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49例临床分析

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49例临床分析

一、急性白血病合并颅内出血49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加倩[1](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周文杰[2](2020)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随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患儿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的急淋患儿化疗后出现癫痫发作的51例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纳入病例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随访、电话随访或再次癫痫发作入院随访,记录或评估患儿初次发作后有无癫痫发作复发、肢体瘫痪、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等情况;运动能力、协调能力、语言和社交等方面情况;以及神经影像学情况等。随访成功30例中,有17例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简称儿保科)完成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或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评估神经认知功能。对随访成功30例患儿以全球疾病负担重点控制项目(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disease control priorities project,GBD-DCPP)分级,评估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程度。以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分析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等,对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进行分级,对完成韦氏智力量表的患儿统计总智商,评估急淋患儿伴发癫痫发作的认知情况。结果:(1)临床表现情况:患儿首次癫痫发作主要在诱导期和移植后期发生。常见病因包括化疗药物神经毒性、颅内出血、低钠血症、脱髓鞘脑病、热性惊厥、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病毒性脑炎或细菌性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出血性脑梗塞、静脉窦血栓形成和低血糖等。首次发作以全面性发作相对多见,占全部患儿发作类型的51%,首次发作以癫痫持续状态起病的占16%。患儿癫痫发作后常同时伴有意识障碍、精神差、嗜睡等临床表现,这与引起癫痫发作的不同病因有关。(2)辅助检查情况:共39例行头颅CT或MRI检查,27例异常(69.23%,27/39),12例未见异常,在随访成功的30例中,有14例影像学异常患儿,共获得8例头颅CT或MRI复查结果,其中4例有软化灶形成。39例初次癫痫发作后完成脑电图检查,28例脑电图结果异常,以中-高波幅慢波发放为主。(3)远期后遗症情况:在随访(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7年)的30例患儿中,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者18例(18/30,60.0%),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者12例(12/30,40.0%),其中较轻后遗症8例(8/30,26.7%),严重后遗症者4例(4/30,13.3%)(其中2例合并认知障碍、运动障碍和行为异常),后遗症发生率40.0%(12/30)。(4)韦氏智力量表结果显示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在工作记忆、加工速度、总智商有统计学差异,神经认知功能较正常儿童差。结论:(1)本研究的51例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主要在诱导期和移植后期发生,首次发作以全面性发作多见。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2)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多数急淋伴发癫痫发作患儿有影像学异常,异常率达69.23%(27/39),在对神经影像学有异常病灶患儿随访中,病灶多数可吸收,也有部分后遗脑软化灶,说明影像学异常有一定的可逆性,及时处理预后较好。急淋伴发癫痫发作患儿的脑电图以中-高波幅慢波发放为主。(3)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存活患儿神经系统远期预后尚好,在随访的30例中,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者占60.0%,有较轻后遗症占26.7%,仅有13.3%左右预后明显不良(属于严重后遗症)。(4)完成韦氏智力量表的17例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在工作记忆、加工速度和总智商有统计学差异,神经认知功能较正常儿童差,但本文样本量较少,尚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5)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如果在首次癫痫发作后能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对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裴瑜馨,李毓,黄慧敏,徐玲玲,黄雪琼,李易娟,唐雯[3](2019)在《儿童严重急性高白细胞白血病致死性并发症诊治策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儿童严重急性高白细胞白血病(外周血WBC>300×109·L-1)早期致死性并发症的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科收治的严重急性高白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 13例患儿确诊时年龄5个月至13岁,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最高达(301~1 350)×109·L-1,骨髓MICM分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予泼尼松治疗(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急性髓系白血病予羟基脲治疗,并予水化、别嘌醇降尿酸及对症治疗,7例合并颅内出血的患儿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其中3例合并严重颅高压死亡,1例同时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肿瘤溶解综合征死亡;4例合并肿瘤溶解综合征,2例死亡;2例合并呼吸衰竭,1例死亡。结论儿童严重高白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率高,迅速降低循环中白细胞数量,密切监测并防治早期致死性并发症可提高其生存率。

李文博[4](2019)在《西北地区单中心急性髓系白血病134例临床病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单中心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了解本中心及西北地区AML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际的生存情况,总结并发感染、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初诊初治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本研究中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2岁。男女比为0.89:1。农村患者与城市患者比例为1.44:1。21.6%的患者在确诊后选择放弃治疗,其中82.8%来自农村地区,且年龄多在45岁以上。2、初诊以贫血为首发表现者最为多见,伴脏器浸润者占44.7%,以轻度脾大最为多见。3、FAB分型中最多见的类型依次为M2、M5、M3。WHO分型中最多见类型为非特指性,其次为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患者。AML1-ETO和PML-RARa是最常见的融合基因异常。4、首次诱导治疗后感染并发率72.4%,病原菌检出率26.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最多见。5、非APL患者共92例采用不同诱导方案首次治疗。总体接受一疗程化疗的患者CR率35/92(38.0%),经过两疗程达到缓解者57例,CR率61.9%。根据危险程度分组后,可以观察到首次诱导方案的总CR率受危险分组的影响明显:低、中、高危组的总CR率分别为:65.2%、31.3%、29.2%,另有分组不明患者CR率23.1%。6、早期死亡率为8.2%,发生时间集中在确诊后2周以内,年龄多分布在30-5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死亡原因以感染居多、其次为颅内出血和脏器功能衰竭。7、134例患者中接受1疗程化疗后失访或死亡者21例,28例在2次诱导治疗后失访。接受3疗程以上序贯治疗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0.23个月,生存时间1年以上者57.1%、2年以上者33.9%、3年以上者19.6%。与同年龄段未移植患者平均总生存时间9个月相比,移植组患者平均总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至20.5个月。结论:1、以甘肃为代表的西北地区AML女性多于男性、汉族患者为主、确诊后放弃治疗率高。2、初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与首次化疗后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有显着差异。3、血小板低于50×109/L、高LDH水平、骨髓内原始细胞比例高于70%、高白细胞血症和脏器浸润可能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4、LDH水平、染色体核型及特殊预后基因是首次诱导治疗能否获得CR的影响因素。5、年龄、不良生活习惯、性别、首次诱导后获得CR、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感染、染色体核型及特殊预后基因、APL是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

章俏雷[5](2017)在《急性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颅内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急性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non-promyelocytic leukemia,ANPL)患者早期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的临床特征,探讨ANPL患者早期ICH的高危因素,为防治早期ICH的发生提供临床策略。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的1467例初发ANP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0例患者并发ICH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同期139例无颅内出血(non intracranial hemorrhage,NICH)的ANPL患者作为对照。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FAB分型、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凝血指标、既往病史、家族史有无差别,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早期ICH的危险因素。结果:与NICH组相比,ICH组患者初诊时的白细胞(WBC)计数高(86.63±98.26×109/L vs 33.04±51.48×109/L,P<0.001)、血小板计数(PLT)低(36.14±30.68× 1 09/L vs 58.46±53.96× 1 09/L,P<0.001)、白蛋白(ALB)水平低(35.77±4.71 g/L vs 39.14±5.26 g/L,P<0.001)、FAB 分型纤维蛋白原(FIB)低(2.15± 1.43g/L vs 3.22±1.21g/L,P<0.001)、凝血酶原时间(PT)长(14.01±2.32 秒 vs12.19±1.62 秒,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WBC≥30.00×109/L(P==0.001,HR=2.108,95%CI 1.377~3.228)、FIB<2.92g/L(P=0.029,HR=1.625,95%CI 1.052~2.510)和PT≥12.91 秒(P<0.001,HR=2.293,95%CI 1.468~3.583)是 ANPL 患者早期 ICH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WBC≥30.00×109/L(P=0.045,HR=1.600,95%CI 1.011~2.532)、PT≥ 12.91 秒(P =0.010,HR=1.877,95%CI 1.164~3.026)是 ANPL早期IC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WBC≥30.00×109/L和PT≥12.91秒是ANPL患者早期ICH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初诊时高白细胞和凝血功能障碍的ANPL患者,应重视识别和预防早期ICH的发生。

李乐[6](2016)在《癌症患者并发颅内出血的急诊处理方法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癌症患者并发颅内出血的急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08—2014-08诊治的127例颅内出血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86例单纯患有颅内出血,观察组41例在癌症(急性白血病)疾病的基础上出现颅内出血,观察2组患者的处理方法及临床特点。结果本文所选的颅内出血患者,40例死亡,仅1例存活下来,为M3合并DIC的患者。7例为高白细胞血症,4例为严重血小板减少,4例为高白细胞血症合并血小板减少,15例为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9例为DIC,2例为其他。研究发现患者入院时白细胞增高同时合并DIC是导致患者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在疾病的终末期血小板降低、合并感染也是引起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同时出现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主要为:进行性、多灶性、凶险性;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控制,将白细胞数量有效降低,预防性进行常规鞘内注射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刘景华,周凡,张晓琳,张素芬,宋福林,刘彦琴,王吉刚,李喜梅,唐博[7](2013)在《41例合并颅内出血急性白血病尸检临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总结合并颅内出血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我院1953-1990年剖检的41例合并颅内出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3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白血病临床缓解状态9例,未缓解状态32例;合并高血压病3例,糖尿病2例,败血症4例;白细胞≥100×109/L 19例,血小板<20×109/L 28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例,凝血酶原时间INR≥1.5 10例。病理检查显示,多灶性颅内出血26例,单发颅内出血7例,弥散点状出血8例。检查还显示,41例中共计84个出血灶,其中出血病灶位于脑叶皮质下46个,小脑23个,基底节区6个,桥脑5个,丘脑2个,脊髓2个。结论:颅内出血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临床应予重视,综合分析诊治。

高瑾,王平,古瑞玲[8](2010)在《急性白血病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白血病自发性颅内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白血病自发性颅内出血与血小板严重减少、高白细胞血症、凝血机制异常有关;与FAB分型密切相关,颅内出血多见于M5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病人;出血部位比较表浅,多位于脑叶、蛛网膜下腔、硬脑膜,出血病灶多为多灶性。结论急性白血病自发性颅内出血不同于高血压性颅内出血。应积极预防,尽早识别急性白血病颅内出血的先兆,早期确诊,并针对引起颅内出血的原因和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措施。

张晓丽,王敏芳,许惠丽,吴剑涛,王战芳[9](2015)在《急性白血病合并自发性颅内出血40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合并自发性颅内出血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随之出现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巴彬斯基征阳性,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2例以精神行为异常为先兆症状;6例无颅内高压先兆症状,以昏迷为首要表现,排除低血糖。单一出血部位3例;2处及以上部位出血部位37例。1例经脱水降颅压、输血小板等治疗后意识清醒;34例24 h内死亡;5例2448 h死亡。结论急性白血病合并颅内出血后进展快、多部位出血、死亡率极高,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类型是主要原因,临床上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出血。

田祖国,李佳[10](2013)在《急性白血病自发颅内出血32例临床观察》文中提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近年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干细胞移植、中大剂量化疗及大量新药物的临床应用,AL的治疗效果得到改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仍有相当数量的AL患者死亡,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是其中部分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而临床上AL合并ICH的发生多较为突然,抢救成功率较低,因此分析总结AL合并ICH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降低AL合并

二、急性白血病合并颅内出血49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白血病合并颅内出血4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2)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癫痫发作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典型病例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本课题基金资助项目
致谢

(3)儿童严重急性高白细胞白血病致死性并发症诊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情评估及治疗经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2.2 实验室检查
    2.3 骨髓MICM分型
    2.4 治疗经过及早期疗效
3 讨论

(4)西北地区单中心急性髓系白血病134例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急性髓系白血病概述
        1.1.1 定义
        1.1.2 病因学
        1.1.3 发病机制
        1.1.4 流行病学
        1.1.5 分型
        1.1.5.1 于1986 年新修订的FAB分型方案:
        1.1.5.2 于2016 年新修订的WHO分型方案:
        1.1.6 临床表现
        1.1.7 治疗方案[23]
        1.1.7.1 AML(非APL)的治疗方案
        1.1.7.2 APL的治疗方案
        1.1.7.3 支持治疗
        1.1.7.4 分子靶向治疗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AML诊断标准
    2.2 研究内容
        2.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2.2.2 临床初诊表现
        2.2.3 实验室检查
        2.2.4 首次诱导方案
        2.2.5 不良事件
        2.2.6 初治效果分析
        2.2.7 生存分析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人口学特征
        3.1.1 年龄分布
        3.1.2 性别分布
        3.1.3 长期居住地
        3.1.4 民族分布
        3.1.5 不良习惯分布
        3.1.6 既往史分布
        3.1.7 家族史分布
        3.1.8 接触史分布
        3.1.9 放弃治疗的患者分布
    3.2 初诊临床表现情况
    3.3 初诊实验室检查情况
        3.3.1 分型情况
        3.3.2 血常规情况
        3.3.3 生化指标分布情况
        3.3.4 骨髓相关检查结果分布
    3.4 首次诱导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3.5 影响首次诱导缓解CR的相关因素
    3.6 患者生存时间(OS)及相关影响因素
第四章 讨论
    4.1 AML一般特征分析
    4.2 AML首次诱导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分析
    4.3 AML的治疗策略
    4.4 AML的长期生存影响因素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信

(5)急性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颅内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1 引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疗效与转归定义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患者诊断时的一般临床特征
    3.2 实验室检查
    3.3 既往病史情况
    3.4 生活习惯
    3.5 早期颅内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ICH患者的一般特征
    4.2 ICH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特征
    4.3 ICH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4.4 ICH患者的防治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41例合并颅内出血急性白血病尸检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实验室检查标准
    化疗用药情况
    尸体解剖检查
结果
    一般资料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颅内出血的部位
    白血病细胞的浸润
讨论

(8)急性白血病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 料
2 结 果
    2.1 颅内出血的先兆表现
    2.2 颅内出血部位
    2.3 FAB分型
    2.4 并发颅内出血的原因
3 讨 论

(9)急性白血病合并自发性颅内出血4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血常规检查
    1.3 方法
        1.3.1一般治疗措施
        1.3.2特殊治疗
    1.4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神经系统症状
    2.2出血部位
    2.3 生存时间
3 讨论

(10)急性白血病自发颅内出血32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
    2.2 ICH与患者的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
    2.3 ICH与疾病病程
    2.4 ICH与WBC、PLT及感染
3 讨论

四、急性白血病合并颅内出血49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随访研究[D]. 周文杰. 苏州大学, 2020
  • [3]儿童严重急性高白细胞白血病致死性并发症诊治策略[J]. 裴瑜馨,李毓,黄慧敏,徐玲玲,黄雪琼,李易娟,唐雯. 广东医学, 2019(23)
  • [4]西北地区单中心急性髓系白血病134例临床病例分析[D]. 李文博. 兰州大学, 2019(09)
  • [5]急性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颅内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D]. 章俏雷. 浙江大学, 2017(04)
  • [6]癌症患者并发颅内出血的急诊处理方法与分析[J]. 李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09)
  • [7]41例合并颅内出血急性白血病尸检临床病理分析[J]. 刘景华,周凡,张晓琳,张素芬,宋福林,刘彦琴,王吉刚,李喜梅,唐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3(06)
  • [8]急性白血病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 高瑾,王平,古瑞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12)
  • [9]急性白血病合并自发性颅内出血40例临床分析[J]. 张晓丽,王敏芳,许惠丽,吴剑涛,王战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33)
  • [10]急性白血病自发颅内出血32例临床观察[J]. 田祖国,李佳. 临床荟萃, 2013(12)

标签:;  ;  ;  ;  ;  

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49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