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治疗:附38例报告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治疗:附38例报告

一、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附38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潘震东,孔为民[1](2021)在《妇科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和处理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是术后肠梗阻的一种特殊类型,常发生于术后2周内。目前尚无相关的指南和共识,妇科相关经验较少,主要参照外科的诊断和处理原则。EPISBO的诊断依据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处理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主要包括胃肠减压,对症处理,使用生长抑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非手术治疗失败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本文对EPISBO的诊断和处理方法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张宸宇,夏长军[2](2021)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F)、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中使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研究目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EPISBO患者982例。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在提高EPISBO患者治愈率(RR=1.30,95%CI=[1.17,1.44],Z=5.04)、总有效率(RR=1.17,95%CI=[1.11,1.23],Z=6.16),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SMD=-0.76,95%CI=[-0.93,-0.59],Z=8.59)、腹胀缓解时间(SMD=-1.34,95%CI=[-1.69,-1.00],Z=7.62)、恢复排便时间(SMD=-0.81,95%CI=[-1.05,-0.56],Z=6.43)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EPISBO疗效显着,但纳入研究质量不理想,建议今后开展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为临床治疗EPISBO中推广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提供更强的循证依据。

季双双[3](2020)在《针药结合外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发生于腹部术后,表现为机械性、动力性共存的肠梗阻类型。该病发生率较高,诊断难度较大,极易误诊误治,强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多数学者主张该病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单纯西医保守治疗的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增加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因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提高疗效至关重要。目的在常规西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基础上联合针刺胃肠下合穴及芒硝脐敷疗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探究针药结合辅助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是否优于常规西医治疗,探索临床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新方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01月至2020年0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48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入组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维护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全肠外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质子泵抑制剂,肥皂水灌肠,酌情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相关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刺胃肠下合穴(双侧足三里、双侧上巨虚、双侧下巨虚)联合芒硝脐敷,共治疗7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肠功能恢复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血钠、钾离子水平及临床有效率。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年龄分布、原发病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入路、麻醉方式、影像学资料及入组时白蛋白分布水平进行比较,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存在均衡性,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症状缓解、肠功能恢复及血清CRP、血浆白蛋白水平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症状积分评价:治疗组在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总症状积分评价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肠功能评价: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指标:1)血清CRP水平:两组患者第1天、治疗第3天、血清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LB水平两组患者第1天、治疗第3天及第7天ALB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钠、血钾水平: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第1天、治疗第3天、第7天测定钠、钾离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有效率: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胃肠下合穴联合芒硝脐敷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针刺胃肠下合穴联合芒硝脐敷够促进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蠕动,调节肠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加快肠功能恢复时间,快速缓解肠梗阻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临床应用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谭金曲[4](2020)在《针刺上巨虚、曲池穴对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血清中IL-1β、IL-6、eNOs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大鼠回盲部肠黏膜组织病理形态、回盲部肠黏膜损伤评分及血清中IL-1β、IL-6、e NOs表达的变化,探讨针刺对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保护机制,并比较上巨虚穴与曲池穴对肠梗阻大鼠的作用效果,探究穴位的差异性。方法:根据丝线结扎法制备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模型,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造模组、上巨虚组、曲池组,每组10只。治疗组(上巨虚组、曲池组)治疗72h后,观察大鼠回盲部肠黏膜组织病理形态、回盲部肠黏膜损伤评分及血清中IL-1β、IL-6、e NOs表达。结果:1、回盲部肠黏膜组织病理形态变化: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回盲部黏膜结构正常。造模组回盲部黏膜损伤严重,有大量淋巴细胞、炎症细胞浸润,大量杯状细胞消失、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间质明显水肿,细胞界限不清。与造模组相比,治疗组(上巨虚组、曲池组)均具有保护不完全性肠梗阻回盲部黏膜,减轻黏膜的炎性反应、水肿、渗出等的作用;上巨虚组黏膜损伤程度相对曲池组较轻,说明针刺上巨虚穴对肠粘膜的保护作用优于曲池组。2、回盲部肠黏膜损伤评分变化:治疗72h后,与造模组比较,治疗组(上巨虚组和曲池组)回盲部黏膜损伤评分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对模型大鼠的肠黏膜均具有保护作用。上巨虚组与曲池组相比,上巨虚组的黏膜损伤评分明显低于曲池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下巨虚穴对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的肠粘膜的保护作用更显着,推断穴位的差异性。3、血清中相关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与造模组相比,治疗组(上巨虚组、曲池组)血清中的炎性因子含量显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均能减轻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的炎性反应。上巨虚组与曲池组相比,两者血清中IL-6、IL-1β及e NOs含量差异显着,上巨虚组明显低于曲池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说明针刺下巨虚穴对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推断与穴位的差异性有关。结论:1、治疗组(上巨虚组、曲池组)均可降低肠黏膜损伤评分、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起到保护肠黏膜的作用。2、上巨虚组减少肠粘膜损伤评分、抑制模型大鼠血清中e NOs、IL-1β、IL-6表达的作用效果强于曲池组,说明在治疗肠梗阻这样的肠腑疾病方面,作为大肠的“下合穴”上巨虚的疗效要优于大肠经“合穴”曲池,存在相对穴位特异性,可作为临床选穴的依据。

白江江,宗新玲,高维东,曹光材,霍爱鑫[5](2019)在《结肠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现状综述》文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黎介寿院士发现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再次手术探查后易发生复杂肠外瘘。经过对此现象长期不懈的研究,黎介寿院士在1995年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概念,并于1997年发表了首篇关于EPISBO发生、发展的论着[1]。EPISBO是腹部手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2]。

白江江,宗新玲,高维东,曹光材,霍爱鑫[6](2020)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文中指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胃肠道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结直肠癌术后EPISBO的发病率为4%~15%。EPISBO发病机制复杂,纤溶系统平衡破坏、神经反射、炎症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主要机制。EPISBO的治疗应尽可能采用保守治疗,术前完善肠道准备,术中减少肠道损伤及肠内容物外溢,减少腹腔污染的机会,术中适当应用防粘连剂,术后抑制炎症反应可预防EPISBO。

邢伯威[7](2018)在《承气辈方剂治疗肠梗阻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及行气通腑中药治疗肠梗阻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一: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对承气辈方剂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研究二:通过回顾性研究对行气通腑中药治疗肠梗阻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一:通过检索Pubmed、The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英文数据库,CNKI、VIP、WanFang Data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以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2月。检索内容为采用承气汤辈方剂治疗肠梗阻的RCT研究。通过筛选将符合要求的研究数据进行提取,包括肠梗阻患者的基线信息、干预措施、研究方法学质量、结局指标及结果数据进行提取。然后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版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13软件及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研究二:回顾性调查2014年7月至2017年10月入住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的肠梗阻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初步筛选出院诊断包含“肠梗阻”的病例,经过再次查阅完整病例,将确诊为“肠梗阻”且为第一诊断的患者纳入本研究。(1)对全部患者就诊期间的一般信息、理化检查结果、治疗经过、病情转归进行整理、总结,并建立统计表格,进行数据分析,并单独对接受行气通腑中药治疗患者进行相同的信息整理与数据分析。(2)将每1住院病例作为随访单位(住院结局为死亡患者除外),以每次治疗出院后4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等为间隔时间进行随访(部分患者依门诊复诊时间进行),截止日期2017年12月31日。记录复发时间、复发后治疗经过、治疗转归等信息。(3)根据所获得的住院转归与随访信息对患者进行死亡危险因素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并根据中药使用情况,对接受行气通腑中药治疗的全部患者及接受行气通腑中药灌肠治疗的患者单独行死亡危险因素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4)根据是否接受行气通腑中药治疗及给药途径的不同分为未使用中药组、中药灌肠组、中药口服/胃管注入组、中药灌肠+中药口服/胃管注入组,对肠梗阻患者的短期疗效与复发情况进行分组比对。结果研究一:常规西医治疗相比,承气辈方剂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肠梗阻有效率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能明显改善肠梗阻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OR=5.285,95%CI(4.027,6.937),P=0.000];自主排气时间[SMD=-2.022,95%CI(-2.695,-1.350),P=0.000];自主排便时间;[SMD=-2.329,95%CI(-3.030,-1.628),P=0.000];肠鸣音恢复时间[SMD=-2.438,95%CI(-3.218,-1.659),P=0.000];腹痛、腹胀缓解时间[SMD=-1.911,95%CI(-2.521,-1.301),P=0.000];恶心、呕吐缓解时间[SMD=-2.016,95%CI(-2.362,-1.671),P=0.000];气液平消失时间[SMD=-3.608,95%CI(-6.476,-0.740),P=0.014];总住院时间[SMD=-1.420,95%CI(-1.715,-1.125),P=0.000]。研究二:(1)共随访180例,其中成功随访159例,脱落21例,成功随访的159例中,147例为非手术治疗病例,12例为手术治疗病例。共复发50例(31.45%)(非手术治疗患者复发47例,手术治疗患者3例);未复发76例(47.80%),死亡(是否复发及死因均不明)33例(20.75%)。50例中47例入院治疗,除1例随访时正在住院治疗,41例行非手术治疗,38例治愈或好转出院(1例随访时已好转出院并死亡,死因不明)3例死亡;5例行手术治疗,治愈或好转出院,出院后均未复发。未住院治疗的3例患者随访时症状均已消失且未复发。随访时间4天-41月(均数[标准差]16.06[12.09]月,中位数13.97月)。除1例复发时间未明确,其余49例复发时间4天-21月(均数[标准差]4.38[4.73]月,中位数3月)。44例行保守治疗,末次随访时均未复发。5例复发后入院行手术治疗,均有效,出院后均未复发,该5例患者均为初次复发患者,且既往均未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及具体治疗经过不详。接受行气通腑中药治疗患者随访132例,成功随访117例,脱落15例。成功随访的117例中,共复发40例(34.19%),未复发55例(47.01%),死亡(是否复发及死因均不明确)22例(18.80%)。随访时间4天-40月(均数[标准差]14.31[11.19]月,中位数13月)。复发时间4天-21月(均数[标准差]4.52[5.08]月,中位数3月)。40例中37例入院治疗,32例行非手术治疗,30例治愈或好转出院(1例随访时已好转出院并死亡,死因不明)2例死亡;5例行手术治疗治愈或好转出院,出院后均未复发。未住院治疗的3例患者随访时症状均已消失且未复发。(2)全部195例病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营养风险评分、恶性肿瘤并转移;128例接受行气通腑中药治疗病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未找到;109接受行气通腑中药灌肠治疗病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恶性肿瘤并转移。(3)全部126例随访病例的复发独立危险因素为:体重;95例接受行气通腑中药治疗病例的复发独立危险因素为:体重;82例接受行气通腑中药灌肠治疗病例的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未找到。(4)短期疗效:中药灌肠+中药口服/胃管注入组与未使用中药组总有效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发情况:各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研究一:承气辈方剂能有效治疗肠梗阻,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受纳入研究的数量与质量限制,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对照研究予以进一步验证。研究二:(1)肠梗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营养风险评分”与“恶性肿瘤并转移”;肠梗阻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体重”,但受制于样本量,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扩充样本量,以求获得更全面、可靠数据。(2)行气通腑中药可有效治疗肠梗阻,中药灌肠+中药口服/胃管注入疗效优于未使用中药,但各给药方式间无显着差异;未使用中药与各种给药途径予行气通腑中药治疗肠梗阻的复发率无显着差异,其远期疗效有待更完善的前瞻性研究及高质量的回顾性研究揭示。

杨建伟[8](2018)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6例治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分析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方便选取顺义区医院普外二科2010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给予胃肠减压、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抑制消化液分泌、激素、经胃管注入泛影葡胺、高压氧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除1例患者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再次行急诊手术外,其余45例患者虽恢复时间不同,但最终均保守治疗成功,顺利出院。结论多管齐下的保守治疗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首选方法。

李洋,邵欣欣,徐泉,田桢,周琴,左文焕,李泉旺,胡凯文,解亦斌,田艳涛[9](2018)在《行气通腑化浊外敷方联合常规西医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行气通腑化浊外敷方联合常规西医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行腹部肿瘤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58例,完全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和中药外敷组(29例),常规治疗组和中药外敷组研究期间分别自动退出2例和1例,最终分别纳入27例和28例。常规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中药外敷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联合行气通腑化浊外敷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肠梗阻症状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恢复时间。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药外敷组治疗后肠梗阻症状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6±5)d比(15±8)d、(5±5)d比(13±8)d、(6±5)d比(14±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行气通腑化浊外敷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安全有效,且较单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陈勇,王勇,邓如兵,巫全伟[10](2017)在《结肠透析序贯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结肠透析序贯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经典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结肠透析序贯中药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为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降低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缩短患者肠道恢复排气、排便所需时间及缩短患者肠梗阻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透析序贯中药灌肠可显着降低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手术率,加快患者排气通便,提高其治愈率,极大缩短肠梗阻恢复所需时间。

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附38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附3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妇科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和处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妇科手术相关EPISBO或POI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
二、妇科手术相关EPISBO的诊断
三、妇科手术相关EPISBO的治疗
四、妇科手术相关EPISBO的预防

(2)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文献纳入标准
        1.1.2 文献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
    1.3 质量评价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治愈率
        2.2.2 总有效率
        2.2.3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2.2.4 腹胀缓解时间
        2.2.5 恢复排便时间
    2.3 异质性分析
    2.4 发表偏倚分析
3 讨论

(3)针药结合外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西医研究进展
        1. EPISBO的概念
        2. EPISBO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3. EPISBO的发病机制
        4. EPISBO的临床特点
        5. EPISBO的治疗
        6. EPISBO的预防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中医研究进展
        1. 古籍文献溯源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中医药对EPISBO的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3. 安全性评价
        4. 随访
        5. 临床试验步骤
        6. 统计学处理
        7. 技术路线图
        8. 质量控制
    临床研究结果
        1. 基础资料
        2. 基线资料比较
        3. 疗效指标评价
        4. 安全性观察及不良反应
        5. 随访
    讨论
        1. 研究结果分析
        2. 本研究方案实施依据
        3. 本研究的优点
        4. 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临床试验流程图
附录2 CONSORT 2010对照检查清单
致谢
个人简介

(4)针刺上巨虚、曲池穴对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血清中IL-1β、IL-6、eNOs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器材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造模及成模标准
        2.3 腧穴定位及针刺方法
        2.4 实验步骤
        2.5 标本采集
        2.6 检测指标
        2.7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1 观察大鼠进食量、大便量、肠管变化及判断造模情况
    2 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回盲部肠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
    3 各组大鼠回盲部黏膜损伤程度评分比较
    4 各组对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血清中IL-1β、IL-6、e NOs表达的影响
        4.1 各组对大鼠血清中IL-1β表达的影响
        4.2 各组对大鼠血清中IL-6表达的影响
        4.3 各组对大鼠血清中eNOs表达的影响
讨论
    1 西医对肠梗阻的认识
        1.1 肠梗阻基本情况
        1.2 肠梗阻的发病机制
    2 中医对肠梗阻的认识
        2.1 肠梗阻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2.2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方法
        2.3 针灸治疗肠梗阻
        2.4 针灸治疗肠梗阻机理
    3 选穴依据
    4 针刺上巨虚、曲池穴对模型大鼠治疗机制
        4.1 对回盲部肠黏膜病理形态的影响
        4.2 对回盲部黏膜损伤评分的影响
        4.3 对血清中IL-1β、IL-6、e NOs表达的影响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 针灸治疗不完全肠梗阻的研究进展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5)结肠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现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EPISBO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
2 EPISBO的诊断
3 EPISBO的治疗

(6)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EPISBO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
2 EPISBO的诊断
3 EPISBO的治疗
4 总结

(7)承气辈方剂治疗肠梗阻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及行气通腑中药治疗肠梗阻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一 承气辈方剂治疗肠梗阻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质量评价
        1.4 资料提取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结果小结
        3.2 本研究局限性
        3.3 其他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行气通腑中药治疗肠梗阻的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资料收集
        1.5 随访方式
        1.6 随访研究终止点
        1.7 危险因素分析
        1.8 中药疗效分析
        1.9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资料收集结果
        2.2 随访结果
        2.3 危险因素分析
        2.4 中药疗效分析
    讨论
        1 肠梗阻诊断发展现状
        1.1 临床表现
        1.2 实验室检查
        1.3 影像学检查
        2 肠梗阻中西医治疗现状
        2.1 非手术治疗
        2.2 手术治疗
        2.3 中医治疗
        3 关于研究二的相关思考
        3.1 关于随访
        3.2 关于危险因素分析
        3.3 关于疗效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8)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6例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10)结肠透析序贯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率
    2.3 两组患者通气、通便恢复时间 (h)
    2.4 两组患者肠梗阻恢复时间 (天)
3 讨论

四、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附38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妇科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和处理的研究进展[J]. 潘震东,孔为民. 北京医学, 2021(07)
  • [2]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Meta分析[J]. 张宸宇,夏长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02)
  • [3]针药结合外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价[D]. 季双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针刺上巨虚、曲池穴对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血清中IL-1β、IL-6、eNOs表达的影响[D]. 谭金曲.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结肠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现状综述[J]. 白江江,宗新玲,高维东,曹光材,霍爱鑫.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23)
  • [6]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J]. 白江江,宗新玲,高维东,曹光材,霍爱鑫.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10)
  • [7]承气辈方剂治疗肠梗阻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及行气通腑中药治疗肠梗阻的回顾性研究[D]. 邢伯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6例治疗分析[J]. 杨建伟. 中外医疗, 2018(16)
  • [9]行气通腑化浊外敷方联合常规西医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J]. 李洋,邵欣欣,徐泉,田桢,周琴,左文焕,李泉旺,胡凯文,解亦斌,田艳涛. 中国医药, 2018(03)
  • [10]结肠透析序贯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 陈勇,王勇,邓如兵,巫全伟. 四川中医, 2017(08)

标签:;  ;  ;  ;  ;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治疗:附38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