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沟壑高填土路基质量控制与测量方法

黄土沟壑高填土路基质量控制与测量方法

一、黄土冲沟高填方路基的质量控制及计量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侯玉平[1](2022)在《高原湿陷性黄土地区冲沟高填方路基施工工艺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高原湿陷性黄土地区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质较为特殊,具体表现为以粗颗粒为主体骨架的多孔结构,因此,其在重力作用或者被浸湿的情况下,土层结构会遭到破坏,出现下沉的情况。论文以G213策克至磨憨公路乐都至化隆段为例,对高原湿陷性黄土地区冲沟高填方路基施工工艺进行研究。

李涛[2](2021)在《多雨山区高填方路基制梁场沉降控制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建设重心已由东部转向西部,由平原转向山区。在发展过程中,高填深挖、半填半挖等路基形式极其普遍,因而出现了高路堤与高架桥的设计形式。在山区预制梁体时,因场地受限等原因制梁场常常修建在高填方路基上,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减少征地,节约施工成本,但由于路基填方高度大,填筑厚度不均匀等原因,可能存在不均匀沉降等问题。为了保证高路堤上的制梁场在使用期间T梁的生产质量及生产效率,有必要对制梁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进行研究和控制。本文针对多雨山区高填方路基上预制梁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分别进行了路基的强夯试验、碎石土填料的室内试验、各工况下制梁台座的受力及变形有限元分析以及梁场台座受力和变形监测等内容,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对场区分别进行了三种夯击能的强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夯击能的增加,累计夯沉量也逐渐增加,最佳夯击次数可取8次。对强夯后各场区的压实度和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强夯后各抽样点压实度均大于93%,满足施工验收要求,且地基承载力比强夯前分别提高了22.8%,71.4%,114.3%。对地基承载力的验算表明应对场区进行2000kN·m的强夯处理以达到制梁所需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其次,对现场泥质砂岩碎石土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天然含水率试验、细粒土界限含水率试验、重型击实试验、三轴试验和压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场区碎石土填料的土石比约为1:3,级配良好;在天然含水率和最佳含水率条件下的三轴试验结果表明:碎石土填料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为45kPa、32°,39.41kPa、25.06°。试验结果为有限元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再次,在多个周期荷载作用下对端座处制梁阶段,张拉阶段以及卸载阶段的沉降值进行了单独拟合,拟合结果表明:随着制梁周期的不断循环,各个阶段的竖向变形逐渐趋于稳定。有限元分析与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在多周期荷载作用下,基底反力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台座两端在张拉阶段增幅显着,达到231kPa,而端座底部反力在横向大小为:外侧各点>内侧各点;台座正应力随制梁荷载也呈周期性变化,在张拉阶段台座纵向1/4L和3/4L处的压应力显着增大至272kPa,而1/2L处受59kPa左右的拉应力;路基沉降沿路基纵向(台座方向)分布呈“两端大,中间小”的趋势,且随时间的增加沉降的增加趋于缓慢。沿路基横断面方向,随着填方高度的增加,路基顶面的沉降也逐渐增大。路基沉降的有限元模拟值与现场监测值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模拟值偏小约12-25%。有限元模拟在大雨条件下,降雨持续12h、24h、36h后进行制梁,结果表明:随着降雨持续时间从12h逐渐增加至36h,边坡土体的基质吸力不断减小,降雨入渗深度不断增加,渗流速率的分布范围逐渐扩大,路基最大不均匀沉降比未降雨时增加了56%,与此同时边坡的塑性区逐渐向上扩展,安全系数由未降雨时的1.346逐渐下降至1.217,边坡稳定性逐渐下降,存在局部破坏的危险。最后,针对台座不均匀沉降问题,提出了容许差异沉降控制指标,并取1mm/m作为限值用以控制不均匀沉降。当台座不均匀沉降超限时提出了增设支座调高装置,压力注浆等方法以减少台座不均匀沉降。

来春景[3](2020)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高填方建设场地变形与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城镇发展受到地形和空间的限制,为了破解城市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短缺的制约瓶颈,大多城市通过对低丘缓坡、荒山沟壑等未利用地资源进行科学有序地开发,增加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削山头,填沟壑,平高差,建造人工小平原,将数条沟壑填平形成建设用地。填沟造地和削峁建塬后形成大面积、大厚度的人工填土层,由此产生的高填方建设场地沉降变形和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等一系列地质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兰州市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高填方工程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黄土的击实特性、压实黄土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湿化特性。针对压实高填方黄土建设场地的沉降变形和高边坡的稳定问题,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获得的结论如下:1.以研究区填筑体的Q3黄土为研究对象,考虑含水率和击实功的耦合作用,采用击实试验研究了Q3黄土的全击实特性,构建了不同击实条件下的击实曲线模型,确定了全击实曲线的特征参数。采用直接剪切试验、三轴试验、固结压缩试验、渗透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率和干密度条件下的压实黄土的强度特性、压缩变形特性、固结特性、次固结特性和渗透湿化特性。分析了压实黄土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应变软化和硬化的非线性特性,构建了非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采用归一化的方法对压实黄土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得到了应力-应变曲线的归一化方程。采用一维高压侧限压缩试验,分析了压实黄土的变形和时效特性,分别构建了压缩应变与竖向应力和时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压实土层的次固结沉降计算方法。2.在研究离心模型试验相似性的基础上,确定了土体固结压缩过程和渗流过程中的相似比。以兰州Q3黄土为填筑材料,设计高填方沉降变形的离心模型试验,考虑含水率、干密度和填筑高度对高填方体沉降变形的影响,对不同含水率、不同干密度、不同填筑高度的填筑体在超重力条件下的沉降变形和稳定时间进行分析,得到了压实黄土高填方填筑体沉降变形与填筑高度的关系曲线,及地基沉降变形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为黄土高填方沉降变形的计算与稳定时间的预测提供了方法。3.探讨了高填方原地基和填筑体沉降变形和长期沉降的计算方法,分析高填方沉降变形的影响因素。利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压实黄土高填方的自由场地和沟谷场地在形成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进行数值模拟。考虑原地基的不同处理方式,计算场地的沉降变形。考虑土体模量的应力相关性和非线性特性,采用土体硬化模型对填筑场地变形进行计算,并与理想弹塑性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考虑沟底宽度和侧岸坡度的影响,对高填方沟谷场地的沉降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沟谷效应对沉降变形的影响。4.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探讨了填料类别、填筑高度、坡比和斜坡地基等因素对高填方边坡稳定的影响,分析了坡体的变形特性和潜在滑移面的特点。考虑地下水渗流和坡前蓄水等条件,分析了水作用前后对高填方边坡坡体的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5.以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项目为例,提出了压实黄土高填方工程中对原地基处理、填筑体设计和施工、填方边坡设计的质量控制措施。

郑明强,高建平[4](2020)在《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预测及控制标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在进步,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随之不断发展,延伸范围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也因为地势的不同选用了高填方路基的方法。实际施工中,高填方路基也凸显出了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沉降变形预测与控制标准方面。建筑企业结合实际的情况,审视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找到施工中的优缺点,根据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影响因素及时做出准确的预测,严格按照控制标准操作,提升整体的建筑质量,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卢叶波[5](2020)在《大戛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水敏性软岩改良土路用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戛高速为云南新平县大开门至戛洒的新建高速公路,沿线广泛分布着崩解性强、遇水易软化、工程性能不稳定的泥岩、页岩等水敏性软岩。由于云南多山少地,路堑开挖所造成的弃方占用耕地或沟谷填方不稳定等问题均给工程带来困难。针对水敏性软岩性能加以改良,在高填方路基段进行充分利用,不仅平衡填挖方、消除弃方,而且可达到保护耕地和环境的作用。这将为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绿色交通理念。本文从水敏性软岩的基本性能和路用性出发,通过现场勘察和室内实验,全面系统的研究了水敏性软岩的物理、水理和力学特性;对水敏性软岩改良土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和分析;建立了基于改良土性能的路基沉降数值计算模型,对车辆荷载条件下的沉降变形进行了分析;采用多种指标对水敏性软岩及改良填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水敏性软岩高填方路基施工措施。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成果和结论:(1)通过试验研究发现了水敏性软岩填料具有物理特性良好而遇水易软化的典型特性。基于高填方路段的实际工况,研究了水敏性软岩的矿物成分、界限含水率、颗粒级配、单轴抗压强度特性、崩解特性、膨胀力特性等基本性能,并据此提出采用石灰进行改良。(2)研究了水敏性软岩石灰改良填料路用性,得出通过控制填筑含水率和压实度,水敏性软岩素土填料与石灰改良填料分别具有路堤和路床的填筑可行性。通过不同掺灰率水敏性软岩改良填料强度特性与胀缩特性试验,总结分析得出石灰对填料路用性的改良效果显着,最佳掺灰率为7%,最佳养护时间为7d。(3)基于改良土性能建立了路基沉降数值计算模型,揭示了不同掺灰率改良填料填筑路床后高填方路基受车辆荷载作用的沉降规律。结果显示改良路基的沉降量较未改良路基显着减小,且掺灰率为7%时沉降达到最小,掺入石灰能有效降低软岩的水敏性,提高路基稳定性。(4)基于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成果,对水敏性软岩填料及改良土的水敏性、强度特性、胀缩特性等路用性指标进行评价,根据路基不同部位的填筑要求提出了水敏性软岩及改良填料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水敏性软岩高填方路基相关的施工措施,为实际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伟林[6](2020)在《延崇高速公路铁尾矿料路基修筑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过去对矿产资源开放式的开采造成尾矿的大量堆存,其中铁尾矿堆存量占总堆存量约1/3,且随铁矿的开采逐年上升。铁尾矿堆存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诱发地质灾害等不良影响。如今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使建筑材料产生短缺现象,堆存的铁尾矿解决了材料短缺问题,并解决堆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保护了环境,创造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本文以建设中的延崇高速公路路基填筑为研究背景。高速公路路基填筑需要大量填筑材料,项目沿途铁尾矿库可提供充足的填筑材料。高速公路路基质量要求较高,结合项目通过大量的室内室外试验对铁尾矿填筑高速公路路基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内容及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铁尾矿料物理力学性质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得到该地区铁尾矿料是颗粒级配良好的填料,得到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利用粗粒土大三轴试验得到铁尾矿料的抗剪强度和动回弹模量,分析铁尾矿料强度是由其自身强度和结构特性共同作用形成,最终可知该填料符合高速公路填料要求。2.复杂条件下铁尾矿路基处理方式及稳定性分析。特殊路段的铁尾矿路基填筑在不同的条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湿陷性黄土地基及高填方路基均采用强夯的方式,填挖交界处采用开台阶和加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Plaxis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高度、不同填料路基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出边坡稳定性和安全系数随填筑高度增加而减小,铁尾矿料较黄土边坡稳定性好,安全系数大。3.铁尾矿路基施工工艺研究。施工标段设置首件试验段,通过试验段施工得到铁尾矿填筑高速公路路基松铺厚度、设备组合、碾压工艺等施工关键参数。深入研究现场过程及路基面的质量检测技术,利用传统过程检测方法得到检测的标准值及两种传统检测方法的相关性,通过路基面检测得到试验段路基填筑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说明采用研究得到的施工工艺施工能够使铁尾矿路基达到密实度要求。4.铁尾矿路基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路基填筑过程和路基面检测中采用的传统的质量检测方法一定程度上存在破坏路基结构、操作过程复杂、测试时间长等问题。采用PFWD和土壤模量/刚度仪两种新型快速无损检测方法,通过研究两种方法的设备组成、检测原理、检测步骤及检测稳定性分析,可知两种检测方法在实际检测中的可行性。将两种快速检测方法与传统检测方式联合检测试验段路基质量,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将两种检测方法与传统检测方式建立相关关系,得到两种检测方法检测铁尾矿路基质量的标准值。

王飞[7](2020)在《袖阀管注浆土体劈裂特征及基于加速度响应的无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既有铁路路基在多年的运营中,在强降雨、列车动荷载和工程扰动等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黄土填土路基中易出现沉降病害问题,反映到轨道几何形位上,降低了铁路运能,影响铁路运营安全畅通。在不影响铁路运营的情况下进行路基沉降病害的治理措施中,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为很好的选择。本文以陇海线天水-兰州段袖阀管治理路基沉降病害工程为依托,利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对沉降原因进行归纳,进行袖阀管加固路基的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总结了袖阀管注浆对土体的劈裂特征,并在施工现场进行破坏性检测和基于加速度响应的注浆效果无损检测等多种手段检测路基加固效果。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参考意义。1.沉降路基下方的软弱土可能一直延伸到基床底部以下(6m~9m)土体;在此区段路基注浆后,会有强度的暂时降低状态,但待浆液凝固后,强度显着增加,对此部分软弱土体的补强作用明显。2.在袖阀管上部土体受到的土压力增量和阶段性都更明显,在一般情况下,袖阀管需穿越土体软弱层进行注浆,这样可能土体的劈裂挤密效果会更好。3.袖阀管的加固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套壳料本身在压力作用下的膨胀对周围土体的挤密、在较密土层中形成大片壳状劈裂浆脉、形成瘤状结石体嵌与土体中;土压力数据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本文将其分为渗透阶段,挤密、劈裂阶段和强化阶段:土压力的增加呈现出随机性,不同的监测断面无明显规律;土压力峰值及其到达时间与离袖阀管法向距离和土层状态有关;不论是注浆状态时还是间歇期间均有浆液渗透劈裂,间歇性注浆可能更利于土体局部浆液的填充。4.利用FLAC3D进行注浆前后的路基状态分析,认为在经过注浆加固后,路基在静力和动力状态下的沉降位移和塑性区分布都有大幅减少,PGA放大系数沿高程均匀增大,突变点消失,路基整体性好。5.通过废旧路基的注浆解剖、破坏性钻孔观察、基于加速度响应的无损评价等手段对注浆效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检测。重点进行了基于加速度响应的注浆效果评价,在治理后,路基不论是在客车还是在货车动荷载下的加速度响应均有明显增强,在数值分析中路肩测点也有此方面的现象,间接的证明了注浆加固后路基刚度和密实度的提升,认为袖阀管在此段的应用较为成功。6.但轨检小车结果显示还有部分路段治理效果不明显,甚至有少量加重现象,可能路基底部存在漏浆等问题,可以先提前施工止水帷幕进行改善。更广泛的需对填土路基中的注浆施工结合局部工程条件的专门探讨,对治理方案进行完善。

季楠[8](2020)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冲沟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特殊之处在于常年受到雨水乃至洪水的影响,随之引发黄土冲沟、塌陷灾害,填方路基施工作业难度相对较大。基于此,文章以高填方路基施工为背景,根据湿陷性黄土的基本特点,提出具体施工工艺,涉及清表、刷坡、台阶开挖、冲沟施工、涵洞施工、路基填筑、强夯及工后监测等内容,以期给路基施工作业提供指导。

侯焕娜[9](2020)在《压实度受限的黄土高填方路堤加筋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当前正分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高等级公路将全面覆盖各个地区,而山区中出现的高填方路段是一大工程问题。高填方路堤填料往往就地取材,常存在天然含水率较大偏离最优含水率的问题,故解决因不良填料造成压实度不足的问题一直是路堤填筑的难点。土工格室作为一种立体土工合成材料,具有显着的加固效果,被广泛应用于路基工程。但目前对土工格室加固压实度受限的黄土高填方路堤的研究较少,故本课题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工格室加筋技术在黄土高填方路堤中的应用,为含水率偏大、压实度受限的黄土高填方路堤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室内试验,测定路堤填料、地基土土性参数,为有限元模拟提供参数选取的依据。测定结果表明:工程所用黄土填料的天然含水率(24%~28%)与最优含水率(15.6%)相差较大。(2)依据实际工程,采用有限元对黄土高填方路堤的填筑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格室及其埋设位置对黄土高填方路堤的变形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黄土高填方路堤的沉降表现为路堤中心大,两侧小的特征,施工期最大累计沉降量大致位于4m路堤填高的中心位置;对于中下部路堤来说,加筋对路肩0~6m填土的沉降控制作用不明显,越靠近路堤中心处加筋控制沉降的作用越强;中部、上部加筋与未加筋相比,不均匀沉降分别减小12%、19%左右;加筋后累计最大沉降量减小250mm左右,累计最大位移量减小60mm左右;上部加筋总体上要优于中部加筋,上部加筋使路堤断面沉降减小18%~20%,边坡位移减小13~16%,中部加筋使路堤断面沉降减小11%~14%,边坡位移减小11~13%。(3)对黄土高填方路堤施工期的断面沉降及边坡水平位移等参数进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路堤断面沉降随填高的增大而增大,断面沉降曲线呈“正态函数”型;水平位移曲线呈“三角形”分布,约在平台以下2m位置处,位移出现峰值;黄土高填方加筋路堤在施工期间的边坡水平位移较小,主要变形为竖向沉降;影响路堤变形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施工工艺、降雨、填土速率等,其中格室的埋设使路堤沉降速率由铺设前的3~7mm/d减小为2mm/d,且控制了路堤的不均匀沉降,沉降速率与填土速率为二次函数的关系。(4)在完成模拟结果验证分析后,进一步开展不同格室参数对路堤变形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路堤变形随格室弹性模量、高度、铺设宽度的增大而减小,但限制作用并非单调递增,建议选择模量为500MPa、高度为150mm的格室,格室铺设边缘距路堤边坡为3m。(5)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分析表明,采取格室加筋技术作为控制压实度不足的黄土高填方路堤的变形具有可行性。

冯美硕[10](2019)在《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强夯追密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展的不断深入,高速公路越来越多的向山区发展,特别是针对沟壑纵横、谷坡陡峻、地质复杂多变的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是山区公路的主要路基形式,为了保证高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和工后沉降满足要求,除采用分层碾压施工外,强夯追密是一种有效的提高路基压实度的技术措施。本文将以贵州紫望高速公路以及石家庄平赞高速公路的山区高填方路基工程为依托,对高填方路基的沉降机理和强夯追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⑴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山区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问题及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且对强夯追密法的加固机理、有效加固深度及数值模拟研究方面进行了阐述。经过分析得出,强夯追密法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提高高填方路基的压实度及承载力,从而达到减小工后沉降的目的。⑵对高填方路基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介绍,详细分析了引起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原因及其沉降机理,得出了高填方路基与一般路基的沉降是有所不同的,其中原因包括高度高、自重大、压实度不足、填料差异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⑶现场进行强夯追密试验时,采集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动应力沿着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的变化规律,不同夯击能下夯锤周围土体产生隆起的差异,现场试验夯击次数与夯沉量之间的关系。⑷对平赞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现场实测的数据运用ABAQUS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工后沉降的数值模拟得到了强夯追密加固效果显着的结论。通过对不同夯击能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有效加固深度的大小以及确定了强夯施工时的分层填筑高度。

二、黄土冲沟高填方路基的质量控制及计量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土冲沟高填方路基的质量控制及计量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原湿陷性黄土地区冲沟高填方路基施工工艺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工程概况
3 高原湿陷性黄土地区冲沟高填方路基施工工艺研究
    3.1 工程地质评价
    3.2 施工工艺
        3.2.1 准备环节
        3.2.2 表层处理
        3.2.3 填筑施工
        3.2.4 冲击碾压
        3.2.5 强夯
4 路基防护以及排水设施施工
    4.1 路基防护施工
    4.2 路基排水施工
5 结语

(2)多雨山区高填方路基制梁场沉降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多雨山区高填方路基沉降研究现状
        1.2.2 路基制梁场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1.2.3 半填半挖路基的差异沉降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场区工程条件及梁场布局
    2.1 依托工程背景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地形地貌
        2.1.3 工程地质
        2.1.4 气象及水文条件
    2.2 场区主要问题
        2.2.1 地基承载力问题
        2.2.2 不均匀沉降问题
    2.3 路基处理
        2.3.1 路基分层填筑
        2.3.2 路基强夯处理
        2.3.3 强夯效果评价
        2.3.4 容许地基承载力的计算
    2.4 场地布局与制梁工艺
        2.4.1 场地布局
        2.4.2 预制工艺
    2.5 本章小结
3 路基碎石土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3.1 碎石土基本特性
    3.2 填料基本物理力学特性试验
        3.2.1 颗粒分析试验
        3.2.2 天然含水率试验
        3.2.3 细粒土界限含水率试验
        3.2.4 击实试验
    3.3 三轴试验
    3.4 压缩蠕变试验
    3.5 本章小结
4 不同工况下台座受力及变形有限元分析
    4.1 不同制梁荷载作用下台座的受力及变形分析
        4.1.1 基本参数与模型建立
        4.1.2 制梁荷载作用下台座受力及变形分析
        4.1.3 张拉荷载作用下台座受力及变形分析
        4.1.4 双层存梁荷载工况下台座受力及变形分析
        4.1.5 周期性荷载工况下台座受力及变形分析
    4.2 不同台座群荷载工况下台座受力及变形分析
        4.2.1 基本参数与模型建立
        4.2.2 最不利工况下台座受力及变形分析
    4.3 降雨作用下梁场变形及稳定性分析
        4.3.1 基本参数
        4.3.2 降雨工况设计及模型建立
        4.3.3 各降雨工况下梁场变形及稳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梁场现场监测分析及沉降控制措施
    5.1 台座竖向受力监测分析
        5.1.1 台座竖向受力监测方案
        5.1.2 台座受力监测数据分析
        5.1.3 现场受力监测与有限元结果对比分析
    5.2 台座纵向受力监测分析
        5.2.1 台座纵向受力监测方案
        5.2.2 台座纵向应力监测数据分析
        5.2.3 现场纵向应力监测与有限元结果对比分析
    5.3 梁场沉降变形监测分析
        5.3.1 沉降监测方案
        5.3.2 台座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5.3.3 台座沉降监测数据与有限元结果对比分析
        5.3.4 路基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5.3.5 路基沉降监测数据与有限元结果对比分析
    5.4 不均匀沉降控制措施
        5.4.1 台座不均匀沉降控制措施
        5.4.2 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措施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黄土丘陵沟壑区高填方建设场地变形与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填方工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压实黄土工程性质的相关研究
        1.2.2 高填方场地的沉降变形相关研究
        1.2.3 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1.2.4 填方工程沉降变形的离心模型试验的相关研究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1.3.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区内压实黄土的工程特性研究
    2.1 研究区环境地质条件
        2.1.1 研究区的地形地貌
        2.1.2 研究区的地层岩性特征
        2.1.3 研究区的气象与水文条件
        2.1.4 兰州第四系黄土的颗粒组成特征
    2.2 黄土的压实特性
        2.2.1 细粒土的压实机理
        2.2.2 黄土填料压实的影响因素
        2.2.3 土体标准击实曲线的特征分析
        2.2.4 黄土的全击实曲线
    2.3 压实黄土的抗剪强度特性
        2.3.1 压实黄土的直接剪切试验
        2.3.2 压实黄土的三轴剪切试验
        2.3.3 压实黄土应力-应变关系归一化特性
    2.4 压实黄土的压缩固结变形特性
        2.4.1 高应力下侧限压缩特性分析
        2.4.2 压实黄土的固结压缩的时间效应分析
        2.4.3 压实黄土的次固结变形特性分析
    2.5 压实黄土的增湿变形特性
    2.6 压实黄土的渗透特性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黄土高填方场地沉降变形离心模型试验
    3.1 离心模型试验技术
        3.1.1 离心模型试验技术的发展现状
        3.1.2 离心模型试验的相似性分析
    3.2 黄土高填方沉降变形的离心模型试验
        3.2.1 离心模型试验设备
        3.2.2 高填方沉降变形离心模型试验设计
        3.2.3 离心模型制作及参数
    3.3 压实黄土填筑体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3.3.1 离心模型试验结果
        3.3.2 离心模型试验中填筑体的沉降变形计算
        3.3.3 压实黄土高填方填筑体沉降变形量与填筑高度的关系
    3.4 压实黄土离心模型试验沉降变形的时效特性
        3.4.1 离心模型试验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3.4.2 离心模型试验中加载过程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4.3 离心模型试验中稳定阶段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黄土高填方场地沉降变形研究
    4.1 黄土高填方场地沉降变形控制
        4.1.1 黄土高填方场地填筑过程与病害分析
        4.1.2 黄土高填方场地沉降变形的稳定标准
    4.2 高填方场地沉降变形计算
        4.2.1 高填方场地原地基压缩沉降变形分析
        4.2.2 高填方填筑体自身沉降变形的计算方法
    4.3 高填方自由场地沉降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4.3.1 高填方自由场地沉降变形计算的有限元模型
        4.3.2 压实黄土的固结压缩本构模型
        4.3.3 高填方自由场地沉降变形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4.4 高填方沟谷场地沉降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
    5.1 压实黄土高填方边坡的特点
        5.1.1 压实黄土高填方边坡病害特征分析
        5.1.2 影响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5.2 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5.2.1 边坡稳定性传统计算方法
        5.2.2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位移有限元法-强度折减法
    5.3 压实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计算
        5.3.1 压实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计算有限元模型
        5.3.2 压实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5.4 浸水条件下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
        5.4.1 考虑地下水渗流的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5.4.2 考虑坡前蓄水条件下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兰州黄土高填方建设场地的工程实施
    6.1 高填方工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6.2 研究区黄土高填方工程项目实施
        6.2.1 黄土高填方底部天然地基的处理措施
        6.2.2 黄土填筑体的质量控制措施
        6.2.3 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控制措施
        6.2.4 黄土高填方工程的防洪排水措施
    6.3 研究区工程关键技术效果评价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编规程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做的科研项目

(4)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预测及控制标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机理
三、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预测
    (一)施工路段监测点的合理设计
    (二)探究高填方路基沉降的特点
    (三)实施监测施工情况
四、高填方路基沉降控制标准分析
    (一)规范天然地基处理标准
    (二)压实度与填料的控制标准
    (三)路基施工程序的标准分析
五、结束语

(5)大戛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水敏性软岩改良土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软岩性能研究现状
        1.2.2 石灰改良填料研究现状
        1.2.3 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沉降变形研究现状
        1.2.4 填料路用性能评价研究现状
        1.2.5 高填方路基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填方路基水敏性软岩特性研究
    2.1 大戛高速公路工程概况
        2.1.1 项目概况
        2.1.2 场地位置与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区域地层岩性
        2.1.5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1.6 大戛高速公路结构分析
    2.2 水敏性软岩特性研究
        2.2.1 水敏性软岩矿物成分研究
        2.2.2 水敏性软岩界限含水率研究
        2.2.3 水敏性软岩颗粒级配研究
        2.2.4 水敏性软岩单轴抗压强度研究
        2.2.5 水敏性软岩崩解特性研究
        2.2.6 水敏性软岩膨胀力特性研究
    2.3 水敏性软岩填料改良方法研究
        2.3.1 改良方法选择
        2.3.2 石灰改良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敏性软岩及改良土路用性能研究
    3.1 路基填土路用性分析
        3.1.1 CBR和压实度
        3.1.2 回弹模量
        3.1.3 胀缩性
    3.2 水敏性软岩填料承载比特性研究
        3.2.1 水敏性软岩素土填料承载比特性研究
        3.2.2 水敏性软岩石灰改良填料承载比特性研究
    3.3 水敏性软岩填料回弹模量特性研究
        3.3.1 水敏性软岩素土填料回弹模量特性研究
        3.3.2 水敏性软岩石灰改良填料回弹模量特性研究
    3.4 水敏性软岩填料膨胀特性研究
        3.4.1 水敏性软岩填料自由膨胀特性研究
        3.4.2 水敏性软岩填料浸水膨胀特性研究
    3.5 水敏性软岩填料收缩特性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辆荷载作用下水敏性软岩路基沉降变形计算分析
    4.1 水敏性软岩填料本构模型研究
        4.1.1 本构模型选择分析
        4.1.2 摩尔-库伦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
    4.2 车辆荷载特性研究
        4.2.1 车辆荷载特征研究
        4.2.2 车辆荷载的模型研究
        4.2.3 轮载接触面积研究
    4.3 水敏性软岩高填方路基计算模型建立
        4.3.1 ABAQUS软件简介
        4.3.2 计算模型建立
        4.3.3 假设条件与边界条件
        4.3.4 工况分析
        4.3.5 计算参数分析
        4.3.6 荷载施加
    4.4 水敏性软岩改良填料路用可行性模拟分析
        4.4.1 掺灰率对沉降影响分析
        4.4.2 含水率对沉降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敏性软岩及改良土路用性能评价
    5.1 路用性评价指标分析
        5.1.1 水敏性
        5.1.2 强度
        5.1.3 膨胀性
        5.1.4 收缩性
        5.1.5 最佳掺灰率和养护时间
        5.1.6 水敏性软岩填料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
    5.2 水敏性软岩高填方路基施工建议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延崇高速公路铁尾矿料路基修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铁尾矿在国外应用的状况
        1.2.2 铁尾矿在国内应用的状况
        1.2.3 路基质量检测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依托项目概况
第二章 铁尾矿料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2.1 概述
    2.2 铁尾矿颗粒级配分析
    2.3 铁尾矿击实特性分析
    2.4 铁尾矿抗剪特性分析
        2.4.1 三轴试验设备
        2.4.2 静力三轴试验方法及步骤
        2.4.3 静力三轴试验结果分析
    2.5 铁尾矿动力特性分析
        2.5.1 动三轴试验方法及方案
        2.5.2 动三轴试验结果分析
    2.6 铁尾矿料强度形成特性
        2.6.1 铁尾矿母岩强度
        2.6.2 铁尾矿料结构特征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杂条件下铁尾矿路基处理方式及稳定性分析
    3.1 概述
    3.2 复杂条件下铁尾矿路基处理方式
        3.2.1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式
        3.2.2 U、V形沟高填方处理方式
        3.2.3 填挖交接处处理方式
    3.3 铁尾矿路基稳定性有限元模拟分析
        3.3.1 Plaxis软件简介
        3.3.2 Mohr-Coulomb材料模型
        3.3.3 建立有限元模型
        3.3.4 计算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尾矿路基施工工艺研究
    4.1 概述
    4.2 铁尾矿路基首件工程施工
        4.2.1 设置首件工程目的及依据
        4.2.2 铁尾矿路基首件施工方法
    4.3 过程质量控制研究
        4.3.1 表面沉降法
        4.3.2 灌砂法
        4.3.3 试验段现场检测
    4.4 路基面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4.4.1 贝克曼梁法
        4.4.2 现场检测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铁尾矿路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5.1 概述
    5.2 快速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5.2.1 PFWD检测方法
        5.2.2 土壤模量/刚度测试仪检测方法
    5.3 表面沉降法与快速检测法联合检测过程质量
        5.3.1 沉降差ΔH与动回弹模量Ep相关性分析
        5.3.2 沉降差ΔH与杨氏模量EY相关性分析
    5.4 贝克曼梁法与快速检测法联合检测路基面质量
        5.4.2 贝克曼梁法与PFWD法相关性分析
        5.4.3 贝克曼梁法和土壤模量/刚度仪法相关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袖阀管注浆土体劈裂特征及基于加速度响应的无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铁路既有路基沉降机理研究现状
        1.2.2 既有路基沉降病害治理工程措施
        1.2.3 袖阀管注浆技术在铁路病害治理中的应用
        1.2.4 劈裂注浆加固理论与机理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陇海线路基沉降病害及典型工点现场调研
    2.1 铁路既有线路基沉降病害
        2.1.1 既有线路基沉降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
        2.1.2 既有线路基沉降病害的主要类型
    2.2 既有线病害路基勘察检测
        2.2.1 现有铁路既有线路基勘察检测手段
        2.2.2 此次采用勘察检测手段
    2.3 陇海线天水-兰州段路基病害简述
        2.3.1 陇海铁路天水-兰州段工程条件
        2.3.2 陇海线天水至兰州段病害统计
        2.3.3 路基沉降病害工点现场调研
    2.4 袖阀管注浆在陇海线天水-兰州段路基沉降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3 袖阀管注浆土体劈裂特征试验研究
    3.1 袖阀管注浆土体劈裂场地试验
        3.1.1 试验准备
        3.1.2 试验流程
        3.1.3 试验结果
    3.2 袖阀管注浆土体劈裂模型试验
        3.2.1 模型试验设计
        3.2.2 试验过程
        3.2.3 试验结果
    3.3 本章小结
4 注浆加固前后路基静动力数值研究
    4.1 袖阀管注浆效果简化
    4.2 数值模型的建立
        4.2.1 建立计算模型
        4.2.2 模型参数
    4.3 注浆加固前后的路基静力响应
        4.3.1 自然状态下的路基响应
        4.3.2 静轮载作用下的路基响应
        4.3.3 基于静力响应注浆效果分析
    4.4 注浆加固前后列车动荷载下的路基响应
        4.4.1 动力边界条件和荷载
        4.4.2 注浆加固前路基动力响应
        4.4.3 注浆加固后路基动力响应
        4.4.4 基于注浆效果动力响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袖阀管注浆加固效果的无损评价
    5.1 废旧路基注浆解剖试验
        5.1.1 试验场地及步骤
        5.1.2 解剖试验结果
    5.2 钻机取土样观察
    5.3 轨检小车检测结果
    5.4 基于加速度响应的注浆效果无损评价
        5.4.1 振动测试与路基刚度对应原理
        5.4.2 陇海线现场加速度测试方案
        5.4.3 陇海线现场加速度测试结果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湿陷性黄土地区冲沟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地形、地貌
3 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3.1 清表及清淤
    3.2 刷坡
    3.3 台阶开挖
    3.4 沟底换填
    3.5 盲沟施工
    3.6 涵洞施工
    3.7 冲沟高填方路基填筑
    3.8 强夯
    3.9 路基两侧急流槽施工
    3.1 0 沉降与稳定监测
4 结束语

(9)压实度受限的黄土高填方路堤加筋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黄土高填方路堤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黄土高填方路堤的特点及病害
        1.2.2 黄土高填方路堤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加筋技术在高填方路堤中的应用研究
        1.2.4 存在问题
    1.3 本文工作
        1.3.1 主要工作
        1.3.2 技术路线
2 室内材料试验
    2.1 黄土的基本特性
        2.1.1 现场取样
        2.1.2 试验项目及结果
    2.2 土工格室性能试验
        2.2.1 物理性能试验
        2.2.2 拉伸试验
    2.3 本章小结
3 有限元模拟分析
    3.1 模型建立
        3.1.1 工程概况
        3.1.2 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
        3.1.3 路堤施工
        3.1.4 基本假定
        3.1.5 几何模型
        3.1.6 模型本构选取
        3.1.7 边界条件与网格划分
        3.1.8 参数选取与路堤填筑过程模拟
    3.2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3.2.1 路堤的沉降
        3.2.2 路堤边坡水平位移
    3.3 现场试验格室位置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现场监测与数据分析
    4.1 现场监测方案
        4.1.1 监测目的
        4.1.2 监测方法
    4.2 监测结果及分析
        4.2.1 路堤沉降变形分析
        4.2.2 路堤边坡水平位移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数值分析模型验证与模拟分析
    5.1 有限元模拟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5.2 土工格室性能
        5.2.1 格室弹性模量
        5.2.2 格室高度
        5.2.3 格室铺设宽度
    5.3 路堤加筋设计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10)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强夯追密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强夯追密法加固机理的研究现状
        1.2.2 强夯追密法有效加固深度的研究现状
        1.2.3 强夯追密法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填方路基沉降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
    2.1 高填方路基的定义及特点
        2.1.1 高填方路基的定义
        2.1.2 高填方路基的特点
    2.2 高填方路基沉降机理
        2.2.1 地基沉降机理分析
        2.2.2 路基沉降机理分析
    2.3 影响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因素
    2.4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计算方法
        2.4.1 分层总和法
        2.4.2 应力路径法
        2.4.3 数值计算方法
    2.5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控制方法
        2.5.1 路基基底处理
        2.5.2 路基填筑材料选取
        2.5.3 压实厚度
        2.5.4 压实机械设备与压实质量检测
        2.5.5 路基防排水和边坡防护
        2.5.6 冲击压实追密技术
        2.5.7 强夯追密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强夯追密法的加固机理与影响因素分析
    3.1 有效加固深度的计算方法
    3.2 强夯追密法的加固机理分析
        3.2.1 动力固结理论
        3.2.2 强夯冲击波压密理论
        3.2.3 动力置换理论
    3.3 强夯追密法加固路基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强夯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
        3.3.2 土体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填方路基强夯追密现场试验研究
    4.1 工程概况
        4.1.1 紫望高速
        4.1.2 平赞高速
    4.2 工程地质条件
        4.2.1 紫望高速
        4.2.2 平赞高速
    4.3 试验设计
        4.3.1 场地选择
        4.3.2 强夯过程的监测方案
        4.3.3 动应力测试布置
        4.3.4 试验设备
        4.3.5 试验过程
    4.4 强夯监测试验结果分析
        4.4.1 表面夯沉量与夯击次数的关系
        4.4.2 周围土体隆起与夯击次数的关系
        4.4.3 强夯动应力沿纵向的变化结果
        4.4.4 强夯动应力沿横向的变化结果
        4.4.5 强夯动应力的横纵方向分布图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填方路基强夯追密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
    5.1 ABAQUS软件的简介
    5.2 强夯追密分析模型的建立
        5.2.1 本构模型的选择
        5.2.2 单元类型
        5.2.3 模型的网格划分
        5.2.4 冲击荷载的施加
        5.2.5 参数的设置
    5.3 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
        5.3.1 初始地应力
        5.3.2 强夯加固效果模拟
        5.3.3 模拟结果与实测对比
        5.3.4 竖向位移云图
        5.3.5 最大主应力云图
        5.3.6 塑性变形区
        5.3.7 不同夯击能下的等效塑性变形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黄土冲沟高填方路基的质量控制及计量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原湿陷性黄土地区冲沟高填方路基施工工艺探究[J]. 侯玉平.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02)
  • [2]多雨山区高填方路基制梁场沉降控制研究[D]. 李涛.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3]黄土丘陵沟壑区高填方建设场地变形与稳定性研究[D]. 来春景.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2)
  • [4]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预测及控制标准分析[A]. 郑明强,高建平. 2020万知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智慧工程二), 2020
  • [5]大戛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水敏性软岩改良土路用性能研究[D]. 卢叶波.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延崇高速公路铁尾矿料路基修筑技术研究[D]. 王伟林.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7]袖阀管注浆土体劈裂特征及基于加速度响应的无损评价[D]. 王飞.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8]湿陷性黄土地区冲沟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J]. 季楠. 工程技术研究, 2020(08)
  • [9]压实度受限的黄土高填方路堤加筋处理技术研究[D]. 侯焕娜. 郑州大学, 2020(02)
  • [10]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强夯追密试验研究[D]. 冯美硕.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黄土沟壑高填土路基质量控制与测量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