度快,根系粗壮。在20天内生根率即可达100%。(6)牛耳秋海棠组培苗的移栽以蛭石:椰糠=1:1为最佳移栽基质,移栽成活率高达96.67%。

赵志新[10](2013)在《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高频再生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的很多栽培品种因其性状稳定、花期整齐,观赏效果好而广泛用于城市绿化中。由于四季海棠主要原产南美巴西,其最生长适温度为20℃左右,对低温冷害比较敏感。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的迅速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四季海棠抗寒性变得切实可行,为提高四季海棠的抗寒性提供了全新的途径。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作为遗传转化载体成本低廉、转化效率高,是应用最广泛的外源基因导入法。前人研究发现蜡梅Cpcor413pm1基因转入在烟草中,能有效提高烟草的抗寒性。有关四季海棠遗传转化的研究,目前鲜有报道。本实验在以四季海棠叶片建立再生体系的基础上,以蜡梅Cpcor413pm1基因为外源目的基因,利用根癌农杆菌进行遗传转化,以期获得抗寒能力提高的四季海棠新品种或新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四季海棠再生体系建立以四季海棠幼嫩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IBA设计不同的培养基,研究四季海棠叶盘直接分化不定芽的最适分化条件。从而初步建立了四季海棠的再生体系。外植体叶片表面灭菌方式为:先用洗衣粉溶液(3g/L)漂洗5-6min,流水冲洗4h,然后0.1%升汞灭菌5-6min,无菌水冲洗5-6次。最优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1/2MS+6-BA0.5mg/L+IBA0.8mg/L,诱导率达83%;最优继代培养基为:MS+6-BA0.5mg/L+IBA0.8mg/L,增殖系数为4.7。最优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mg/L,30d左右可诱导出根,生根率可达98%。用珍珠岩:腐殖质=1:2作为栽培基质,移栽炼苗成活率91%2、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四季海棠遗传转化在农杆菌EHA105介导转化四季海棠的体系中,卡那霉素(Kanamycin, Km)对四季海棠不定芽分化的筛选压为50mg/L,对再生植株生根的筛选压为100mg/L,羧苄霉素(Carbenicillin, Carb)对农杆菌EHA105的抑制作用优于头孢青霉素(Cephalothin, Cef),筛选压为200mg/L。分别从预培养时间、侵染液浓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4个方面,优化四季海棠遗传转化体系。通过GUS基因瞬时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四季海棠叶片在预培养3d、侵染液浓度OD600=0.2、侵染10min、共培养3d后转化效率最高。共培养培养基为1/2MS+6-BA0.5mg/L+IBA0.8mg/L+AS100μmol/L分化筛选培养基为MS+6-BA0.5mg/L+IBA0.8mg/L+Km50mg/L+Carb200mg/L;生根筛选培养基为:1/2MS+IBA0.5mg/L+Km100mg/L+Carb200mg/L。经过上述方法最终获得32株阳性的转基因四季海棠。3、低温胁迫下转基因四季海棠植株生理指标的测定低温(4℃)处理转基因四季海棠与对照植株(野生型)3d后,测定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四个生理指标,用以分析蜡梅Cpcor413pml基因在四季海棠中超表达对其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处理前后的变化程度在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植株中没有明显差异;野生型植株的SOD活性几乎没有变化,而转基因植株的SOD活性明显增强。

二、丽格海棠组织培养外植体再生体系建立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丽格海棠组织培养外植体再生体系建立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泡桐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泡桐树种概况及其研究进展
        1.1.1 泡桐生物学特性
        1.1.2 泡桐的应用价值
        1.1.3 泡桐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2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况
        1.2.1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2.2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1.2.3 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2.4 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
    1.3 植物离体再生过程中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1.4 泡桐组织培养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地点
    2.3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2.3.1 仪器设备
        2.3.2 主要药品及试剂
    2.4 研究技术路线
    2.5 主要研究内容
    2.6 主要研究方法
        2.6.1 培养基配置
        2.6.2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2.6.3 初始芽诱导培养
        2.6.4 继代增殖培养
        2.6.5 生根培养
        2.6.6 移栽
    2.7 培养条件
    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外植体选择与处理
        3.1.1 不同消毒时间处理对外植体诱导的影响
        3.1.2 不同取材类型与取材部位对外植体诱导的影响
    3.2 初始芽诱导培养
    3.3 继代增殖培养
        3.3.1 不同培养基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继代增殖的影响
        3.3.2 泡桐继代芽增殖阶段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3.4 泡桐生根培养
        3.4.1 不同培养基配比对泡桐生根的影响
        3.4.2 不同培养基配比对泡桐生根过程生理活性的影响
    3.5 移栽
第四章 讨论
    4.1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4.2 培养基种类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4.3 移栽基质对成活率的影响
    4.4 组织培养中植物生理活性的变化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3)红叶海棠组织培养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红叶海棠的生产状况
    1.3 红叶海棠的应用价值
    1.4 海棠属植物组织培养
        1.4.1 外植体的选择
        1.4.2 外植体的消毒
        1.4.3 基础培养基
        1.4.4 生长环境
        1.4.5 植物生长调节剂
        1.4.6 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途径
        1.4.7 不定芽、丛生芽直接诱导途径
        1.4.8 生根培养
        1.4.9 炼苗与移栽
    1.5 研究意义及目的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培养条件
    2.3 试验方法
        2.3.1 外植体的获取与处理
        2.3.2 红叶海棠的初代培养
        2.3.3 红叶海棠的继代培养
        2.3.4 红叶海棠的生根培养
        2.3.5 红叶海棠的驯化与移栽
        2.3.6 计算公式
        2.3.7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红叶海棠的初代培养
        3.1.1 取材时期对红叶海棠外植体消毒的影响
        3.1.2 消毒时间对红叶海棠外植体诱导的影响
        3.1.3 激素不同配比对红叶海棠外植体诱导的影响
        3.1.4 外植体种类对红叶海棠外植体诱导的影响
        3.1.5 外植体长度对红叶海棠外植体诱导的影响
    3.2 红叶海棠的继代培养
        3.2.1 激素不同浓度对红叶海棠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3.2.2 AC不同浓度对红叶海棠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3.2.3 GA3 不同浓度对红叶海棠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3.3 红叶海棠的生根培养
        3.3.1 培养基不同浓度对红叶海棠生根的影响
        3.3.2 激素不同浓度对红叶海棠生根的影响
        3.3.3 AC不同浓度对红叶海棠生根的影响
    3.4 红叶海棠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
        3.4.1 不同的炼苗处理对红叶海棠组培苗生根移栽的影响
        3.4.2 不同的覆盖物对红叶海棠组培苗生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3.4.3 不同的移栽基质对红叶海棠组培苗移栽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取材时期对红叶海棠外植体诱导的影响
    4.2 消毒时间对红叶海棠外植体诱导的影响
    4.3 外植体种类对红叶海棠外植体诱导的影响
    4.4 外植体长度对红叶海棠外植体诱导的影响
    4.5 激素浓度对红叶海棠外植体诱导、继代及生根的影响
    4.6 AC对红叶海棠外植体继代、生根的影响
    4.7 GA3对红叶海棠外植体继代、生根的影响
    4.8 红叶海棠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
第5章 结论
    5.1 红叶海棠的诱导培养
    5.2 红叶海棠的继代培养
    5.3 红叶海棠的生根培养
    5.4 炼苗移栽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丽格海棠的组培快繁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外植体消毒方法的比较分析
    1.2 初培培养基的筛选条件
    1.3 不定芽的增殖培养条件的比较
        1.3.1 不同培养基对不定芽生长状态的影响
        1.3.2 不同培养基对不定芽继代系数的影响
    1.4 生根培养条件的确定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植物材料
    3.2 外植体消毒
    3.3 初培培养基的筛选
    3.4 不定芽的增殖培养
    3.5 生根培养

(5)丽格海棠外植体组织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部位外植体的不定芽诱导情况。
        1.2.2 不定芽的继代增殖。
        1.2.3 组培苗的生根。
2 结果与分析
    2.1 适宜不同部位外植体不定芽分生的培养基
    2.2 不定芽的继代增殖
    2.3 组培苗的生根
3 结论与讨论

(6)丽格海棠叶片快速繁殖技术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无菌材料的获得
    1.2 不定芽的诱导
        1.2.1 基本培养基对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1.2.2 6-BA与两种生长素对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1.2.3 培养基介质对不定芽芽团增殖的影响
        1.2.4 蔗糖对不定芽芽团增殖的影响
    1.3 不定根的诱导
        1.3.1 IBA和NAA分别对不定根诱导的影响
        1.3.2 活性炭对不定根诱导的影响
        1.3.3 PP333对不定根诱导的影响
    1.4 试管苗炼苗移栽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定芽的诱导
        2.1.1 基本培养基对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2.1.2 6-BA与两种生长素对丽格海棠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2.1.3 培养基介质对不定芽芽团生长的影响
        2.1.4 蔗糖对不定芽芽团生长的影响
    2.2 生根的诱导
        2.2.1 IBA和NAA分别对不定根诱导的影响
        2.2.2 活性炭对丽格海棠生根的影响
        2.2.3 PP333对不定根诱导的影响
    2.3 试管苗炼苗移栽
3 讨论

(7)丽格海棠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2.1 不同生长激素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2 光照强度及时间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3 不同生长激素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2.4 不同生长激素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适宜不定芽诱导生长激素筛选
    3.2 适宜不定芽诱导光照强度
    3.3 适宜不定芽增殖生长激素筛选
    3.4 适宜组培苗生根生长激素筛选
4 结论与讨论

(8)丽格海棠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9)牛耳秋海棠的组培快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牛耳秋海棠概况
        1.2.1 牛耳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1.2.2 牛耳秋海棠的生态习性
        1.2.3 牛耳秋海棠的应用价值
    1.3 秋海棠属植物概况
        1.3.1 秋海棠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1.3.2 秋海棠属植物的应用价值
        1.3.2.1 观赏价值
        1.3.2.2 药用价值
        1.3.2.3 食用价值
        1.3.3 秋海棠属植物的发展前景
    1.4 国内外秋海棠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1.4.1 外植体的选择
        1.4.2 外植体灭菌方法的选择
        1.4.3 基本培养基的的选择
        1.4.4 再生途径的研究
        1.4.5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选择
        1.4.6 移栽基质的选择
        1.4.7 添加物对秋海棠属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
        1.4.8 其他方面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培养条件
    2.3 研究方法
        2.3.1 外植体材料的处理
        2.3.2 初代培养
        2.3.3 继代分化与增殖
        2.3.4 试管苗的壮苗试验
        2.3.5 牛耳秋海棠试管苗的生根
        2.3.6 牛耳秋海棠试管苗的驯化与移栽
        2.3.6.1 组培苗移栽基质的选择
        2.3.6.2 活性炭对组培苗移栽的影响
    2.4 试验数据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外植体灭菌时间的选择
    3.2 不同浓度配比的生长调节剂对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的影响
    3.3 不同浓度配比的生长调节剂对牛耳秋海棠不定芽的分化和增殖的影响
    3.4 不同质量浓度的活性炭对牛耳秋海棠组培苗生长壮苗的影响
    3.5 大量元素和 NAA 浓度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3.6 牛耳秋海棠组培苗的移栽
        3.6.1 不同移栽基质对牛耳秋海棠移栽的影响
        3.6.2 活性炭对牛耳秋海棠试管苗移栽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外植体无菌体系的建立
        4.1.2 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
        4.1.3 不定芽的分化和增殖
        4.1.4 活性炭的壮苗效果
        4.1.5 试管苗生根的诱导
        4.1.6 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
    4.2 讨论
        4.2.1 外植体的选择
        4.2.2 牛耳秋海棠组培过程中的黄化、玻璃化及褐化现象
        4.2.3 光照在牛耳秋海棠组培中的影响
        4.2.4 其他方面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附图
致谢

(10)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高频再生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S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四季海棠的生物学特性
        1.1.1 形态特征
        1.1.2 原产地与生态习性
    1.2 四季海棠的开发价值
        1.2.1 观赏价值
        1.2.2 生态价值
        1.2.3 药用价值
    1.3 四季海棠的生产状况和前景
    1.4 四季海棠组织培养的研究概况
        1.4.1 四季海棠离体快繁的必要性
        1.4.2 外植体的选择
        1.4.3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1.4.4 糖原的选择与浓度筛选
        1.4.5 激素的选择与浓度筛选
    1.5 转基因技术在观赏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5.1 传统育种与转基因育种
        1.5.2 植物遗传改良中常用的转基因方法
        1.5.3 观赏植物转基因育种的目标
        1.5.4 四季海棠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技术路线
第3章 四季海棠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3.1 实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基本培养基
        3.2.2 培养条件
        3.2.3 实验设计
        3.2.4 数据统计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外植体的消毒的预备实验
        3.3.2 初代培养
        3.3.3 继代培养
        3.3.4 生根培养
        3.3.5 炼苗与移栽
    3.4 讨论
        3.4.1 外植体的消毒与取材
        3.4.2 初代培养
        3.4.3 生根培养
        3.4.4 继代培养与生根培养的开花现象
        3.4.5 炼苗与移栽
第4章 农杆菌介导的四季海棠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4.1 实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菌株与载体
        4.1.3 主要生化试剂
        4.1.4 主要仪器设备
        4.1.5 常用溶液配方
        4.1.6 基本培养基
    4.2 实验方法
        4.2.1 四季海棠对Km的敏感性试验
        4.2.2 四季海棠对Cef和Carb的敏感性试验
        4.2.3 转化的条件筛选
        4.2.4 脱菌与分化筛选培养
        4.2.5 生根筛选培养
        4.2.6 转基因四季海棠的检测
        4.2.7 移栽炼苗
        4.2.8 转基因四季海棠的RT-PCR检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四季海棠对Km的敏感性试验
        4.3.2 四季海棠对Cef和Carb的敏感性试验
        4.3.3 转化条件的筛选
        4.3.4 脱菌与分化筛选培养
        4.3.5 生根筛选培养
        4.3.6 转基因四季海棠的GUS染色检测
        4.3.7 转基因四季海棠的PCR检测
        4.3.8 移栽炼苗
        4.3.9 转基因四季海棠的RT-PCR检测
    4.4 讨论
        4.4.1 基因转化的目的
        4.4.2 选择压力的确定
        4.4.3 抗生素的使用
        4.4.4 提高转化效率的因素
第5章 转蜡梅Cpcor413m1基因四季海棠的抗寒性分析
    5.1 实验材料
        5.1.1 植株材料
        5.1.2 主要生化试剂
        5.1.3 主要仪器
        5.1.4 常用溶液配方
    5.2 实验方法
        5.2.1 低温胁迫处理
        5.2.2 生理指标的测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5.3.2 SOD测定
        5.3.3 叶绿素含量测定
        5.3.4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5.4 讨论
第6章 总结
    6.1 结论
        6.1.1 四季海棠组织快繁
        6.1.2 四季海棠遗传转化
        6.1.3 蜡梅Cpcor413pm1基因导入四季海棠的抗寒性
    6.2 下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和参与的项目

四、丽格海棠组织培养外植体再生体系建立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丽格海棠高频快繁体系建立及根系生长特性研究[D]. 杨墨. 宁夏大学, 2021
  • [2]泡桐快速繁殖技术研究[D]. 朱慧. 广西大学, 2020(07)
  • [3]红叶海棠组织培养关键技术研究[D]. 热娜古丽·吐鲁洪. 塔里木大学, 2020(10)
  • [4]丽格海棠的组培快繁技术[J]. 梁峥,贾民隆,张雨,李永平,王云山,曹冬梅. 分子植物育种, 2020(24)
  • [5]丽格海棠外植体组织培养的研究[J]. 于非. 中国林副特产, 2019(04)
  • [6]丽格海棠叶片快速繁殖技术的优化[J]. 胡燕梅,向鹏飞,李凯鹏.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7]丽格海棠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J]. 王禹,于非,谭巍,刘万达. 中国林副特产, 2017(01)
  • [8]丽格海棠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曾佑炜,李进进,吕镇城.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7)
  • [9]牛耳秋海棠的组培快繁研究[D]. 曹芳凤. 江西农业大学, 2014(02)
  • [10]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高频再生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D]. 赵志新. 西南大学, 2013(12)

标签:;  ;  ;  ;  ;  

丽格秋海棠组织培养外植体再生体系建立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